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天津文交所”)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也是天津滨海新区在实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金融改革与创新领域的“先行先试”。2011年初,天津文交所首创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这种交易模式体现了“艺术品金融化”的显著特征,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金融创新的一种有效尝试,另一方面在交易现状中却引发了有关份额交易定价依据、交易规则、信息披露、监管以及如何维权等问题的广泛争议。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的交易模式给有关监管部门提出了监管考验,使之未被纳入明确的监管之中,存在监管缺位问题,具体表现在:主体不明确、依据不足、职责不清、措施不力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新型交易行为的定位不清,制度设计的风险性,对金融先行先试的政策导向存在认识偏差以及监管机制有待探索。针对上述问题,宏观方面要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对比研究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措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借鉴其监管经验,做到依法、适度、透明、有效监管。同样,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金融创新要与金融监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金融创新。具体到完善天津文交所的监管对策,明确监管的主要主体和重要职责,在此基础上,加快有关新型交易行为的专门立法,建立健全交易规则,增强文交所的信息披露和自律监管。
Tianjin Cultural Art Exchange (TCAE) is approved by the government. It is not only the first domestic culture art exchange, but also the "pilot" of financi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Supplementary Reforms Testing (NCSRT)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In early2011, art of share trading originated with TCAE has caused public concerns. On one hand, such trading model embodies the salient feature of "art financializ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attemp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led to widespread controversy, including the basis for pricing share, trading rule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gulation and how to assert right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controversy is the new trade pattern has put forward the test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 departments, so the regulation is not clear. The absence of regulation reflects on many aspects:the subject is not clear, it lacks of basis, responsibilities are unclear and measures are inadequate. The main reasons are that the positioning of the new trading behavior is unclear, the system design is at risk, there is some understanding deviation on pilot of financial policy-oriented as well as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has to be explored.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it should strengthen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novations in the macroscopic level, research and use the financial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make i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moderate, transparent and effective regulation.The NCSRT also needs the premise of effective regulation and active support. For TCAE, make the main subject and important regulatory duties clear, speed up specific legislation of it, set up and perfect the trading rules,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self-regulation.
引文
2国务院《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第20号,2006年5月26日。
    3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第二批金融改革创新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津政发[2009]第48号,2009年10月28日。
    4参见:王家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南开人学出版社,2009年,第224—225页。
    5陈莹莹:《巨额资金被套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者急维权》,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3,20111203180177630.html
    6王梅丽:《如何把艺术品切开来卖》,《中国拍卖》,第121页。
    7雷原,马玉娟:《艺术品份额价格波动的市场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案例》,《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0期。
    8雷原:《论中国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制与对策——艺术资本化暨组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研究》,2011年11月。
    9倪进:《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若干问题》,《艺术百家》2010年第5期。
    10林松:《交易所模式是艺术品交易的有益补充》,
    14王洪泉:《我国金融司法监管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增刊。
    17牟建平:《艺术理财未来方向:成立交易所——成立北京艺术品交易所的可行性与利弊分析》,《艺术市场》2008年第5期。
    18雷原:《艺术品证券化刍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9参见:徐全勇:《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创新的特点及其政策建议》,《国家战略:区域制度创新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龙献忠,周晔:《我国政府在金融监竹中的定位困境与对策》,《求索》2010年第5期。
    21姜正军:《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2边俊利:《滨海新区金融产品创新:实践与思考》,《区域金融》2010年第1期。
    23柳明:《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架构的完善和创新》,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4王爱俭:《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兼论汇率政策利率政策的协调》,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4页。
    25刘小湘:《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以KODA事件为典型案例》,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6刘飏:中国法学家论坛暨上海金融法治论坛“金融发展与法治建设”,2009年7月15日。
    27前引24,王爱俭:《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兼论汇率政策利率政策的协调》,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4页。
    28袁管华:《简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1998年第9期。
    29满海红:《金融监管理论研究——金融结构变迁下的金融监管》,辽宁大学博士位论文,2008年
    30参见:柳明:《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架构的完善和创新》,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1陈晗:《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365页。
    32杨汝亭:《金融监管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点》,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3郑君豪:《金融混业与金融监管—兼析台湾金融混业与监管的变迁》,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年。
    34高连和:《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财政金融》2004年第6期。
    35耿静:《美国、英国和日本金融监管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36参见:朱大旗:《确保金融安全关键在于以法治促进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37陈隆建:《中国金融开放的法律制衡问题:现状与建议》,《武汉金融》2002年第3期。
    38参见:李竹兰,孙学亮,郝寿义:《天津滨海新区应如何规范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放导报》2008年第5期。
    39谢地,何琴:《关于证券市场政府监管“度”的若干思考——从法经济学视角的审视》,《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4期。
    40前引25,刘小湘:《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以KODA事件为典型案例》,西南政法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1参见:王淑莉:《浅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府管理职能定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42前引23,柳明:《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架构的完善和创新》,西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10年。
    4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2008年12月8日。
    44参见:盛学军:《冲击与回应:全球化中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45杨力尧:《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6郝寿义,高进田:《试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放导报》2006年第2期。
    47参见:陈岱松,罗羽琪,何单:《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建设—新中国60周年之际的回顾与展望》,《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
    48《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深圳特区报》2009年5月27日,第A02版。
    49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修订2版),第77页。
    50周佑勇:《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34页。
    51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第38号,2011年11月11日。
    52前引8,雷原:《论中国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制与对策—艺术资本化暨组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研究》,2011年11月。
    53薛莲,王贵秋:《英美两国金融监管制度之法律问题的研究与启示》,《特区经济》2004年第12期。
    54赵静梅,吴风云:《大部委制下金融监管的独立性与制衡机制》,《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55前引32,杨汝亭:《金融监管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点》,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56韩璐:《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职能分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57柳立:《建立规范高效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http://news.hexun.com/2011-04-25/129019721.html
    58魏建,彭涛,王安,马富强:《地方政府金融办有效开展工作研究》,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课题组,2011年2月24日。
    60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津政发(2008]第10号,2008年2月4日。
    61丁同民:《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撑》,《银行与法》2002年第5期。
    62中国广播网新闻中心:《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是金融创新应保护》,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w/201106/t20110609_508079604.shtml
    63前引51,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第38号,2011年11月11日。
    64谭振波:《国际金融危机语境下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河北法学》2009年第8期。
    65参见:王篆:《天津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建立中政府职能作用研究》,2008年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课题《天津滨海新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研究》部分成果。
    66赵革:《用制度创新推动滨海新区金融发展》,《天津经济》2006年第10期。
    67周蓉:《天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69《全而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余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1月19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0参见:王诚:《改革中的先行先试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81页。
    71吴春雷,张苹,董鑫:《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法律保障制度构建探讨》,《现代财经》2010年第8期。
    72参见:吴弘:《金融监管方式发展变化的特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73《艺术品与金融碰撞解惑天津文交所》,http://www.sssc.cn/a/20110331/130156232341721.shtml
    74前引7,雷原,马玉娟:《艺术品份额价格波动的市场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案例》,《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0期。
    75唐波:《交易所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自律监管——兼评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规定》,《法学》2005年第12期。
    76夏斌:《中国金融法律法规核心解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78页。
    77参见:周友苏,郑鈜:《我国证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探讨》,《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78参见:郝寿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302303页。
    79参见:赵磊,赵万:《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80蒋晓全:《构建市场化金融监管机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金融》2007年第12期。
    81岑雅衍:《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以监管不完备为视角》,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陈晗:《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
    (2)郝寿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
    (3)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修订2版)。
    (4)盛学军:《冲击与回应:全球化中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吴弘:《金融监管方式发展变化的特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王爱俭:《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兼论汇率政策利率政策的协调》,科学出版社,2009年。
    (7)王诚:《改革中的先行先试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
    (8)王家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9)夏斌:《中国金融法律法规核心解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
    (10)徐全勇:《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创新的特点及其政策建议》,《国家战略:区域制度创新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周佑勇:《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朱大旗:《确保金融安全关键在于以法治促进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周友苏,郑鈜:《我国证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探讨》,《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赵磊,赵万一:《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1)边俊利:《滨海新区金融产品创新:实践与思考》,《区域金融》2010年第1期。
    (2)陈岱松,罗羽琪,何单:《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建设—新中国60周年之际的川顾与展望》,《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 学科卷。
    (3)陈隆建:《中国金融开放的法律制衡问题:现状与建议》,《武汉金融》2002年第3期。
    (4)岑雅衍:《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以监管不完备为视角》,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5)丁同民:《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撑》,《银行与法》2002年第5期。
    (6)高连和:《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财政金融》2004年第6期。
    (7)耿静:《美国、英国和日本金融监管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8)郝寿义,高进田:《试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放导报》2006年第2期。
    (9)韩璐:《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职能分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0)姜正军:《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1)蒋晓全:《构建市场化金融监管机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金融》2007年第12期。
    (12)雷原:《艺术品证券化刍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3)龙献忠,周哗:《我国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定位困境与对策》,《求索》2010年第5期。
    (14)雷原,马玉娟:《艺术品份额价格波动的市场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案例》,《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0期。
    (15)李竹兰,孙学亮,郝寿义:《天津滨海新区应如何规范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放导报》2008年第5期。
    (16)柳明:《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架构的完善和创新》,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7)刘小湘:《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以KODA事件为典型案例》,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8)牟建平:《艺术理财未来方向:成立交易所——成立北京艺术品交易所的可行性 与利弊分析》,《艺术市场》2008年第5期。
    (19)满海红:《金融监管理论研究——金融结构变迁下的金融监管》,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0)倪进:《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若干问题》,《艺术百家》2010年第5期。
    (21)唐波:《交易所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自律监管——兼评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规定》,《法学》2005年第12期。
    (22)谭振波:《国际金融危机语境下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河北法学》2009年第8期。
    (23)王淑莉:《浅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府管理职能定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4)王洪泉:《我国金融司法监管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增刊。
    (25)王篆:《天津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建立中政府职能作用研究》,2008年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课题《天津滨海新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研究》部分成果。
    (26)魏建,彭涛,王安,马富强:《地方政府金融办有效开展工作研究》,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课题组,2011年2月24日。
    (27)吴春雷,张苹,董鑫:《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法律保障制度构建探讨》,《现代财经》2010年第8期。
    (28)谢地,何琴:《关于证券市场政府监管“度”的若干思考——从法经济学视角的审视》,《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4期。
    (29)薛莲,王贵秋:《英美两国金融监管制度之法律问题的研究与启示》,《特区经济》2004年第12期。
    (30)袁管华:《简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1998年第9期。
    (31)杨汝亭:《金融监管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点》,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2)杨力尧:《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3)赵静梅,吴风云:《大部委制下金融监管的独立性与制衡机制》,《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34)赵革:《用制度创新推动滨海新区金融发展》,《天津经济》2006年第10期。
    (35)周蓉:《天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6)郑君豪:《金融混业与金融监管—兼析台湾金融混业与监管的变迁》,苏州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5年。
    (1)陈莹莹:《巨额资金被套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者急维权》,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3,20111203180177630.html
    (2)林松:《交易所模式是艺术品交易的有益补充》,http://www.tj.xinhuanet.com/news/2011-09/14/content_23694370.htm
    (3)柳立:《建立规范高效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http://news.hexun.com/2011-04-25/129019721.html
    (4)《艺术品与金融碰撞解惑天津文交所》,http://www.sssc.en/a/20110331/130156232341721.shtml
    (5)21世纪经济报道:《八部委出台清理名单天津贵金属交易所首当其冲》,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nmetal/20111202/165410926156.shtml
    (6)《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是金融创新应保护》,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w/201106/t20110609_508079604.shtml
    (7)《金融办何去何从》,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9/100336493_l.html
    (8)《金融办对地方金融产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作用》,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433064/I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