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章从当代女大学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运用,心理测验、个案研究、调查访谈以及哲学思辨等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当代女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分析,指出了当代女大学生有别于男生、有别于一般女青年的特殊价值取向,即“对家庭和事业双重责任的认同、对社会使命感和家庭责任感的同时确立”,剖析了影响当代女大学生特殊价值取向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着重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现实变革以及依然存在的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影响,说明了当代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在其学习、择偶、择业、成才等方面的表现,阐述了女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内在矛盾性及其对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克服其价值取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女大学生能始终保持发展动力、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点,强调指出在日益重视女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唤醒女大学生的发展意识,为促其成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途径。
Based on Marxist Theories about human nature ,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practical problem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Applying soc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methods such as mental test, case method, survey and interview and philosophical dialectic, the author analyzes their mass character and identifies their value orient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taking both family and work into consideration and their focusing on both sense of social mission and sense of family respons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factors that influences their special value orient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odern male students and ordinary female youth. The role played by China's social reformation and sex梤ole stereotype is discussed especially. The author displayed the effects caused by this special orientation on their study activity, spouse choice, job hunting and sex orientation.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existing in their speci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author comes up with the viewpoint that we should educate modern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positive influences and eliminat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ir special value orientation, so that they could maintain development motivation and fulfil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uthor points out emphatically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odern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n't be neglected whil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article aims at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and feasible way for their successful participation in various social activities.
引文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上下卷,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2.魏国英,《女性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王淑兰等,《中国女大学生发展与教育》,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郑新蓉、杜芳琴,《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钱铭怡,《女性心理与性别差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强海燕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两性教育》,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淑兰等,《中外女性教育发展与比较》,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钞秋玲主编,《女大学生心理教育与自身发展》,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10.李秋芳主编《中国妇女就业的现状与对策》,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11.(美)丽莎.斯风茨尼等著、潘建国等译,《角色变迁中的男性与女性》,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12.(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13.荒林、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版
    14.周裕新,《现代女性心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15.张琼《走出自我误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6.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
    17.金盛华《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18.刘康德,《阴性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版
    19.卢家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20.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
    21.苏颂兴等《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2000年4月版
    22.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3.《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述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德育室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4.单光鼐、陆建华,《中国青年发展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5.阎嘉陵、孙时进等,《当代青年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张伯源,《青年心理卫生通讯》,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
    27.马建青主编,《心理卫生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8.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9.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1第版
    30.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咨询》,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31.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2.程绍珍、费鹤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3.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4.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版
    35.(台)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36.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7.(台)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版
    38.黄成惠等《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39.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版
    40.《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1.王礼湛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2.张云飞,《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中国妇女报》2001年合订本、2000年合订本
    2.《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合订本、2001年合订本,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主办
    3.《青年研究》2000年合订本、2001年合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
    4.《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合订本,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主办
    5.《思想理论教育》2000年合订本,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办
    6.《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合订本,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主办
    7.《大众心理学》1999年、2000年合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大众心理学杂志社主办
    8.《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合订本、2000年合订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
    9.《健康心理杂志》2000年合订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
    10.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00年合订本、2001年合订本
    1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1年合订本
    1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0年合订本、2001年合订本
    1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0年合订本、2001年合订本
    14.王爱英,《提高女性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5.程绍珍,《现代化与现代女性人格的塑造》,《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6.阎广芬《女性意识与妇女成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7.木人《高校女生女性观论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妇女研究》1998年第4期
    18.金盛华等《论心理学视野中的价值观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19.徐玲《价值取向本质之探究》,《探索》2000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