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对保障人权、维护法的安定性、实现实质的法治行政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原则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行政法上的基本原则,但中国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实践还鲜有体现。为维护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性,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信用政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行政法亟待引入和合理应用信赖保护原则。以行政法治为依据的信赖保护原则与依法行政处于相同位阶,并应当成为当代中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主要体现在行政法上的具体行政行为撤销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得溯及既往、行政承诺、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制定《行政程序法》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贯彻信赖保护原则,并从实体和程序上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救济程序,使信赖保护原则在司法上得到规范和落实,促进我国行政法治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The admimstrative faith protection principle has it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safeguarding human rights, maintaining legal stability and realizing virtual administrative government by law, which has already becom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of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Nevertheless, it is rarely fulfilled 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and justic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ntroduce and reasonably implement the administrative faith protection principle to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aw to maintain the unity of government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protect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s, establish a society with good faith and promote sustained & healthil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dministrative faith protection principle based on administrative government by law is of the same status with legal administration and it shall be regarded a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aw. The administrative faith protection principle mainly plays its vital role in fields such as: the cancellation & repeal of concrete admimstrative act,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is prohibited to be retroactive, administrative promise,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and administrative instruction, etc. The administrative faith protection principle shall be fully implemen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ipulating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Meanwhile, related system and remedy procedure shall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in the aspect of entity and procedure so as to better regulate and implement the administrative faith protection principle during the judicial practice and final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government by law to a new stage.
引文
1 江华:《“麻木”告别城市》,《南方周末》2003年8月21日。
    2 “……在转轨期社会利益多元化的趋势及权力社会化的趋势的加强,要求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充分吸收公民、社会团体及其社会组织的参与……”参见孙如林、刘旺洪主编:《政府法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3 “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各种行政决策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决策体制符合民愿,决策目标体现民情,决策方案考虑民力,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参见孙如林、刘旺洪主编:《政府法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4 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二),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211页。
    5 参见李春燕:《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研究》,《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
    6 汪永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7 《一纸通知150名三轮车夫丢了饭碗》,《检察日报》2004年2月4日。
    16 参见李洪雷:《论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一个比较法的分析》,中国政法大学2000届硕士论文。该案也有不同表述,可见董保城:《行政处分之撤销与废止》,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上),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477页。
    17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31页。
    18 杨海坤、黄学贤,《中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94页。
    19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第352—353页、第521-526页。
    20 徐爱国:《合理信赖所产生的义务》,《人民法院报》2003年2月17日。
    21 黄学贤:《行政法中信赖保护原则》,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
    22 亦有观点认为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基本观点是将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合同约束力、以及行政处分的撤销中止等法理类推于行政法上的结果。参见(日)盐野宏:《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9页;也有观点认为其理论依据源于政府与人民宪法上的委托关系。参见刘莘、邓毅:《行政法上之诚信原则刍议》,《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3 参见孙如林、刘洪旺主编:《法治政府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24 李春燕:《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研究》,《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6-13页。
    25 罗传贤:《行政程序法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65页。
    26 马怀德主编:《行政程序立法研究——(行政程序法)草案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27 罗传贤:《行政程序法基础理论》,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65页。
    28 齐建东:《信赖保护原则:中国行政法的引入与运用》,苏州大学2004届硕士论文。
    29 孙如林、刘洪旺主编:《法治政府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30 肖金明著:《法治行政与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31 http://www.legalinfo.gov.cn/moj/zgsfzz/2005-11/02/congtengt-214306.htm.。
    32 齐建东:《信赖保护原则:中国行政法的引入与运用》,苏州大学2004届硕士论文。
    33 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34 李洪雷:《论行政法学上的信赖保护原则——一个比较法分析》,中国政法大学,2000届硕士论文。
    35 石佑启、王贵松:《行政信赖保护之立法思考》,载《当代法学》,1994年第3期。
    36 杨海坤主编:《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版,第96页。
    37 贺荣主编:《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实务——依法行政与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2页,引袁曙宏文。
    38 禁反言(英国有不准“翻供”)原则,该原则本属于刑法原则,后来引入行政法,用以防止行政机关反复无常行为给相对人权益造成损害,其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一旦作出某种行为,特别是赋予相对人一定权益的行为,以后不得任意变更。在美国,作为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反复无常”。
    39 [日]金子宏:《租税法》,平成四年三月第四版,弘文堂,页七九。转引自孟瑶文。
    4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9页。
    41 高鸿钧教授指出:形式法治只寻求形式合法性,以符合实在法为限;实质法治则追问实质合法性,追问法律背后的道义原则。见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引自何海波《形式法治批判》一文。
    42 参见肖金明:《法治行政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页。
    43 齐建东:《信赖保护原则:中国行政法的引入与运用》,苏州大学2004届硕士论文。
    44 [韩]行政程序法[2],第4条,1996年。
    45 http://www.worldpublaw.sdu.edu.cn/shiye/index.php?modules=show&id=3814。
    46 吴坤城:“公法上信赖保护原则初探”,载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原则》(二),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253页。
    48 (台)翁岳生:《行政法》,台湾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570页。
    49 余凌云:《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保护》,载《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第3期。
    50 孔祥俊著:《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与漏洞填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19页。转引自富勒:《法律的道义》第51页。
    51 孔祥俊著:《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与漏洞填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20页。转引自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17页。
    52 高娣:《立法违法告它去——写在(立法法)实施两周年之际》,《法制日报》2002年7月15日。
    53 转引自吴坤城文,第263页。
    54 http://www.jcrb.com.cn/n1/jcrb103/ca58680.htm.
    60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6页。
    62 杨海坤、黄学贤:《行政指导比较研究新探》,《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
    63 参见《报刊文摘》2003年5月23日第一版的报道。
    64 我国一般认为行政指导是政府政策的一种形式,强调依政策指导,以实现政府目标,而对对依法指导重视不够,这是对法律和政策的关系没有取得共识所致,因而在实践中,我国行政指导更是面临着合法化危机。目前,几乎没有行政指导符合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程序和救济方面,很少有约束。引自马怀德主编:《行政程序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86页。
    65 杨海坤、黄学贤:《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6 王万华:《行政程序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7 克雷格:《正当期望:概念性分析》,马怀德、李洪雷译,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夏季刊,第182页。
    68 杨海坤: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问题探析》,载《中国行政法学精粹》(2003年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77 陈清秀:《行政法的法源》,载翁岳生:《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158页。
    78 (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第291-294。
    79 黄学贤:《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研究》,苏州大学法学院2002届博士论文,第37页。
    1、杨海坤主编:《中国行政法基础理论》,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版。
    2、杨海坤主编:《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版。
    3、杨海坤、黄学贤著:《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从比较法角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杨海坤、章志远著:《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马怀德主编:《行政程序立法研究——<行政程序法>草案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8、汪永清主编:《行政许可法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9、周永坤著:《法理学——全球视野》,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11、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二),三民书局1999年版。
    1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3、[日]室井力:《日本行政法》,吴微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陈春生:《行政法学之学理与体系(一)——行政行为形式论》,三民书局。
    15、罗传贤:《行政程序法论》,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16、胡建淼、朱新力著:《行政违法问题探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7、莫玉川:《行政指导要论——以行政指导法治化为中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18、袁曙宏主编:《建构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
    19、孙如林、刘旺洪主编:《法治政府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20、[日]金子宏:《日本租税法原理》,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21、贺荣主编:《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实务——依法行政与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2、(德)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3、司坡森著:《行政法学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24、肖金明著:《法治行政与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张树义著:《变革与重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法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孔祥俊著:《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与漏洞填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27、翁岳生:《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8、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下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29、叶俊荣著:《面对行政程序法——转型台湾的程序建制》,台湾元照出版社出版。
    30 张国庆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王克稳著:《经济行政法基本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杨海坤:《宪政·法治·行政法治》。http://www.legalinfo.gov.cn/moj/zgsfzz/2005-11/02/content-214306.htm.。
    2、杨海坤、黄学贤:《行政指导比较研究新探》,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
    3、黄学贤:《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载《法学》,2002年第5期。
    4、黄学贤:《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研究》,苏州大学法学院2002届博士论文。
    5、王万华:《诚信政府与公民的信赖保护》,《法制日报》2002年3月10日。
    6、江华:《“麻木”告别城市》,载《南方周末》2003年8月21日。
    7、高娣:《立法违法告它去——写在(立法法)实施两周年之际》,《法制日报》2002年7月15日。
    8、曙明:《一纸通知150名车夫丢了饭碗》,《检察日报》2004年2月4日。
    9、吴坤城:《公法上信赖保护原则初探》,载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二),三民书局出版1997年版。
    10、洪家殷:《信赖保护及诚信原则》,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上)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11、李春燕:《论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研究》,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
    12、余凌云《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之保护》,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3、徐爱国:《合理信赖所产生的义务》,《人民法院报》2003年2月17日。
    14、李洪雷:《论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一个比较法分析》,中国政法大学2000届硕士论文。
    15、齐建东:《论信赖保护原则:中国行政法的引入与运用》,苏州大学2004届硕士论文。
    16、孔祥俊:《法院在实施<行政许可法>中的监护作用一兼及审理行政许可案件的若干问题》,《法律适用》2001年第8期。
    17、姜明安:《我国行政程序法立法模式和调整范围之抉择》,《法律适用》,2002年第3期。
    18、刘莘、邓毅:《行政法上之诚信原则刍议》,《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4期。
    19、[英]克雷格著,马怀德、李洪雷译《正当期望:概念性的分析》,载《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夏季刊。
    20、袁曙宏:《法制规律与中国国情创造性结合的蓝本》,载贺荣主编:《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实务——法行政与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1、张千帆:《“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一美国公用征收条款对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22、林三钦:《行政法令变迁与信赖保护——论行政机关处理新旧法秩序交替问题之原则》,载《东吴法律学报》,2004年第1期。
    23、董保城:《行政处分之撤销与废止》,载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上),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24、姚岳绒:《行政行为撤销上的信赖连带保护问题》,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5、姜明安:《新世纪行政法发展的方向》,载《中国行政法学精粹》(2003年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6、洪家殷:《权利保障与效能提升之抉择——兼论行政程序法未来修正之考量》,载《台湾行政法学会学说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