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违宪审查的法治环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宪法的有效实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而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设立一种权威的、可操作性的违宪审查制度。目前,我们对违宪审查制度的研究还仅仅局限于对西方违宪审查制度模式的表面的、形式的说明,缺乏对支撑其存在及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原因的深刻认识。法治环境是违宪审查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环境的角度研究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围绕建立一种适合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现状的法治环境展开论述。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离法治环境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违宪审查制度和宪法本身存在诸多不足:违宪审查缺乏专门性、缺乏程序的制度保障、审查范围过于狭窄;现行宪法忽视了民主和人权的内容、政治性内容过多、缺乏权威性。民主进程落后、政治体制改革举步维艰:由于二元体制的并存,阻碍了民主政治的进程;政治体制改革缺少强而有力的大举措、二元化的管理主体造成了党政部分。城乡差距扩大、经济发展与教育落后之间的矛盾突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扩大;经济上的进步与教育水平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观念落后:由于官本位、家国一体化以及官利一体化等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官民都缺乏对法的精神的信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观念的落后。
     为了创造完善的法治环境,笔者建议:法治建设上:立法上建立违宪审查法律制度,在宪法中增加违宪审查的条款,然后由全国人大通过相关法律;司法上完善宪法诉讼的途径,建立宪法委员会和违宪审查庭双重审查制度;执法上,健全和完善现行的行政执法体制,做到依法行政。政治上:促使国家机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同时推动尽快建立市民社会。经济上: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在与世界接轨中,吸收和培育西方先进的契约精神;通过各种措施,使我国的市场经济规则尽快同WTO规则接轨。文化上:树立宪法也是法的思想,加强普法教育,完善宪法的内容,形成宪法信仰,培育宪法至上的观念;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尽快形成新型的理性文化基础。
The effectual applying of the constitution law is the premise of rule of law, in the course, the crucial problem is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and authoritative judicial review institution. At present, our research about it only staying on the superficial and proforma explanation about the western mode, we lack deep acquaintance of reasons which support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 rule of law is the basis of the judicial review institution. The thesis studies the judicial review institution in the angle of environment and spreads out discuss enclosing how to establish an environment rule of law fitting in with our condition of judicial review institution now.
    Through the present condition in China, we can find that it is a long distance to the environment rule of law, because: the defect of the judicial review institution and the constitution law themselves: the judicial review lacks of conservation of procedure and its extent is too narrow; the constitution law ignores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its political contents is too umpteen and it lacks of authorities. The backwardness of the democracy and difficulty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re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constitution in two -angle,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s hampered; the reformation in political system lacks of fluffy method and the two-angle constitution in administration results in combination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he enlargement of difference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al power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different level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different places result in unbalance in allocation of income and the enlargement of
    
    
    difference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al power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is bulging. The backwardness of the conception about authorities in government and its staff: our officials and citizens are short of spirit of law because of feudal culture and our government and its staff have laggard concept about power.
    So, the writer advises: founding a especial machinery of the judicial review institution, adding items about judicial review in constitution and passing relevant law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meliorating road of lawsuit about the constitution law and constructing double examination system; perfecting actual administration enforcement system and enforcing political scheme according to law. Actuating the government and its staff to build up correct conception of authorities and establishing citizen society. Developing Market Economy, cultivating Spirit of Agreement in the course of jointing with world and impelling our market regulation to be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 of WTO. Building up the conception that the constitution law is common law, educating the belief of constitution law and cultivating the conception of constitution supreme; elevating the science and cultural quality and fostering a new rational culture.
引文
1、[美]哈耶克著:《法律、立法与自由》,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2、[日]木下太郎著,康树华译:《九国宪法选介》,北京:群众出版社,1981年版
    3、[英]洛克著:《政府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法]狄骥著:《宪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5、[美]埃德加·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8、[德]康德著,刘克苏译;《康德文集》,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9、[美]昂格尔著,吴玉章、周汉华译:《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美]汉密尔顿著:《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1、[美]肯尼斯·W·汤普森著,张志铭译:《宪法的政治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12、田军著:《宪法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许崇德著:《中国宪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陈春龙著:《民主政治与法治人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5、李忠著:《宪法监督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16、刘作翔著:《法律文化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7、卓泽渊著:《法的价值总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周天玮著:《法治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9、曹刚著:《法律的道德批判》,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李道军著:《法的应然与实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1、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2、王人博、程燎原著:《法治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3、孙笑侠著:《法的观念与现象》,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法苑精粹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宪法学精粹2002年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5、范进学著:《权利政治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6、姚建宗著:《法治的生态环境》,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7、公丕祥主编:《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
    28、范忠信著:《西法律文化的暗合与差异》,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张友渔著:《宪法论文集》,北京: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
    30、季卫东著:《宪政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孙谦、郑成良主编:《司法改革报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2、戴建林著:《法律社会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3、马长山著:《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4、齐延平著:《人权与法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5、张庆福主编:《宪政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周叶中:《宪法之上: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6期
    2、李林:《法治的理念、制度和运作》,载《法律科学》,1996年第4期
    3、杨合理:《关于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载《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6期
    4、李双元、肖北庚:《法治社会——中国法治进程的最终目标》,载《法学》,1998年第1期
    5、邹柱:《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模式的选择》,载《柳州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
    6、胡秀杰:《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载《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7、叶继林:《关于建立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8、朱福惠:《我国违宪审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载《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
    9、王克稳:《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
    10、茹洋:《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缺失》,载《唯实》,2000年第12期
    11、蒋莉:《违宪审查制度初论》,载《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
    12、陈瑞英、吕哲:《论违宪审查模式的选择》,载《河北法学》,2001年第5期
    
    
    13、袁骁乐:《关于我国违宪审查制度总体框架的几点设想》,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14、包万超:《设立宪法委员会和最高法院违宪审查庭并行的复合审查制》,载《法学》,1998念第4期
    15、马岭:《违宪审查——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载《法学》,1997年第12期
    16、正文:《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载《探索》,1998年第1期
    17、王士如、魏佩芬:《关于建立双重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载《晋阳学刊》,1999年第4期
    18、敖冬梅:《对我国宪法实施状态的分析》,载《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19、顾功耕:《由孙志刚案件引出的若干问题》,载《法学》,2003年第7期
    20、秦琴、赵杰:《人民主权论与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9期
    21、刘霞:《现代国家违宪审查制度之分析及启示》,载《理论学刊》,2001年第6期
    22、耿焰:《走出违宪审查的困惑》,载《中国律师》,2001年第12期
    23、高德平:《东欧十二国现行违宪审查制度》,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2期
    24、董晓波:《宪法的可诉性与违宪审查》,载《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5、聂露:《违宪审查模式的权力逻辑与理念》,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6、洪世宏:《论民主集中制与违宪审查制的矛盾及解决》,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
    27、李先波:《论依法治国的法治环境》,载《武陵学刊》,1998年第5期
    28、介新玲:《中国的法治思想的人文环境》,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9、朱槿篱、马东太:《宪法的信仰与中国的法治化》,载《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30、李铁根、李宏:《论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法治环境》,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31、龚战梅、李艳:《浅议西部大开发的法制环境》,载《新疆农垦经济》,2001年第1期
    32、肖金明:《论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4期
    33、肖登辉:《依法行政是构筑良好法治环境的关键》,载《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4、殷啸虎、姚岳绒:《法治社会中宪法权威的进一步审视》,载《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35、余青:《论诚信的法治环境》,载《学习论坛》,2002年第11期
    36、周青风:《宪政制度中司法审查权的制衡作用》,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37、朱继萍:《意义和关系:析法治、宪政与依法行政》,载《理论导刊》,1999年第10期
    38、陈金钊:《宪政、法制、法治》,载《山东法学》,1999年第5期
    39、吴德星:《论宪政的实质内容与形式意义》,载《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40、郭春涛:《法治模式中的宪政》,载,《当代法学》,2000年第1期
    41、倪正茂:《中西法律文化传统比较与宪政发展之大趋势》,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1期
    42、李金泽:《中国人的关系意识与中国社会的法化》,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2期
    43、孟伟:《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进程探究》,载《特区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2期
    44、秦前红:《论宪法变迁》,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45、公丕祥:《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
    46、陈炳水:《当代政府行政权力初探》,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47、庄金锋:《一国两制与我国的法律体系》,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8、黄谷秀:《论中国公民权力与责任意识的变化》,载《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49、王建华:《依法治国呼唤政治理念的更新》,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
    50、张斌、易申波:《加入WTO与政府观念转变》,载《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中国公法评论:http://www.gongfa.com
    2、天涯法网:http://www.tyfw.net
    3、法治评论法律社区:http://www.sohoren.net/law
    4、新华网法治频道:http://www.xinhuanet.com/lega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