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时期干部工作民主的扩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更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深入贯彻落实和丰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需要;是永葆我们党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更是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需要。同时,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匡正干部工作作风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对于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当前的重点是实现干部工作民主的增量与提质,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学术课题,也是一个很敏感的政治课题。近年来,干部工作民主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发展,但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清醒认识,推进干部工作民主进程;如何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素质,增强党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驾驭能力;如何把握关键环节,完善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制度体系,如何积极探索,丰富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实现形式等,仍是当前干部工作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论文坚持落实党管干部、扩大民主与依法办事相结合的原则,从民主增量和民主提质的角度进一步深化拓展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研究,通过对我们党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历程的梳理与分析,将干部工作民主置于一种长时段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解读,对我们党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经验与实践进行总结,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解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进行制度探索与机制探讨,对干部工作民主增量提质的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是导论。提出本文所要回应和解决的基础问题,阐述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之所在,对本研究的理论资源进行梳理,就本文如何完成即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等相关问题做出交代。本章重点旨在解决为什么要研究“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以及研究的方法、思路和研究框架等问题。
     第二章主要通过对我们党建党以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基本论断和实践的系统梳理,对干部工作民主的发展历程进行历史回溯。从建党初期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萌芽,到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贡献以及第四代领导集体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新论断,廓清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基本发展历程。
     第三章重点分析新时期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进而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扩大民主与拉票贿选的矛盾,成本与效率的冲突,民意公意与组织意图的悖论等三种比较突出的干部工作民主问题的互动演绎,运用科层制理论和基本权力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对三种悖论进行解释,分析干部工作民主扩大中产生异化的原因。
     第四章从制度理论角度对干部工作民主的扩大进行研究。重点从干部工作的选任方式、选任环节和选任监督等三个环节,分别论述如何实现干部工作民主增量提质的制度设计、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其中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坚持党管干部与扩大民主相结合、坚持民主增量与民主提质相结合、坚持民主“硬环境”与民主“软环境”相结合四大原则,是干部工作民主扩大的制度创新前提。
     第五章从机制运行角度对干部工作民主的扩大进行研究。重点从建立参与机制、完善运行机制与落实保障机制等三个角度出发,分别论述如何完善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参与机制,健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运作机制和增强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保障机制。完善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参与机制,需要区别对象特点,进行三种完善,即完善实绩民意调查机制、公开保密与公平竞争机制和公正识人监督机制,带动社会群众间接参与干部工作,促进一般干部积极参与干部工作,强化领导干部公正参与干部工作。健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运作机制,需要把握关键环节,进行三种扩大,即扩大推荐干部环节的民主、扩大考察干部环节的民主和扩大酝酿、任用决策干部环节的民主。增强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保障机制,需要着眼系统的配套,即完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层级推进分工责任机制,建立反馈信息的综合甄别机制,完善扩大民主的监督机制和强化组织部门的工作保障。其中坚持公开性、公正性、平等性和竞争性四大原则,是干部工作民主扩大的实现机制完善前提。
     第六章是结论与启示。解释新时期干部工作民主的扩大必然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渐进式实现,并对干部工作民主进行前瞻预测。今后干部工作民主的趋势将是坚持扩大民主和渐进扩大不动摇,在民主增量与民主提质两个相统一的方向中前行,通过制度供给与机制配套相结合的手段获得新突破。
To expand the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is the main target and the orientation in the reform of the cadre and personnel system; is also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modern socialism democratic politics theory's demands;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deeply Implementing and applying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s the indispensable necessary measure of keeping our Part being an invincible position, even still the request of the theorie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to expand the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in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rectifying the cadre of style of work, the basic approach for improving leader's level of job. To expand the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is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for the reform of the cadre and personnel system and our modern socialism democra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
     To expand the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now, the critical point is to achieve the increment of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and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It is not only an academic subject of potentiality, but also an political issue of sensitivity.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very big developments in the democracy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cadre work. Bu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advance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of cadre work; how to improve cadres'democratic quality, and enhance the control ability of our Part to the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how to grasp the pivotal segment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ystem how to explore positively to enrich and practice the expanding the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in the forms, is still an urgent and vital mission.
     This paper insisted the principles of" the Party assuming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adres'affairs", and " to expand democracy" and "acting according to law". To explain in increment of democracy and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further expand and develop the research in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Combing and analyzing from experience of our Party to expand the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which is placed in a long history background. Analyze the new problems and the new situations which appear in expanding the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during the work in expanding the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then put forward the pertin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have an important theory value and utility value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building, consolidate the ruling party status and build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is composed by three parts:the introductory remarks, the main text and the conclusion.
     The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ory remarks. It brings up the basic questions which this paper has to answer and resolve. Then it elaborates that this research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o arrange the theory resources and assign the task on how to complete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 mentality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The key point of this chapter is why we focus on "to expand the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method, mentality and research frame so on.
     The chapter two looks back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since we building our Party, the seeds of "to expand the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has been appeared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Party building. Our first,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 of leaders have made a big contribution on expanding the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then our forth generation of leaders has posed some new ideals on this subject and taken time to get the thoughts into shape.
     The chapter three laid special stress on analyzing new situations in new age and explained the reasons of new problems and new facts. Analyze the cause of promote aberrance phenomenon in expanding the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by using the bureaucracy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basic rights which Interactive deducted with these three groups issues:the contradiction of expanding the democracy and bidding for votes;the conflict between cost and efficiency and the paradox in public opinion and Party decision.
     The chapter four considers the matter from a theory system perspective. It describes the system design system supply and system innovation separately from the three facts----designation mode, designation node and designation supervision. The term of combining universality with individuality; combin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Party assuming the responsibility for cadres' affairs with "to expand the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combining democracy enhancing quality with democracy enhancing quantity; combining democracy "soft environment " with "hard environment",these four principles must be taking the essential prerequisite in this work.
     The chapter five illustrates the issue from operating mechanism perspective. It mainly describes how to establish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how to improv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how to implement safeguard mechanism. At first, to perfect the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of expanding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should make a difference between various targets and engage in three kinds of improvement which including:opinion polling mechanism, open secret and fair play mechanism and fair assess supervision mechanism. It can drive the masses indirectly and the lower cadre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adre work, at the meantime, it harden the leading cadres impartially participate in the cadre work. The second, to strengthen operating mechanism of expanding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should carry out three types of pattern----expanding democracy in recommendation, expanding democracy in assessment and expanding democracy appointment leading cadres. The third, to stiffen safeguard mechanism of expanding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should have the full systematic supporting which involved the long-effect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mechanism, the division of labor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and synthetical feedback mechanism.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expanding democracy in mechanism perfection are openness, fairness, equivalent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and enlightement.'It interprets, under the new period, to expand the democracy in the cadre work must be fulfilled progressively, and gives the work a confident forecast. In a future time, the trend of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will be insisting in expanding with the democracy enhancing quality and quantity. The democracy in cadre work will make a great achievement by institutional supply and the full systematic supporting.
引文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2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②郑科扬,《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①郑科扬,《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页。
    ②《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③《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4-155页。
    ④《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6页
    ⑤《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⑥《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8页。
    ①马全江、宋传叶:《论列宁的民主选举思想》,《党史文苑》2009年第8期。
    ①王璋,《“三票制”选“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①毕可仁:《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程度问题的探讨》,《组织人事学研究》1994年第5期。
    ②郑国雄:《努力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党建》1989年第1期。
    ①毕可仁:《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程度问题的探讨》,《组织人事学研究》1994年第5期。
    ②郭衍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有机统一》,《组织人事学研究》2003年第2期。
    ③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党建研究》2009年第1期。
    ④毕可仁:《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程度问题的探讨》,《组织人事学研究》1994年第5期。
    ⑤中共浙江上虞市委组织部:《怎样增强干部工作民主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领导科学》2009年第9期。
    ①具体论述参见:毕可仁:《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程度问题的探讨》,《组织人事学研究》1994年第5期。
    ②周少华:《努力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8期。
    ①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页。
    ①《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11页。
    ①吴晓亮、吴敏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6期。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93-95,15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529页。
    ③《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2页。
    ④吴晓亮、吴敏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6期。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①《执政党的干部问题》,《邓小平文选》第1卷,
    ②王璋,《“三票制”选“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
    ①吴恒斌:《论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②王璋,《“三票制”选“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6页。
    ①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②吴瀚飞,《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孕育、产生及其历史条件》,《组织人事学研究》2002年第6期。
    ①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有关问题的研究》,2007年6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的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①《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10年9月中央颁发。200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
    ①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2007年6月。
    ①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2007年6月。
    ①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2007年6月。
    ②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与思考》,2007年7月。
    ①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2007年6月。
    ①李鹏程:《现代民主形式及其悖论》,《学习时报》,2007年4月23日。
    ①谭用发:《辨证看民主选任干部的利弊》,《学习时报》2009年2月21日。
    ②侯冀川:《不要曲解“组织意图”》,《人大研究》2003年第1期。
    ①谢茂明:《在“民意基础”和“组织意图”之间寻找结合点》,《领导科学》2006年第21期。
    ①关于权力的合法化类型以及此问题富有启发的讨论可参看:[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②李源潮,《领导者公信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人民网,2010-04-23。
    ①李源潮,《领导者公信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人民网,2010-04-23。
    ①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51页。
    ①李源潮,《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民日报》2009-10-19。
    ②[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③《维基百科全书》,www.wikipedia.org/。
    ①王爵、姚永亮,《洪雅全面实行“两票制”选举乡镇“一把手”》,中新四川网,2009-11-10。
    ①王璋,《“三票制”选“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5页。
    ①卢少华、徐万珉,《权力社会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②王长江,《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一个基层党委班子“公推直选”的案例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6页。
    ①刘国裕,《四川省委全委会:票决11名厅级“一把手”》,《人民日报》,2005--07--28
    ①《江苏省首次公推票决产生三名市委书记》,《人民日报》,2011-4-19
    ②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页。
    ③[德]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517页。
    ①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2007年6月。
    ①周湘智,《“公选新政”之“新邵模式”》,《领导科学》2009年第33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页
    ①李龙:《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0页。
    ②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①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问题研究》,2001年11月。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
    ②张春贤:《创新服务科学发展的选人用人机制》,《求是》2009年第4期。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51页。
    ①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8-430页。
    ①《天津市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人民日报》2011-02-15。
    ①[德]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517页。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课题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的调查》,《党建研究》,2009年第2期。
    ①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党建研究》,2009年第1期。
    ①湖南领导人才网,2010-05-114。
    ②李有梅,《组织社会学及其决策分析》,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
    ①湖南领导人才网,2010—05--14
    ①罗德里克·马丁,《权力社会学》,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第105页。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54页。
    ①谭用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亟须提升制度执行力》,《领导科学》,2010年第1期。
    ②云南网讯,2010—12—27
    ①黄建国,《积极推进改革服务科学发展》,在2010年1月19日全省贯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李慎明,《发展党内民主须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人民日报》,2010-03-31。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1-332页。
    ①王伟、蔡小平,《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9-03-24。
    ②王长江,《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①李慎明,《发展党内民主须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人民日报》,2010-03-31。
    ②[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20-34页。
    ③王长江,《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7页。
    ①董洪运,《在干部工作中科学地扩大民主》,《学习时报》,2009-12-11。
    ①黄建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全省组织工作新局面》,在2008年3月1日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①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组织部课题组,《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质量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政治和政治制度》,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列著作选编内容提要和注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6]《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干部监督》,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版。
    [8]《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1]《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美]罗兹受:《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杭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5]《陈云文选》(1949-1956),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6]《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2》,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1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8]《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9]《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0]《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1]《十二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4]《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8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26]《中国共产党创业三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7]《中国共产党建设全书》(1921-199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8]《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9]《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3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3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32]曹文光:《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3]陈凤楼:《论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的空间》,《党建导刊》2003年第5期。
    [34]陈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6]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高放:《社会主义在中国和世界》,云南出版社1998年版。
    [38]侯少文:《十五大以后中国政治发展新路向》,中共中央党校社1998年版。
    [39]胡光伟等:《新时期党务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40]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版。
    [41]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版。
    [42]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5]李屏南:《选择与创新:科学社会主义观在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6]李祖德:《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7]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8]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三联出版社1992年版。
    [49]卢先福等:《中国执政党建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0]罗斯金、科德、梅代罗斯、琼斯:《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51]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52]马洪武:《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3]特里尔:《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4]王邦传等编:《新政治学概要》,复且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5]王朝彬:《毛泽东政权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
    [56]王贵秀、石泰峰、侯少文:《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7]王沪宁:《政治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8]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9]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0]魏礼群等:《市场经济中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61]吴家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62]吴家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3]徐勇:《地方政府学》,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
    [64]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6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6]杨小云:《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7]张国隆:《改革发展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版。
    [68]张静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代化》,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69]赵生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0]郑科扬:《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手册》,红旗出版社2002年版。
    [7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7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74]中共中央组织部编:《中国共产党干部制度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75]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辅导》,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76]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编:《创造充满活力的用人体制》,青岛出版社2000年版。
    [77]周谷城:《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78]周少华:《努力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8期。
    [79]周天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
    [80]周作翰:《求真思录》,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1]周作翰:《求实笔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82]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包晓华:《组织部门提高执政能力要转变五种观念》,《党建研究》2005年第1期。
    [2]毕可仁:《关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程度问题的探讨》,《组织人事学研究》1994年第5期。
    [3]冯振广:《建立用人决策责任机制》,《领导科学》2004年第4期。
    [4]高兰:《妨碍党内民主运行的潜观念及潜规则》,《党建研究内参》2005年第5期。
    [5]高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党建研究内参》2003年第3期。
    [6]郭衍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有机统一》,《组织人事学研究》2003年第2期。
    [7]杭天珑:《干部选任首提责任制的实践与思考》:《党建研究》,2005年第6期。
    [8]贺国强:《进一步推进<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党建研究》2003年第9期。
    [9]侯冀川:《不要曲解“组织意图”》,《人大研究》2003年第1期。
    [10]胡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党建研究》2005年第5期。
    [11]贾保民:《认真解决“个别酝酿”不充分的问题》,《领导科学》2004年第3期。
    [12]焦珞珈:《论干部工作民主制》,《企业家天地》2009年第7期。
    [13]金晓钟、潘立魁:《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开选拔干部机制》,《党政干部学刊》1999年第1期。
    [14]昆明党史网:《党的建设大事记》,http://kmds.km.gpv.cn/,2009年10月31日。
    [15]李珂:《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对策研究》,《新东方》,2007年第12期。
    [16]李名志:《用人关键在用当其时》,《党建研究》,2005年第6期。
    [17]李鹏程:《现代民主形式及其悖论》,《学习时报》,2007年4月23日。
    [18]李屏南:《“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灵魂》,《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9]李森林:《关于民主推荐制度创新的思考》,《领导科学》2004年第4期。
    [20]李铁映:《关于民主理论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21]罗争玉、李屏南:《论基层党组织的共性与个性》,《求索》2001年第3期。
    [22]马全江、宋传叶:《论列宁的民主选举思想》,《党史文苑》2009年第8期。
    [23]马郑刚:《党员权利保障与党内监督》,《党建研究内参》2005年第8期。
    [24]孟凡庭:《有效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新长征》2009年第2期。
    [25]孙永芬:《历史地透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思想》,《科学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1期。
    [26]谭用发:《辨证看民主选任干部的利弊》,《学习时报》2009年2月21日。
    [27]谭用发:《选任县乡党政一把手要着眼基层》,《党建研究》2005年第3期。
    [28]田仪吉:《进一步提高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党建研究》1996年第2期。
    [29]汪开国,《关于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问题的理论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4期。
    [30]王端军:《推进民主决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前沿》2004年第4期。
    [31]王功权:《组工干部社会交往要克服三种不良心态》,《党建研究》2005年第6期。
    [32]王圣俊、杜立文:《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新探索》,《领导科学》2001年第7期。
    [33]王伟、蔡小平:《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权威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计划》,《光明日报》2009年3月24日。
    [34]吴瀚飞:《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孕育、产生及其历史条件》,《组织人事学研究》2002年第6期。
    [35]吴恒斌:《论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36]吴晓亮、吴敏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6期。
    [37]谢茂明:《在“民意基础”和“组织意图”之间寻找结合点》,《领导科学》2006年第21期。
    [38]徐春兰:《要在选拔任用干部的关键环节上保证“四权”的落实》,《党建研究》2003年第3期。
    [39]杨小云:《近期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0]赵金山等:《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制度建设》,《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
    [41]郑国雄:《努力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党建》1989年第1期。
    [42]郑学年:《牢牢把住干部选拔任用第一关一民主推荐关》,《领导科学》2003年第5期。
    [43]郑元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创新》,《贵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44]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党建研究》2009年第1期。
    [45]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规范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办法研究》,《理论前沿》2004年第4期。
    [46]中共浙江上虞市委组织部:《怎样增强干部工作民主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领导科学》 2009年第9期。
    [47]朱妍妍:《关于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中“四权”的几个问题》,《党建研究内参》2003年第3期。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
    [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
    [3]曾庆红:《在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2000年7月14日。
    [4]曾庆红:《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0年4月27日。
    [5]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2007年6月。
    [6]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扩关于大干部工作民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与思考》,2007年7月。
    [7]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关于扩大干部功能工作民主有关问题的研究》,2007年6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