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悲喜交加的人生 笑中含泪的温情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影与古老的文学存在着亲密的姻缘关系,黑色幽默经由西方传到中国大陆之后,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消解和影响,在影像表达上带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随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语境的变化,其在中国大陆电影影像表达的主题也日益丰富,同时,黑色幽默在文学上的表达技巧也被充分地运用到电影中,在视听语言、营造情境和刻画人物上都有着鲜明的特色。
     作者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喜剧、黑色幽默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理论,分析了黑色幽默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它的美学品格,对其在中国大陆电影中影像表达的主题和艺术呈现方式进行了探讨。黑色幽默的运用,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昭示着中国电影人审美心态的开放和成熟,但也面临着“自律”和“游戏”的悖论,另外,部分电影片面追求黑色幽默的表现形式,忽视人文内涵,导致内容和形式出现剥离。如何更好地去运用黑色幽默,以促进中国大陆电影艺术的丰富和发展,需要影视界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The art-film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ld art-literature. Since black humor introduced into Chinese mainland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it has counteracted by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esent vibrant local characteristic. As the change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al context, the image expression of black humor become increasingly rich. Meanwhile, the expression mode of literature is fully used into films, which creating the bright characteristic in audio-visual language, circumstances and characters portray.
     Based on example analysis, the author combines comedy and black humor with post-modernism theories; analyze the social culture background, the aesthetics style. Then research into the image expression of black humor and the artistic appearance. The use of black humor enriches the film expression, indicates the mature aesthetic attitude of movie makers. However, that's inevitable paradoxes between self-discipline and amusement. Go exclusively after expression result in only appearance and no connotation. How to use black humor giving a boos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inland film art, it needs the film-makes do mor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引文
①袁可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3册(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621页.
    ②修倜:《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电影艺术》,2005年第01期.
    ①修倜:《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电影艺术》,2005年第01期.
    ①张燕:《彭浩翔电影的黑色幽默和文化呈现》.《当代电影》.2007年第3期.
    ①瑞·勃雷:《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35.
    ①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94页.
    ②刘叔成,夏之放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③刘叔成,夏之放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④尤奈斯库:《关于<秃头歌女>》,《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03页.
    ⑤尤奈斯库:《戏剧经验谈》,《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16-623页.
    ①王先霈,王又平:《文学批判术语词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68-269页.
    ②巴赫金:《笑的理论问题》,《巴赫金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③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宗白华译.商务出版社,1964年版,第180页.
    ④修倜:《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电影艺术》,2005年第1期.
    ①林语堂:《论幽默》,《论语》.第33页.
    ②鹤见佐辅语,参见邢广域《幽默美学品格》,《文学研究》.1989年第6期.
    ③胡清,李姜江:《黑色幽默在中国大陆影像中的表达》,《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
    ①尹鸿:《外来影响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当代文坛》,1992年第1期.
    ②夏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电影艺术》,1979年第1期.
    ③钟惦斐:《回顾历史》.《文学评论》,1979年第4期,第11页.
    ④转引自《喜剧理论在当代世界》.新疆:新疆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5-106页.
    ①忤从巨:《黑色幽默在中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9期.
    ①忤从巨:《黑色幽默在中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9版.
    ②曾耀农:《现代影视美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65页.
    ①林琳:《姜文:精神与现实的碰撞与融合》.《DVD电影评介》,2009年第5期.
    ①曾耀农:《现代影视美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41页.
    ①曾耀农:《现代影视美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①郝建:《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当代电影》,2002年第5期.
    ①赵娟:《<疯狂的石头>对话者:宁浩,郑洞天,张颐武,李迅》.《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
    ②胡清,李姜江:《黑色幽默在中国大陆影像中的表达》,《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
    ③杨敬仁:《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①杨敬仁:《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②赵智,彭文忠:《影像解读》.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页.
    ①毕天华:《黑色幽默的艺术特色》.《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
    ②方舟:《黄建新口述——黑色幽默的领军人物》.《大众电影》,2008年1月刊.
    ①方舟:《黄建新口述——黑色幽默的领军人物》.《大众电影》,2008年1月刊.
    ②周星:《电影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4-45页.
    ①D·C·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页.
    ②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18页.
    ③陈林侠:《文化视阈中的影像叙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页.
    ①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②曾耀农:《现代影视美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①曾耀农:《现代影视美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①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4月.
    ①方舟:《黄建新口述—黑色幽默的领军人物》.《大众电影》,2008年第1期.
    ②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31页.
    ①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南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第3页.转引自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4月.
    ①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南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①尹鸿:《告别了普罗米修斯之后: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电影》.《当代电影》,1994年第2期.
    ①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版,第7页.转引自陈林侠:《文化视阈中的影像叙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200页.
    ②秦喜清:《独树一帜的后现代理论家——让·弗·利奥塔》.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③王宁:《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刍议》.《书法研究》,1993年第5期.
    ④宋家玲,李小丽:《影视美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页.
    ①王宁:《走向后现代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页.
    ①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第101页.
    ①郑正秋:《我所希望于观众者》.载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版,第45页.
    ①郝建:《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廷·塔兰蒂诺创作论》.《当代电影》,2001年第1期.
    [1]陈林侠.文化视阂中的影像叙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3]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胡辛.百年回眸:名导名片管窥[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5]刘叔成、夏之放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康德.判断力批判(上)[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出版杜,1964.
    [7]曾耀农.现代影视美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8]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9]宋家玲、李小丽.影视美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10]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南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2]周星.电影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4]赵智、彭文忠.影像解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15]王蒙.王蒙谈创作[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
    [1]修倜.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J].电影艺术,2005(01)
    [2]裴运红.论黑色喜剧作为一种电影类型[J].安徽文学,2009(02)
    [3]张燕.彭浩翔电影的黑色幽默和文化呈现[J].当代电影,2007(03)
    [4]李洁芳.叙事游戏中的暴力美学与黑色幽默——坏孩子昆廷·塔伦蒂诺的电影世界[J].艺苑,2006(05)
    [5]马磊.充满诗意的黑色幽默——品味伊利·曼佐《严密监视的列车》[J].世界文化,2005(05).
    [6]彭俊.从乐观主义到黑色幽默:基于《辛普森一家大电影》的文化考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03)
    [7]马英群.冯小刚黑色幽默电影主题的呈现[J].电影文学,2009(11)
    [8]马晓珺.黑色的幽默——《美丽人生》影片赏析[J].电影评介,2006(18)
    [9]席永锋.《疯狂的石头》:黑色幽默与困惑人生[J].电影文学,2009(10)
    [10]杨汝福.《芙蓉镇》上的黑色幽默[J].电影文学,2008(22).
    [11]修倜.“狂欢化”理论与喜剧意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03).
    [12]范生彪,谭琼.电影的修辞性阅读在“空白”与“期待”中——解谜《我叫刘跃进》的人生三重意义[J].电影评介,2008(14).
    [13]樊星.黑色幽默:美国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流派的特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9).
    [14]游南醇,徐特辉.黑色幽默特点探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p6).
    [15]梁洪兰.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风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16]栾泰松,姜晓慧.后现代都市中的黑色幽默——解读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J].电影评介,2007(]8).
    [17]张国涛.后英雄时代“小人物”的英雄叙事[J].新电影,
    [18]林琳.姜文:精神与现实的碰撞与融合[J].DVD电影评介,2009(05).
    [19]潘先伟.论当代中国电影后现代主义表现形态[J].电影文学,2008(02).
    [20]郝建.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廷·塔兰蒂诺创作论[J].当代电影,2002(01).
    [21]陈可红.浅析WTO背景下新生代导演的位置[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
    [22]方舟.黄建新口述——黑色幽默的领军人物[J].大众电影,2008(01)
    [23]毕天华.黑色幽默的艺术特色[J].外国文学研究,1998(01)
    [24]张莉莉.浅谈当代西方电影文化对香港电影文化的影响[J].大众文艺,2008(09)
    [25]赵宁宇.灰色幽默:《大腕》的导演艺术[J].当代电影,2002(02)
    [26]郝建.叙事狂欢和怪笑的黑色——好莱坞怪才昆廷·塔兰蒂诺创作论[J].当代电影,2001年(01)
    [27]曾艳.论“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及其文化渊源[J].河北学刊,1997(04)
    [28]夏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J].电影艺术,1979(01)
    [29]钟惦斐.回顾历史[J].文学评论,1979(04)
    [30]尹鸿.外来影响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J].当代文坛,1992(01)
    [31]张颐武.众说冯小刚[J].当代电影,2006(06)
    [32]赵娟.《疯狂的石头》对话者:宁浩,郑洞天,张颐武,李迅[J].当代电影,2006(05).
    [33]高伟.冯小刚的黑色幽默电影[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34]侯顺.面向市场的中国电影——以冯小刚贺岁影片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