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以食为天”。作为人类食物主要供给者之一——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实际上,土地还承载着为人们提供居所和作为人们主要活动场所的功能。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土地是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如何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土地就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合理性,从而决定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当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就会被生产力所淘汰。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看,关于土地的诉求都成了变革的诱因和变革成果的关键。实际上不仅中国如此,美国的历史也说明了类似的情况。美国南北战争的诱因之一就是联邦政府决定新开发的土地不再分配给实行奴隶制生产的人。其它西方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俄国、意大利等的历史无不验证着上述论断在过去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正确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国家、集体与个体,拥有财产权;国家与集体,还可拥有土地所有权。但是现代社会通过将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分离使得生产资料的利用更加的灵活和高效。一方面正常赋予农民长期的土地使用权,促进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转包、出租、借用、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这保证了土地使用的灵活性。但是一直以来,政府关注的是农村土地的政治、保障功能,相对忽略其经济功能、财产本质。因此土地的“交换价值”就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这在中国建立初期发展阶段是合理的,但以后,要发挥土地的经济功能,使其效用最大化发挥,实现中国真正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必然要走土地流转的道路。而如何正确地制定与适用调整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便成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文章全文分为七章:
     第一章是中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概述,本章主要写中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中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特点、中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特殊问题并在本章的结论部分进行了总结归纳。
     第二章是欧盟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概述,本章主要写了欧盟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欧盟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特点、欧盟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法理分析与实证分析、欧盟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特殊问题并在本章的结论部分进行了归纳。
     第三章是德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概述,本章主要写了德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德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特点、德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法理分析与实证分析、德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特殊问题并在本章结论部分进行归纳。
     第四章是英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概述,本章主要写了英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英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特点、英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法理分析与实证分析、英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特殊问题并在本章结论部分进行归纳。
     第五章是法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概述,本章主要写了法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法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特点、法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法理分析与实证分析、法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特殊问题并在本章结论部分进行归纳。
     第六章是美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概述,本章主要写了美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美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特点、美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法理分析与实证分析、美国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特殊问题并在本章结论部分进行归纳。
     第七章为上述国家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与结论。通过前述各章特别是本章的对比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只有对现行的土地制度进行合理化改革,才可以实现既发挥了土地的政治和保障作用,又发挥了土地的经济作用的目标。
As the main provider of human food - the importance of land for human self-evident. In fact, the land also provide accommodation for people carrying and as a function of the main arena of the people. According to Marx and Engels's theory, land is the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ow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use of land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When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does not meet the tim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will be eliminated by productivity. From China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the demands on land reform have become the key incentives and change the outcome. Fact that not only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y also shows a similar situation. American Civil War is one of the incentive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decided the newly developed land is no longer alloc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slavery.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Britain, Germany, Russia, Italy, the history of all verification with the above assertion in the past quite a long period of time is correct.
     Accordance with the "Republic of China Land Management Law" stipulates that pa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belong to the state part of the land owned by collectives. But modern society by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use of production makes use of more flexible and efficient. On the one hand the normal give farmers long-term land use rights and promote the farmer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itiatives; the other hand, farmers can subcontract, lease, loan, exchange, transfer, shares, etc. of land use right, which ensure that land use flexibility. But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rural land of the political, security function, the relative neglect of its economic function, the nature of property. Therefore, the land of "exchange value" will not be able to achieve well. This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established is reasonable, but after 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land to play, play to maximize their effectiveness and achieve real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must walk the road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the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land transfer in China to write this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law,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the status of land transf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land transfer issues and in particular the conclusion of this chapter, a summary induction.
     ChapterⅡof the EU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overview of the EU to write this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land transfer legal evolution of the EU the status of land transf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gal system, legal system of the EU land transfer leg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EU land transfer the special problems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chapter gives a summary.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an overview of the land transfer, land of Germany wrote a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legal transfer,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leg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German land transfer law the special problems of the system and to summariz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chapter.
     ChapterⅣis a British overview of the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this chapter was the British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British legal system, the status of land transfer and features of the British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leg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British Land Transfer the special problems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o summariz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chapter.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French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overview chapter written by the French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French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ench legal system of land transfer leg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French land transfer the special problems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o summariz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chapter.
     ChapterⅤis the U.S. legal system, an overview of the land transfer, this chapter of the United States land transfer to write th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atus of land transf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U.S. legal system, land transfer leg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United States land transfer the special problems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o summariz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chapter.
     ChapterⅦ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system, the article concludes. Only rationalize the existing land system reform, it can only play the role of the land's political and security, and economic role played by land.
引文
20张宏宇:《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30页。
    21冯进康:《关于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载陈小君等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的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1页。
    22蒋月等著:《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
    23丁关良、童日辉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24-25页。
    24见左良平《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问题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26参见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1-263页
    27参见冯进勇《关于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载陈小君等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0页
    28见黄河等著《农业法视野中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2-56页。
    29见《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十五条
    30农村土地使用权分为一级和二级市场,一级使用权市场是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将其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本集体成员或其他单位个人的交易关系;二级土地使用权市场是土地使用者在承包期内依然将使用权再转移给第三人的交易。参见蒋月等著:《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75-77页。
    31见黄河等著《农业法视野中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3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34参见黄河等著《农业法视野中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8-49页
    3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3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发包方对承包方提出的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要求,应当及时办理备案,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
    3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38《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三十七条、三十八条及四十条规定的权利流转原则有: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不得超过承包期限剩余年限等
    3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40参见黄河等著《农业法视野中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4-76页
    41见2002年6月2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42参见《土地管理法》第二条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八条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二条
    45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除国家出让外,还有转让、出租抵押、入股、出租等形式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九条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
    49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5卷第2期
    50孟勤国:《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之辩》,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
    51汪军民著《土地权利配置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9页
    53孟勤国:《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之辩》,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
    54汪军民《土地权利配置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页
    55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Article 39(2)(ex Article 33 TEC) In working out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the special methods for its application, account shall be taken of: (a) the particular nature of agricultural activity, which results from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and from structural and natural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various agricultural regions; (b) the need to effect 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by degrees; (c) the fact that in the Member States agriculture constitutes a sector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economy
    56Michael Cardwell: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charting a new course Drak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Law, Spring, 2008
    57Robert A. Coulthard: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America's Farmland: A Comparative Look at Policies Which Help Determine the Portrait of Our Land--Are There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The EU , Drak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Law Fall 2001
    58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European Commission,Report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Review of the transitional measure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cultural real estate set out in the 2003 Accession Treaty,2008/07/16
    
    59这份审查报告涉及7个国家,这7个国家包括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
    60 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European Commission,Report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Review of the transitional measure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cultural real estate set out in the 2003 Accession Treaty,2008/07/16
    61 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European Commission,Report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Review of the transitional measure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cultural real estate set out in the 2003 Accession Treaty,2008/07/16
    62 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European Commission,Report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Review of the transitional measure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cultural real estate set out in the 2003 Accession Treaty,2008/07/16
    63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Article 18 (ex Article 12 TEC) Withi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Treaties, and without prejudice to any special provisions contained therein, any discrimination on grounds of nationality shall be prohibited.
    64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Article 63 (ex Article 56 TEC) 1.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rovisions set out in this Chapter, all restrictions on the movement of capital between Member States and between Member States and third countries shall be prohibited.
    65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Article 65 (ex Article 58 TEC) 1.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63 shall be without prejudice to the right of Member States: (a) to apply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ir tax law which distinguish between taxpayers who are not in the same situation with regard to their place of residence or with regard to the place where their capital is invested; (b) to take all requisite measures to prevent infringements of national law and regulations, in particular in the field of taxation and the 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r to lay down procedures for the declaration of
    70 EU: Case C‐515/99,European Court reports 2002 Page I‐02157
    
    71欧盟规定国际法的效力介于基本法与派生法之间。美国规定国际法与宪法具有最高效力。
    72 Decision SKC-410/2010 Unreported 2010 (Latvia)
    73 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European Commission,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EU Guidelines to support land policy design and reform proces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EC(2004) 1289],2004/10/19
    74 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 ,European Parliament,Comm.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94),The future for young farmers under the ongoing reform of the CAP - European Parliament resolution of 5 June 2008 on the future for young farmers under the ongoing reform of the CAP (2007/2194(INI)),Official Journal C 285E, 26/11/2009 p. 43
    75 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European Commission,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EU Guidelines to support land policy design and reform proces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EC(2004) 1289],2004/10/19
    
    76【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G·莱塞著:《德国民商法导论》,第19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77参见洪丰、黄茵茵:《物权法的西方样本》,《公民导刊》2005年第8期,第16页。
    79【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34页,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0版。
    82【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35页。
    84【德】迪特尔施瓦布著:《民法导论》,第237页,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
    
    85【德】迪特尔施瓦布著:《民法导论》,第57页。
    86【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59页,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0版。
    87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第586页,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8参见罗必武:《联邦德国的土地管理》
    89参见【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195页。
    90【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第275页。
    91【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189页。
    92参见【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198页。
    94参见:【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G·莱塞著:《德国民商法导论》,第207页。
    95《联邦最高法院民事判决汇编》第7卷,第365页。
    96明格.《英格兰的土地与社会》1750~ 1980[ Z],朗曼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45页。
    97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Food ,A Century Of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Great Britain1866-1966 . London1968: 24.
    98奥威和威瑟姆.《英国农业史》1846~ 1914年[ Z],朗曼出版公司,1964年。
    99张新光:《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英国式道路”及其新发展》,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4期。
    100明格.乡绅:《一个统治阶层的兴衰》[ M],伦敦,1975年版,第59页。
    101佩罗特*贵族[M],伦敦,1968年版,第180‐182页。
    102明格.《英格兰的土地与社会1750~ 1980》[ Z],朗曼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30页。
    103解玉军:《20世纪英国土地关系的主要变化》,载《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116页。
    104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Food, A Century Of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Great Britain1982,London1983.
    105陈书荣:《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看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载《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第12期,第12‐14页。
    106陈美华、罗亦泳:《英国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载《南昌大学学报》,2009年3月,第100页。
    107朱怡、杨新海等:《借鉴英国经验完善中国土地产权流转》,载《国家城市规划》,2007年第22期,第78页。
    108何勤华、李秀清主编:《外国民商法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5页。
    109曹军健,《靠什么历久不衰——英国土地租赁制度的启示》,载《域外土地》,2001年第2期,第41页。
    110柴强编著:《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111曹军健,《靠什么历久不衰——英国土地租赁制度的启示》,载《域外土地》,2001年第2期,第42页。
    113史志强:《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载《东南学术》,2009年第2期,第69页。
    
    114 Uthwatt Report 1942;http://www.gdupi.com/upload/200762215291417125.pdf.
    115 U.K. government,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47.
    116刘国臻:《论土地发展权在我国土地权利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载《学术研究》,2007年4期。
    117谢清树:《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与市场经济国家土地征用制度的比较》,载《开放时代》,2005年5期。
    118 J.Barry Culling worth and Vincent Nadin ,Town &country planning in the UK(12th Edition), Routledge,1997.
    119 U.K. government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90
    121 U.K. government, The Planning and Compulsory Purchase Act 2004.
    122 U.K.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Compensation Act 1991
    123 U.K. government, Planning and Compensation Act 1973.
    124 The planning and compulsory purchase act 2004, stationery office,2004.
    127 U.K. government,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90.
    128张俊:《英国的规划得益制度及其借鉴》,载《国外规划研究》,2005年第3期,第52页。
    129 Contributing to sustainable communities-a new approach to planning obligations[R],ODPM,2003.
    130戴青兰:我国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9月。
    131刘书增等:近代英法土地所有制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32丁关良:国外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对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启示,《世界农业》2010年第8期。
    133武剑:农地市场流转管理机制的构建——以法国土地治理和乡村建设组织为鉴,【J】,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11期。
    134武剑:农地市场流转管理机制的构建——以法国土地治理和乡村建设组织为鉴,【J】,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11期。
    135武剑:农地市场流转管理机制的构建——以法国土地治理和乡村建设组织为鉴[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1期。
    136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137李柯,高晓巍:发达国家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9年第6期。
    139柴强编著:《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22页。
    140尹秀芝:《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与美国西部开发》,载于《北方论丛》2005年第1期,第105页到第107页。
    141张友伦:《美国的独立与初步繁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142张换照,王家庭,王淑莉:《美国农地管理制度及其主体变迁的经验考察与借鉴》,载于《学术论坛》2008年第6期,第132页到136页。
    14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美国的土地立法和土地政策》,载于《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第41期,第2页到第12页。
    144柴强编著:《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285页;
    145熊乐兰:《战后世界典型国家农地流转的实践及其启示》,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8期,第124页到第129页。
    146柴强编著:《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136页;
    147柴强编著:《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54页;
    148柴强编著:《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51页;
    149柴强编著:《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52页;
    150王静:《美国土地征收补偿的计算》,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97页到第99页。
    151引述自Rose‐Acheman教授2004年2月“中国征地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耶鲁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主办)上的发言。
    
    157柴强编著:《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106—107页;
    158柴强编著:《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108页;
    159张安录、杨钢桥:《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农地城市流转与农地保护》,载于《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11期,第74页到第80页。
    160刘国臻:《论美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于《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第140页到第146页。
    161贺玢:《美国城市化过程中农地城市流转与农地保护》,载于《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第7期。
    162孟祥舟:《英、美、法协调城市发展与农地保护政策的措施对比》,载于《国土资源》2005年第8期,第53页。
    163何艳珍:《空间权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4年
    169 Open Space Subvention Act Eligible Acreage and Entitlement Per City/County,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170 Special Topic Survey: Assessment of Properties Under California Land Conservation Act Restrictions, 1997, California State Board of Equalization, page 7.
    
    172 Agricultural Preservation, Appendix E, Williamson Act Property Tax Calculation, prepared by the Governmental Affairs Division, California Farm Bureau Federation, March 1997。
    173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Open Space Subvention Act Eligible Acreage and Entitlement Per City/County, FY 01/02。
    174 New Enrollment (Acres): 1991-2001,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Website。
    175 The California Land Conservation (Williamson Act) 2002 Status Report, page10.
    177熊乐兰:《战后世界典型国家农地流转的实践及其启示》,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8期,第124页到第129页。
    178熊乐兰:《战后世界典型国家农地流转的实践及其启示》,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8期,第124页到第129页。
    179苏世海、李健:《国外土地流转及对农民利益保护措施的比较与借鉴》,载《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第7期,第2 0页;
    180李明:《美国土地管理制度考察与借鉴》,载《黑龙江水利科技》2 010年第3期,第2 4页;
    181熊乐兰:《战后世界典型国家农地流转的实践及其启示》,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8期,第124页到第129页。
    1.茆荣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2.孟勤国:《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3.徐勇、赵永茂编:《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两岸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4.胡戎恩、田涛编:《流动的土地:贵州铜仁地区土地流转调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5.丁关良、童日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6.黄河:《农业法视野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7.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8.张宏宇:《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9.蒋月:《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10.左良平:《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问题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11.江平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12.陈小君编:《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13.汪军民:《土地权利配置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14.何勤华、李秀清编:《外国民商法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15.柴强编:《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16.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17.刘俊:《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18.周建春:《小城镇土地制度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19.洪增林:《我国集体土地流转系统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20.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21.蒲坚编:《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22.王克强、王洪卫、刘红梅编:《土地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23.汪利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24.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一版。
    25.李剑阁编:《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26.唐健:《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7.杨一介:《中国农民基本问题: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的形成与扩展》,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8.张平华、李云波、张洪波:《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29.陈健:《中国土地使用权制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0.胡信彪编:《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31.黄小虎:《新时期中国土地管理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32.申建平、孙毅:《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33.张钧:《农村土地制度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34.秦明周、Richard H.Jackson编:《美国的土地利用与管制》,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35.乔家君:《典型农区村域人地系统定量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36.郑美珍:《农村土地法律适用与疑难释解》,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7.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38.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9.王利明:《物权法论(修订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二版。
    40.王利明、杨立新、王轶、程啸:《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41.王小莉:《土地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42.李光:《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43.蒋黎暄:《房地产经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44.黄贤金、方鹏、周建春等:《农村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45.吴清旺、贺丹青:《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以民事权利保障为视角》,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46.程志光:《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人地系统调整》,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47.黄坤明:《城乡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48.梁学庆编:《土地资源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49. [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著,陈郁、郭宇峰、汪春译:《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50.李宜深:《日耳曼法概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51.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52. [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G莱塞著,楚建译:《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53. [德]M沃尔夫著,吴越、李大雪译:《物权法(第20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
    54. [德]迪特尔·施瓦布著,郑冲译:《民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55.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张双根译:《德国物权法(上)》,法律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56.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申卫星、王洪亮译:《德国物权法(下)》,法律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57.武进锋:《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物权立法》,载蔡耀忠主编《中国房地产法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1.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孟勤国:《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之辩》,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
    3.洪丰、黄茵茵:《物权法的西方样本》,载《公民导刊》,2005年第8期。
    4.罗必武:《联邦德国的土地管理》,载《世界农业》,1985年第10期。
    5.张新光:《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英国式道路”及其新发展》,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6.解玉军:《20世纪英国土地关系的主要变化》,载《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7.陈书荣:《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看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载《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第12期。
    8.陈美华、罗亦泳:《英国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载《南昌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9.朱怡、杨新海:《借鉴英国经验完善中国土地产权流转》,载《国家城市规划》,2007年第22期。
    10.曹军健:《靠什么历久不衰——英国土地租赁制度的启示》,载《域外土地》,2001年第2期。
    11.史志强:《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载《东南学术》,2009年第2期。
    12.刘国臻:《论土地发展权在我国土地权利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载《学术研究》,2007年第4期。
    13.谢清树:《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与市场经济国家土地征用制度的比较》,载《开放时代》,2005年5期。
    14.张俊:《英国的规划得益制度及其借鉴》,载《国外规划研究》,2005年第3期。
    15.刘书增:《近代英法土地所有制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载《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6.丁关良:《国外农用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对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启示》,载《世界农业》,2010年第8期。
    17.武剑:《农地市场流转管理机制的构建——以法国土地治理和乡村建设组织为鉴》,载《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
    18.李柯、高晓巍:《发达国家农村土地流转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载《世界农业》,2009年第6期。
    19.黄贤金、尼克哈瑞柯、鲁尔特鲁本:《中国农村土地市场运行机理分析》,载《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
    20.沈淳:《农村土地产权思考和探索》,载《商业研究》2003年第7期。
    21.惠彦、陈雯:《英国土地增值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借鉴》,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7期。
    22.王永莉:《国内土地发展权研究综述》,载《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3期。
    23.沈守愚:《论设立农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载《中国土地科学》,1998年第12期。
    24.刘永湘、杨明洪:《中国农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抗争》,载《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6期。
    25.万磊:《土地发展权的法经济学分析》,载《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26.丁成日:《美国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及其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3期。
    27.国土资源部代表团:《“拉美现象”下的土地问题—巴西阿根廷访问考察报告》,载《中国土地》,2007年第6期。
    28.范根兴:《土地转包经济处理方式调查》,《福建论坛》,1984年第7期。
    29.钱水苗、唐光汉:《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探析——从浙江省的实践出发》,《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30.钱海玲、孙欣:《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统计分析》,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3期。
    31.刘云生:《永佃权之历史解读及其现实表达》,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32.周子良:《永佃权之历史考察及其当代价值》,载《现代法学》,2002年第2期。
    33.张红霞:《罗马法上的永佃权制度与我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载《法学》,1999年第9期。
    34.傅鼎生:《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之争——中国物权立法热点问题研究综述》,载《上海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
    35.张笑寒:《农户土地入股决策行为及其区域差异——基于江苏省的农户调查》,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4期。
    36.孙彬:《股份合作:江苏农地流转新探索》,载《中国土地》,2007年第4期。
    37.柴涛修、刘向南、范黎:《新中国征地制度变迁评述与展望》,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2期。
    38.林宝、隆学文:《“土地换社保”政策要慎重推行》,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5期。
    39.上海市土地学会:《建立全市统一规范透明土地市场的研究》,载《上海土地》,2008年第2期。
    40.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我国城市郊区宅基地问题研究》,载《中国土地》,2007年第1期。
    41.孟勤国:《物权法开禁宅基地交易之辩》,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
    42.韩世远:《宅基地的立法问题——兼析物权法草案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5期。
    43.孟晓晨、赵星烁:《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载《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3期。
    44.董柞继:《土地利用国家干预的若干理论问题》,载《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3期。
    45.杨志荣、吴次芳:《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差异及其对政策调整的启示》,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2期。
    46.张兴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三地比较》,载《中国土地》,2006年第9期。
    47.陈屹、高翔:《农业承包合同案件审理情况及法律适用研究—对重庆市部分农业承包合同案件的调查分析》,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10期。
    48.吴继生、王伯文:《论确立和适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法律原则》,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5期。
    49.叶海涛:《农村私有房屋买卖问题研究》,载《上海审判实践》2006年第11期。
    50.范少虹:《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之改革》,载《行政与法》,2004年第10期。
    51.孔祥智、王志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
    52.刘勇、吴次芳、杨志荣:《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与展望》,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3期。
    53.上海市政协区县政协联络指导组:《上海新农村建设中的形态模式选择》,载《上海土地》,2008年第2期。
    54.许瑜华:《论物权法出台后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司法抉择—以宅基地使用权之保障功能和效率功能的博弈为中心》,载《上海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
    55.朱林兴:《农村宅基地置换的若干问题》,载《上海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
    56.张雅淳:《“小产权房”法律问题当议》,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2期。
    57.陈建贞:《如何走出农村私有房屋买卖的困境——谈非集体组织成员能否成为农村私有房屋买卖合同的买主》,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1期。
    1. Michael Cardwell: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charting a new course Drak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Law, Spring, 2008.
    2. Robert A. Coulthard: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America's Farmland: A Comparative Look at Policies Which Help Determine the Portrait of Our Land‐‐Are There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The EU , Drak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Law Fall 2001.
    3. 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European Commission,Report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Review of the transitional measure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cultural real estate set out in the 2003 Accession Treaty,2008/07/16.
    4. EU: Case C‐515/99,European Court reports 2002 Page I‐02157.
    5. 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European Commission,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EU Guidelines to support land policy design and reform proces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EC(2004) 1289],2004/10/19.
    6. European Union Preparatory Acts ,European Parliament,Comm.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94),The future for young farmers under the ongoing reform of the CAP‐ European Parliament resolution of 5 June 2008 on the future for young farmers under the ongoing reform of the CAP [2007/2194(INI)],Official Journal C 285E, 26/11/2009.
    7.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Food ,A Century Of Agricultural Statistics, Great Britain1866‐1966,London1968.
    8.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Food, A Century Of Agricultural Statistics,Great Britain1982,London1983.
    9. U.K. government,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47.
    10. J.Barry Culling worth and Vincent Nadin ,Town &country planning in the UK(12th Edition), Routledge,1997.
    11. U.K. government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73.
    12. U.K. government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90.
    13. U.K. government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1991.
    14. U.K. government, The Planning and Compulsory Purchase Act 2004.
    15. The planning and compulsory purchase act 2004, stationery office,2004.
    16. DoE Circular 22/83.
    17. Contributing to sustainable communities‐a new approach to planning obligations, ODPM, 2003.
    18.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Open Space Subvention Act Eligible Acreage and Entitlement Per City/County, FY 01/02.
    19. New Enrollment (Acres): 1991‐2001,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Website.
    20. Special Topic Survey: Assessment of Properties Under California Land Conservation Act Restrictions, 1997, California State Board of Equalization.
    21. Open Space Subvention Act Eligible Acreage and Entitlement Per City/County,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22. Agricultural Preservation, Appendix E, Williamson Act Property Tax Calculation, prepared by the Governmental Affairs Division, California Farm Bureau Federation, March 1997.
    23.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Article 18 (ex Article 12 TEC) Withi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Treaties, and without prejudice to any special provisions contained therein, any discrimination on grounds of nationality shall be prohibited.
    24. Vorarlberger Grundverkehrsgesetz (Vorarlberg Land Transfer Law) of 23 September 1993 (LGBl. 1993/61), as amended (LGBl. 1995/11, 1996/9, 1997/21 and 1997/85, hereinafter "the VGVG").
    25. Michael Cardwell: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charting a new course Drak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Law, Spring, 2008.
    26. [英]明格:《英格兰的土地与社会》,朗曼出版公司,1994年版。
    27. [英]奥威、威瑟姆:《英国农业史》,朗曼出版公司,1964年版。
    28. [英]明格:《一个统治阶层的兴衰》,朗曼出版公司,1975年版。
    29. [美]贝哈安特:《不动产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