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外向型产业空心化现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特别是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外向型产业压力骤然增加。一方面,国外市场需求的减少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致使外向型产业企业的内外融资能力下降。我国的外向型产业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低端,定价能力低,因此无法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快速上升的生产要素成本,进而出现利润持续下降甚至严重亏损,造成企业的内源融资减少。同时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外商大量撤资,外资流入的减少对困境中的外向型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产业企业将资金从生产中抽离,投入可能牟取暴利的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甚至高利贷市场。其结果是我国的部分外向型地区和部分外向型行业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值增速下滑、投资减少和就业减少的现象。如果此现象愈演愈烈,未来我国或将步日本、美国的后尘,陷入空心化危机。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本文基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升值预期的视角,深入分析外向型产业空心化的成因,这对于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关于产业空心化的定义、成因分析、危害、度量指标、数值分析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在给出外向型产业的研究性定义后,为了使研究对象更为具体和明确,本文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从我国全部省、市、自治区筛选出九个“外向型地区”,从制造业全部行业中选出七个“外向型行业”,作为外向型产业空心化的最终研究对象;进而给出本文对外向型产业空心化的定义及空心化的六个量化指标,并以第一个指标为例,通过数学推导详细的阐述了指标变化趋势的具体含义(详见附录A-G);在此基础上,按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分别计算了九个外向型地区和七个外向型行业从2000年至2011年历年的空心化指标,分析其12年间的变化趋势;此外,为了考察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外向型地区和外向型行业中空心化的程度,本文在九个外向型地区和七个外向型行业中,按照企业规模和类型,分别计算了大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空心化指数,并就其12年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将6个指标的结果进行汇总,最终给出不同的外向型地区、外向型行业以及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空心化程度及趋势的综合判断。
     其次,基于本文对外向型产业的定义,提出了与以往文献中不尽相同的外向型产业空心化的影响因素:外贸出口增长减缓、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减缓,房地产价格高涨、股票指数的波动、生产成本的增加。从理论上分析和阐释了上述因素与外向型产业空心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并得出结论:当外向型产业的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减缓、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高涨、生产成本的上升会造成外向型产业的产值、利润、投资、就业增长下降,引发甚至加剧外向型产业的空心化、使空心化效应得以强化。进而,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九个外向型地区和七个外向型行业的空心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均支持前面的理论分析。
     由于上述引发外向型产业空心化的大部分因素均会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巨大影响,而我国又处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及持续升值的预期中,因此本文在综合整理了汇率变动对贸易出口、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影响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后,从理论和数理模型角度分别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外向型地区及外向型行业空心化的贸易传导机制、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及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上述三个机制分别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验证了上述三个传导机制的合理性。
     本文最终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确实会通过对贸易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资产价格的影响最终引发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现象。但是,必须注意到,产业空心化现象真正的根源在于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因为无论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还是外向型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都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以增加出口来拉动GDP的增长模式曾使我国经济维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培育了大量的外向型企业。但是,任何经济增长模式均存在发展规律和生命周期,不可能维持经济永远持续增长。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长期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积累了巨大的升值压力,而人民币汇率一旦升值,反过来会通过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资产价格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限制外向型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致使其不可避免的逐渐出现空心化现象。
     由于人民币汇率因素属于外部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具有客观性,因此不能只寄希望于继续维持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模式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必须立足于让那些面临空心化或已经开始空心化的产业逐渐转型,同时引导那些难以为继的外向型企业转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从出口拉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的战略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健康发展。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pressure ofexport-oriented industry in China increased sharply. On the one hand,the overseasdemands as well as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internal andexternal financial ability of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Export products from Chinaare at the low 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hain. The pricing power is weak sothat it is difficult to absorb the increasing cost by raising prices. Therefore thedeclining profits and even serious losses result in a decrease of the internal financing.At the same time,the appreciation of RMB and other factors lead to the outflow offoreign investments,which make the situation worse. On the other hand,more andmore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intend to put their money into the real estate marketand capital market,such as the stock market and usury market. The result is that GDPgrowth,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decline in parts of the export-oriented areas inChina and parts of export-oriented industries. If it keeps going on like this,China willface the hollowing-out crisis that happened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the perspective of RMB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auses of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 sinc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f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from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in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finition of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its causes,hazards,metrics,such as numerical analysis. And it demonstrates the point from the followingaspects:
     First of all,it define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After defining the researchof export-oriented industry, we choose nine export-oriented regions from all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and sevenexport-oriented industries from all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the specimen in orderto make the study more specific and clear. Then we use six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ndtake the first index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e specific meaning of index trendsthrough mathematical method (see the appendix A-G).On this basis,by combiningwith our country specific economic data,we calculate the hollowing out index of thenine export-oriented areas and the seven export-oriented industry from2000to2011calendar year,analyzes the trends of12years. In addition,in order to investigatedifferent siz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degree ofexport-oriented industry hollowing out,we separately calculated the hollowing out ofindex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all micro enterprises and state-ownedenterprises,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enterprise scale and type for12years. Then we summarize the six indexes and got thejudgment of different export-oriented regional export-oriented industry and differentsize,different types of enterprise hollowing out degree and the trend
     Secondly,combined with the definition of export-oriented industry,this paperputs forward factors causing 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 that nevermentioned before,such as foreign trade growth,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rowth, real estate prices,the stock index fluctuation,the increased cost of production. After
     theoretically analysis,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when foreign-oriented exports an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e slowly,real estate and other asset prices increases andcost of production increase,the export-oriented industry’s output,profit,investmentand employment growth will decrease,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hollowing out.Then we use the panel data model to study the factors in seven of nine export-orientedareas and export-oriented industry.the empirical results support previous theoreticalanalysis.
     Most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 are affectedby the RMB rate changes,and China is under the expect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rate appreci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n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trade export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real estate market prices and the stock market influencethe basic theory and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and themathematical model with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was discussed respectivelyexport-oriented foreign trad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regional and industry hollowingout,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ffect mechanism,and the effects of asset pricemechanism. Finally,we use the economic data and the panel data model to prove theabove-mentioned three mechanisms respectively through empirical study. It turns outthat empirical results valid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echanism of these three effects.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RMB appreciation will affect industrialhollowing out by trade export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asset prices. However,it must be noted that the real cause of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 is the mode ofexport-oriented economy. Because the RMB exchange rate continued to rise and theemerg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 is the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Under the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domestic demand,in order to increase exports to boost GDPgrowth model has lasted for nearly a decade of rapid growth of our country economy,but als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But,with thecontinuous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surplus,has long been undervaluedRMB accumulated huge upward pressure,and once the appreciation of RMBexchange rate,which in turn will through export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sset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export-oriented economy,restrict the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industries, leading to theinevitable phenomenon of hollowing out gradually.
     We cannot prevent the RMB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and hope to realize therapid growth of economy by restoring export.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finish industrytransition gradually,and guide the unsustainable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We needto realize the conversion of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from anexport-led economy to a domestic demand-led economy and adjust the industrialstructure and product structure to make China powerful in world economy.
引文
[1] Athukorala,Premachandra,Jayant Menon.Exchange rates and strategic pricingin Swedish machinery exports.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5,57(4):PP533-546.
    [2] B.布鲁斯,B.哈里逊,《美国的脱工业化》,1982.
    [3] Bahmani,Oskooee,M.&Brooks,T.J.Bilateral J-curve between US and hertrading partners.Weltwirtschattliches Archiv,1999(135):PP156-165.
    [4] Baldwin J R,Desmond B,Mark B W,Hollowing-out,Trimming-down orScaling-up? An analysis (EA),Statistics Canada,Research Paper Series:2003.
    [5] Blonigen A.Firm Specific Assets and the Link between Exchange Rates an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87(3),PP447-465.
    [6] Campa J M.Entry by foreign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exchange rateuncertainty.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3(75),PP614-622.
    [7] Caves R.,Exchange Rate Movemen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States AUDRETSCHD,CLAUDON M.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S. Markets.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9,PP199-228.
    [8] Cavusgil S.Tamer.Unraveling the mystique of export pricing.BusinessHorizons.1988(5-6),PP54-63.
    [9] Chakrabarti R.Scholnick R. Exchange Rate Expectations and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Flow s,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2,44(1),PP85-104.
    [10] Chakrabarti R,Scholnick B,Exchange rate Expectations and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flows.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2,138(1),PP1-21.
    [11] Cushman,David O.1985. Real Exchange Rate Risk,Expectations and the Levelof Direct Investment,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67,PP297-308.
    [12] Dale,R Duran.The perceived veracity of PIMS strategy principles in Japan:an empirical inquiry.Journal of Marketing,1991,55(1),PP26-41.
    [13] Dunning,John H. Alan and Unwin.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1981.
    [14] Eleanor,Doyle.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a small open economy:theAnglo-Irish case.Applied Economics,2004(36):210-455.
    [15] Escaleras M,Thomakos D.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socio—political instabilityand private invest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n J1.Review of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12),PP372-385.
    [16] Frootk A,Stein J C.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Imperfect Capital Markets Approac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106(4),PP1191-1217.
    [17] Fujita,Hill K,Child R,Global production and regional Hollowing Out inJapan,Pacific Rim Cities in the World Economy—Comparative Urban&Community Research02,1989,PP200-230.
    [18] Hsiao,M.and F. Hsiao,“The Chaotic Attractor of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2Why China? A Panel Data Analysi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4(15),PP641-670.
    [19] J.M.,Campa&L.S.,Goldberg,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prices: macro or micro phenomenon? Research Paper,No.475,2002.
    [20] K.Cowling,Tomlinson P. R,The problem of regional,“Hollowing Out” inJapan for regional industrial policy,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Warwick,2001.
    [21] Khim-sen Liew&Klan-ping Lim&Hawaiian Hussein,Exchange rate and tradebalance relationship:the experience of Asian countries.International Trade,2003(7),PP115-126.
    [22] Kim,Yoonbai.Exchange rates and import pr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a vary inparameter estimation of exchange rate pass though.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ic Statistics,1990,8(3),PP305-315.
    [23] Kmgman Paul.Pricing to market when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s.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87.
    [24] Kotabe&Dale,R Duran.The perceived veracity of PIMS strategy principles inJapan:an empirical inquiry.Journal of Marketing,1991,55(1),PP26-41.
    [25] Kraemer K,L. Derricks,Glob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Returns: Implications forthe U.S. Computer Industry,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8(04),PP303-323.
    [26] K.Williams,Williams J,Harlem C,The Hollowing out of British Manufacturing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olicy,Economy and Society4,1990,PP456-490.
    [27] MA:Lexington Books,1987.
    [28] Marston,R.C.Pricing to market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0(29),PP217-236.
    [29] McCulloch R.Japanese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In Audretsch D,Claudon Meds.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S.Markets.New York:New YorkUniversity Press,2000.
    [30] Minoru I to,Hollowing-out of the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regionalemployment development,Working paper,Japan Institute for Labor Policy andTraining,2006.
    [31] M. Yoshitomi,On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JapaneseManufacturing,Since1985,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Vol.1996(03),1996,PP61-73.
    [32] PAN Y G. The In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China: The Impact ofCountry Specific Factor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56(10),PP829-833.
    [33] Phillips&John Pippenger,Stabilization of the Canadian Dollar:1975-1986.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Revue canadiermed' Economic,1993,V01.26(2),PP416-446.
    [34] RAY E J. The Determinants o 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1979-1985. Trade Policy for Intern at ional Competitiveness,NBER,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PP53-77.
    [35] Richard Baldwin&Paul Krugman,Persistent Trade Effects of Large ExchangeRate Shock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104(4),PP240-251.
    [36] Robinson,Joan.The Foreign Exchanges,in Robinson,Essays in the Theory ofEmployment s,Basil Blackwell,Oxford,1947,PP134-155.
    [37] Root,Franklin R.Entry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M].Lexington.
    [38] Stevens G.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 A Note.Journal ofPolicy Modeling,1998,20(3),PP393-409.
    [39] Tzu-Han Yang,Liao Y P, Product Cycle and Industrial Hollowing-Out: TheCase of the Electrical and Economy,Trade and Industry,Discussion PaperSeries:07余晓华,2012,2007.
    [40] Udomkerdmongkol M,Morrissey O,Gorg H.Exchange rate and outward foreigndirect investment:U.S.FDI in emerging economies.Review.
    [41] Xing Y,Wan G,Exchange Rates and Competition for FDI in Asia. The WorldEconomy-London,2006,29(4),PP419-434.
    [42] Y'm-Wong,Cheung&Antonio Garcia Pascual.Testing for OutputConvergence:A Re-Examination, 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4,56(1),PP45-63.
    [43] Yong Jin Kim,A Model of Industrial Hollowing-out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by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2007,Vol.2007(2),PP122-138.
    [44]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商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2007年第5期,3-15页。
    [45]蔡兵祥,人民币升值的外贸效应实证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46]蔡泓洋.产业空洞化与产业升级,两岸分工之下对台湾与大陆产业发展之影响—以光碟机产业为例,东海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47]曹佳,环境约束下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测度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48]陈帮能,人民币有效汇率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26-29页。
    [49]陈碧钦,天津工业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50]陈革,产业空心化之困,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第9期(总第54期),12-13页。
    [51]陈海波,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江苏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52]陈浩等,汇率变动条件下房地产虚拟性与泡沫化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46-50页。
    [53]陈继勇、肖卫国、王清平,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4]陈婧,产业集聚对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55]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56]陈平,汇率波动性对CAFTA区域内贸易的影响研究,广西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57]陈平凡,汇率变动对直接投资吸引力影响的研究—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例.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05年第2期,50-53页。
    [58]陈青松,离制造加剧实业空心化,中国企业报,2012年1月10日,第016版,共2页。
    [59]陈然方.论汇率和股价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2期,54-57页。
    [60]陈添枝、苏显扬,对外投资有关的产业政策,工业局五年期研究计划报告,中华经济研究院,1988年。
    [61]陈学彬、刘明学、董益盈,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市场双边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1-9页。
    [62]陈雁云、何维达,人民币汇率与股价的ARCH效应检验及模型分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卷第9期,72-75页。
    [63]陈颖婷等,主要工业行业生产运行平稳增长,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92-93页。
    [64]陈元朝,国际代工模式下的本地产业空心化危机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第10期,68-71页。
    [65]陈兆,我国区域性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对策研究,企业导报,2011年第9期,175-176页。
    [66]程晓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制造业分工的实证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67]戴宏伟,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贸易,2007年第2期,45-49页。
    [68]戴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的影响分析,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69]戴庆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江苏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研究,河海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70]邓碧涛,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71]邓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72]邓永亮,人民币升值、房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2卷第10期,1-9页。
    [73]董杰,我国面临的“实业空心化”压力与对策,中国市场,2010年9月,52-54页。
    [74]董今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效应分析,河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75]杜红艳,中小企业产业空心化与融资困境分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1卷第5期,2012年10月,122-124页。
    [76]杜鹏、韩福荣,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28-33页。
    [77]杜鹏等,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6-10页。
    [78]范青慧、潘慧峰、李哲,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我国的贸易顺差,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2期,52—59页。
    [79]冯伟林,现货与期货交易并存的电力市场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80]高芳,利率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5年。
    [81]高野邦彦,关于“产业空洞化”,日本:世界经济,1987。
    [82]高兆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83]戈娟芳,预警产业空心化,浙江经济,2010年第11期,40-41页。
    [84]辜胜阻,要防实业经济空心化和民间资本热钱化,中国经济新闻网,2011年。
    [85]古广东,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经济利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86]郭峰芸,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87]郭福春、姚星垣,中国汇率与股票价格联动的实证研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55-60页。
    [88]郭立伟,FDI区位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5年。
    [89]郭树华,王旭,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关联效应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1期,32-37页。
    [90]郭树华等,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关联效应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1期,32-37页。
    [91]韩鑫韬,产业空心化的新特征及应对,中国金融,2012年第20期,32-33页。
    [92]郝金刚,“实业空心化”才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原创,2011年。
    [93]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94]何倩,中国制造业的空心化趋势,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10月25日第005版,共2页。
    [95]贺灿飞、魏后凯,新贸易理论与外商在华制造企业的出口决定,管理世界,2004年第1期,27-37页。
    [96]贺刚,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7期,81-83页。
    [97]贺刚,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统计观察,2006年7月(下),81-83页。
    [98]侯铁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科技论文在线,1-6,中图分类号:F752.1。
    [99]胡邦勇,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FDI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4期,96-98页。
    [100]胡成中,警惕制造业空心化和资产泡沫化趋势,中国电力报-电力周刊,2012年3月8日第005版,1-2页。
    [101]胡春力,我国亟待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1年7月,7-10页。
    [102]黄苹等,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进出口国别结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07年第6期,150-153页。
    [103]黄涛、纬恩,台湾资本市场渐进开放与新台币汇率稳定的实证分析,中国外汇管理,2003年第8期,20-22页。
    [104]黄永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浙江外贸的影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05]黄志勇,汇率变化对我国FDI影响的实证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36-39页。
    [106]江瑞平,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实态、症结及其“中国因素”,日本学刊,2003年第3期,6-18页。
    [107]姜新旺、李未无,“H-M—K假说”的检验——基于中国贸易结构数据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4期,22-28页。
    [108]金晨怡,浅析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及其利弊,经济论坛,2006年第14期,48-49页。
    [109]金丹丹,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因子对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110]康文峰,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_脱实向虚_引发的思考,当代经济管理,第35卷第1期,2013年1月,84-88页。
    [111]空心化_中国制造不能承受之轻,特别策划,China EQUIPMENT2012年10月,52-65页。
    [112]兰勇,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113]李朝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证券市场不同行业及其投资策略的预期影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03期,48-51页。
    [114]李东阳,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空心化,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月,56-59页。
    [115]李锋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4期,90-92页。
    [116]李广众等,实际汇率错位、汇率波动性及其对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1998年平行数据研究,管理世界,第11期,22-28页。
    [117]李瑾,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外贸影响的实证分析,浙江工商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118]李明,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119]李琴燕.房地产价格变动中的汇率因素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4期,77-79页。
    [120]李声祥,外资银行进入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东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121]李石凯、谢端纯,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分析,财经科学,2003年第2期,46-50页。
    [122]李天栋、柯梅,FDI预期与汇率稳定,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13-18页。
    [123]李天栋、许少强、朱奇,FDI的流向、汇率预期的自我强化与冲销式干预的有效性,世界经济,2005年第7期,15-22页。
    [124]李伟等,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
    [125]李小佳,金融高利润导致制造业“空心化”吗?解放日报,2012年10月10日,共4页。
    [126]李亚平,建立FDI两战略模型分析我国的外资现状,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月(下旬刊),总第597期,第9页。
    [127]李泽广、高明生,近期汇率体制改革后股价与汇率的联动效应及其检验,现代财经,2007年第10期,7-12页。
    [128]李喆,2001-2010年间人民币汇率对我国成本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FDI流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外资,2001年第6期,36-39页。
    [129]李志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误区,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30-34页。
    [130]栗军,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思考,经济科苑,2011年,第168页。
    [131]梁蕾,我国环境法规执行效果的经济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位论文,2009年。
    [132]廖晓燕,中美经济波动及其相关性研究,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133]林乐芬、金鑫,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l2卷第1期,2012年,104-111页。
    [134]林平等,资金价格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对广东的实证,南方金融,2006年第2期,35-39页。
    [135]林松,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研究,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136]刘博,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需与外需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137]刘才明,经济利益视角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兼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3年。
    [138]刘成,产业空洞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风险,宏观经济管理,1999年第4期,34-36页。
    [139]刘赣州,汇率波动与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兼论人民币升值条件下中国证券市场稳定的对策,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2(19):58-62页。
    [140]刘刚等,日德两国应对本币升值压力的经验借鉴与启示,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6期,48-52页。
    [141]刘建莉,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绩效分析,河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142]刘丽婕,浅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第61页。
    [143]刘庆连,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144]刘舒,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145]刘威、栾贵勤,警惕东北地区的产业空心化,商业研究,2005年10月,173-175页。
    [146]刘霞辉,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11-18页。
    [147]刘先雨,谨防制造业_空心化_的战略思考,对外经贸,2012年第11期(总第221期),53-55页。
    [148]刘耀宗,汇率调整的产业效应—基于日本的经验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149]刘宜鸿等,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第19卷第5期,33-34页。
    [150]刘渝琳等,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3期,59-66页。
    [151]刘铮,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应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76—80页。
    [152]楼儒铠、胡亦盛、章豪锋,FDI撤资引起产业空洞化的预警机制研究,2010年第9卷第6期(总第154期),114-117页。
    [153]罗水清,基于产业集群的长沙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154]罗维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陕西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155]罗忠洲,汇率波动的经济效应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年。
    [156]罗忠洲,日元实际汇率与长期实际利率的实证分析:1971~2002,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99-108页。
    [157]罗忠洲、廖发达,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率的经验研究:以1971~2003年的日本为例,世界经济,2005年第11期,26-31页。
    [158]罗忠洲.汇率波动与对外直接投资:1971-2002年的日本.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30-35页。
    [159]马洪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160]马文波等,重庆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测度及实证研究,乡镇经济,2008年第24卷第9期,106-110页。
    [161]马小丽,基于GEM模型的安徽省舒城县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安徽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162]马云泽,美国产业空心化与金融危机,经济研究,2010年第26卷第3期,69-73页。
    [163]毛光烈等,培育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战略思考,今日浙江,2003年第15期,8-11页。
    [164]梅新育,警惕产业空心化,中国金融,2012年第20期,30-31页。
    [165]米钦州,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166]聂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分析,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167]牛姗姗,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168]潘素昆等,基于行业视角的FDI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研究,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1-6页。
    [169]潘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170]秦素红,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171]邱薇,碳边界调节措施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评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172]冉茂盛、刘勇、李通,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预测,2005(3),37-40页。.
    [173]饶龙先等,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分析,商业经济,2008年第3期,77-78页。
    [174]荣文博,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联动关系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175]盛毅,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质疑,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7-12页。
    [176]施雪清,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因素研究—以苏州与温州的发展为例,东南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177]石宪莉,CAFTA框架下广西与云南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广西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178]史姗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79]宋国宇等,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科技和产业,2005年第7期,6-9页。
    [180]宋旺,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湘潭大学学位论文,2005年。
    [181]宋瑜,不同所有制的出口与劳工标准的关联,中山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183]苏静,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贸易反J曲线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183]孙烽、贺晟,货币冲击下的股市运行和汇率动态.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74-79页。
    [184]孙辉等,基于生产函数法的省际产出缺口估计及其与通胀的关系,金融与经济,2012年第8期,7-10页。
    [185]孙慧丽,江苏沿海开发中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186]孙建平,汇率弹性化与资本市场风险控制,金融研究,2004年第09期,101-107页。
    [187]孙立坚、江彦,关于“通缩出口”论的检验:中、日、美三国比较,管理世界,2003年第10期,6-19页。
    [188]孙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研究,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89]孙霄翀、刘士余、宋逢明,汇率调整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68-77页。
    [190]孙晓华等,“市场换技术”与产业空心化:一个研究述评,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30卷第1期,125-130页。
    [191]孙阳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92]谭秋梅,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93]唐海燕,论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长期相关性,经济研究,1995年第10期,64-69页。
    [194]唐静,汇率变化对重庆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195]田艳敏,贸易保护的利益、博弈与对策分析,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196]王长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广东省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其他变量的配合的研究分析,中山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197]王锋、刘传哲,关于国际收支弹性理论的实证研究,财经科学,2004年第4期,85-88页。
    [198]王华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外贸影响的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99]王己冬,中国制造业标准化驱动因素研究,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200]王凯,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01]王丽斯,广州近期城市主导发展战略实施效果分析—基于城市基本经济活动研究,中山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202]王林梅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5期,17-18页。
    [203]王麦宁,我国产业空心化现状_原因与对策探析,商场现代化(产业经济)2012年4月(中旬刊),总第680期,第40页。
    [204]王孟欣等,我国各行业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绩效评价,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7月中旬刊(总第236期),95-96页。
    [205]王青松、刘加林,外商直接投资_FDI_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第2期(总第118期),2012年3月,101-108页。
    [206]王芮等,中国汇率与净出口模型实证分析,投资与合作,2012年第5期。
    [207]王瑞静,日本“产业空心化”研究—兼论我国预防“产业空心化”的措施,南京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208]王珊珊,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对外贸易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位论文,2010年。
    [209]王双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FDI影响的实证研究,湘潭大学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10]王文胜.人民币汇率与资产价格的相关关系.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9期,55—56页。
    [211]王亚利,北京旅游就业统计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位论文,2006年。
    [212]王永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4年。
    [213]王宇新等,安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3期,354-357页。
    [214]王岳平,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两种市场导向类型分析,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2期,1-7页。
    [215]王志伟,警惕资本逃离实业挫伤中国经济,江苏企业管理,2011年第11期,9-10页。
    [216]王重润等,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基于河北视角,区域金融研究,2010年第11期,4-10页。
    [217]魏后凯、贺灿飞、王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动机与区位因素分析—对秦皇岛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67-76页。
    [218]魏建、王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山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理论学刊,2012年1月第1期(总第215期),45-49页。
    [219]魏诗博,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南开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220]魏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近期走势研究,河北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221]魏巍贤,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分析,统计研究,1997年第5期,3-13页。
    [222]魏巍贤.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分析,预测,1997年第3期,58-64页。
    [223]翁玮,人民币升值与我国房地产泡沫的联动分析,商场现代化,2012年2月(上旬刊总第673),106-109页。
    [224]吴博,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225]吴海民,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产业“空心化”—基于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面板数据的市政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月第1期(总第286期),46-56页。
    [226]吴惠林、周添城,产业结构转变与产业空洞化,自由中国之工业,1990年,第74卷第4期。.
    [227]吴俊,江苏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与区位选择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228]吴珺,浙江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学位论文,2009年。
    [229]吴文安,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230]吴晓、谢赤,具有套期保值机会的出口产品定价行为的理论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9-13页。
    [231]吴瑜,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232]吴玉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33]吴振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及波动对我国FDI流入的影响,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234]武琦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52期,172-173页。
    [235]武文超、汪洋、范志清,产业空心化和美国金融危机的探讨,未来与发展,2010年第11期,110-113页。
    [236]郗笃鹏等,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东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商贸,2012年第9期,225-226页。
    [237]夏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38]夏佑涛等,人民币升值态势下的投资选择,时代金融(下旬),2011年第3期,第45页。
    [239]小岛清(1978)著,周宝廉译,《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240]肖德云等,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管理学报,2010年第7期,1008-1014页。
    [241]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世界经济,2002年第9期,27-34页。
    [242]邢博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分析,吉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243]邢静,基于计量模型的吉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吉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244]邢予青,汇率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第6期,23~33页。
    [245]徐建国,产业集聚视觉下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246]徐明霞等,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上证指数及房地产价格的联动初探—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新视角,商业经济,2012年第2期,5-7页。
    [247]徐一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248]徐贻军等,农民收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比较研究,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13-118页。
    [249]徐运保、田益祥,FDI两种战略动机类型的实证分析,管理学报,第6卷第3期,2009年3月,384-389页。
    [250]薛漫天、赵曙东,外商直接投资:垂直型还是水平型?,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93-104页。
    [251]羊绍武,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252]羊绍武,论人民币升值的产业转移效应,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55-57页。
    [253]杨忍、刘彦随、陈秧分,中国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地理研究,第31卷第9期,2012年9月,1697-1706页。
    [254]杨舒,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来自深市中小板企业的证据,天津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255]杨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统计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117-119页。
    [256]杨新梅,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增长尾效”测度与对策研究,南昌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257]杨永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新视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位论文,2008年。
    [258]姚枝仲等,如何看待中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国际贸易,2008年第8期,8-12页。
    [259]叶欣、周华,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FDI流入的影响分析,预测,2011年第1期(总第30卷),45-49页。
    [260]叶欣等,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FDI流入的影响分析,预测,2011年第1期,45-49页。
    [261]衣保中等,广东省制造业集聚现状与趋势分析,第二届全国空间经济学研讨会会议论文,2010年。
    [262]易春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决定性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山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263]殷凤钊,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对消费影响的统计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264]尹建军,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03年。
    [265]于津平、赵佳,人民币-美元汇率与中国FDI利用关系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37—41页。
    [266]余斌,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实证研究,国际商务,2000年第2期,25-29页。
    [267]余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模型选择及实证研究—基于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68]余晓华,浅析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及对策,商业经济,2012年第1期(总第389期),4-5页及81页。
    [269]俞洁芳,资产价格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浙江金融,2005年第5期,14-15页。
    [270]俞开江,人民币“双率”调整与我国贸易收支平衡调控研究:理论与实证研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学位论文,2009年。
    [271]袁怀宇.人民币渐进升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武汉金融,2007年第7期,26-27页。
    [272]袁家海,电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方法、实证与预测,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位论文,2006年。
    [273]袁天天等,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经济转型期的经验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5卷第6期,860-867页。
    [274]袁卫东,产业结构理论及厦门地区对接台湾产业转移问题分析,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275]曾伟,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其汇率制度的取向选择,云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276]张碧琼、李越,汇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是否存在: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J6皿DL-ECM)得到的证明,金融研究,2002年第7期,26-35页。
    [277]张弛,论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与母国的“产业空心化”,世界经济文汇,1993年第5期:42-46页。
    [278]张福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影响,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79]张贵、李靖,警惕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空洞化”,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第12期,80-82页。
    [280]张浩楠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流入的影响,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5期,76-79页。
    [281]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282]张宏等,我国出口工业品载能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第9期,17-19页。
    [283]张继定等,浅析汇率走势对我国股市的影响,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年第6卷第20期,211-212页。
    [284]张瑾等,政府公司主义导向下的土地非农流转收益分配,网络财富,2010年第6期,81-84页。
    [285]张磊等,投资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对GDP增长率贡献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分析,消费导刊,2011年第4期,16-18页。
    [286]张梅潆等,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证券投资策略,当代经济,2006年第5期(上),35-36页。[288]张楠,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对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287]张庆等,基于二氧化碳排放下的中西部选择产业转移项目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4期,169-172页。
    [288]张庆君,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10期,139-142页。
    [289]张锐,制造业空心化之忧,上海证劵报(微博),2012年10月8日03:56,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20121008/03561300613.shtml。
    [290]张淑贞等,转型升级走科学发展之路,网络财富,2010年第6期,83-84页。
    [291]张伟轩,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路径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南京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292]张晓朴,购买力平价思想的最新演变及其在人民币汇率中的应用,世界经济,2000年第9期,10-18页。
    [293]张晓朴,我国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国际贸易,1998年第7期,48-50页。
    [294]张新东,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95]张兄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296]张学毅等,汇率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实际有效汇率的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63-66页。
    [297]张雪风,FDI对天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技术外溢视角的实证分析,南开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298]张燕莉,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5年。
    [299]张晔,外资出口加工模式下的本土产业升级与失衡—以苏州地区为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44-51页。
    [300]张银凤,人民币汇率与企业出口竞争力,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301]赵蓓文,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相互影响及其在中国的不完全传递,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52-55页。
    [302]赵聪,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基于中美两国的实证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303]赵大平,汇率传递及其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37-40页。
    [304]赵大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及其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305]赵海蕾,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06]赵鲁,对人民币购买力内外失衡原因与治理的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307]赵祥,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308]赵雪梅,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309]赵忠秀,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兼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对外经济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26-31页。
    [310]郑建明、刘畅,汇率变动与资产价格一兼论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宏观调控思路,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7期,127-129页。
    [311]郑钦龙,城市化与房地产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工商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312]郑胜利,谨防我国产业转移造成产业空心化,经济前沿,2008年第7期45-47页。
    [313]钟伟,人民币J曲线效应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1年第1期,34-41页。
    [314]钟卫等,工业行业R&D投入绩效分析,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2期,55-60页。
    [315]钟韵等,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及竞争力分析,产经评论,2011年5月第3期,61-68页。
    [316]周克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研究,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317]周旻,广西制造业地理集中研究,广西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318]周明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产出效应一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319]周振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空洞化的挑战:机理分析应对思路,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37-45页。
    [320]朱文彬,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产品市场均衡的分析,中山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321]朱晓海,中部地区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322]朱彦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323]朱永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地区差异—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武汉金融,2012年第7期,7-11页。
    [324]邹昭晞,中国两种引资战略与产业结构升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5-14页。
    [325]左夏伟等,"泛珠三角"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1期,147-14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