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库普林小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1870-1938)是俄罗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艺术大师。他在继承俄罗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在小说创作上又有一些大胆的创新。除了长篇小说《决斗》和《亚玛镇》,其创作大多是中短篇小说。库普林浪迹俄罗斯大地,亲身体会社会生活,底层人的生活和命运是库普林不竭的创作源泉。库普林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对社会黑暗面尤其是对军队内部黑暗面的揭露,显示了其作品深刻的批判力度。库普林的创作题材广泛,小说创作的主题丰富多样,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伊凡·蒲宁、安德列耶夫等人一起,成为新一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优秀代表,在世纪之交把短篇小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库普林小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在美学风格上独树一帜,为中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库普林的小说思想及艺术研究至今仍然是一个未及深究的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地把握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深刻挖掘小说文本的思想及艺术内涵。本论文试图以解读库普林小说文本为前提,结合作家本人坎坷的人生经历,挖掘库普林小说创作的精神本质及作家表现这些本质的诗学手段,以及库普林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要是“五四”时期的接受和影响状况,从而对库普林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进行新的阐释,以推动库普林小说研究的发展。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论、正文三章和结论。
     在引论部分,首先简要回顾库普林生活和创作年代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的社会文化环境,指出作为现实主义流派的库普林小说在世纪之交所获得的新的质素和审美品格,阐明库普林文学创作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并总结库普林作为新一代现实主义作家对俄罗斯十九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在世纪之交新形势下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和深化。总结库普林小说在中外的研究状况,包括其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并归纳库普林小说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和缺欠,提出本论文选题的依据和研究设想,由此确定本选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即该论文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存在与选择:有关俄罗斯现实的艺术观照”旨在根据库普林小说中所包含的“存在与选择”主题的思考和内涵,解析库普林小说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上帝”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和探寻,其中也包含库普林小说对“人与自我”问题的关注和探讨。
     第二章“结构与层次:叙述主体和叙事方式”将从库普林小说的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等方面梳理和总结库普林小说的叙事特征,探讨和分析库普林小说中的情节小说、情境小说和生活流小说的特点,并依据巴赫金的小说狂欢化和复调理论探讨库普林小说的狂欢化和复调特征。
     第三章“接受与影响:库普林小说在中国”归纳和总结中国现代文学主要是“五四”时期文学对库普林小说的接受情况,主要从库普林小说同“五四”时期人道主义小说、小说情节的淡化、自叙传小说、抒情小说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来探讨库普林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主要是“五四”时期文学的影响。
Alexander(Ivanovich)Kyprin, a Russian realistic writer,is memorized as distinguishedartist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By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of Russian realistic literature,Kyprin is bold to put forth new ideas in his novel writings. Besides the two long novels TheDuel and Yama, most of his other works are short stories. Kyprin traveled throughout Russiafamiliarizing himself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society, and the life stories from low incomes arethe inexhaustible source for Kyprin's writing. Kuprin's writing concerns mainly people of thesocial bottom. which exposed the darkness of the reality, especially the reality inside themilitary army. Sharp criticism is shown in his works. His works cover a wide variety ofsubjects and themes. H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most outstanding of the critical realism ofthe newly rising generation, along with Ivan Bunin, Andrei Sergeyev. They pushed the art ofthe short story writing to a new high level at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century.
     Kyprin's novels are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 content and form of Russian literature. Hedeveloped his own aesthetic style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the novelettes and short stories. Research on the philosophy and art of Kuprin's worksrequires further study in order to grasp the writer's creative and profound ideas. This paperwill try to reveal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Kyprin's fictions. It will be achieved bydiscussing the perspective of poetic expression in the writings, also by analyzing the impactof the situation in“Wusi”period of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e paper will tryto interpret the idea and artistic skills of Kuprin's novels to promote research on Kuprin'snovels.
     This paper includes fiv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chapter, three body chapters and theconclusion chapter.
     The introduction will give a brief review on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societyduring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Russia, which is the period when Kuprin made his life and created his works. The paper willillustrate that as a novelist. Kuprin, belongs to the realist. He acquired a new quality andaesthetic character at the turning period of the new century. The paper will also try to discoverthe inevitable result on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try to summarize that Kuprin, as one of thenew generation of realism writer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ot only inherited the realismliterary tradition of Russia, but also went beyond traditional realism and deepened it under thenew situ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The chapter will summarize the worldwide study onKuprin'novels, including translations in China. and researches with Kuprin'novels, and willconclude with existing inadequacies and shortcomings with current research areas. Thechapter will illustrate the topic, an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research, which willemphasize the value of the paper.
     Chapter 1 The existence and the selection:the view on the art of the Russian realism isbased on the subject and content in Kyprin's novels about the“existence and selection”,analytic a series of questions, such as“Man and Nature”,“Human and society”,“human andhuman”,“Man and God”,including concerns on the question of“Man and Himself”as well.
     Chapter 2 The structure and layers: the main way of the narrative description fromperson narrative fiction, narrative perspective, narrative space of time and narrative summaryof areas on Kyprin's novels, such as carding and novel narrative Kuprin features. is to explore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ot novels, situational novels, and life novels. on thebasis of carnival and the novel theory of polyphony of Bachtin's to discuss the Carnivalizationcharacteristics of carnival and Polyphony in Kyprin's novels.
     Chapter 3 The acceptance and influence: Kyprin's novel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influence of Kyprin's fiction in period of“Wusi”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mainly fro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uprin and the humanitarian novels, the dilute the novel plot,biography novels, the lyrical novels etc. to discuss the Kyprin's novels impact on the modernChinese literature, especially in“Wusi”period.
引文
①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005页。
    ②[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凌建候、黄玫、柳若梅、苗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页。
    ①汪介之《白银时代: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融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2期。
    ②汪介之《白银时代: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融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2期。
    ③参见别尔加耶夫《俄罗斯思想》(2)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94,俄文版,254页。
    ①转引自宋昌中《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4-35页。
    ①波格莫洛夫和科特来列夫主编《对古米廖夫<珍珠>一书的评论》(勃留索夫《漫步诗林:1894—1924:宣言、 文章、评论》,莫斯科,1990年俄文版,318页。
    ②费奥多托夫《为艺术而奋斗》(1935),载《文学问题》,1990,第2期,215页。
    ③《1951年11月19日写给海特菲尔德的信》,见《托马斯·曼书信集》,莫斯科,1975俄文版,307页。
    ④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003页。
    ①宋昌中《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51-52页。
    ①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004页。
    ①#12
    ②#12
    ③马科维茨基《在托尔斯泰身边·亚斯纳亚·波良纳笔记》,《文学遗产》,第90卷,第1册,428页。转引自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2—121页。
    ④#12
    ⑤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2—121页。
    ⑥库普林《关于文学》, 269页,转引自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2—122页。⑦[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凌建候、黄玫、柳若梅、苗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6页。
    ①宋昌中著《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28页。
    ②契诃夫《契诃夫论文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32页。
    ①[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凌建候、黄玫、柳若梅、苗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
    ②[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凌建候、黄玫、柳若梅、苗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页。
    ③[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凌建候、黄玫、柳若梅、苗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页。
    ①宋昌中著《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2页。
    ②宋昌中著《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3页。
    ③[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凌建候、黄玫、柳若梅、苗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页。
    ④高尔基《文学书简》上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66页。
    ⑤宋昌中《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114页。
    ⑥宋昌中《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114页。
    ⑦[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凌建候、黄玫、柳若梅、苗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页。
    ①周作人《<晚间的来客>译后记》[J],《新青年》7卷5号,1920(4)。
    ①李毓榛《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5页。
    ①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文学肖像》,陈方、陈刚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06页。
    ②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文学肖像》,陈方、陈刚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10页。
    ③高尔基《论文学》续集,人民出版社,1979, 99页。
    ①智量等著《俄国文学与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62页。
    ①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4页
    ②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6页。
    ③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6页。
    ①[俄]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文学肖像》,陈方、陈刚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28页。
    ①[俄]亚·库普林《黑色的闪电》选自《库普林文集阿列霞》,杨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77页。
    ②[俄]亚·库普林《黑色的闪电》选自《库普林文集阿列霞》,杨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77页。
    ③宋昌中《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16页。
    ①#12
    ②#12
    ③章海容《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6页。
    ④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4页。
    ⑤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三联书店,1999, 58页。
    ⑥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7页。
    ①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三联书店,1999, 58页。
    ②亚·库普林《儿童花园》选自《库普林文集阿列霞》[俄]杨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5页。.
    ③亚·库普林《儿童花园》选自《库普林文集阿列霞》[俄]杨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3页。
    ④#12
    ⑤#12
    ①亚·库普林《黑雾弥漫》选自《画家的毁灭——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杨骅、李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2页。
    ②亚·库普林《黑雾弥漫》选自《画家的毁灭——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杨骅、李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9页。
    ③亚·库普林《黑色的闪电》选自《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潘勋、刘壁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49页。
    ④亚·库普林《象》选自《库普林文集阿列霞》[俄]杨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4页。
    ①[俄]亚·库普林《象》选自《库普林文集阿列霞》,杨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4页。
    ②杨素梅、闫吉青《俄罗斯生态文学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9页。
    ③章海容《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6页。
    ①傅华《生态伦理学探究》,华夏出版社,2002, 159页。
    ②杨素梅、闫吉青著《库普林理想人格的呼唤》选自《俄罗斯生态文学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97页。
    ③傅华《生态伦理学探究》,华夏出版社,2002, 159页。
    ④章海容《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6页。
    ①金亚娜、刘锟、张鹤等《充盈的虚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15页。
    ②傅华《生态伦理学探究》,华夏出版社,2002, 159页。
    ①#12
    ②刘文飞《二十世纪俄语诗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155页。
    ①韩秋红等著《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页。
    ②[美]理查德·坎伯.《萨特》,北京中华书局,2002, 6页。
    ①威廉·巴雷《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9, 33-34页。
    ②韩秋红等著《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14页。
    ③韩秋红等著《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页。
    ④转引自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2—118页。
    ⑤韩秋红等著《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19页。
    ①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2—121页。
    ②#12
    ③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2—138页。
    ①伍厚凯、徐新建主编《执著的求索》,海天出版社,2001, 72页。
    ②韩秋红等著《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13页。
    ③韩秋红等著《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18页。
    ④#12
    ①韩秋红等著《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18页。
    ②[俄]库普林《黑色的闪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85页。
    ③[俄]库普林《萍水相逢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68页。
    ①[俄]库普林《求职的姑娘》选自《萍水相逢的人》,1987, 78页。
    ①#12
    ②李辉凡著《文学.人学——高尔基的创作及文艺思想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 247页。
    ③[俄]库普林《关于文学》269页转引自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2—121页。
    ④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2—121页。
    ①#12
    ②#12
    ①#12
    ②[俄]巴乌斯托夫斯基《面向秋野》,张铁夫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 159页。
    ③杜任之,孙凯飞《人道主义争论不清的症结在哪里?》见《文艺研究》1983年第4期。
    ④[俄]别尔加耶夫《论人的使命》,俄文版,1993, 116页。
    ⑤[俄]别尔加耶夫《自由精神哲学》俄文版,1993, 116页。
    ①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15页。
    ②胡山林《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56页。
    ③冯川《荣格文集》,改革出版社,1997, 317页。
    ④#12
    ①孟宪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美》[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7页。
    ②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6页。
    ③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6页。
    ①[俄]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文学肖像》,陈方,陈刚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29页。
    ②[美]理查德·坎伯《萨特》,北京中华书局,2002, 7页。
    ③[美]理查德·坎伯《萨特》,北京中华书局,2002, 108页。
    ①胡山林《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49页。
    ②叔本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卷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179页。
    ③叔本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卷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179页。
    ①[俄]谢·叶赛宁《玛丽亚的钥匙》[M],东方出版社,2000, 28页。
    ②胡山林《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14页。
    ③[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感悟录》[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页。
    ①[俄]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文学肖像》,陈方、陈刚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30页。
    ②金丽《圣经与西方文学》[M],民族出版社,2007, 309页。
    ③金丽《圣经与西方文学》[M],民族出版社,2007, 104页。
    ①杨素梅,闫吉青《俄罗斯生态文学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3页。
    ①金丽《圣经与西方文学》[M],民族出版社,2007, 135页。
    ②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14页。
    ①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页。
    ②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页。
    ①王志成、思竹《神圣的渴望:一种宗教哲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71页。
    ②金丽《圣经与西方文学》[M],民族出版社,2007, 88页。
    ①梁工主编《圣经与文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 8页。
    ②卓新平《基督教文化百问》20-21,见杨彩霞《20世纪美国文学与圣经传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3页。
    ③[俄]库普林《阿列霞》,杨晔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24页。
    ①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5页。
    ②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5页。
    ③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0页。
    ①《别样的圣三一》(高尔基作品中的民众宗教意识)选自《充盈的虚无》金亚娜、刘锟、张鹤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29页。
    ②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7页。
    ①金亚娜、刘锟、张鹤《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15页。
    ②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10卷,东方出版社,1999, 690页。
    ①#12
    ②#12
    ③莫云平《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21页。
    ①[俄]库普林著《石榴石手镯·库普林小说》,蓝英年、杨骅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文中引用原著皆摘自该版本
    ①王志成、思竹《神圣的渴望:一种宗教哲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202页
    ①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74页。
    ②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74页
    ③莫云平《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页。
    ④[俄]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见武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434页。
    ⑤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277页。
    ⑥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297页。
    ⑦王志成、思竹《神圣的渴望:一种宗教哲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74页
    ①汪介之《白银时代: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融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2期。
    ②热·热奈特《叙事话语·叙事语式》,中译文刊《外国文学报道》1985年第5期。
    ③见《有切尔科夫记录下来的托尔斯泰的谈话》,《文学遗产》[俄]第37-38卷,533页。
    ①王丽丹著《乍暖还寒时——“解冻”时期苏联小说的核心主题与文体特征》译文出版社,2004, 140页。
    ①王丽丹著《乍暖还寒时——“解冻”时期苏联小说的核心主题与文体特征》译文出版社,2004, 157页。
    ①#12
    ①王丽丹著《乍暖还寒时——“解冻”时期苏联小说的核心主题与文体特征》,译文出版社,2004, 172页。
    ①黎皓智著《俄罗斯小说文体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93页。
    ②黎皓智著《俄罗斯小说文体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78页。
    ③张晓东《情感的诗学——亚·库普林小说诗学初探》,北京师范大学,2000, 1页
    ④[俄]帕乌斯托夫斯基《面向秋野》,张铁夫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 187页。
    ⑤张晓东《情感的诗学——亚·库普林小说诗学初探》,北京师范大学,2000, 1页
    ①[俄]马科维茨基《在托尔斯泰身边·亚斯纳亚伯良纳笔记》,《文学遗产》,第2册,121, 129页。转引自谷羽、王亚民等译《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2—121页。
    ②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24页。
    ③萨特《萨特文集·文论卷》[C],施康强译,人民出版社,2000, 108页。
    ①(英)福斯特(E.M.Forster)著《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4., 23页。
    ①[俄]库普林《黑色的闪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49页。
    ②[俄]库普林《黑色的闪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57页。
    ①[俄]库普林《萍水相逢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67页。
    ②[俄]库普林《黑色的闪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41页。
    ①凯特琳娜·克拉克和麦克尔·霍奎斯特《米哈伊尔·巴赫金》,语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37页。
    ①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中译文刊《世界文学》1979年第1期。
    ②林精华《俄国白银时代小说诗学研究》,俄罗斯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学研究所,1997, 28页。
    ①#12
    ②[俄]库普林《黑色的闪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88页。
    ①[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7页。
    ②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16-217页。
    ①程正民著《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2页。
    ②程正民著《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34页。
    ①程正民著《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8页。
    ②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 1页。
    ③伯高·帕特里奇《狂欢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页。
    ①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7页。
    ②[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6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9页。
    ③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页。
    ①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3页。
    ①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 97页。
    ②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 97页。
    ③[俄]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M],莫斯科,文艺出版社俄文版,1990,365页。
    ②转引自常有《论库普林小说《亚玛》的文学特色》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3期2008。
    ①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 116页。
    ②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 116页。
    ③林精华《俄国白银时代小说诗学研究》俄罗斯语言文学博士论文,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学研究所,1997。
    ④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 140页。
    ⑤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59页。
    ①钱钟文主编《巴赫金全集》5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7页。
    ②凌建侯著《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64页。
    ③[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259页。
    ①[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321页。
    ②[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311页。
    ③凌建侯著《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69页。
    ④[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法]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214页。
    ①#12
    ②[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308页。
    ③[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172页。
    ④[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172页。
    ①[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259页。
    ②#12
    ③[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330页。
    ④#12
    ①#12
    ②晓河著《巴赫金哲学思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114页。
    ③[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21页。
    ④[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20页。
    ⑤晓河著《巴赫金哲学思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64页。
    ①#12
    ②晓河著《巴赫金哲学思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68页。
    ③晓河著《巴赫金哲学思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73页。
    ④钱钟文主编《巴赫金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5页。
    ⑤钱钟文主编《巴赫金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86页。
    ⑥晓河著《巴赫金哲学思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71页。
    ⑦晓河著《巴赫金哲学思想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20页。
    ①朱崇科著《张力的狂欢》上海三联书店,2005, 90页。
    ②[俄]巴赫金著《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铃译,1998,河北教育出版社。
    ③[俄]巴赫金著《巴赫金全集》第五卷,白春仁、顾亚铃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02页。
    ④陈平辉《以人为根基建构小说的艺术空间——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中国当代小说的思考》,见《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3期,36页。
    ⑤[俄]巴赫金著《巴赫金全集》第四卷,白春仁、晓河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45页。
    ⑥赖干坚《中国现当代文论与外国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44页。
    ①赖干坚《中国现当代文论与外国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45页。
    ②程正民著《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8页。
    ③朱崇科著《张力的狂欢》上海三联书店,2005, 91页。
    ①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过程:——一种现象学方法探讨》,见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20世纪文论选》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85页。
    ②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9页。
    ③马·法·基亚著《比较文学》,颜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页。
    ④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9页。
    ①孙乃修《屠格涅夫与中国——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学林出版社,1988, 31页。
    ②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6页。
    ③鲁迅《祝中俄文字之交》,《南腔北调集》见《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73页。
    ④李大钊《俄罗斯文学与革命》(1918),见《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
    ①胡适《寄陈独秀》,《胡适书信集》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9页。
    ②胡适《致陈独秀》,《胡适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4页。
    ③胡适《致陈独秀》,《胡适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4页。
    ④陈独秀《致胡适》,《胡适来往书信选》转引自钟扬戴文红:从《文学改良刍议》到《文学革命论》《江淮论坛》
    ⑤矛盾《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见《矛盾选集》第五卷,四川文艺出版社,1983, 25页。
    ①原载小说月报第12卷第2期,1921年2月10日版。见《茅盾选集》第五卷,四川文艺出版社,1983, 25页。
    ②苏雪林《我的生活》,1942年5月《妇女新运》第五期。
    ③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編)(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49页。
    ④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文学編)(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12页。
    ①袁荻涌《王鲁彦与外国文学》,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总第124期)。
    ①李延江《由晚清“小说界革命”到五四“人的文学”——兼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成长》,《社会科学论坛》,2006 ·2(下)。
    ②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理论建设集·导言》[M],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
    ③周作人著《周作人散文》,《文学上的俄国和中国》,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41页。
    ④周作人著《周作人散文》,《文学上的俄国和中国》,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39页。
    ①周作人著(《点滴·序》,1920年8月北大出版部
    ②《新青年》第5卷第6号(1918年12月)署名“作人”。
    ③郑振铎:《俄国文学发达的原因与影响》,载1920年12月《改造》第3卷第4期。
    ④周作人《周作人民俗学论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73页。
    ⑤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J],《青年杂志》,1916, (6),78-82。
    ①周作人《周作人民俗学论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73页。
    ②方习文《周作人的“人学观”:“人”的发现与“人类”的乌托邦》呼伦贝尔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08年4月。
    ③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 351页。
    ④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 371页。
    ⑤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 372页。
    ①方习文《周作人的“人学观”:“人”的发现与“人类”的乌托邦》,呼伦贝尔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08年4月。
    ②方习文《周作人的“人学观”:“人”的发现与“人类”的乌托邦》,呼伦贝尔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08年4月。
    ③李延江《由晚清“小说界革命”到“五四”“人的文学”——兼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成长》,《社会科学论坛》2006 ·2(下)。
    ④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见《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12页。
    ⑤巴金《巴金文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437页。
    ①李辉凡著《文学人学——高尔基的创作及文艺思想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 205页。
    ①[俄]库普林著《黑雾弥漫》选自《画家的毁灭》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07页。
    ②转引自李辉凡著《文学·人学——高尔基的创作及文艺思想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 210页。
    ①《文学研究会宣言》载《小说月报》12卷1期,1921年。
    ②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19页。
    ③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0页。
    ④鲁迅《几乎无事的悲剧》,《且介亭杂文二集》,见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371页。
    ①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且介亭杂文二集》。
    ②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1页。
    ③李春林主编《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64页。
    ④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4-125页。
    ①李春林主编《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96-97页。
    ②周作人《黄帝之花园·译后记》《新青年》4卷4期。
    ①温儒敏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6页。
    ②周作人《本色》,《风雨谈》岳麓书社,1987, 26页。
    ③温儒敏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6页。
    ④周作人《本色》,《风雨谈》,岳麓书社,1987, 30页。
    ⑤温儒敏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6-47页。
    ⑥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7页。
    ①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 454页。
    ①郁达夫《青烟》,见《郁达夫文集》第一卷,花城出版社,229页。
    ②郁达夫《说死以及自杀情杀之类》,见《郁达夫文集》第八卷,花城出版社,1983, 66页。
    ③《寒灰集自序》见李标晶等著《中国现代作家文体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8页。
    ④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 456页。
    ⑤见李标晶等著《中国现代作家文体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4页。
    ⑥李标晶等著《中国现代作家文体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4页。
    ①[俄]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文学肖像》陈方、陈刚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26页。
    ①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 741页。
    ②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 741页。
    ③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见于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44、 145页。
    ④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5页。
    ①逄增玉《试论中国现代流浪汉小说及其形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89年第4期。
    ②赖干坚《中国现当代文论与外国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13页。
    ③赖干坚《中国现当代文论与外国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15页。
    ④郁达夫《星洲日报·晨星》,1940年1月31日,见李标晶等著《中国现代作家文体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51页。
    ①见李标晶等著《中国现代作家文体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1页。
    ②郁达夫《<茫茫夜>发表之后》,《时事学报—学灯》,1922年6月。
    ③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5页。
    ④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5页。
    ⑤矛盾《关于“创作”》,见《矛盾文艺杂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98页
    ⑥刘增杰《文学的潮汐》选自《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
    ⑦李今《“五四”作家自我意识的表现特征》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2期。
    ⑧[俄]库普林《麻疹》1904年选自《画家的毁灭》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91页。
    ①周炳成《郁达夫前期小说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5年4期
    ②张晓东硕士论文《情感的诗学——亚·库普林小说诗学初探》,北京师范大学,2000, 34页。
    ③[俄]库普林《生命的河流》选自蓝英年译《库普林小说·石榴石手镯》浙江文艺出版,2002, 239页。
    ④张晓东硕士论文《情感的诗学——亚·库普林小说诗学初探》,北京师范大学,2000, 34页。
    ⑤[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罗斯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页。
    ①[俄]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文学肖像》,陈方、陈刚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10页。
    ②张晓东硕士学位论文《情感的诗学——亚·库普林小说诗学初探》,北京师范大学,2000, 29页。
    ③#12
    ④[俄]高尔基:《马卡尔·楚德拉》,见《高尔基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页、3页。
    ①[俄]阿列格米·哈伊洛夫《库普林的一生——我不能没有俄罗斯》,中央印刷出版社,俄文版,2001, 160页。
    ②[俄]阿列格米·哈伊洛夫《库普林的一生——我不能没有俄罗斯》,中央印刷出版社,俄文版,2001, 161页。
    ③陈福康《论五四时郑振铎的文学观》,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4年1期,北京出版社,122页。
    ④西谛《读书杂记·文赋》,1923年5月《小说月报》第14卷第5期。
    ⑤郑振铎《最后一页》1926年9月小说月报第17卷第9期。
    ⑥郑振铎《最后一页》1926年9月小说月报第17卷第9期。
    ①茅盾《果戈理在中国》,《文艺报》,1952年第4期。
    ②[俄]库普林《生命的河流》选自库普林《石榴石手镯》,蓝英年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240页。
    ③李标晶等著《中国现代作家文体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2页。
    ①《简论郁达夫小说》,九江师专哲社版,见李标晶等著《中国现代作家文体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2页。
    ②[韩]洪焌荧《郁达夫文类选择及其文类理想》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0年1期,181页。
    ③周作人《<晚间的来客>译后记》[J].《新青年》7卷5号,1920, (4)。
    ④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2页。
    ①郁达夫《忏余独白》,《北斗》第1卷,第4期。
    ②郁达夫《我承认是失败了》,《晨报·副镌》,1924年12月26日。
    ③周作人《文艺上的宽容》[M],《周作人集》,花城出版社,2004。
    ④[韩]洪焌荧《郁达夫文类选择及其文类理想》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0年1期181页。
    ⑤郁达夫《忏余独白—<忏余集>代序》,《郁达夫文集》第七卷,花城出版社,1983, 251页。
    ⑥[韩]洪焌荧《郁达夫文类选择及其文类理想》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0年1期181页。
    ①西谛《新文学观的建设》,见《文学旬刊》1922年5月11日。
    ②西谛《卷头语》,1924年1月《小说月报》第15卷第1期。
    ③阴国恩、梁富城、白学军编著《普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1998, 337页。
    ①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10页。
    ①郁达夫《戏剧论》,《郁达夫文集》第五卷,花城出版社,1983, 54页。
    ②[韩]洪焌荧《郁达夫文类选择及其文类理想》,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0年1期183页。
    ③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 459页。
    ④编辑委员会编《成仿吾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 323。
    ⑤原载成仿吾《森林的月夜补注》,1926年6月《创造月刊》1卷4期,见编辑委员会编《成仿吾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 324。
    ①郑伯奇《<寒灰集>批评》,《洪水》3卷33期,1927年。
    ②转引自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29页。
    ③倪贻德《艺术家的春梦》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9年3期72页。
    ④方锡德《现代小说家的“意境”追求》,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9年3期72页
    ①方锡德《现代小说家的“意境”追求》,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9年3期72页。
    ②[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凌建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37页。
    ③俄·弗·阿格诺索夫主编《白银时代俄国文学》,石国雄、王家兴译,译林出版社,2001, 12页。
    ④转引自张晓东硕士论文《情感的诗学——亚·库普林小说诗学初探》,北京师范大学,2000, 6页。
    ⑤《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11页,转引自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25页。
    ⑥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5页。
    ①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29页。
    ②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29页。
    ③成仿吾《江南的春汛》,《创造周刊》第48号,1924年4月13日。
    ①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1-004页。
    ②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1-012页。
    ③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1-034页。
    ④[俄]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文学肖像》,陈方、陈刚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10页。
    ⑤胡山林《文学艺术的终极关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15页。
    ①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4页
    ①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6页。
    ②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6页。
    ③金亚娜、刘锟、张鹤著《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77页。
    ①宋昌中《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50页。
    ②转引自宋昌中《库普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49页。
    ③[俄]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文学肖像》,陈方 陈刚政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10页。
    ①林精华《误读俄罗斯》,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 134页
    ②巴丘什克夫《自发的天才<库普林>》,《乌斯丘日娜全俄科学研讨会资料汇编》,沃洛格达,1968, 142页 转引自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谷羽、王亚民等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2—138页。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11]#12
    [12]#12
    [13]#12
    [14]#12
    [15]#12
    [16]#12
    [17]#12
    [18]#12
    [19]#12
    [20]#12
    [21]#12
    [22]#12
    [23]#12
    [24]#12
    [25]#12
    [26]#12
    [27]#12
    [28]#12
    [29]#12
    [30]#12
    [31]#12
    [32]#12
    [33]#12
    [34]#12
    [35]#12
    [36]#12
    [37]#12
    [38]#12
    [39]#12
    [40]#12
    [41]#12
    [42]#12
    [43]#12
    [44]#12
    [45]#12
    [46]#12
    [47]#12
    [48]#12
    [49]#12
    [50]#12
    [51]#12
    [52]#12
    [53]#12
    [54]#12
    [55]#12
    [1][俄]亚·库普林.呆子集.汝龙译..上海:上海出版公司印行,1951.
    [2][俄]亚·库普林.侮辱集.汝龙译.上海:上海出版公司印行,1951.
    [3][俄]亚·库普林.歌舞集.汝龙译.上海:上海出版公司印行,1951.
    [4][俄]亚·库普林.白哈巴狗.潘勋照、冯顺伯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1956.
    [5][俄]亚·库普林.追求名誉.伊信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1958.
    [6][俄]亚·库普林著,库普林选集:第一卷中短篇小说选.蓝英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俄]亚·库普林.库普林选集:第二卷决斗.潘安荣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俄]亚·库普林.黑色的闪电——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潘勋照、刘壁予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俄]亚·库普林.画家的毁灭——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杨骅、李林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0][俄]亚·库普林.萍水相逢的人——库普林中短篇小说选.杨骅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1][俄]亚·库普林.石榴石手镯——库普林小说.蓝英年、杨骅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12][俄]亚·库普林.阿列霞.杨晔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3][俄]亚·库普林.亚玛镇.冯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4][俄]亚·库普林.决斗.朱志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5][俄]亚·库普林.士官生.张巴喜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16]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M].谷羽、王亚民等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17][俄]符维·阿格诺索夫.20世纪俄罗斯文学[M].凌建候、黄玫、柳若梅、苗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8]高尔基.文学书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9][俄]帕乌斯托夫斯基.文学肖像[M].陈方、陈刚政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20][俄]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1][俄]契诃夫.契诃夫论文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22]曹禺.悲剧的精神——论戏剧[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23]周作人.苦雨斋序跋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4]李毓榛.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5]智量等.俄国文学与中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6[捷克]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7]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8]章海容.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9]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0]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M].北京:三联书店,1999.
    [31]傅华.生态伦理学探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2]刘文飞.二十世纪俄语诗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33]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4]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5][美]理查德·坎伯.萨特[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2002.
    [36]王炎.小说的时间性与现代性[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37]伍厚凯、徐新建.执著的求索[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38]李辉凡.文学·人学——高尔基的创作及文艺思想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9]韩秋红.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40]宋昌中.库普林[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
    [41]苏珊·李·安德森.陀斯托耶夫斯基[M].张世英、赵敦华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
    [42]巴乌斯托夫斯基.面向秋野[M].张铁夫译.石家庄:湖南文艺出版,1985.
    [43]沙伦·M·凯、堡罗·汤姆森著.奥古斯丁[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4]荣格.荣格文集[C].北京:改革出版社,1990.
    [45]孟宪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美[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46]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7][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的智慧[M].刘烨、王劲玉编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8]谢·叶赛宁.玛丽亚的钥匙[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9]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感悟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50]爱布拉姆斯.镜与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1]杨素梅、闫吉青.俄罗斯生态文学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2]帕斯卡尔.思想录[M].何兆武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3]金亚娜、刘锟、张鹤.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54]金丽.圣经与西方文学[M].贵阳:民族出版社,2007.
    [55]梁工.圣经与文学[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
    [56]杨彩霞.20世纪美国文学与圣经传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7]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8]莫云平.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59]王志成.神圣的渴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60][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61]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62][美]勒兰德·莱肯.圣经文学[M].徐钟、刘振江、杨平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63][丹]克尔凯郭尔.基督徒的激情[M].鲁路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64]胡山林.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5]王丽丹.乍暖还寒时——“解冻”时期苏联小说的核心主题与文体特征[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6]黎皓智.俄罗斯小说文体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67]钱钟书.七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68]萨特.萨特文集·文论卷[C],施康强译,人民出版社,2000.
    [69]凯特琳娜·克拉克、麦克尔·霍奎斯特.米哈伊尔·巴赫金[M].语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70]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M].白春仁、顾亚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1]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2]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3]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1.
    [74]伯高·帕特里奇.狂欢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75]巴赫金.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M],莫斯科:文艺出版社,1990.
    [76]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7]钱中文.巴赫金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78]凌建侯.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9][法]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0]晓河.巴赫金哲学思想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81]朱崇科.张力的狂欢[M].上海三联书店,2005.
    [82]张冰.陌生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3]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M].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84]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白春仁、顾亚玲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85]黄玫.韵律与意义:20世纪俄罗斯诗学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6]胡经之、张首映.西方20世纪文论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87]孙乃修.屠格涅夫与中国——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8.
    [88]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9]胡适.胡适书信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90]茅盾.文艺杂论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91]王统照.王统照文集[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
    [92]周作人.文学上的俄国和中国[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93]瞿秋白.瞿秋白文集[C].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94]周作人.周作人民俗学论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95]周作人.平民的文学[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96]鲁迅.鲁迅全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7]巴金.巴金文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98]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C].上海:上海三闲书屋,1937.
    [99]夏中义.艺术链[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100]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1]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02]周作人.风雨谈[C].长沙:岳麓书社,1987.
    [103][德]汉斯·科赫.马克思主义和美学.佟景韩译.南宁:漓江出版社,1985.
    [104]帕乌斯托夫斯基.文学肖像[M].陈方、陈刚政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05]赖干坚.中国现当代文论与外国诗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106]李标晶.中国现代作家文体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07]茅盾.茅盾文艺杂论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108]马世俊.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09]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0]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11]成仿吾.成仿吾文集[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
    [112][丹]克尔凯郭尔.悲剧:秋天的神话[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113]孙乃修.屠格涅夫与中国——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8.
    [114]孟昭毅、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5]李咏吟.创作解释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6]邱运华.19—20世纪之交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7]刘文飞.苏联文学与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18]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9]张捷.热点追踪——20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20]曲春景、耿占春.叙事与价值[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121]林精华.误读俄罗斯——中国现代性问题中的俄国因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22]淼华.回眸与前瞻——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二十年(1979~1999)会议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0.
    [123]止庵.周作人集[C].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124]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M].(上下).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125]陈建华.二十世纪中俄文学关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6]茅盾.茅盾文艺杂论集[C](上下)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127]马晓翔、马家骏.俄国文学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8]瞿秋白.俄国文学史及其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29]汪介之.回望与沉思:论俄苏文论在20世纪中国文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0]王吉鹏、李春林.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31]杨守森.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32]臧传真、渝灏东、边恩国.苏联文学史略[M].北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
    [133]刘文波、冯毓云.边缘文艺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34]吴义勤.告别虚伪的形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135]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36]蒋路.俄国文史采微[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137]袁国兴.中国现代文学结构形态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
    [138][苏]季莫非耶夫.苏联文学史[M].水夫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139]严永兴.辉煌与失落——俄罗斯文学百年[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4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41]王锦泉.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142]闫玉刚.改造国民性——走近鲁迅[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143]王锡伦.郭沫若研究论稿[M].北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44]陈涌著.鲁迅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45]郭力.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46]蓝英年.回眸莫斯科[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4.
    [147]李辉凡、张捷.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148]邹平.阅读女人——文学百美评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
    [149][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述理论导学[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50]李辉凡.二十世纪初俄苏文学思潮[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51]朱振武.在心理美学的平面上——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152]马永强.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153]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4]刘绍信.当代小说叙事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55]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沈从文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156][美]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M].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57]普斯托沃伊特.屠格涅夫评传[M].韩凌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158][美]马克·斯洛宁.现代俄国文学史[M].汤新楣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159][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马德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60][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61]鲍桑葵.美学史[M].[英],张今译.海南:海南出版社,2005.
    [162][俄]耐曼.哀泣的缪斯:安娜·阿赫马托娃纪事[M].夏忠宪、唐逸红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163]林精华.西方视野中的白银时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164][俄]弗·阿格诺索夫.白银时代俄国文学[M].石国雄、王加兴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65][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66][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67]武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168][苏]符·阿·阿尔捷莫夫.心理学概论[M].赵壁如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169][俄]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M].李辉凡、张捷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170][俄]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仁、顾亚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171]白春仁.文学修辞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172][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三卷)[M].满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173]程正民.俄国作家创作心理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174]冯玉律.跨越与回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175][俄]米·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176][俄]米·赫拉普钦科.艺术创作、现实、人[M].刘逢祺、张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177][俄]弗兰克.俄罗斯知识人和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
    [178]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编.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文学卷(第2辑)[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79][俄]高尔基.文学书简(上下册)[M].曹葆华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80][德]黑格尔.美学(第一、二、三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81]刘文飞.阅读普希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82]刘文飞.文学魔方: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83][苏]帕佩尔内.契诃夫怎样创作[M].朱逸森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184][苏]契诃夫.契诃夫论文学[M].汝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85]钱中文.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186]任光宣、张建华、余一中.俄罗斯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87][瑞士]荣格.心理学类型[M].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188]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编译,苏联当代作家谈创作[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189][俄]列夫·舍斯托夫.悲剧的哲学——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M].张杰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190]汤普逊.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M].杨友德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19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2]汪剑钊.中俄文字之交——俄苏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193]汪介之、陈建华.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194]王一川.通向文本之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195]王江松.悲剧人性与悲剧人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96][俄]沃罗夫斯基.论文学[M].程代熙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97]吴元迈、赵沛林、仲石.外国文学史话(西方古代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198]徐岱.小说形态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199]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00]尹鸿.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2.
    [201]任光宣、张建华、余一中.俄罗斯文学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02]卓新平(主编)、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三联书店,2000.
    [203][德]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20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上海:三联书店,1987.
    [205]刘宁、程正民.俄苏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06]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07]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08]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09]汪介之.现代俄罗斯文学史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5.期刊文章
    [210]管海莹.转向主体情感世界的艺术创作[J].俄罗斯文艺,2002 (6).
    [211]江龙.从萨特戏剧看“选择”的丰富内涵[J].当代戏剧,1995 (4).
    [212]柳鸣九.存在文学与二十世纪文学中的存在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1994 (3).
    [213]汪介之.对已逝年华的深情回望[J].名作欣赏,2004 (10).
    [214]王妍慧.普希金圣经情结的精神实质论[J].文学前沿,第9辑.
    [215]王宗琥.论表现主义倾向在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中的勃兴[J].文学前沿,第9辑.
    [216]张建华.当代苏联小说中悲剧意识的嬗变[J].苏联文艺,1988 (2).
    [217]汪介之.白银时代:西方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融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2期。
    [218]周作人.<晚间的来客>译后记[J].《新青年》7卷5号,1920(4).
    [219]杜任之、孙凯飞.人道主义争论不清的症结在哪里?[J].文艺研究,1983 (4).
    [220]李大钊.俄罗斯文学与革命[J].人民文学1979 (5).
    [221]苏雪林.我的生活.妇女新运,1942年(5).
    [222]袁荻涌.王鲁彦与外国文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6).
    [223]李延江.由晚清“小说界革命”到五四“人的文学”——兼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成长[J].社会科学论坛,2006.(2).
    [224]林精华.写实主义潮流在现代中国如何可能——关于俄国文化对现代中国文学影响问题的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225]方习文.周作人的“人学观”:“人”的发现与“人类”的乌托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08 (4).
    [226]李延江.由晚清“小说界革命”到“五四”“人的文学”——兼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成长[J].社会科学论坛2006 (2).
    [227]李今.“五四”作家自我意识的表现特征[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 (2).
    [228]周炳成.郁达夫前期小说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4).
    [229]陈福康.论“五四”时期郑振铎的文学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1).
    [230]西谛.读书杂记·文赋.小说月报.1923(5).
    [231]郑振铎.最后一页[J].1926(6)
    [232]阮无名.中国新文坛秘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1).
    [233]茅盾.果戈理在中国.文艺报,1952(4).
    [234][韩]洪焌荧.郁达夫文类选择及其文类理想[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1)
    [235]周作人.<晚间的来客>译后记[J].新青年》7卷5号,1920, (4).
    [236]郁达夫.忏余独白[J].北斗(第1卷),第4期.
    [237]郁达夫.我承认是失败了[J].晨报·副镌,1924 (12)
    [238]西谛.新文学观的建设[J].文学旬刊,1922(5).
    [239]西谛.卷头语.小说月报[J],(第15卷第1期),1924(1).
    [240]成仿吾.森林的月夜补注[J].创造季刊(1卷4期),1926.
    [241]郑伯奇.<寒灰集>批评[J].洪水(3卷33期),1927.
    [242]倪贻德.艺术家的春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3).
    [243]方锡德.现代小说家的“意境”追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3).
    [244]成仿吾江南的春汛[J].创造周刊,1924(4).
    [1]路雪莹.契诃夫小说的叙述模式[D].北京大学,1984.
    [2]石衡潭.恶与创造——别尔嘉耶夫人格主义哲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0.
    [3]林精华.俄国白银时代小说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
    [4]柏英.布宁小说创作的悲剧精神及其诗学体现[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6.
    [5]李哲.库普林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6]赵荣贵.且引天火燃大地——库普林小说研究[D].北京大学,1996.
    [7]张晓东.情感的诗学——亚·库普林小说诗学初探[D].北京师范大学,2000
    [8]刘贵友.伊凡·布宁小说创作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