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安丘曹氏及其文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以曹贞吉为代表的安丘曹氏,在清代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学世家,《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唯一一部清人词别集,就是安丘曹贞吉的《珂雪词》。清代填词之道復兴,词坛大家比比皆是,如陈维崧、朱彝尊等人,但《四库全书》独收珂雪之词,足以证明曹贞吉在清初词坛上的重要地位及成就。山左在中国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宋代曾出现过李清照、辛弃疾两位重要词人,分别以婉约、豪放之风傲视词坛。在清代词学振兴之际,安丘曹氏又以“风华掩映,寄托遥深”之词,与江南词坛平分秋色,又与顾贞观、纳兰性德被时人称为“京华三绝”。曹贞吉除了以《珂雪词》著称于世外,其诗歌创作在清初诗坛亦占有重要位置,与清初由唐入宋的诗风转变有着重要的关系。王士禛曾选刻《十子诗略》,入选者被称为“金台十子”,曹贞吉就是其中一位。赵执信曾在《谈龙录》中称“国朝诗人,山左为盛”,又将曹贞吉与王士禛等人并举。曹贞吉的弟弟曹申吉,颇得顺康两帝的青睐,二十九岁即已身列九卿,康熙十年又出任贵州巡抚,当时的大臣皆谓其前途无量。不幸的是,康熙十九年夏,曹申吉“蜡书赴阙,密陈机宜,为贼所觉,劫归云南”,事后竟罹难滇南,可见曹申吉与康熙一朝的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曹申吉除了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外,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亦值得研究。其实曹申吉的诗歌成就,要远超其兄曹贞吉,但由于他身陷“从逆”这一历史公案,当时人限于种种不便,一直对其有所隐晦。再加上自其罹难后,其《澹余前集》四卷,版即漫漶无存,以致后来研究者,对其少有问津。还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那就是曹氏兄弟又与清初山左诗人刘正宗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刘正宗是曹贞吉、曹申吉的外祖,深受顺治帝的宠爱,曾一度权倾朝野,“诗主历下,与太仓、娄东异帙”。自其遭遇弹劾后,由于门户之见,“江南人选诗多不及之”,以致其在清初文坛上默默无闻。但曹申吉的创作,深受刘正宗影响,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受家学渊源影响,安丘曹氏其他人也多有著述,虽成就不及曹贞吉、曹申吉,但都是构成这个文学世家不可缺少的成分。安丘曹氏不仅是一个文学世家,同时又是一个廉洁爱民的仕宦之家。曹氏后人为官者,虽然官位不高,没有超过曹申吉者,但都能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如遂溪令曹湛,勤政爱民,当其谢病辞归之日,当地居民为其建立生词,送行者不下千万,更有送至两百里之外者,在曹氏为官者中,类此者比比皆是。
     安丘曹氏自明洪武初年,奉牒迁至安丘,到民国年间,其人口繁衍已达五千有余,至今已有三十余世,其间更有徙居外地者,如江苏、安徽、山西、辽宁、吉林、沈阳等地。安丘曹氏五世始以儒起家,据统计,至道光年间,其族得甲第者八人,乡举者八人,明经三十四人,国学一百零三人,乡学一百五十人,出仕者二十三人,就职者二十五人,貤封者十二人,恩癊二人。
     安丘曹氏除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说,单就其家族的发展兴盛,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个案。但目前学者,仅仅集中于《珂雪词》的研究,大都专注于分析珂雪之词的艺术特色以及部分词作的注释。另外由于研究视角的狭隘,更有许多研究者在曹贞吉的词派倾向上,得出不恰当的结论。目前虽有人研究曹贞吉行年,但仅是简单勾勒,甚为粗疏不全。至于安丘曹氏其他人士,更是少有人问津。所以,很有必要对安丘曹氏作整体的研究,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家族发展史上,乃至于清初鼎革之际的国家命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研究地域文化和发掘乡邦文献,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主要从安丘曹氏世系、人物、著述、交游唱和及文学渊源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既突出重点,又涉及全面。就本文的创新性而言,可以说几乎是目前研究者所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即使其他研究者稍有涉及,但其研究不够透彻,结论也有些偏颇。比如一直困扰学界的安丘曹氏世系问题,安丘曹氏整体著述情况等。再如曹贞吉的交游唱和情况,一直没有人仔细梳理,以致影响到对《珂雪词》的研究,更有将其交游唱和张冠李戴者。本文《交游唱和考》一章,仔细梳理了曹贞吉等人的交游唱和,澄清了许多事实,纠正了很多研究者的错误。在《文学渊源考》一章中,主要考察了曹贞吉、曹申吉等人的文学渊源及其诗风变化。采取了一种较为宽泛的视角,并不仅局限于文学风格、艺术特色的渊源考察,而且还包括作者的师承、授受,以及作者在文学创作中所受到的影响等方面。并且结合交游唱和情况,澄清了目前许多研究者的误解。本文除了绪论、结语外,主要分以下五章:
     第一章世系考。本章重在考察安丘曹氏世系,并根据新发现的曹氏族谱绘制了安丘曹氏简谱,目前困扰研究者的安丘曹氏世系问题籍此得以解决。本章还介绍这部罕见族谱的发现过程及其内容,以供研究者参考。另外,还对这部族谱的价值作了初步的研究,发现这部族谱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比如此谱中的文献资料,对于澄清曹申吉殉节之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此谱在校勘、辑佚上也有着重要作用,比如籍此族谱,可以校勘《黄宗羲全集》中的部分错误。
     第二章人物考。本章根据各种史志及传记资料,全面考察了安丘曹氏诸人的行履事迹,使人们可以在整体上认识安丘曹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并对曹贞吉、曹申吉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简单的人物考述,看似并无多大的意义,但是如果结合其他问题来看待人物考述,则会别有洞天。比如安丘曹氏自曹贞吉、曹申吉后,虽受家学渊源影响,能文者较多,但创作质量都不及曹贞吉、曹申吉二人,其实这与他们的科场不利,限制了他们的交游层次有很大关系。再如曹氏后人著述,少有刻本,主要原因是曹氏为官清廉,宦橐如洗,致使他们没有多余的资本刊刻文集。
     第三章著述考。本章根据各种目录、史志及传记资料,详细考察安丘曹氏著述。安丘曹氏著述有迹可寻的几近百种,而存世者如果剔除重复,仅有二十余种,大部分属于文学作品。对这些存世著作,皆作提要式的介绍,列出主要版本及馆藏出处,亦纠正了许多著录者的错误。
     第四章交游唱和考。由于曹贞吉的身份特殊,其交游十分广泛,他与清初文坛重要人士都有交往,如王士禛、陈维松、朱彝尊、赵执信等人。其他如戏曲作家、理学家、数学家、画家、说书艺人等,都与他有着密切的往来。曹申吉虽官至九卿,但由于其英年早逝,交游范围不及其兄。本章主要选取了曹贞吉、曹申吉等人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年谱的形式行文,详细考察了他们交游唱和的时间地点,并且考察了影响他们交往的诸多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有历史事件的影响,如曹申吉罹难滇南,对曹贞吉与王士禛、汪懋麟等人关系的影响;还有人格品性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如李良年的不善干谒,吴雯的邋遢生活方式等等,都对他们的交往产生了影响。本章还纠正了许多研究者的错误,如部分作品的创作时间,再如将其交游唱和张冠李戴者等等。
     第五章文学渊源考。本章主要以曹贞吉、曹申吉等人为重点,采取了一种较为宽泛的视角,并不仅局限于文学风格、艺术特色的渊源考察,而且还包括他们的师承、授受,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所受到的影响等方面。并且结合交游唱和情况,澄清了目前许多研究者的误解,如目前有人提出曹贞吉前期词风受陈维崧影响,接近阳羡词派,后期受朱彝尊影响,接近浙西派;或者有人直接将曹贞吉看做阳羡派的人物。如果能结合曹贞吉的交游情况及创作情况来考察,将会发现这些观点很不恰当。其实曹贞吉词无论是在师法对象上,还是艺术风格上,甚至在是吟咏题材上,都与浙西派有惊人的相似。若再将曹贞吉与浙西派诸人结识的时间,还有与浙西派人士的关系考虑在内,如果不计地域因素而能将王士禛列于广陵词派,那曹贞吉应该算是浙西派的重要人物。本章还对曹贞吉诗风由唐入宋的文坛背景及原因作了探讨。结合时事,对曹申吉的诗风变化也作了分析。对曹霖的词学渊源也考了简要考察。
     在结语部分中,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因素,对安丘曹氏的发展兴盛以及其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考察。
This paper made an overall research of family Cao of Anqiu, including their lineage, family members, writings, friends-making, responsory and literary relations. It solved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which confused the researchers. That is the lineage of family Cao of Anqiu. This paper have done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inspection of many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writings, and made their friends-making and responsory clear emphasizing Cao Zhenji and Cao Shenji and others. Also, it researched their literary relations on the base of responsory, including giving-or-receiving, infuence and art style. This paper includes five chapters besides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Chapter One The introduc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f Genealogy of Family Cao of Anqiu which was founded recently. Protract a brief family tree according to the genealogy so we solved the lineage problem of family Cao.
     Chapter Two Divide the family members who could be traced into four categories, including literature, uncorrupted officers and so on, referring all kind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Genealogy of Family Cao of Anqiu.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make it melt-cast if one family member was found in multiple sources.
     Chapter Three Research the writings of family Cao in detail according to various catalogues, historical and biographical materials. There are nearly one hundred kinds of writings of family Cao which could be traced. Most of these writings are literary works but many have been disappeared.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writings that are still existed, including the editions, collections, and corrects some recording errors.
     Chapter Four Inspect their friends-making and responsory emphasizing Cao Zhenji and Cao Shenji and others, including the start, time and places, and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m make friends and so on. This chapter clarifies a number of facts and corrects many errors that some researchers made today.
     Chapter Five This chapter mainly examines the literary relations between Cao Zhenji,Cao Shenji and others and their changes in poetic style. It adopted a more broad perspective and not confined to the study of literary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includes giving-or-receiving and the influence to the authors'literary creation. And it clarifies the current misunderstanding of many researcher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friends-making and responsory.
引文
①刘建《庭闻录》第15页。
    ②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第155页。
    ①《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41第2页。
    ①曹贞吉《鸿爪集》第4页。
    ②陈康祺《郎潜纪闻》卷16第623页。
    ③王应奎《柳南随笔》卷1第1页。
    ①顾炎武《日知录》卷23第808页。
    ②谈迁《北游录》第352页。
    ①转引范文澜 翦伯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捻军》第1册311页。
    ②转引范文澜 翦伯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捻军》第1册327页。
    ③纪昀《纪晓岚文集》第1册第167页。
    ①《安丘曹氏族谱》卷一《(康熙二十七年)曹贞吉任江南徽州府同知授奉政大夫诰命》。
    ①《四库总目提要》第1823页。
    ①《王士禛全集》第2512页。
    ①《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上。
    ①宋荦《西陂类稿》卷四十七《漫堂年谱》:“五月复如都。”
    ①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第9页。
    ①《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第1330页。
    ②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
    ③黄金元《王士禛与田雯交游考论》:“田雯早在顺治十六年省试时受知于时任山东学政的施闰章。”《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④《渔洋诗话》卷下:“己未博学宏辞之举,田纶霞雯以工部郎中与焉。已而被落,《题温飞卿集后》云:‘一代才名乾馔子,八吟叉手亦徒然。不教词赋陪彫辇,空读南华第二篇。’然不十年,官至巡抚江南,佥都御使。”
    ①《东方学报》第59大平,桂一《汪蛟门懋麟年谱初稿》。
    ②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遗集》卷一《重九前二日其年、升六、子纶、颂嘉、子静、舟次、家兄喜余抵京,集饮颂嘉邸斋,同用六月韵》。
    ①《安丘曹氏族谱》卷二《曹贞吉行状》。
    ②田雯《古欢堂集》卷五《丙辰生日放言》。
    ③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三。
    ④《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第13352页。
    ⑤大平,桂一《汪蛟门懋麟年谱》第30页。
    ⑥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七《上高阳李公三十二韵》、《上柏乡魏公四十八韵》。
    ①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九《除夕前一日卖文得赀即命仆治具自嘲二首》。
    ①朱彝尊《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六。
    ①大平,桂一《汪蛟门懋麟年谱》第45页。
    ①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三。
    ②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一《雪夜颂嘉投诗索和,许惠酒,走笔赋答,用东坡韵》、《颂嘉得和诗,以酒来饷,再答一首》。
    ③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十《早起闻邻家木鱼声有怀老母》。
    ①曹贞吉《珂雪三集》卷一《送李召林之任粤东》。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十一《送李侍卫左迁粤东四十韵》。
    ①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卷十一。
    ②大平,桂一《汪蛟门懋麟年谱》第52页。
    ①王士禛《蚕尾集》卷六《汪比部传》。
    ①《诸城县志·人物传》、李澄中《自为墓志铭》。
    ②张贞《曹贞吉墓志铭》:“壬子,余充贡赋入京师。”李澄中《卧象山房集》第246页:《阎介石先生传》:“康熙壬子,与予同贡于雍。”
    ①李澄中《卧象山房集》卷四《湖山道中遇雨》注:“是岁余三走历下。”
    ①《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第13330页。
    ①赵执信《谈龙录》。
    ①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
    ②《曝书亭集》卷二十四《八归·丁未(康熙六年)燕京除夕同表兄舟石、家兄夏士守岁作》。
    ①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第1758页。
    ②陈维崧《迦陵文集》卷七《曹实庵咏物词序》。
    ①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卷七《寿王阮亭先生》,《珂雪词》卷上《百字令·闰八月寿阮亭》。
    ②陆勇强《陈维崧年谱》第470页。
    ①《清史列传》卷七十一第5798页。
    ②《清诗话》第505页。
    ①严迪昌《清词史》第297页。
    ②翁容《曹贞吉词及清初词坛》第46页。
    ①《辞源》第3350页。
    ①李良年《秋锦山房集》卷四《题陈明卿四时山居图》。
    ①李良年《秋锦山房集》卷四《渠丘奇石》题注。
    ①《昭代丛书乙集》卷二十七《漫堂说诗》。
    ①李良年《秋锦山房集》卷四《奉赠曹中丞》。曹申吉《黔寄集》卷三《贱日李武曾见投百韵长律依韵和答兼以书怀》。
    ①李绳远《秋锦山房集序》:“癸丑秋,同弟分虎东归,其冬抵家。”
    ①李良年《秋锦山房外集》卷二。
    ②杨晋龙《汪喜孙著作集·汪喜孙之生平》。
    ③汪喜孙《曹元询小传》。
    ①王运熙主编《清代文学批评史》第675页。
    ②陈廷焯《词坛丛话》,见《清词纪事会评》第140页。
    ①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见《清词纪事会评》第161页。
    ②郭麐《灵芬馆词话》:“激昂慷慨,其年为最。”见《清词纪事会评》第139页。
    ③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见《清词纪事会评》第141页。
    ④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见《清词纪事会评》第140页。
    ①《清词纪事会评》第258页。
    ②姚蓉《明清词派史论》第109页。
    ③严迪昌《清词史》186页。
    ①严迪昌《清词史》第293页。
    ①《百尺梧桐阁诗集》卷首《凡例七则》。
    ①薛所蕴《逋斋诗序》。
    ①乔锺象、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上第342页。
    ②《河岳英灵集》:“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见《唐诗汇评》787页
    ③张贞《曹申吉墓志铭》:“先生工于书,其为文章,清通粹美,而尤长歌诗。早学右丞、嘉州。”
    ④唐杜确《岑嘉州诗集序》:“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公缀文。”见《唐诗汇评》787页。岑参《感旧赋》:“荷仁兄之教导,方励己以增修。”
    ①《吟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见《唐诗汇评》787页。
    ②张贞《曹申吉墓志铭》:“自南岳回,沉郁顿挫,人比之少陵夔州以后。”
    ①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四148页。
    ②张贞《曹申吉墓志铭》。
    ③乔象锺 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第515页。
    《曹贞吉父子诗稿》不分卷曹贞吉等撰稿本山东省博物馆藏
    《珂雪集》一卷曹贞吉撰王士禛评康熙十一年刻本
    《珂雪二集》一卷曹贞吉撰康熙十一年刻本
    《珂雪三集》四卷曹贞吉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朝天集》一卷曹贞吉撰康熙二十五(六)年刻本
    《十子诗略》卷三 曹贞吉撰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黄山纪游诗》一卷曹贞吉撰康熙刻本《珂雪词》二卷《珂雪词补遗》一卷曹贞吉撰王士禛等选评康熙刻本
    《珂雪文稿》一卷曹贞吉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珂雪词补遗》一卷曹贞吉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曹贞吉集》曹贞吉撰王佩增、宋开玉点校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澹余诗集》四卷曹中吉撰乾隆三十五年曹益厚补刻本
    《黔行集古近体诗》一卷曹申吉撰邓汉仪选评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黔寄集》四卷曹中吉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又何轩古近体诗》一卷曹申吉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澹余文集》一卷曹中吉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南行日记》一卷曹中吉撰乾隆三十五年曹益厚补刻本
    《澹余笔记》一卷曹中吉撰 《藕香零拾》本
    《枣花田舍古近体诗》一卷曹霖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冰丝词》一卷曹霖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虫吟草古近体诗》一卷曹激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虫吟草诗余》一卷曹激撰清安丘曹尊彝钞本
    《黔行纪略》一卷曹师彬撰光绪间钞《安丘曹氏家集》本
    《萝月山房古文》一卷曹元询撰光绪间钞《安丘曹氏家集》本
    《爱思楼古近体诗》一卷曹尊彝撰光绪间钞《安全曹氏家集》本
    《爱思楼诗余》一卷曹尊彝撰光绪间钞《安全曹氏家集》本
    《望淮集》一卷曹桂馧撰光绪间钞《安丘曹氏家集》本
    《龙津集》一卷曹桂馧撰光绪间钞《安丘曹氏家集》本
    《倚兰集》一卷曹桂馧撰光绪间钞《安丘曹氏家集》本
    《安丘曹氏族谱》二十卷曹斡撰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
    以上皆《山东文献集成》影印。
    《袁鲁望集》十二卷明袁尊尼撰 《四库存目丛书》本
    《逋斋诗集》 刘正宗撰 《四库未收丛书》本
    《澹友轩文集》薛所蕴撰《四库存目丛书》本
    《金文通公集》 金之俊撰 《续修四库全书》本
    《望古斋集》十二卷李继白撰《四库未收丛书》本
    《学余堂文集诗集外集》 施闰章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笺落堂集》 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渔洋诗集》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渔洋集外诗》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渔洋续诗集》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蚕尾诗集》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蚕尾续诗集》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衍波词》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渔洋文集》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蚕尾文集》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蚕尾续文集》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集外文辑遗》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曝书亭集》 朱彝尊撰 《四部丛刊》本
    《浙西六家词》 龚翔麟编 《四库存目丛书》本
    《百尺梧桐阁集》汪懋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1980年10月第1版
    《百尺梧桐阁遗稿》汪懋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同上)1980年10月第1版
    《陈迦陵文集》六卷《俪体文》十卷《诗集》八卷《词》三十卷陈维崧撰《四部丛刊》本
    《陈检讨四六》 陈维崧 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古欢堂集》三十七卷田雯撰康熙间德州田氏刻本
    《蒙斋年谱》一卷《续年谱》一卷《补年谱》一卷《蒙斋生志》一卷田雯、田肇丽等撰
    康熙间德州田氏刻本 《山东文献集成》本
    《西陂类稿》 宋荦撰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
    《秋锦山房集》二十二卷《外集》三卷李良年撰《四库存目丛书》本
    《杞田集》 张贞撰 《四库未收丛书》本
    《渠亭山人半部稿》 张贞撰 《山东文献集成》本
    《栖云阁诗》十六卷《拾遗》三卷《文集》十五卷高珩撰 《续修四库全书》本
    《卧象山房集》二十九卷李澄中撰稿本山东省图书馆藏
    《艮斋笔记》八卷李澄中撰稿本《山东文献集成》本
    《太史尤悔庵西堂全集》 尤侗撰康熙丙寅刻本
    《钝翁前后类稿》六十二卷《续稿》五十六卷汪琬撰 《四库存目丛书》本
    《尧峰文钞》 汪琬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绩学堂诗文钞》 梅文鼎撰何静恒张静河点校黄山书社1995年12月
    《赵执信全集》赵执信撰赵蔚芝、刘聿鑫校点齐鲁书社1993年7月第一版
    《莲洋诗钞》十卷吴雯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稗畦集》 洪昇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9月
    《孔尚任诗文集》 孔尚任著汪蔚林编中华书局1962年8月
    《杏村诗集》七卷谢重辉撰 《续修四库全书》本
    《织水斋集》不分卷李焕章撰 《续修四库全书》本
    《芙蓉集》十七卷宗元鼎撰 《续修四库全书》本
    《林蕙堂全集》 吴绮撰 《续修四库全书》本
    《蜀道驿程记》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粤行三志》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皇华纪闻》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池北偶谈》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秦蜀驿程后记》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居易录》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香祖笔记》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古夫于亭杂录》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分甘余话》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于考功年谱》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渔洋山人自撰年谱》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渔洋诗话》王士禛撰2007年6月齐鲁书社排印《王士禛全集》本
    《带经堂诗话》王士禛著,张宗柟纂集,戴鸿森点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次印刷
    《感旧集》十六卷 王士禛辑 卢见曾补传乾隆十七年刻本
    《宋诗钞》 吴之振等编 《四库全书》本
    《颜氏家藏尺牍》 1985年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
    《清诗话》王夫之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清诗别裁集》沈德潜上海古籍2008年4月第3次印刷。
    《晚晴簃诗汇》 徐世昌辑中国书店1988年10第一次印刷
    《清诗纪事初编》 邓之诚撰上海古籍1984年
    《庭闻录》清刘健著上海书店1985年7月
    《腾笑集》 朱彝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日知录》 顾炎武撰岳麓书社1996年2月
    《北游录》 谈迁撰中华书局1981年8月
    《郎潜纪闻》 陈康祺撰中华书局1997年12月
    《柳南随笔》 王应奎撰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清秘述闻三种》 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中华书局 1997年12月
    《陶庐杂录》 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12月
    《履园丛话》 钱泳撰上海古籍1979年12月第1版。
    《蕉轩随录续录》 方浚师撰中华书局1997年12月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 大满洲帝国国务院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
    《桑梓之遗录文》 陈介锡编 《山东文献集成》本
    《国朝山左诗钞》 卢见曾编 《山东文献集成》本
    《国朝山左续诗钞、补钞》 张鹏展编 《山东文献集成》本
    《国朝山左诗汇钞后集》 余正酉编 《山东文献集成》本
    《清史稿》 赵尔巽等撰 中华书局1991年1月
    《清史列传》 王钟翰点校 中华书局 1987年11月
    《[康熙]贵州通志》 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康熙]徽州府志》 丁廷楗 赵吉士纂康熙三十八年刊本
    《[宣统]山东通志》 张曜 杨士骧修 孙葆日等纂宣统三年修民国四年至七年山东通志刊印局排印本
    《[咸丰]青州府志》 毛永柏修 李图 刘耀椿纂 咸丰九年刻本
    《[万里]安丘县志》 熊元修 马文炜纂 万历十七年刻本
    《[康熙]续安丘县志》 任周鼎修 王训纂 康熙元年刻本
    《[道光]安丘新志》 马世珍纂修 张柏恒增订 民国九年石印《安丘县新志》本
    《[民国]续安丘新志》 张维均 章光铭 马步元纂 民国九年石印《安丘县新志》本
    《清诗纪事》 钱中联主编凤皇出版社2004年4月
    《清诗话》王夫之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清诗话续编》 郭绍虞编选上海古籍1983年12月
    《词话丛编》 唐圭璋编上海古籍1986年11月
    《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第二辑钱中联主编上海古籍1986年10月第1次印刷。
    《洪昇年谱》 张培恒著上海古籍1979年
    《孔尚任年谱》袁士硕著齐鲁书社1987年4月第1版。
    《孔尚任评传》 徐振贵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 谢正光 佘汝丰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王运熙 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清代文论选》 王运熙 顾易生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清词史》 严迪昌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第2版
    《严迪昌自选论文集》严迪昌著中国书店2005年8月第1版、
    《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蒋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王渔洋事迹征略》 蒋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清代词学的构建》 张宏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清词探微》 张宏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清代词学发展史论》 陈水云著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
    《中国文学史》 社科院文学所总纂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傅璇琮 蒋寅 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陈维崧年谱》 陆勇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明清词派史论》 姚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朱彝尊词综研究》 于翠玲著中华书局2005年7月第1版
    《清初清词选本考论》 闵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顺康之际广陵词坛研究》 李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全清词顺康卷补编》 张宏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捻军》 神州国光社中华书局 1981年8月
    《颜光敏诗文集笺注》 颜光敏撰赵传仁颜景琴等笺注齐鲁书社1997年
    《谈龙录注释》赵执信著 赵蔚芝 刘聿鑫注释 齐鲁书社1987年5月第1版
    《词苑丛谈校笺》徐釚著、王百里校笺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11月北京第1版
    《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清永镕纪昀等撰1981年7月中华书局影印本
    《四库存目标注》 杜泽逊撰 程远芬编 上海古籍2007年1月第1版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1996年齐鲁书社影印本。
    《华延年室题跋》傅以礼撰主父志波点标点上海古籍2009年4月第1版
    《贩书偶记》 孙殿起著上海古籍2000年4月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分类目录》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编 1987年
    《中国分省医籍考》 天津中医学院编天津科技出版社1987年11月
    《山东通志·艺文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目》 科学院图书馆编科学出版社 1994年3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古籍善本书目》 文学所图书馆1993年2月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清词别集知见目录汇编》吴和熊 严迪昌 林玫仪合编 中研院文哲所民国86年6月
    《山东文献书目》 王绍曾主编齐鲁书社1993年12月
    《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山东大学图书馆编齐鲁书社2007年1月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 章钰 武作成等编 中华书局1982年4月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本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柯愈春著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2月
    《清人别集总目》李灵年杨忠主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上海古籍1998年4月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天津图书馆编2003年4月齐鲁书社
    《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1986年2月
    《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辽宁省图书馆等编辽海出版社2003年12月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江庆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杨廷福杨同甫编上海古籍2002年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杨廷福杨同甫编上海古籍2004年3月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2004年11月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王绍曾主编 中华书局2000年9月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章钰、武作成等编中华书局1982年4月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国家档案局等编中华书局1997年9月
    《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Ted A.Telford编台湾成文出版社
    《中国家谱总目》 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2008年12月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金恩辉胡述兆主编1996年汉美图书有限公司印行
    《中国地方志综录》朱士嘉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1月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华书局1985年1月
    《曹贞吉和他的诗词创作》 王佩增 宋开玉 《文献》1996年第2期
    《清代著名词人曹贞吉行年简谱》 薛详生 《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1期
    《曹贞吉词及清初词坛》 翁容著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4月
    《曹贞吉词的艺术特色》 翁容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珂雪词选注》 王晓兵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曹贞吉及其珂雪词研究》 胡晓蓓著 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5月26日
    《独步清词曹贞吉珂雪词评析》 孙彦杰 《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8月
    《满纸珂雪论愁肠——从珂雪词看曹贞吉》 范芳丽 《现代语文》2006年11月
    《曹贞吉咏物词的创新意识》 孔丽君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9期
    《论曹贞吉词的词学尊体价值》 宫泉久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9月
    《甘文焜与吴三桂之乱》 庞思纯 《文史天地》
    《简论清初以雄放为主调的多彩词风》 刘乃昌 《济南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论康熙的文学政策及其影响》 黄立新 《上海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康熙时期的选词标准》 陈水云 《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 陈水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论清代词选的编纂及其意义》 陈水云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清代词选研究综述》 李睿 《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3月
    《今词初集与清初词坛》 张宏生 《南开学报》2008年第1期
    《论咏物词创新的前提》 许伯卿 《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7月
    《康熙间宣南的士人交游》 魏泉 《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清词纪事续》 黄君坦 《中国韵文学刊》
    《顺康词坛乐府拟补题主题考述》 刘东海 《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清初京师汉官的生活空间和关系网络——以陈名夏和刘正宗为个案》 王兰成 《江海学刊》2007年第6期
    《施闰章及其创作》 何庆善 《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
    《张贞事迹著述考略》王平 《东岳论丛》1998年第1期
    《清初大儒张贞》 张志成 《山东档案》2008年第1期
    《清初诗坛和诗人田雯》 李景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田雯行年简谱》 黄金元 《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清初山左诗人田雯及其诗歌创作》 黄金元2004年9月
    《王渔洋与清词之发轫》 蒋寅 《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
    《王渔洋与清初宋诗风之兴替》 蒋寅
    《清初诗学的地域格局与历史进程》 蒋寅《文史百题》
    《清词的中兴与衰微》 陈铭 《浙江学刊》1992年第2期
    《王士禛康熙诗坛的宇内圭臬》 裴世俊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王士禛与田雯交游考论》 黄金元2009年第2期
    《徐釚年谱》 张东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宋琬年表》 叶君远 高莲莲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清初词人蒋景祁行年简谱》 赵秀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月
    《清初河南藏书家宋荦》 徐春燕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6期
    《宋荦与王士禛交游考论》 刘书鹏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月
    《施闰章及其创作》 何庆善 《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