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建阳本小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福建建阳是宋元明三朝中国雕版印刷的中心,刊印书籍品种繁多,数量惊人。本文选取建阳所刊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在辑录宋、元、明及清初建阳本小说刊本的基础,与同时期其他地区南京、杭州、苏州、徽州等地比较中呈现出建阳小说的刊印历史及其特色。
     本文主体分上下两编组成。上编对建阳本小说进行总体研究,下编为建阳本小说叙录。
     第一章为建阳本小说研究导言,主要介绍了建阳的历史、建阳刻书概况、建阳本小说的著录情况,建阳二十世纪以前的评价,二十世纪以来出版学和小说学中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为宋元建阳本小说研究,首先介绍了宋以前小说书籍以手抄为主的制作方式,而宋代随着雕版印刷业的兴盛、小说大规模传播的需求,雕版刊印成为文言小说书籍新的制作方式。根据各种书目文献资料,辑录宋刊一百余种。随后介绍了宋元时期建阳刻书的概况,并列出10种建阳本文言小说,文言小说不是建阳刻书的重要门类。并以建阳本文言小说分中心分析宋代文言小说的刊刻者,官府刻书起着重要倡导作用,私家刻书是重要分支,而书坊刻书以杭州和建阳为盛,杭州更盛建阳一筹。
     第三章为明以后建阳本小说研究,首先介绍了明代全国刻书概况,指出明代刻书高潮在嘉靖以后,故分两个阶段进行研究。明嘉靖前建阳本小说仍以文言小说为主,明嘉靖以后建阳本文言小说非常稀少,但与文言小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俗小说刊印如火如荼,非常兴盛。明代《三国》、《水浒》、《西游》绝大多数的刊本都是建阳本,建阳本《三国》共24种;明代建阳本《水浒》共8种;明代建阳本《西游记》共4种;不仅如此,明代建阳本刊印了大量的历史演义小说、公案小说、神魔小说,促成了这些流派的形成。但是万历末年,随着苏州等地书坊的崛起,推出了一些的小说流派:言情小说、时事小说、拟话本小说,建阳逐渐没落,至清初,建阳仅刊6种刊本。
     第四章对建阳本通俗小说的编撰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明代24种建阳本《三国》的发展轨迹,其次分析建阳本《水浒》和《西游》的简本,接着对建阳本历史演义小说、公案小说、神魔小说的编撰进行分析,指出建阳本的编撰存在的不足,逐渐为苏州等地书坊所取代的过程。
     第五章首先分析了建阳本小说的重要特色——“图文并茂”,描述出建阳本小说插图的变迁过程,指出天启崇祯年间上图下文的建阳本小说版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从两个层次分析建阳本小说衰落的原因,一是建阳本小说自身的原因,一是战乱、人才的流失、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导致了清初建阳本急剧的衰落。
Jian-yang of Fu-jian province was the outstanding centre of Chinese block Printing from Song Dynasty to Ming Dynasty . The books which printed in Jian-jiang were a great variety and an alarming number.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on the fictions which printed in Jian-yang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bout the fictions which printed in Jian-yang in Song, Yuan,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and compared with the fictions printed in Nanjing, Hangzhou, Suzhou at the same time,to reveal the hist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ctions which printed in Jianyang.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overall study on the fictions which printed in Jianyang. The second part is the exhaustive catalogues of the fictions which printed in Jianyang.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ory remarks.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Jianyang, and the history of the block Printing in Jianyang,and the records about the fictions which printed in Jianyang,and the evaluations before the twentieth century,and the researches in the study of the publication and the ancient fictions since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second chapter concerns on the fictions which printed in Jianyang in Song and Yuan dynasty . Firstly, introduce that hand-writing was the main way to make the fictions book which writing in classical Chinese. With the rise of the printing industry and the demand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fictions large-scale, the fiction books writing in classical Chinese became to be printed.According to the catalogues and the documents, i found more than 100 editions of the fictions which writing in classical Chinese printed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Then introduce Jianyang the characters of the printed undertakings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and list 10 fictions which printed in Jian-yang. The fiction is not a important category of the Jian-yang printing.Around the Jian-yang printing, analysis the printers of the fictions, and reveals the official printing played an important advocacy role, the private home printing was an important branch, Hangzhou and Jianyang have more fictions printed by a printing workshop, and the quality of the book which printed in Hangzhou was the better.
     The third chapter concerns on the fictions which printed in Jianyang after Ming Dynasty.Firstly,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ting during Ming Dynasty,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limax of the printing was after Jiajing dynasty, so the discuss was conducted in two phases.Before Jiajing Dynasty ,the fiction writing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is still the main category ,there were very few too. After the Jiajing Dynasty , in sharp contrast to,the fiction writing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the popular fictions printed in full swing, very prosperous. There were many editions of the most famous fictions :"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 and " Outlaws of the Marsh " and "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three fictions editions were printed in Jianyang, a total number of of the Jian-yang "Three Kingdoms" is 24; a total number of of the Jian-yang "Water Margin" is 8; a total number of of the Jian-yang "Journey to the West" is 4.Not only that, Jianyang of the Ming Dynasty has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fictions, Detective novels, the fiction about the gods and ghosts, and help to bring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se fiction schools.
     The forth chapter analyses the writing of the popular fictions which printed by Jian-yang printing shops. First of all,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24 Jian-yang "the three countries" ,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shorten edtions of "Water Margin" and "West" . Then , analyses of the writing of the historical fictions,the detective novels, the fiction about the gods and ghosts,and reveals the shortcoming. The end of Wanli Dynasty, Suzhou and other places were along with the rise of Prin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ovel genre: romantic fictions, the fictions of current affairs,but Jianyang gradually declined to the early Qing Dynasty, printed in Jianyang only 6 fictions.
     The fifth chapter concerns on the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fictions which printedin Jianyang——to be excellent in both illustrations and literarycompositions.Secondly, the dissertation reveals the reasons of the decline in two leves.
引文
[1]《大潭书》一书比较详细地介绍建阳一县的历史,刘建著,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2]朱熹《跋吕仁甫诸公贴》,《晦庵文集》卷八十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3]《福建史稿》,朱维干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0页。
    [1]转引自方彦寿先生《建阳刻书史》,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第3页。
    [2]《天工开物》,宋应星著,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291页。
    [3]嘉靖《建阳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版。
    [4]《闽产录异》,郭百苍著,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21页。
    [5]嘉靖《建宁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版。
    [6]《八闽通志》卷二十五,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34页。
    [1]嘉靖《建阳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版。
    [2]参考方彦寿先生《建阳刻书史》,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
    [3]《书林清话》,叶德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第87页。
    [1]《明代版刻图录初编》,顾廷龙,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第2页。
    [2]《朱文公文集》,朱熹,卷七十八.
    [3]道光建阳县志,卷五.
    [4]“建余仁仲”,即指南宋建阳县刻书家余仁仲,余氏有“万卷堂”书坊。
    [1]《中国小说史略》题记,鲁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47页。
    [2]方勺《泊宅编》,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3页
    [3]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版,第266页。
    [1]纪昀等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237页
    [3]朱一玄《水浒传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37页。
    [4]丁锡根《古代小说序跋集》(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878页。
    [5]丁锡根.《古代小说序跋集》(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864页。
    [1]丁锡根.《古代小说序跋集》(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941页。
    [1]《明代小说史》,陈大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1]《唐诗纪事》,(宋)计有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第88页。
    [2]《中国古代书坊研究》,戚福康,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55页。
    [3]《敦煌小说及其叙事艺术》,王昊,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3页。
    [5]《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4页。
    [1]《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美)钱存训,《文献》1991年第2期。
    [2]《历代刻书考略》,李致忠,巴蜀书社1990年版,第34页。
    [3]《宋会要辑稿》,(清)徐松,中华书局,1957年版。
    [1]章培恒《关于现存的所谓“宋话本”》,上海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
    [1]苗壮《笔记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6页。
    [2]《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7页。
    [4]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489页。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二,子部五十二,小说家类
    [1]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百二十七
    [2]涵芬楼藏本《投辖录序》
    [3]《季沧苇书目·延令宋板书目》,清·季振宜撰,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2006年版
    [4]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清·杨绍和撰,清光绪十四年江标刻本
    [5]艺云书舍宋元本书目二卷,清·汪士钟撰,清宣统元年刻《晨风阁丛书》本
    [6]传是楼宋元板书目一卷,清徐乾学撰,清光绪十一年刻《传砚斋丛书》本。
    [7]清·莫友芝撰,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2006年版
    [8]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2006年版
    [1]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铁琴铜剑楼藏宋元本书目四卷,子部,清·瞿镛撰,清光绪二十三年江标刻本。
    [2]求古居宋本书目一卷,附考证一卷,清黄丕烈撰.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2006年版
    [3]两浙古刊本考,王国维撰,1940年商务馆《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
    [1]又名《姚氏残语》、《丛语》、《西溪丛语》
    [1]《古泉山馆题跋》,(清)瞿中溶撰,清宣统二年江阴缪荃荪刻本。
    [1]建阳刻书史,第123页。
    [1]贾二强《叶覆明刻<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探源》,载《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二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蒙元版刻综录》
    [1]《中国印刷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37页。
    [2]《论小说》,《浦江清文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2版,第186页
    [3]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
    [1]《默记》,(宋)王铚撰,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2页。
    [3]李剑国先生《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言:“可以考知的最早刻本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永康周登刻前集二十卷(周登后序),陈君亦刊前集,后得续集,又于嘉定十六年(1223)刊行全书(邓复序)。淳祐 十年(1250)又有广文彭奎实等据旧本刊行。”,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太平广记》的编刻、传播及小说观念,凌郁之,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3期,2005年8月。
    [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福建通志,陈衍等纂,1938年刊本
    [4]《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商务馆1940年本
    [1]清光绪二十一年江标刻本
    [2]杨绳信,《中国版刻综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醉翁谈录条,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严绍璗《在天理图书馆访“国宝”》,中华读书报,2000年8月20日
    [5]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乐善录条,.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张君房奉敕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又撮其精要,辑成《云笈七签》,122卷,为道教研究的重要资料,有《四部丛刊》本。《中国出版编年史》,李瑞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1]章培恒《关于现存的所谓“宋话本”》,载《上海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记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载《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1辑
    [2]《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条
    [1]《话本小说概论》,第728页。
    [1]《话本小说概论》,第729页
    [2]转引自阿部隆一《中国访书志》,第530页
    [1]《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条
    [2]《晋阳学刊》1997年第3期
    [3]《福建史稿》第232页,引自赵汝适《诸蕃志》卷上《新罗》。
    [1]《东南学术》2007年第5期。
    [1]陆容《菽园杂记》卷十,陆容(1436—1496)。《菽园杂记》十五卷撰写于成化末弘治初。
    [2]谢肇淛《五杂俎》,上海书店出版社,第266页。
    [3]这里的图书主要靠徽商长途贩运到北京、南京等大城市销售。由于也使得这里的图书营销天下,他们把编、印、发场所设于南京、苏州、杭州、常州、扬州等全国过著名的城市。如杭州刻坊主胡文焕是徽州人,早年经商贩书,后来在南京、杭州操刻书业。
    [1]陈盗源《明代文言小说的调查与研究》,线装书局1999年版,第140-141页。
    [2]江氏宗德书堂正德六年(1511)刊《性理群书集览大全》七十卷。
    [3]南元入明的书坊老铺,入明后刻书不多,弘治七年(1494),刻印宋吕祖谦撰《东莱先生左氏传博议句解》十六卷,书末有“弘治甲寅孟秋梅轩蔡氏新刊”牌记。
    [1]叶盛《水东日记》卷十二
    [2]据复旦大学张守连博士毕业论文《明成化刊本说唱研究》
    [1]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80年版。
    [2]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据复旦大学金成翰的博士论文《岳飞小说研究》
    [1]《论<京本忠义传>的时代、性质和地位》,刘世德,《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2期
    [1]现存最早刊本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重刊本。现存最早刊本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重刊本。
    [2]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据周氏万卷楼万历刊本影印《国色天香》卷首。
    [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卷,藏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处,魏安等人认为可能为官刻本,但无法确证.
    [2]《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万历十九年(1591)仁寿堂刊,藏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日本内阁文库等。
    [3]《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藏日本蓬左文库.
    [4]《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一百二十回,第六十一叶署“君裕刘刻”,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5]《古本小说丛刊》第二十三辑,双峰堂本,中华书局,1991年,第3页.
    [6]刘世德对《京本忠义传》的款识、纸张、墨色进行认真鉴别的基础上认为“顾廷龙、沈津,宏烨等同志提出的正德、嘉靖说是具有说服力的。”
    [1]《论<京本忠义传>的时代、性质和地位》,刘世德,《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2期
    [1]现在学术界多认同苏兴的观点:李评本的刊刻时间上限为明万历三十一年,下限为崇祯年间,且以崇祯年间的可能性较大。
    [2]李忠明《晚明通俗小说刊工考略》,《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
    [3]从节本来看,此刊本极可能为建阳刊本,待查。
    [1]《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三国演义条
    [1]《水浒传》的语言——关于简本(百十五回)的文章,大内田三郎著,王齐洲译,荆州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
    [1]《水浒争鸣》第一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
    [1]杨闽斋《新镌全像西游记传》版本研考,吴圣燮,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4期。
    [1]《西游证道书·前言》,古本小说集成本。
    [2]此两书坊实为一家所有。明代建阳杨氏著名的小说书坊,明正德年间刊刎《剪灯新话》、《剪灯余话》。
    [1]《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参见欧阳建著,《历史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文献季刊2007年第2期
    [1]丁锡根《古代小说序跋集》(中),第878页。
    [2]《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卷三,第33页。
    [1]《古本小说集成·百家公案》卷首
    [1]《古本小说集成·廉明公案》卷首
    [1]《东游记》天门阵故事抄袭《杨家府演义》考辨,周晓薇,陕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4期。
    [1]陈大康《中国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1]刘世德,《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试论,文献,2004,第2期。
    [1]贾二强《叶覆明刻<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探源》,载《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二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夷坚志>的版本研究》,张祝平,《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2期.
    [1]《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条
    [1]周静轩,名礼,字德恭,号静轩,浙江余杭人,是明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他创作的小说《秉烛清谈》五卷、《湖海奇闻》五卷、《警心崇说》、《剪灯余话》等影响甚大;而且他的《读史诗集》中有许多诗作被《三国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杨家将传》等著名小说收录。
    [2]陈益源《明代文言小说的调查与研究》,线装书局1999年版,第140-141页。
    [1]江氏宗德书堂正德六年(1511)刊《性理群书集览大全》七十卷。
    [2]由元入明的书坊老铺,入明后刻书不多,弘治七年(1494),刻印宋吕祖谦撰《东莱先生左氏传博议句解》十六卷,节末有“弘治甲寅孟秋梅轩蔡氏新刊”牌记。
    [1]杨春荣为建阳杨氏刻书家族一员,书林杨氏同仁斋,明袁学渊撰《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六卷,题“潭
    [1]《明清小说论丛》第四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采用肖东发先生《明末小说家、刻书家余象斗》一文中的考证。
    [3]据美国学者贾静珠的研究,Lucille Chia.Printing for Profit: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in Jianyang,。Frjian (11th-17th Centurie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2.
    [4]《文学遗产增刊第1五辑》,第125-130页。
    [1]《全像华光天王南游志传》,第1-2页。《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水东日记》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80年版。
    [2]《明代版本图录初编》卷八。
    [3]Lucille Chia.Printing for Profit.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in Jianyang,。Fujian(11th-17th Centurie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2.
    [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49页。
    [2]据美国学者贾静珠统计,Lucille Chia.Printing for Profit: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in Jianyang,Fujian (11th-17th Centurie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2.
    [3]《书林余氏宗谱》,(清)余振豪等修,光绪丙申(1896)年新安堂刊本。
    [1]胡胜,《明清神魔小说研究》,第8页.
    [2]黄永年.古本小说集成本《西游证道书·前言》。
    [3]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第29页。
    [1]《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1]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
    [1]《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全汉志传》条,第279页。
    [2]《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先生著,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32页.
    [1]《中国版刻图录》,北京图书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1961年。
    [1]《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古本小说集成》(《前汉书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3]国学网——古籍整理(总391-392期)
    [1]《中国小说丛考》,赵景深著,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110-119页。
    [2]《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第878页。
    [3]《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白话卷),石昌瑜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07页。
    《<百家公案>研究》,杨绪容著,上海古藉出版社,2005年版
    《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
    《坊刻本》,黄镇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访书见闻录》,路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福建史稿》,朱维幹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福建版本资料汇编》,方品光著,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1979年版
    《福建古代刻书史》,谢水顺等著,福建人民出版社版,1997年版
    《福建书业史:建本发展轨迹考》,林应麟著,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
    《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
    《古本稀见小说汇考》,谭正璧、谭寻著,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刘修业著,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古籍版本学概论》,严佐之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王肇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话本小说概论》,胡士莹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建阳刻书史》,方寿彦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金陵古版画》,周芜编,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建安古版画》,周芜编,福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建本与建安版画》,陈铎著,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建阳县志(万历),(明)魏时应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
    建阳县志(嘉靖),(明)冯继科、朱凌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历代刻书考述》,李致忠著,巴蜀书社,1990年版
    《伦教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柳存仁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明代出版史稿》,缪咏禾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明代版刻综录》,杜信孚编著,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明代分省分县刻书考》,杜信孚、杜同书编著,线装书局,2001年版
    《明代刊工姓名索引》,李国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明代商贾与世风》,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明代小说史》,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浦安迪著,沈亨寿译,三联书店,2006年版
    《明代小说史》,齐裕焜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台湾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王先霈、周伟民著,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
    《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宋莉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明清神魔小说研究》,胡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纪德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明史》,(清)张廷玉等著,中华书局,1974年版
    《七修类稿》,(明)郎瑛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孙楷第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精品》,周芜、周路编,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严绍璗编著,中华书局,2007年版
    《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宸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国演义版本考》,(英)魏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三国演义丛考》,周兆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少室山房笔丛》,(明)胡应麟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史记》,(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书林清话》,叶德辉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
    《书目答问补正》,范希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水浒传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宸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珞等著,中华书局,1965年版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永珞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四游记>丛考》,周晓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宋元版书目题跋辑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2006年版
    《宋代志怪传奇叙录》,李剑国,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宋元明清的版画艺术》,李茂增著,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李剑国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文学理论(修订版)》,(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西游记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宸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西谛书话》,郑振铎著,三联书店1983年版
    《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孙楷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小说见闻录》,戴不凡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小说书坊录》,韩锡铎、王青原等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宸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章回小说考证》,胡适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王重民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印刷史》,张秀民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版刻综录》,杨绳信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出版编年史》,李瑞良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古代刻书世家》,肖东发著,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年版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石昌渝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小说史料》,孔另境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小说源流论》,石昌渝著,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小说理论史》,陈洪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谭帆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小说源流论》,石昌渝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
    《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潘建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论文集》,郑振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历史小说通史》,齐裕焜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神怪小说通史》,欧阳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台湾香港论文选辑》,刘世德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古版画通史》,周心慧著,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版画通史》,王伯敏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周心慧著,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捅图史》,徐小蛮、王福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文言小说总集研究》,秦川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