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处分是清王朝维系政治运行的重要手段。以行政处分来整肃官僚队伍,确保王朝的政治统治,这既是统治者驾驭官僚的重要手段,又是保证王朝政令畅行无阻的必要措置,不但能够突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且能够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总体原则的基础上,显示出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听命于君主。清王朝的行政处分制度是整个清代政治制度的重要一环,在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统治确立之后,不但继承明代的典章制度,而八旗衙门、理藩院、内务府、步军统领衙门、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也显示出政治统治多民族的色彩。
     清代通过设置多层次的行政处分提出方式,将整个官僚群体的行政行为纳入监督范围。皇帝以特旨方式提出的行政处分,在整个行政处分提出程序中位于第一序列,并在行政处分的提出、议处、抵销等一系列程序中都具有优先性。而作为行政处分最普遍的提出方式,上自中央的部院主官、科道官,下至地方的督抚两司,以及皇帝派遣的具有监察职责的巡按、钦差等临时性职官,均可以通过参奏的方式对文官进行题参或者密奏,提出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分。此外,陈请和检举程序的设置,在行政处分提出程序中起到了一种补充作用。从制度设计上而言,既体现了行政处分提出程序的周延性和系统性,又展现了其独特的政治理念和结构体系。而行政处分程序是否严格遵循了法律和制度规定,往往影响行政处分的实体公正。
     清代文官的行政处分由吏部管辖,都察院负责拟定吏部官员的行政处分,性质较为严重、情况比较复杂的行政处分案件则通常要由不同规模的会议进行拟定。处分的拟定是在区分公罪与私罪、情有可原与咎无可逭的原则指导下,依据《吏部处分则例》对文官的错误或罪责来确定处分等级,若例无正条则要参考《大清律例》的相关规定,法无明文则要通过比议和酌议的方法,通过皇帝特旨来定拟,制定新的条例,不断补充法律漏洞,也使文官行政处分的议处有一套明确的法律适用逻辑体系。
     在典章上规定的行政处分方式有罚俸七等、降级八等和革职两等之外,《处分例》和实际运作过程中还有住俸、降俸、降四级留任、降五级留任、降六级留任、降八级留任、降六级调用和降八级调用,甚至降十级以上等方式,凸显了皇权在文官行政处分中恩威并用的政治技巧。官员在受到罚俸或降级的行政处分后,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用已获得的纪录或加级等议叙等级予以抵销,是“以功抵过”的制度设计,还可以用效力赎罪的方式给予自新的机会,以期使得赏罚得当,达到激励官员尽职尽责的行政目的。
     为保障官员权利,在制定了严格且规范的处分体系的同时,也设计了行政处分的救济程序。官员对罚俸、降级、革职等行政处分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即设置了修正不当行政处分的纠正机制。官员受到行政处分后,还可以通过开复和捐复,恢复其原官或原衔,解除其所受的行政处分。通过设置多途径的开复方式,为受处分官员开辟了自新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受处分官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官员行使权力过程中的政治风险,保证行政效能正常发挥,显示出清代文官行政处分体系的系统性和开放性特点。
     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的设计依据官吏的职权责利,在规范文官的行政行为同时,突出君主的政治权威,而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又使行政处分程序缺乏稳定的机制。《处分例》不断增删修订,条目繁多而琐碎,在清朝与吏共天下的情况下,既有吏缘以为奸,又有动辄得咎,限制文官的才能发挥,不能施展其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却必须是惟上是从,使本来奉上安下的政治体制出现更多的变数,欺上瞒下、媚上剥下、谗上欺下等,也产生许许多多的弊端。行政处分程序中各个环节,在官僚政治下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漏洞和产生弊病,本来还有公正可言的处分制度,往往成为不公正的渊薮,既影响其应有的效能,又败坏官场风气。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复间,宦海的黑恶,往往是法网虽密,仅能捕食泥之虾,却常漏吞舟之鱼,在貌似公正的行政处分程序下,使每一环节都有可能藏污纳垢。
     总之,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的特点是由君主官僚制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君主官僚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这就使行政处分在提出、议定、执行、和解除过程中显示出以皇权为转移的“综合式”治理。君主借助对官员的行政处分游刃于法律与权谋之间,从而无往不在的施展其政治技巧,以达到其驾驭全局的政治目的。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is the important means of the political move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Screwing up the bureaucracy by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to Control the bureaucracy, this is also the Guarantee of the government order unimpeded. Not can only highlight the supreme authority of the Emperor, moreover can Demonstrate the central committee takes order from the Emperor on the basis of the centralization system overall principle foundation.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is important link of the Qing Dynasty political system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dominant, Not only inherits the decree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s, the appearance of the Baqiyamenthe, the Lifanyuan, the Neiwufu, the Bujuntonglingyamen and the Junjichu demonstrated the multi-ethnic colors of the politics rules.
     By established the multi-level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submitting, all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ions of the bureaucracy were supervised. Emperor proposed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by the TeZhi located at the first sequence in the entir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submitting procedure. And that have the priority in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propose, sanction, offsets which the series of procedures and so on. As the universal wa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the central official, inspector, governor, judicial commissioner,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er, supervisor, commissioner, and the imperial commissioner have the authority to impeach. In addition, the procedure of the Chenqing and the inform against played the supplement role. In the terms of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both manifested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the systematic of the submitting procedu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In addition, this also unfolded its unique political ideas and the structure system. The procedu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whether to have followed the law and the system strictly often affected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entity to be fair.
     The board of personnel has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official's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Censorate have the power to draw up the board of personnel official's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case that is serious or complex usually draw up by the different scale conference. The official crime and the individual crime, the extenuating circumstances and the unable to forgive are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 jurisdiction determines the punishment ranks based on the "Board of personnel Punishment Rule". If the "Board of personnel Punishment Rule" have not the strip, must refer to "the Qing Dynasty Penal code". If the "the Qing Dynasty Penal code" also have not related rules, it may use the method of the Biyi and Zhuoyi. Through formulate new rules to supplement the gap in the law, the official's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has a set of explicit law to be suitable the logical system.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way which stipulated on the decrees and regulations has pension penalty which have seventh ranks, the relegation which have eighth ranks, and the deposition which have second ranks. In the actual operating process, there are Zhufeng, Jiangfeng, fall four ranks to reain in office, fall five ranks to remain in office, and so on, there are also fall ten ranks by the superior way, which highlighted the emperor authority and the political skill in the official's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After affected by the punish of pension penalty or the relegation,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may be setoff by the addition classes or records. The opportunity which may also use the Xiaolishuzui to make reparation which turn over a new leaf. In order to make the award and punishment by the time to be appropriate,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that the official complete the administrative goal which fulfills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official rights, On the one hand, the Qing Dynasty has formulated strictly standard punishment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designed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relief procedure. The official refuse to accept the punished by pension penalty, the relegation, and the deposition, may bring up the appeal. There are also Kaifu and Juanfu to relieve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Through establish the multi-ways of Kaifu, It promote the initiative to a certain extent of the work, also reduced political risk in the official wield power process, guaranteed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potency displayed normally. It demonstrated the systematic and the openness of civil official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system.
     The designing of the official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procedure rests on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duty,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to be favorable. Both standard official's administrative action, and has highlighted emperor's political authority at the same time. But the imperial authority supreme causes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procedure to lack the stable mechanism. The revision of the "Board of personnel Punishment Rule " unceasing additions and deletions, and the clause is very trivial. It causes the bureaucrats to be liable to be blamed at every move, cannot display the political aspiration. And causes the political system which offers originally installs to present more variables. Deceives both superiors and subordinates, flatters denudes, slanders bullies inferior, and also has many malpractices. In the every link of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procedure, it forms the crack and defect inevitably under the bureaucrat politics. The punishment system often become the unfair gathering place. Both affect its proper efficiency and will corrupt the government atmosphere.
     In brief, the official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procedure's characteristic of Qing Dynasty is decided by the political system which makes by the emperor bureaucracy. The emperor bureaucracy is one top-down power structure.This causes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submitting, deciding, executing, and relieving in the process to demonstrate the imperial authority with the shifting of "comprehensively" administer. The emperor with the help of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strolling between the law and the political strategy, thus to display its political skill, and achieves the political objective to control the overall situation.
引文
①〔清〕张应昌编:《清诗铎》卷十八《察吏》引张云璈《察吏行》,中华书局,1960年,第580页。
    ②〔清〕胡林翼: 《胡文忠公遗集》卷57《致左季高》。
    ①《辞源》,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801页。
    ②《辞源》,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750页。
    ③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272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考功清吏司》,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页。
    ①参见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年,第8册第85-86页。
    ②〔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27页。
    ③参见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第3册第1210-1211页。
    ④〔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44页.
    ⑤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1年,第188页。
    ⑥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1986年,第331页。
    ①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年,第8册第87页。
    ②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307页。
    ③《晋书》卷2《太祖文帝纪》。
    ④编辑委员会:《辞海》(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第4112页。
    ⑤参见孙莉:《程序·程序研究与法治》,载《法学》1998年第9期。
    ①〔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7页。
    ②〔清〕张光月:《例案全集》卷首《李馥序》康熙六十一年序思敬堂刊本。
    ③〔清〕谈迁:《北游录·记闻·大清律》:“大清律即大明律改名也,虽刚林奏定,实出胥吏手。如内云依大诰减等。盖明初颁大诰,各布政司刊行,犯者呈大诰一本服罪,故减一等,其后不复纳,但引大诰,溺其旨矣。今清朝未尝作大诰,辄引之,何也”。中华书局,1960年,第378页。
    ④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3页。
    ①〔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2页。
    ②王镡翰:《清史补考》,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③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首·凡例》,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页。
    ⑤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5页。
    ①〔法〕魏丕信著,李伯重译:《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与行政文化》,载《清史研究》1999年第1期。
    ①〔清〕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15《吏政一·吏论上》载李之芳《请除无益条例疏》,清光绪十二年思补楼重校本。
    ②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58页。
    ①〔法〕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著,罗结珍译:《法国民事诉讼要义》,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第3页。
    ①蒲坚:《中国古代行政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13页。
    ②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2-523页。
    ①林新奇:《中国人事管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28-229页。
    ②张金鑑:《中国文官制度史》,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54年,178页。
    ③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④徐炳宪:《清代知县职掌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研究生论文,1971,中国政法大学馆藏,分别参看第161-162页、172-173页。
    ⑤郭建:《古代法官面面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0、75页。
    ⑥参见柯娇燕:《满洲源流考与满洲文化的形成》,载《亚洲研究季刊》,1987年第4期,761-790页(Manzhou yuanliu kao ande the Formalization of the Manchu Heritage.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46,no4, November 1987, pp.761-790).
    ①〔美〕魏斐德著, 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392页。
    ②〔日〕滋贺秀三:《清朝时代的刑事裁判——包括其行政性质、若干沿革考察》,法制史学会编:《刑罚与国家权力》,创文社1960年。
    ③〔美〕钟威廉:《大清律例研究》,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23页。
    ①滋贺秀三:《清代中国的法与裁判》,创文社,1984年版,第7879页。
    ①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②郭成伟、孟庆超:《清代司法程序中的惰性因素分析》,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5期。
    ③参见张伟仁辑注:《清代法制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七十六,1983年版,册一
    ④苏亦工:《明清律典和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0页。
    ①[美]伊恩·罗伯逊著,黄育馥译:《社会学》(下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453页。
    ①参见韩毅:《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史学的新进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69-274页。
    ②薛晓源等:《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96页。
    ③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自然与制度》,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7页。
    ①赵吉惠著:《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9页。
    ① 王锺翰:《王锤翰清史论集·<清实录>与清史研究》(第一册),中华书局,2004年,第616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考功清吏司》,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9页。
    ②韩愈:《韩昌黎先生集》卷11《原道》。
    ③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7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考功清吏司》,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9页。
    ⑤[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3-424页。
    ①〔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3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3《军机处》,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49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6,乾隆四年二月丁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4,乾隆五年八月辛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考功清吏司》,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9页。
    ④长麟(?—1811),字牧庵,爱新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四十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福建兴泉水道、江苏布政使、刑部侍郎,在山东、江苏、山西、浙江巡抚任上颇有政绩、擢两广总督,乾隆
    六十年,调署闽浙总督,整顿水师,擒获海盗。此后宦海起伏,为陕甘总督、降署吏部侍郎,再历礼部、兵部、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目眚解职逾年卒。《清史稿》有传。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483,乾隆六十年七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9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1《吏部·处分例·外官参劾》嘉庆四年例,第59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599《兵部·處分通例·公式》,第732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0《吏部·处分例·逃犯》嘉庆四年例,第688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8《吏部·处分例·各部院事件限期》嘉庆十年例,第140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4《吏部·处分例·本章误》乾隆三十年例,第473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8《吏部·处分例·各部院事件限期》嘉庆二十二年例,第142页。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4《吏部·处分例·本章违误》嘉庆五年例,第467页。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35,嘉庆十五年十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爱新觉罗绵恩(1747-1822),乾隆帝长子定安亲王永璜次子,聪敏恭谨,颇得乾隆帝喜爱,在其兄绵德犯事被夺爵后补为定郡王,又进封亲王。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36,嘉庆十五年十一月甲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嘉庆十一年例,第115页。
    ①[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31,雍正三年四月己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2《内阁》,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39页。
    ③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香港三联书店,1981年,第156页。
    ④三王爷是皇三子诚亲王允祉,其属下家人孟光祖,曾经自称奉诚亲王允祉的命令,在山西、陕西、四川湖北、广西等省结交地方官吏,与他们互赠礼品。1717年,为直隶巡抚赵弘燮告发,孟光祖被处斩,允祉也因此收到牵连,而与允祉交往甚密的四川巡抚年羹尧和江西巡抚佟国勃等也遭到斥革。
    ①仇机,曾经为江南江西总督中军副将,后升浙江黄岩总兵官,与京口副都统许国柱在沿海私设小票、乱收渔船规礼,再加上好了私铸九鼎事,“以讹诈官民罪款昭著”,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八月被处斩。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丙子,中华书局,1984年,第3册第2464页。
    ③〔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64,雍正五年十二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8《都察院·宪纲·谕旨》,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据清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本。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8《都察院·宪纲·谕旨》,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据清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本。
    ⑥白新良:《乾隆朝奏折制度探析》,《南开学报》1999年第4期。
    ⑦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香港三联书店,1981年,第179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64,乾隆十五年五月甲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64,乾隆十五年五月辛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481,乾隆六十年六月甲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德宗实录》卷486,光绪二十七年八月戊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①以上参见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2册《巡抚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
    ②以上参见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2册《总督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并参考傅宗懋《清代督抚制度》第一章《清代督抚之建置及其演变》,台湾政治大学,1963年。
    ①以上见《清会典馆奏议》,第71-72页,国家图书馆藏历史档案文献丛刊本,2004年。乾隆《清会典则例》卷6《吏部·文选司·督抚兼衔》,第620-165页。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11,顺治十四年九月己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12,顺治十四年十月庚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98,雍正八年九月戊辰条,第8册第305页。乾隆帝也说:“总督系专司戎政,向来各省遇有参革文员,及地方事件,皆系巡抚专衔,会同总督具奏。”见《清高宗实录》卷1139,乾隆四十六年八月,第15册第240页。清末上谕中仍有“总督专重典兵,巡抚专重吏治”之语,见《清德宗实录》卷430,光绪二十四年九月,第6册第641页。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01,嘉庆七年七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23《吏部·官制·各省督抚》;卷20《都察院》。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合辞具题》康熙九年题准例,第132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26,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庚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鄂宝(?一1787),鄂谟讬氏,满洲镶黄旗人,以官学生授内阁中书,迁户部员外郎。乾隆十六年(1751),授奉天府尹,后迁广西巡抚。二十六年(1761),总督李侍尧劾陆川知县应斯鸣等纵贼害民,鄂宝奏前后相歧,夺官,以三品衔往库车办事。三十一年(1766),召还,署左副都御史,仍授巡抚,历湖北、贵州、福建、广西、山西诸省,内迁刑部侍郎,参与平定金川之役,有功用兵加一级。四十一年(1771),调湖南巡抚、漕运总督。四十八年(1783),授盛京户部侍郎兼奉天府府尹,卒于官《清史稿》有传。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30,乾隆二十六年二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02,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壬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合辞具题》康熙二十三年例,第132页。
    ⑥张伟仁著:《清代法制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七十六,1983年,第l册第345页。
    ①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火学出版社,2005年,第382页。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43,顺治六年四月丙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张集馨撰,杜春和、张秀清整理:《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第22页。
    ④〔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3,雍正元年正月辛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7《吏部·处分例·严查幕友》道光二十七年议准例,第252页。
    ⑥〔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84,雍正七年闰七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文绶(?一1784)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雍正十三年(1735),自监生授内阁中书。历任礼部员外郎、内阁侍读、甘肃凉州知府、山西布政使、陕西巡抚、陕甘总督、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等官,因纵子婪索和因循贻患,两次被发往伊犁效力,乾隆四十八年(1783)被释回,次年卒。《清史稿》有传。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19,乾隆三十七年十月戊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2《吏部·处分例·徇庇容隐》康熙九年例,第63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1《吏部·处分例·外官参劾》雍正十二年例,第57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7《吏部·处分例·官员断狱不当》康熙九年例,第592页。
    ②〔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卷11《刑名部·总论》,康熙三十八〔1699〕年种书堂刊本。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556,乾隆二十三年二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莆教增(1750-1822),字益甫,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乾隆南巡,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后成进士,授编修,改吏部主事,迁郎中。嘉庆十二年(1807),任安徽巡抚,抚安棚民,免徽、宁部分世仆为民。调陕西巡抚,整顿盐务,倚重汉中知府严如煜,能尽其才。擢闽浙总督,除制造海船限制,以便海运。后致仕。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03,嘉庆十三年十一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卷6《钱谷部·总论》,康熙三十八〔1699〕年种书堂刊本。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1《审部·处分例·清盘库项》乾隆二年例,第295页.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88.康熙五十九年七月庚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3《吏部.处分例.承追亏空等项》嘉庆十四年例,第410页。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95,康熙六十年十一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译:《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268页。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455,乾隆十九年正月丙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0《吏部·处分例·捕蝗》嘉庆七年例,第420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4《吏部·处分例·查禁私铸私销》,第326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4《吏部·处分例·行使废钱》,第328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9《吏部·处分例·失察私盐私茶因公出境免议》,第359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6《吏部·处分例·外省承审事件》,第580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33《兵部·绿营处分例·捕盗一》康熙十一年例。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一》乾隆四年例。
    ⑧〔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9《吏部·直省衙门限期》。
    ⑨〔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8《吏部·处分例·禁狱》,第730页。
    ⑩〔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9《吏部·处分例·禁狱》,第735页。
    11高晋(1707-1778),字昭德,自知县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和漕运总督。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参与治河,任至江南河道总督。先后协办徐州黄河两岸堤工,请浚兴化南北引河,加筑运河六闸,云梯关子堰。多次勘察永定河、海塘、黄、运诸河要工,主张束水攻沙方略,颇受乾隆帝信任。乾隆四十三年 卒,《清史稿》有传。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10,乾隆四十一年六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参见张伟仁著:《清代法制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七十六,1983年,第1册第349-350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174,乾隆四十八年二月丙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2《吏部·处分例·徇庇容隐》康熙九年例,第63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8《都察院·宪纲·谕旨》,该卷第1页。
    ②〔清〕官修:《清朝文献通考》卷82《都察院》,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该卷第4-5页。
    ③〔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该卷第21页。
    ④《明史》卷74《职官志三》,中华书局,1974年,第1806页。
    ⑤那斯陆:《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2页。
    ⑥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15《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306页。
    ⑦参见〔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13《都察院·宪纲》,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据清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本。
    ⑧〔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02,顺治十三年六月戊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86页。
    ②〔清〕官修: 《清世祖实录》卷38,顺治五年五月壬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71,顺治十年正月庚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高宗敕撰:《御选明臣奏议》卷16,载黄巩《陈急务疏(正德十四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该卷第10页
    ⑤〔清〕官修: 《清太宗实录》卷22,天聪九年正月二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 《清太宗实录》卷30,崇德元年六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故宫博物院掌故部编:《掌故从编》《庄宪祖题为纶扉重地宜简贤良本》、《庄宪祖回奏本》,中华书局,1990年。
    ②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77页。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99,顺治十三年三月癸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 《清世祖实录》卷134,顺治十七年四月丁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57,顺治八年五月庚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76,顺治十年六月乙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郭琇: 《华野疏稿》卷1《特纠大臣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该卷第4-6页。
    ①〔清〕张廷玉等纂:《明史》卷6《成祖纪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206页。
    ②始于顺治元年五月,终于顺治十八年五月,期间曾有四次停废,实行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治元年五月至顺治七年四月:第二个阶段:顺治八年三月至顺治十年五月;第三个阶段:顺治十二年七月至顺治十七年七月;第四个阶段:顺治十七年七月至顺治十八年五月。
    ①〔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89,顺治十二年二月赓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55,顺治八年三月丁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55,顺治八年三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6,顺治二年五月庚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6,顺治元年七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55,顺治八年三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38,顺治五年五月辛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⑧〔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61,顺治八年十月丙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⑨〔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5,顺治十六年闰三月丁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⑩〔清〕贺长龄辑: 《皇朝经世文编》卷18《吏政·官制》载储方庆《裁官论》,清光绪十二年(1886)思补楼重校本。
    ①吴建华:《清初巡按制度》,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第2期。
    ④〔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52,顺治八年三月丁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256《列传·王继文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9810页。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60,顺治八年九月庚辰、壬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52,顺治八年三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贺长龄辑: 《清经世文编》卷18《吏政·官制》载储方庆《裁官论》,清光绪十二年(1886)思补楼重校本。
    ①张晶晶:《清代钦差大臣存在原因探析》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②《明史》卷10《英宗前纪》,第128页。
    ③《明史》卷53《礼志七·嘉礼一·常朝仪》,第1352页。
    ④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44《刑法志三》,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4212页。
    ⑤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38《兵志九·海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4109页。
    ⑥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291《杭奕禄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10289页。
    ⑦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307《刘于义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10550页。
    ①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297《张广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10401页。
    ②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0《高宗纪一》,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79-380页。
    ③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301《讷亲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10443页。
    ④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1《高宗纪二》,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89页。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74,乾隆十一年九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04《舆服志三·文武官印信关防条记》,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077页。
    ①〔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118,雍正十年五月戊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0,乾隆元年十一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2页。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71,康熙五十六年四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58,嘉庆十七年六月戊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22,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71,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癸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25,嘉庆二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71,嘉庆十八年七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15《礼部》,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80页。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16,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己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48,康熙五十年十二月癸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64,乾隆五十一年九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94,康熙六十年九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43,嘉庆十六年五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79,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壬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202,道光十一年十二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笫424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宗人府·职制·给假验病》,中华书局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册第123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60,乾隆二十七年五月戊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周兴岱(?一1809),字冠三,四川涪州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超授内阁学士,擢侍郎,历礼、吏、户诸部,命在南书房行走。曾经以钦差在川陕招安白莲教,在充江西考官时,因受贿被左授侍读学士。嘉庆八年(1803),因回避大考被勒令休致,后又被授编修,迁侍讲,擢内阁学士,迁左都御史,卒于任。《清史稿》有传。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09,嘉庆八年闰二月壬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42,顺治十七年十一月辛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刘正宗(1594-1661),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山东安丘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历任真定府司理、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侍讲、礼部会试副主考,入清以后,历任内翰林国史院编修、礼部会试副主考官、侍讲学士、内翰林国史院侍讲学士、秘书院掌院学士、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大学士等职,最高加至少傅。顺治十七年(1660),因朝廷内派系斗争,其在回乡省亲时,传言曾经接受山东巡抚耿@ 的贿赂银三千两,其上疏陈请,死不认罪,结果引来科道官们的弹劾,他竭力争辩,结果被交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会议拟罪,被认为情罪重大,应立绞。顺治帝将他从宽免死,家产之半入旗,不许回籍,其亲朋故旧皆受株连,次年病死于京。著有《逋斋诗集》《御墨楼诗选》、 《木天草》、 《雪鸿斋草》等。
    ①〔清〕官修: 《清世祖实录》卷142,顺治十七年十一月辛西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口北道、按察使、布政使、甘肃巡抚、湖南巡抚、湖北巡抚等官。曾因谢济世案受牵连罢官《清史
    ②许容(?一1750),河南虞城人,康熙五十年 (1711)举人,历任知县、员外郎、御史、郎中、稿》有传。
    ③赵尔巽、柯劭忞等: 《清史稿》291《许容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10299页
    ④〔清〕官修: 《清高宗实录》卷13,乾隆元年二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丁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累迁参领。雍正间,由总兵擢四川提督。乾隆时,历任两江、陕甘、四川总督,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462,乾隆十九年闰四月庚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吉庆(?-1802),爱新觉罗氏,满洲正白旗人,由官学生补内阁中书,迁侍读,历御史。乾隆五十年,嗣世职,擢镶白旗蒙古副都统,累迁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山东巡抚、两广总督。嘉庆七年,因陈烂屐四在博罗山中纠众为添弟会,其先是隐瞒,后来陈烂屐四势力发展为数千人,并剽掠作乱,不得己请嘉庆帝调兵镇压,因其措置失当被革职,嘉庆帝派钦差那彦成前往按治其罪,因巡抚瑚图礼率先审讯,待若囚徒,吉庆恚曰:“某虽不肖,曾备位政府,不可受辱伤国体!”因此自戕殒命。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48,嘉庆四年七月辛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4《吏部·处分例·禁狱》康熙九年议准例,第725页。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48,嘉庆四年七月辛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16,顺治十五年四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陈登原:《国史旧闻》,中华书局,2000年,第3册第600页。
    ⑤王永吉(1600-1659),字修之,江南高邮人,明天启间进士,官至蓟辽总督。入清后,曾经为大理寺卿、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大学士等官。顺治十五年(1658),以兄子树德科场关节事发,左授太常寺少卿,迁左副都御史,次年卒。
    ①徐珂:《清稗类钞·狱讼类·顺治丁酉顺天科场案》,中华书局,1984年,第3册第982页。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16,顺治十五年四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37,嘉庆十五年十二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吏部为郑州知州熊之书勒令回籍由》嘉庆十一年六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档案,N0000199132。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89,嘉庆十二年十二月戊寅,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 《清高宗实录》卷932,乾隆三十八年四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周天爵(1772-1853),字敬修,山东阳谷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知县、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道光二十年(1840),以擅用非刑被革职,发往伊犁充当苦差,次年奉命赴广东鸦片战争前线,因此被免罪,起任漕运总督,兼河南河道总督,又因失察漕书窃镌漕督关防,被降四级留任,自请求免职致仕。道光三十年(1850),复任广西巡抚,镇压太平军,后死于军营。
    ③〔清〕官修: 《清宣宗实录》卷341,道光二十年十一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④吴其浚(1789-1847),字季深,河南固始县城人,嘉庆十五年(1810年)举人,捐资内阁中书,嘉庆二十二年中殿试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道光时期官运亨通,历任湖北学政、鸿胪寺卿、通政使司副使、兵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道光二十年(1840)以钦差审理湖广总督周天爵擅用非刑案,得任湖广总督,后为湖南、浙江、云南等巡抚,署理云贵总督,再调福建巡抚,改山西巡抚兼提督盐政,以病请回原籍,病逝于固始。
    ⑤〔清〕官修: 《清宣宗实录》卷341,道光二十年十一月甲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⑥志和,字蔼云,满洲正蓝旗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⑦胡家玉(1810-1886),字小蘧,江西新建县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探花,累迁至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充任稽查京通、十七仓大臣。
    ①〔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296,同治九年十一月乙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②〔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296,同治九年十一月己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③〔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297,同治九年十一月己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④〔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298,同治九年十一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⑤〔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299,同治九年十二月甲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⑥薛大烈(?—1815),甘肃皋兰人,由行伍从征台湾、廓尔喀,累迁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参与镇压白莲教立功,擢直隶提督,后历固原、江南、广东提督,因事降为总兵,卒於官,录前劳,依提督例赐恤。 《清史稿》有传。
    ⑦〔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17,嘉庆十四年八月乙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⑧惠龄(?—1804)萨尔图克氏,字椿亭,蒙古正白旗人。乾降二十六年(1761)由翻译官补户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累迁员外郎,以后历任西宁办事大臣、,伊犁领队大臣,工部、户部、吏部侍郎,塔尔巴哈台参赞火臣,湖北、山东、安徽巡抚,四川、陕甘总督等官,在镇压白莲教过程中,屡有升降,卒于官。 《清史稿》有传。
    ①阮元(1764-1849),字伯元,扬州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户部左侍郎,浙江、湖南、江西巡抚,两广、云贵总督等官。学问渊博,在音韵训诂、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著书180余种。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77,嘉庆五年十二月丙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780《刑部·刑律贼盗·盗园陵树木》,第566页
    ④温承惠(1755-1832)字景侨,山西太谷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朝考首擢为七品小京官历吏部郎中、督粮道、按察使、布政使、江西巡抚、福建巡抚兼署总督。镇压蔡牵海上起义军有功,调直隶总督。时河南滑县林清起义,他又任参赞。林清攻皇宫,仁宗责其未能先事查缉,革职。未几,命襄理永定河工,后起用为湖北布政使,又以哀老降户部郎中,便引疾归,卒于家。《清史稿》有传。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79,嘉庆十二年五月壬寅朔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124,咸丰四年三月壬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长麟(?—1811),字牧庵,爱新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四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郎中、福建兴泉永道、江苏布政使、刑部侍郎、巡抚、总督、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官。 《清史稿》有传。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45,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97,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壬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84,乾隆三十六年五月辛丑朔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50,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⑦〔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17,乾隆三十七年九月壬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05,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丙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37,乾隆二十六年五月戊午条,第9册第113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70,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95,乾隆五十七年正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34,嘉庆九年九月庚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58,咸丰二年四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⑦〔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76,乾隆四十四年二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⑧〔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195,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⑨〔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考功清吏司》,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9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ll《考功清吏司》,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9页。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6,顺治十六年五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79,乾隆三年十月己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75,乾隆十一年九月辛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68,乾隆七年六月庚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 《清仁宗实录》卷365,嘉庆二十四年十二月己亥,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 《清仁宗实录》卷323,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丙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 《清高宗实录》卷1337,乾隆五十四年八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 《清宣宗实录》卷109,道光六年十一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⑤〔清〕官修: 《清宣宗实录》卷290,道光十六年十月戊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⑥〔清〕官修: 《清文宗实录》卷20,道光三十年十月丁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裕泰(?—1851),他塔拉氏,满洲正红旗人,由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历任四川成绵龙茂道、
    按察使、布政使、侍郎、巡抚、总督等官。 《清史稿》有传。
    ②〔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2l,道光三十年十一月癸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10,康熙四十一年十一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本经同考官,后来不设,所以后来的处分例将本经同考官的处分删除。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5《吏部·处分例·科场》康熙十五年定例,第487页。
    ⑥〔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624,道光十五年三月甲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⑦〔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300,道光十七年九月乙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76,嘉庆五年十一月甲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4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75,乾隆五十六年三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29,嘉庆二十二年四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洁〕官修:光绪《清会典》11《吏部.考功清吏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112,雍正九年十一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嘉庆十一年定例,第115页。
    ④勒保(1739-1819),满洲镶红旗人,费莫氏,字宜轩,由中书科笔帖式充军机章京,历任主事、郎中,累擢兵部侍郎,乾隆五十年(1785)山西巡抚,后为陕甘、云贵总督,参与镇压白莲教有功,拜武英殿大学士,曾充军机大臣兼管理藩院,封威勤伯。其短小精悍,多智数, “优礼寮属,卑各尽其长,卒成大功。晚入阁,益敛锋芒,结同朝之欢,而内分泾渭。既罢相,帝眷注小衰,命星四子瑞亲王娶其女,以恩礼终”。 《清史稿》有传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80,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庚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李清芳(1700-1768),字同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从孙,雍正元年(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等官,有为官清廉之名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91,乾隆十二年五月丙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马龙图,广东人,乾隆十三年(1748)任台湾北路协副将,后任台湾镇总兵多达十余年,升福建水师提督,以侵帑婪赃,乾隆二十六年(1761)被即行正法。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34,乾隆二十六年四月丁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fi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37,乾隆二十六年五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37,乾隆二十六年五月戊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46,乾隆二十六年十月己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29,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34,乾隆三十四年五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郑大进(1709--1782),字誉捷,广东揭阳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累官至直隶总督,授太子少傅衔。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46,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癸巳朔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57,道光九年六月戊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192,同治五年十二月戊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②〔清〕昭桩撰,何英芳点校:《啸亭杂录》卷2《启心郎》,中华书局,1980年,第43页。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63,顺治九年二月庚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37,嘉庆九年十一月乙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17-118页。
    ②〔清〕梁章巨:《退庵随笔》卷5《官常二》。
    ③〔清〕陈庆镛:《籀经堂类稿》卷1《陈请交部议处疏》,同治甲戌(1874)诵芬堂刊木活字本。
    ④〔清〕陈庆镛:《籀经堂类稿》卷1《拿获李四片疏》,同治甲戌(1874)诵芬堂刊木活字本。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05,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丙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乾隆《清会典则例》卷147《都察院·议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该卷42页。
    ②王钟翰:《清史补考》,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6页。
    ③〔清〕刑部:《通行章程》卷上《有关文武议处议叙等五项申明旧章通行照办》,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①以上参见(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9《吏部·官制》,第5308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椐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7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9《官制·吏部》,第5308-5309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乾隆四十三年定例,第114页。
    ③〔清〕沈贤书、孙尔耆:《钦定增修六部处分则例》卷首《序》,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20《官制·都察院》,第5321页。
    ④参见张德泽:《清代中央国家机关考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112-113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69《都察院》,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713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8《都察院·宪纲·谕旨一》。
    ③〔清〕蒋良骥撰,林树惠、傅贵九点校:《东华录》卷14,康熙二十七年,中华书局,1980年,第231页。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37,嘉庆九年十一月乙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39,乾隆五十四年九月己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l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28,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17,康熙四十三年九月戊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b。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23,嘉庆二十一年十月甲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⑤白新良:《清代中枢决策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7页。
    ①〔清〕昭梿著,何英芳点校:《啸亭杂录》卷2《五大臣》,中华书局,1980年,第43页。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30,康熙八年七月壬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2,顺治十五年十二月丁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5,顺治十六年闰三月壬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5,顺治十六年闰三月甲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高宗实录》卷1389,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5年。
    ⑤关于军机处之建立,有雍正四年说、雍正七年说、雍正八年说。台湾学者李宗侗提出:军需房设于雍正四年的下半年,七年六月改为军机房,十年三月改为军机处,大陆学者俞炳坤亦持此说,并认为“军机处”的始设时间大约在雍正四年冬季;张德泽的《军机处及其档案》、《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认为,雍正七年六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季士家认为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六月初十日,当时的名称是军需房。南炳文认为军机处设立于雍正七年,可能在二月十八口至五月十日之间;李鹏年的《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中认为军机处设于雍正八年,吴秀良亦持此说。
    ⑥〔清〕赵翼著,李解民点校:《檐曝杂记》卷l《军机处》,中华书局,1982年,第1页。
    ⑦傅宗某丽‘《清代军机处组织及职掌之研究》,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7年,第95页。
    ⑧李宗侗:《清代中央政权形态的演变》,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67年,第37本上册第143页。
    ⑨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76《军机大臣年表序》,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6229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3,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31,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1,嘉庆三年六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03,嘉庆十三年十一月甲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31,嘉庆二十二年六月甲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⑦康熙《御制清文鉴》卷2,第8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殿刻本。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55,康熙五十二年六月乙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65,康熙五十四年十月壬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11,康熙四十二年二月丙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13,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01,康熙三十九年十月丁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27,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庚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21,康熙二十四年八月己亥条;卷122,康熙二十四年九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11,雍正元年九月戊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69,乾隆七年六月乙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修:《清仁宗实录》卷177,嘉庆十二年四月甲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l,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⑥〔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16,嘉庆八年七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⑦〔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312,咸丰十年闰三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⑧〔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53,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⑨王锤翰:《王锤翰清史论集(清代则例及其与政法关系之研究〕》(第三册),中华书局,2004年,第1718页。
    ⑩沈之奇认为是“应议之人,不在此例”,参见沈之奇撰,怀效锋、李俊点校:《大清律辑注》,14页,法 律出版社,2000年。
    ①〔清〕沈之奇撰,怀效锋、李俊点校:《大清律辑注》,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2页。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51,康熙三十年四月戊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00,乾隆四十九年三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入关后,建立起八旗常备兵制,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后随着统一的清朝政权的建立八旗分为“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种。直属于国家而不再归旗主私有。禁旅八旗负责保卫宫廷和拱卫京师,驻防八旗分驻全国各地。但由于八旗兵力有限,入关后又招募汉人和收编来的汉族地主武装,建立绿营兵。兵部掌武职官员之行政处分,根据有关于八旗者与关于绿营者,各异其适用。八旗各营及各省驻防,皆依八旗例;各省陆路水师各营,乃依绿营例。有专例者,各遵据其例议处。无专例者,比照他例,或为加减,或为酌量,请旨施行。
    ⑤疏防处分,简言之,就是官员因疏于防范而导致危害社会治安状况发生的处分。如人命、盗贼、匪徒滋事、贩卖私盐、看守疯病、犯人越狱等案件的发生,相关官员就有疏防处分,只是当抓捕得力时,此处分方可以免除。
    ①[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卷17《刑名部·贼盗总论》,康熙三十八[1699]年种书堂刊本。
    ②[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卷17《刑名部·贼盗·缉捕》,康熙三十八[1699]年种书堂刊本。
    ③[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94,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09,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辛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12,康熙四十二年年闰七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清宣祖实录》卷170,道光十年六月丙申条。
    ⑦李治亭主编:《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67页。
    ⑦[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32,雍正三年五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1l册《胥役类·胡文忠论部吏》。
    ②〔明〕陈龙正:《几亭全书》卷23《政书·乡筹·御吏》,东京内阁文库藏清刊本。
    ③徐珂:《清稗类钞·胥役类·例吏利》,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ll册第5251页。
    ④〔清〕葛士浚辑:《皇朝经世文续编》卷22《吏政七》载冯桂芬《省则例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书局石印本。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72,嘉庆十八年八月戊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30,嘉庆九年六月戊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第214、217页。
    ②《隋书·刑法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年。
    ③〔唐〕长孙无忌撰:《唐律疏义》,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
    ④〔清〕官修: 《文献通考》卷167《刑考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卷4,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90页。
    ⑥〔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425页。
    ⑦柏桦、葛荃《公罪与私罪——中国古代刑罚政治观》,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
    ①〔清〕官修:《世宗宪皇帝圣训》卷24,雍正四年丙午七月丁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l《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8页。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78,嘉庆十八年十一月丙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7,嘉庆二十五年十月丙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④〔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9,嘉庆二十五年十一月壬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70《作官须明公罪私罪》。
    ②[清]汪辉祖:《学治臆说·公过不可避》载《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1995年,第5册第291页。
    ③[清]倭仁:《吏治辑要》,清光绪元年(1875)湖南荷池书局刻本。
    ④[清]汪辉祖: 《学治臆说·私罪不可有》载《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1995年,第5册第291页。
    ⑤参见柏桦、葛荃: 《公罪与私罪——中国古代刑罚政治观》,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
    ⑥清代,“咎无可逭”有时也称为“罪无可逭”。
    ⑦[明]丘濬撰:《大学衍义补》卷102,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80,雍正七年四月丙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⑨[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94,雍正八年五月壬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卷1《筮仕部·访风俗》,康熙三十八(1699)年种书堂刊本。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50,乾隆三十五年正月辛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59,乾隆十五年二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85,嘉庆六年七月己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8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77,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己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85,雍正七年八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46,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己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65,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01,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壬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39,嘉庆十年正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350,咸丰十一年四月庚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8页。
    ⑤〔清〕秦瀛:《小岘山人诗文集》卷3《律例全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5年。
    ⑥〔日〕织田万,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2页。
    ⑦王锺翰:《清史补考》,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l页。
    ①〔清〕沈贤书、孙尔耆:《钦定增修六部处分则例》卷首《序》,清同治十年(1871)官刻本。
    ②〔清〕徐旭旦:《世经堂初集》卷26《六曹条例》,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刻本。
    ③〔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2页。
    ④〔清〕徐栋:《牧令书》卷17《刑名·刑名总论》载《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1995年,第7册第373页。
    ⑤王锺翰:《王锤翰清史论集·清代则例及其与政法关系之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第3册第1698页。
    ①〔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②〔清〕〕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1983年。
    ③关于清代的律例关系,最早的观点是以《清史稿》为代表的“以例破律”派,认为“清代定例,一如宋时之编敕,有例不用律,律既多成虚文,而例遂愈滋繁碎。其间前后抵触,或律外加重,或因例破律,或一事设一例,或一省一地方专一例,甚且因此例而生彼例”。从清末至上个世纪末,这种观点基本上是学界通论。瞿同祖、张晋藩等在自己的著作中都曾明确提到过,清代例的效力大于律。但是近十年以来,许多新一辈的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评。苏亦工认为:“明清官方处理律例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以律为主导,条例为补充、辅助和变通。”那种以例代律的现象是不普遍的。何勤华分析了清代律例适用的七种情况,认为虽然“以例改律、以例破律的情况,在《刑案汇览》、《驳案成编》中还是比较多的”,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在清代例的地位高于律,只能说“例”对律文的“盲点”进行了补救。何勤华甚至明确地说:“在清代,律是基础,例是补充,一般情况下,当某个案子呈送到审判官面前时,他首先适用的是律,只有在律文明显落后于形势发展或没有律文可适用时,才会适用例。那种认为例的地位高于律、在律例并存之情况下首先适用例的观点,与清代的审判实践并不相符”。吕丽也认为清代的律例关系是“例以辅律,非以代律”。总结新世纪学者的观点,他们都反对把清代律例关系表述为例的地位高于律,认为律例关系是律为主导、例为补充的关系。近年,这种新观点有被遍认同的趋势。
    ①〔汉〕班固撰:《汉书》元帝建昭五年三月,中华书局点校本,2007年。
    ①赵尔巽、柯劭忞态等:《清史稿》卷142《刑法志一》,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4186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8页。
    ③[清]徐栋:《牧令书》卷17《刑名·刑名总论》载《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1995年,第7册第373页。
    ①即:一曰以,以者与实犯同,谓如监守贸易官物,无异正盗,故以枉法论,以盗论,并除名刺字,罪至斩较,并全科。二日准,准者与实犯有间,谓如准枉法、准盗论,但准其罪,不在除名刺字之例,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三曰皆,皆者不分首从,一等科罪,谓如监临主守职役同情盗所监守官物,并赃满数皆斩之类。四曰各,各者彼此同科此罪,谓如各色人匠拨赴内府工作,若不亲自应役,雇人冒名代替,及代替之人,各杖一百之类。五日其,其者变于先意,谓如论八议罪犯,先奏请议,其十恶不用此律之类。六曰及,及者因类而推,谓如彼此俱罪之赃,及应禁之物则入官之类。七曰即,即者意尽而复明,谓如犯罪事发在逃者,众证明白,即同狱成之类。八曰若,若者文虽殊而会上意,谓如犯罪未老疾,事发时老疾,以老疾论,若在徒年限内老疾者,亦如之之类。参见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41页。
    ②加者,数满乃坐。减者,从轻之意。计者,对并而言。坐者,应得之谓。听者,由其意之所欲。依者,欲附诸条。从者,归一科断。并者,均得本罪。余者,事外之意。递者,按次循级之谓。重者,诸罪之魁。但者,不分事之大小,物之多寡。亦者,称接上文之意。称者,附律所载之文。同者,一体科罪也。见〔清〕徐栋:《牧令书》卷17《刑名·刑名总论》载《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1995年,第7册第373页。
    ③〔清〕王明德撰,何勤华等点校:《读律佩觿》,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8-54页。
    ④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54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70,乾隆三年六月丁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引用律例》乾隆五年例,第98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9《吏部·处分例·边禁》乾隆三年例,第545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4《吏部·处分例·遗失本章》乾隆四年例,第480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6《吏部·处分例·清查牙行》乾隆十四年例,第372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l《吏部·处分例·朝会祭祀》乾隆二十六年例,第424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8《吏部·处分例·直省承办钦部事件限期》乾隆十五年例.第145页。
    ②〔《清高宗实录》卷376,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壬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8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乾隆四年例,第112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引用律例》雍正八年例,第97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8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8《吏部·处分例·直省承办钦部事件限期》嘉庆二十五年例,第152页。
    ③〔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83,道光五年六月戊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23,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戊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0,康熙五年十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18,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戊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61,嘉庆十一年五月乙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8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8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6《吏部·处分例·馈送嘱托》乾隆元年例。
    ③〔清〕贺长龄等辑:《清经世文编》卷16《吏政·吏论》载陈宏谋《寄杨清江锡绂书》,清光绪十二年(1886)思补楼重校本。
    ①〔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第79页。
    ②赛鹤汀,即赛尚阿,字鹤汀,蒙古正蓝旗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翻译举人。官至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③〔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第89-90页。
    ④〔清〕章学诚:《章氏遗书》卷19《上执政论时务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
    ⑤John R. W att The distuict Magistrat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olumb in University Press 1972, p.99,144.
    ⑤〔清〕不著撰者《州县须知》卷l《防胥吏法》《四库未收辑刊》4-19。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8《吏部·处分例·书役》乾隆五十三年例,第261页。
    ②赵艳萍、倪根金:《清代治蝗管理机制研究》,载《中国农史》,2007年第2期。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0《吏部·处分例·捕蝗》乾隆三十五年例,第419页。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60,乾隆三十五年闰五月己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0《吏部·处分例·捕蝗》乾隆三十五年例,第420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5《吏部·处分例·禁狱二》乾隆五十二年例,第744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5《吏部·处分例·滥行出结》咸丰十一年例,第484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2《吏部·处分例·遗漏行文》同治二年例,第439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3《吏部·处分例·服饰违例》嘉庆十一年例,第452页。
    ①王志明:《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64页。
    ②《雍正上谕八旗》卷5,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六日,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13册第169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5《吏部·处分例·虚悬城守》乾隆三十二年例,第232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2《吏部·处分例·题补调补失当》嘉庆十一年例,第69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2《吏部·处分例·题补调补失当》,嘉庆十一年例,第69页。
    ⑥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第11册第4810页。
    ⑦〔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63,康熙十五年九月戊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83,康熙三十六年五月戊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93,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丙戌条,第2册第1045页。
    ③〔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52,雍正五年正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60,雍正五年八月癸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73,乾隆三年七月庚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89,乾隆十二年四月甲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⑦〔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28,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⑧〔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57,乾隆五十五年六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99,嘉庆七年六月甲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2《吏部·处分例·徇庇容隐》嘉庆七年例。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45,嘉庆十年六月庚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267,道光十五年六月癸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⑤〔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282,道光十六年四月丙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_1987年。
    ⑥〔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卷l《莁仕部·起程》,康熙三十八[1699〕年种书堂刊本。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0《吏部·处分例·赴任违限》乾隆二十七年例,第163页。
    ⑧〔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0《吏部·处分例·赴任违限》顺治四年例,第162页。
    ⑨那思陆:《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0-111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4《吏部·处分例·提解人犯》,雍正三年例,第61l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4《吏部·处分例·提解人犯》,乾隆三十六年例,第621页。
    ③〔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147,雍正十二年九月辛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60,嘉庆十一年五月甲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06,嘉庆二十年五月庚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11,嘉庆二十年十月乙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⑦〔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297,道光十七年五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8《吏部·处分例·征收漕项钱粮》嘉庆五年例,第397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顺治初年例,第756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引用律例》雍正八年例,第97页。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64,乾隆七年四月庚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64,乾隆七年四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97,嘉庆十九年九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王明德撰,何勤华等点校:《读律佩觿》,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3--34页。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74,顺治十年四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78,顺治十年九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84,顺治十一年六月甲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84,顺治十一年六月壬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95,顺治十二年六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98,顺治十三年二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17,顺治十五年五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18,顺治十五年六月庚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5,顺治十六年闰三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6,顺治十六年五月己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30,顺治十六年十二月丁亥朔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23,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甲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149,雍正十二年十一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63,乾隆五十五年九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14,嘉庆二十年十二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89,乾隆十二年四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96,雍正八年七月丙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41,乾隆十四年五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22,乾隆十三年八月癸未朔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76,乾隆十五年十一月癸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王明德撰,何勤华等点校:《读律佩解》,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4页。
    ②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92页。
    ③〔清〕王明德撰,何勤华等点校:《读律佩觿》,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5页。
    ④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16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0《吏部·处分例·起解钱粮物料》康熙五年例,第284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3《吏部·处分例·盗卖漕粮》康熙四十三年例,第322页。
    ⑦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16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7《吏部·处分例·供应迎送》乾隆二年例,第243页。
    ②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400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6《吏部·处分例·馈送嘱托》康熙十八年例,第234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买卖人口》康熙十八年例,第271页。
    ⑤〔清〕王明德撰,何勤华等点校:《读律佩觿》,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5-36页。
    ①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l16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处分遇赦》雍正十二年例,第134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7《吏部·处分例·徵收地丁钱粮》康熙六年例,第377页。
    ④〔清〕王明德撰,何勤华等点校:《读律佩觿》,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6页。
    ⑤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17页。
    ⑥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14页。
    ⑦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446页。
    ⑧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468页。
    ⑨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486页。
    ⑩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504页。
    ①〔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472,道光二十九年九月癸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33《兵部·绿营处分例·捕盗一》康熙十一年例。查此例虽载于兵部,不见于吏部,但其文义当可适用于文职。《古今图书集成》录有康熙十一年例日:该管官因公出后失事者,概行免议。载于《详刑典》卷96《盗贼部》。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4《吏部·处分例·禁狱一》康熙十四年例,第727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乾隆四年例,第652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5《吏部·处分例·禁狱二》乾隆四年例,第735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8《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乾隆三十七年例,第659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9《吏部·直省事件展限》嘉庆五年例,第153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9《吏部·处分例·直省事件展限》康熙二十二年例,第152页。
    ⑥〔清〕官修:《光绪会典事例》卷616《兵部·绿营处分例·限期》。
    ⑦〔清〕江西按察使司编:《臬司定例》卷28《吏律·公式·查审案件知府公出不准扣展》,清光绪年间江西按察使司衙门刊本。
    ⑧〔清〕官修:《光绪会典事例》卷89《吏部·处分例·直省事件展限》嘉庆五年例,第153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4《吏部·处分例·行使废钱》康熙四十四年例,第327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6《吏部·处分例·失察私盐私茶因公出境免议》乾隆二年例,第359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4《吏部·处分例·查禁私铸私销》嘉庆二十五年例,第326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3《吏部·处分例·失察失报》乾隆三十七年例,第72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3《吏部·处分例·失察失报》康熙九年例,第72页。
    ⑥〔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43,雍正四年四月丙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光绪《会典事例》卷633《兵部·绿营处分例·捕盗一》。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549,乾隆二十二年十月丙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44《刑法志三》,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4218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己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70,乾隆十五年八月甲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7《吏部·处分例·征收地丁钱粮》康熙四年定例,第376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8《吏部·处分例·处分遇赦》雍正十二年定例,第134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8《吏部·处分例·处分遇赦》道光四年定例,第134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康熙二十年例,第757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雍正十三年十二月甲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l《吏部·处分例·京官保举》乾隆三年例,第47页。
    ④〔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82,顺治十一年三月乙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8,顺治十六年九月癸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37,顺治十七年六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41,康熙十二年三月壬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03,康熙四十年三月丙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48,康熙五十年十月甲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清吏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②〔清〕张光月:《例案全集》卷首《李馥序》。
    ③〔清〕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下《律例增删之严密》。
    ①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1页。
    ①〔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1l册《胥役类·胡文忠论部吏》。
    ②薛梅卿,杨育棠点校:《庚辛提牢笔记》附《提牢备考》赵舒翘自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③〔清〕张之洞: 《张文襄公奏议》卷53《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
    ④〔清〕钱大听: 《潜研堂集》文集卷47《广东雷州府知府冯公墓志铭》。
    ①〔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41,顺治五年十一月甲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8《吏部·处分例·征收漕项钱粮》雍正五年定例,第394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8《吏部·处分例·征收漕项钱粮》嘉庆五年例,第397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5《吏部·处分例·命案缉凶》康熙四十九年例,第629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5《吏部·处分例·命案缉凶》乾隆三十三年例,第633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4《吏部·处分例·提解人犯》雍正三年例,第611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4《吏部·处分例·禁狱》康熙十四年例,第611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4《吏部·处分例·禁狱》康熙十五年例,第611页。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6《吏部·处分例·京城缉捕窃盗》乾隆八年例,第639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洛》康熙七年例.第643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康熙二十年例,第644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雍正五年例,第648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雍正八年例,第649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乾隆三十七年例,第661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迷拐子女》嘉庆十年例,第274页.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开垦荒地》康熙元年例,第275责。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7《吏部·处分例·军政》乾隆三十七年例,第511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顺治初例,第756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康熙十五年例,第756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乾隆二十二年例,第765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乾隆三十年例,第768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雍正四年例,第759页。
    ⑦〔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208,同治六年七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⑧〔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01。顺治十三年闰五月乙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3,乾隆四年十月己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2《吏部·处分例·漕运限期》康熙十二年例,第310页:卷108《吏部·处分例·征收漕项钱粮》雍正五年例,第394页;卷124《吏部·处分例·提解人犯》雍正三年例,第611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6《吏部·处分例·京城缉捕窃盗》乾隆八年例,第639页:乾隆三十三年定例,第640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开垦荒地》康熙元年例,第275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9《吏部·处分例·边禁》道光四年例,第557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7《吏部·处分例·征收地丁钱粮》顺治十三年例,第375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7《吏部·处分例·征收地丁钱粮》康熙二年例,第375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7《吏部·处分例·征收地丁钱粮》康熙五十四年例,第378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8《吏部·处分例·征收清项钱粮》康熙二年例,第391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8《吏部·处分例·征收漕项钱粮》康熙三年例,第392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8《吏部·处分例·征收漕项钱粮》康熙三十年例,第393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9《吏部·处分例·承追亏空》康熙五十九年例,第404页。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31,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壬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9《吏部·处分例·承追亏空》乾隆十五年例,第406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9《吏部·处分例·承追亏空》嘉庆七年例,第408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9《吏部·处分例·承追亏空》康熙三年例,第409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9《吏部·处分例·承追亏空》嘉庆七年例,第408页。
    ⑦〔清〕宫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9《吏部·处分例·承追亏空》嘉庆七年例,第409页。
    ⑧〔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9《吏部·处分例·承追亏空》咸丰九年例,第409页。
    ⑨〔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5《吏部·处分例·盐课奏销》顺治八年例,第341页。
    ⑩〔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5《吏部·处分例·盐课奏销》康熙三年例,第341页。
    11〔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5《吏部·处分例·盐课奏销》康熙三年例,第341页。
    12〔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5《吏部·处分例·盐课奏销》康熙十二年例,第343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5《吏部·处分例·盐课奏销》道光二十六年例,第348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4《吏部·处分例·办解铜铅》乾隆四年例,第325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5《吏部·处分例·办解铜铅》咸丰元年例,第340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乾隆六年例,第762页。
    ⑤[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5,顺治十六年闰三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728,乾隆三十年二月戊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45,嘉庆十六年六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217,道光十二年八月丙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8《吏部·处分例·马厂》雍正七年例,第528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769,乾隆三十一年九月庚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官员罚俸》乾隆三七年例,第101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9《吏部·处分例·直省衙门事件限期》嘉庆二十五年例,第148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同治三年定例,第770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481,乾隆二十年正月庚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89,乾隆三十六年七月丙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76,乾隆四十年二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2《吏部·处分例·修书错误》嘉庆十七年年例,第445页。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60嘉庆二十四年七月辛酉,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16,乾隆乾隆十三年六月辛酉条,卷1224,乾隆五十年二月己丑条;《清仁宗实录》卷28,嘉庆三年三月戊辰条,卷110,嘉庆八年三月己亥条,卷339,嘉庆二十三年二月丁亥条;《清宣宗实录》卷72,道光四年八月己巳条,卷241,道光十三年七月己丑条,卷442,道光27年五月丙戍条;《清文宗实录》卷62,咸丰二年五月己巳条;《清穆宗实录》卷177,同治五年五月乙丑条。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45,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庚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67,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丁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90,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415,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壬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8,嘉庆三年三月戊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官修:《清德宗实录》卷9,光绪元年五月庚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⑦〔清〕官修:《清德宗实录》卷338,光绪二十年四月甲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⑧〔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437,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92,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丙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8,乾隆四年三月庚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63,乾隆二十七年闰五月壬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177,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丁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321,道光十九年四月庚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⑥〔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325,道光二十年六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⑦〔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341,道光二十年十一月甲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⑧〔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60,嘉庆二十四年七月壬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60,嘉庆二十四年七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387,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丁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官员罚俸》雍正七年例,第101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744,乾隆三十年九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卷102《刑部·治狱》载给事中陈坛《请拨州县罚俸银两为解案经费疏》,光绪二十三年(1897)思刊楼刊本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官员罚俸》康熙四年例,第100页。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45,康熙十三年正月辛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官员罚俸》雍正七年例,第101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官员罚俸》乾隆三年例,第102页。
    ①〔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66,雍正六年二月庚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官员罚俸》乾隆元年例,第102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官员罚俸》乾隆二年例,第102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官员罚俸》雍正元年例,第101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5《吏部·处分例·官员罚俸》乾隆四十三年例,第103页。
    ⑥〔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85,顺治十一年八月甲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01,顺治十六年五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98,康熙三十九年三月丙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32,康熙四十七年年二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会推是清代一种由廷臣公推补授官员的方法,亦称朝推。‘清初沿袭明制,高级官员,如京官大学士至京堂,外官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均有廷臣会推。参见李鹏年主编:《清代六部成语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5页。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13,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甲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李鹏年主编:《清代六部成语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第5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8,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91页。
    ⑦〔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03,嘉庆二十年二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⑧〔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33,康熙九年四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⑨〔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708,乾隆二十九年四月丙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49,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己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343《费淳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11135页。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54,嘉庆二十四年二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80,顺治十一年正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八月丁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13,顺治十四年十一月甲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13,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壬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5,顺治十六年四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33,顺治十七年三月壬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清世祖实录》卷134,顺治十七年四月丁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⑧台湾史料集成编辑委员会:《郑成功史料选辑》载《题为边海驰剿正殷营马缺额甚多移请咨发以资征战事》,顺治十七年六月十四日,http://cache.baidu.com之图文版。
    ①〔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319,咸丰十年五月丙辰,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45,乾隆二年六月甲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5,乾隆四年正月己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120,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丁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5《吏部·处分例·遗失印信》康熙二十五年例,第480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8《吏部·处分例·直省承办钦部事件限期》嘉庆二十三年例,第147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55《吏部·处分例·查禁私盐》同治十二年例,第356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8《吏部·处分例·驿递》同治八年例,第540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9《吏部·处分例·边禁》康熙十四年例,第544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45《吏部·土官·土官承袭》康熙三十五年例。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同治三年例,第770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同治六年及九年例,第771页。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9《吏部·处分例·承追亏空等项》咸丰元年例,第412页。
    ⑧〔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85,康熙十八年十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09,康熙四十一年七月丙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赵尔巽、柯劭态等:《清史稿》卷363《赵申乔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9914页。
    ③〔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35,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癸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58,康熙五十三年二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4,嘉庆二十五年九月壬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⑥〔清〕龚鼎孳:《龚端毅公奏疏》卷3《明白回话疏》,清光绪九年(1883)听彝书屋重校刊本,该卷第39页。
    ①〔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94,顺治十二年十月丙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484《文苑龚鼎孳传》,中华书局点校本,l977年,第13325页.
    ③〔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77,道光十年十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④〔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80,道光十年十一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⑤〔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80,道光十年十一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⑥〔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84,顺治十一年六月癸西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29,顺治十六年十月丙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0,乾隆五年闰六月庚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114,雍正十年正月己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02,乾隆十二年十一月己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大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清吏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7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556,乾隆二十三年二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48,乾隆六年八月庚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21,乾隆三十三年十月辛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24,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己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清吏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7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95,乾隆八年六月丙了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21,乾隆十三年闰七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76,乾隆十一年十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34,乾隆十四年二月戊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48,乾隆十四年九月壬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57,乾隆二年十一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63,乾隆七年三月庚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34,乾隆二十六年四月甲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⑦〔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29,乾隆十三年十一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⑧〔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45,乾隆十四年七月丙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己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l0,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甲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③〔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26,同治元年四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④〔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342,同治十一年十月戊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⑤〔清〕官修:《清宣统政纪》卷25,宣统元年十一月庚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⑥〔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3页。
    ⑦〔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2l,顺治二年十月戊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⑧〔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02,嘉庆二十年正月己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9,道光元年六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明〕黄训:《名臣经济录》卷13,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1页。
    ②〔明〕黄训:《名臣经济录》卷13,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1页。
    ③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18,上海书店,1983年版,第424页。
    ④李鹏年主编:《清代六部成语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3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l《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7-128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8《吏部·满洲升补官员加级》;卷69《吏部·汉员升补即升加级纪录》。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71《吏部·汉员升补加级食俸》。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44《吏部·双月选法》。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1《吏部·即升人员参罚处分仍准保题》。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9《吏部·即升加级纪录》。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9《吏部·即升加级纪录》。
    ①〔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36,雍正三年九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78,顺治十年九月丙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9《吏部·处分例·缉捕逃人》顺治十三年例,第673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9《吏部·处分例·缉捕逃人》康熙二十五年例,第678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开垦荒地》康熙元年例,第275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开垦荒地》康熙十六年例,第276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开垦荒地》道光四年例,第278页。
    ③〔清〕官修: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77《吏部·官员捐垦荒地议叙》。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乾隆三年例,第762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雍正三年例,第759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77《吏部·捐栽芦苇树木议叙》。
    ①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第二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81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77《吏部·修书议叙》。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7《吏部·处分例·征收地丁钱粮》嘉庆四年例,第381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康熙十四年例,第643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5《吏部·处分例·命案缉凶》雍正七年例,第630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开垦荒地》康熙十七年例,第276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乾隆三年例,第762页。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49,顺治七年七月乙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载《明清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5页。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4,顺治十八年九月庚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7,乾隆四年七月辛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41,乾隆十年五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⑦〔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23,道光三十年十二月辛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2《吏部·处分例·清盘仓谷》乾隆三十年例,第304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33-134页。
    ③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10《选举志五》,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214页。
    ①〔清〕贺长龄等辑:《清经世文编》卷89《兵政·剿匪》载御史梁上国《论川楚教匪事宜疏(嘉庆四年)》,清光绪十二年(1886)思补楼重校本。
    ②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10《选举志五》,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215页。
    ③〔清〕盛康辑:《清经世文续编》卷93《兵政·剿匪》载陈庆镛《敬献刍言以救时弊疏(咸丰二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思刊楼刊本。
    ④〔清〕葛士浚辑:《清经世文续编》卷19《吏政·考察》载吏部尚书锡珍《酌拟河工出力人员保奖并预防流弊疏》,光绪十七年(1891)上海广百宋斋校印本。
    ⑤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10《选举志五》,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215页。
    ⑥宋正海等:《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动态分析》,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61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78《吏部·处分例·京察统例》康熙九年定例,第2页;卷80《吏部·处分例·大计统例》顺治九年定例,第29页。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92,康熙十九年十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0《吏部·处分例·大计统例》康熙十八年例,第32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3《吏部·处分例·官员断狱不当》康熙九年例,第592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3《吏部·处分例·官员断狱不当》嘉庆十年例,第605页。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502,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丙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6《吏部·处分例·京城缉捕窃盗》康熙三十七年例,第638页。
    ⑧〔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雍正二年例,第644页。
    ⑨〔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开垦荒地》康熙十七年例,第276页。
    ⑩〔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7,乾隆三年四月戊甲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11〔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5《吏部·处分例·命案缉凶》乾隆三年例,第631页。
    12〔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14,乾隆十三年五月丙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22,乾隆三十二年十一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8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开垦荒地》道光四年例,第280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99《吏部·处分例·开垦荒地》康熙十七年例,第267页。
    ⑤〔清〕官修: 《清仁宗实录》卷336,嘉庆二十二年十一月癸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黄育楩:《续刻破邪详辩》,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页。
    ②〔德〕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2卷第526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17,嘉庆八年七月戊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216,道光十二年七月辛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⑤〔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290,道光十六年十月庚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306,道光十八年二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5《吏部·处分例·科场》道光十七年例,第493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5《吏部·处分例·科场》道光十七年例,第493页。
    ④〔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292,咸丰九年八月壬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⑤陈等原:《国史旧闻》,中华书局,2000年,第3册第600页。
    ⑥〔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06,嘉庆十四年正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06,嘉庆十四年正月乙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赵志强:《清代中枢决策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44页。
    ③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卷88《礼志·嘉礼·御门听政仪条》,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2624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1《吏部·处分例·朝会祭祀》嘉庆二十二年例,第432页。
    ⑤〔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427,道光十六年十二月甲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⑥〔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61,雍正五年九月戊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48,道光八年十二月庚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8《吏部·处分例·驿递》道光八年例,第118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7《吏部·处分例·军政》咸丰七年例,第526页。
    ③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5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5《吏部·处分例·遗失印信》雍正三年例,第480页。
    ⑤〔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243,道光十三年九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0《吏部·处分例·赈恤》光绪四年例,第418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0《吏部·处分例·赈恤》光绪八年例,第418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1《吏部·处分例·用刑违式》光绪十二年例,第573页。
    ④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595页。
    ⑤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26页。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1,嘉庆三年六月癸巳朔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三笔》卷4《广兴周廷栋因民谣获罪》:“‘周全天下事,广积世间财’,此嘉庆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49,嘉庆四年七月己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间山东民谣。缘内务府大臣广兴、左都御史周廷栋,奉命往东省审案,广兴黩货营私,周延栋为之隐饰,众怨繁兴,谤书腾播,此十字遂达天听。谳鞫得实,奉旨,广兴伏法,廷栎屏斥不复用。后之乘传四方者,无谓人言不足恤也”。中华书局,1984年,该卷第3页。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04,嘉庆十三年十二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4l,嘉庆四年三月己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73,嘉庆五年八月戊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⑦〔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39,嘉庆十年正月辛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96,嘉庆十三年闰五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50,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壬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79,嘉庆十二年五月丙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36,嘉庆十五年十一月丙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00,嘉庆十三年八月辛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09,嘉庆十四年四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50,嘉庆十六年十一月丙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548,乾隆二十二年十月辛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康熙元年例,第111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乾隆七年例,第113页。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76,乾隆七年十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康熙元年例,第113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康熙元年例,第111页。
    ⑦[清]官修:《高宗宗实录》卷627,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壬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⑧[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清吏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第128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04,乾隆八年十一月己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143,雍正十二年五月戊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雍正十二年例,第112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雍正三年例,第117页。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469,乾隆十九年七月庚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184,乾隆四十八年七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乾隆五十九年例,第115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嘉庆十八年例,第116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嘉庆十八年例,第117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嘉庆十八年例,第117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嘉庆十八年例,第117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降罚抵销》嘉庆二十二年例,第117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69《吏部·即升加级纪录》雍正三年例。
    ⑦〔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6,康熙元年三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⑧〔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清吏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 印,第128页。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36,嘉庆十五年十一月甲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61,嘉庆十一年五月乙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31,嘉庆二十二年六月壬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3《吏部·处分例·官员呈辩冤抑》,第73页。
    ②〔清〕官修:《清世祖实录》卷l00,顺治十三年四月甲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3《吏部·处分例·官员呈辩冤抑》康熙九年例,第74页。
    ①〔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33,雍正三年六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3《吏部.处分例.官员呈辨冤抑》乾降四年例.第74页.
    ③〔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8,雍正元年六月丙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3《吏部·处分例·外官直揭部科》雍正十三年例,第74页。
    ②〔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287,道光十六年八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3《吏部·处分例·官员呈辩冤抑》,第73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0《吏部·处分例·被劾人员挟私报复》,第46页。
    ⑤〔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9,雍正十三年十二月甲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⑥〔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37,咸丰元年七月庚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l《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l,顺治十八年正月己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一》雍正四年例,第118页。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415,乾隆五十七年十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37,乾隆十年三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80,雍正七年二月己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9l,雍正八年二月甲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95,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己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1,嘉庆三年六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41,嘉庆十六年闰三月壬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顺治十八年正月己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8《吏部·处分例·直省承办钦部事件限期》,第143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8《吏部·处分例·直省承办钦部事件限期》乾隆四十七年例,第145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一》雍正元年例,第645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一》雍正四年例,第646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一》雍正七年例,第649页。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96,康熙二十年二月甲申,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38,雍正三年十一月乙卯,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如果案发事主没有及时报案,则以报案之日起算;如果案发事主以强报窃,则以勘定是强盗案件之日起算,如果案发地存在行政管辖争议,则以勘定管辖之日起算。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0《吏部·处分例·逃犯》雍正三年例,第682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0《吏部·处分例·逃犯》乾隆三十四年例,第685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乾隆二十三年例,第765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嘉庆八年例,第769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乾隆二十三年例,第765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嘉庆八年例,第769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工》乾隆二十六年例,第766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7《吏部·处分例·河T》嘉庆八年例,第770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0《吏部·处分例·起解钱粮物料》康熙四年例,第284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0《吏部.处分例.起解钱粮物料》乾隆五十五年例,第288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7《吏部·处分例·征收地丁钱粮》康熙十一年例,第383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7《吏部·处分例·征收地丁钱粮》康熙五十四年例,第378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8《吏部·处分例·征收漕项钱粮》康熙二年例,第391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8《吏部·处分例·征收漕项钱粮》康熙三年例,第392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06《吏部·处分例·修筑盐池》雍正六年例,第358页。
    ⑦〔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80,雍正七年四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⑧〔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92,雍正八年三月丙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⑨〔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3《吏部·处分例·官员断狱不当》,第598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53,乾隆六年十月戍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3《吏部·处分例·官员断狱不当》乾隆二十四年定例,第599页。
    ③〔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18,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丙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31,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壬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417,乾隆十七年六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28,咸丰元年二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105,咸丰三年九月丙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229,咸丰七年六月乙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149,咸丰四年十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4,咸丰十一年五月辛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同治五年例,第128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9《吏部·处分例·直省衙门事件限期》乾隆三十三年例,第149页。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康熙九年例,第118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23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14《吏部·处分例·本章违误》嘉庆五年例,第467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顺治十八年例,第117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19页。
    ⑤〔清〕官修:《钦定大清会典》卷1l《吏部·考功清吏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⑥〔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73,雍正六年九月庚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19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127,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处分遇赦》,第134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5,乾隆四年正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19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97,乾隆八年七月庚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12,乾隆五年三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4《吏部·处分例·官员赴部》,第91页。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7,乾隆元年四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德宗实录》卷162,光绪九年四月戊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25页。
    ③〔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154,同治四年九月甲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同治四年定例,第127页。
    ⑤参见赵德贵:《清代乾隆朝(推广捐复之例)研究》,发表于《历史档案》,1994年第1期。
    ⑥许大龄著:《清代捐纳制度》,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出版,1950年版,第13页。
    ①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10《徐乾学传》,中华书局,2005年。
    ②缪荃孙:《云自在龛笔记》,转引自许大龄著:《清代捐纳制度》,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出版,1950年版,第24页。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20,乾隆九年七月丙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96,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壬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20,乾隆九年七月丙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516,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己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王庆云:《石渠余纪》卷1《纪蠲免》,清光绪十六年龙璋刻本,第10页。
    ③[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34页。⑤[清]王庆云:《石渠余纪》卷1《纪赈贷》,清光绪十六年龙璋刻本,第4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70,乾隆三十五年十月癸未条.中华书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19页。
    ③〔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51,嘉庆十年十月丙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814,乾隆三十三年七月壬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60,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丁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23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097,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丁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181,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88,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参见《清宣宗实录》卷19,道光元年六月乙酉条。一、降革人员,内官自翰詹科道以上,外官自藩臬以上,仍照例不准捐复原官外,其余内外各官一切失防失察,凡属因公获咎,呈请捐复者,准予核办。废员迎銮祝嘏,奉旨赏给职衔,呈请捐复原官者,准予核办。一、外官因公被议,奉旨送部引见,仍照部议降革。呈请捐复原官者,准予核办。一、科道因公降革呈请改捐部属,编检因公降革呈请改捐中书者,准予核办。一、捐复原官,业经奏驳,呈请降捐改捐,及由科目出身呈请捐教者,准予核办。一、奉特旨、革职及特旨加级纪录不准抵销之员,不敢捐复原官,呈请降捐改捐者,准予核办。一、除实犯赃私奸伪等款呈请捐复,仍即议驳外,其过误犯罪,连累致罪,情节尚轻者,准予核办。一、奸赃不法,事涉营私者,不准捐复。一、京察大计劾参各官及随时以闯茸懈弛等罪劾参者,不准捐复。一、曾拟死罪,已经赎免者,不准捐复。一、革职永不叙用者,不准捐复。一、承问故入人罪及失入斩绞而囚已决者,不准捐复。降调后已经补官者,不准捐复。一、废员蒙恩录用者,不准捐复。一、外官降革送部引见,奉旨改用京职及指明以何官降补者,不准捐复。一、近京五百里内疏防盗案特参革职者,不准捐复。一、失察邪教酿成滋事重案,系例不准抵者,不准捐复。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24页。
    ①〔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85,道光十一年三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②〔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74,咸丰二年十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23页。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63,嘉庆十七年十一月丁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29,嘉庆二十二年四月丁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85,嘉庆十二年九月甲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15,嘉庆二十一年正月庚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20,乾隆九年七月丙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嘉庆十年例,第123页。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337,乾隆五十四年八月甲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嘉庆十年例,第122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嘉庆十二年例,第124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嘉庆十九年例,第124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咸丰五年例,第125页。
    ⑥〔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咸丰五年例,第125页。
    ⑦〔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咸丰五年例,第125页。
    ⑧〔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咸丰十一年例,第126页。
    ⑨〔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同治二年例,第126页。
    ⑩〔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同治三年例,第127页。
    ①〔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9,道光元年六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20,乾隆九年七月丙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744,乾隆三十年九月辛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97,嘉庆十九年九月丙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31,乾隆五十年五月甲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31,乾隆五十年五月甲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⑧〔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34,乾隆五十年七月辛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21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38,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庚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9,道光元年六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34,嘉庆十五年九月庚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⑤〔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11,嘉庆二十年十月乙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129,咸丰四年五月丁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⑦〔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228,咸丰七年闰五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德宗实录》卷317,光绪十八年十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②〔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4,咸丰十一年九月乙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③〔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116,同治三年九月辛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④〔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244,同治七年十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⑤〔清〕官修:《清穆宗实录》卷118,同治三年十月庚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⑥〔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06,嘉庆二十年五月庚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⑦〔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05,嘉庆二十年四月丙子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宣宗实录》卷19,道光元年六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7《吏部·处分例·官员升复》,第l26贝。
    ③〔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314,嘉庆十年闰三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6《吏部·处分例·官员开复》,第121页。
    ⑤图思德(?一1779)满洲镶黄旗人,自诸生授光禄寺笔帖式,累迁户部员外郎,外授江南常镇道,再迁贵州布政使。乾隆三十七年,擢贵州巡抚,寻兼署云南巡抚。四十四年,擢湖广总督。卒于官《清史稿》有传。
    ⑥李湖,字又川,江西南昌人,乾隆四年进士,初授山东武城知县,调郯城,累迁直隶永道,调情河道,迁直隶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三十六年,擢贵州巡抚,三十七年,调云南。四十年,总督彰宝以贪婪得罪,责湖隐忍缄默不先劾奏,夺官,予布政使衔,往四川车营会办车需奏销。四十三年,授湖南巡抚,四十五年,调广东,以广东夙多盗,饬文武吏围捕,使盗风日息,又条奏申明员弃,责成编船移动汛,设施甚备,令行法立,民咸颂之。卒于任,赠尚书衔《清史稿》有传。
    ⑦〔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70,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壬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976,乾隆四十年二月已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70,雍正六年六月庚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78《吏部.处分例.京察统例》.第7页.
    ④〔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305,嘉庆二十年四月壬戍条,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797,乾隆三十二年十月庚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定例橐编》嘉庆七年分下,转引自许大龄著:《清代捐纳制度》,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出版,1950年版,第92页。
    ⑦〔清〕官修:《清文宗实录》卷74,咸丰二年十月乙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⑧〔清〕张应昌编:《清诗铎》卷18《察吏》引萧抡《金穴行》,中华书局,1960年,第611页。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80,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乙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87,雍正七年十月丁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①〔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369,乾隆十五年七月辛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0,乾隆元年六月丁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9,乾隆元年十月丙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266,乾隆十一年五月甲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512,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壬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⑥〔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519,乾隆二十一年八月甲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参见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367《那彦成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11458--11461页。
    ②参见赵尔巽、柯劭态等:《清史稿》卷369《林则徐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11485--11494页。
    ③参见赵尔巽、柯劭态等:《清史稿》卷369《林则徐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11498页。
    ①韩毅:《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史学的新进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4页。
    ①韩毅:《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史学的新进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69-274页。
    ②戴逸主编:《简明清史·前言》,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册第2页。
    ③〔美〕魏斐德著,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页。
    ④〔美〕保罗·皮尔逊、瑟达·斯考克波尔著,何俊志等编译:《当代政治科学中的历史制度主义》,载《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6页。
    ①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96页。
    ②李治亭主编:《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页。
    ③〔丹麦〕李来福:《非压制性国家和比较历史——明清地方社会试析》,载《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5页。
    ④王志明:《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页。
    ⑤〔法〕魏丕信著,徐建青译:《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0页。
    ① 〔美〕王国斌著,李伯重、连玲玲译:《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3页。
    ② 〔法〕魏丕信著,徐建青译:《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页。
    ①〔德〕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页。
    ②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第189页。
    ③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55页。
    ④〔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96,雍正八年秋七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242,康熙四十九年七月丁亥条、戊子条。卷243,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辛亥条。
    ②〔美〕王国斌著,李伯重、连玲玲译:《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4页。
    ③〔法〕魏不信著,徐建青译:《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9页。
    ①〔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13,雍正元年十一月甲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13,雍正元年十一月丁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琴川居士辑:《皇清奏议》卷46载熊学鹏《请慎改律令疏》,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
    ④“治人”和“治法”中的“治”是与“乱”相对,特指政治清明安定,并非人治与法治中的管理之意。⑤治人”强调的是能够把天下治理好的人,“治法”强调的是能够把天下治理好的法。
    ⑥〔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22,雍正二年秋七月丁未,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10,嘉庆八年三月己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81,乾隆五十二年五月甲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朋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62-163页。
    ④[清]储方庆:《储遯庵文集》卷5《立法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①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39页。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30,雍正三年三月癸丑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42,雍正四年三月甲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408页。
    ⑤〔美〕魏斐德著,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2页。
    ①〔清〕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22《吏政·守令》载汪辉祖《居官通论》,清光绪十二年(1886)思补楼重校本。
    ②〔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卷12《财用》,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542页。
    ③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6页。
    ①〔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124,康熙二十五年二月癸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②〔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83,康熙十八年八月辛卯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参见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111《选举志六·考绩》,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228页。
    张伟仁著:《清代法制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七十六,1983年,第1册第298页。
    ①〔清〕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15《吏政·吏论》载李之芳《请除无益条例疏》,清光绪十二年思补楼重校本。
    ②〔清〕琴川居士辑: 《皇清奏议》卷44载王安国《请酌省簿书疏(乾隆十一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
    ③〔清〕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16《吏政·吏论》载周镐《上制军条陈利弊书》,清光绪十二年思补楼重校本。
    ④〔清〕官修:《清圣祖实录》卷43,康熙十二年九月甲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278,嘉庆十八年十一月丙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卷8《法制》,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377页。
    ③〔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卷6《政事》,载《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第19册第129页。
    ①〔清〕李之芳撰,李钟麟编:《李文襄公奏疏·奏议》卷2《请省外官过当处分疏》,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第20一2l页。
    ②〔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652,乾隆二十七年正月丙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1281,乾隆五十二年五月甲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④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1987年,第65辑第210页。
    ⑤〔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明良论四》,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5页。
    ①[清]官修:《清仁宗实录》卷183,嘉庆十二年七月庚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②[清]盛康辑:《清经世文续编》卷24《吏政·守令》载孙鼎臣《论治四》,光绪二十三年(1897)思刊楼刊本。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1《吏部·处分例·赌博》,第692页。
    ④[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32《吏部·处分例·禁止邪教》,第703页。
    ⑤[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5《吏部·处分例·命案检验》,第627页。
    ⑥[清]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卷13《治体·用人》,载潘耒《上某学士书》,清光绪十二年(1886)思补楼重校本。
    ①〔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26页。
    ②〔清〕《清圣祖实录》卷198,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庚辰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清世宗实录》卷59,雍正五年七月戊午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清〕《清高宗实录》卷20,乾隆元年六月丙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⑤〔清〕《清宣宗实录》卷77,道光四年十二月戊寅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⑥〔清〕《清仁宗实录》卷110,嘉庆八年三月己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⑦〔清〕《清高宗实录》卷870,乾隆三十五年十月癸未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清高宗实录》卷198,乾隆八年八月丁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②〔清〕《清高宗实录》卷18,乾隆元年五月己亥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③〔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41页。
    ④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6页。
    ①[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81《吏部·处分例·外官保举》,第51页。
    ②[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卷127《吏部·处分例·地方缉捕窃盗》,第644页。
    ①张金鑑:《中国文官制度史》,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54年,第154页。
    ②〔清〕官修:《清世宗实录》卷66,雍正六年二月庚戌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③〔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40,乾隆二年四月癸酉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①〔清〕何良栋辑:《清经世文四编》卷13《吏政·吏治》载佚名《处分官员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排印本。② 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第11册第4810页。
    ③〔清〕官修:光绪《清会典》卷11《吏部·考功清吏司》,第128页。
    ④〔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3页。
    ①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82页。
    ②〔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4页。
    ③〔清〕官修:《清穆宗帝实录》卷50,同治元年十一月壬申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①〔美〕王国斌著,李伯重、连玲玲译:《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
    ①约翰·R·瓦特:《衙门与城市行政管理》,〔美)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第424页。
    ②〔清〕昭梿:《啸亭杂录》卷1《诛伍拉纳》,中华书局,1980年,第23-24页。
    ③《满洲名臣传》卷30。
    ④《明经世文编》卷133,胡世宁:《知人官人疏》。
    ⑤〔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21页
    ①〔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06-108页。
    ②韩庆祥:《现代性的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载《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③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4-26页。
    ④〔清〕郑宣:《昨非庵日纂》卷1《宦泽》。
    ①《东华续录》卷42《光绪七年闰七月》。
    ②〔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卷5《贪酷吏善逢迎》。
    ③《清朝野史火观》卷6《仕途中豪侠风》。
    ④〔清〕王先谦:《东华续录》卷42,光绪七年闰七月壬辰条,清光绪十三年(1887)铅印本。
    ①《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田文镜折,雍正四年四月十一日。
    ②《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田文镜折,雍正四年正月二十日。
    ③《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田文镜折,雍正四年四月十一日。
    ④〔明〕赵南星:《赵忠毅公文集》卷3《陈铨曹积弊疏》。
    ⑤〔明〕袁中道:《珂雪斋集》卷20《人心》。
    ⑥〔美〕魏斐德著,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1页。
    ①郭成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政治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第291页
    ②〔加〕卜正民著,张华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26页。
    ③ 〔美〕魏斐德著,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2页。
    ④ 〔美〕王国斌著,李伯重、连玲玲译:《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9页。
    ①〔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66页。
    ②参见郭成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政治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第407-408页。
    ③〔法〕魏丕信著,徐建青译:《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0页。
    [1]〔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
    [2]〔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
    [3]〔明〕陈龙正:《几亭全书》,东京内阁文库藏清刊本。
    [4]〔明〕黄训:《名臣经济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明〕邱浚:《大学衍义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明〕袁中道:《珂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7]〔明〕赵南星:《赵忠毅公文集》载《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68,北京出版社,1997年。
    [8]故宫博物院掌故部编:《掌故丛编》,中华书局,1990年。
    [9]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1987年。
    [10]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77页。
    [11]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上海书店,1983年。
    [12]〔清〕不著撰者《州县须知》,《四库未收辑刊》4-19。
    [13]〔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三笔》,中华书局,1984年。
    [14]〔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载《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15]〔清〕陈庆镛:《籀经堂类稿》,同治甲戌〔1874)诵芬堂刊木活字本。
    [16]〔清〕储方庆: 《储逐庵文集》卷5《立法议》,清康熙四十一年刻本。
    [17]〔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8]〔清〕葛士浚辑:《清经世文续编》,光绪十七年(1891〕上海广百宋斋校印本。
    [19]〔清〕龚鼎孳:《龚端毅公奏疏》,清光绪九年〔1883)听彝书屋重校刊本。
    [20]〔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明良论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21]〔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
    [22]〔清〕官修:《清朝文献通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清〕官修:《雍正上谕八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清〕官修:光绪《清会典》,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25]〔清〕官修:光绪《清会典事例》,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据清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本。
    [26]〔清〕官修:《清德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27]〔清〕官修:《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986年。
    [28]〔清〕官修:《清穆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
    [29]〔清〕官修:《清仁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30]〔清〕官修:《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31]〔清〕官修:《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32]〔清〕官修:《清世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33]〔清〕官修:《清太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34]〔清〕官修:《清文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
    [35]〔清〕官修:《清宣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1987年。
    [36]〔清〕光绪:《清会典》,嘉庆二十三年(1818)武英殿刊本。
    [37]〔清〕郭琇: 《华野疏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8]〔清〕何刚德:《春明梦录》,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1983年。
    [39]〔清〕何良栋辑:《清经世文四编》,清光绪二十八年排印本。
    [40]〔清〕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清光绪十二年〔1886)思补楼重校本。
    [41]〔清〕胡林翼: 《胡文忠公遗集》,清同治三年(1864)仲夏雕刻本。
    [42]〔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康熙三十八(1699)年种书堂刊本。
    [43]〔清〕黄育楩:《续刻破邪详辩》,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
    [44]〔清〕江西按察使司编:《臬司定例》,清光绪年间江西按察使司衙门刊本。
    [45]〔清〕蒋良骥撰,林树惠、傅贵九点校:《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
    f46] 〔清〕李之芳撰,李钟麟编: 《李文襄公奏疏·奏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47]〔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载《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48]〔清〕梁章钜:《退庵随笔》,载《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49]〔清〕陆陇其:《三鱼堂日记》卷8,清同治九年(1870)浙江书局刻本。
    [50]〔清〕钱大昕: 《潜研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51]〔清〕秦瀛:《小岘山人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5年。
    [52]〔清〕琴川居士辑: 《皇清奏议》,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
    [53]〔清〕沈贤书、孙尔耆:《钦定增修六部处分则例》,清同治十年官刻本。
    [54]〔清〕沈之奇撰,怀效锋、李俊点校:《大清律辑注》,法律出版社,2000年。
    [55]〔清〕盛康辑:《清经世文续编》,光绪二十三年(1897)思刊楼刊本。
    [56]〔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57]〔清〕谈迁:《北游录》,中华书局,1960年。
    [58]〔清〕汪辉祖: 《学治臆说·公过不可避》载《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1995年。
    [59]〔清〕王明德撰,何勤华等点校:《读律佩觿》,法律出版社,2001年。
    [60]〔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1]〔清〕王先谦:《东华续录》,清光绪十三年铅印本。
    [62]〔清〕倭仁: 《吏治辑要》,清光绪元年湖南荷池书局刻本。
    [63]〔清〕刑部:《通行章程》,光绪十八年刊本。
    [64]〔清〕徐栋:《牧令书》载《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1995年,第7册。
    [65]〔清〕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6年。
    [66]〔清〕徐旭旦: 《世经堂初集》,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刻本。
    [67]〔清〕张光月:《例案全集》,康熙六十一年序思敬堂刊本。
    [68]〔清〕馨撰,杜春和、张秀清整理:《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
    [69]〔清〕张廷玉等纂:《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70]〔清〕张应昌编:《清诗铎》,中华书局,1960年。
    [71]〔清〕张之洞: 《张文襄公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2]〔清〕章学诚:《章氏遗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
    [73]〔清〕昭梿:《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年。
    [74]〔清〕赵翼著,李解民点校:《檐曝杂记》,中华书局,1982年。
    [75]〔清〕郑瑄:《昨非庵日纂》载《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76]清高宗敕撰:《御选明臣奏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7]康熙《御制清文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殿刻本。
    [78]〔唐〕韩愈:《韩昌黎先生集》,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1937年。
    [79]〔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
    [80]〔唐〕魏徵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711页。
    [81]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
    [82]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
    [83]〔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84]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
    [85]薛梅卿,杨育棠点校:《庚辛提牢笔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8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1984年。
    [87]赵尔巽、柯劭忞等:《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
    [1]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商务印书馆,2003年。
    [2]白新良:《清代中枢决策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
    [3]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
    [5]编委会:《辞源》,商务印书馆,2002年。
    [6]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年。
    [7]陈登原:《国史旧闻》,中华书局,2000年。
    [8]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
    [9]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傅宗懋:《清代军机处组织及职掌之研究》,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7年。
    [12]傅宗懋:《清代督抚制度》,台湾政治大学,1963年。
    [13]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14]郭成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政治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
    [15]郭建:《古代法官面面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6]韩毅:《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史学的新进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7年。
    [18]瞿同祖著,范忠信、晏锋译:《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
    [19]李鹏年主编:《清代六部成语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20]李治亭主编:《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1]林新奇:《中国人事管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2]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
    [23]那思陆:《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4]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蒲坚:《中国古代行政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26]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27]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
    [28]宋正海等:《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动态分析》,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29]苏亦工:《明清律典和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30]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
    [31]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
    [32]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自然与制度》,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3]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34]王志明:《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5]王锤翰:《清史补考》,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
    [36]王锤翰:《王锺翰清史论集》,中华书局,2004年。
    [37]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8]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39]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齐鲁书社,1986年。
    [40]许大龄著:《清代捐纳制度》,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出版,1950年。
    [41]薛晓源等:《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42]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香港三联书店,1981年。
    [43]张德泽:《清代中央国家机关考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
    [44]张金鑑:《中国文官制度史》,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54年。
    [45]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46]张伟仁著:《清代法制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七十六,1983年。
    [47]赵吉惠著:《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48]赵志强:《清代中枢决策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49]赵艳萍、倪根金:《清代治蝗管理机制研究》,载《中国农史》,2007年第2期。
    [50]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1年。
    [1][丹麦]李来福:《非压制性国家和比较历史——明清地方社会试析》,载《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2][德]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5年。
    [3][德]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
    [4][德]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
    [5][法]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著,罗结珍译:《法国民事诉讼要义》,中国法制出 版社,1998年。
    [6][法]魏丕信著,徐建青译:《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朋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
    [8][加]卜正民著,张华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9][美]保罗·皮尔逊、瑟达·斯考克波尔著,何俊志等编译:《当代政治科学中的历史制度主义》,载《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1][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2][美]王国斌著,李伯重、连玲玲译:《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美]魏斐德著,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14][美]伊恩·罗伯逊著,黄育馥译:《社会学》[下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
    [15][美]钟威廉:《大清律例研究》,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日]滋贺秀三:《清朝时代的刑事裁判——包括其行政性质、若干沿革考察》,法制史学会编:《刑罚与国家权力》,创文社,1960年。
    [17][日]滋贺秀三:《清代中国的法与裁判》,创文社,1984年版。
    [18][日]织田万著,李秀清、王沛点校:《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1]白新良:《乾隆朝奏折制度探析》,《南开学报》1999年第4期。
    [2]柏桦、葛荃《公罪与私罪——中国古代刑罚政治观》,《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
    [3]郭成伟、孟庆超:《清代司法程序中的惰性因素分析》,《政法论坛》2002年第5期。
    [4]韩庆祥:《现代性的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5]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6]柯娇燕:《满洲源流考与满洲文化的形成》,《亚洲研究季刊》,1987年第4期。
    [7]李宗侗:《清代中央政权形态的演变》,《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67年。
    [8]孙莉:《程序·程序研究与法治》,《法学》1998年第9期。
    [9]吴建华:《清初巡按制度》,《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第2期。
    [10]张晶晶:《清代钦差大臣存在原因探析》,《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