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有股减持模式及我国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有股减持是推进我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股权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较高,这不仅造成资源配置上的极大浪费,也由于出资人不到位,使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较大的隐患。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和流通股所占比重过低,更使上述问题表现突出,股价高企或市盈率过高一直是市场内外争论的焦点。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国内各行各业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就业的压力也将日益显现,这对我国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没有探索出其它有效途径的情况下,通过国有股变现补充社保资金的巨大缺口,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正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国有股减持才被放到了战略性高度加以认真对待。国内理论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归纳起来有四种思路,即转换思路、流通思路、变性思路和综合思路。考虑到国内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到减持和流通两个方面的良好衔接,笔者倾向于以综合思路为基本出发点,以配售、回购、协议转让等为具体办法来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在理论界讨论的同时,管理层也积极开展了国有股减持的尝试,第一次是1999年中国嘉陵、黔轮胎的配售试点,第二次是2001年6月新股发行和增发时的存量减持,但这两次试验都因不被市场认同而被迫中止。究其原因,第一次失败主要是样本公司选择不尽合理且配售价格偏高,而第二次失败不仅采取市场定价原则,减持价格明显偏高,还由于每次减持只占上市公司国有股存量的10%,使得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变得遥遥无期,在背负如此巨大压力之下,市场信心崩溃,股价大幅大挫,在试行了四个月之后,中国证监会不得不宣布此次试验暂停。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国有股减持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任何一种方案都存在着局限性,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中国已经加入世贸,在时间安排上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犹豫。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的短期目标是弥补社保资金缺口,中长期目标是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而后者是国有股减持的关键所在。两次试验不
    
    浙江大学学位论文
    国有股减持模式及对我国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被市场接受的共同点是国有股减持在定价原则上的不合理,由于国有股在资产
    评估和发行后的二次增值,已使每股净资产存在较大幅度的溢价,因此以净资
    产作为定价基础是较为现实的做法,只有在减持价格上作一定让步,才能顺利、
    彻底地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应从推进市场化进程的长远角度加以考虑,让步不
    是妥协,是为了完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化。
     只有在定价原则这个大方针既定的情况下,才可能选择较为现实的操作办
    法:也只有在此大前提下,国有股减持才不致于对我国的各个经济层面和证券
    市场带来大的冲击。
     目前中国证监会已向社会各界发出通知,广泛征集国有股减持的具体办
    法,这也体现出管理层对广大投资者的尊重。相信今后推出的办法应是对市场
    最有益的。笔者希望通过此文也能对这一系统工程作些有意义的探讨。
State Owned Shares Reduce Holded (SOSRH) will be the major element that pushing forward the state economic especially in the market economic reform. For the historic reasons, State Owned Shares Holded Right (SOSHR) has a higher rate at the enterprises, which relate to the waste of state resources controlled. And the shortage of internal management structure in enterprise also occurred because of the lack of investings. The unreasonable share holded right structure of listing companies and the higher price of share or higher rate of return on invest also caused the arguments with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security market. It should be a serious test for the social walfare system in China, in which due to the strong compete from domestic and oversea , the pressure from the unemployment, and the compete from the entry WTO by China. In further, author wish to apply a proper method to transfer the state owned shares capital into social walfare function in this issue.
    Gethering the reasons the SOSRH has been treated as a state level strategy in the report of 15th Committee of China Communist Party. Therefore a multi discussion has been taken by the national academic, and four major theories have been given, the transfer theory, the currency theory, the adapt theory, and the general theory. Due to the weak capacities of domestic security market, author in this issue suggests that the general theory should be the basis theory then apply plan sale, repurchase and transfer methods, to solve such historic propblem.
    During the argue period, the SOSRH gradually be introduced by relevant state managemnt levels. The first test was a plan sale and taken by China Jialin and Qin tyre in 1999. And the second test was a new share publish , and de-holded storages when adding published on June 2001. The first defeat refered to the tested companies choosed the unproper method and the higher price of plan sale. The late defeat thus refered to weak rate of storage of state owned shares, 10% in each. Furthermore , the tests could only remained their four monthes life circle due to the unstable security market, and China Security Inspected Committee had decided to stop in finally.
    SOSRH should be an complex and hard project, lack of present experiences and the limitation in each method inform that a long-run work will be given. Due to the entry WTO and times reasons, author in this issue therefore suggests SOSRH should reach to two goals. The short-run goal applies to make an contribution to the weak social walfare capital units, and the middle & long-run goal refers to solve the unresonable internal management structure in the listing companies. And the late goal will be the premier section for the SOSRH. For the unreasonable pricing pricipia of SOSRH thus an unacceptable had been taken by the market, and therefore the pricing pricipia should be the major element within the SOSRH applied structur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net asset basis pricing method must be the proper way to solve such problems due to the unstable share price, such as the unregular add-value of net asset. And the
    
    
    
    net asset basis pricing method also could make an contribution to the full-run reform of state economic system.
    It could possibly to select the proper methods which basis on the pricing pricipia to meet real market requirements. And SOSRH thus will not again delive a bad affect to security market and other relevant economic sections in China.
    Recently China Security Inspected Committee informed that it would collect methods from whole nation. Mainly for the SOSRH reason , author will also argue the proper theories and methods to meet this environment in his whole issue.
引文
1、魏杰著 《改制.重组.运营---十五大后的国有经济》 北京 同心出版社 1998年2月
    2、王代敬著 《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年1月
    3、李培林著 《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12月
    4、罗明安主编《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1月
    5、宗寒、白群英等著《国有企业路在何方》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6、黄群慧著 《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
    7、何立平著 《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0年8月
    8、余大章主编 《企业民营化》 北京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0年1月
    9、李朝晖著 《证券市场法律监管比较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年12月
    10、王连为著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年1月
    11、上海三联书店《证券市场的风险决策和管》 2000年10月
    12、金德环著 《2001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
    13、吴志攀著 《全球金融化与中国金融法》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00年10月
    
    
    14、陈已昕著 《WTO与中国金融开放》 北京 知识出版社 2001年3月
    15、(美)坎特伯雷著 吴芹译 《华尔街资本主义》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 以下文章摘录于人民网(www.people.com.cn)
    1、吴晓求 《国有大型投资公司参与减持国有股的设想与政策建议》
    2、孙卫党 《论国有股减持的认识误区》
    3、吴晓求 《国有股减持方案应遵循三原则》
    4、国泰君安研究所 《国有股减持影响三大板块》
    5、路透社 《国有股减持留给市场巨大空间》
    6、西南证券研究中心《被减持的国有股如何定价》
    7、联合证券研究所 《面临减持该如何投资》
    8、国通证券《国有股减持还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9、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国有股减持且看市场如何定价》
    10、兴业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减持将推动公司资产重组》
    11、湘财证券研发中心 《随着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实施市场扩容会出现怎样的趋势》 以下文章摘录于158海融证券网(www.158china.com)
    1、樊纲 陈淮 《减持与变现是可分离的》
    2、徐可任 《如何辩证看待国有股的减持》
    3、戴小京 《国有股减持“稳”字当头》
    4、粱定邦 《借鉴香港盈富基金 平稳减持国有股份》
    5、吴晓求 《国有股减持定价是关键》
    6、吴晓求 《吴晓求谈国有股减持》
    7、华夏证券研究所 邱黎强《国家股减持问题研究》
    8、傅道臣 《国有股减持方式、影响及选择》
    9、张冰 《国有股减持构建市场多赢格局》
    
    
    10、华夏证券研究所 《香港地铁公股减持成功的启示》
    11、兴业证券课题组 《多元创新的国有股配售方案》
    12、山东证券梁剑虹 《国有股减持的工具创新》
    13、闽发证券研究所 《国有股减持的四点认识》
    14、安徽人民政府 《专家讨论国有股减持新思路》
    15、郑金国 《国有经济退出机制需完善》
    16、林义相 《社保基金入市等于国有股减持吗?》
    17、南方证券研究所 《国有股减持的效应分析》
    1、韩强 《回到国有股减持的现实环境》 证券市场周刊2001年83期
    2、牧童 《对国有股减持的几点猜想》 证券市场周刊2001年84期
    3、陈淮 《国有股减持没什么难的》 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10月10日
    4、陈淮 《国有股市场价=流通股市场价?》证券市场周刊82期
    5、陈功 《国有股减持与散户何干?》 证券市场周刊2001年83期
    6、谢百三 《不同声音:中国股市是少年残奥会》 同上
    7、张卫星 《同股同资:解决国有股问题的良方》 同上
    8、海通研究所 《起步停车话减持》 证券时报2001年10月24日10版
    9、吴昕 《私募基金看看透》 证券市场周刊2001年第18-20期
    10、孙华 《改变股权结构营造竞争环境》上海证券报2001年5月18日11版
    11、中国证监会《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证报6月14日头版
    12、中国证监会《停止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出售国有股》上证报10月23日头版
    13、谢百三 《配售减持的关键是价格》 中证报2001年5月24日16版
    14、刘廉方 《国有股流通的制度环境与方案设计》中证报9月27日13版
    15、孙冲 《用减持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中证报2001年5月24日16版
    16、周近东 《国有股减持如何定价》证券时报2001年6月28日
    17、劳本鑫 《重新审视市场开拓投资思路》中国证券报2001年6月21日
    
    
    18、王舒其 《国有股减持模糊政策?》证券日报2001年6月19日
    19、张何鲁 《国有股减持“试盘”六大悬念》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16日
    20、贾康 《国有股减持切勿单兵独近》 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6月15日
    21、何彬 《国有股减持:一边做加法 一边做减法》国际金融报2001年6月15
    22、刘蕾 《众说纷纭减持影响》 上海证券报2001年6月15日
    23、《财政部谈国有股减持对市场的影响》 中国证券报2001年6月14日
    24、《国庆前后国有股减持将出具体办法》 上海证券报2001年7月6日
    25、《国有股减持透露新信息》 证券时报2001年7月5日
    27、李益 《国有股减持应坚持无套利均衡分析》 证券时报2001年7月5日
    28、戴剑飞 《国有股减持对增发股票的影响》 上海证券报2001年6月30日
    29、张卫立 《减持,市场怕些什么》上海证券报2001年6月30日
    30、吴敬琏 《撇开历史谈国有股减持毫无疑义》 新闻晨报2001年7月3
    31、马家歆 《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考虑国有股减持》证券时报2001年7月12日
    32、《史美伦称设独立董事能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香港商报7月18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