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移动模架整孔现浇大跨度混凝土箱梁桥的关键技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移动模架工法由于其具有工厂化施工、标准化作业、梁体整体性好、施工周期短、施工不影响桥下交通等诸多优点,在中、小跨径等高梁的建设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从目前的工程实践来看,移动模架工法在方案经济性、结构设计、箱梁混凝土质量及线形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大跨径移动模架以上问题尤为突出。此外,移动模架施工中的重大安全质量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移动模架在大跨径等高梁桥施工中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针对移动模架工法发展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建设中的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m移动模架施工为背景,从提高移动模架工法的施工质量、可靠性、经济性等角度出发,对移动模架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模架施工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大跨模架与待浇梁段钢骨架耦合效应、分段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
     针对桥跨62.5m箱梁的移动模架整体现浇施工,通过对移动模架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等的全面研究和总结,形成了大跨径移动模架整孔现浇施工混凝土箱梁的成套技术方案。针对移动模架整孔现浇的大跨、高墩、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进行了移动模架高墩大跨薄壁箱型结构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等方法,最终确定了最优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粉煤灰和矿粉等的最佳掺量,在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同时,还降低了水泥用量。对于大跨径移动模架与结构间的耦合作用效应,通过数值分析与模拟,为线形控制及模架刚度选取提供了客观依据。针对更大跨径的等高梁的施工,通过在连续梁反弯点处进行分段施工的方法,显著增强了移动模架施工工法的适用范围及施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已有移动模架的重复利用次数。
     本文对移动模架整孔现浇大跨度混凝土箱梁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成功,对推动移动模架工法的进一步应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直接为背景工程的顺利建成提供了保障,为标准跨径为62.5m、最大浇筑长度为75m、承载能力为2650t的世界最大跨度移动模架的成功研制及实践,以及大型移动模架设计、制造、施工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形成等,奠定了基础;为移动模架设计、施工指南及规范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Construction with movable scaffolding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short cycl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non-blocking traffic under the bridge, etc, so frequently applying to small and medium-span bridg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economy of movable frame program, structural designing, box-girder concrete quality and shape control, etc, especially on the long span movable frame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he major accidents of safety and quality occur sometimes. These hardly restricted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vable framework on long span bridge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technology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movable scaffolding system, based on Guangzhou zhujiang Huangpu bridge engineer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out the designa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 the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in the framework construction, the coupling effect of the long span framework and the beam's steel skeleton to be poured, gra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tc, due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reliability and economic of the movable framework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whole in-situ construction of long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For Movable framework Casting in situ of the box-girder beam with 62.5m in length, this paper does the research and summary totally on the structure designa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eading to supply the complete set of technical measures and solutions for entire in-situ construction of long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According to its cas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requirements, the optimal mix proposition optimization is designed by the method of dense proportion design, used for high frusta thin-walled box structures concrete casted by movable frame. The most appropriate mix proportion of concrete and the best dosage of the admixtures such as flash and slag are determined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in site. It helps to control the concrete cracking effectively and improving the dur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meanwhile decrease cement content.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movable frameworks and the structures is investigat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providing objective basis for shape control and the frameworks' stiffness. For the long span girder bridge, the application scope and construction capability of movable frame are enhanced significantly by means of the grading construction method at the contra-flexure point of the continuous girder, and it is frequently reused.
     This paper had researched on the key technique of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casted by movable framework, and successfully practic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zhou Huangpu bridge. It has valued significance and ensured the project mentioned in this text to complete, and offer the basis of the longest movable framework manufacturing (62.5m in standard span length,75m in the longest casting length,2650t in carrying capability), taking it into reality and forming of the system of the whole movable framework designation,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ling, and also providing some manful references to establish the movable framework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on guiding and normative.
引文
[1]宋津喜.浅谈我国混凝土简支梁桥施工技术与发展[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5年第2期,PP:6-8.
    [2]张凤乐,张静波,高俊波.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第10期总第128期
    [3]范立础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4]李坚.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与工程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第1期2001年3月,PP:21-26.
    [5]杜健.白马河特大桥边跨上部结构64 m混凝土简支箱梁施工技术[J].桥梁建设,2006年增刊1,PP:63-65.
    [6]温锁林.东海大桥造桥机海上现浇箱梁施工技木研究[J].施工技术
    [7]杨路帆.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架设设备的经济比较[J].基建优化,2001年4月第22卷第2期,PP:47-49.
    [8]陈宝春,孙潮,陈友杰.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J].公路交通科技,2004.Vol.18No.2,PP:24-28.
    [9]陈英杰.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6年4月第2期总第120期,PP:28-29.
    [10]王参军.贝雷移动模架施工连续箱梁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4年第3期,PP:35-37.
    [11]尤继勤,刘振亚.采用大跨度造桥机悬拼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J].桥梁建设,1998年第2期,PP:4-6.
    [12]李友明,刘乃生,林原.杭州湾跨海大桥滩涂区50 m箱梁施工关键技术[J].桥梁建设,2006年第3期,PP:42-46.
    [13]王齐昌,李海.适用于高墩小半径箱梁的移动模架设计[J].公路,2006年11月第11期,PP:86-88.
    [14]徐永利,高明昌.兰武二线河口黄河特大桥主桥连续弯梁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5年第11期,PP:99-101
    [15]蓝启荣.桥梁施工支撑先进工法与全跨预制吊装工法成本之比较-以台湾高铁为例[D].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营建工程系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7月.
    [16]项贻强,张少锦,王立超等.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及其经济适用跨度分析[C].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7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17]沈福良,曹俊.公路架桥机购置经济性分析[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第7期,PP:92-94.
    [18]罗昌贵.移动式造桥机拼架桥机箱形梁造价分析[J].建筑与造价,1998年第2期,PP:30-32.
    [19]杨路帆.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架设设备的经济比较[J].基建优化,2001年4月第22卷第2期,PP:47-49.
    [20]黄经纬,黄文超.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建筑机械化,2007.
    [21]王立新.移动支架造桥技术在我国铁路上的应用与展望[J].铁道建筑技术,2002年第6期,PP:6-8.
    [22]贺光梁.用造桥机建造桥梁几种梁的结构形式[J].铁道工程学报,1995年3月第1期总第45期,PP:88-90.
    [23]刘晓佳,陈浩.MSS移动模架施工技术[J].中外公路,第24卷第5期,pp:76-78.
    [24]庄军生.移动支架及其在混凝土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世界桥梁,1987,(01)
    [25]沈权.我国铁路造桥机发展的研讨[J].建筑机械,1996年(4),PP:18-23.
    [26]张运书,杨利全,晁庚奇.现浇连续梁滑移模架(MSS)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第5期,PP:30-33.
    [27]张兆军.公路工程T型梁架桥机架设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第3期,PP:221-223.
    [28]黄才良,沈洋,张哲,农代培.公和斜拉桥移动模架法施工[J].公路,2002年10月第10期,PP:55-58.
    [29]余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梁式移动托模支架施工技术[J].中国市政工程,2000年3月第1期总第88期,PP:22-26.
    [30]庄军生.移动支架及其在混凝土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世界桥梁,1987(01).
    [31]陈开利.日本的大型挂模式移动脚手架简介[J].世界桥梁,1988(03).
    [32]陈德发.提升双跨式支撑先进工法生产力之个案研究[D]台湾: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二年一月,指导老师:林建良教授.
    [33]刘家锋.我国移动支架造桥机的发展综述[J].铁道标准设计,2002年第2期,P:11-15.
    [34]唐智奋.我国公路架桥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1996年第10期,PP:26-28.
    [35]石兆斌,毛晓斌,杜春红.海上桥梁的移动模架施工[J].公路,2006年3月第三期
    [36]黄经纬,黄文超.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建筑机械化,2007年第1期,P:51-53.
    [37]谢英道.从灵武黄河桥的施工看移动支架法造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
    [38]肖敏,雷昌龙.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在秦沈客运专线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2年第1期,PP:9-11.
    [39]王芳,侯晓丽,移动模架(MSS)在南京长江三桥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7.
    [40]杨遵俭,刘钧泉,左宜军.移动撑架系统在南京长江二桥的应用[J].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4l]孙圣杰.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第3期,PP:61-63.
    [42]张志华,王利英.移动模架在大型水利渡槽施T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22(3),PP:113-115.
    [43]王伟导.东深供水改造工程U型渡槽施工移动模架[J].广东水利水电,2005年10月第5期,PP:75-77.
    [44]李俊宏,何淑媛,袁勤国.大型渡槽槽身施工技术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第10期,PP:61-63.
    [45]曾金鸿,贾志营,李英才.迈步式移动模架在渡槽施工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4.Vol.35 No.8,PP:54-55.
    [46]侯文恒,谢尉鸿,徐恭义.移动模架造桥机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5年第10期,PP:1-3.
    [47]王东.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扬中夹江二桥的应用[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第10期,PP:127-129.
    [48]苏磊.移动模架造桥机在立交现浇箱梁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Mar.2007. Vol.33 No.9, PP: 287-288
    [49]洪彩葵,张长荣,姚美娜等.客运专线MZ32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组成及其施工工艺[J].铁道建筑技术,006年第6期,PP:24-28.
    [50]沈权.我国铁路造桥机发展的研讨[J].建筑机械,1996年第4期,PP:18-23.
    [51]吴普成.公路架桥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1年3月号,PP:29-31.
    [52]宋德文.建议推广中跨梁移动支架造桥机[J].铁道工程学报,1995年12月第4期总第48期,PP:117-121.
    [53]徐然,刘鹏.移动模架造桥机在生米大桥工程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7 No.2,PP:127-130.
    [54]王芳,侯晓莉.移动模架(MSS)在南京长江三桥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7年第7期,PP:7-8.
    [55]胡安祥,曹三鹏,刘钊,陈玉川.完全自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在苏通大桥连续梁中应用[J].施工技术,2005年12月第34卷第12期,PP:51-53.
    [56]林荫岳.大跨度造桥机及其在石长线湘江铁路大桥上的使用[J].铁道标准设计,1999,年第2期,PP:1-5.
    [57]洪宏兴.移动贝雷支架逐孔分段现浇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00年2月第1期,PP:46-48.
    [58]吴久财,林天干,郑锋利.移动模架在飞云江三桥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05年10月第5期,PP:140-141.
    [59]何柏进,王中和.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扬中夹江二桥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2005年2月第1期总第208期,PP:40-42.
    [60]田克平.移动式模架逐跨现浇施工法在厦门高集海峡大桥上的应用[J].桥梁建设,1990年第3期,PP:8-13.
    [61]胡安祥,曹三鹏,刘钊,陈玉川.完全自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在苏通大桥连续梁中应用[J].施工技术,2005年12月第34卷第12期,PP:51-53.
    [62]胡安祥,曹三鹏,刘钊等.移动模架造桥机在苏通大桥引桥PC连续梁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第4期,PP:41-45.
    [63]傅工范.厦门大嶝桥引桥箱梁移动支架施工技术[J].结构工程师,Feb.2006. Vol.22 No.1,PP:91-94.
    [64]王润全,朱德安.磴口黄河大桥50 m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3年第4期总第81期,PP:17-18.
    [65]李海之.临淮关淮河特大桥45 m连续箱梁移动支撑系统[J].中国公路,2005年第24期,PP:126-127.
    [66]谢发祥,王超,李丹.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北引桥移动模架施工[J].世界桥梁,2005年第1期,PP:20-22.
    [67]黄应彬,范厚彬,祝咏,楼普增.MSS自行式移动模架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中的应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7卷第4期,PP:8-11.
    [68]徐泽亚,毛奎.润扬大桥40 m PC连续梁移动模架施工技术[J].江苏交通工程,2002年第6期,pp:24-29.
    [69]王立超.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实用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9月,指导老师:项贻强教授汪劲丰博士
    [70]杨伟.生米大桥现浇箱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J].葛洲坝集团科技,2006年9月第3期总第79期,P:58-60.
    [71]黄美珍.架桥机使用与操作有关问题的分析[J].桥梁机械与施工技术,2005年第5期,PP:47-49.
    [72]林树庆.浅谈公路架桥机梁施工技术及安全操作规程[J].施工专家,2007年,PP:87-89.
    [73]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黄埔大桥施工设计图纸.2008.
    [74]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北戴河通联路桥机械有限公司.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ZS62.5m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试验指导书.2005年
    [75]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S11标项目部.MSS62.5移动模架安装技术指导书及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组织设计.2005年
    [76]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广州珠江黄埔大桥S12合同段项目部,MSS45(下行式)移动模架安装提升检验技术指导书.2005年
    [77]余健生,袁延华等.公铁两用架桥机的研制[J].中国铁路,2001年第9期,PP:51-52.
    [78]胡伟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造桥机的研制[J].桥梁建设,1998年第4期,PP:20-22.
    [79]张俊杰.32m跨双线铁路桥梁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与试验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第3期,PP:42-45.
    [80]胡安祥,雷江洪,镇亦明,汪丛斌,马保立.国内外MSS移动模架系统在苏通大桥的应用及比较[J].施工技术,2006年3月第35卷第3期,PP:55-58.
    [81]黄耀怡.ZQL32/64型连续梁造桥机总体设计与结构创新[J].铁道建筑技术,2005年,第6期,PP:7-15.
    [82]吕惠娴.MSS-65型造桥机浅析[J].生产技术与工艺管理,2004年6月第16卷第2期,PP:37.
    [83]陈超华.滑动模板支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J].世界桥梁,2002年第2期,PP:17-19.
    [84]景强,黄成造.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 m上行式移动模架关键技术研究[J].桥梁建设,2007年增刊1,PP:113-115.
    [85]宋德文.拼装移动式支架造桥机的总体构思[J].铁道建筑技术,1995年第4期,PP:5-11.
    [86]陈开御.关于“大跨度造桥机”总体方案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1995年9月第3期总第47期,PP:158-160.
    [87]张志刚.HLYM30X2/1400A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总体设计及方案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第9期,PP:91-94
    [88]唐经世.快速客运专线架桥机方案分析之三-移动支架法造桥方案[J].建筑机械2002年第12期,PP:27-28.
    [89]陈超华,刘圣伟,夏安乐.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现浇箱梁滑动模板支架系统介绍[J].河港工程,2000年第3期,PP:26-31.
    [90]李军堂,马涛.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40 m铁路箱梁移动模架造桥机设计与创新[J].桥梁建设,2007年第2期,PP:10-14.
    [91]张乐亲,林荫岳.秦沈客运专线MZ32移动模架造桥机研究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0年3月第20卷第3期,PP:9-11.
    [92]帅长斌,俞文生.高墩桥梁移动模架法整孔无支架现浇造桥机设计[J].桥梁建设,2002年第4期,PP:65-68.
    [93]李朋亮,王晓光,陈涛.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冶河特大桥DXZ32/900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技术.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4期
    [94]王龙奉.大型造桥机挠度曲线与主梁剖分式结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指导老师:吕彭民教授
    [95]梁权.造桥机主梁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6]曹平周.不设加劲肋钢梁腹板高厚比限值研究[J].钢结构,1999年第1期第14卷总第43期
    [97]胡建伟,盛宝安.客运专线架桥机主梁的局部稳定性分析[J].工程机械.2005.Vol.36 No.9PP.40-42.
    [98]Hyo-Gyoung Kwak, Je-Kuk Son.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moments in bridges constructed with a movable scaffolding system (MSS) [J].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2006), doi:10.1016/j. comp struc. 2006.08.044
    [99]颜全胜,曾庆元.大跨度架桥机钢桁架的稳定与极限荷载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ay.2000.Vol.28 No.5,PP:48-53.
    [100]刘汝臣.甬台温铁路上行式移动模架制梁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第3期,PP:35-37.
    [101]汪丛斌,胡安祥,马保立.苏通大桥北引桥上行式MSS移动模架施工技术[J].交通工程建设,2006年第三期,PP:11-15.
    [102]王洪军,铁大禹,胡昌斌.固定支墩滑动模架工法在斜拉桥施工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7月第19卷第3期,PP:191-193.
    [103]孙世豪.ZQL32/64型中跨连续梁造桥机墩顶牛腿的设计与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5年第5期,PP:56-58.
    [104]李海,王齐昌.DZ40/1000型移动模架设计与施工[J].华东公路,No.4(Total No.160),PP:51-59.
    [105]冼植诚,王惟江.渡槽混凝土浇注用全液压钢结构移动模架[J].工程机械,2003年第7期,PP:7-9.
    [106]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99)[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107]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1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S].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09]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10]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2004)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112]李晓龙.移动模架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作用效应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113]赵阳,徐荣桥,汪劲丰等.珠江黄埔大桥MSS62.5移动模架设计分析[C].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7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114]肖新华,王新敏.ZQJ800型移动支架造桥机结构设计与分析[J]
    [115]胡庆安,乔云强,刘健新.MSS62.5移动模架造桥机风洞试验及抗风分析[J].桥梁机械与施工技术,2006年第10期,PP:36-38.
    [116]Elgaaly M, Seshadria, Hamilton R M. Bending Strength of Beams with Corrugated Webs[J].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1997
    [117]Elgaaly M,Hamilton R,Seshadria. Shear Strength of Beams with Corrugated Webs [J]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1996
    [118]Elgaaly M,Seshadria, Hamilton R M. Bending Strength of Beams with Corrugated Webs[J].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1997
    [119]郑仲浪,申宝成,张培森,吕彭民.大型造桥机导梁过孔过程应力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桥梁机械与施工技术,2007年第4期,PP:38-39.
    [120]叶俊杰,王龙奉,朱文琦,吕彭民.造桥机开模与过孔强度计算及实验[J].建筑机械化,2007(06),PP:26-28.
    [121]胡建伟,盛宝安.客运专线架桥机主梁的局部稳定性分析[J].工程机械,2005年第9期,PP:40-42.
    [122]邓志华.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引桥移动模架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2007年06月第27卷3期,PP:207-209.
    [123]张国华.下行式移动模架现浇32 m客运专线双线箱梁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第4期,PP:67-71.
    [124]史聪慧.下行式移动模架制40 m铁路箱梁施工关键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6年第5期,PP:8-10.
    [125]赵晋华.造桥机节段拼装40 m铁路双线箱梁施工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5年第1期,PP:38-41
    [126]黄键.造桥机组拼架设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简支梁技术[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6年12月第9卷第4期,PP:98-103.
    [127]范军,李伟军.自行式移动模架法现浇40.6 m简支箱梁施工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年第4期,PP:43-46
    [128]雷昌龙.32 m铁路双线箱梁预制工艺[J].桥梁建设,2006年第5期,PP:51-54.
    [129]曹钢龙.温福铁路(浙江段)客运专线下承式移动模架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7年第2期,PP:14-18.
    [130]徐浚.南昌生米大桥大跨径移动模架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6(6),PP:32-34.
    [131]范万祥.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40 m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4.Vol.26No.1,PP:71-73.
    [132]李朋亮,王晓光,陈涛.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冶河特大桥DXZ32/900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7第4期,PP:103-107.
    [133]党海军.ZQL32/64型中跨连续梁造桥机造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5年第2期,PP:23-26.
    [134]范万祥,杨朝峰.50 m跨连续箱梁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技术.建筑施工,2005.Vol.27 No.2,PP:38-41.
    [135]张璟,吴加云,徐海燕,上官兴.肇庆大桥北引桥上部结构施工工艺[J].建筑技术开发,vol.31,No.3.
    [136]贾志营,张志华,牛桂林.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漕河波槽采用移动模架技术现浇施工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第37卷第5期,PP:72-75.
    [137]范万祥,杨朝峰.50 m跨连续箱梁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技术.建筑施工,2005.Vol.27 No.2,P: 38-41.
    [138]李文广.ZQJ32/56移动支架造桥机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1995(4,6),PP:1-7.
    [139]熊春奎.DZ-42m/1000t型造桥机设计与施工[J].铁道标准设计,1999年第5期,PP:1-4.
    [140]黄峰,盛朝晖.MZ32移动模架造桥机工艺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2年第8期,PP:9-11.
    [141]曹三鹏,刘钊,岳力强.移动模架施工PC连续梁桥悬臂段箱梁空间效应不利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2006.Vol.23 No.12,P:86-90.
    [142]刘钊等.苏通大桥引桥移动模架施工连续梁悬臂段空间效应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研究[R].江苏: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2005年9月.
    [143]丁庆军,黄修林,王红喜等.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设计高掺Ⅱ级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J].混凝土,2007.No.8,P:7-10.
    [144]景强,丁庆军,高纪宏.大跨箱梁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o1.30No.4,P:32-35.
    [145]刘军,王玲玲,王东山等.混凝土矿质混合料致密配合比设计模式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Vol.36 No.3,P:356-358.
    [146]黄兆龙,湛渊源.粉煤灰混凝土掺配比技术[J].分煤灰综合利用,2002(5).
    [147]孔详谦.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48]迟培云,梁永峰,卢世宽.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粉煤灰.2002(3):16-18.
    [149]汪冬冬,周士琼.大体积混凝土绝热升温试验研究[J].粉煤灰.
    [150]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151]凯尔别克(Kehlbeck.F.)著,刘兴法译.太阳辐射对桥梁结构的影响[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32-36.
    [152]赵曼,王新敏,高静.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徐变效应的有限元分析[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4(1):35-39.
    [153]Carin L. Roberts-Wollman, John E. Breen, Cawrse. Measurement of Thermal Gradient and their Effect on Segmental Concrete Bridge[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02 (10) 166-174
    [154]Jun Suzuki, Youshito Ohba, Yoshiyuki Uchikawa, Kazutoshi Hoshikawa and Kazuhiro Kimura. Monitoring Temperature on aReal Box-Girder Bridge and Energy Budget Analysis for Basic Information on Bridge Cooling and Surface Freezing[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007 Vol.12.No.1 45-52
    [155]Krit Laosiriphong, Hota V.S.GangaRao, Woraphot Prachasaree and Vimala Sheka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GFRP Bridge Deck under Temperature Gradient[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2006 Vol.11, No.4 507-512
    [156]袁勇.混凝土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57]朱益民,尹晓明,赵研峰.某V型墩连续刚构箱梁桥底板裂缝分析[J].云南交通科技,2003,19(4)PP:22-24.
    [158]蒋冬蕾,应国刚.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要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的探讨[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2).
    [159]李方东.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常见裂缝成因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4(3)
    [160]孟少平,王建中,吴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的裂缝原因及防止措施[J].建筑技术,1999,30(12),P:851-853.
    [161]范万样,杨朝峰.50m跨连续箱梁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5年2月第27卷第2期:13-16.
    [162]帅长斌,俞文生.高墩桥梁移动模架法整孔无支架现浇造桥机设计[J].桥梁建设,2002年第4期:65-68.
    [163]孟乔然.移动式造桥机现浇箱梁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年5月第17卷增刊:70-73.
    [164]周湘桥,孙笑萍.移动模架造桥机在多跨原位现浇工法中的应用.铁道工程学报,2003年第12月第4期:90-92.
    [165]Bishara AG, Papakonstantinou NG. Analysis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segmental cantilever bridges. J Struct Eng, ASCE 1990;116(5):1247-68.
    [166]Cruz PJS, Mari AR, Roca P. Nonlinear time-dependent analysis of segmentally constructed structures. J Struct Eng, ASCE 1998;124(3):278-88.
    [167]Ketchum MA. Redistribution of stresses in segmentally erected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UCB/SESM-86/07.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1986.
    [168]Kwak HG, Seo YJ. Long-term behavior of composite girder bridges. Comput Struct 2000;74:583-99.
    [169]Kwak HG, Seo YJ, Jung CM. Effects of the slab casting sequences and the drying shrinkage of concrete slabs on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behavior of composite steel box girder bridges. Part Ⅱ Eng Struct 2000 (23):1467-1480.
    [170]王丰,曹新建,孙亚刚.连续梁满堂支架分次浇筑施工方法研究[J].工程与建设,2007年第21卷第1期,PP:56-58.
    [171]王丰,等.连续梁满堂支架分次浇筑施工方法研究[J].工程与建设,2007
    [172]杜拱辰.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8.
    [173]雷俊卿,钱冬生.大跨度桥梁结构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版社,2006.
    [174]洪宏兴.移动贝雷支架逐孔分段现浇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设.2000.
    [175]许志兵,刘军生.MZ800型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应用与改进[J].葛洲坝集团科技,2006年9月第3期总第79期,PP:36-39.
    [176]周湘桥,孙笑萍.移动模架造桥机在多跨原位现浇工法中的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2003年第12期,PP:90-92.
    [177]黄经纬.CDMSS造桥机的构造与施工应用[J].施工技术,2006年第1期,PP:46-47.
    [178]边坤艳,杜玉良.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工艺研究与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3年第8期,PP:82-84.
    [179]李进辉,俞尧稳.移动式贝雷支架连续箱梁逐孔现浇施工技术[J].广东公路交通,2000增刊总第66期,PP:216-220.
    [180]房贞政.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81]徐岳,王涯君.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82]周军生,楼庄鸿.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
    [183]李坚.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与工程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1
    [184]Easley JT. Buckling Formulas for Corrugated Metal Shear Diaphragms[J]. Journal of 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1975.
    [185]孟乔然.移动式造桥机现浇箱梁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年5月,第17卷增刊,PP:70-7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