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论法官的职业化思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的司法现状,尤其是作为司法行为软件基础的法官思维展开。本文关注现实问题,以探索法官法律思维的改革走向为核心价值诉求,希望通过对司法现实的讨论,发现司法现实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这个过程中,试图探寻和界定中国的法官职业化思维所需要扬弃的某些品质。结构上,本文首先从应然的角度,综合参考国外的某些相对较为成熟的司法观念和定义,尽力界定出应然的较为合理的法官职业化思维所必须的合理成分。然后,通过分析国内的司法现实中存在的影响法官思维的不利因素,进行法律的专业思考和分析,以期待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促进法律人集体对我国的司法现状,尤其是法官的职业化思维的现状进行必要的反省,从而更好地进行现代观念上的法治建设。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urrent judicial status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thinking of judge,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basis of judicial actions of judges. This article, with focus on practical issues, explores the revolution of the legal thinking of the judges as core values, and looks for justice disadvantages that exist in reality, and moreover, during the process the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define the qualities that shall be spread or discard i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judges in China. The paper defines the reasonable aspects that shall apply i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judges in China in a necessity wa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more mature opinions and definition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 drawbacks existing in reality in China has been analyzed afterward in the limited text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judicial status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professional thinking of judges in China. The paper eventually aims at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revolution of a modernized legal system in China.
引文
1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页
    2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0页。
    3 理查德·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4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第200页。
    5 林喆:《法律思维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6 孙笑侠:“法律人思维的规律”,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1辑。
    7 王纳新:《法官的思维—司法认知的基本规律》,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3页。
    8 吴晓明:“法律思维发生的一般过程——法理学角度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载经济法http://www.econemiclaws.net/tonggao/list.asp?Id=851
    9 吴晓明:“法律思维发生的一般过程——法理学角度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载经济法http://www.econemiclaws.net/tonggao/list.asp?Id=851
    10 吴晓明:“法律思维发生的一般过程——法理学角度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载经济法http://www.econemiclaws.net/tonggao/list.asp?Id=851
    11 曾明奇、徐晓晴:“苏联法学界关于法学理论的新思维”,载《外国法学研究》1988年第2期;转引自林喆著:《法律思维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12 [德]H.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97页。
    13 贺卫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载葛弘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14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之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15 郑成良:“法律思维是一种职业的思考方法”,载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16 林喆:《法律思维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
    17 [日]盟山庄司:《现代青年心理学》,邵延生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66页。
    18 王纳新:《法官的思维——司法认知的基本规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19 林喆:《法律思维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页。
    20 崔清田:《形式逻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21 [法]莫里斯·梅络—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28页。
    22 舒国滢译:“战后法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载《比较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
    23 蒋慧玲:“现代司法理念基本问题”,载刑事审判网2003年5月22日。
    24 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25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5页。
    26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0页。
    27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28 杨一平:《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
    29 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前言(哈利·爱德华兹),第3页。
    30 [英]麦考密克、[澳]魏贝格尔:《制度法论》,周叶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页。
    31 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32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9页。
    33 雍琦:《审判逻辑简论》[M]1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110页
    34 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第438页。
    35 吴家友主编:《法官论司法理念》,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36 王纳新:《法官的思维——司法认知的基本规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37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7页。
    38 王纳新:“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立法完善——以诉讼目的为视角的理性分析”,载曹建明主编《程序公正与 诉讼制度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809-810页。
    39 帅巧芳、娄正前:“社会认同度: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标尺”,载《法律适用》2003年第11期。
    40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9页。
    41 [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69页。
    42 劳伦斯·M.索兰:《法官语言》(译者导读),张清、王芳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43 George W.Paton,A Texbook of Jurisprudence.3rd ed.by D.P.Derham(Oxford,1964),p207-808.
    44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梁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10页。
    45 苏力:“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46 杨鹤皋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47 《海瑞集》第117页;转引自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半,第135页。
    48 [德]马克思·韦伯:《文明的历史脚步》,黄现起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43页。
    49 孙光轩、于逸生:“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之回顾”,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50 郑成良、陈海光:“论法官职业思维方式的养成”,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12期。
    51 吴家友主编:《法官论司法理念》,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59页。
    [1]余中.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约翰·亨利·梅里曼.大陆法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文兴.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美考家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建敏.传统司法行为及其合理性[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6]丕祥.法官办案经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7]伦斯·从·索兰.法官语言[M].张清,王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8]效锋.法官行为与职业伦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9]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1.
    [11]理查德·波斯纳.超越法律苏[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4.
    [12]林晶.法律思维学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49.
    [13]王纳新.法官的思维——司法认知的基本规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
    [14][德]H.科殷.法哲学[M].林荣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97.
    [15]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之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
    [16][日]盟山庄司.现代青年心理学[M].邵延生译,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66页.
    [17][法]莫里斯·梅络—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28.
    [18]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6.
    [19]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25.
    [20]杨一平.司法正义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9.
    [21]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前言(哈利·爱德华兹)3.
    [22][英]麦考密克,[澳]魏贝格尔.制度法论[M].周叶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04
    [23]苏力.送法下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89.
    [24]吴家友.法官论司法理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39.
    [25][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9.
    [26]劳伦斯·M.索兰.法官语言[M].张清、王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
    [27]怀效锋.法官行为与职业伦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8][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上卷),董梁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10.
    [29]杨鹤皋.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9.
    [3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1982:135.
    [31][德]马克思·韦伯.文明的历史脚步[M].黄现起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43.
    [32]崔清田.形式逻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2.
    [3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52.
    [34]雍琦.审判逻辑简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10.
    [35]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00.
    [36]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38.
    [37]喻中.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38][美]丁约翰·亨利·梅里曼.大陆法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9]陈文兴.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0]尼尔·美考家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1]武建敏.传统司法行为及其合理性[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2]公丕祥.法官办案经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3]劳伦斯·从·索兰.法官语言[M].张清,王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4]George W.Paton, A Texbook of Jurisprudence.3rd ed. by D.P.Derham (Oxford, 1964),p207-808.
    [45]孙笑侠.法律人思维的规律[A].见:葛洪义.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M].第1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6
    [46]郑成良.法律思维是一种职业的思考方法[A].见:葛洪义.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M].(第1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7.
    [47]贺卫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A].见:葛弘义.法律方法与法律[M].(第1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
    [48]蒋慧玲.现代司法理念基本问题[EB].见:载刑事审判网,2003-3-2.
    [49]孙光轩,于逸生.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之回顾.见:法学研究[J].2003:1.
    [50]郑成良,陈海光.论法官职业思维方式的养成.见:法律适用[J].2002:12.
    [51]苏力.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见:中国社会科学[J].1994:6.
    [52]帅巧芳,娄正前.社会认同度: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标尺.见:法律适用[J].2003:11.
    [53]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见:法学研究[J].2003:3.
    [54]舒国滢译,“战后法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见:比较法学研究[J].1995: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