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市场经济与信用伦理—论信用伦理的效用和社会信用建设的路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诈失信等不道德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紊乱和无效成本的增加。信用缺失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因之,社会信用建设则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由此,本文将围绕市场经济与信用伦理这一主题,研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伦理,阐释信用伦理的内涵,条陈信用伦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独特效用,并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的实际着力论述社会信用建设的路径。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梳理信用伦理缘起的基础上,分析信用伦理的构成要素,提出信用伦理的基本问题,以力求阐明信用伦理的基本内涵。第二部分重点从信用伦理与市场经济发展、政府形象塑造、社会文化建设三方面关系入手,展开分析,挖掘信用伦理在市场经济中的独特效用。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际,提出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基本路径。具体从四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完善市场体系,营造信用环境;二是加强信用管理,规范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行为;三是建立健全信用的法律体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强化信用意识,提高个人信用自律性。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is in the process, the every kind phenomenon of moral lose large quantity exist, directly caused our country the mess of the market economy order and the gain of the invalid cost, such as counterfeit, inferior quality, cheat, fail in promise. The moral lose have become our country marker economy the bottleneck of the smooth development. For this, <> have proposed:" Forming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base on moral's support, property right, law. It is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of building modern market system, is the slip getting a permanent cure which standardizes the economic order of market too." So, social credit construction 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present theory and practice.
    However, this text will round market economy and credit ethics , research the credit ethics in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explain the credit ethics' intensions, introduce the credit ethics' utility during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ality, put forward the routes to construct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This text divides three parts altogether. The first part, comb credit foundation who ethics genesis, analyze credit the composition key elements of ethics, put forward the basic problem of credit ethics, in order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expound the basic intension of credit ethics. The second part, analyze three respect relations: credit ethics and market economic development, credit ethics and government image-building, credit ethics and soci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excavate the ethics unique utility in market economy of credit. The third part,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ality, put forward the basic route of social credit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Structure from four respects concretely: First, perfect market system, build the credit environment. Second, strengthen credit management, standardize the credit behaviors of the individual and enterprise. Third, set up and amplify the legal system of credit, offer the strong system guarantee. Fourth, strengthen credit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 nature that contains by oneself personal credit.
引文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
    3.(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
    4.(美)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
    5.(美)科斯、诺斯、威廉姆森:《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6.(美)尼考拉斯·莱斯切尔:《认识经济学——知识理论的经济问题》,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7.(美)肯尼迪·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8.(南)斯韦托所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9.(美)R·T·诺兰:《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华夏出版社,1988年。
    1.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强毅华:《经济伦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3.吴忠:《市场经济与现代伦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
    4.何建华:《道德选择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5.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6.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
    7.胡海鸥:《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8.王莹、景枫:《经济学家得到的追问——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企业信用监管理论与实务》,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年。
    11.宋惠昌:《诚信—商道之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
    12.王良:《社会诚信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
    13.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14.李新庚:《中国信用制度建设干部培训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15.龚勇:《信用中国》,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
    16.徐东平:《诚信读本》,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
    17.榕汀:《诚信—未来社会的通行证》,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
    18.王雪梅、李益波:《经营人生的法宝—信用与人际关系》,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
    19.国家经贸委青年理论研究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实践、政策、借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20.吴晶妹:《现代信用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21.喻敬明、林钧跃、孙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22.谢名家:《信用:现代化的生命线》,人民出版社,2002年。
    23.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
    24.彭南林:《企业文化概略》,红旗出版社,1999年。
    25.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6.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27.廖申白、孙春晨:《伦理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8.徐长聚、官景辉、谭向东:《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青岛出版社,1996年。
    29.王武召:《社会交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0.姚纪纲:《交往的世界——当代交往理论探索》,人民出版社,2002年。
    31.王永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和特征》,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
    32.龙观水、王德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
    33.林钧跃:《企业信用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34.王淑芹、安云凤:《现代伦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5.魏杰:《文化塑造》,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36.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37.王伟、李舒东:《全球化进程中的伦理建设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
    38.彭德琳:《新制度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9.赵淑文:《心理学新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40.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1.黄文平:《信用经济与政府责任》,《学术月刊》,2002年第4期。
    2.杨瑞龙:《关于诚信的制度经济学思考》,《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3.陈丽君、王重鸣:《中西方关于诚信的诠释及应用的异同与启示》,《哲学研究》,2002年第8期。
    4.焦国成:《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5.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1期。
    6.杨秀香:《诚信:从传统社会转向市场社会》,《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4期。
    7.刘相:《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
    8.孙国锋:《交易成本的本质、原因和度量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9.王和平:《论政府信用建设》,《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0.邓名瑛、刘霞:《论伦理道德对交易费用的影响》,《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2期。
    11.王雨辰:《市场经济的信用伦理与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4期。
    12.万俊人:《信用伦理及其现代解释》,《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
    13.鄯爱红:《儒家诚信伦理的现代诠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4.龙静云:《以诚信进德立业》,《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2期。
    15.宋希仁:《论信用和诚信》,《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6.王淑芹:《信用概念疏义》,《哲学动态》,2004年第3期。
    
    
    17.王淑芹:《论法律信用与道德信用的特性》,《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5期。
    1.中国学术期刊网:www.chinajournal.net.cn
    2.中国信用信息网:www.creditinfo.com.cn
    3.中国信用在线:www.cnco.cn
    4.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http://philosophyol.com
    5.诚信中国网:www.sincerechina.com
    6.国研网:www.drcnet.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