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中国对外商银行的法律控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中国的金融领域里,外商银行以其独特的身份在金融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与中国固有的钱庄、后起的华商银行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国金融近代化起步迟缓,中央银行制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建立起来。在这之前外商银行通过放款、贴现、控制汇率成了中国实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控制着中国的金融经济。除了具有以上的影响力外,近代中国的外商银行的法律地位变化还经过两个阶段:在治外法权废除之前,外商银行享有治外法权,并不依照中国法律设立,在运营中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在治外法权废除之后,外商银行才完全依照中国法律运营,接受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当然,在治外法权未废除之前,中国对外商银行的法律控制也并非完全空白,而是在微弱的基础上向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在废除治外法权和发展银行法制的基础上,近代中国对外商银行全方位的法律控制得以形成。
     在近代中国银行法的研究中,对外商银行法律控制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有待跟进。本文在探究近代外商银行政治、经济、法律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代中国外商银行的设立、外商银行的运营和外商银行的停业清理方面的法律控制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究近代中国对外商银行进行法律控制的发展变化史,从而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近代中国对外商银行进行法律控制在发展中的基本特征、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的存在形式,系以纯粹外商银行、中外合办银行和储蓄会等形式存在。外商银行发展的前期阶段一直以英商银行为主要力量;到了十九世界末则法、德、俄的力量开始上升,外商银行群体开始多样化;二十世纪日、美银行的后来居上使得外商银行群体更加复杂。除此之外,中外合办的外商银行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二十多年蓬勃发展,成为不受条约限制而深入中国更多地区的外商银行,同样对中国影响极深。此外还有储蓄会形式的银行性质机构,纯粹经营有奖储蓄的非法业务而无法禁止,影响当时金融,亦属外商银行的一种形态。这些外商银行大多未经中国允许而开展经营,未经中国特许而在中国发行纸币,强迫提供政治贷款,强迫中国关税存放外商银行等,都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深刻影响近代中国金融。
     第二章通过对设定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等治外法权的条约、法律文本的分析,以及实践上治外法权的违法扩展和废除治外法权的考察,探讨治外法权对于近代中国金融法制的影响。在这一基础上,本章通过对晚清、北京政府、南京政府三个时段的银行法制考察发现,中国近代银行法制是由简单走向复杂系统,由部门规定集聚上升为银行法律;而对外商银行的准入、运营和清理的管理也是从具体事件到抽象规定的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第三章为外商银行准入的法律控制变迁。对于外商银行,中国经历了从银行认识到约束外商银行乏力,再到从法律上控制外商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随着近代中国银行法制的发展和治外法权的渐次废除,外商银行的准入形式经历了从任意自由设立到通过特殊协议设立,进而协议按照中国法律设立,最后在废除治外法权的背景下,最终形成了有严格的设立条件和设立程序的外商银行准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法律制度。在这一控制外商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中外合办银行和纯粹外商银行等都被纳入到法律规范之中。通过对近代外商银行准入的法律控制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的考察可知,外商银行准入的法律秩序得以逐渐形成。
     第四章以近代中国对外商银行纸币发行的控制为中心进行考察,并探讨了外商银行的业务运营与运营安全问题。本章首先回顾了外商银行任意发行纸币的历史及其造成的影响。对此,中国的民间与官方在法律制度未健全之时就已经有反对之声与抵制之举。北京政府颁布《取缔纸币条例》及其后对条例的修正,可以看作是政府控制外商银行发行纸币的早期努力。南京政府时期,政府为进行币制改革,通过发布命令和与外商银行签订协议,阻止外商银行将白银运往国际金融市场,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法币改革中,南京政府通过外交的努力和对银行施加的压力,外商银行先后上缴其白银并兑为法币。法币成为包括外商银行在内所有银行的记账单位和支付手段。外商银行未经中国特许的纸币发行遂告结束,中国得以垄断纸币发行。本章还讨论了中国控制外商银行的业务运营和业务安全。1947年《银行法》颁布时,中国结束了外商银行业务运营与安全无法控制的历史。近代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业务控制和业务安全法律控制体系。
     第五章外商银行停业清理的法律发展史分为两端:拥有治外法权的外商银行在银行清理的过程中由领事法庭或法院完成的历史;另一为在中国清理属于敌对国的外商银行、中外合办的外商银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清理外商银行法律制度的历史。中国基于战争敌对状态否定外商银行享有的领事裁判权,完成了对德国德华银行、尤其是日商银行的彻底清理,是控制外商银行清理的重要突破;另一方面在对中外合办的外商银行的清理中,中方基于特定业务权的发生根据、银行的重大变动或银行的设立根据,不断加深对外商银行清理的法律控制,并逐步积累了清理外商银行的制度经验。通过废约运动,作为中方法律制度障碍的领事裁判权及其法庭组织将不复存在,这为银行清理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国内清理银行的制度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比较完备的清理外商银行的法律制度得以形成。中国对外商银行清理的法律控制始于具体业务,最终发展成清理外商银行的基本法律制度,从而艰难走完了不平条件下对外商银行清理进行法律控制的历程。
     第六章通过梳理近代中国对外商银行法律控制的发展变化,总结出其演变的特征,即领事裁判权直接影响着对外商银行的法律控制,对外商银行的法律控制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外商银行最终从事后控制的特权银行转变为事前控制特别监管银行。本章最后从银行法制与银行业的角度探讨外商银行法律控制的历史影响。
     总之,通过梳理近代中国对外商银行的法律控制的历史,近代银行法制历史中关于外商银行部分的内容得以充实。在完整银行法律体系得以形成的大背景下,本文探索特定条件下政府关于银行法律控制活动的发展规律,并提炼其理论意义以为银行法制发展之借鉴。
The foreign banks which have privile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finance in modern China,and share the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with Cash shops(qianzhuang)and Chinese banks.Before the central bank system built in the1930s inChina,the foreign banks play the role of central bank essentially by loan,discount andthe control of exchange rate. The legal identity of foreign banks changed from one toanother. Before the abolishment of extraterritoriality,the foreign banks have theprivilege that foreign banks don't have to obey the Chinese law.After the abolishmentof extraterritoriality,the Chinese government can supervise and regulate the foreignbank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aw completely.Howev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take some legal controls which are in-depth and systematic.With the development ofthe banking law and the abolishment of extraterritoriality,the Chinese governmentconsummate the legal system of foreign banks finally.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re are five parts in the dissertation asfollow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forms of foreign banks in modern China,which arepure foreign banks,sino-foreign banks and sino-foreign saving banks. In the early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s,there are mainly English banks.Until theend of19th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20th,there are more foreign banks coming toChina,which are fromFrance,Russia,Germany,Japan,America,and so on. Besides,thereare sino-foreign banks and saving banks, most of which don't have to obey theChinese law in modern times.These banks almost establish,run,especially issue thenotes withou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ermission.
     Chapter two observes the impact of extraterritoriality on the legal system offinance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text and practice about the unfair treaties and the confession system.It is found that the Chinese banking law develop fromrough to systematic,from regulations to banking laws,from regulating concreteincidents to general rules by observing the banking law of the latest Qing Dynasty, thePeking Government and Nanking Government.
     Chapter three discuss the admittance of foreign banks in the text of Chinese law.At the beginning,China know foreign banks only,then wake up to the hurt of lackingbanking law to regulate them, and finally control the admittance of foreign banks bymaking law and enforcing it.On the one hand,the Chinese government control theestablishment of some sino-foreign banks by making an agreement at first,and thenmake agreement on bank establishment according to Chinese law,and finally abolishthe extraterritoriality.On the other hand,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ke efforts toconsummate the banking law system for the regulation of foreign banks.In the processof control foreign banks coming into Chinese finance market,every kind of foreignbanks become the subject of norm of Chinese law.It is then to the banking articlesprocess that we must turn for the effectiveness in legal consideration and inpractice.While a gradual development forming in the trample law and order foot willcombine the restrictive elements outlined above.
     Chapter four take the jure control of note-issue of foreign banks as the center,anddiscuss the bank operations and the bank safety. First this part retrospect the foreignbanks issuing notes without restriction and its effect.Before the perfection of bankinglaw,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have the voice of objection and makesome resistance.The Regulations Restricting the Issue of Paper Money promulgatedby Peking government can be regard as the early exertion by the government.Nankinggovernment strive on silver reform,and acquire some result on preventing the out flowof silver from China.In the following currency reform,the government make theforeign banks contribute the silver to national treasure,and the legal money(fabi)become the unit of account and means of payment. The legal money(fa bi)becomethe unique currency after reform.Besides,this part also discuss that the legal controlover the bank operation and the bank safety by the government grow up from noregulations to systematic banking law gradually.
     Chapter five retrospect the history of the law of close and liquidation in modernChina from two aspects.One is the history of liquidation institutions of foreign bankswhich have the extraterritoriality by the consular court;the other is the history of liquidation institution of sino-foreign banks b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its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state of hostility China deny certain contry's consularjurisdiction,we clear the Germany and Japanese banks.as the breakthrough ofinstitution development. The liquidating sino-foreign banks which are registered inChinese government or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Chinese law mellow the liquidationinstitution.Finally we clear the obstacles by the abolition of the unfair treaties,and theliquidation institution of banking law for Chinese banks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The liquidation institution of banking law for foreign banks is completed at last.
     Chapter six summarize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control overforeign banks in modern China by observing its vicissitude,which are that theextraterritoriality have great effect on legal control over foreign banks, the legalcontrol developed from fragment to systematization,from afterwards tobeforehand,and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y to reality on the basis ofsummar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e sovereignty and finance law.
     This dissertation fulfills the foreign banks law of the banking law in modernChina, probes the law of development about the government controlling banking incertain circumstances,and abstract the theory significance as the reference for reality.
引文
2马志刚:《中国近代银行业建立法律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刘平:《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4吴景平:《序言》,刘平:《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页。
    1Frank H. H., King, David J. S., King, Catherine E,The Hongkong Bank in late imperial China,1864-1902: onan even keel,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Frank H.H.King, The Hongkong Bankin the Period of Imperialism and War,1895-1918:Way foong,the Focus of Wealth,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8;Frank H.H.King, The HongKong Bank between the wars and the bank interned,1919-1945:return from grandeu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Frank H.H.King,The Hongkong Bank in the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ism,1941-1984: from regional bank to multinationalgroup,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Scully,Eileen paula,Ph.D.Crime,punishment,and empire: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China,1906-1943(VolumeⅠandⅡ),Georgetown University,1994.
    1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2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8页。
    3参见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227-228页。
    4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227页。
    1《北华捷报》,1890年8月15日,第177页,转引自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页。
    2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210页。
    3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211页。
    4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201页。
    1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5页。
    1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第17页。
    2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第18页。
    3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第16页。
    1王彦威编:《清季外交史料》,1935年版,第154卷,第2页,转引自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9页。
    2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9页。
    1参见《银行合同》,载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71页。
    3参见《中法实业银行章程》,载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858页。
    4参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料(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39页。
    1徐继庼:《最近上海金融史》,商务印书馆1926年初版,第103页。
    2参见《合办中华汇业银行约规》,载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277页。
    3西原龟三:《在目前局势下的对华经济措施纲要》,载《近代史资料》,1979年第1期,第119页。
    4陆宗舆:《段祺瑞的参战与借款》,载《近代史资料》,1979年第1期,第178页。
    5参见李一翔:《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载《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页。
    1参见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217-219页。
    2参见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217-219页。
    3Frederic E.Lee,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26,p90.
    1参见洪葭管、张继凤:《近代上海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8页。
    2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90-191页。
    3参见《上海外国银行公会复上海银行公会函》(英文,1921年5月8日),上海档案馆藏,上海银行公会档案S173—2—40。
    4参见何品:《试析近代上海中外银钱业三方的互动关系:以上海中外银钱业联合会的筹建为中心》,载吴景平、马长林主编:《上海金融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参见徐寄庼:《最近上海金融史(下册)》,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133-136页;英文见《上海外国银行公会致上海钱业公会函并附外国银行公会章程》,(1929年10月9日),上海档案馆藏,上海银行公会档案S173-2-176。
    1参见徐寄庼:《最近上海金融史(下册)》,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166-168页。
    2蔼庐:《中外银钱业联合会之前途》,《银行周报》,1929年第13卷第12期。
    1《北华捷报》,1852年8月7日。
    2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3页。
    3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1[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页。
    3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
    1参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592-593页。
    1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184页。
    2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241页。
    3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
    4Trade Reports,1876年,福州,附录Ⅲ,第84页,转引自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5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6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244页。
    1《申报》,1884年1月12日。
    2See S.R.Wagel,Finance in China,Shanghai:North-China Daily News&Herald,Ltd,1914,p238.
    3参见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60-62页。
    4参见戴建兵:《隐形中央银行:甲午战争前后的外商银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5参见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第三卷):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81-86页。
    1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第二卷):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页。
    2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第二卷):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235页。
    3参见洪葭管:《从汇丰银行看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金融统治》,《学术月刊》,1964年第4期。
    4参见何品:《试析近代上海中外银钱业三方的互动关系:以上海中外银钱业联合会的筹建为中心》,载吴景平、马长林主编:《上海金融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参见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第465-467页。
    1《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汉口,第177页,转引自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第二卷):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261页。
    2参见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1页。
    1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第三卷):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75-76页。
    1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228页。
    2[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8页。
    3参见《申报》,1934年8月22日。
    1[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8页。
    2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230页。
    3[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0页。
    4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295页。
    1参见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240-241页。
    2参见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241页。
    3参见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2、28页。
    4参见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三联书店1957年,第735页。
    5参见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料统计》,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2、28-30页。
    1See Frank H.H.King, The Hongkong Bank in the Period of Imperialism and War,1895-1918:Way foong,theFocus of Wealt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pp492-497.
    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8页。
    3See Frank H.H.King, The Hongkong Bank in the Period of Imperialism and War,1895-1918:Way foong,theFocus of Wealt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pp492-497.
    5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第三卷):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
    1盛宣怀:《愚斋存稿》,第一卷,弟5页,1916年版,转引自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291页。
    3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291页。
    5See Frank H.H.King, Mone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5,p91.
    6参见1874年《汇丰银行营业报告》,转引自引自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1页。
    1See Frank H.H.King,The Monetary System of Hongko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3,p104.
    2参见Decennial Reports,1882-1891年,汉口,第177页,转引自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1页。
    3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7页。
    4参见《北华捷报》,1887年10月13日。
    5See Frank H.H.King, The Hongkong Bank in the Period of Imperialism and War,1919-1945:Way foong,theFocus of Wealt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p63.
    6参见吴群敢:《外商银行状况》,现代经济通讯社,1949年,第53页。
    1参见《北华捷报》,1889年11月29日。
    2参见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
    253页。
    1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2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3参见洪葭管:《在金融史园地里散步》,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63页。
    1参见[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6页。
    2[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4页。
    3参见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671页。
    4参见汪康年:《汪穰卿先生笔记》,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19-20页。
    1参见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72页。
    2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第1274-1278页。
    3陆宗舆:《段祺瑞的参战与借款》,载《近代史资料》,1979年第1期,第178页。
    4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90.
    5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02.
    6姚传驹:《金融制度私议(1924)》,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页。
    1参见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第三卷):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250页。
    2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页。
    3参见《申报》,1875年11月8日。
    4参见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211页。
    5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252页。
    1参见《申报》1884年1月23日。
    2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254页。
    1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85页。
    2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80页。
    3金侣琴:《取缔外钞问题》,《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3期。
    4姚传驹:《金融制度私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231页。
    1关于参政存款数目,参见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98页。
    2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99页。
    3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200页。
    1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第18页。
    1阮笃成:《租界制度与上海公共租界》,法云书屋1936年版,第2页。
    2王立民、练育强主编:《上海租界法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当然该书认为《上海土地章程》的性质不仅于此,还有上海城市规划法的作用,具体参见该书第30页。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1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5-36页。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91页。
    4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97-98页。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45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57页。
    3参见袁继承:《近代中国租界史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70页。
    4《英夷强据沙面的痛史》,载《沙面特别区署成立纪念特辑》,1942年4月,转引自袁继承:《近代中国租界史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页。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86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31-632页。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33-635页。
    4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49页。
    5袁继承:《近代中国租界史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81页。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50页。
    2袁继承:《近代中国租界史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103页。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2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4页。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3页。
    1参见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萃(国际法律篇)》,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272页。
    1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0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81-82页。
    3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7页。
    1费唐法官报告,第59页,转引自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8-69页。
    2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9页。
    3费唐法官报告,第227页,转引自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5页。
    4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8页。
    1参见王立民:《上海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
    2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3郑祖安:《百年上海城》,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90页。
    4王献枢主编:《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
    5王立民、练育强主编:《上海租界法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
    1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2-103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91-299页。
    3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3页。
    4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7页。
    5参见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8-119页。
    1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5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99页。
    3王立民、练育强主编:《上海租界法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53页。
    1费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399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69页。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425页。
    4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607页。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609页。
    2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731页。
    3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790页。
    4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256-1257页。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263-1265页。
    1参见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3参见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第18页。
    4蒋介石手令秘甲第6195号(1942年3月16日),二档:三(1)-3359,转引自刘平:《近代中国银行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1页。
    1参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488-489页。
    2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3郑观应:《盛世危言》,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260页。
    4郑观应:《盛世危言》,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263页。
    5参见《户部奏试办银行酌拟章程折并清单》、《邮传部奏拟设交通银行折》,载《大清法规大全》,台北:考正出版社1972年版,第2677页以下。
    1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篡:《大清新法令(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20-121页。
    1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篡:《大清新法令(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21页。
    1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篡:《大清新法令(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24-127页。
    1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篡:《大清新法令(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35-136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45页。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74页。
    1《卞寿孙呈请财政部修订银行通行则例》,《中华民国档案史料汇编第三辑金融(上)》,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223页。
    2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52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288页。
    1《国币条例草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61页。
    2参见《银本位铸币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79-380页。
    3《银本位铸币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80-381页。
    1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283页。
    2《财政部关于制定白银出口税税率代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89-390页。
    3参见《财政部关于转饬各行严加注意偷运现洋代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89-390页。
    1参见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2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75页。
    3参见《财政部关于实施法币公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401-403页。
    4《孔祥熙关于改革币制实施法币政策发表之宣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
    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404页。
    1《财政部关于转发银行法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72页。
    1参见《财政部银行注册章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61-563页。
    2参见《银行注册章程实施细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64-565页。
    1参见《财政部关于转发停业银行钱庄监督清理办法令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88-589页。
    2参见《财政部监督行庄清理专员办事细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09-610页。
    3参见《财政部公布之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
    (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27页。
    4参见《财政部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41-643页。
    5参见《国民政府公布之修正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53-655页。
    6参见《修正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71-673页。
    1参见《财政部关于公布管理银行办法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97-700页。
    2参见《财政部关于废止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71-673页。
    1参见《国民政府公布银行法令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740-757页。
    3张肇元:《新银行法之特征及其要义》,《银行周报》31卷,19、20号合刊,1947年5月19日。
    4《财政部公布银行清理办法令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97-700页。
    1参见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篡:《大清新法令(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20-121,135-135页。
    2参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592-593页。
    1该银行系在孟买设立,由英属印度总督批准,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2该银行系在殖民地香港设立,由英属香港总督批准,参见[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4页。
    3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第210页。
    4参将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关于华美银行计划的论述,第376-381页。
    5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71页,以下所引内容都是出自中俄《银行合同》。
    1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论述。
    2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3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1一般表现为“文明国家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文明国家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法”等,参见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页。
    2参见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篡:《大清新法令(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24-127页。
    1沧水:《从法规上以观察吾国银行之制度》,《银行周报》1920年第4卷第26期。
    2《北华捷报》,1904年9月16日。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71页。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45页。
    3《财政部为录送查验银行资本章程请转行所属一体遵照训令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288页。
    1《财政部为请核改订银行注册章程呈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298页。
    2参见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52页。
    1参见《中法实业银行章程》,载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857-859页。
    2除财政部(清时为度支部)外,尚有在农工商部注册之例,参见《清度支部银行注册章程》第六条,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54-156页。
    3参见《中法实业银行之历史与内容》,《银行月刊》,1924年第4卷第6期,第152-155页。
    1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71页。
    2据称,在董事团第一届12名董事中,华人董事仅1名,参见李一翔:《论民国时期中外合资银行》,载《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页。
    3姚传驹:《金融制度私议(1924年)》,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一)》,档案出版社1991年,第231页。
    5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274-1278页。
    2陆宗舆:《段祺瑞的参战和借款》,载《近代史资料》,1979年第1期,第178页。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278页。
    4“The bank operates under Chinese law and charter”,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26,p.86.
    1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86-87.
    2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页。
    3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86.
    4“The Bank of Commerce,China”,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26,p186.
    5“The Chinese-American Bank of Commerce”,但通译为中华懋业银行,see Frederic E.Lee.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Garland Publishing,Inc.,New York&London,p186.
    6“The Chinese share shall not be less than half of the total capital”,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26,p187.
    7“The bank may issue bank notes and,when the promulgated laws of note issue of the country have been putinto actual execution,shall cease to new bank notes and recall those already in circulation”,see Frederic E.Lee.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26,p187.
    1《德华银行之今昔观》,《银行周报》,1917年第1卷第7期。
    2关于德华银行的清理,本文会在第五章外商银行的停业清理中予以说明,此处略。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69页。
    4《德华银行复业之根本条件》,《钱业月报》,1924年第4卷第8期。
    5参见《德华银行复业之波折》,《银行月刊》,1921年第1卷第11期。
    6参见《北京德华银行复业》,《银行月刊》,1924年第4卷第11期。
    7参见《德华银行复业消息》,《银行月刊》,1924年第5卷第8期。
    1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26,p90.
    1参见《财政部银行注册章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61-563页。
    1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58页。
    6参见《财政部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41-643页。
    7《国民政府公布之修正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53-655页。
    1《修正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71页。
    2《修正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97页。
    3《商业银行设立分支行处及迁营业地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701-702页。
    1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475页。
    2参见《国民政府公布银行法令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740页。
    1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8页。
    2参见[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3-164页,该法
    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吉林省金融研究所编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活动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第21-22页。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吉林省金融研究所编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活动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第22页。
    2“The foreign banks operating in China today are all located at the treaty ports or legation quarter at Peking,andunder the system of extraterritoriality they are governed by the laws of the different nations having extraterritorialrights in China by treaty.The French banks operate under the French law,the British under the British law or theHongkong ordinance(the law of the British Crown colony of Hongkong),the Japanese under the law of theJapanese Empire,and the American banks under the laws of the States from which they receive their charters”,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102.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71页。
    《1清实录》,卷五一三,转引自江眺:《公司法:政府权力与商人利益的博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页。
    2《商部奏定公司注册试办章程》,载《大清法规大全》,台北:考正出版社1972年版,第3016页以下。
    1《清度支部银行注册章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54-156页。
    2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858页。
    3《中法实业银行记》,载《财政经济杂志》1914年第1卷第2期。
    1《汇业银行开业之近讯》,《银行周报》1917年第1卷第26期。
    2《中华汇业银行开幕誌盛》,《银行周报》1918年第2卷第38期。
    3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183-186.
    2《外国银行之限制》,载《广东劝业报》1910年第114期。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46页。
    2参见《银行通行则例》第三条、第四条,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46页。
    3参见《清度支部银行注册章程》第二条,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54页。
    4参见《财政部为录送查验银行资本章程请转行所属一体遵照训令稿》,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288页。
    5参见《财政部关于厘订银行法等草案请查致法制局函稿》,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01-307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01页下注释①。
    1《德华银行复业之根本条件》,《钱业月报》1924年第4卷第8期。
    2《德华银行复业之进行》,《银行月刊》1924年第4卷第1期。
    3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61-565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
    641-643,653-655,671-673,697-700页。
    2如美国花旗银行被接管,并曝露出中国存户的巨额存款及中国股东,参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第592-593页。
    3陈志奇辑编:《中华民国外交史料汇编(十)》,渤海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第4848,4849页。
    1See Frank H.H.King.The History of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VolumeⅣ),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1,p58.
    2See Frank H.H.King.The History of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VolumeⅣ),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1,p57
    3《本市外商银行积极办理登记手续》,《银行周报》1946年30卷11、12、13、14号合刊。
    4See Frank H.H.King.The History of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VolumeⅣ),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1,p90
    1《国民政府公布银行法令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740-757页。
    2参见魏淑君:《近代中国公司法史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第202-203页。
    1张肇元:《新银行法之特征及其要义》,《银行周报》1947年第30卷第19-20期。
    1参见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清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朝末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顺治三年曾规定一两银合制钱1000文。
    2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清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朝末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
    3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1参见黄达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0页。
    2参见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31942年财政部颁布《关于外商银行拟在国内设立分行呈请注册应行呈报各件之规定》,,1947年国民政府颁布《银行法》有关于外商银行的专节规定,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
    (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69,740-757页。
    4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页。
    1参见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清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朝末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2参见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清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朝末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26页。
    3参见[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1页。
    4参见[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4页。
    5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清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朝末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39页。
    6《北华捷报》1881年6月3日。
    7《北华捷报》1889年11月29日。
    8《北华捷报》1892年7月8日。
    9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4页。
    10《北华捷报》1890年1月31日。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590-591页。
    2参见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页。
    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吉林省金融研究所编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活动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页。
    4参见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页。
    1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页。
    2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02.
    3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03.
    4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03.
    1W.W.Rockhill.Treaties and Conventions With or Concerning China and Korea:1894-1904, Gov't Print.Off.,Washington.1904,p209.
    2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83页。
    3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3页。
    4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料(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4页。
    5《中法实业银行章程》,载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857页。
    6《中法实业银行之今昔观》,《银行周刊》,1917年第1卷第20期。
    7《中法实业银行之历史与内容》,《银行月刊》,1924年第4卷第6号。
    1参见李一翔:《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载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编:《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页。
    2参见李一翔:《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载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编:《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1页。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277页。
    4李一翔:《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载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编:《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
    5参见《财政部统计中外合办银行发行纸币数目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2页。
    6参见《金其堡填送中日合办中华汇业银行资本及发钞情况调查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7页。
    7参见蔼庐:《中华汇业银行停业之后》,《银行周报》1929年第13卷第1期。
    8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84.
    9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87.
    1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页。
    2蔼庐:《我之取缔外钞观:兼论取缔外国银行》,《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4期。
    1金侣琴:《取缔外钞问题》,《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3期。
    2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02.
    3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102-103.4即1915年10月20日颁布之《取缔纸币条例》,参见《财政部取缔纸币条例》,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93-94页。
    5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03.
    1参见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4-172页。
    2参见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页。
    3参见蔼庐:《外国银行之破绽与今后国人应有之觉悟》,《银行周报》1926年第10卷第39期。
    4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196-197页。
    1参见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3-57页。
    2参见李一翔:《中法实业银行停兑风潮及其影响》,《史林》2003年第3期。
    3《北京银行公会恳请确定纸币发行制度以维币政函(192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
    4姚传驹:《金融制度私议(1924)》,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
    1参见《北华捷报》1892年7月8日。
    2《中法实业银行概况》,《财政经济杂志》,1914年第1卷第2期。
    3羲农:《中法实业银行停业杂感》,《银行周报》,1921年第5卷第28期。
    4包受白:《对于中法实业银行停业之管见》,《银行周报》,1921年第5卷第28期。
    1《北京银行公会恳请确定纸币发行制度以维币政函(192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
    2参见《道胜银行一年来之清理情形》,《银行月刊》,1927年第7卷第10期。
    3蔼庐:《外国银行之破绽与国人应有之觉悟》,《银行周报》,1926年第10卷第39期。
    4金侣琴:《取缔外钞问题》,《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3期。
    5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04.
    6参见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页。
    1《哈埠法团呈请取缔外国银行》,《银行月刊》,1928年第8卷第3期。
    2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05.
    1《潘鸿宾陈复东三省行用日俄纸币情形及筹抵制办法函》,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2页。
    2《财政部泉币司为谋统一币制行用国币对外国银行发钞请援约研究设法交付稿》,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1-1072页。
    3《财政部泉币司为谋统一币制行用国币对外国银行发钞请援约研究设法交付稿》,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2页。
    4参见《重庆关监督陈纪同关于驳斥美丰银行拟在渝发钞理由呈》,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2页。
    1《财政部等为美丰银行在重庆擅发纸币商议组织办法有关咨电稿》,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2页。
    2参见《哈尔滨外国银行拟发钞票》,《银行月刊》,1922年第2卷第1号。
    3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105.
    1《财政部取缔纸币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93-94页。
    1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103-104.
    2参见《币制局呈准之修正取缔纸币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93-94页。
    3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108.
    1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第131页。
    1参见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第144页。
    2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页。
    1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54页。
    2参见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3参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8-100页。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78-380页。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80-381页。
    1[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7-1937)》,孟凡礼等译,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5页。
    2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60页。
    3参见中国人民银行总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料(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页;[美]阿瑟恩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状况》,陈泽宪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217页。
    4[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7-1937)》,孟凡礼等译,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8页。
    5[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7-1937)》,孟凡礼等译,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0页。
    1参见[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7-1937)》,孟凡礼等译,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3页。
    2参见上海人民银行总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页。
    3参见《白银法案》,《星期导报》,1935年第10期。
    4参见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104页。
    5[美]小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杨希孟,武莲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
    171-172页。
    1参见常南:《天津汇丰银行》,载寿乐英、寿充一:《外商银行在中国》,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2《汇丰等银行又运出大批现银》,《钱业月报》,1934年第14卷第18号。
    3参见上海文史资料工委会:《旧上海的金融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9-40页。
    1参见[美]小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杨希孟,武莲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1-172页。
    2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16页。
    3参见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17页。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90-391页。
    1[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7-1937)》,孟凡礼等译,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8页。
    2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料(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
    3参见[日]饭岛幡司:《支那币制之研究》,有斐阁1937年,第269-272页,转引自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料(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4参见参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料(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5《财政部关于转饬各行严加注意偷运现洋出口代电》,《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91页。
    6《财政部关于各团体共同监视白银出口令》,《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93页。
    1参见《财政部关于规定外银输入奖励办法令》,《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395-396页。
    2如清末聘请康奈尔大学教授精琦来华研究中国对金本位国家汇兑稳定的条件,1912年荷兰人卫斯林博士来华担任货币顾问,进行复本位制的研究;1929年邀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甘末尔研究金本位制等,但都没有成功,参见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3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
    1参见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页。
    2参见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页。
    3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19页。
    4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页。
    5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280页。
    6[美]阿瑟·恩·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状况》,陈泽宪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5页。
    7[美]阿瑟·恩·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状况》,陈泽宪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5页。
    1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9页。
    2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3参见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402-403页。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404页。
    3后又赋予发行,“查中国农民银行,为复兴农村而设,前经理法院决议,国民政府公布条例,赋予发行权现在施行法币,统一发行”,参见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32页。
    4参见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30-331页。
    5Frank M.Tamagna,Banking and Finance in China,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 Institution of PacificRelations,1942,p198.
    1[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第130页。当然,这样的态度也不算客观,因为日本一直都是一种反对态度,上缴银两、兑换法币迟缓。
    2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页。
    3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335页。
    4《美国外交文件》,1935年第3卷,第643-644页,载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35页。
    5《美国外交文件》,1936年第4卷,第462页,载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35页。
    1《日档》153/391“支那币制关系杂纂五”,载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36页。
    2《日档》153/392“支那币制关系杂纂六”,载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3参见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
    4《日档》153/392“支那币制关系杂纂六”,载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
    1参见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341页。
    2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1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页。
    2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26,p90.
    3《中法实业银行之今昔观》,《银行周报》,1917年第1卷第20期。
    4参见《合办中华汇业银行规约》,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274-1278页;《中华懋业银行章程》(THE ARTICLES OF INCORPORATION OF CHINESE-AMERICANBANK OF COMMERCE),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Garland Publishing,Inc.,NewYork&London,p186.
    1《北京银行公会恳请确定纸币发行制度以维币政函(192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
    2参见《财政部为报批各省官银钱行号监理官章程致大总统呈稿》,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64-166页。
    3《财政部币制局为开监事外国在华发行银行先例提请设立华义银行监理官说帖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5-1076页。
    4参见《王世鼐填送中美合办中华懋业银行资本及其钞情况调查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5-1087页。
    5参见《金其堡填送中日合办中华汇业银行资本及其钞情况调查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7-1088页。
    1参见《王世鼐填送中美合办中华懋业银行资本及其钞情况调查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8-1089页。
    2汇丰银行于1881年4月19日开办上海储蓄部(Saving Banking Office),所接受的存款最低为一元。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
    3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08页。
    1《财政部关于核办有奖储蓄经过情形节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9页。
    2《财政部参事厅检还关于外商精英储蓄各案节略等件致泉币司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38-1039页。
    3《国民政府颁布之储蓄银行法》,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80-582页。
    4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09页。
    1《本市外商银行积极办理登记手续》,《银行周报》,1946年第30卷第11-14期。
    2张肇元:《新银行法之特征及其要义》,《银行周报》,1947年第31卷第19-20期。
    1当然,这也是相对的,汇丰银行一般被认为属于稳健经营的外商银行,因为买办失踪而拒付买办经手之存款,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参见《北京汇丰银行拒付存款之纠葛》,《银行杂志》,1927年第4卷第15号。
    2参见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04页。
    3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90.
    4参见李一翔:《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载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编:《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6页。
    2参见刘平:《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
    3后来准备金率则区分为活期存款15%-20%,定期存款7%-15%,参见《财政部关于公布管理银行法令》,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97-700页。
    2邹立刚、张桂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98页。
    1参见王华庆:《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2项冲:《论新银行法》,《银行周报》,1948年第32卷第13期。
    1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2页。
    1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4页。
    2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3页。
    3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2-103页。
    4关于国家数目还有19国之说,参见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页。
    5参见《外国在上海租界的审判机构》,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81324/node81329/node81361/node81369/userobject1ai101245.html,访问时间:2013年5月8日。
    1参见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5-156页;又见《外国在上海租界的审判机构》,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81324/node81329/node81361/node81369/userobject1ai101245.html,访问时间:2013年5月8日。
    2参见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5-156页;又见《外国在上海租界的审判机构》,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81324/node81329/node81361/node81369/userobject1ai101245.html,访问时间:2013年5月8日。
    3参见《外国在上海租界的审判机构》,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81324/node81329/node81361/node81369/userobject1ai101245.html,访问时间:2013年5月8日。
    1参见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8页。
    2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0页。
    3参见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9页。
    4参见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9-191页。
    5中国近代第一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成立,而中国第一部银行法规《银行通行则例》1908年颁布施行。
    6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47页。
    1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国民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246页。
    2外商银行自来到中国,便于中国本土金融机构钱庄、票号建立了联系并逐步深入,参见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45页以下。
    3《上海金融志》认为美丰银行除上海总行外,尚有天津、福州、重庆、厦门的分行,参见上海金融志编纂委员会:《上海金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而事实上除天津的分行系由美丰银行开设外,重庆等地的银行皆由美丰银行负责人与中国商人合办并依照美国法律而成,并非总分行关系,参见史红霞:《民国时期美丰系银行沿革史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参见徐继庼:《最近上海金融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570页。
    1《上海美商美丰银行报告清理案》,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2页。
    2参见《上海美商美丰银行报告清理案》,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3页。
    3参见蔼庐:《我之取缔外钞观:兼论取缔外国银行》,《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4期。《4上海美商美丰银行报告清理案》,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2-583页。
    5参见《上海美商美丰银行报告清理案》,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6页。
    1《关于美国各银团清理报告》,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6页。
    2《孔部长致希尔米克函》,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
    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6-587页。《3上海美商美丰银行报告清理案》,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7页。
    1刘平:《中国近代银行监管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0页。
    2Scully,Eileen paula,Ph.D.Crime,punishment,and empire: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China,1906-1943(VolumeⅠandⅡ),Georgetown University,1994,p352.
    1参见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4-166页。
    2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102.
    1《中法实业银行旅沪中国债权团之组织》,《银行周报》,1921年第5卷第44期。
    2参见《中法实业银行债权人对于法领事通告之抗议》,《银行月刊》,1921年第1卷第11号。
    3参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料(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33-1134页。
    4参见《中法实业银行经理判罪》,1921年第6卷第27期。
    1《财政部通告(二)》,载《财政月刊》,1921年第8卷第29号。
    2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料(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35页。
    1参见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3页。
    2[俄]罗曼诺夫:《帝俄侵略满洲史》,民耿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93页。
    3参见徐继庼:《最近上海金融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62页。
    4《华俄道胜银行停业清理纪(一)》,《银行月刊》,1927年第6卷第10期。
    1徐继庼:《最近上海金融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68页。
    2参见《华俄道胜银行停业清理纪(一)》,《银行月刊》,1927年第6卷第10期。
    3参见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8页。
    1参见《华俄道胜银行停业清理纪(一)》,《银行月刊》,1927年第6卷第10期。
    2参见《华俄道胜银行停业清理纪(一)》,《银行月刊》,1927年第6卷第10期。
    1参见李育民:《中国废约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82页。
    2参见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8页。
    3参见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71页。
    4参见徐继庼:《最近上海金融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87页。
    1参见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70页。
    2参见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71-172页。
    3徐继庼:《最近上海金融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99-101页。
    4See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Garland Publishing,Inc.,New York&London,p.87。
    5参见李一翔:《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载《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
    6参见徐继庼:《最近上海金融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9-10页;又《中华懋业银行美股转移》,《银行月刊》,1925年第5卷第9期。
    7《中华懋业银行改组》,《银行周报》,1928年第12卷第31期。
    8参见李一翔:《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载《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页。
    9参见《上海中华懋业银行停业一月》,《银行周报》,1929年第9卷第5期。
    1参见《财政部清理中华懋业银行章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67-568页。
    2《司法行政部长魏道明为行政院咨转清理中华懋业银行章则仰查照办由》,《司法公报》,1930年第54期。
    1《公司条例》(1914年1月13日颁布,1914年9月21日、1923年5月8日两次修订)第二百二十六条后半部分规定,针对公司清算时清算人造具清册请求股东会承认时,“股东会得另选检查人,检查前项清册是否正当。清册经股东会承认后,几十位公司对于清算人已免除其责任者,但以后查有情弊时,不在此限。”,即财政部保留选择检查人以作为清算工作的监督。
    2华俄道胜银行清理章程规定,参见《华俄道胜银行停业清理纪(一)》,《银行月刊》,1927年第6卷第10期。
    3参见《财政部清理中华懋业银行章程实施细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
    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67-572页。
    1《华俄道胜银行停业清理纪(一)》,《银行月刊》,1927年第6卷第10期。
    2《财政部清理中华懋业银行章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65-566页。
    4方文政:《训政时期工商立法方针意见书》,《商业月报》,第8卷第11号,转引自魏淑君:《近代中国公司法史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页。
    1参见《上海金融志》编辑委员会:《上海金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2参见《德华银行之今昔观(未完)》,《银行周报》,1917年第1卷第7期。
    1《接收德华银行办法》,《银行周报》,1917年第1卷第7期。
    1参见《清理德华银行办法》,《银行周报》,1917年第1卷第24期。
    2参见《上海金融志》编辑委员会:《上海金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202页。
    1参见《财政部公布之收复区敌伪钞票及金融机关处理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下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484-1485页。
    2参见《财政部抄发接收敌伪银行处理办法快邮代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下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489-1491页。
    1洪葭管:《中央银行史料(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926页。
    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吉林省金融研究所编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活动史料》,中国金融出版1992年版,第889页。
    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吉林省金融研究所编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活动史料》,中国金融出版1992年版,第889-890页。
    1参见直隶高等审判厅书记室编辑:《华洋诉讼判决录》,何勤华点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2参见《上海美商美丰银行报告清理案》,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2-588页。
    1参见李育民:《中国废约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九章等。
    2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篡:《大清新法令(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27页。3即1904年1月21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五日)颁行的《钦定大清商律公司律》。
    4参见《公司律》,载《大清法规大全》,台北:考正出版社1972年版,第3031页以下。
    1《公司法》,载《袖珍六法全书》,上海法学编译社、吴经熊校勘,会文堂新记书局1935年版。
    2《财政部训令钱字第二十一号》,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88页。
    3《停业各银行钱庄监督清理办法》,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89页。
    1参见《财政部监督停业行庄清理专员办事细则》,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09页。
    2参见《华俄道胜银行停业清理纪(一)》,《银行月刊》,1927年第6卷第10期;《清理中华懋业银行章程》,《清理中华懋业银行章程施行细则》,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565-571页。
    1参见直隶高等审判厅书记室编辑:《华洋诉讼判决录》,何勤华点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参见《孔部长致希尔米克函》,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6-587页。
    3《国民政府公布银行法令稿》,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756,746-747页。
    4《财政部公布银行停业清理办法令稿》,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757-758页。
    1参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五十七册)》,黄山书社年版,第181-230页。
    3《津花旗银行停业》,《银行周报》,1948年第33卷第1期。
    4《津外商三家银行清理》,《银行周报》,1948年第32卷第50期。
    1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而中国第一部商业银行法律则是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2参见张肇元:《新银行法之特征及其要义》,《银行周报》,1947年第31卷第19-20期。
    1参见金侣琴:《取缔外钞问题》,《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3期;蔼庐:《我之取缔外钞观:兼论取缔外国银行》,《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4期。又见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第18页。
    2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102-103.
    5参见《关于美丰银团各公司清报告》,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6页。
    1参见《白志贤与德华银行清理处因债务纠葛一案决定书》,《鸦打梳路士与德华银行清理处因债务纠葛一案决定书》,《克林特与德华银行因债务纠葛一案决定书》,直隶高等审判厅书记室编辑:《华洋诉讼判决录》,何勤华点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6-317;318-319;320-321页。
    2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5-1089页。
    1参见《财政部关于外商银行拟在国内设立分行呈请注册应行呈报各件之规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69页。
    2See Frank H.H.King.The History of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VolumeⅣ),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1,p.57.
    3参见《本市外商银行积极办理登记手续》,《银行周报》1946年30卷11、12、13、14号合刊。
    4参见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1参见《外国银行之限制》,《广东劝业报》,1910年第114期。
    2参见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52页。
    1参见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58页。
    11845年丽如银行在香港、广州设立分行。
    2《中法实业银行之历史与内容》,《银行月刊》,1924年第4卷第7期;又见李一翔:《论民国时期的中外合资银行》,载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编:《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
    1See Frederic E.Lee. 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Office,1926,pp103-104.
    2参见《重庆关监督陈纪同关于驳斥美丰银行拟在渝发钞理由呈》、《财政部等为美丰银行在重庆擅发纸币商议组织办法有关咨电稿》,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2页。
    3当然法币改革主要是解决金融上的白银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衰退,但也完成了货币发行权的回收。
    4参见《财政部关于外商银行拟在国内设立分行呈请注册应行呈报各件之规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669页。
    5参见《财政部遵办委员长手令情形报告表(时间不详)》,二档:三(1)-3359。
    1、周葆銮:《中华银行史》,商务印书馆1918年。
    2、杨荫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3、杨荫溥:《杨著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
    4、阮笃成:《租界制度与上海公共租界》,法云书屋1936年版。
    5、[俄]罗曼诺夫:《帝俄侵略满洲史》,民耿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6、朱斯煌:《民国经济史》,银行周报社1948年
    7、吴群敢:《外商银行状况》,现代经济通讯社1949年。
    8、汪康年:《汪穰卿先生笔记》,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19-20页。
    9、[英]毛里斯·柯里斯《汇丰银行百年史》,李周英等译,中华书局1979年版。
    10、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1、[美]阿瑟·恩·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状况》,陈泽宪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2、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3、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14、袁继承:《近代中国租界史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15、[美]小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杨希孟,武莲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6、洪葭管、张继凤:《近代上海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7、徐寄庼:《最近上海金融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
    18、洪葭管:《在金融史园地里散步》,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
    19、费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20、寿乐英、寿充一:《外商银行在中国》,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21、王华庆:《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22、王立民:《上海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3、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24、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5、郑祖安:《百年上海城》,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6、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马寅初:《马寅初全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8、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上、下)》,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邹立刚、张桂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法律出版社2001年。
    30、吴景平:《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张忠民:《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32、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33、郑观应:《盛世危言》,华夏出版社2002年。
    34、张国辉:《中国金融史: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35、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6、杜恂诚:《金融制度变迁史中的中外比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37、李育民:《中国废约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
    38、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9、江眺:《公司法:政府权力与商人利益的博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0、宋佩玉:《抗战前期上海外汇市场研究(1937.7-1941.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1、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
    42、刘平:《近代中国银行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43、魏淑君:《近代中国公司法史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
    44、[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7-1937)》,孟凡礼等译,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5、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46、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
    47、上海文史资料工委会:《旧上海的金融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8、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49、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0、陈志奇辑编:《中华民国外交史料汇编(十)》,渤海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
    51、王献枢主编:《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3、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54、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5、黄达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6、吴景平,马长林主编:《上海金融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7、上海金融志编纂委员会:《上海金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8、直隶高等审判厅书记室编辑:《华洋诉讼判决录》,何勤华点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60、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萃(国际法律篇)》,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1、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编:《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2、王立民、练育强主编:《上海租界法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北华捷报》,1852年8月7日。
    2、《申报》,1875年11月8日。
    3、《申报》,1881年4月20日。
    4、《北华捷报》1881年6月3日。
    5、《申报》,1884年1月12日。
    6、《申报》1884年1月23日。
    7、《北华捷报》1889年11月29日。
    8、《北华捷报》1890年1月31日。
    9、《北华捷报》1892年7月8日。
    10、《北华捷报》,1904年9月16日。
    11、《外国银行之限制》,载《广东劝业报》1910年第114期。
    12、《德华银行之今昔观》,《银行周报》,1917年第1卷第7期。
    13、《接收德华银行办法》,《银行周报》,1917年第1卷第7期。
    14、《中法实业银行之今昔观》,《银行周刊》,1917年第1卷第20期。
    15、《汇业银行开业之近讯》,《银行周报》1917年第1卷第26期。
    16、《中华汇业银行开幕誌盛》,《银行周报》1918年第2卷第38期。
    17、沧水:《从法规上以观察吾国银行之制度》,《银行周报》1920年第4卷第26期。
    18、《中法实业银行旅沪中国债权团之组织》,《银行周报》,1921年第5卷第44期。
    19、羲农:《中法实业银行停业杂感》,《银行周报》,1921年第5卷第28期。
    20、包受白:《对于中法实业银行停业之管见》,《银行周报》,1921年第5卷第28期。
    21、《中法实业银行之历史与内容》,《银行月刊》,1924年第4卷第7号。
    22、《德华银行复业之根本条件》,《钱业月报》,1924年第4卷第8期。
    23、蔼庐:《外国银行之破绽与今后国人应有之觉悟》,《银行周报》1926年第10卷第39期。
    24、金侣琴:《取缔外钞问题》,《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3期。
    25、蔼庐:《我之取缔外钞观:兼论取缔外国银行》,《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4期。
    26、《中华懋业银行改组》,《银行周报》,1928年第12卷第31期。
    27、《上海中华懋业银行停业一月》,《银行周报》,1929年第9卷第5期。
    28、蔼庐:《中华汇业银行停业之后》,《银行周报》1929年第13卷第1期。
    29、《平、沪、汉三地懋业银行停业》,《银行周报》,1929年第13卷第21期。
    30、《司法行政部长魏道明为行政院咨转清理中华懋业银行章则仰查照办由》,《司法公报》,1930年第54期。
    31、诸青来:《银行法评议》,《银行周报》,1931年第15卷第30期。
    32、《汇丰等银行又运出大批现银》,《钱业月报》,1934年第14卷第18号。
    33、《白银法案》,《星期导报》,1935年第10期。
    34、《本市外商银行积极办理登记手续》,《银行周报》1946年30卷11、12、
    13、14号合刊。
    35、张肇元:《新银行法之特征及其要义》,《银行周报》31卷,19、20号合刊,1947年5月19日。
    36、项冲:《论新银行法》,《银行周报》,1948年第32卷第13期。
    37、《津外商三家银行清理》,《银行周报》,1948年第32卷第50期。
    38、《津花旗银行停业》,《银行周报》,1948年第33卷第1期。
    1、《中法实业银行记》,载《财政经济杂志》1914年第1卷第2期。
    2、《中法实业银行债权人对于法领事通告之抗议》,《银行月刊》,1921年第1卷第11期。
    3、《德华银行复业之波折》,《银行月刊》,1921年第1卷第11期。
    4、《财政部通告(二)》,载《财政月刊》,1921年第8卷第29期。
    5、《哈尔滨外国银行拟发钞票》,《银行月刊》,1922年第2卷第1期。
    6、《中法实业银行之历史与内容》,《银行月刊》,1924年第4卷第6期。
    7、《北京德华银行复业》,《银行月刊》,1924年第4卷第11期。
    8、《德华银行复业消息》,《银行月刊》,1924年第5卷第8期。
    9、《中华懋业银行美股转移》,《银行月刊》,1925年第5卷第9期。
    10、《中华懋业银行美股转移》,《银行月刊》,1925年第5卷第9期。
    11、《北京汇丰银行拒付存款之纠葛》,《银行杂志》,1927年第4卷第15期。
    12、《道胜银行一年来之清理情形》,《银行月刊》,1927年第7卷第10期。
    13、《华俄道胜银行停业清理纪(一)》,《银行月刊》,1927年第6卷第10期。
    14、《哈埠法团呈请取缔外国银行》,《银行月刊》,1928年第8卷第3期。
    15、洪葭管:《从汇丰银行看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金融统治》,《学术月刊》,1964年第4期。
    16、陆宗舆:《段祺瑞的参战与借款》,载《近代史资料》,1979年第1期。
    17、魏振民:《中华汇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及其营业状况》,《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
    18、姚传驹:《金融制度私议(1924年)》,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一)》,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
    19、朱彬元:《中华懋业银行的成立及其停业》,载上海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0、何品:《试析近代上海中外银钱业三方的互动关系:以上海中外银钱业联合会的筹建为中心》,载吴景平、马长林主编:《上海金融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1、李一翔:《中法实业银行停兑风潮及其影响》,《史林》,2003年第3期。
    22、朱荫贵:《抗战爆发前的外国在华银行》,《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4期。
    23、李宁:《北京政府对华俄道胜银行停业之处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24、戴建兵:《隐形中央银行:甲午战争前后的外商银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5、宋佩玉:《竞争·协作·共生:1927-1937年的中外银行业》,《学术月刊》,2007年第9期。
    26、李一翔:《论民国时期中外合资银行》,载《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7、孙建华:《清末中国银行业监督制度建设的成效与缺陷》,《广西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8、陈颖:《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美丰银行的倒闭》,《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9、张徐乐:《新中国政府对外商银行的监管与清理》,《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3期。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
    4、《大清法规大全》,考正出版社1972年版。
    5、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篡:《大清新法令(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下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
    7、《袖珍六法全书》,上海法学编译社、吴经熊校勘,会文堂新记书局1935年版。
    8、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黄山书社1999年版。
    1、《上海外国银行公会复上海银行公会函》(英文,1921年5月8日),上海档案馆藏,上海银行公会档案S173—2—40。
    2、《上海外国银行公会致上海钱业公会函并附外国银行公会章程》,(英文,1929年10月9日),上海档案馆藏,上海银行公会档案S173-2-176。
    3、蒋介石手令机密甲第6195号(1942年3月16日),二档:三(1)-3359。
    4、财政部遵办委员长手令情形报告表(时间不详),二档:三(1)-3359。
    5、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6、沈春雷编:《中国金融年鉴》(民国二十八年),文海出版社影印1978年。
    7、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译:《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金融(上下)》,凤凰传媒出版社集团凤凰出版社1991年版。
    9、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吉林省金融研究所编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活动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
    10、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料(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4、洪葭管主编:《中央银行史料(上、下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15、《清末民初外国在华银行交涉档案(第一、二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9年。
    1、马志刚:《近代中国银行业监理法律问题研究》,博士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陈晓荣:《中华懋业银行兴衰论》,硕士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史红霞:《民国时期美丰银行沿革史论》,硕士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其决策研究》,博士论文,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 W.W.Rockhill.Treaties and Conventions With or Concerning China andKorea:1894-1904, Gov't Print. Off.,Washington.1904.
    2、S.R.Wagel,Finance in China,Shanghai:North-China Daily News&Herald,Ltd,1914.
    3、Frederic E.Lee,Currency,Banking,and Finance in China, Washington:GovernmentPrinting Office,1926.
    4、Frank M.Tamagna,Banking and Finance in China,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 Institution ofPacific Relations,1942.
    5、Frank H.H.King,The Monetary System of Hongko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53Frank H.H.King.
    6、Frank H.H.King, A Concise EconomicHistory of Modern China:1840-1961,New York:Praeger. London: Pall Mall Press,1969.
    7、Frank H. H., King, David J. S., King, Catherine E,The Hongkong Bank in late imperialChina,1864-1902: on an even keel,Cambridge;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8、 Frank H.H.King, The Hongkong Bank in the Period of Imperialism andWar,1895-1918:Way foong,the Focus of Wealt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9、Frank H.H.King, The HongKong Bank between the wars and the bank interned,1919-1945: return from grandeu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0、Frank H.H.King,The Hongkong Bank in the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ism,1941-1984: from regional bank to multinational group,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1.
    11、Scully,Eileen paula,Ph.D.Crime,punishment,and empire: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for China,1906-1943(VolumeⅠ a nd Ⅱ),Georgetown University,1994.
    12、Muirhead, Stuart,Crisis banking in the East: the history of the Chartered MercantileBank of India, London, and China,1853-93,Aldershot:Scolar Press,1996
    《外国在上海租界的审判机构》,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81324/node81329/node81361/node81369/userobject1ai101245.html,访问时间:2013年5月8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