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复杂性科学视野中的教学目标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复杂性科学为我们研究复杂事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教学目标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同样必须引入复杂性科学这一视角来对其进行研究。本文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理论方法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剖析,较全面地论述了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和实施。
     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教学目标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现代教学目标遵循还原论思维的线性系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其演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遵循负反馈而抵制正反馈等方面。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教学目标应具有主体性、整体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特点,要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要将上述三维目标进行有效地整合,教师须以发现、解决问题的顺序为线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的实施须走向策略。例如,课程内容需要有缺口、分裂和干扰,焕发课堂教学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所具有的活力,切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诱导作用等。
Complexity science provides a new framework for us to study complex things. Teaching goal, as a complex system, should be studied in view of complexity science.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teaching goal, and then makes a comparatively overall narration about teaching goal definition, teaching goal design and teaching goal implement.
     From the aspect of complexity science, the limitation of the modern teaching goal embodies in many ways .Modern teaching goal follows the linear system of restoration thinking, and only emphasizes the results but ignor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In the implement process, teaching goal keeps to negative feedback and repels positive feedback etc.In the view of complexity science, teaching goa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ivity, integrity, opening, creating and innovation. The available conformity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process and methods, and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s should be incarnated in order to accelerate all the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teaching goal design aspect, the above narrative three dimension goals should be effectively conformed. The teacher should availably organize teaching a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clue of discovering and resolving problems, and then inducts students to discover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resolv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goal implement, we should take to tactics. For instance, curriculum contents require gap, abruption and interference. Teaching as a self-organized system should coruscate its livingness. The students’independence and teachers’inducement function need properly bring into play and so on.
引文
1 钟启泉,崔永潡,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6 页.
    1 金吾伦,郭元林.国外复杂性科学研究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6).
    2 冯·贝塔郎菲,林康义等译.一般系统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 2 页.
    
    1 [美]米歇尔?沃尔德罗普著,陈玲译.复杂-诞生于秩序和混沌边缘的科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7 年版.
    2 苗东升.复杂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10).
    
    1 金吾伦,郭元林.复杂性科学及其演变[J].复杂系统与复杂科学,2004(1).
    2 苗东升,论复杂性[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6)
    1 滕军红.整体和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年 28-29 页.
    1 戴汝为,沙飞.复杂性问题研究综述[J].自然杂志,1995(17).
    2 宋学锋.复杂性、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J].中国科学基金,2003(5).
    3 王周焰,王浣尘.复杂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4).
    4 尼科里斯,普里高津著,罗久里,陈奎宁译.探索复杂性[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第 61 页.
    5 滕军红.整体和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年第 31 页.
    1 杨中楷等.从简单性到复杂性[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5).
    2 孙小礼.关于复杂性与简单性的学习、思考片断[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5).
    3 金吾伦,郭元林.国外复杂性科学研究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6).
    4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年版第 347 页.
    1 苗东升,论复杂性[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6).
    2 苗东升,论复杂性[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6).
    3 [美]米歇尔?沃尔德罗普,陈玲译.复杂-诞生于秩序和混沌边缘的科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502页.
    
    1 苗东升,论复杂性[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6).
    2 吴彤, 复杂性范式的兴起[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2)
    3 王兆强, 复杂系统与系统主从律[J].软科学研究,1991(2)
    1 [美]米歇尔?沃尔德罗普著,陈玲译.复杂-诞生于秩序和混沌边缘的科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7 年版第 3 页.
    2 成思危主编. 复杂性科学探索[M].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 页.
    3 候光明等著. 组织系统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08 页.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年第 68-69 页.
    2 候光明等著. 组织系统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00 页.
    3 苗东升,论复杂性[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6).
    4 候光明等著. 组织系统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10 页.
    1 候光明等著. 组织系统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00 页.
    1 冯·贝塔郎菲,林康义等译.一般系统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 240 页.
    2 Beer S. Cybernetic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59.in F. Mathew. The Ecological self. London :Rontedge,1991:93
    1 苗东升,论复杂性[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6).
    1 吴立岗.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 381-382 页.
    1 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 125 页.
    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 290 页.
    3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第 192-196 页.
    1 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版第50-86 页.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53-181 页.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29 页.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74 页.
    1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88 页.
    2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88 页.
    3 高文.混沌学与教学系统设计[J].人大复印,教育学,1996(10).
    4 L.W.安德森, L.A.索斯尼克主编.谭晓玉,袁文辉译.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 [法]埃德加?莫兰著,陈壮一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31 页.
    2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 14 页.
    1 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2).
    1 龚小庆.经济系统涌现和演化―复杂性科学的观点[J ].财经论从,2004(9).
    2 高文.混沌学与教学系统设计[J].人大复印,教育学,1996(10).
    1 [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年版第 3-4 页.
    
    1 辞海:教育学·心理学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年版第 1 页.
    2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90 页.
    1 [苏]山·A·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孩子们,你们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16 页.
    2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年版第 131 页.
    3 姜美玲,刘徽.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6).
     1 钟启泉,崔永潡,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12 页.
     1 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74-175 页.
    
    1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90 页.
    2 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0 页.
    3 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1 页.
    4 尼科里斯,普里高津著,罗久里,陈奎宁译.探索复杂性[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第 6 页.
    5 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07 页.
    
    1 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52 页.
    2 刘徽.简单性和复杂性:思考课堂教学的新维度[J].全球教育展望,2005(3).
    1 张倩,蔡清吉.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思维解读[J].教学研究,2005(2).
    2 埃德加?莫兰著,陈壮一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37 页.
    3 刘徽.简单性和复杂性:思考课堂教学的新维度[J].全球教育展望,2005(3).
    4 尼科里斯,普里高津著,罗久里,陈奎宁译.探索复杂性[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第 10 页.
    1 尼科里斯,普里高津著,罗久里,陈奎宁译.探索复杂性[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第 75 页.
    2 [美]米歇尔?沃尔德罗普著,陈玲译.复杂-诞生于秩序和混沌边缘的科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7 年版第 433 页.
    3 赵蒙成.交往视野中的班级理念[J].教学与管理,2003(12).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 王垣.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1]冯 贝塔郎菲,林康义等译.一般系统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钟启泉,崔永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米歇尔 沃尔德罗普著,陈玲译.复杂-诞生于秩序和混沌边缘的科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7.
    [4]尼科里斯,普里高津著,罗久里,陈奎宁译.探索复杂性[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5]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6]候光明等著. 组织系统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吴立岗.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8]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9]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0]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1]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5]L.W.安德森, L.A.索斯尼克主编.谭晓玉,袁文辉译.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6][法]埃德加 莫兰著,陈壮一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7][美]彼得 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18]辞海:教育学 心理学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19]埃德加 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0]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小威廉姆 E 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4]崔含鼎,梁仕云著.现代教学系统工程模式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5]Beer S. Cybernetic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59.in F. Mathew. The Ecological self. London :Rontedge,1991.
    [1]金吾伦,郭元林.国外复杂性科学研究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6).
    [2]苗东升.复杂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10).
    [3]金吾伦,郭元林.复杂性科学及其演变[J].复杂系统与复杂科学,2004(1).
    [4]苗东升,论复杂性[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0(6).
    [5]戴汝为,沙飞.复杂性问题研究综述[J].自然杂志,1995(17).
    [6]宋学锋.复杂性、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J].中国科学基金,2003(5).
    [7]王周焰,王浣尘.复杂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4).
    [8]杨中楷等.从简单性到复杂性[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5).
    [9]孙小礼.关于复杂性与简单性的学习、思考片断[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5).
    [10]高文.混沌学与教学系统设计[J].人大复印,教育学,1996(10).
    [11]龚小庆.经济系统涌现和演化 复杂性科学的观点[J ].财经论从,2004(9).
    [12]刘徽.简单性和复杂性:思考课堂教学的新维度[J].全球教育展望,2005(3).
    [13]张倩,蔡清吉.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思维解读[J].教学研究,2005(2).
    [14]赵蒙成.交往视野中的班级理念[J].教学与管理,2003(12).
    [15]王垣.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16]张淑显.论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04(3).
    [17]潭小林.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
    [18]徐建成.谈谈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目标[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9]崔允 .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13-14).
    [20]滕军红.整体和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21]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22]唐亮宇.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3]靳建设.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4]王永贤.广义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5]Perkins,David The Many Faces of Constructivism.Educational leadership v57 n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