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法律制度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固体废物污染是我国主要污染类型之一,固体废物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本文从法学角度对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进行专论述,旨在通过对固体废物处理模式的探讨,寻找更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模式。本文在结构上由四章组成,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第一章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现状。对固体废物的存量现状、变化、处理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目前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产业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置方式,目前在中国发展由盛而衰,在发展速度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对我国目前固体废物管理模式和立法现状进行了批判。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固体废物的管理在权限、监督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同时在相关立法上也存在不足之处,固体废物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操作性差、体系不完整、缺乏刚性规范,对循环利用的重视不够等方面。以上这些问题不利于环境保护也阻碍了循环经济发展。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立法演变。发达国家在固体废物处置方面主要有固体废物分类回收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押金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等,这些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立法模式上,发达国家经历了三次变革,从单纯的治理污染到重视源头治理,然后到强调循环经济理念。发达国家的制度和立法过程中的经验给我们很对启示,对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制度的制定和相关体罚具有借鉴意义。
     第四章主要对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设想。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责任分配,分别对政府、生产者、公众的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另一方面是立法完善问题,主要通过完善固体废物基本法和专项立法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Solid waste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ain type of pollution in China.,and itis increasingly serious.Solid waste pollution not only cause serious pollutionto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waste a lot of resources.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discusses the solid waste problem from legal point, designed for solid wasteprocessing mode of looking for more economical, effective treatment mode. In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discussion on theseissues.
     Chapter Ⅰ
     This part describes our current solid waste recycling. The paperdescribes the stock status of solid waste, chang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handing.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olid waste processing are analyzed. Solidwaste handling industry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disposal, the currentdevelopment in China decline in the pace of development,has been lagging farbehi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pter II
     T h e r e ' s c r i t i c i s m o f C h i n e s e c u r r e n t s o l i d w a s t e m a n a g e m e n tand legislative status quo. Solid waste management has many shortcomingsand inadequacies of the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terms of authority,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There areinadequacies in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legislative defects of the solid wastemainly in poor operational system incomplete, the lack of rigid specifications, and not placed enough emphasis on recycling and other aspects. Theseproblems are not conduciv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indered the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Chapter Ⅲ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legal system and legislative evolution of thedeveloped countries.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solid waste disposal, solidwast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system,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depositsystem,environmental tax system, these system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the legislative model,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experienced three changesFrom the pollution control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ource of governance,and then to emphasize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ed system andThe legislative process, the experience of revelation to us, the formulation ofsolid waste disposal system and related corporal punishment be learned.
     Chapter Ⅳ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solid waste disposal to putforward their own ideas. Described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he allocation ofresponsibilities were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s, producers, public issuesare discussed; on the other hand, perfecting legislation, mainly through theimprovement of the basic law of the solid waste and special legislation toestablish a sound legal systems.
引文
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88条第1款的规定。
    2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7年6月第5版,第276页。
    3世界银行东亚基础设施部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工作进行长时间的研究,最后研究成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世界银行,其中固体废物管理是这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未来30年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建议。
    4张钡:《关于中国市政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融资模式的分析与思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第100页。
    1中国环境保护部: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5月29日公布,第38页。
    1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012第四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展览暨技术研讨会http://www.huiyee.com/event/2010swzn/web/list/rtv.html?id=34621,2012-2-26。
    1史学瀛主编:《环境法学》,2006年3月第1版,第192页。
    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王如珍在再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介绍。
    1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到2005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价值将达到550亿元,而流失的部分,至少仍相当于这个数目。
    1张玉霞,郝克宁:《关于发展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分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3页。
    2王素霞:《浅谈中国环境产业的基本状况及发展前景》,载《经济师》,2011年第2期,第
    251页。
    1参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第10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ttp://baike.baidu.com/view/1461221.htm,2012-1-23。
    1赵瑞:《美国固体废物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反思》,《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2期,第276页。
    1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政府更多的是作为环境卫生保持者的身份,是将“负价值”之物转化为没有价值的物,主要通过的途径是将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负价值”物进行空间上的转移或者物力化学性质的改变,消除其可能对人们造成危害的可能性,然而,政府没有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在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的优势,这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势必会造成固体废物资源的浪费。
    1刑法总则部分是刑法的基础部分,是对所有固体废物管理的总的概括,而分则则是针对每种类型的犯罪进行的专门性的规定,因此刑法典是完善的。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仅仅是对三类固体废物做了概括性的规定。
    1钱勇:《OECD国家扩大生产者责任政策对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影响》,载《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第9页。
    2刘海歌:《论我国生产者延伸制度的完善》,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4期,第28页。
    1王意涵:《对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初步设想》,载《体制改革》,2009年第6期。
    2李慧玲:《论环境收入税》,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6期,第119页。
    3钱光人:《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版。
    1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IE/PAC)于1997年对清洁生产进行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对清洁生产的称呼是不同的,主要有“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是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都是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黄爱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代化的探讨(3)》,http://www.cn-hw.net/html/32/201102/25408_3.html,2012-2-17。
    2王江:《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立法》,载《科技与法律》,2000年第2期,第48页。
    1孙军工:《循环经济法制化探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108页。
    1丁敏:《固体废物管理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35页。
    1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7年6月第5版,第81页。
    2该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呃义务,并有权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金桔和控告。”
    1肖小芳:《权利诉求-环境伦理与环境法视阀的冲突与融合》,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吴明:《关于我国包装废弃物法的立法思考》,载于《中国包装工业》,2008年7月,第20页。
    1、孙军工著:《循环经济法制化探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郑少华著:《生态主义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3、张璐著:《环境产业的法律调整》,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版。
    4、李丹著:《环境立法的利益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月版。
    5、[美]丹尼尔·H.科尔著:《污染与财产权》,汪劲、严厚福、王社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6、陈德敏、张孝烈著:《资源经济法法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版。
    7、梁建琴著:《环境正义的法律表达》,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8、胡静著:《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月版。
    9、国家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年2月版。
    10、邵立明、何品晶著:《固体废物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1、李秀金著:《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12、张力军著:《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政策法规》,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3、崔兆杰、谢锋著:《固体废物的循环经济:管理与规划的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4、齐建国著:《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版。
    15、黄海峰、刘京辉著:《德国循环经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16、赵立祥、左铁镛、冯之浚著:《日本循环经济与社会》,科学出版社,207年8月版。
    1、吕忠梅主编:《环境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2、周珂主编:《环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3、史学瀛主编:《环境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4、王权典主编:《现代环境法学概论》,河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5、钱光人主编:《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版。
    1、蔡守秋:《论循环经济立法》,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王树义:《关于促进我国循环型社会建立的法律思考》,载《环境保护》,2004年第1期。
    3、蔡守秋,蔡文灿:《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6期。
    4、薛光明:《推进废旧物资流通产业发展的再思考》,载《上海商业》,2005年第1期。
    5、袁锦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立法完善探析》,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6、于飞:《加强固废管理推进循环经济》,载《环境经济杂志》,2005年第4期。
    7、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关于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载《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7期。
    8、刘志捷:《德国如何分类回收垃圾》,载《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第35期。
    9、曹君:《论城市市政设施系统的生态整体设计》,载《开发研究》,2004第1期。
    10、阎明:《废旧电器回收处理之路的思考》,载《再生资源研究》,2005年第3期。
    11、建言:《进口固体废物要慎重》,载《中国海关》,2005年第2期。
    12、郑凯,汝宜红,任福民,林自葵:《建筑固体废物发生源管理研究》,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13、董庆士,党国锋:《固体废物资源化研究与探讨》,载《城市开发》,2003年第6期。
    14、杨捷胜,刘振宇:《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载《煤炭企业管理》,2003年第6期。
    15、朱伟:《固体废物的末日危途》,载《中国海关》,2011年第2期。
    16、孙自强:《日本的<家电循环利用法>及其实施》,载《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2年第5期。
    17、刘宇琦:《论行政指导在环境行政中的运用》,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8、刘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法律调整》,载《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9、常纪文:《三十年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与实践》,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20、李巧玲:《浅析《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载《能源与环境》,2004年第4期。.
    21、吴君明:《论非专有法视角下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载《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8期。.
    22、任婧:《浅析我国“三同时”制度》,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4期。.
    23、宫丽彦:《浅析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载《甘肃林业科技》,2008年第1期。.
    24、周青:《浅析我国环境法价值理念升华》,载《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年第12期。.
    25、彭运朋:《环境权辨伪》,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26、廖银章:《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及启示》,载《软件学》,2000年第3期。
    1、丁敏:《固体废物管理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2、边胜男:《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褚秋亭:《关于我国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立法思考》,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012第四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展览暨技术研讨会http://www.huiyee.com/event/2010swzn/web/list/rtv.html?id=34621,2012-2-26。
    2、黄爱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代化的探讨(3)》http://www.cn-hw.net/html/32/201102/25408_3.html,2012-2-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