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某迫弹引信适用于某火箭弹引信的改进性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引信和战斗部作为弹药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引信是战斗部能够发挥最大毁伤作用的关键,其与战斗部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因此引信和战斗部之间的协调配合十分重要。引信子系统只有与其它相关子系统在多方面取得适配关系,才可能使得弹药武器发挥出应有的作战效能。
     本文从引信所配用弹种的弹道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采取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方法,以提高武器系统整体效能为目标,以保证弹药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基本点,从弹药武器功能体系结构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引信与战斗部之间的任务与功能适配等方面的具体关系,分析了迫弹引信通过改进设计适用于某火箭弹的可行性。
Fuse and warhead comsist of weapon system as two important parts, fuse is key to warhead wether warhead can demage entirely,these two parts combine to a complex whole. so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they work in phase .only fuse keep conformability with orther subsystems,can it let ammo accomplish destructive aim.
     This disquisition compare and analyse surroundings of trajectory ,by means of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system,so as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system. considering safety and reliability , This disquisition analyse connection between fuse and warhead in a aspect base on ammo 's configuration.prove that it's feasible fuse improved application on some missile.
引文
[1]马宝华、胡凤年 我国引信产品开发的世纪性任务 现代引信 No.1 1996 P.1-9
    [2]王雨时 炮弹引信炮口保险性能指标分析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2 No.3 2000 P.11-18
    [3]毕军建、高敏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引信技术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1 No.2 1999 P.39-51
    [4]杨欣德 关于引信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现代引信 No.3 1997 P.1-5
    [5]范宁军、马宝华、李世义 引信安全系统保险要素的时序逻辑关系图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Vol.15 No.1 1995 P.91-96
    [6]范宁军、马宝华 引信安全系统某些性质的理论研究 兵工学报 No.2 1994 P.24-28
    [7]张德智、张锡安、王健 引信可生产性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探测与控制学报Vol.21 No.2 1999 P.3-8
    [8]关翔云、陈晓龙、美军引信安全性能检验验收方案研究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1 No.2 1999P.59-62
    [9]李世中、张亚 弹道环境测试及其在引信中的应用研究 弹道学报 No.2 2000 P.45-48
    [10]顾强、赵河明、张亚 某迫弹引信安全性分析与结构改进探讨 华北工学院学报 No.3 2003P.76-78
    [11]芮悠亭、张薇、陆琪 引信发射环境研究 弹道学报 Vol.12 N0.4 2000 P.12-17
    [12]马宝华 战争、技术与引信----关于引信引信技术的发展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3 No.12001 P,1-6
    [13]岳明凯、张德智 对引信创新设计的哲学思考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7 No.3 2005 P.6-13
    [14]路荣先 炮弹引信炮口保险性能指标分析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9 N0.3 2000 P.273-277
    [15]卢向红、谭惠明 具有延期解除保险功能的子弹引信安全系统差动轮系动态特性研究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2 No.2 2000 P.31-36
    [16]陈军 火箭弹快速空气动力计算模型研究 弹箭与制导学报 Vol.24 No.2 2001P.766-769,785
    [17]陶钢、朱鹤荣 某火箭弹引信擦地炸机构的碰撞动力分析 弹道学报 Vol.16 No.4 2004P.866-868.873
    [18]金志明 枪炮内弹道学 北京理工大学 Vol.30 No.6 2004 P.516-519
    [19]李豪杰、张河 迫弹出炮口信号检测及其在引信中的应用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6 No.4 2004P.5-8
    [20]冯高辉、雷彬、陈雷 引信动态测试试验技术 实验技术与管理 Vol.22 No.4 2005 P.25-26
    [21]路荣先 引信系统安全设计中的“三防”原理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4 No.1 2002 P.1-3
    [22]高敏、张强 迫击炮弹外弹道辩识方法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5 No.1 2003 P.7-10
    [23]吴雁、张亚 引信失效底事件数据库的建立研究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1 No.3 1999 P.22-25
    [24]卢秋红、董少峰、张亚 引信故障树底事件数据确定原则探讨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1 No.1 1999 P.44-47
    [25]谭惠民、牛兰杰、刘明杰、房伟 引信解除保险距离的虚拟试验技术 兵工学报 Vol.26 No.32005 P.409-412
    [26]王中原 弹丸外弹道相似性分析 弹箭与制导学报 1995 P.42-48
    [27]谢毅、李豪杰、马宝华 弹头引信用内置式涡轮机构转速特性的试验研究测试技术学报Vol.11 No.3 1997 P.13-16
    [28]王雪梅、黄文良、何邵平弹引系统膛内动态特性研究 弹道学报 Vol.9 No.2 1997 P.17-21
    [29]王亚斌、刘明杰、谭惠民 动态建造引信故障树的计算机实现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5 2003P.56-58
    [30]王雨时 故障保险思想在引信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现代引信 No.3 1998 P.18-26
    [31]李长福、李良巧、扈乃祥工程判断法及其在引信安全性评估中的应用 探测与控制学报Vol.22 No.3 2000 P.28-30
    [32]姜志保、齐杏林 混合仿真试验在引信动态设计中的应用 测试技术学报 Vol.17 No.1 2003P.60-63
    [33]刘丽荣、高敏、齐杏林 基于虚拟样机的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在机械引信研制中的应用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2 No.4 2000 P.26-30
    [34]许志欣 集成3DAUTOCAD实现机械设计自动化及机构运行的计算机仿真
    [35]毕军建、高敏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引信技术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1 No.2 1999 P.39-51
    [36]秦文 双自由度后坐保险机构的计算机动态仿真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5 No.1 2003P.57-64
    [37]石庚辰、王翠珍、李世义 引信安全系统冗余设计的研究 兵工学报 Vol.17 No.2 1996P.111-115
    [38]吴粉祥、黄文良 引信远解机构的可视化设计 探测与控制学报 No.3 2003 P.58-61
    [39]王惠源、李霆、彭长清 引信功能分析及其功能设计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3 No.3 2001P.1-5
    [40]党瑞荣、李世义 引信环境信息识别理论 兵工学报 Vol.21 No.3 2000 P.209-211
    [41]刘明杰、刘尔引信机构动态特性仿真与机构设计 探测与控制学报 Vol.24 No.2 2002P.10-13
    [42]高世桥 引信模块化设计研究 兵工学报 Vol.22 No.2 2001 P.185-188
    [43]史密斯 火箭和弹丸的稳定性及散布分析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5.8
    [44]杨为中 译 弹丸的飞行稳定性设计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6.5
    [45][英]C.L.Farrar等著 弹道基础 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0.12
    [46]董亮等著 弹箭飞行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 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0.5
    [47]闫章更、祁载康 射表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1
    [48][俄]A.A.德米特里耶夫斯基、Л.н.雷申科、C.C.波哥吉夫托夫 外弹道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
    [49]徐明友 著 弹箭飞行动力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1
    [50]马忠凯,李新龙.炮兵引信发展的若干问题.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1997年第3期
    [51]谭惠民等.中大口径榴弹引信基型安全系统研究/某型安全系统设计思想.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1998.12
    [52]GJB373A-97“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1997.12.1
    [53]宋寿鹏,王康谊.引信弹道环境信息及其应用.华北工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54]引信设计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第一版
    [55]火箭外弹道学.兵器工业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56]MIL-STD-1316E.Fuse Design,Safety Criteria For.19980710.
    [57]Terry J Gander.Fuses:Perfection to be Destroyed.Armada INTERNATIONAL2000,1.
    [55]MIL-HDBK-764(MI).System Safety Engineering Design Guide for ArmyMaterial,12January 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