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面临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形势的变化、环境的变迁、对象的变化、自身的变革等新的挑战,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正处于师资队伍的培育期、教学改革的关键期、教学研究的加速期、教学方法的突破期、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攻坚期。本文从教学原则、教师素质、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学科建设、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八个重要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八章以及结语部分。
     导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综述,介绍了本文的框架结构以及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并对本文的基本概念作了界定。
     第一章遵循教学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遵循的教学原则,即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育德教育与育才教育的统一;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
     第二章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从坚定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专业素养、广博的知识经验、胜任的教育能力、现代的教育观念、健康的身心素质七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第三章了解教学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点。指出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知己知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身心特点、成长需要,研究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规律,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章改进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遵循民主性、启发性、耦合性、生动性、整合性原则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讲授式、案例式、启发式、研究式、专题式、互动式、体验式、讨论式、辩论式、情境式等十种教学方法。
     第五章加强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实践教学的原则即实效性、主体性、系统性、发展性、灵活性的原则,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机制。
     第六章借力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论支撑。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成果滋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第七章科学教学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检测标准。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征以及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形式的科学性。
     第八章高效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障。从管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科学高效的机构设置和实施运行。
     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是一个常变常需、常研常新的重要课题。教育者要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探索任重道远,前景无限。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 required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s also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universities. Nowadays, the course is fac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which are era development, all-round social progress, situation change, environmental transition, object change, self-improvement while new styl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is now at its critical stage at which teachers are to be trained, teaching needs to be reformed, teaching research requires speedup, teaching methods demand breakthrough,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nts to be strengthened! This thesis gives in-depth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eight important aspects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y are teaching principle, teachers'quality, teaching object,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full text includes introduction, eight-chapter body par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discourses the topic-selecting reason, the research value, home and abroad relevant sum-up for the study, describes the thesis'research clue, its frame structure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part, basic concepts in the thesis are defined.
     Chapter I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the founda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as to follow. The following oneness and combination are required:to hold the oneness of political and scientific, to hold the on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education; stick to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ers'domination and students'entity, stick to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stick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tick to the combin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Chapter Ⅱ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the key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qualities that the teacher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have. A qualified teacher must possess the following qualities, which are firm political thought, noble moral quality, profound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vast knowledge skills, competent teaching ability,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hapter III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object:the focus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chapter points out that teaching i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in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need to know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We should go and find out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conditions,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growing demands and we should also know the best way the students benefit from the course so that our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problems.
     Chapter Ⅳ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the breakthrough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chapter states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follow these principles which are democracy, enlightening, coupling performance, vitality, conformability. It's essential that we should cautiously choose and apply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a flexible way. These methods are included, method of lecture, analysis of cases, heuristics, research model, monograph teaching, interactive way, experiencing, method of discussion, debate model, situational method and so on.
     Chapter Ⅴ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the effective way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chapter states how to develop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which there are five principles:being of effectiveness, entity, having system, expansibility, flexible. This chapter also develops the forms including class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ocial practical teaching. Hew to carry out security system is described as well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Ⅵ Strengthen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the theory support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chapter demonstrates that Marxist theory course construction can provid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ermanent sources. This chapter also states tha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Marxist theory course will give lasting nourishment to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Chapter Ⅶ Science teaching evaluation:the inspection standard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chapter states many scientific ways to evalu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e way of evaluation diversity, evaluation body diversity, evaluation forms of scientific.
     Chapter Ⅷ Efficient teaching management:the powerful safeguard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chapter explores how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s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se administrations at the angle of management.
     The conclusion gives a summary to the whole text, indicating that it is effectiveness that matters the mos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s an essential task, which is changeable and renewable.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vigorously, our educators should impel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rom all-round to promote university students'overall developmen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he effectivenes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has a long way to go but it promises to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引文
[1]张耀灿.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2).
    [2]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编.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4-235.
    [3]芦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12).
    [4]李猛.大学的使命.世界教育信息.2005(6).
    [5]夏中义.人与国家(大学人文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0.
    [6]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
    [7]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3.
    [8]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7.
    [9]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73.
    [10]单丁.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07-108.
    [1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75.
    [12]曲建武.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人民出版社,2006.44.
    [13]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硕士论文.西安科技大学.2009.
    [1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1.
    [15]刘小新.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8(6)
    [16]郑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内容的界定.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6).
    [17]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13.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258.
    [19]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5.
    [20]张雪飞.论主体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1]曲建武.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人民出版社,2006.1.
    [22][苏]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71.
    [23]曲建武.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人民出版社,2006.297.
    [24]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
    [25]顾晓英.叩开心灵之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项链模式”教与学实录.上海三联书店,2009.4.
    [26]教育部简报[2010]第191期: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为高校师生作形势报告.
    [27]曲建武、张雪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新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5).
    [28]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29
    [29]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4.
    [30]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5.
    [31]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31.
    [32]祖嘉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实用手册.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550.
    [33]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人民出版社,2009.115.
    [34]张志祥.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3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0.
    [36]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1.
    [37]余玉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9.
    [38]马成瑶、张晓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性教学研究.中国社会出版.2009.38.
    [39]陶维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40]林天翔.谈互动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0).
    [41]刘韵清、周晓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性教学新模式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191.
    [42]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
    [4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5.
    [4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8.
    [45]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447-448.
    [46]王荣发.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5.
    [47]宋连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教学.东北师大学报.2006(9).
    [48]梅荣政.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三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2006(10).
    [49]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7(5).
    [50]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51]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52]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8.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6.魏晓文,方玉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7.马莹华,郭玉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8.葛丽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9.杨惠民,洪晓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0.马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1.钟明华、张雷声、梅荣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第3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2.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3.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4.吕志,黄紫华.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5.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6.刘韵清、周晓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性教学新模式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
    27.叶天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初探.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8.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9.马成瑶,张晓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性教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0.张远新,陈迎年.探索与求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1.何贻纶,陈永森,俞歌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2.艾四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体系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3.胡涵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报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4.张丹华、顾晓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有效性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5.张光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36.孟宪东,高东.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37.任者春.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理念与创新.济南:齐鲁书社,2006.
    38.聂彩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9.佘玉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0.白暴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丛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1.祖嘉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
    42.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3.王荣发.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4.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5.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6.戴艳军,宋悦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方法.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47.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8.施索华.施说心语——大学生的心灵花园和成长驿站.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9.曲建武.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0.龚海泉,张晋峰,张耀灿主编.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德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1.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52.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机制研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53.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54.聂月岩.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5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6.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7.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58.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5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60.靳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1.詹万生等.和谐德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2.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3.丁钢.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4.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5.龚海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66.陈学飞.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49-1999).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7.黄书光.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68.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69.吴潜涛.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70.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1.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2.曲建武,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3.金一鸣.教育社会学(新世纪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74.梁桂麟,徐海波.当代高校公共课教育教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5.李安.美式教育成功之谜.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76.鲁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7.鲁洁.德育社会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78.杨德广.大学德育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79.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80.张贵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81.余耀基.大学之理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82.丁证霖.当代西方教学模式.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83.杨德广,王锡林.中国学分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84.詹万生等.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5.王义高.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6.龚海泉.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7.祖嘉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8.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9.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90.唐之享.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9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3.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94.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9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9.
    96、[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97.[美]雅罗斯拉夫·帕利坎.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8.[德]赫尔穆特·施密特著,柴方国译.全球化与道德重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9.[美]厄内斯特·博耶.大学:美国大学生的就读经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00.[法]爱弥尔·涂尔干著,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01.[美]德里克·博克著,徐小洲等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2.[美]R·赫斯利普著,王邦虎译.美国人的道德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3.[美]杜威著,王承绪等译.道德教育原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04.[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新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5.[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06.[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著,宋景堂等译.品格的力量.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10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8.[英]约翰·亨利·纽曼著,徐辉等译.大学的理想.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9.[美]哈瑞·刘易斯著,侯定凯等译.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0.[美]德里克·博克著,侯定凯等译.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罗映光,张誉丹,冯媛媛.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杨荣.湖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艾四林.健全体制提升水平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清华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举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4.冯刚.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5.白暴力,王胜利,赵朝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位一体”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6.柳礼泉,黄艳.加强教学研究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7.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8.顾钰民.理念与方法:贯彻实施“05方案”的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9.石云霞.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标新要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10.卢黎歌,何志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回顾与总结.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11.陈占安.关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
    12.曾学龙,高岳仑,黄礼彬.扎实干事锐意创新——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的特点、经验及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13.李梁.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探索历程和基本经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14.胡鹤玖,李齐全.坚持“六个结合”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15.阮晓莺.专题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16.刘婧,李林英. “基础”课采取视频考核方式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17.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18.杨玉凤.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模式创新——以龙岩学院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为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19.孙蚌珠.六个“为什么”融入“概论”课教学的体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20.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21.高敏.探索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新机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22.陈春莲.关于高职院校“基础”课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23.韦廷柒,赵金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建设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24.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25.黄元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意识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26.曹银忠,胡树祥.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与展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7.曾毅红.主题性参与互动式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探讨——以“概论”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章的教学为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8.王天恩.六个“为什么”与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方法改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9.忻平,谢宝婷,林自强.从问题出发:六个“为什么”教学实践与解决大学生问题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0.叶华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理性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1.刘彤,汪晓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2.冯婕,祝杨军,王中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三种精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3.陈文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34.东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基础”课教育教学管理的变革及其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35.鲁志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兼论东北林业大学“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36.钱广荣.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37.张国富,孙金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38.韩喜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
    39.徐蓉.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行动取向辨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8)
    40.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41.阎治才.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内容体系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42.查广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探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43.燕爽.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几个重大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44.张远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切实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45.卢少求.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46.黄艺羡.背景透视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47.杨芳.采用多种形式突出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内容的教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48.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操作模式探析——以“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内容为课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49.刘文革.以“运用能力”为核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50.屠静芬,白莉莉.数字技术条件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51.陈华栋.关于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52.谢旭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53.尹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的教学体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54齐晓安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体系的探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55.李廷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及其实现中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56.王晶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契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57.王立荣.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58.本刊记者.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访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慧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59.张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的几点体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60.阮晓莺.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究与运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61.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62.常百灵.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
    63.彭伟,李刚.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64.石云霞.关于撰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案的几点体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65.王久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探析——以北京大学为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66.沈成飞.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67.余精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68.莫岳云,陈敏.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的历史经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69.常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70.柳礼泉,黄艳,张红明.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与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71.查少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功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72.佟静.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观念的四个转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73.李培超.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些难点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74.李彦峰,郭京振,许照红.“形势与政策”课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75.傅佩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76.张耀灿,曹清燕,发展性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的指导理念.思想理 论教育导刊,2009(5)
    77.黄蓉生,张国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科学发展观“三进”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78.王晓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79.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80.班荣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81.白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
    82.裴正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
    83.赵卯生.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应具备的几个必要条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
    84.梁丽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
    85.颜峰.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团队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
    86.石云霞.怎样讲授“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三节教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
    87.林建成,杨蔚,翟媛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五个难点问题初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
    88.罗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问题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
    89.谢旭辉.用科研的方法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
    90.李梁.积件式课件:现代教学媒体演化过程的思考和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
    91.武星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确立服务理念.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92.谢迪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空间设计及其运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93.张倩.“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可预见问题及对策探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94.曾令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95.王强.“原理”课如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96.邱秀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97.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性质与现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98.崔建霞.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的精彩要素构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99.徐曼.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
    100.张雷声.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01.陈劳志.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几点做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102.丁军,李倩.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提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103.李小鲁,袁本新.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政府行政力与学术影响力的有效统合——关于广东省推进“05方案”实施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104.高鹏怀,马素林.发展性评价: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绩效工具.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105.朱廷岚,吕学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3)
    106.葛仁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3)
    107.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
    108.王正明.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109.李雪静.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110.刘文娟.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111.罗建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关系考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8)
    112.王学利.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创新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8)
    113.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114.韦冬雪,罗洪铁.改革开放3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创新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115.陈晓燕.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116.黄金满.努力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的优化.思想理论教 育导刊,2008(9)
    117.熊晓琳.充实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做法与体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0)
    118.唐凯麟.教育的重要任务——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7年修订版)》教材修订谈起.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0)
    119.丁妙珍.从适应的视角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效果刍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0)
    120.谭劲松,肖香龙.课题制教学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121.李丽,葛彦东.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建设的基本构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22.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系统探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23.刘世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条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24.陈再生.论自主考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25.李梁.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26.张会峰.“基础”课法律基础部分教学面临的矛盾与破解之道——北京大学的探索与经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27.李俊勤.“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28.范松仁,涂平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法的实效性探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29.申小蓉,李惠蓉.探索校园网络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130.郑永廷.学习十七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
    131.顾洪英.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
    132.林伯海,李锦红,宋刚.试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3)
    133.王国敏,赵波.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134.王学俭,李永杰.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机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135.戴艳军,杨正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136.河北科技大学课题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与实践.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08(5)
    137.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
    138.孙晓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探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139.王春英.近期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向及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140.力美容.论思想理论教育方法发展的综合化特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141.刘桂珍.网络道德主体的培育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网民为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142.陶韶菁,王功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0)
    143.许汝罗.构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立体模式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144.郭凤志.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145.欧阳永忠.道德心理和谐: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146.钱广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47.曾盛聪.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方式与机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48.缪昌美.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和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149.陈华栋.加强高校思政博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150.杨河.重温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151.徐艳国.中英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152.蒋占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153.胡树祥,杨直凡.对80后青年学生的再认识和有效引导.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154.齐卫平.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三个选择”问题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155.李文海.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8)
    156.史春风.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点体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8)
    157.李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理想信念”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3)
    158.陈锡敏.试论道德的法律意蕴——兼论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在统一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159.吴敏英,马丹.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培养意义分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