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实践教育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底蕴,其根本目的是使人们具有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为人品格。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人们往往忽视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能理解人文关怀对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的重要作用。本文力求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作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着重关注其出现的问题并详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对人文关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并列探讨与融合研究,必将激发两者的协调进步与共同发展,也更能将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及理论依据。主要阐释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以及提倡人文关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第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首先充分肯定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取得的显著成绩,然后具体指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从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面,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内容方面,教育环境方面入手,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通过以上研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相互渗透,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通过阐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指明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现实必要性。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social practical educational activity with deep background of humanistic care used to cultivate, shape, change and develop human beings. It is designed to enhance people's ideology and moral character.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the important roles that humanistic care plays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human beings cultivation are always neglected and can not be understood by people due to reasons in many aspects. Therefore, based on analyzing its connota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status quo of humanistic ca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focuses on exploring problems and analyzing reasons that behind it, and also making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ts practicality. According to detailed discuss and research in combing the humanistic ca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se two parts will develop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harmoniously. What is more, with its develop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move forward to a new stage.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intension and theory eviden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manistic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ly illustrate humanistic care, humanistic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inte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manistic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dvocating theory of humanistic care and realistic evidence.
     The second part:Through illustrating on strengthening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humanistic care of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should demonstrate realistic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s' humanistic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ird part: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s' humanistic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rst of all, we should approve great achievements made by college students on humanistic care of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n point out deficiency and major reasons of colleges' humanistic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fourth part:the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renewing the idea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ilding up the ranks of teachers and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ing environment, it indicates specific measures in strengthening humanistic care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study,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 teaching staff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nfilt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humanistic care,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make innova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promot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引文
①邓福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价值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7月29日第007版.
    ②卢杨范明英.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之路[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23期.
    ①高湘泽.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3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73)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10).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①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②《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49页
    ①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N].人民日报,2008年01月02日第02版.
    ①泊特兰·罗索著:《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①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新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41.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①陈至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02,(2).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①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76.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湖北省教育委员会、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编.《转变教育思想深化高教改革》1997;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7]刘智峰主编.《道德中国一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黄蓉生主编.《21世纪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罗洪铁、董娅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刘大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6:社会和谐与人文关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王东莉著.德育人文关怀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2]吕会霖主编.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林时忠著.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
    [14]丘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欧洪墓.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构想.黑龙江高校研究,2004,(2);
    [16]张应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17]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国教育报》,2004:
    [2]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3]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1997。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杜时忠.《人文教育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5]戴钢书.《德育环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袁贵仁.《人的哲学》,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7]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一思想的回应》.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陈国栋.《21世纪呼唤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当代青年研究,1998年5月;
    [9]黄民成.《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10]蒋永华,《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3期;
    [11]唐新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2]戴树根.《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3]叶景山.《注重德育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文关怀》.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4]梁春华,林瑞青.《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回归》.兰州学刊,2005年第3期;
    [15]秦小云.《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9月;
    [16]李涛.《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对策探讨-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评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7]伍撰祁.《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保障体系的构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8]王刚.《走向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9]南巾帼.《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教书育人,2006年2月;
    [20]叶碧如.《论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1]卿定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6月;
    [22]王建文.《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资源》.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3月;
    [23]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教学与研究,2005年2月
    [24]李训茂.《论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的重要性》.前沿,2006年9月;
    [25]朱湘虹、秦秀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理性思考》.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年第6期;
    [26]高英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9卷第1期;
    [27]刘永新.《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渊源》.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二卷第三期;
    [28]金秀兰.《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29]刘建娥.《论人文关怀》.玉溪师范社会学报,2003年第1期;
    [30]余小茅.《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的另一种思考》.教育科学,2002年第10期;
    [31]陆选荣.《高等师范院校内部管理的人文关怀问题初探》.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2]胡承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对德育的作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7期;
    [33]高湘泽.《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3期;
    [34]薛艳丽:《马克思制度分析的人文关怀》.《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1期;
    [35]徐长福:《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价值纬度看“人文关怀”问题》.《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
    [36]陈晓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1月;
    [37]张爱淑、孙其昂:《知识经济与人文关怀-兼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河海大学学报》,2001年9月;
    [38]林静:《人文关怀:学校德育工作的另一种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5月;
    [39]王东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4期;
    [40]陈刚:《转型时期的人文关怀》.《学海》,2003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