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一个批评概念,“女性诗歌”是对20世纪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诗歌写作思潮的归纳和命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诗歌创作一直处于一种活跃且边缘的状态。一批女诗人以独特的方式抒写着当代女性的体验与思索,成功地建立起女性主体的视角和立场。90年代以后,在个人化写作深入诗歌写作内部的同时,女性诗歌创作也面临着时代转型的复杂影响,女性诗歌消解了那种集体的、同一的言说方式,而把写作建立在一种更为独立的、沉潜的个人的基石上,在告别集体态势的前提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本文以90年代女诗人诗歌文本为研究对象,在将其语境化的过程中,力图梳理与呈现90年代女性诗歌所具有的特质。
     将女性诗歌置于90年代的文化语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诗歌”在对爱情、身体、日常生活的想象中,有对现存性别秩序的质疑,也有对男权文化分派给女性的既定角色的认同;有对个人主体精神独立的诉求,也有质疑女性身份的意识流露。如果说舒婷一代和翟永明、伊蕾、唐亚平一代分别完成了女性写作觉醒、确认的前两个阶段,那么90年代女性主义诗歌则进入了回归词语本身、直面词语世界的语言写作时期。在80年代关注“说什么”的激情本身的基础上,又开始关注“怎么说”的技术问题,或者说已经进入了激情和技术对接的混凝时期。同时,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中的身体写作已不同于80年代中后期那种单一意识形态性质的身体写作,而是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断裂、转型与分化,呈现为一种多元化的写作态势。
As a criticism of the concept of "female poetry" is formed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a trend of thought into writing poetry and named. 20th century since the mid-80s, women have been in a poetry writing and the edge of active state. A group of poetess Writing unique way to the contemporary women's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to build women's perspective and position of the main. After age 90, writing in-depth personalized internal writing poetry, the poetry of women are also faced with the complexity of the impact of the transition era, women had the kind of poetry collective digestion, the same way the statement said, and the writing based on a more independent, the cornerstone of personal, in a collective farewell to the premise of the situation, showing a wide range of orientations. In this paper, Dickinson's poetry in the text of 90 studies, in the context of its process, trying to sort out with a 90's woma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etr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Introduction of the "women's poetry" the concept of a card and explain, and overview of the 20th century women's poetry 90 and its research status, Wang Ni, blue, Rongrong, Linkoping, Angel, Zhou such as those in the 90-chan's poetry is extremely active women women g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oet, which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idea of writing to open for the start of the body of the road clearance.
     Paper summarized the first chapter and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women's poetry of the 90 women with traditional poetry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90's. Female 90's and 80's women's poetry as poetry has a tradition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while 90 women's poetry also has its own tradition, this tradition is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by Zhai Yongming, Lu Yi-min, Wang Ni, Tang equality for women poet in the 80's cultivated. Therefore, the main thesis of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poetry of 90 women's inheritance and carry forward in the 80's feminist women of traditional poetry, based on what happened with the variation an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Mainly for: a more general subject matter; Second, gender-conscious play down; Third, the impact of consumer culture; and from Shuting, Zhai Yongming, Zhou-chan,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poets, such as Yin Lichuan dimension to explain the contrast out on behalf of the direction of women's poetry.
     Chapter II of the paper the theme of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 age 90 to explain the direction of poetry. Section I of the poetry written in the daily life of a 20th century women's poetry in the 90's shows tend to the concerns of daily life; explained in section II, 90 women's poetry of the theme of loneliness and alienation; Section III sets out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Description Women's Poetry since the 90's created a distinct theme; the fourth quarter on the 90 women's poetry in the changes in gender relations and the unique analyzed.
     Chapter III of the paper explained mainly women age 90 to write poetry and significance of gender. 20th century women's poetry in the 90's body is different from writing in the late 80's that the physical nature of a single ideology of writing, but have had a profound rupture, trans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showing a wide range of writing as a situation.
     Chapter IV of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90's poetry in the language of uniqueness. Organizational aspects of language in poetry, poetry for women age 90 showed mor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nival. Poetess in the poem as part of a free hand to release the subconscious to the experiment could refer to the meaning of magic and slide in order to stimulate fresh wind around the Language and carnival imagination to create poetry, grotesque imagery and unexpected combinations of words to form the 90's Different women's poetry in the landscape together. A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tendency of colloquial poetry, as well as language and narrative.
     Conclusion The main thesis of 90 poems by women's achievements further generalization, pointing out that 90's feminist poetry sex position both the humanities and the arts of the value of poetry in order to survive the situ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laws of poetic techniques and the dual concern integrated, putting an end to passion spewing 80's lack of recourse of the history of one-wa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 the new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poetry is enormou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oetry of 90 women's external context and internal context of the system investigation,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90 Chinese women's poetry writing; through a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of a large number of poems, a poetry of 90 women's specific parts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end.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research is still in its comparative lack of status and want, it faces many problems and questionable worth exploring. Thus, as just as Eliot in "Four Quartets" in the words: here "We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 for the first time i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 The end is our starting place."
引文
①谢冕:《丰富又贫乏的时代》,《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①谢冕:《她们在创造—序〈她们的抒情诗〉》,阎纯德:《她们的抒情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②谢冕:《她们在创造—序〈她们的抒情诗〉》,阎纯德:《她们的抒情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①唐晓渡:《女性诗歌:从黑夜到白昼》,唐晓渡:《不断重复的起点》,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②唐晓渡:《女性诗歌:从黑夜到白昼—读翟永明的组诗<女人>》,《诗刊》,1987年2月号。
    ①崔卫平:《在诗歌中灵魂用什么语言说话》,《诗探索》1995年第3辑,第95页。
    ②参见陈旭光:《凝望世纪之交的前夜——“当代女性诗歌:态势与展望”研讨会述要》,《诗探索》1995年第3辑。
    
    ①周瓒:《现当代诗学研究一关于女性诗歌》,《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②林树明:《新时期的女性主义诗歌》,《贵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③罗握亚:《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页。
    ①翟永明:《“女性诗歌”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翟永明:《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①蓝蓝,原名胡兰兰,1966年出生于山东烟台,在山东和河南的农村长大,1998年大学毕业。现在河南文联工作,曾出版诗集《含笑终生》、《情歌》、《睡梦,睡梦》等。
    ①周瓒,本名周亚琴,1968年生于江苏如东,1999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出版诗集《梦想,或自我观察》。
    ①谢冕:《中国女性诗歌文库·总序》,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①戴锦华:《新时期文化资源与女性书写》,叶舒宪主编:《性别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①谢冕:.舒婷[J].南方文坛.1988年6月。
    ①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M].初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十一章第二节。
    ①与邻:后记[J].翼·中国女性诗刊·第一卷1998年5月。
    ①翟永明:《咖啡馆之歌》以及以后。《纸上建筑》,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204~205页。
    ①赵树勤:《当代女性诗学的理论建构及其流变》,《文艺研究》,2001年第2期,95~104页。
    ①埃里希·弗罗姆著,陈学明译:《逃避自由·前言》,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①埃里希·弗罗姆著,陈学明译:《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332-333页。
    ①弗吉尼亚·伍尔夫著,董之林译:《自己的房间》,参见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89页。
    ①西蒙娜·德·波伏瓦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下册,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827页。
    ①伊蕾:《确认自己实现自己》,《独身女人卧室》,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176页。
    ①乔以钢:《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9页。
    ②《礼记·礼运》
    ①[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欲三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10月版,第55页。
    ①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1页
    ②同上
    
    ①卫慧:《上海宝贝》,春风文艺出版社第122页。
    ②谢有顺:《身体修辞》,花城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36页。
    ③南帆:《躯体修辞学:肖像与性》,《文艺争鸣》,1996年第6期。
    ①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l版,第275一321页。
    ②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79页。
    ③冰心:《〈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冰心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5页。
    ①冰心:《往事—以诗代序》,《冰心创作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4页。
    ②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页。
    
    ①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全译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版第230页。
    ②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全译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版第286页。
    ③禹燕:《女性人类学》,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50页。
    ①西蒙娜·德·波伏瓦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下册,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79页。
    
    ①刘纳:《颠踬窄路行—世纪初女性的处境与写作》,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②崔卫平:《文明的女儿——关于陆忆敏的诗歌》,《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6期。
    ①南怀谨,徐芹庭:《周易今注今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②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4页。.
    ①刘小枫:《诗化哲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66页。
    ②翟永明:《面对词语本身》,《作家》1998年6期第46页。
    
    ①晓音:《女子诗报年鉴》,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页。
    ②晓音:《女子诗报年鉴》,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268页。
    ③晓音:《女子诗报年鉴》,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269页。
    ④海男:《紫色笔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66页。
    ①唐晓渡:《唐晓渡诗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1页。
    ①程光炜:《岁月的遗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①翟永明:《纸上建筑》,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第204页。
    ①于坚、谢有顺:《十坚谢有顺对话录》,苏州人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l版.。
    1.钟文编:《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翟永明:《女人》,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
    3.罗伯特·洛威尔等著,赵琼、岛子译:《美国自白派诗选》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4.洪烛、桑克编:《九十年代女士文库中国女诗人名作导读》,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5.未凡编:《中国当代女诗人抒情诗丛》,沈阳出版社1992年4月版
    申爱萍:《初恋的少女》
    翟永明:《在一切玫瑰之上》
    李琦:《守在你梦的边缘》
    林子:《诗心不了情》
    林珂:《K性感觉》
    李小雨:《玫瑰谷》
    林雪:《蓝色的钟情》
    海男:《风琴与女人》
    陆新瑾:《纯情爱如梦》
    张烨:《绿色皇冠》
    唐亚平:《月亮的表情》
    傅天琳:《另外的预言》
    6.崔卫平编:《苹果上的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谢冕主编:《中国女性诗歌文库》,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翟永明:《称之为一切》
    唐亚平:《黑色沙漠》
    王小妮:《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
    蓝蓝:《内心生活》
    傅天琳:《结束与诞生》
    林雪:《在诗歌那边》
    阎月君:《忧伤与造句》
    海男:《是什么在背后》
    林珂:《在夜的眼皮上独舞》
    李小雨:《声音的雕像》
    虹影:《白色海岸》
    杜涯:《风用它明亮的翅膀》
    张真:《梦中楼阁》
    李柯:《最初的天空》
    张烨:《生命路上的歌》
    李琦:《最初的天空》
    8.翟永明:《黑夜里的素歌》,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9.洪波、朱先树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诗歌)》,华文出版社1998年4月版
    10.海男:《心灵挽歌》,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1.中国作家协会《诗刊》选编:《中国年度最佳诗歌1999》漓江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2.张新颖编选:《中国新诗:1916—2000》,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3.高洪波、李莽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诗歌)》,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14.韩作荣编:《〈人民文学〉新诗歌》,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15.吴昊编:《中国90年代诗歌精选》,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6.吴欢章编:《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精选(诗歌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7.翟永明:《终于使我周转不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8.谢有顺编、王小妮著:《王小妮的诗——半个我正在疼痛》,华艺出版社2004年9月版
    19.安琪、远村、黄礼孩编:《中间代诗全集》(上下卷),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0.安琪:《象杜拉斯一样生活》,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
    21.舒婷:《舒婷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诗选》,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3.海男:《美味关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24.程光炜、洪子诚编选:《新编第三代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5.蓝蓝编:《中国当代女诗人随笔选》,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6月版
    26.杜涯:《杜涯诗选》,花城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7.翟永明:《翟永明诗文录:最委婉的词》,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28.1990年—1999年诗歌期刊
    《女子诗报》
    《中国女性诗刊·翼》(民间诗刊)
    《诗选刊》
    《诗歌月刊》
    《星星诗刊》
    《诗探索》
    《诗歌报》
    《诗生活月刊》
    1.吴思敬:《诗歌基本原理》,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
    2.欧阳江河:《站在虚构这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3.王长俊:《诗歌美学》,漓江出版社1992年3月版
    4.吴思敬:《磁场与魔方:新潮诗论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陈旭光编:《快餐馆里的冷风景(诗歌诗论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
    6.古远清、孙光萱:《诗歌修辞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谢冕、刘颐武:《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刘纳:《诗:激情与策略: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9.【法】加斯东·巴什拉著,刘自强译:《梦想的诗学》,三联书店1996年版
    10.陈旭光:《诗学:理论与批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1.王家新:《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2.陈晓明:《剩余的想象:90年代的文学叙事与文化危机》,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
    13.唐晓渡:《现代汉诗:反思与求索——1997年武夷山现代汉诗研讨会论文汇编》,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14.刘福智:《诗歌艺术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5.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王家新、孙文波编:《中国诗歌——90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於可训:《当代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肖开愚、臧棣、孙文波编:《从最小的可能开始:中国诗歌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9.王家新、孙文波编选:《中国诗歌——90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吴思敬:《诗学沉思录》,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1.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2.唐晓渡:《唐晓渡诗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张清华:《内心的迷津:当代诗歌与诗学求问录》,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4.程光炜:《程光炜诗歌时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洪子诚编:《在北大课堂读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6.谢冕:《谢冕论诗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7.向卫国:《现代性汉诗谱系学——边缘的呐喊》,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
    28.王家新:《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王光明:《面向新诗的问题》,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30.吴思敬:《走向哲学的诗》,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31.罗振亚:《中国新诗的历史与文化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2.罗振亚:《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33.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34.西渡、郭骅编:《先锋诗歌档案》,重庆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5.郑敏:《思维·文化·诗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6.彭予:《美国自白诗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37.罗振亚:《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8.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9.曹成杰编:《90年代以后——当代汉语诗歌论丛》,南方出版社2006年版
    40.韩作荣:《诗歌讲稿》,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
    41.周瓒:《透过诗歌写作的潜望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刘春:《朦胧诗以后:1986-2007中国诗坛地图》,昆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43.敬文东:《诗歌在解构的日子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44.耿占春:《失去象征的世界——诗歌、经验与修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1.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英】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陈彩霞、林树明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3.李小江:《夏娃的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6.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乔以钢:《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9.李小江:《性别与中国》,三联书店1994年版
    10.任一鸣:《女性文学与美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3.盛英:《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下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三联书店1995年版
    15.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刘慧英:《冲破男权传统的樊篱》,三联书店1995年版
    17.陈惠芬:《神话的窥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18.林树明:《性别与文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三联书店1997年版
    20.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择》,三联书店,1998年版
    22.李银河:《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23.盛英:《中国女性文学新探》,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24.叶舒宪:《性别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5.戴锦华:《犹在镜中》,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26.李小江:《解读女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诊释》,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8.屈雅君《:执着与背叛—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29.阎纯德:《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李小江:《女性?主义?一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1.【美】贝尔·胡克斯著,晓征、平林译:《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2.宋素凤:《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张清华主编:《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5.乔以钢:《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6.柏棣主编:《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英】特雷·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瑞士】荣格著,冯川、苏克译:《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
    4.王岳川等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美】拉尔夫·科恩著,程锡麟、王晓路等译:《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6.【荷兰】佛克马、蚁布思,俞国强译:《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美】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汪晖编:《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版
    9.【加】诺思洛普·弗莱著,陈慧、袁宽军、吴伟译:《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0.【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1.【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城、杨远婴译:《疯癫与文明》,三联书店1999年版
    12.【美】约翰·费思克著,王晓环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3.【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4.【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15.【英】拉曼·赛尔登著,刘向愚等译:《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原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8.【德】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9.【美】哈罗德·布鲁姆著,徐文博译:《影响的焦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0.【美】约翰·克罗·兰色姆著,王腊宝、张哲译:《新批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1.【美】莱昂内尔·特里林著,刘佳林译:《诚与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2.【美】克林斯·布鲁克斯著,郭乙瑶、王楠、姜小卫等译:《精致的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博士、硕士论文: (一)博士论文
    1.陈龙:《中国大陆当代诗歌形式研究》,苏州大学2006年
    2.齐军华:《自我认同与性别表述——198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魏冬峰:《“90年代诗歌批评”研究》
    2.刘小芳:《从黑夜到飞翔——论当代女性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流变》
    3.陶忠娣:《翟永明诗歌:女性视角及其超越》
    4.庞海音:《试论中国当代女性诗歌》
    5.范芸蓉:《叛逆的歌吟——论20世纪末中国女性主义诗歌》
    6.凌孟华:《新时期女性诗歌写作姿态嬗变论》
    7.康苗:《论郑敏诗歌写作的性别姿态》
    8.陈志平:《当前女性主义诗歌“身体写作”现象与批判》
    1.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1期
    2.翟永明:《黑夜的意识》,《诗歌报》1985年9月21日
    3.徐敬亚《生命:第三次体验》,《诗歌报》1986年10月21日
    4.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的变革与新诗创作》,《文学评论》1993年02期
    5.王宁:《中国当代诗歌的后现代性》,《诗探索》1994年03期
    6.张建建:《女性的诗学——唐亚平论》,《诗探索》1995年01期
    7.荒林:《女性诗歌神话:翟永明诗歌及其意义》,《诗探索》1995年01期
    8.翟永明:《再谈“黑夜意识”与“女性诗歌”》,《诗探索》1995年01期
    9.郑敏:《诗歌与文化——诗歌、文化、语言》,《诗探索》1995年01期
    10.沈奇:《角色意识与女性诗歌》,《诗探索》1995年01期
    11.海男:《危险的语言时期》,《诗探索》1995年01期
    12.陈旭光:《凝望世纪之交的前夜——“当代女性诗歌:态势与展望”研讨会述要》,《诗探索》1995年01期
    13.臧棣:《自白的误区》,《诗探索》1995年03期
    14.吴思敬:《九十年代中国新诗走向摭谈》,《文学评论》1997年04期
    15.程光炜:《闲谈近二十年女性诗歌》,载《中华读书报》1997年12月17日
    16.周瓒、戴锦华:《〈翼〉的缘起和我们的立场》,《翼》1998年01期
    17.臧棣:《90年代诗歌:从情感转向意识》,《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18.王光明、荒林:《翟永明:用诗歌想象世界》,《南方文坛》1998年03期
    19.程光炜:《我以为的90年代诗歌》,《诗歌报》1998年03期
    20.张清华:《复活的女娲长歌当哭——当代中国女性主义的诞生与女性主义诗歌》,《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21.吕进:《女性诗歌的三种文本》,《诗探索》1999年04期
    22.周瓒:《女性诗歌对话》,《诗刊》2001年03期
    23.呢喃:《“女性诗”界说》,《诗探索》2001年3-4期
    24.方雪梅:《激情时代的终结——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综述》,《当代文坛》2002年02期
    25.宋扬:《90年代女性诗歌的性别困惑——从翟永明诗歌中的“黑夜意识”谈起》,《文艺评论》2004年04期
    26.周瓒:《9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诗歌》,《扬子江诗刊》2005年01期
    27.张立群:《在突破中敞开——论路也诗歌风格的前后转变及其内在意义》,《诗探索》2005年01期
    28.张晓红:《中美自白诗:一个跨文化互文性个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4期
    29.董秀丽:《极地的隐遁——90年代女性诗歌语言书写策略的发生动因和审美评价》,《文艺评论》2006年02期
    30.张立群:《论诗歌史视野中的80、90年代女性诗歌》,《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3月
    31.张立群:《在现实中敞开的技巧——论90年代女性诗歌》,《重庆诗歌科学》2007年03期
    32.程光炜、张清华:《关于当前诗歌创作与研究的对话》,《诗歌月刊》2008年0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