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产业安全领域。继粮食安全、石油安全、金融安全的研究热潮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升级和转型,中国对高技术装备和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国际社会在自主创新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装备制造业这种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科技、军工保障等硬实力的实体产业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当前装备制造业成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国家安全、国家工业生产能力以及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成了中国产品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树立大国强国形象的象征。因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在21世纪与世界各国争夺国家控制力、掌握全球先进高端技术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能否避开“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最终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产业安全不仅事关产业自身的安全、还关乎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军工企业的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因此装备制造业安全越来越成了中国经济安全的重点领域。
     本文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研究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指出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至第五章是本文研究的主体部分;第六章是在主体部分的研究结论之上,结合到当前我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提出了维护和提高装备制造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在主体研究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四个章节对装备制造业的安全进行了研究:首先也就是在第二章,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涵义,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其次,也就是在第三章,从产业内生发展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当前的安全现状;然后在第四章,再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以揭示宏观经济环境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影响;在主体研究部分的最后,也就是第五章,利用模糊评价法和logistic模型对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安全状态给予了定量的测评。具体的讲,文章的大致研究思路和框架如下:
     在本文的第一章中,分析了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包括: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国家之间的高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领土安全等传统安全越来越尖锐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同时,文章也综述了有关装备制造业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及其研究现状,指出了在研究经济安全含义时思路上的创新以及在测算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安全状态时方法上的创新。
     在本文的第二章中,本文跳出了当前国内学者开篇就给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简单下定义的思路,而是紧扣传统安全的本质,在传统安全本质的基础上引申出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内涵。但是由于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复杂性,仅仅阐述其内涵,往往还不能十分清晰的揭示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实质,因此本文又从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四种外在表现形式,即外延的角度对经济安全的实质作了补充,最后落脚到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面临的具体问题。这样的研究思路要比用一句话、几句话或者一段文字来定义经济安全、产业安全更能准确、全面的揭示其本质。此外在本章节中还讨论了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形成的复杂因素,以及装备制造业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军工安全的关系。
     本文的第三章主要是从产业内生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装备制造业的安全现状,因此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当前的技术现状、竞争力现状以及外资现状、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四个方面来研究产业安全的现状基础。技术现状主要揭示当前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竞争力现状重点是指对产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通过产业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对比来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当前的国际竞争力;外资现状主要通过外资当前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规模、对产业特有的控制力、影响力,对产业的挤出效应以及装备制造业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来揭示外资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危害;最后是利用研发投入对装备制造业产出贡献率的大小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并通过一个DSGE模型把在三章中提到的研发、外资放在一起,研究了技术、研发投入以及外资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影响。结论认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现有的技术水平较低、对外技术依赖性较大,外资在产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对产业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对产业的控制力也正在逐渐增强;不过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速度还算满意,达到了7.22%;事实也证明研发投入对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但由于研发投入太低,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弱,不到1%。
     除了产业内生的发展对产业安全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之外,产业所处的国家经济环境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因此本文第四章则是从产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来分析装备制造业的安全。在影响产业安全的众多宏观经济因素中,本文认为,在当前一段时期内,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劳动力成本、金融政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因此,本文分别从这几个方面给予了研究,结论认为:宏观经济的增长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拉动作用,超过了对国民经济其余各部门的平均水平,物价水平与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之间也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尤其是当前装备制造业领域工资水平的上涨幅度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是导致实体经济部门“过冷”的重要原因;融资环境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主要影响是导致企业现金流不足,大量破产、倒闭;同时,虽然人民币升值与装备制造业安全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但是在短期来看升值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似乎不大。对此,本文认为主要是(1)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单独考查的时间过短,有些影响还不能在短期内表现出来;(2)很可能是近几年中国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政策正好弥补了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对产业造成的影响。
     在分别从产业自身的发展角度和产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角度研究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安全状态之后,本文在第五章中把产业安全分为“很不安全、较不安全、基本安全、较安全和很安全”五个等级,通过从产业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和产业风险状态三个方面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对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安全状态进行了测评;然后又用logistic模型对产业发生安全的可能性进行了测定。结论认为:虽然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安全等级不高,安全状态不很乐观,但发生不安全的可能性也很低!
     在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文章在最后一章中,首先总结概括了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然后根据我国装备制造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了维护和提升产业安全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Economic security, especially the industry secur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research in the present domestic economics. Following the research boom of food,oil and financial security, With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socio-economic, the growing demand of high-tech equipment and products for China,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 of independentinnovation, such as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o on entity industriesthat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hard power of a national science&technology,military industry support have become a new hot spot for academic research. Atpres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People's quality of life, 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capacity and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became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products going abroad, participating in the world competi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image of big and powerful countrie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not only a forefront for China to contest national controlability with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master the world's advanced high-endtechnology in the21st century, but also an important marking of China's ability toavoid the "middle-income country trap", and finally towards national revival; which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ecurity of the industry itself,and also relates to the security of an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security of the militaryenterprises and safety of the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the mainstay of national security.Therefore, the security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creasingly becamethe focus of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field.
     The paper has a total of six chapters to research on the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urity: The first chapter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background,significance and the statu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also points outthe main innovation and inadequacies in the paper; The second to the fifth chapter isthe main part of this study; above the conclusions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study, and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for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security of the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chapter VI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Suggestions.
     Part in the main stud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and from the fouraspects to research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urity: First of all, that is,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paper theoretically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economicsecurity, industry security, and on this basis comes out of the currently key problemin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urity; Secondly, it is in the thirdchapter, from the industry's endogenous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the paperexamines the current security status of the Chines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industry; and then in the fourth chapter,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mpact of the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on the security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industry, the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national macroeconomic, analyses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main part of last, which is the fifth chapter, the papergives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otal industry security status that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current by using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andlogistic model.
     Specifically, the paper's generally research ideas and framework ar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 why so important of thesecurity for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urrent, including:economic transi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between thecountries competition in the Hi-tech field, the safety of the national territory and soon the traditional security become more intense, which is also background and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t this paper studied in; Meanwhil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the literatures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research at home andabroad, and pointes out the ideas on innovation in researching on the economicsecurity implications as well as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measuring theinnovation capacity and the industry overall security of the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paper jumps out of ideas that current domestic scholars simply gave a definition at beginning when they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industrial security, but closely linking and basing on the nature of the traditionalsecurity, comes out the connotation of economic&industrial security. However, dueto the complexity of economic&industrial security, merely set forth its meaning,and often can not be very clear to make known its essence, Therefore, this paper alsofrom the four external manifestation, that is extension angle of economic&industrialsecurity supplements its substance, and finally settled on the specific securityproblems faced by the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se researchideas are more accurate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the economic&industrial securitythan use one sentence, a few words, or a text to define them. In addition, this sectionalso discusses the complex factors which form in the economic&industrial security,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urity with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as well as military security.
     The Chapter III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from endogenous developmentperspective of the industry to examine the security status of the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refore, this paper from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technology,competitiveness, foreign investment, as well a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se four areas to study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ofthe industry security. Technology status quo mainly reveals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ts gap with the developed; competitivenessstatus quo focu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a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on industry security, by compar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s import and exportproducts, the labor productivity, to show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reign Investment status quo mainly showsharm of foreign investment to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urity, by thecurrent foreign Investment scale, industry control and influence, crowding-out effectas well as dependence on foreign capital in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industry; Finally, using R&D investment on the size of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output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n indicator of the ability of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e paper quantitative analyses the self-renovation capability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rough a DSGE model puts the R&D and Foreign investment which mentioned in three chapters together to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the technology, R&D and foreign investment on the security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conclusions shows: the technical level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ow, while the foreigntechnology dependency is relatively high, foreign investment has occupied a largeproportion in the industry, and has significant crowding out effect, the control to theindustry is also being gradually increased; however, the technical progress rate of the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s satisfactory, and reaches7.22%;it is also proved that R&D investment is crucial to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because of the R&D investment is too low, the self-renovation capability of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still weak, less than1%in China in current.
     Beyond the industrial endogenous development has a direct and decisive impacton the industry security, industry in which the country's economic environment isalso the vital importance on industry security, therefore, Chapter IV of this paper isfrom the industry in which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to analyze the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urity. In many of the macroeconomic factorsaffect the industry security,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main factor to influence the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current period are: macro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price level, labor costs, andfinancial policies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trends of RMB. thus, the paper fromthis several aspects respectively gives the study, the conclusions shows that: The roleof demand-pull of the macroeconomic growth o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smore than the average of the remaining sector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ereexisting the Grange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 level and the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ducts price index, especially, the wage rises extent in thefield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growth of theaverage wage,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that lead to the real economy sector "too cold"in current; The main impact of the financing environment for the equip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urity is making the enterprises to lack of cash flow,leading a large number of bankruptcy and collapse; At the same time, although thereis a long-term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and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ecurity, but appears to be little impact of theappreciation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short term. for this conclusion, thepaper argues that (1) the time that alone study the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industry is too short, some impact in the short term can not manifested;(2) is likelyto b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upportpolicies just to make up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deteriorating onthe industry.
     After from th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f itself and the macro-economicenvironment to research the security status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industry, in chapter V, this paper divides the industry security into "very insecurity,insecurity, basic security, security and very security " five levels, from the threeaspects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dustrial control ability and industrial riskstatus to establish a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uses fuzzy evaluationmethod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security status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industry; Then uses the logistic model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industrialsecurity determination. The conclusion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security level of the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is not high, the security status is not veryoptimistic, but the possibility of occurrence of insecurity also very low.
     In the last chapter,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industrysecurity, the paper first summarizes and generalizes the several main problems ofindustry security that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current, Thenaccording to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situation of the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aced, points out the fiveissues that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maintain and upgrade the industry security; andrecommends the specific policies from the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引文
1李晓勇:《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15页。
    2刘中伟:《国家经济安全现状及研究新思路——记“第七次国家安全论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
    4刘平:《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页。
    5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2~3页。
    6肖文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第7~9页。
    7温俊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发展经济学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9~10页。
    8曹秋菊:《经济开放条件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8页。
    9景玉琴:《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8~34页。
    10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06~109页。
    11王万珺:《FD I、装备制造业增长和地区差异——基于2001-2007年我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3期。
    12赵英:《中国经济面临的危险——国家经济安全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页。
    13付敏:《产业安全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2期。
    14何维达、梁智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安全研究综述与展望》,《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15期。
    15何维达、何昌:《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安全的初步估算》,《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16刘丹丹、刘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制造业产业安全度研究》,《价格月刊》2010年第1期。
    17张春生:《外资引进与我国产业安全》,福建,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47~52页。
    18王燕梅:《中国装备工业对外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经济纵横》2004年第3期。
    19高秀艳、蒋存虎、吴永恒:《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实证分析—以沈阳市为例》,《企业经济》2009年第3期。
    20雷鸣:《FDI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预警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41~52页。
    21周江:《我国房地产经济安全与政府控管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119~121页。
    22刘凡、任启芳:《我国造纸产业安全性定量分析》,《中华纸业》2008年第5期。
    23李昊暾:《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研究》,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35~36页。
    24王汝发:《基于模糊分析的中国经济安全预警模型》,《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30卷)。
    25李海建:《河南省旅游产业安全评价研究》,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34~39页。
    26薛慧珍:《基于DEA的跨国并购影响下的产业安全评价》,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35~40页。
    27温俊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22页。
    28程竹生:《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12期。
    29马林、雷家骕:《完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制度和机制框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7卷第4期。
    30雷家骕:《关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思考》,《红旗文稿》1997年第17期。
    31[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32中国从美国进口主要集中于航空技术、电子电机和信息通讯三大领域;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超过80%是手机、电脑等通讯器材和信息技术类的消费品,见陈继勇、周琪:《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问题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7卷第2期。
    33[美]保罗.克鲁格曼(朱文晖、王玉清译):《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8~129页。
    34肖文韬:《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第7页。
    35[俄]维.康.辛恰戈夫:《俄罗斯经济:现状、威胁与挑战》,《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1期。
    36朱钟棣、孙瑞华:《入世后评价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6年第5期。
    37杨国亮:《新时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38景玉琴:《产业安全概念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39李晓勇:《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第2003年第18页。
    40陈立华:《装备制造业国际转移下的中国战略》,《装备制造业》2007年第1期。
    41贾洪涛:《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北方经济》2006年第6期。
    42陈运娟、卢晓勇、李红:《利用外资方式变化与国家经济安全》,《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43高粱:《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反思》,《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3期。
    44郑新立:《高度重视产业安全的监测预警与对策研究》,《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第8期。
    45张士铨:《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主要内容之我见》,《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6雷家骕:《政府重大决策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24期。
    47美国装备制造业在生产率、市场份额、利润率都拥有明显优势,见陈立敏、王漩、饶思源:《中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基于产业竞争力层次观点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6期。
    51任晓玲:《2010年全球PCT专利申请量回升》,《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年第3期。
    52李金华、李苍舒:《国际新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悖论与解困之策》,《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53李涛:《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战略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4期。
    54规划:《2009年我国专利申请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第3期。
    55赵阳华:《自主创新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第8期。
    56股吧网:《中国机床国产化与数控化发展趋势》,网址:http://guba.eastmoney.com/look,002248,1005875678.html。
    57王燕梅:《中国装备工业对外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经济纵横》2004年第3期。
    58王金蕾、李宏林:《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59王金蕾、李宏林:《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60万贯五金机电网:《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明显增加生产和消费快车道》,网址:http://www.wanguan.com/news/35279.html。
    61赵阳华:《自主创新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第8期。
    62李艳:《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5页。
    63中国行业研究网:《解析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网址: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20920/136287.html。
    64樊曦、刘畅:《中国整体科技实力落后发达国家15到20年左右》,腾讯新闻,2006年3月12日,网址:http://news.qq.com/a/20060312/000674.htm。
    65张国宝:《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问题》,《求是杂志》2008年第8期。
    66刘平:《主导产业选择视角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经济纵横》2004年第7期。
    67王广凤、肖春华:《我国装备制造业外资并购中的政府干预》,《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6期
    68王卉、张昌兵:《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策略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6期。
    69全成晓、王均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9月。
    70屈贤明:《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产品创新》,《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第4期(第13卷)。
    71王燕梅:《我国制造业的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2期。
    72段一群、李东:《进出口影响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08年第5期。
    73刘勇、雷平:《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74李涛:《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战略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4期。
    75吴雷、曾卫明:《基于索洛余值法的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度》,《技术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3期。
    76徐建平、夏国平:《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比较及对策研究》,《中国机械工》2008年第19卷第20期。
    77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企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金融》2006年第20期。
    78韩晶:《基于模块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制约与突破》,《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12期。
    79董达善、俞浩:《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80朱森第:《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提升》,《开发研究》2009年第1期。
    82王燕梅:《中国装备工业对外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经济纵横》2004年内第3期。
    83丛亚平:《利用外资八思》,《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51期。
    84董达善、俞浩:《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85程竹生:《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12期。
    86吴坡:《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商业时代》2009年第2期。
    87参考消息:《俄罗斯列世界军舰出口数量:中国排名惊人》,2012年6月8日,网址:http://www.cankaoa.com/bbs/201206/thread_47022_1_3.html。
    88向一波:《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及对外市场的需求弹性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财经研究》2012年第2期。
    89财经新闻:《中国贸易顺差利润微薄,钱被欧美挣走》,2007年3月6日,网址:http://finance.21cn.com/news/cjyw/2007/03/06/3129709.shtml。
    90陈爱贞、钟国强:《中国装备制造业“为出口而进口”是否发生了演变?》,《亚太经济》2012年第5期。
    91郎咸平:《“中国制造”前所未见之大危局》,《中国市场》2008年第10期。
    92秦颖、雷家骕、韩淼:《我国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瓶颈及实现路径》,《经济管理》2009年第12期。
    93陈明森、陈爱贞:《全球竞争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路径》,《综合竞争力》2009年第1期。
    94王岩云:《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思考》,《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95李莉:《入世10年:中国产业竞争力透视》,《对外经贸实务》2012年第1期。
    96孙陈、王章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5期。
    97李瑞红、韦海鸣:《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失衡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中国商界》2008年第7期。
    98外资:在我国主要是指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本文中的外资既是对港澳台资本的合称。
    99陈立华:《装备制造业国际转移下的中国战略》,《装备制造》2007年第1期。
    100王志乐:《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196~269页。
    101梁伟真:《广东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02景玉琴:《产业安全的根本保障:提升民族资本产业控制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03王广凤、肖春华:《我国装备制造业外资并购中的政府干预》,《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6期。
    104何维达、何昌:《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安全的初步估算》,《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105陈运娟、卢晓勇、李红:《利用外资方式变化与国家经济安全》,《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06王志乐:《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33~134页。
    107王燕梅:《我国制造业的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2期。
    108贾洪涛:《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北方经济》2006年第6期。
    109王潇健:《外资企业在华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2期。
    110纪宝成、刘元春:《对我国产业安全若干问题的看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9期。
    111刘勇、雷平:《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112高粱:《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反思》,《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03期。
    113王苏生、孔昭昆、黄建宏、李晓丹:《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影响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7期。
    114李开大:《装备制造业肩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责任(下)》,《商用汽车新闻》2006年第30期。
    115李涛:《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战略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4期。
    117梁伟真:《广东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18吕政:《自主创新与产业安全》,《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第8期。
    119原毅军、耿殿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3期。
    120胡静寅:《市场结构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12期。
    121马有才:《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安全模式》,《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7期第24卷。
    122胡静寅:《市场结构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12期。
    123逯宇铎、朱少松、李丹、叶娇:《FDI对我国民族工业的侵蚀效应分析——一个新的分析视角》,《2008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新思路会议论文集》,2008年。
    124陈彦斌:《情绪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125徐舒、左萌、姜凌:《技术扩散、内生技术转化与中国经济波动——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管理世界(月刊)》2011年第3期。
    126汪俊:《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12页。
    127邢军伟、荣宏庆:《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一般规律》,《沈阳干部学刊》2012年第14卷第3期。
    128田文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29尚前明、向志强:《核心产业不能受制于人》,《瞭望》2009年第3期。
    130高伟凯:《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力的决定因素》,《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4期。
    131王倩、黄春、吴悦、赵吉有:《安徽省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2007年安徽省投入产出表》,《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28卷。
    132贾晓峰:《中国产业发展与调整重点的研究》,《统计研究》2001年第11期。
    133肖菁、潘中亮:《股票价格短期预测的LM遗传神经网络算法》,《计算机应用》,2012年第32(S1)期。
    134吴义国:《关于装备制造企业融资的几个问题》,《开发研究》2009年第1期。
    135陈林奋、马庆国:《企业转化高技术成果的障碍因素结构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1999年第2期第20卷。
    136成康康、吴启高:《金融危机下我国制造业融资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4期。
    138孙立坚:《产业资本存在劣根性》,《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第28期。
    139李美华:《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华章》2009年第7期。
    140傅白水:《浙江化解产业资本困境》,《观察与思考》2009年第23期。
    141段一群、李东、李廉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422朱娅琼:《破破解装备制造业业融资困境》,《《中国投资》20008年第3期。
    143邵振伟:《高景气行业的资本故事—财富视野盘点200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2008年Z1期。
    144黄伟:《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国际贸易》2007年第3期。
    145艾西南:《改革现行金融政策才能维护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今日机械工程》2007年第3期。
    146杨明:《产业基金,搭建振兴装备业资金平台》,《中国工业报》2007年5月14日。
    147朱娅琼:《破解装备制造业融资困境》,《中国投资》2008年第3期。
    148邵振伟、隆学武:《消解资本饥渴》,《中国装备》2007年第3期。
    149邢国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安全发展问题》,《装备制造》2008年第4期。
    150程惠芳、岑丽君:《FDI、产业结构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
    151刘伟、苏建:《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
    152张泉、张飞翔:《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分析》,《现代商业》2012年第29期。
    153桂文林、韩兆洲:《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季度GDP季节调整(1996~2009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
    154中美之间的利差:中国用是1年期流动性贷款利率,美国是1年期国债利率。美国数据来源于:Board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网址为:http://www.federalreserve.gov/econresdata/statisticsdata.htm。
    155韩冬梅、刘兰娟、曹坤:《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房地产价格泡沫问题研究》,《财经研究》2008年第1期。
    156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363页。
    157雷家骕等:《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附录“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方法”。
    158雷家骕:《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基本问题》,《管理评论》2007年第7期第18卷。
    159刘丹丹、刘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制造业产业安全度研究》,《价格月刊》,2010年第1期。
    160刘凡、任启芳:《我国造纸产业安全性定量分析》,《中华纸业》,2008年第5期。
    161朱钟棣、孙瑞华:《入世后评价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6年第5期。
    162刘佳、李宏林、张舒:《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理论和实证—基于产业集中度的探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63赵颖:《中国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24~25页。
    164胡静寅:《市场结构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12期。
    165彭纪生、孙文祥等:《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产业安全:江浙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69页。
    166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255页。
    167李国柱、吕建珍、张晓君:《河北省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31卷。
    168吕彦明:《城市价值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关系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24~25页。
    169经济安全论坛组:《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观察与研究报告(2001~2002)》,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64页。
    170吴丽波:《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2页。
    172L.A.Zadeh, Fuzzy Sets,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8:338-353.
    173何维达、何昌:《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安全的初步估算》,《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174王汝发:《基于模糊分析的中国经济安全预警模型》,《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0卷第1期。
    175刘承平:《数学建模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124页。
    176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0~19页。
    177王济川、郭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178马德功、李梦斐:《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模型及实证分析基于因子—Logistic回归模型的修正与运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32卷。
    179李毅:《再练基石:世界制造业变革的历史大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180李毅:《再练基石:世界制造业变革的历史大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181石勇:《谈谈国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求是杂志》2007年第9期。
    182王志:《美、日、印装备制造业政策比较与借鉴》,《北方经济》2009年第21期。
    183李毅:《再练基石:世界制造业变革的历史大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184石勇:《谈谈国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求是杂志》2007年第9期。
    185李毅:《再练基石:世界制造业变革的历史大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92、94~94页。
    186李毅:《再练基石:世界制造业变革的历史大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页。
    187王福君:《比较优势演化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80页。
    188王福君:《比较优势演化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77页。
    189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典型经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7页。
    190李毅:《再练基石:世界制造业变革的历史大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124页。
    19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典型经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版,第34~35页。
    19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典型经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版,第86页。
    193曹秋菊:《经济开放条件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8页。
    194葛顺奇:《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上)》,《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6期。
    195艾西南:《改革现行金融政策才能维护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今日工程机械》2007年第3期。
    196王广凤、肖春华:《我国装备制造业外资并购中的政府干预》,《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6期。
    197李大开:《装备制造业肩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责任(上)》,《商用汽车新闻》2006年S1期。
    198李云婷:《外资并购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企业导报》2010年第3期。
    199王苏生、孔昭昆等:《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影响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7期。
    200郎咸平:《“中国制造”前所未见之大危局》,《中国市场》2008年第42期。
    201任力:《古典内生增长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第2期。
    202朱娅琼:《破解装备制造业融资困境》,《中国投资》,2008年第3期。
    203[美]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海闻等译):《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7~277页。
    204王丽敏:《装备制造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1期(第23卷)
    205马月才:《中、美、日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5期。
    206朱森第:《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提升》,《开发研究》2009年第1期。
    207任力:《内生增长理论评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第3期第19卷。
    208[日]谷川庆太郎:《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呼声》2012年第5期(《参考消息》转摘,6月)。
    209张元坚:《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思考》,《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年第5期。
    210杜庆华:《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6期。
    211邵慰:《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第2期。
    212张海波、李佳鸿:《广东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测度与分析》,《价格月刊》2010年第3期。
    213刘炳辉:《从抽象的主人到具体的主体——兼论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4卷第3期。
    214王天龙:《装备制造业发展之我见》,《装备制造业》2010年第8期。
    215任力:《古典内生增长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第2期。
    216杨天明:《进一步加强金融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黑龙江金融》2012年第1期。
    217李蓁:《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RCA指数和钻石模型》,《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4期。
    218韩颖、魏颖晖、汤荻、乐嘉东:《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有效融资的几点建议》,《技术经济》2005年第12期。
    1.[美]保罗.克鲁格曼(朱文晖、王玉清译):《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海闻等译):《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4.北京决策咨询中心、北京市技术创新与生产力促进中心:《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启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年版。
    5.崔万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6.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下册)产业篇》,内部资料。
    8.何禹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组织模式》,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9.胡春力:《重构生产组织:发展中国装备工业的新思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
    10.经济安全论坛组:《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态势观察与研究报告(2001~2002)》,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雷家骕等:《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附录“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方法”。
    12.李秦阳:《全球分工体系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3.李毅:《再练基石:世界制造业变革的历史大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5.刘承平:《数学建模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刘平:《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7.马杰:《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彭纪生、孙文祥,乔颖等:《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产业安全:江浙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产业地图(2007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0.王济川、郭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1.王志乐:《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2.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3.赵英:《中国经济面临的危险——国家经济安全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典型经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25.朱以庄:《四川装备制造业发展》,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26.曹鉴燎:《制度创新: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新格局中国经济安全的基本选择》,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27.曹秋菊:《经济开放条件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8.程宝东:《中国木材产业安全研究——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考察》,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29.景玉琴:《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0.雷鸣:《FDI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预警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1.李海建:《河南省旅游产业安全评价研究》,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2.李昊暾:《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研究》,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3.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34.李晓勇:《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35.李艳:《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6.吕彦明:《城市价值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关系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7.陶良虎:《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8.汪俊:《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9.王福君:《比较优势演化与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40.温俊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发展经济学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1.吴丽波:《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2.肖文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43.许铭:《中国产业安全问题分析》,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44.薛慧珍:《基于DEA的跨国并购影响下的产业安全评价》,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5.杨磊:《中国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46.张春生:《外资引进与我国产业安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7.张林超:《中国重大装备产业安全研究——基于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安全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48.赵颖:《中国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9.周江:《我国房地产经济安全与政府控管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50.[俄]维.康.辛恰戈夫:《俄罗斯经济:现状、威胁与挑战》,《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1期。
    51.[日]谷川庆太郎:《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呼声》2012年月刊5月号(《参考消息》转摘,2012年6月)。
    52.艾西南:《改革现行金融政策才能维护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今日机械工程》2007年第3期。
    53.财经新闻:《中国贸易顺差利润微薄,钱被欧美挣走》,2007年3月6日,网址:http://finance.21cn.com/news/cjyw/2007/03/06/3129709.shtml。
    54.参考消息:《俄罗斯列世界军舰出口数量:中国排名惊人》,2012年6月8日,网址:http://www.cankaoa.com/bbs/201206/thread_47022_1_3.html。
    55.参考消息:《普京访华:这次给中国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大礼》,2012年6月7日,网址:http://www.cankaoa.com/bbs/201206/thread_46937_1_2.html。
    56.陈爱贞、钟国强:《中国装备制造业“为出口而进口”是否发生了演变?》,《亚太经济》2012年第5期。
    57.陈继勇、周琪:《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问题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7卷第2期
    58.陈立华:《装备制造业国际转移下的中国战略》,《装备制造》2007年第1期。
    59.陈立敏、王漩、饶思源:《中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基于产业竞争力层次观点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6期。
    60.陈林奋、马庆国:《企业转化高技术成果的障碍因素结构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1999年第20卷第2期。
    61.陈明森、陈爱贞:《全球竞争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路径》,《综合竞争力》2009年第1期。
    62.陈彦斌:《情绪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63.陈运娟、卢晓勇、李红:《利用外资方式变化与国家经济安全》,《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64.成康康、吴启高:《金融危机下我国制造业融资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4期。
    65.程惠芳、岑丽君:《FDI、产业结构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
    66.程竹生:《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12期。
    67.丛亚平:《利用外资八思》,《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51期。
    68.崔岩、仇继平:《中日装备制造业发展与政策推动》,《日本研究》2010年第2期。
    69.董达善、俞浩:《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70.杜庆华:《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6期。
    71.段一群、李东、李廉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3期。
    72.段一群、李东:《进出口影响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08年第5期。
    73.樊曦、刘畅:《中国整体科技实力落后发达国家15到20年左右》,腾讯新闻,2006年3月12日,网址:http://news.qq.com/a/20060312/000674.htm。
    74.付敏:《产业安全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2期。
    75.傅白水:《浙江化解产业资本困境》,《观察与思考》2009年第23期。
    76.高粱:《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反思》,《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3期。
    77.高伟凯:《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力的决定因素》,《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4期。
    78.高秀艳、蒋存虎、吴永恒:《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实证分析—以沈阳市为例》,《企业经济》2009年第3期。
    79.葛顺奇:《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上)》,《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6期。
    80.桂文林、韩兆洲:《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季度GDP季节调整(1996~2009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
    81.韩冬梅、刘兰娟、曹坤:《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房地产价格泡沫问题研究》,《财经研究》2008年第1期。
    82.韩晶:《基于模块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制约与突破》,《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12月。
    83.韩晶:《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1期。
    84.韩颖、魏颖晖、汤荻、乐嘉东:《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有效融资的几点建议》,《技术经济》2005年第12期。
    85.何维达、何昌:《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安全的初步估算》,《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86.何维达、梁智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安全研究综述与展望》,《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15期。
    87.胡静寅:《市场结构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12期。
    88.黄伟:《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国际贸易》2007年第3期。
    89.纪宝成、刘元春:《对我国产业安全若干问题的看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9期。
    90.贾洪涛:《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北方经济》2006年第6期。
    91.贾晓峰:《中国产业发展与调整重点的研究》,《统计研究》2001年第11期。
    92.景玉琴:《产业安全的根本保障:提升民族资本产业控制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93.景玉琴:《产业安全概念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94.郎咸平:《“中国制造”前所未见之大危局》,《中国市场》2008年第42期。
    95.雷家骕:《关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思考》,《红旗文稿》1997年第17期。
    96.雷家骕:《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基本问题》,《管理评论》2007年第18卷第7期。
    97.雷家骕:《政府重大决策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24期。
    98.李开大:《装备制造业肩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责任(上)》,《商用汽车新闻》2006年S1期。
    99.李开大:《装备制造业肩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责任(下)》,《商用汽车新闻》2006年第30期。
    100.李国柱、吕建珍、张晓君:《河北省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31卷。
    101.李金华李苍舒:《国际新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悖论与解困之策》,《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102.李莉:《入世10年:中国产业竞争力透视》,《对外经贸实务》2012年第1期。
    103.李美华:《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华章》2009年第7期。
    104.李瑞红、韦海鸣:《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失衡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中国商界》2008年第7期。
    105.李涛:《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战略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4期。
    106.李云婷:《外资并购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企业导报》2010年第3期。
    107.李蓁:《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RCA指数和钻石模型》,《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24期。
    108.梁伟真:《广东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09.刘炳辉:《从抽象的主人到具体的主体——兼论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4卷第3期。
    110.刘丹丹、刘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制造业产业安全度研究》,《价格月刊》2010年第1期。
    111.刘凡、任启芳:《我国造纸产业安全性定量分析》,《中华纸业》,2008年第5期。
    112.刘佳、李宏林、张舒:《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理论和实证—基于产业集中度的探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13.刘平:《主导产业选择视角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经济纵横》2004年第7期。
    114.刘伟、苏建:《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
    115.刘勇、雷平:《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116.刘中伟:《国家经济安全现状及研究新思路——记“第七次国家安全论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17.逯宇铎、朱少松、李丹、叶娇:《FDI对我国民族工业的侵蚀效应分析——一个新的分析视角》,《2008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新思路会议论文集》,2008年。
    118.吕政:《自主创新与产业安全》,《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第8期。
    119.马德功、李梦斐:《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模型及实证分析基于因子——Logistic回归模型的修正与运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2卷第5期。
    120.马林、雷家骕:《完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制度和机制框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7卷第4期。
    121.马有才:《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安全模式》,《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24卷第7期。
    122.马月才:《中、美、日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5期。
    123.秦颖、雷家骕、韩淼:《我国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瓶颈及实现路径》,《经济管理》2009年第12期。
    124.屈贤明:《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产品创新》,《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第13卷第4期。
    125.全成晓、王均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9月。
    126.任力:《古典内生增长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第2期。
    127.任力:《内生增长理论评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第19卷第3期。
    128.任晓玲:《2010年全球PCT专利申请量回升》,《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年第3期。
    129.尚前明、向志强:《核心产业不能受制于人》,《瞭望》2009年第3期。
    130.邵慰:《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第2期。
    131.邵振伟:《高景气行业的资本故事——财富视野盘点200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2008年Z1期。
    132.邵振伟、隆学武:《消解资本饥渴》,《中国装备》2007年第3期。
    133.石勇:《谈谈国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求是杂志》2007年第9期。
    134.孙陈、王章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5期。
    135.孙立坚:《产业资本存在劣根性》,《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第28期。
    136.腾讯评论.今日话题:《中国造大飞机攻克“心脏病”有多难》,网址:http://view.news.qq.com/2012/C919/index.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137.田文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38.万贯五金机电网:《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明显增加生产和消费快车道》,网址:http://www.wanguan.com/news/35279.html。
    139.王志:《美、日、印装备制造业政策比较与借鉴》,《北方经济》2009年第21期。
    140.王广凤、肖春华:《我国装备制造业外资并购中的政府干预》,《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6期
    141.王卉、张昌兵:《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策略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6期。
    142.王金蕾、李宏林:《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43.王倩、黄春、吴悦、赵吉有:《安徽省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2007年安徽省投入产出表》,《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28卷。
    144.王汝发:《基于模糊分析的中国经济安全预警模型》,《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30卷)。
    145.王苏生、孔昭昆、黄建宏、李晓丹:《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影响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7期。
    146.王天龙:《装备制造业发展之我见》,《装备制造业》2010年第8期。
    147.王万珺:《FD I、装备制造业增长和地区差异——基于2001~2007年我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3期。
    148.王潇健:《外资企业在华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2期。
    149.王岩云:《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思考》,《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50.王燕梅:《我国制造业的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2期。
    151.王燕梅:《中国装备工业对外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经济纵横》2004年第3期。
    152.吴雷、曾卫明:《基于索洛余值法的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度》,《技术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3期
    153.吴坡:《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商业时代》2009年第2期。
    154.吴义国:《关于装备制造企业融资的几个问题》,《开发研究》2009年第1期。
    155.向一波:《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及对外市场的需求弹性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财经研究》2012年第2期。
    156.肖菁、潘中亮:《股票价格短期预测的LM遗传神经网络算法》,《计算机应用》,2012年第32(S1)期。
    157.邢国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安全发展问题》,《装备制造》2008年第4期。
    158.邢军伟、荣宏庆:《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一般规律》,《沈阳干部学刊》2012年第14卷第3期。
    159.徐建平、夏国平:《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比较及对策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第19卷第20期。
    160.徐舒、左萌、姜凌:《技术扩散、内生技术转化与中国经济波动——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管理世界(月刊)》2011年第3期。
    161.杨大庆、谭风其、舒纪铭:《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北方经济》2006年第2期。
    162.杨国亮:《新时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163.杨明:《产业基金,搭建振兴装备业资金平台》,《中国工业报》2007年5月14日。
    164.杨天明:《进一步加强金融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黑龙江金融》2012年第1期。
    165.原毅军、耿殿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3期。
    166.张国宝:《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问题》,《求是杂志》2008年第8期。
    167.张海波、李佳鸿:《广东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测度与分析》,《价格月刊》2010年第3期。
    168.张泉、张飞翔:《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分析》,《现代商业》2012年第29期。
    169.张士铨:《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主要内容之我见》,《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70.张元坚:《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思考》,《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年第5期。
    171.赵阳华:《自主创新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第8期。
    172.郑新立:《高度重视产业安全的监测预警与对策研究》,《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第8期。
    173.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企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金融》2006年第20期。
    17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
    175.朱森第:《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提升》,《开发研究》2009年第1期。
    176.朱娅琼:《破解装备制造业融资困境》,《中国投资》2008年第3期。
    177.朱钟棣、孙瑞华:《入世后评价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6年第5期。
    178.Abdul Monem, Al Mashat.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Third World,Colorado:Wsetview Press,1985.
    179.Becker,W., Dietz,J. R&D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firms:Evidence for the Germ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Research Policy,2004,33.
    180.Bretherton Charlotte. Security After the Cold War: Towards a Global Paradigm?,
    181.Cable Vincent.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International Affairs,1995,2.
    182.Donald Losman. Economic Security: a National Security Folly?,Cato PolicyNnalysis,no.409,2001.
    183.Eric Marshall Green. Economic Security and High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 aAge of Transition, London: Westport Connecticut,1996.
    184.G.Grossman, E. Helpman.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Cambridge: MIT Press,1991.
    185.James Sperling, Emil Kirchner. Economic Security and Problem of Cooperationin post-cold War Europ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1998,24.
    186.L.A.Zadeh, Fuzzy Sets,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8:338-353.
    187.Lee,J.D., Park,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inkages in a national innovationsystem: Factors affecting success and failure in Korea, Technovation,2006,26(9):1045-1054.
    188.Miles Kahler. Economic Security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Definition andProvision, Research papers, Institute of Defense and Dtrategy,Singapore,2003.
    189.Peter Mccawley. Economic Security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Southeast Asia,Address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Outlook2005Conference, KualaLumper,2004.
    190.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Energy Security, Evaluating USVulnerability to Oil Supply Disruptions and Options to Mitigating TheirEffects,1997,6.
    191.Werner Draguhn, Robert Ash.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St Martin'sPress,1999.
    192.Winn Neil, Lord Christopher. EU Foreign Policy Beyond the Nation-state: JointActions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Palgrave Macmillan,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