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特有的一种民事责任形式,近些年该制度在大陆法国家及我国引起很大争论。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该制度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符合现代民法的精神,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民刑分离、不当得利这些民法基本理论并不矛盾,是补偿性民事责任的必要补充,因此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双刃剑,对该制度的适用应掌握合适的度,因此其对适用范围、条件,额度应有所限制,方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我国不宜广泛适用惩罚性赔偿,但在民事侵权行为十分严重,现有的法律制度不足以有效遏制的一些特殊领域,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
Punitive damages is a special form of civil liability in common law, in recent years, civil law countries and China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it. Firs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at punitive damages has strong prevention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ccords with the inspirit of civil law of modern times, it doesn't conflict with basic theories of civil law, such as the partition of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the separation of civil law and criminal law and unjust benefit, it is also the necessary supplement of compensatory civil liability, therefore it has the rationality of being. But punitive damages is a sword with double blades, we should hold a appropriate limit in using it, hence, in order to exert it's positive function, we should set a limitation to it's scope of applying, condition and the amount of punitive damages. Punitive damages isn't suitable to be applied widely in nowadays in our country, but in some unusual areas where torts is very serious and the existing law isn't sufficient, we can use
     it.
引文
[1] 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4期,第113页。
    [2] 王微:《美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在外国的承认与执行》,载《现代法学》2000年2期,转引自王利明《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663页。
    [3] 王微:《美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在外国的承认与执行》,载《现代法学》2000年2期,转引自王利明《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663页。
    [4] 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86页。
    [5] 参见《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转引自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载《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3页。
    [6] Ken Cooper-Stephenson, Personal Injury Damages in Canada, Thomoson.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1996.p.95,530-531.
    [7] David R.levy, Note: Punitive Damages in Light of TXO ProductionsCorpV.AllianceResourcesCorp"39st.Louis.V.L.J.409,412 n.20(1994.)
    [8] 《摩奴法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7-198页。
    [9] Plato, Protagaros, Clarendon Press,Oxford, 1982,p. 16.The Law, p.480-481.
    [10]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载《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
    
    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11] 43NILR,P.145,1996.转引自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3页。
    [12] Genay V Norris: 1S. C. L. 3, 1Bay 6(1784).转引自王雪琴《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版,第104页。
    [13] 王雪琴,《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20),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05页。
    [14] 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15] 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16] 王雪琴,《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20),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27-128页。
    [17]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81页。
    [18] Punitive Damages Under Federal Statutes:A Functional Analysis.60 Cali L.Rev, No. 1,1972 p.210,211.
    [19]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0页。
    [20] Dvidson and Jespersen, The American Legel System, Kent Publishing Co.p214.
    [21] 丁海竣《民事责任的预防功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第144页。
    [22] 丁海竣《民事责任的预防功能》,《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第145-146页。
    
    
    [23] 胡珀 《侵权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兰州学刊》1999年第4期,第41页。
    [24]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载《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25] 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276页。
    [26] 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27]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
    [28] 黄钦越《论附合契约》,转引自张驰,韩强《民法同质补偿原则新思考》,《中国民法学精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448页。
    [29] 张琪《产品责任中的损害与损害赔偿—一个比较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4期,第27页。
    [30] 张驰,韩强《民法同质补偿原则新思考》,《中国民法学精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448页。
    [31]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32] 金福海《论建立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国法学》1994年第3期,第67页。
    [33] 梅仲协《民法要义》,转引自程宗璋《我国民法本位的取向论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第33页。
    [34] 王家福《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22页。
    [35]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第85页
    [36] 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
    [37] 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38]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39]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40] 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64页。
    [41] 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7-56页。
    [42] 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43] 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44] 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45] Theodore.Eisenberg,John Goerdt,Brian Ostrom,David Rottman, Martin T.Wells,the Predictability of Punitive Darnages.Journal of Legal Studies,June 1997.转引自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279页。
    [46] 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论:《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第404-406页,转引自王雪琴:《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20),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38页。
    [47] 王雪琴:《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20),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39页。
    
    
    [48] 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73页。
    [49] 王雪琴,《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20),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06页。
    [50] 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页。
    [51]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8-95页。
    [52] 王雪琴:《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20),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40页。
    [53]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8页。
    [54] 王利明《侵权行为归则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9页。
    [55] 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279页。
    [56] 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民商法论丛》(20),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版,第402页。
    [57]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
    [58] 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8页。
    [59] 王立峰《论惩罚性损害赔偿》,《民商法论丛》(15),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3页。
    [60] 格尔特.吉尔莫《契约的死亡》,《民商法论丛》(3),法律出版社
    
    1995年版,第203页。
    [61] Op.cit.Timothy J.Phillips.转引自王雪琴,《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20),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35页。
    [62] 梁慧星著:《消费者运动与消费者保护》,载《民法学说与立法判例研究》257页。
    [63] 何龙《还有什麽不能假?》,《羊城晚报》1996年3月10日,第9版。
    [64] 朱华钧《重罚,整肃市场的犀利武器》,《法制日报》1996年4月19目,第3版。
    [65] 张琪《产品责任中的损害与损害赔偿—一个比较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4期,第28页。
    [66] 王泽鉴:《商品制造人责任与消费者保护》,转引自刘静《产品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67] 周宇:《消费者保护之研究》,转引自刘静《产品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68] 兰蔚生《建立产品质量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之思考》,载《法律适用》1995年第3期,第36页。
    [69] 王雪琴,《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民商法论丛》(20),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42页。
    [70] 黄媛媛《论产品责任中惩罚性损害赔偿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10期,第8页
    [71] 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法制在线》,2002年11月19日。
    [72] 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第12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