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韦伯形式理性法理论之评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形式理性法理论是韦伯法律分析中的核心,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法社会学主张。韦伯认为形式理性法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特色,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韦伯在法律理想类型的分析中提出形式理性法概念,并论述了经济、政治、宗教及法律自身的因素对形式理性法的形成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韦伯的分析中,形式理性法最本质的特性在于对一个严密的规则体系进行符合逻辑的含义分析。这种法律类型是一个由普遍规则引导的规则体系,具有可计算性并以形式裁判为取向,而且形式理性法在有意识地创造过程中不考虑伦理道德等实质性的因素,它源自学校中理性的法律教育,与现代资本主义并存。韦伯的形式理性法概念和理论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依据,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正确认识与评判韦伯形式理性法理论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有助于我国建构充分理性的中国法。充分理性不仅要求在理论层面上提倡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并重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层面上实现立法和司法领域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和谐统一。
Formal rational law is the core of Weber’s legal analysis and his most representative proposition of sociology of law. Weber believed that formal rational law is a unique feature of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has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apitalism. In his analysis of the ideal types of law, h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formal rational law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political, religious and legal factor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mal rational law. The most essential feature of formal rational law is the logical analysis of meanings of a strict system of rules. This type of law is a system of rules guided by universal rules with calculablity and oriented to formal justice. Moreover, it is unrelated to ethical and mor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intentional creation. It originated in the r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n the schools and is compatible with modern capitalism. Weber’s formal rational law has theoretical depth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social practi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limitations.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asonableness and limitations of his formal rational law can help construct fully rational Chinese law. Full rationality require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formal rationalitity and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but also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formal rationality and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in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fields at the practical level.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introduction, the author first shows that Weber’s formal rational law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his sociology of law and the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oposition and content of this theory. The focus is on the tremendous influence of this theory on China and the West, especially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egal system. Then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representative views of Western scholars on Weber’s theory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is field of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overview,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Weber’s formal rational law theor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ully rational Chinese law. Finally, the author briefly explains the framework of ideas and discussion of this research.
     Chapter Two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Weber’s formal rational law theory.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starts the discussion with a key concept in Weber’s theory, the rationality of law. The two components of the rationality of law, namely formal rationality and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are discusse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explained. In Weber’s view, formal rationality and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are always in irreconcilable tensions.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details the ideal types of law based on which formal rational law was proposed. Weber divided the legal system into four ideal types: formal rational law, formal irrational law, substantive rational law and substantive irrational law. The aim is to reveal the unique process of legal rationalization of Western law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growing formal rationality, i.e.,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transforming from substantive rational law to formal rational law. The author then carries ou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factors shaping the formation of formal rational law, including not only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political, religious and others but also internal legal factors, among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the way of legal education.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nature and main features of Weber’s formal rational law.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tries to clearly outline a theoretical picture of formal rational law, define the nature of this law, and summarize its main features based on Weber’s complex legal thoughts. Firstly, the nature of formal rational law lies in the logical analysis of meaning of a strict system of rul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elements gives contemporary law the characteristic of formal rationality. Secondly, the main features of formal rational law are as follows: This type of law is a system of rules guided by universal rules; it has calculablity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modern capitalism; it is formal justice oriented, which means that specific formal rules are applied to specific cas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t is worked out intentionally based on a variety of reasons which serve the needs of changing the existing practice of social life; no ethical and other substantive factor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ntional creation; it comes from the r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n school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mal rational law;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emand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apitalism, and coexists with modern capitalism. The close links between them is also the focus of Weber’s legal research.
     Chapter Four is analysis and critique of the limitations of Weber’s formal rational law,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construction of fully rational Chinese law is proposed. The limitations of formal rational law are discussed in three aspects. In terms of real world limitations, formal rational law as an ideal type of law is considered by Weber to be the premise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but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in the real world that the United Kingdom has become the birthplace of capitalism without formal rational law. In terms of historical limitations, since Weber’s legal thoughts were constrained b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social reality and the status of legal research of the time, his formal rational law theory bears obvious mark of the times. In terms of system limitations, Weber focused only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l rational law and modern capitalism and excluded other types of law, thus failing to notice this purely legal type may not be the most reasonable in other social system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Weber’s formal rational law,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aws in China must be based on our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and proper treatment of our country’s leg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struct fully rational Chinese law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ll rationality requires not only the promotion of both formal rationality and substantive rationality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them in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fields at the practical level.
     Chapter Five is the conclusion. It is both a summary of the whole study and a confident prospect of the legal development of China.
引文
①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②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7页。
    ③[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653-654页。
    
    ②[英]麦考密克、[奥]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周叶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8页。
    ①参见[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5-112页。
    ②See David M.Trubek, Max Weber’s Tragic Modernism and the Study of Law in Society, Law and Society Review (1986),p 573.
    ①[美]哈罗德·J·伯尔曼:《韦伯法律社会学的若干错误前提》,刘东译,《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4期,第438页。
    ②郑成良:《论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十个问题》,《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05年第6期,第27页。
    ③孙笑侠:《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1期,第2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苏国勋先生为该书撰写的序言,第3页。
    ①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②Anthony T.Kronman, Max Web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p.4.转引自[美]哈罗德·J·伯尔曼:《韦伯法律社会学的若干错误前提》,刘东译,《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4期,第432页。
    ③David M.Trubek, Max Weber’s Tragic Modernism and the Study of Law in Society, Law and Society Review (1986),p 575.
    ④See Anthony T.Kronman , Max Web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p.73-75.
    ①See Anthony T.Kronman , Max Web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p.79.
    ②陈聪富:《韦伯论形式理性之法律》,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22272/。
    ③Anthony T.Kronman, Max Web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p.123-124.转引自陈聪富:《韦伯论形式理性之法律》,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22272/。
    ①[美]哈罗德·J·伯尔曼:《韦伯法律社会学的若干错误前提》,刘东译,《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4期,第432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47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8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4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2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4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③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Wisconsin Law Review(1972),p753.
    ④See 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Wisconsin Law Review(1972),p720.
    ①See 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isconsin Law Review (1972), p.729.
    ②See 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Wisconsin Law Review(1972),p729.
    ③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Wisconsin Law Review(1972),p727.
    ④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isconsin Law Review (1972), p.727.
    ⑤David M.Trubek, Max Weber’s Tragic Modernism and the Study of Law in Society, Law and Society Review (1986), p 590.
    ⑥参见[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⑦See 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isconsin Law Review (1972), p.746.
    ①See 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isconsin Law Review (1972), p.747.
    ②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isconsin Law Review (1972), p.746.
    ③[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马克思·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何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44页。
    ④See Stephen M.Feldman, 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 Metaphysics, Economics, 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 Law and Social Inquiry(1991),p206.
    ⑤See Stephen M.Feldman, 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 Metaphysics, Economics, 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 Law and Social Inquiry(1991),p207.
    ⑥See Stephen M.Feldman, 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 Metaphysics, Economics, 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 Law and Social Inquiry(1991),p221.
    ①See Stephen M.Feldman, 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 Metaphysics, Economics, 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 Law and Social Inquiry(1991),p222-223.
    ②Stephen M.Feldman, 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 Metaphysics, Economics, 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 Law and Social Inquiry(1991),p247.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页。
    ④See Stephen M.Feldman, 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 Metaphysics, Economics, 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 Law and Social Inquiry(1991),p229.
    ⑤Stephen M.Feldman, 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 Metaphysics, Economics, 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 Law and Social Inquiry(1991),p230.
    ①[美]戴维·M.拉斯穆森:《有效之法如何可能——评哈贝马斯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载[美]马修·德福林编:《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高鸿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4页。
    ②[美]马修·德福林编:《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高鸿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④[德]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洪佩郁、蔺菁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
    ①[德]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洪佩郁、蔺菁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324页。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将社会行为区分为目的合理性(目的——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苏国勋先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韦伯有时将目的合理性称为形式合理性,将价值合理性称为实质合理性。见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2页。
    ②[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23页。
    ③郑召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兼论与马克思学说的相互关联》,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④[德]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洪佩郁、蔺菁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页。
    ⑤参见陆炜:《试析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思想》,《探索与争鸣》1992年第1期,第17页。
    ⑥陆炜:《试析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思想》,《探索与争鸣》1992年第1期,第15页。
    
    ①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页。
    ②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页。
    
    ①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
    ②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社会学观点的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8-49页。
    ③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社会学观点的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④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社会学观点的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①孙笑侠:《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1期,第3页。
    ①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页。
    
    ①See Anthony T.Kronman, Max Web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p.3.
    ②See Stephen M.Feldman, 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 Metaphysics,Economics,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Law and Social Inquiry(1991),p208.
    ③See Alan Hunt, The Sociological Movement in Law,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78), p.97-107.
    ①See Reinhard Bendix, Max Weber An Intellectual Portrai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 p.391.
    ②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并没有严格区分“理性”与“合理性”的概念。在中译本《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中,并没有使用“合理性”一词,只出现了“理性”、“理性化”、“理性的”;在另一中译本《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同时出现了“合理性”、“理性化”和“理性的”等用法。“合理性”与“理性”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也没有区分“合理性”与“理性”的概念,“理性”等同于“合理性”。
    ③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18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⑤See 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isconsin Law Review (1972), p.725-727.
    ⑥See Anthony T.Kronman , Max Web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p.73-75.
    ①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0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③参见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114页。
    ①参见[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7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④参见[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7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0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223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22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190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8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页。
    ⑤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⑥“含义的逻辑分析”也就是韦伯所说的“逻辑性的意义解明”,是指运用逻辑手段解明含义。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9-320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71页。
    ①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72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74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9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6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④See David M.Trubek, 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isconsin Law Review (1972), p.740.
    ⑤[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38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页。
    ⑦[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23-724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2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0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2-273页。
    ④See Piers Bierne, Ideology and rationality in MaxWeber's sociology of law, Research in Law and Sociology (1979), Vol. 2,p.103-131.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1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53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1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71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1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1页。
    ⑦[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3页。
    
    ①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5-106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3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219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4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5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253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0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0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0-301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8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4-275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8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6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6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8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0页。
    ⑦[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0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3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6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8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45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①Anthony T.Kronman , Max Web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p.185.
    ②[德]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洪佩郁、蔺菁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310页。
    ③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114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6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②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69-71.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200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4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4页。
    ⑦[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2页。
    ①参见葛洪义:《法律与理性:法的现代性问题解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130页;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146页;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112页;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73-118.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72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6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6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6-327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7-328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1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02页。
    ②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99.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5-84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7页。
    ③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99-100.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⑦[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⑧[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2-83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④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101-102.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7-88页。
    ③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103-104.
    ④[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马克思·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何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53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6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7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28页。
    ②[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马克思·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何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53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0-221页。
    ④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110-111.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47页。
    ②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112.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49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51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50-351页。
    ②[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马克思·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何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27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4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67页。
    ④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76.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3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7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7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52页。
    ①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105.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2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4页。
    ①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107.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6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69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页。
    ①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93.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50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
    ⑥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93-94.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3页。
    ③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94-95.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④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96-97.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2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2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6页。
    ⑤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97-98.
    ⑥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86-87.
    ⑦[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189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2-273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6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6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页。
    ③See Abdullah M. Al-Wagdani, Legal Rationality: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p116.
    ④[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马克思·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何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25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38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9页。
    ③[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马克思·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何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43页。
    ④Anthony T.Kronman , Max Web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p.123-124.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5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335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5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8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86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86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23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39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6页。
    ②[德]韦伯:《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9页。
    ③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
    ②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151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①严存生:《法的合理性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4期,第48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6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6页。
    ⑥[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7-328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9页。
    ③[德]韦伯:《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9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91-192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93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9-190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90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2-333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22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④[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22页。
    ①[美]哈罗德·J·伯尔曼:《韦伯法律社会学的若干错误前提》,刘东译,《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4期,第438页。
    ①[美]哈罗德·J·伯尔曼:《韦伯法律社会学的若干错误前提》,刘东译,《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4期,第438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①See Stephen M.Feldman, 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Metaphysics,Economics,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Law and Social Inquiry(1991),p227-228.
    ②[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①[美]哈罗德·J·伯尔曼:《韦伯法律社会学的若干错误前提》,刘东译,《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4期,第438页。
    ②严存生:《法的合理性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4期,第43页。
    ③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页。
    ④严存生:《法的合理性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4期,第48页。
    ①公丕祥:《法制现代化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江海学刊》1998年第1期,第54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9-270页。
    ①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②参见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③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
    ④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⑤[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②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①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3]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周世中.法的合理性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5]葛洪义.法律与理性:法的现代性问题解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6]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法律实证主义解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7]胡辉华.合理性问题[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8]葛洪义.法与实践理性[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9]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0]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11]公丕祥.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
    [12]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6.
    [13]刘作翔.法律的理想与法制理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
    [14]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15]岳彩申.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6]李龙主编.良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7]李猛编.韦伯:法律与价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8]高鸿钧等.法治:理念与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19]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社会学观点的探索[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0]公丕祥.法哲学与法治现代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1]刘星.法律是什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2]顾忠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3]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思·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4]郑召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兼论与马克思学说的相互关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德】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德】马克思·韦伯.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儒教与道教[M].王蓉芬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马克思·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M].何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7]【英】麦考密克,【奥】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M].周叶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8]【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9]【德】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M].洪佩郁,蔺菁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0]【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1]【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12]【美】马修·德福林编.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M].高鸿钧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3]【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吴玉章,周汉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14]【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贺卫方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15]【美】约翰·菲尼斯.自然法与自然权利[M].董娇娇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16]【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M].姜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8]【英】P.S.阿蒂亚,【美】R.S.萨默斯.英美法中的形式与实质——法律推理、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M].金敏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1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20]【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1]【英】约瑟夫·拉兹.法律的权威[M].朱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2]【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3]【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4]【美】罗纳德·德沃金.法律帝国[M].李常青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5]【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郑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6]【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朱红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8]【爱尔兰】J.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M].王笑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9]【美】罗科斯·庞德.法理学(第一卷)[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0]【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M].刘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1]【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M].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32]【美】塔尔科特·帕森斯,尼尔·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对经济与社会的理论统一的研究[M].刘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3]【德】克斯勒.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M].郭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4]【美】T·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刘进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35]【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M] .王允道,肖厚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6]【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M] .王首昌,戴栩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7]【法】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 .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8]【英】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自由宪章[M].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39]【英】迈克尔·莱斯诺夫等.社会契约论[M].刘训练,李丽红,张红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0]【古罗马】盖尤斯.法学阶梯[M].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41]【英】洛克.政府论[M].翟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2]【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 Anthony T.Kronman.“Max Weber[M]”.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 Max Weber.“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oism[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4.
    [3] Max Weber.“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4] Max Weber.“Economy and Society: An Outline of Interpretive Sociology PartI[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5] Max Weber.“Ancient Judaism[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52.
    [6] Max Weber.“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49.
    [7] Max Weber.“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oism[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4.
    [8] Max Weber.“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58.
    [9] Max Weber.“On Law in Economy and Socie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4.
    [10] Talcott Parsons.“Essays in Sociological Theory: Pure and Applied[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49.
    [11] Reinhard Bendix.“Max Weber:An Intellectual Portrait[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7.
    [12] Alan Hunt.“The Sociological Movement in Law[M]”.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78.
    [13] H.L.A.Hart.“The Concept of Law[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14] Joseph Raz.“The Authority of Law: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15] Stephen Kalberg.“Max Weber’s Comparative-Historical Sociolog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16] Julien Freund.“The Sociology of Max Weber[M]”.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68.
    [17] Jurgen Habermas.“Law and Morality[M]”. Salt Lake City: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1988.
    [18] John Rawls.“A Theory of Justice[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19] Talcott Parsons.“The Social System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4.
    [20] Lon L.Fuller.“The Morality of Law[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4.
    [1]郑成良.论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十个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 (6).
    [2]严存生.法的合理性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4).
    [3]严存生.法之合理性问题——麦考密克与韦伯之比较[J].法律科学,1996(4).
    [4]严存生.对法之合理性的一些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1996(4).
    [5]黄文艺.为形式法治理论辩护——兼评《法治:理念与制度》[J].政法论坛,2001(6).
    [6]高正文.论法律的形式合理性[J].行政与法,2001(2).
    [7]王晨光.韦伯的法律社会学思想[J].中外法学,1992(3).
    [8]孙笑侠.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1).
    [9]公丕祥.法制现代化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J].江海学刊,1998(1).
    [10]孙笑侠.中国法治的现实目标选择[J].法律科学,1996(3).
    [11]严存生.要确立正确的“法治”观念[J].法律科学,1996(3).
    [12]张亮.论法律的形式合理性[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13]魏敦友.释义与批判——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评述[J].江汉论坛,1995(7).
    [14]陆炜.试析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思想[J].探索与争鸣,1992(1).
    [15]唐涛.哈贝马斯对韦伯形式主义法律观的批判与超越[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2005(1).
    [16]吕世伦,周世中.论法治合理性的内涵及其意义[J].法制现代化研究,1998(10).
    [17]侯健.实质法治、形式法治与中国的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04(2).
    [18]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3).
    [19]舒国滢.中国法治构建的历史语境及其面临的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6(6).
    [20]谢鹏程.论法律的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以法律移植为例[J].法律科学,1996(6).
    [21] [美]哈罗德·J·伯尔曼.韦伯法律社会学的若干错误前提[J].刘东译.比较法研究,1994(3-4).
    [22]汪海燕.形式理性的误读、缺失与缺陷——以刑事诉讼为视角[J].法学研究,2006(2).
    [23]李强.马克思·韦伯的法律类型学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9).
    [24]李强.马克思·韦伯法律社会学中的方法论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1).
    [25]王立标.法律、理性化与自由——韦伯论西方法律的理性化[J].研究生法学,2007(4).
    [26]徐显明.试论“法治”的构成要件. http://www.yfzs.gov.cn/gb/info/xsll/xfx/yfzgl/2003-05/12/1509557841.html.
    [27]陈聪富.韦伯论形式理性之法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22272/.
    [1] David M.Trubek.“Max Weber’s Tragic Modernism and the Study of Law in Society [J]”.Law and Society Review, 1986(20).
    [2] David M.Trubek.“Max Weber on Law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J]”. Wisconsin Law Review, 1972(3).
    [3] David M.Trubek.“Reconstructing Max Weber’s Sociology of Law[J]”.Stanford Law Review, 1985(37).
    [4] Stephen M.Feldman.“An Interpretation of Max Weber’s Theory of Law: Metaphysics,Economics,and the Iron Cage of Constitutional Law [J]”.Law and Social Inquiry ,1991(16).
    [5] Sally Ewing.“Formal Justice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Max Weber’s Sociology of Law [J]”. Law and Social Review, 1987(21).
    [6] Duncan Kennedy.“The Disenchantment of Logically Formal Legal Rationality[J]”. Hastings Law Journal, 2004(55).
    [7] Ernest J.Weinrib.“Legal Formalism: on The Immanent Rationality of Law[J]”. The Yale Law Journal, 1988(97).
    [8] Robert S.Summers.“The Formal Character of Law[J]”. Cambridge Law Journal, 1992(51).
    [9] Frederick Schauer.“Fomalism[J]”. The Yale Law Journal, 1988(97).
    [10] Robert S.Summers.“The Formal Theory of the Rule of Law[J]”. Ratio Juris, 1993(6).
    [11] David Kettler, Volker Meja.“Legal Formalism and Disillusioned Realism in Max Weber [J]”. Polity, 1996(28).
    [12] Arnold Eisen.“The Meanings and Confusions of Weberian‘Rationality’[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8 (29).
    [13] Harold Kincaid.“Formal Rationality and Its Pernicious Effects on the Social Sciences [J]”.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2000(30).
    [14] Lonn Lanza-Kaduce.“Formality, Neutrality, and Goal-Rationality: the Legacy of Weber in Analyzing Legal Thought [J]”. Th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 Criminology, 1982(73).
    [15] Robert M. Marsh.“Weber’s Mis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w[J]”. The Ama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0(106).
    [16] Gret Mueller.“The Notion of Rationality in the Work of Max Weber[J]”. Arch Europ Social, 1979(20).
    [17] Robert Summers.“Two Types of Substantive Reasons: the Core of a Theory of Common Law Justification [J]”. Cornell Law Review, 1987(63).
    [18] Gunther Teubner.“Substantive and Reflexive Elements in Mordern Law[J]”. Law and Social Review, 1983(17).
    [19] Abdullah M. Al-Wagdani.“Legal Rationality: A Reconstruction of Max Weber’s Analysis of Law”.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Bos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