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的系统演化方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表现语言,图形的系统演化旨在描述图形以系统化方式出现并具有演化特征的视觉现象。系统演化的图形其特征包括图形的有序整体性、自组合性、衍生、分化、延续等等。
     从图形的发展历史上来看,系统演化的图形其实一直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之中,使信息能够广泛地传播、留传和延续下来。演化的意义就在于使物种获得持久性的生存能力,因此从万物演化的角度上来看,图形的系统演化对信息传达的持久力和有效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系统演化的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现在的视觉传达不仅仅是点对点的信息传达,单独或零散的图形语言已经不足以完成为复杂而庞大的信息流实现视觉传达的任务,因此,系统演化的图形在当今的信息传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系统化的图形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增强视觉识别的秩序性和连贯性,能够对人们的视觉产生持续的刺激,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使视觉传达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建立视觉关系与信息结构完美结合的图形的系统,能够使沟通变的更加有效。
     本文研究图形的系统演化方式,目的是研究系统化图形的形成过程,从大量涌现的系统化图形背后发现其演化的某些规律,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系统化图形形象力研究有所贡献。
     文章首先对图形系统演化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论述了图形的系统演化存在的必然性,然后重点论述了图形的系统演化如何进行,包括三方面内容:1、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中寻找图形的系统演化方式,2、重点论述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系统的构成,演化在系统中如何进行,3、总结图形的系统演化规律和演化的过程。最后,论述图形的系统演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意义,并对图形的系统演化方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展望。
Graphics is the fundamental expression languag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the graphics is in the purpose of describing graphic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ystematic way, and possesses visible sensation with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The graphics in question has characters like ordered integration, self-assembling, derivation, differentiation, continuity, etc.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the graphics ran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mankind civilization, making the information widely spread, transmitted and extended. The meaning of evolution is in fact to make the species have long lasting existence capability. Therefo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nature evolution,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the graphics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to the constancy and validit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s the information age comes,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the graphics acquires larger share of attention i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The current visual communication is no longer point-to-poi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ince the separated and scattered graphical language is insufficient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for the complex and huge information flow. Therefore,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the graphics will b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urrent visual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systematized graphics possesses a merit which can strength the succession and consistency of visual recognition, which can constantly stimulate the vision of human being, leaving impressive memories to the human brain and producing optimal effect to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 graphics system with perfect union of visual relation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will make visual communication more efficient and more accurate. This thesis devoted to study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graphics, in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formulation procedure of systematized graphics. The author also tried to discover the evolution discipline behind the prominently emerged graphics, and she believes that this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ystematic visualization of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related to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and demonstrate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graphics systematic evolution. Afterwards,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how the graphics evolving systematically, including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seeking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the graphics through the history of modern art and design; 2) describes in detail how to establish graphical system, and how the system evolves; 3) summarize the discipline and procedure of system evolution. In the final part, the author convey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i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systematic evolution.
引文
① 潘公凯、卢辅圣主编:《现代设计大系——视觉传达设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年 6 月,第 35页。
    ②③④ 潘公凯、卢辅圣主编:《现代设计大系——视觉传达设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年 6 月,第36 页。
    ⑤ 潘公凯、卢辅圣主编:《现代设计大系——视觉传达设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年 6 月,第 44页。
    ① [美]肯·威尔伯:《万物简史》,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6 页。
    ①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张总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年版,第 13 页。
    ①《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 I》第 222 页。
    ① 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8 年版,第 212 页。
    ① 蔡穹纹:《解构理论对广告设计的影响研究》,《亚洲国际设计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东方技术学院出版,第 293 页。
    ① 萧南槐:《大系统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 54 页。
    ①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第 97 页。
    ①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3 月版,第 76 页
    ① [日]杉浦康平:《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杨晶、李建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年版,第 27 页。
    ① [法]埃德加·莫林:《新的思维方式》,张承泉译,《信使》,1996 年第 5 期,第 12 页。
    ① [日]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杨晶、李建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年版,第 298页。
    [法] 埃德加·莫林: 《新的思维方式》,张承泉译,《信使》,北京,1996 年第 5 期。
    [法] 保罗·布尔吉纳: 《走向复杂系统的科学》,法国复杂思维代表团 2005 年 3 月在华东师范大学所做的讲演内容,http://www.tumor.org.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25。
    蔡穹纹: 《解构理论对广告设计的影响研究》,《亚洲国际设计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东方技术学院出版,2006 年版。
    陈天机等主编:《系统视野与宇宙人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 月版
    [英]E.H.贡布里希: 《秩序感》,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年版。
    林鸿溢、李映雪编著: 《分形论——奇异性探索》,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郭又祯、郭挹芬等: 《形体解析与视觉语汇之应用探讨——以种子果实形态为例》,《亚洲国际设计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东方技术学院出版,2006 年版。
    [美] H·H·阿纳森: 《西方现代艺术史》,邹德侬等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年版。
    黄崇彬: 《“机能选择”还是“市场选择”》,陈文誌等编:《2005 世界华人工业设计研讨会论文集》,台北,长庚大学工业设计系出版,2006 年版。
    [美]肯·威尔伯: 《万物简史》,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视觉思维》,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李德庚主编: 《欧洲设计现在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年版。
    [德]雷德侯: 《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张总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年版。
    [英]拉克什米·巴斯卡兰: 《大容量信息整合设计》,何积惠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年版。
    [法]皮埃尔·吉罗著: 《符号学概论》,怀宇译,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潘公凯、卢辅圣主编: 《现代设计大系——视觉传达设计》,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年版。
    [日]杉浦康平: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杨晶、李建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
    [日]杉浦康平: 《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杨晶、李建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年版。
    童世骏、陈克艰编译: 《科学和艺术中的结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涂途编著: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与美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年版。
    王春霞: 《生命感是未来产品形态设计的重要标志》,陈文誌等编:《2005 世界华人工业设计研讨会论文集》,台北,长庚大学工业设计系出版,2006 年版。
    邬烈炎编著: 《解构主义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年版。
    王受之: 《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8 年版。
    萧南槐: 《大系统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杨春时著: 《系统美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年版。
    [日]原研哉: 《design in design 设计中的设计》,台北,磐筑创意有限公司,2005 年版。
    张承志编著: 《波普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年版。
    张强: 《迷离措置的影像——现代艺术在中国的文化视点》,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