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食物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绿色农业所具有的无污染、环保、技术含量高、对劳动力吸收能力强等特点使得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具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精耕细作,大力发展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农业已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众多环节中的关键一环。认真研究国内外绿色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影响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应对竞争和挑战的思路和对策,对于不断扩大绿色农业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说明目前绿色农业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综述,包括传统农业发展的困境、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提出及当前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的进展、绿色农业的特征及标准;第三部分是绿色农业发展状况的国内外比较;第四部分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包括市场环境、需求、供给和政府政策方面的制约因素;第五部分是经验分析,通过对山东省寿光市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了其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第六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和发展主导产业的方面来分析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提出了今后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路及对策,分别从市场、科技、管理、政策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采取理论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规范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经济学的角度综合系统地对影响绿色农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另外,对山东省寿光市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绿色农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也是本文的特色之处。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agriculture and rural face many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food security, environment security, environment protected, increase of peasantry incoming and economic security, etc. The green agricul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n pollution, high technical content, strong absorb ability of labor force etc, which make it broad application foreground. Especially in the status of large numbers of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the environment getting worse increasingly in our nation, intensive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environment protected and non pollution green agriculture is the key loop in the numerous chains to settle our nation's "san nong" proble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large the green agriculture's market share continually, increase the economic benefit, accelerate agriculture's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peasant's incoming to study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green agriculture earnestly, analyze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reen agriculture,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 and discuss the 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 to the competition and challenge.
    The entire dissertation is made up of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green agriculture and the research emphases and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summarization of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cluding the predicament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s developing, the character and standard of green agriculture, and the developing mode of green agriculture's emergence and research statu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mpare of the green agriculture's developing status between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analysis to the restriction factor of green agriculture's development, including market environment, requirements, supply, and some governmental factors. The fifth part is the experienc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o developing course and current status of green harmless vegetables in Shougua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the green harmless vegetables, and accelerating the increasing of peasant's incoming are introduced. In the sixth part of this thesis, countermeasure is analyzed at the aspect of economics and developing the primary industry. The 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 are brought forward to develop green agriculture. The point view of this thesi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at the aspect of market,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policy.
    The theory analy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compare analysis, criterion analysis and experience analysis are combined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is deep and detailed analysis to the green agriculture's restriction factors at the aspect of synthetical system. Besides this, analysis to the experience of Shougua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thinking and countermeasure on the base of the analysis is the feature of this thesis.
引文
1 王晓桥:“绿色农业理论研究刍议”—《海南经贸》,2005/11
    1 侯喜林等:“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蔬菜生产—21世纪蔬菜产业发展导向”,科技导报,2001年1月
    1 王芬等:“国外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研究”—《世界农业》 2002年第11期
    2 彭珂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10月
    1 侯喜林等:“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蔬菜生产—21世纪蔬菜产业发展导向”,科技导报,2000/11
    1 揭益寿:“国内外绿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当代生态农业》,2002年2月
    1 刘伟明:“中国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世界农业》,2004年08期
    1 彭小丁、黄祥湖:“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思路”—《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 张兆同、周应堂:“论市场化农业的制约因素与解决思路”—《经济问题》2005年01期
    1 张云华、杨晓艳等:“发展绿色农业技术面临的难题与出路”—《生态经济》,2004年01期
    1 陈传宏:《21世纪中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
    1 陈占江:“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困境与突围”—《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1月
    1 刘中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做大寿光蔬菜品牌”—《寿光通讯》,2004年01期
    1 刘仁忠:“现代科学技术与我国可持续农业的辩证关系探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20期
    1 杜青林:“农业信息化:构建现代农业的绿色通道” —《人民论坛》,2005/10
    1、康晓光:“中国农业的现实抉择”—《生态农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2年13期
    2、寿光蔬菜专家团:《寿光蔬菜实用新技术》—潍坊市新闻出版局,1995年
    3、冯海发:“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农业》,1997年07期
    4、吴成全:“用绿色辩证法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世界》1998年11期
    5、王文学:《生态农业原理及应用》,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6、朱方长,陈凌云:“关于中国农业可持续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20期
    7、王敬国:《资源与环境概论》第3版—中国农大版,2000年
    8、陈国权:“农业发展的基本走向:具有潜力的未来新兴产业-绿色农业”—《华东科技》,2000年10期
    9、卢剑波:“农业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及其评价指标”,《生态学杂志》,2000年19期
    10、尚杰、于法稳:《农业生态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11、侯喜林等:“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蔬菜生产一21世纪蔬菜产业发展导向”,科技导报,2001年1月
    12、邵立民、方天堃:“21世纪中国绿色农业的战略选择及对策”—《生态经济》,2001年11期
    13、陈传宏:《21世纪中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
    14、武志杰、梁文举等:“我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农业经济学》,2001年05期
    15、骆世明:《农业生态学》第1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16、寿光市人民政府:《寿光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文件汇编》,2001年7月
    17、彭珂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10月
    18、赵美玲等:“世界农业发展新特点与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07期
    19、揭益寿:“国内外绿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当代生态农业》,2002年2月
    20、王芬、吴建军、卢剑波:“国外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研究”—《世界农业》2002年第11期
    21、揭益寿:“UNIDO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在中国推动绿色产业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国农业信息网,2003年3月12日
    22、金国良、相亚年、徐建珍:“加入WTO后,对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上海农业科技》,2003年03期
    23、刘仁忠:“现代科学技术与我国可持续农业的辩证关系探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20期
    24、彭小丁、黄祥湖:“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思路”-《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5、揭益寿:“发展绿色产业经济保护建设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年3月
    26、王海容:“如何打造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东阳”—《经济日报》,2004年2月5日
    27、王同燕、王志诚、吕善勇、房毅:“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28、刘伟明:“中国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世界农业》,2004年08期
    29、方浩、王信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0、伍世良:“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五个基本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学报》,2004年8月30日
    31、张云华、杨晓艳、孔祥智、方松海:“发展绿色农业技术面临的难题与出路”—《生态经济》,2004年01期
    32、刘中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做大寿光蔬菜品牌”—《寿光通讯》,2004年01期
    33、张兆同、周应堂:“论市场化农业的制约因素与解决思路”—《经济问题》,2005年01期
    34、杨兰菊、刘宝仁、解立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经济论坛》2005年10月
    35、陈占江:“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困境与突围” —《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1月
    36、徐西莹:“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12
    37、杜青林:“农业信息化:构建现代农业的绿色通道” —《人民论坛》,2005/10
    38、欧阳喜辉:“论绿色食品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05
    39、王晓桥:“绿色农业理论研究刍议”—《海南经贸》,2005/11
    40、Brown, L.R. 1995. Who will feed China--wake-upcall for a small planet. W.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96~97
    41、Krop M J, Jones J W, Gon van Laar. Advances in systems approache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1, 7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