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两宋画院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选题是对两宋翰林图画院的制度研究,以此出发点分四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宋以前的宫廷绘画机构、宫廷画家制度的存在情况,并由此进一步阐明宋代翰林图画院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面貌;第二部分则是探究画院制度下画家间的合作关系,画院教育发生发展状况,分析了画学产生对画院制度所起到的补充作用;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画院制度对画院审美所产生的影响、对院体画风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政治制度下艺术风格的阶段性变化;第四部分主要阐述建立于皇权加强下的两宋画院制度,是如何在政治制度的影响下进行宋王朝形象构建活动。
     本文意图还原制度中画院画家存在的真实面貌,并对画院制度影响下的画院教育、画院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做一深入分析,继而进一步探讨两宋翰林图画院在宋王朝形象构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首先,与唐、五代相比,宋代并不是一个对画院画家有着优厚待遇的朝代,相反,两宋画院画家所面临的是地位低、待遇差、升迁难等一系列问题;其次,两宋翰林图画院严整规范的制度,阻碍了画院教育的发展,二者形成此消彼长的发展模式,互为逆向;再次,在两宋画院制度的影响下,画家的绘画创作不能自由发挥,受到约束并饱含强烈的政治意图。而这三个结果形成的原因,都指向在两宋严格画院制度管理下,画院所进行的宋王朝形象的构建活动。随着两宋翰林图画院制度走向成熟、画院逐渐转变为国家正式官署的时候,皇权专政走向国制管理的过程发生失败让渡,两宋画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在加强性皇权统治之下,为了维护宋王朝的形象而对翰林图画院进行监督和管理。
This subject is a research on the Imperial Art Academy System of the two SongDynasties, with the purpose to find the real appearances of the artists working in theImperial Art Academy, to make profoun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System tothe education and creation in the Academy, and to discuss in a further manner aboutthe significant function of the Academy on the image construction of the SongDynasty.
     The first part of this thesis is mainly about the existence situation of the imperialpainting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 systems of imperial painter before the SongDynasty, and thu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ImperialArt Academy System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second part is the exploration of the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artists within the System, the birth and growth of theeducation in the Academy, and analyzes the supplement function of the birth of ArtTheory to the Academy System; the third part mainly addresses the influences of theAcademy System to the aesthetics within the Academy, the effect to the academicpainting style, as well as the changes of painting styles under different politicalsystem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four part mainly states how the Imperial Art AcademySystem that was established under strengthening imperial power constructed theimage of the Song Dynas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Through analysis we can find: firstly, comparing with the Tang and FiveDynasties, Song was not a dynasty that provided good treatment to artists in its ArtAcademy, and the artists were fac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ow status, poorsalary, hard promotion, etc. Secondly, the strict rules and criteria in this Systemblocke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ducation, which were in a waxing and waning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Third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cademy System, thepainters could not exert freely but limitedly in their creation, and had to concludestrong political intension in their works. The cause of the three results was the imageestablishment activities by the Academy of the Song Dynasty under the managementof the strict System. As the Academy System became mature, the Academy becamean official branch of the administration, the imperial dictatorship failed to turn to the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ystem,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Imperial Art Academy System of the Song Dynasty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strengthening the domination of imperial power, and the academy was supervised andmanaged to maintain the good image of the Song Dynasty.
引文
1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2004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第6页。
    2(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第3124页。
    3(宋)邓椿《画继》卷七畜兽虫鱼侯宗古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92页。
    4(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4页。
    5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录用画家制度之考述》,《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177页。
    6顾平《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格研究》,2002年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第112页。
    7(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华书局,2009,第217页。
    8(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华书局,2009,第217页。
    9(宋)范晔《后汉书·孝灵帝纪卷八》,中华书局,1995年,第49页。
    10(宋)范晔《后汉书·蔡邕列传第五十下》卷六十下,中华书局,1995年,第258页。
    12(唐)李林甫《唐六典》卷二,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36页。
    13(后晋)刘晌《旧唐书·官职二》卷四十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34页。
    14(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182页
    15(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七志三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第798页。
    16孙祖白《历代名画记校注》,《朵云》第5期,第216页。
    17孙祖白《历代名画记校注》,《朵云》第5期,第156页。
    18参见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七,志三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第798页。
    20孙祖白《历代名画记校注》,《朵云》第5期,第216页。
    21参见《唐六要》卷九,中华书局,1992年,第279页。
    2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页342;王朝闻总主编、邓福星副总主编:《中国美术史》宋代卷(L)第l章《院画内外》,第31页。
    23越来越多的近现代理论家采取这种观点。引文出自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5页。
    24此种观点见中央美院2004届韩刚博士论文《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第176页。
    25参见吴任臣《十国春秋》,南唐一本纪,中华书局,1983,第191页。
    26参见《图画见闻志》卷三,148。南唐中宗的在位时间是公元943—957年左右,这个时期要晚于后蜀先主(934年)
    27参见(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179页。
    28(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第211页。
    29(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十七,中华书局,1983年,第55页。
    30参见脱脱等撰《宋史》卷165,志118:“少府监。旧制,判监事一人,以朝官充。凡进御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彩工巧之事,分隶文思院、后苑造作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2625页。
    31(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六,志一百一十九,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2639页。
    32参见(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五,志三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771页。
    33参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07页。
    34(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二十,《南唐徐游传》:“元宗创清辉殿于北苑,命(徐)游与张洎为学士,入直其中”,中华书局,第291页。
    35(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二十一,《南唐刁彦能传》,中华书局,第306页。
    36(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人民美术出版社,1966年,182页
    37(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人民美术出版社,1966年,183页
    38(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人民美术出版社,1966年,183页
    39(元)夏文彦《图绘宝鉴补遗》,《画史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144页。
    40(唐)李林甫《唐六典》卷九,三秦出版社,1991年,208-209页。
    41(宋)王浦《五代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06页。
    42(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1213页。
    43(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十》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86年,269页。
    44(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第102页。
    45(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第144页。
    46(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八,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第156页。
    47(后晋)刘晌《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二十三职官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34页。
    48(后晋)刘晌《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二十三职官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34页。
    49参见《旧唐书》,卷174列传124《李德裕传》,3075页。
    50(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赵德齐条,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7页。
    51(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高道兴条,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4页。
    52(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常重胤条,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8页。
    53“中和院”是“大圣慈寺中和胜相院”的简称,属于蜀地大圣慈寺。
    54(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常重胤条,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8页
    55(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六,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30页。
    57(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一》卷四十六志三十六,中华书局,1975,1183页。
    58(清)胡敬《国朝院画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2页。
    59(唐)朱景元《唐朝名画录》神品下七人,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10页。
    60(唐)朱景元《唐朝名画录》妙品中五人,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21页。
    61(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八志三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1236页。
    62(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八志三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1239页。
    63(宋)王浦《唐会要》卷三十一《舆服上》,上海:中文出版社,1978年,第579-580页,
    65(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一》卷四十六志三十六,中华书局,1975,1183页。
    66(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一》卷四十六志三十六,中华书局,1975,1183页。
    67《隋书》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3年,第781页。
    68李肇《唐国史外》卷下“内外诸使名”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53页.
    69(清)董诰《全唐文》卷五一零,中华书局,1983年,893页。
    70(唐)李林甫《唐六典》卷九,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208-209页。
    71(唐)李林甫《唐六典》卷二,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32页。
    7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八,中华书局,1985年,第2073页。
    7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三甲子,中华书局,1985年,第2895页。
    74龚延明编着《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2007年,第73页。
    77(宋)王浦《唐会要》卷九十《内外官禄》,上海:中文出版社,1978年,第1648页。
    78(唐)杜佑《通典》卷三十五职官十七,中华书局,1988年,第375页。
    79(唐)杜佑《通典》卷三十五职官十七,中华书局,1988年,第375页。
    80(宋)王浦《唐会要》卷九十一《内外官料钱上》,上海:中文出版社,1978年,第1651页。
    81(唐)杜佑《通典》卷三十五职官十七·禄秩,中华书局,1988年,第376页。
    82(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十五《食货志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5页。
    84(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十五《食货志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9页。
    85(宋)王浦《唐会要》卷九十一《内外官料钱上》,上海:中文出版社,1978年,第1651页。
    86(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十五《食货志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9页。
    87(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十五《食货志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3-1405页。
    90(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三八,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第1826页。
    91(宋)王浦《唐会要》卷九十二《内外官料钱下》,上海:中文出版社,1978年,第1667页。
    92(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五百八《邦计部·俸禄第四》,中华书局,2010年。
    93(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四》中华书局,1975年,1386-1387页。
    94(唐)李翱《李文公集》卷九《疏改税法》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江南图书馆藏明成化刊本,第41页。
    95(宋)王浦《唐会要》卷三十一《舆服上》,上海:中文出版社,1978年,第569页。
    96(宋)王浦《唐会要》卷三十一《舆服上》,上海:中文出版社,1978年,第579-580页,
    97(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房从真条,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5页
    100(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六,职官六,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3258页。
    101(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4页。
    102(元)脱脱等,《宋史》卷九十八礼一,第1963页。
    103(宋)邓椿《画继》卷七畜兽虫鱼侯宗古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92页。
    104(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一,《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47页。
    105(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中,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34页
    106(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9页。
    107(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二,《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4页。
    108(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184页。
    109(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三,《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9页。
    110(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198页。
    111(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193页。
    112(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二,《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0页
    113(宋)邓椿《画继》卷一圣艺徽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4页。
    114(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七,志一百十选举三,第3017页
    115(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二畜兽门第三,《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5页。
    116(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二畜兽门第三,《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5页。
    117(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209页。
    118(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第3124页。
    123(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四,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229页。
    124(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187-188页。
    125(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四,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231页。
    126(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四,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263页。
    127(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十四,中华书局,1957年,第2905页。
    128彭慧萍《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象》中央美术学院,2005届博士论文。
    129周密《武林旧事》,诸色技艺人条,西湖书社,1981年,第105页。
    130彭慧萍《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象》中央美术学院,2005届博士论文,第43页。
    131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697页。
    132(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四,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248页。
    133(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4页。
    134(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一,《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0页
    135(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三,《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1页
    136(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5页。
    13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五选举考八,中华书局,1986年,247页。
    138(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7页。
    140(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五选举考八,中华书局,1986年,247页。
    141(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五选举考八,中华书局,1986年,247页。
    146(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7页。
    147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1年,第14页。
    148(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7页。
    149(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4页。
    15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四,第4455页。
    151(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19页。
    152《宋史》志第一百十一,选举四,铨法上,第3071-3072页。
    154(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舆服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1751页。
    155(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5页。
    156(元)脱脱等《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四,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2934页。
    157(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纪事》。中华书局,1960年,第386页。
    158《宋史》卷一百五十三舆服五,第2939页。
    159(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5页。
    161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1年,第14页。
    162(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一》卷四十六志三十六,中华书局,1975,1183页。
    163(元)脱脱等《宋史·职官》序,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3117页。
    164(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考》,中华书局,1986年,297页。
    171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第564页,577页。
    172俞剑华《中国绘画史》,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166页。
    173(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19页。
    174(宋)洪遵《翰苑遗事》卷六,四库全书影印本,史部十二。
    175(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七十一职官十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3391页。
    177(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4页。
    178(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七十一职官十一奉禄匹帛职钱禄粟傔人衣粮厨料薪炭诸物奉录,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3391-3395页。
    180(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七十二职官志十二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增给,第3418-3422页。
    185《宋史》卷一百七十一职官十一,第3399页。
    188(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4页。
    189(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六,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30页。
    190(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一,《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47页
    191(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二,《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5页
    192(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198页。
    193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194(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中华书局,1985年,第111页。
    195转引自(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六没骨图小注四,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347页。
    196(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5页。
    197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198(宋)邓椿《画继》卷六“贺真”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81页。
    199(宋)《画继》卷-七“任安”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94页。
    200(宋)《画继》卷六“李希成”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84页。
    201(宋)《画继》卷七“薛志”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95页。
    202(宋)邓椿《画继》卷一,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4页
    203(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4页。
    204邓广铭,《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载《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9页。
    206滕固《唐宋绘画史》,《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66页。
    207(宋)王安石《进“字表”说》,《临川文集》卷五十六,华正书局点校本,2006年,第294页。
    208《宋会要辑稿》崇儒三之一,中华书局,1957年,第2208页。
    209(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五选举考八,中华书局,1986年,247页。
    210(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110页。
    213《宋会要辑稿》崇儒三之二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2220页。
    215(清)徐干学《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四宋纪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16(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三选举考四,中华书局,1986年,137页。
    217《宋史》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选举三(学校试律学等试附),第3045页。
    219《宋会要辑稿》崇儒三之二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2220页。
    220《宋会要辑稿》崇儒三之二十七,中华书局,1957年,第2221页。
    222(宋)邓椿《画继》卷一圣艺徽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5页。
    223(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选举三,第3045页。
    224(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选举三,第3045页。
    225(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选举三,第3045页。
    226(宋)邓椿《画继》卷一圣艺徽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5页。
    227《礼记》文王世子第八,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46页。
    228(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五礼八,第2078页。
    229(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十八,中华书局,1957,第2976页。
    230(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十八,中华书局,1957,第2979页。
    231(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四《选举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161页。
    232(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十选举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3024页。
    233(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十选举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3045页。
    234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第95页
    235(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八,中华书局,1957,第2559页。
    236(元)脱脱等《宋史》本纪第二十徽宗条(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310页。
    237(宋)邓椿《画继》卷一圣艺徽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5页。
    238(宋)邓椿《画继》卷六山水林石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85页。
    239(宋)邓椿《画继》卷一圣艺徽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5页。
    240《画继补遗》卷下,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697页。
    241(宋)邓椿《画继》卷七“薛志”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95页。
    243(元)庄肃《画继补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页。
    244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第727页。
    245《图绘宝鉴》卷三,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730页。
    246《图绘宝鉴》卷四,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730页。
    247《图绘宝鉴》卷四,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730页。
    248(元)庄肃《画继补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3页。
    249(元)庄肃《画继补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3页。
    250(元)庄肃《画继补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4页。
    251《宋史》卷一百四十二,志第九十五乐十七,第2755页。
    252(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第84页。
    253(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六,乐考十九,转引自康瑞军,《宋代音乐制度研充》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第97页。
    255(宋)郭熙:《林泉高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第5页。
    256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257(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黄筌条,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22页
    258《图绘宝鉴》卷三,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730页。
    259(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3页
    260(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第110页。
    261(元)脱脱等,《宋史》卷十四,神宗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217页。
    262(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华书局,2009,27页。
    263(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3页。
    264(元)脱脱等《宋史》卷二十,徽宗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306页。
    265(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2页。
    266(元)脱脱等《宋史》卷十九徽宗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296页。
    267(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六,上海扫叶山房,1926年,第79页。
    268(元)庄肃《画继补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8页。
    269(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一辩证类马夏画条,上海书店出版社,第223页。
    270(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98页。
    271(元)夏文彦《图绘宝鉴鉴》卷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102页。
    27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庆历四年六月戊午,中华书局,1985年,3637页。
    273(宋)王栐《燕冀怡谋录·卷五》,中华书局,1981,第46页。
    274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275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6页。
    276(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三,《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6页。
    277(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一论徐黄异体,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70页。
    278(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中华书局,1985年,第111页。
    279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280(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三,《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6页。
    281(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234页。
    282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60页。
    283(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2页。
    284(宋)邓椿《画继》卷一圣艺徽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5页。
    285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60页。
    286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74页。
    287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74页。
    288(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四,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251页。
    289(宋)邓椿《画继》卷六花竹翎毛李诞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90页。
    290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291(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1页。
    292(宋)邓椿《画继》卷一圣艺徽宗皇帝,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页。
    293(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5页。
    294(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9年,第11页。
    29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七,中华书局,2004,第1506页。
    29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中华书局,2004,第668页。
    297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兵考五,第1336页。
    298(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中华书局,2004,第666页。
    299晁说之《嵩山文集》卷一,《四部丛刊续编》,1934年影印本,第16页。
    300(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兵考五,第1336页。
    30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七,中华书局,2004,第8130页。
    302(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一百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99年,第1321页。
    303此统计数字参考邓广铭《宋史十讲》中华书局,2008年,第80页。
    304(元)脱脱《宋史》吕景初传卷三百二,列传六十一,第6843页。
    305(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四,第1295页。
    306(元)脱脱《宋史》卷一百九十四兵志八,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3995页。
    30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一,中华书局,2004,第3895页。
    308(宋)王锤《默记》卷上,中华书局(知不足斋本),1991年,第39页。
    309(宋)王楙《野客丛书》附录一《野老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91年,449页。
    310(元)脱脱等《宋史》本纪第二十四高宗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译注版,2004年,第362页。
    311转引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一五五,绍兴十六年九月己丑条小注,第171页。
    312《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四《干照不明合行拘毁》,中华书局,1987年,第128-129页。
    313范仲淹《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四部丛刊本,
    314(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二食货下一(会计),第3605页。
    315(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二食货下一(会计),第3609页。
    316(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九王安石事迹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45页。
    31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二,开宝九年十一月乙卯条,中华书局,1980,7124页。
    318(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中华书局,1957年,第4855页。
    319(宋)夏竦《文庄集》卷三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台北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31页。
    320《宋史全文》卷八下宋仁宗十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2页。
    321(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王旦条,第6418页。
    322(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王旦条,第6418页。
    323(明)陈邦瞻编《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天书封祀,中华书局,1977年,第161页。
    324(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王旦条,第6418页。
    325(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王旦条,第6416页。
    326(宋)赵善璙,自警编·卷一器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218页。
    327(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王旦条,第6418页。
    328(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王旦条,第6418页。
    329(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天书封祀,中华书局,1977年,第162-163页。
    330(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四十,志第五十七,礼七吉礼七,第2055页。
    331(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四十,志第五十七,礼七吉礼七,第2061页。
    332(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天书封祀,第165页。
    333(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五丁谓条,第6435页。
    334(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五丁谓条,第6435页。
    335(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中华书局,1985年,第7页。
    336(宋)袁燮《絜齐家塾书钞》卷四夏书,四库全书经部。
    337(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张齐贤条,第6085页。
    338《宋史全文》卷六宋真宗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36页。
    339《五礼通考》卷十圜丘祀天记载:“大学衍义补丘氏浚曰:有事于郊,必先告祖以配天享侑之意,盖行祭告之礼非大享也。……乃先郊三日奉谥册宝于太庙,次日荐享玉清昭应宫、景灵宫,宿太庙,既享赴青城。”
    340(元)脱脱等,《宋史》卷八:“贺皇太后于会庆殿。丁巳,恭谢玉清昭应宫”,第138页。
    341(元)脱脱等,《宋史》卷八:秋七月癸丑,奉安真宗御容于玉清昭应宫安圣殿”第139页。
    342(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王曙条,第6500-6501页。
    343(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王曙条,第6500-6501页。
    344(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卷二畜兽门第三,《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第455页。
    345《文献通考》卷三十五选举考八,第247页。
    346(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7页。
    347(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7页。
    348(元)脱脱等,《宋史》卷九仁宗一,第143页。
    349(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第5624页。
    350(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第5624页
    351(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第5624页。
    352(元)脱脱等,《宋史》卷九仁宗一,第144页。
    353(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第5626页。
    354(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7页。
    356(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第5626页。
    357(元)脱脱等,《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第5626页。
    359(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一,职官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3117页。
    360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361(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三,中华书局,1989年,第41页。
    36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六一,绍兴二年十二月癸巳条,第325页。
    36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开宝九年十一月乙卯条,中华书局,1980,382页。
    364叶适,《水心别集(十)始议二》转引自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页。
    365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页。
    367(宋)朱弁,曲洧旧闻(知不足斋本)上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6页。
    368(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第71页。
    36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八,中华书局,1985年,第3580-3581页。
    370(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十二仁宗皇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33页。
    37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庆历四年六月壬子条,中华书局,第3637页。
    372(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十二君道门,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99年,67页。
    373(宋)司马光《司马光奏议》卷三进五规状,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4页。
    374(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九王安石事迹(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45页。
    37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八,熙宁流年十一月戊午条,中华书局,第4658页。
    377(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之106-107,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4页。
    378(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之106-107,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4页。
    379(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之106-107,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4页。
    380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1年,第14页。
    382《文献通考》卷三十五选举考八,第247页。
    383(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第3127页。
    384(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中华书局,1957,第3127页。
    386(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三舆服五,第2939页。
    387(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5页。
    388(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5页。
    389(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4页。
    390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2004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第177页。
    391(元)脱脱等《宋史》,本纪第一太祖一,第3页。
    392(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5页。
    393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394(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六八仙真,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354页。
    395(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一论徐黄异体,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70页。
    396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397(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六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365页。
    398(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5页。
    399(元)脱脱等,《宋史》卷十四,神宗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217页。
    400(元)脱脱等《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二食货下一(会计),第3609页。
    401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
    402(宋)郭若虚著,邓白注《图画见闻志》卷四,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248页。
    403岳仁注译:《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374页。
    404(宋)邓椿《画继》卷十杂说论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123页。
    405(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华书局,2009,第27页。
    406(元)脱脱等《宋史》本纪第十六神宗三,第254页。
    407(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第5页。
    408《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八建中初政,第467页。
    409(元)脱脱等《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第337页。
    410(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礼五十三,中华书局,1957年,第1565页。
    411(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第704页。
    413(元)脱脱等《宋史》本纪第十九徽宗一,第290页。
    414(元)脱脱等《宋史》本纪第二十徽宗二,第303页。
    415(元)脱脱等《宋史》本纪第二十徽宗二,第306页。
    416(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宋第徽704宗页芙。蓉锦鸡图
    41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卷二二三,吴粟《皇太后回銮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357页。
    418(元)脱脱《宋史》本纪第三十高宗七,第456页。
    (西汉)《礼记》,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唐)魏征《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唐)李林甫《唐六典》,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后晋)刘晌《旧唐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宋)欧阳修《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宋)王浦《五代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宋)王浦《唐会要》,上海:中文出版社,1978年。
    (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
    (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99年。
    (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元)脱脱等《宋史》,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
    (元)佚名《宋史全文》,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明)陈邦瞻编《宋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清)董诰《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清)徐松加《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清)徐干学《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四宋纪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
    (唐)朱景元《唐朝名画录》,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严一萍编《美术丛书》第一辑,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本,1975年。
    (宋)刘道醇撰《宋朝名画评》,《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宋)邓椿《画继》,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宋)董逌《广川画跋》,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宋)李廌《德隅斋画品》,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
    (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宋)《宣和画谱》,岳仁注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宋)周密《思陵书画记》,《中国书画全书》本,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宋)米芾《画史》,《美术丛刊》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元)庄肃《画继补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元)汤垕《画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中国书画全书》本,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
    (明)朱谋垔《画史会要》,《中国书画全书》本,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清)胡敬《国朝院画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厉鹗《南宋院画录》,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
    (唐)李翱《李文公集》,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江南图书馆藏明成化刊本。
    (宋)周密《齐东野语》,上海:上海扫叶山房,1926年。
    (宋)田况《儒林公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宋)朱弁《曲洧旧闻》(知不足斋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宋)赵善璙《自警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宋)王楙《野客丛书》《宋元笔记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91年。
    (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1934年
    (宋)宋祁《景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宋)范镇《东斋记事》,《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0。
    (宋)王锤《默记》卷上,北京:中华书局(知不足斋本),1991年。
    (宋)文同《丹渊集》四部丛刊初编集部,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明刊本。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笔记小说,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宋)何希之《鸡肋集》,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宋)洪朋《洪龟父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台湾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年。
    (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宋)夏竦《文庄集》,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台北商务印书馆,1934年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唐宋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宋)沈括《梦溪笔谈》,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贵州省图书馆,1965年。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9年,
    (宋)李石《方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台湾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年。
    (宋)朱熹等编《名公书判清明集》,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7年。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宋)胡仲弓《苇航漫游稿》,台北:艺文印书馆,1959年。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
    (元)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97年。
    (明)郎瑛《七修类稿》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清)赵翼《陔余丛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俞剑华《中国绘画史》[M].商务印书馆,1958年。
    薄松年,《中国巨匠美术丛书·马远》[G].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G].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
    陈传席,《陈传席文集》(五卷)[G].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
    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唐宋卷》[G].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
    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G].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M].北京:中华书局,2009
    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G].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1年。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及其院画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朵云编辑部,《中国绘画研究论文集》[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
    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邓白:《赵佶》《中国历代画家大观—宋元》[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G].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于安澜编《画史丛书》[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方闻,《心印》[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高木森,《五代北宋的绘画》[M].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出版
    顾平,《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成因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顾平,《南宋四家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洪再辛主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何志明、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何延哲,《唐棣》[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霍然,《宋代美学思潮》[M].长春出版社,1997年。
    蒋述卓等,《宋代文艺理论集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
    张邦炜《宋代政治文化史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的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
    刘方,《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
    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G].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1年。
    林树中主编:《海外藏中国画选·北宋》[G].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林树中主编:《海外藏中国画选·南宋》[G].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李福顺编:《苏轼论绘画史料》[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吕澎,《溪山清远两宋时山水画的历史与趣味转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潘运告主编,云告译注,《宋人画评》[G].《中国书画论丛书》,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日)金原省吾着,傅抱石译,《唐宋之绘画》,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年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M].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服务有限公司,1996年。
    邵洛羊,《李唐》[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
    尚刚,《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孙祖白,《米带、米友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
    孙丹妍,《三家鼎峙》[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孙丹妍,《窠石平远》[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编,《中国历代画家大观――宋元》[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童书业,《唐宋绘画谈丛》[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滕固,《唐宋绘画史》[G]《滕固艺术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王平川、赵梦休编,《宋徽宗书画全集》[G].北京:朝华出版社,2002年。
    王朝闻、邓福星主编:《中国美术史》(宋代卷)[M].齐鲁出版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
    吴非,《林泉高致》[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徐建融,《宋代绘画研究十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
    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徐建融,《法常禅画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徐邦达,《名家谈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
    薛永年,《晋唐宋元卷轴画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年
    薛永年、赵力、尚刚,《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谢稚柳,《唐五代宋元名迹》[M].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谢稚柳编,《宋徽宗赵佶全集》[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谢稚柳编,《郭熙王诜合集》[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谢稚柳,《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G].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熊志庭、刘城准等译注,《宋人画论》[G].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年。
    颜娟英主编:《美术与考古(上下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5年。
    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衣若芬、刘苑如主编,《世变与创化——汉唐、唐宋转换期之文艺现象》[M].
    北京: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史研究所筹备处,2000年。
    杨守智,《中国巨匠美术丛书一范宽》[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版。
    袁运甫主编,丘挺着,《宋代山水画造境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
    张安治,《郭熙》[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周林生主编,《宋元绘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郑苏淮,《宋代美学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绘画全集》,2一6[G]
    《五代宋辽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隋唐及宋代书画研究选编》(《台港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特辑)[G].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五代北宋画集》[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彭飞,《宋代画院画家补正》[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年第3期。
    蔡敏,《宋代画院教育》[J].艺术·生活,2007年第4期。
    余辉《在宋徽宗《祥龙石图》的背后》[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3期。
    刘炜,《宋代画院的教育功能与院体画的发展》[J].《美术观察》2005年第12期。
    孙文忠,《从郭熙到马、夏—宋代画院山水画审美特色管窥》[J].《美术研究》2004年第1期。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若干问题考述》[J].《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录用画家制度之考述》[J].《美术观察》2001年第4期。
    蔡罕,《北宋“画学”与“翰林图画院”》[J].《浙江学刊》1999年第2期。
    蔡罕,《皇权控制下的北宋院画——谈北宋“翰林图画院”绘画的创作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周博,《北宋画学的“自然”观念及其官方思想背景》[J].《美术研究》2004年第2期。
    彭慧萍,《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以秘阁为核心的鉴藏机制研究》[J].《院刊》2005年第1期。
    樊波《北宋山水画南北分野与郭熙的审美取向——郭熙艺术地位再探》[J].《中国书画》2004年第1期。
    畏冬,《隋唐宫廷绘画机构概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3期。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职官制度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韩刚,《笔墨天成妙体众形——赵佶的书画艺术及其影响》[J].《荣宝斋》2009年第5期。
    铃木敬,《魂美月.试论李唐南渡后重入画院及其画风之演变》[J].《新美术》1989年第4期。
    毛琼,《浅析李唐对南宋宫廷画院山水绘画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人际关系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伊沛霞,《谈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个案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3期。
    孙倩,《“以诗入画”——从郭熙《早春图》看宋代画院绘画的审美特质》[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彭亚,《北宋国子监画学体制及教育机能考论》[J].《美苑》2009年第1期。
    余辉,《南宋画院佚史杂考二题》[J].《美术观察》1996年第9期。
    刘乔阳,《宋徽宗、院体画及其后世影响》[J].《西北美术》2006年第2期。
    万伟民,《宋代院体画的艺术风格》[J].《国画家》2008年第3期。
    窦仲军,《从北宋院体画风的兴衰再认识传统》[J].《西北美术》2003年第3期。
    余辉,《南宋宫廷绘画中的“谍画”之谜》[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3期。
    余辉,《在宋徽宗<祥龙石图>的背后》[J].《紫禁城》2007年第6期。
    刘菊亭,《宋徽宗花鸟画研究》[J].《美术观察》,2008年第3期。
    张其凤,《关于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的考察——兼论宋徽宗对此
    进程的重要作用》(上)[J].《艺术百家》2008年第6期。
    杨丽,《独坐大雄峰——论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J].《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
    赵盼超,《宋徽宗之押字探源》[J].《齐鲁艺苑》2006年第3期。
    聂崇正余辉,《离难与新生——简考宋廷画家的离难与元明画家的新策源地》[J].《新美术》1997年第2期。
    令狐彪,《关于宋代“画学”》[J].《美术研究》1981年第1期。
    张光福,《宋徽宗时期的皇家绘画学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
    尚仪《宋代画院和宋徽宗赵佶》[J].《美术》1956年第1期。
    薄松年,《宋徽宗时期的宫廷美术活动》[J].《美术研究》1981年第2期。
    徐邦达《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1期。
    丁羲元,《宋徽宗<听琴图>解读》[J].《中国书画》2003年第12期。
    谢稚柳,《赵佶听琴图和他的真笔问题》[J].《文物》1957年第3期。杜旭光,《北宋画学教学对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启示》[J].《美与时代》2008年第5期。
    陈谷香,《宋代新兴金石学对宋以来画学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9年第2期。
    伊沛霞,《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3期。
    韩刚,《南唐画院有无考辨》[J].《艺术探索》2005年第4期。
    令狐彪,《宋代画院画家考略》[J].《美术研究》1982年第4期。
    彭亚,《宋代翰林图画院的体制》[J].《史学月刊》,2007年第9期。
    曲春林,《北宋画院与画学》[J].《书画艺术》2006年第4期。
    邓乔彬,《南宋初院画的兴盛及其原因》[J].《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刘金华,《“画学”考》[J].《艺术百家》2010年第2期。
    张其凤,《关于中国绘画“诗书画印”一体化进程的考察——兼论宋徽宗的重要作用(下。》[J].《艺术百家》2009年第2期。期。
    薄松年,《宋徽宗墨笔花鸟画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3期。
    嘉言,《宋徽宗与写生珍禽图卷》[J].《收藏家》2002年第4期。
    胡建君,《艺术皇帝宋徽宗》[J].《大美术》2005年第1期。
    刘伟冬,《群鹤飞舞朝兮暮兮──《瑞鹤图》有关问题的阐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第1期。
    陈璐,《从王正华对《听琴图》的解读谈西方-中国艺术史学方法论的应用》[J].《美与时代》2010年第4期。
    王正华,《<听琴图>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1998年第5期。
    郑珉中,《读有关宋徽宗画艺文着的点滴体会——兼及《听琴图》为赵佶“真笔”说》[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5期。
    丁羲元,《宋徽宗<听琴图>解读》[J].《中国书画》2003年第12期。
    李永林,《五代两宋以画院、画学为主的官方美术教育》[J].《艺术探索》,2002年第2期。
    姜郭霞,《“雍容高雅精工细巧”——赵佶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第12期。
    肖七,《赵佶摹张萱“捣练图”》[J].《美术》1960年第3期。
    张安治《宋代杰出画家李唐》[J].《美术研究》1981年第2期。
    [J].日本。铃木敬.《<林泉高致集·画记>与郭熙》[J].美术研究,1982,4。
    李裕民《李成生平与家世考》[J].《美术研究》,2000,4。
    刘新《读宋画札记——李成的山水画及其传派》[J].《艺术探索》,1995,4。
    薄松年,陈少丰《郭熙父子和<林泉高致>》[J].《美术研究》1982年第4期。
    马鸿增《郭熙、苏轼绘画思想的同一性——兼谈北宋后期绘画美学的时代特征》[J].《美术》1987年第5期。
    张白露《北宋末文人画背景下郭熙艺术地位再探[J].《艺术百家》2007年第5期。
    何延哲《元代山水的李郭传派》[J].《美术研究》1986年第4期。
    顾平,《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格研究》[D].2002届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届博士毕业论文。
    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D].2004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
    彭慧萍,《“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象》[D].2002级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
    孔涛,《北宋院体、文人和禅画研究—兼论真情理三境绘画美学》[D].2009级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张其凤,《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D].2007届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毕业论文。
    王严,《“宣和体”及北宋宫廷花鸟画与诗的相关性研究》[D].2009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
    王长栓《北宋画院之“熙宁变法”一从《双喜图》看北宋画院花鸟画风之承传与变革》[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硕士毕业论文。
    傅吉鸿《宋代画院教育及其对当今中国画教育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硕士论文。
    马媛媛,《北宋“画学”教育中的文人画观念及其成因研究》[D].2007年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张婧霞,《试论院体画的风格演变》[D].2009届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彭德,《北宋徽宗时期院体花鸟画刍议》[D].2008届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罗兰娟,《浅谈两宋“院体”绘画和“文人画”予以后世的影响》[D].2007届湖北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张珺,《由<绍兴御府书画式>看南宋宫廷书画装潢》[D].2008届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
    布赟弢,《书画皇帝宋徽宗——金銮只恋仙人笔鸟飞花芳画传神》[D].2005届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
    孔淑贞,《宋代院画山水的风格与美学特质》[D].2007届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莉,《院画风格影响下的宋代工艺美术研究》[D].2006届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堂本印象(1891),「徽宗笔花鸟図(桃鸠)」,「国华」25,10月,国华社。
    山下重民(1903),「徽宗画鹰记」,「絵画丛志」201,11月,絵画会丛志部。
    富冈谦蔵(1910),「院态花鸟画の例」,「国华」241,国华社。(伝赵昌笔茉莉花図。)
    那波利贞(1925),「伝徽宗皇帝秋冬山水図(京都金地院蔵)」,「日本国宝全集」21,日本国宝全集刊行会。
    滝精一(1937),「宋初の画院上下」,「国华」542543,1,2月,国华社。
    田中一松(1948),「宋画様式の莲花図に就いて」,「国华」679,国华社。
    铃木敬(1955),「讲座院体山水画」,「日本文化财」4,7月,文化财保
    护委员会奉仕会出嶋田英诚(1981),「徽宗朝の画学について」,『铃木敬先生还暦记念中国絵画史论集』,12月,吉川弘文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