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南频北部湾,东与广东接壤,西与云贵相邻,西南与越南交界,临海面向东南亚,具有边疆、沿海、民族、侨乡等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其独特而良好的地理位置在西部诸省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境内有壮、瑶、苗、侗、京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桂西红水河、左右江流域、桂中柳江流域及桂北部分地区。作为一个沿边的多民族省区,广西的民族关系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广西各民族的关系尽管出现过局部性的“土客冲突”,但其整体过程的基调是趋向融洽与和谐的。尤其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广西城镇经济发展,境内各民族的交往与互动加强,广西从未出现过全局性的民族关系紧张和严重的民族分裂事件。因此,学术界往往将其作为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团结的样板而备受关注。因而从城镇商业发展与民族经济开发的角度探寻近代以来广西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与融合对解读历史上乃至今天广西境内各民族间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与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复杂的历史原因,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沿海及广大中部内陆地区相比,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状态。清代以来,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行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免田赋等一系列改善农业生产措施的实施,使经济在发展中融入了更先进的生产力因素,蛮烟瘴疬已逐渐成为历史陈迹。以此为契机,外省商业性经济移民大量涌入,这股活跃于乡间市井的工商力量对广西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大省的经济开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借助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所提供的崭新视域,以17至20世纪上半叶国家——
Guangxi locates in South China , with Beibu Bay at its south , bordered by Guangdong provice on the east , adjoins Yunnan-Guizhou plateau in the west and adjacent to Vietnam on the southwest . It faces the sea and southeast Asia . It is possessed of unique human geographical features such as borderland , coastal area , nationalities and home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 etc. Its unique and good geographical positio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all western provices . There are twelve national minornties like Zhuang ,Yao ,Miao ,Dong ,Jing living in here for generations. These national minornti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Hongshui River in the west of Guangxi, area of Left&Right River, the basin of LiuJiang River in center of Guangxi and some areas in the north of Guangxi.As the multi-national bordering province.the national relation of Guangxi have great influence not only on this area , but also on the whole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progress , the relations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in Guangxi did not hesitate to present the localized conflict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guest groups , but the fundamental trend of its whole course is harmonious . Accompanied by the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act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various nationalities in Guangxi are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since modern times . Therefore there have never been any incidents of separation of nationalities or any serious national conflicts of relations in Guangxi . Thus it has often been regarded as a model and studied to show the steady unity of
引文
① 李运华:《中国城市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城市化之命脉》,《城市史研究》,第7期,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①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第1017页。
    ②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二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558—559页。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之生产力及其在全国之地位》,1949年。
    ④ 参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29页,第367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人口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页。
    ② 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79页。
    ③ 这是明清民国时期广西民谚,意思是没有广东人,广西就成不了买卖和市场。
    ①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93页。
    ②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16页。
    ① 任云兰:《第三届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城市史研究》,第6辑,1991年。
    ① 武斯:《区域中原城市史略》,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王长升:《长城沿线城市》,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年。
    ②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隗瀛涛主编:《近代重庆城市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③ 施坚雅著:《中华帝国晚期城市研究》,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④ 隗瀛涛、谢放:《近代中国区域城市研究的初步构想》,《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⑤ 罗澍伟:《试论近代华北的区域城市系统》,《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⑥ 周俊期:《关于近代区域城市系统研究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万灵:《中国区域史研究理论和方法散论》,《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① 该丛书包括有:苏云峰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1年;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李国祁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张明园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王树槐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谢国兴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安徽省(1860-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② 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约翰逊主编、成一农译:《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罗威廉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汉口:一个中国的城市冲突和社区,1796— 1895》,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森正夫:《江南三角洲市镇研究》,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992年版;卡蒂尔:《中国南部沿海的商业城市:宁波、福州和厦门》,加利弗尼亚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① 系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所得。
    ② 任放著:《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③ 樊树志:《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复旦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④ 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场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2期。
    ⑤ 单强:《江南区域市场的历史考察》,《光明日报》,1997年4月8日。
    ① 隗瀛涛主编:《近代长江上游城乡关系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3年。
    ② 陈学文:《明清时期南浔镇的社会经济结构》,《浙江学刊》,1988年第1期。
    ③ 刘克祥:《近代城市发展与资本主义中小农场的兴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3期。
    ① 张连国:《运输方式的演变与山东城市近代化》,《城市史研究》,第9期,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
    ② 刘海岩:《近代华北交通的演变与区域城市的重构(1860—1937)》,《城市史研究》第21辑,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2年。
    ① 皮明庥、李策:《近代申汉经济互动论略》,《城市史研究》,第7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② 谢国权:《近代长江中下游沿岸中等城市商业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③ 戴鞍钢著:《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13)》,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④ 张海英:《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市场功能与社会效果分析》,《学术界》,1990年第3期。
    ① 滨下武志:《在中国民间社会经济的‘股’和它的历史作用》,参见赵祐志:《中国商人、商会及商业网络——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道》,载《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0期,2000年。
    ② 冯筱才:《宁波商人与他们的同乡组织,1911—1949》,《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
    ③ 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与国内其他商会网络机制的建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二十世纪天津商会对外交往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④ 胡光明:《论商会网络体系的构建与近代中国资本家阶级的成长》,参见赵祐志:《中国商人、商会及商业网络一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道》,载《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0期,2000年。
    ⑤ 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⑥ 以上均参见赵佑志:《中国商人、商会及商业网络——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导》载《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0期,2000年10月。
    ① 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的发展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② 滨下武志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③ 许檀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④ 陈学文:《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浙江学刊》,1989年第4期。
    ⑤ 张利民:《辽宁近代商品流通体系的形成》,参见赵祐志:《中国商人、商会及商业网络——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道》,载《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0期,2000年;《论近代华北商品市场的演变与市场体系的形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⑥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长江流域市场网络的架构》,《复旦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⑦ 石邵忆著:《商人迁徙与城市化发展》,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① 刘宏:Beyond business: the culture poetics and social politicals of Sino-Southeast Asian transnational networks,参见赵祐志:《中国商人、商会及商业网络——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道》,载《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0期,2000年。
    ② 刘宏:《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与亚洲华商网络的制度化》,《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
    ③ 戴一峰:《中国海商与环中国海的贸易网络——兼论亚洲历史的重建》,《东南学术》,1999年第4期。
    ① 黎志刚:《近代广东香山商人的商业网络》,载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
    ② 庄国土:《论早期海外华商经贸网络的形成》,《厦门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③ 古田和子:《上海中神户:外国绵制品运中国商人》,东京:山川出社,1992年;古田和子:《上海一近代东》,东京:东京出版会,2000年。市川信爱、戴一峰:《近代旅日华侨与东亚沿海地区交易圈》,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廖赤阳:《长崎华商东交易网形成》,东京:汲古书院,2000年。
    ④ S. Sugiyama(ed), Commercial Networks in Asia(1850—1930), (unpublished), Milan, 1994.
    ⑤ 戴一峰:《清代长崎的同安商人及其贸易网络》,《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
    ⑥ 杨国桢:《十六世纪东南中国与东亚贸易网络》,《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① 以上资料信息来源于国家图书馆联机书目查询结果和四川大学图书馆书目查询。
    ② 卢明辉主编:《清代北部边疆民族经济发展史》,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③ 况浩林著:《中国近代少数民族经济史稿》,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年。
    ④ 方慧:《清代前期西南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
    ⑤ 王致中:《河西走廊古代水利研究》,《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⑥ 赵予征:《丝绸之路屯垦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① 张芳:《明清南方山区的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中国农史》,1997年第1期。
    ② 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③ 李世宇:《康雍乾时期民族政策与西南民族地区的开发》,《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
    ④ 陈庆德:《云南民族经济在皇朝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中的开发进程》,《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⑤ 苏发祥:《论清朝治理西藏地方的经济政策》,《西藏研究》,1997年第4期。
    ① 张萍:《明代陕北蒙汉边界区军事城镇的商业化》,《民族研究》,2003年第6期。
    ② 方慧、徐中起:《清代前期西南边疆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
    ③ 王瑞成:《明清民族关系与边疆城市》,《城市史研究》,第13—14合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④ 万红:《论西南地区集贸市场的历史形成》,《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① 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② 韩光辉:《广西桂林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发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1期。
    ③ 唐凌:《近代广西商埠间的经济联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④ 参见拙作:《近代广西城镇族际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① 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朱从兵《铁路与社会经济——广西铁路研究(1885——1965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郑家度《广西金融史稿》,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黄铮主编:《广西对外开放港口:历史·现状·前景》,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② 张声震著:《壮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范宏贵著:《壮族论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钱宗范等著:《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梁廷望著:《壮族文化概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莫金山著:《瑶族石牌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
    ① 吴和培、罗志发、黄家信著:《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探秘》,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徐杰舜等著:《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李远龙著:《认同与互动:防城港的族群关系》,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
    ② 覃乃昌著:《壮族稻作农业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李富强著:《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李炳东、戈德华著:《广西农业经济史稿》,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黄成授著:《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黄雄鹰、杨业兴著:《近代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③ 唐凌:《民族经济融合史研究论纲》,《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民族经济融合》,《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④ 梁刚毅著:《近代广西民族间的对外经济交往与融合——以手工业为视角进行研究》李闰华著:《民族交往与近代广西农业的发展变化》均为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资料室藏未刊硕士学位论文。
    ⑤ 参见拙作:《侨商与近代广西民族融合》,《八桂侨刊》,2002年第1期:《近代桂东北圩市发展与 民族经济融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民商与近代边疆地区民族经济开发》,《甘肃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商人会馆与民族经济融合的动力探析》,《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第2期;《民间宗教交往与近代广西少数民族城镇经济的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① 塚田诚之:《明代壮族之迁徙及其生态——明清时期壮族史研究之一》,《北海道大学史学》,1985年第25期;《论明清两朝对壮族的统治政策——明清时期壮族史研究之二》,《广西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关于明清时代壮族佃农之考察——明清时期壮族史研究之三》,《广西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
    ① 纪宝成著:《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前言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① 《辞海——词语分册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页。
    ② 《辞海——词语分册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58页。
    ③ 《应用汉语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296页。
    ① 参见 Dawn Zacobucci, Actor Equivalence in Networks-the Business Ties that Bind, Journal of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g Vol.2(1),1995,p3-26.孙健著:《网络经济学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24—32页。曾菊新著:《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71—75页。
    ② 孙希岳著:《流通纵横》,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85页。
    ③ 黄国雄、曹厚昌著:《商业经济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第55页。
    ④ 高涤陈:《商业运行概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页。
    ① 参见杨重光:《城市流通中心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76—79页。
    ② 他们不仅是商品流通的推动者部分也是商品的生产者,因近代广西城镇中商人经营范围主要在流通领域,而从事生产的较少,这里统称其为经营者。
    ① 城市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贸易中心,是“城”与“市”的结合体,但贸易中心的核心是“市”而不是“城”,贸易中心的辐射范围,可不受城墙的限制而扩展到更广阔的地区,故而在此将城镇市场称为网络的节点,体现其不断发展并与周边地区寻求建立联系的动态过程。
    ② 上述有关点线面的论述参考了许学强等编著:《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49-159页;汤宇卿著:《城市流通空间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7—48页的相关内容。
    ③ 龙远蔚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48页。
    ① 参见李竹青、那日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概论》(新编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1页。
    ① 李国祁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1860—1916)》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专刊第48辑,(台北),1984年。
    ②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市县概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3页。
    ① 孙敬之主编:《华南地区经济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64页。
    ②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市县概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5页。
    ③ 黄成授:《广西民族广西的历史与现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绪论第1页。
    ① 颜邦英总纂:《桂林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041页。
    ② 张孝祥:《宋安抚使蒋允济墓志铭》,《粤西文载》,卷七三。
    ③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十;《宋会要辑稿·食货》,卷十七“商税四”。
    ④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卷九,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⑤ 颜邦英总纂:《桂林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041页。
    ⑥ 转引自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一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92页。
    ① 魏源:《圣武记》,卷七。
    ② 《清朝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③ 谢启昆修: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五三,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④ 《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九《志一百四·河渠四》。
    ⑤ 文德馨等纂:光绪《郁林州志》,卷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4年)刻本。
    ① 赵翼:《镇安水土》,《薝曝杂志》卷三。
    ② 甘汝来:《酌通边缺调补升转疏》,宣统《南宁府志》,卷四十三。
    ③ 清前期的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征收丁银,只统计人丁口数(16—60岁男丁),60岁以上老人、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及妇女人口未计入,土司地区人口未统计。
    ④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通志·人口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⑤ 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一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70页。
    ⑥ 谢启昆修:嘉庆《广西通志》,卷八,“舆地略·风俗一”,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⑦ 梁明伦等纂:民国《雷平县志》,第二编“人口”,广西博物馆1958年据民国版本油印本。
    ① 蒋菘等纂:道光《西延轶志》,卷十“杂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刻本。
    ② 史鸣皋等纂:乾隆《梧州府志》,卷三“物产”,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本。
    ③ 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9页。
    ④ 《清史稿·食货二》,卷一百二十一。
    ⑤ 乾隆《岑溪县志》,卷二“物产”。
    ⑥ 苏士俊纂修:乾隆《南宁府志》,卷一九“物产”,清乾隆八年(1743年)刻本。
    ⑦ 唐作砺等纂:道光《阳朔县志》,卷三“物产”,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刻本。
    ⑧ 黄泌等、曹驯纂:光绪《临桂县志》,卷八“物产”,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刻本。
    ① 唐仁等纂:道光《庆远府志》,卷三“风俗”,清道光九年(1829年)刻本。
    ② 黄佐:《广西通志》,卷五十,明嘉靖十年(1531)刻本。
    ③ 清沈曰霖:《粤西琐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七帙。
    ④ 谢启昆等:嘉庆《广西通志》,卷一七八“经政”二八《鼓铸》,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⑤ 谢启昆等:嘉庆《广西通志》,卷一七八“经政”一一《榷税》,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⑥ 黄成授等著:《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⑦ 谢启昆等:嘉庆《广西通志》,卷一六一,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⑧ 彭泽益:《清代矿厂统计》,《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⑨ 谢启昆等:嘉庆《广西通志》,卷八八“舆地略九·风俗二”,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⑩ 转引官锡强:《试谈清代前期桂东南商业资本的发展》,《广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11 文德馨等纂:光绪《郁林州志》,卷六,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本。
    ① 吴光升纂:《马平县志》,卷二,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刻本。
    ② 参见李华:《清代广西农村商业性农业》,载《史学月刊》,1991年第6期。
    ③ 王誉命纂修:嘉庆《西隆州志》,卷二,清嘉庆年间增补康熙本。
    ④ 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4—28页。
    ① 布罗代尔著,顾良、康乃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卷,三联书店,1992年,第140—141页。
    ② 参见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前言,第2页。
    ③ 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前言,第2—4页;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4页。
    ① 参见:罗一星:《论明清时期佛山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3期。
    ② 参见张晓辉:《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与动因研究——以集镇高度发达广东为例》,《学术研究》,2002年第3期。
    ③ 参见黄贤林等主编:《广西人口》,第二章,“历史人口状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④ 路顺德等纂:道光《融县志》,卷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修,民国抄本。
    ① 嘉庆《临桂县志》,卷十二“风俗”。
    ② 阳朔县志编纂委员会:《阳朔县志》,“会馆祠堂”,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③ 黄泌等纂:光绪《临桂县志》,卷八“风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刻本。
    ④ 碑现存于桂林临江小学内,据统计当时捐款人数达二百余人之多。
    ⑤ 许之豫纂:康熙《荔浦县志》,卷四“风俗”,清康熙四十八年抄本。
    ⑥ 郭长清纂修:康熙《平乐府志》,卷四“风俗”,清康熙年间抄本。
    ⑦ 平乐县城粤东会馆《重修会馆并戏台碑记》,碑现仍存会馆旧址处。
    ⑧ 袁骥绍藏:《袁氏族谱》,见阎崇年、俞三乐编:《袁崇焕资料集录》(下),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200—201页。
    ① 道光《苍梧县志》,卷五“风土志”。
    ② 碑现存于苍梧县龙圩风岭街粤东会馆内。
    ③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卷九,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④ 封祝唐、黄玉年纂:《容县续志》,卷八,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刻本。
    ⑤ 唐祥:《郁林粤东会馆沿革》,《玉林文史资料》,第25辑,1993年。
    ⑥ 周践谟:《民国时期玉林商业和各种行业摆设的散布情况》,《玉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6年。
    ⑦ 袁湛业修,黄体正等纂:道光:《桂平县志》,卷七,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
    ⑧ 邓德健:《南宁百年老店——万利酱》,《南宁文史资料》,第1辑,1987年。
    ⑨ 莫炳奎纂:民国《邕宁县志》,卷四,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⑩ 莫炳奎纂:民国《邕宁县志》,卷八,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11 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3页。
    ① 萧泽昌、张益桂著:《柳州史话》,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75页。
    ② 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2页。
    ③ 路顺德等纂:道光《融县志》,卷二,《圩市》:卷三,《风俗》,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修,民国抄本。
    ④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84—85页。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2—13页。
    ① 笔者主要依据对清代外省商人在广西活动区域范围及资金规模和所成立的会馆数量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具体请参见拙作:《近代民商与边疆地区的民族经济开发—以广西少数民族农家经济变迁为释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② 蒋菘等纂:道光《西延轶志》,卷二“风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刻本。
    ③ 蒋学元等纂:康熙《灌阳县志》,卷三“风俗”,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刻本。
    ④ 蒋良术纂:民国《灌阳县志》,卷四“风俗”,民国3年(1914年)刻本。
    ⑤ 康熙《平乐府志》,卷四“风俗”。
    ⑥ 封祝唐等纂修:光绪《容县志》,卷四“风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刻本。
    ⑦ 王昆山纂:民国《信都县志》,卷五,民国25年(1936年)铅印本。
    ⑧ 梁培瑛等纂:民国《贺县志》,卷四,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① 康熙《平乐府志》,卷四“风俗”。
    ② 陈基仁:《建国前的沙子》,《平乐地方志通讯》,1988年第1期。
    ③ 骆少鹤:民国《恭城县志》,卷四,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④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柳州市志·供销合作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51页。
    ⑤ 王日根著:《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9页。
    ⑥ 黄泌等纂:光绪《临桂县志》,卷八“风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刻本。
    ① 范光祺纂:道光《灌阳县志》,卷四“风俗”,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刻本。
    ②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各县商业概况调查材料》,馆藏文号:L37—1—373
    ③ 灵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灵川县工商管理志·圩镇》(手稿),第190页。
    ④ 《桂林两江茶叶调查报告》,《建设汇刊》,1937年,第1期。
    ⑤ 唐仁等纂:道光《庆远府志》,卷三“风俗”,清道光九年(1829年)刻本。
    ⑥ 文德馨等纂:光绪《郁林州志》,卷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4年)刻本。
    ⑦ 吴寿崧等纂:民国《昭平县志》,卷六“物产”,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① 梁凡夫:《恭城黄糖发展史话》,《恭城文史资料》,第1辑,1988年。
    ② 朱德华等纂:道光《博白县志》,卷十二“物产”,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
    ③ 莫炳奎纂:民国《邕宁县志》,卷四,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④ 黄雄鹰、杨业兴:《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7页。
    ⑤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卷九,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⑥ 转引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一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84页。
    ① 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广西省大新县壮族调查资料》,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57年,第197页。
    ② 《清高宗实录》,卷269。
    ③ 傅圣纂修:乾隆《镇安府志》,卷二“圩市”,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刻本。
    ① 胡虔等纂:嘉庆《临桂县志》,卷一“厢里”,清光绪五年(1897年)补刻本。
    ② 蒋若渊纂:乾隆《兴安县志》(抄本),卷五“名宦”,清乾隆五年(1740年)刻本。
    ③ 吴九龄修:乾隆《梧州府志》,卷五“城池”,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补刻本。
    ④ 莫炳奎等:民国《邕宁县志》,“建置”,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⑤ 黄庆勋主编:《武鸣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7页。
    ⑥ 陆川县志编撰委员会编:《陆川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6页。
    ⑦ 黄诚沅著:《上林县志》,卷三“建置”,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① 南宁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综合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2—143页。
    ② 纶宇:《南宁旧城垣的兴建和拆卸》,《南宁文史资料》,第17辑,1994年。
    ③ 莫炳奎:民国《邕宁县志》,“建置二”,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④ 张智林等纂:民国《平乐县志》,“建置”,民国29年(1940年)铅印本。
    ⑤ 陶修纂:《恭城县志》,“建置”,清光绪十五年刻本。
    ① 参见《明会典》卷三一。
    ② 钱元昌等纂:雍正《广西通志》,卷八“风俗”,清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③ 胡虔等纂:嘉庆《临桂县志》,卷一六“兵制”,清光绪五年(1879年)补刻本。
    ④ 胡虔等纂:嘉庆《临桂县志》,“圩市”,清光绪五年(1879年)补刻本。
    ① 赵浩生:《桂林盐商业变迁简史》,《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
    ② 胡虔等纂:《临桂县志》卷一六,清光绪五年(1879年)补刻本。
    ③ 《苍梧郡志》,卷六。
    ④ 王如辰:《重修府学记》。
    ⑤ 谢启昆:《广西通志》,卷八八,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⑥ 苍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苍梧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25页。
    ⑦ 苍梧县《奉督宪执行藩给示勒永禁碑》。
    ⑧ 史鸣皋等纂:《梧州府志》,卷九,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本。
    ⑨ 吴光升纂:乾隆《马平县志》,卷四,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刻本。
    ① 吴光升纂:乾隆《马平县志》,“形势”,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刻本。
    ② 据笔者统计《重建栖柩所碑记》、《重修六祖庵碑记》两碑文中共有12间店铺名称相同。分别为经营绸布业的左仁昌、左安昌、生昌、大昌、盛昌;经营糖业的广安隆、昌隆、西和店;皮革业的永和店;酱料业的怡泰店;棺材业的利源店;冥镪业的恒昌店。
    ③ 胡仆安:《中国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卷九,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④ 李薇:《邕垣漫记》,《南宁文史资料》第4辑,1987年;梁上燕:《草坪旧事》,《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
    ⑤ 李泽吾:《南宁街道》,《南宁文史资料》,第17辑,1994年。
    ① 苍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苍梧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18页。
    ② 王栋:《苍梧县志》,卷六“风土志”。
    ③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志·建置政区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7页。
    ④ 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综合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3页。
    ⑤ 南宁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南宁市志·建置政区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1页,142页。
    ⑥ 李荣典主编:《临桂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第44页。
    ⑦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柳州市志》上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7页,35页。
    ⑧ 梁树礼主编:《北流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84页,632页。
    ① 廖江主编:《灵川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2页。
    ② 谢君惠修:《梧州府志》,卷二。
    ③ 柳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柳江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60页。
    ④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柳州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4页。
    ⑤ 苏士俊纂修:乾隆《南宁府志》,卷六,清乾隆八年(1743年)刻本。
    ⑥ 梁鸿谋:《解放前邕宁县农产品销售渠道简介》,《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
    ① 道光《桂平县志》,卷七。
    ②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编:《金秀瑶族自治县志》,北京:中央民院出版社,1992年,第271页。
    ① 参见拙文《近代桂东北圩市发展与民族经济融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② 参见拙作《近代广西圩镇发展与民族融合》,《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③ 程大璋等纂:《桂平县志》,民国九年(1920年)铅印本。
    ④ 黄成授等著:《广西各民族关系历史与现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0页。
    ⑤ 笔者2004年7月在当地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访得。
    ① 廖江主编:《灵川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4页。
    ② 苍梧县志编撰委员会编:《苍梧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25页。
    ③ 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65—466页。
    ④ 广西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57页。
    ⑤ 详情请参阅《粤西文载》,卷三五、卷一二:唐顺之:《沈紫江广右战功》卷64:《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方舆汇编·广西总部》,卷一三九七。
    ⑥ 清黎申产纂:光绪《宁明州志》,卷上,民国3年(1914年)铅印本。
    ⑦ 申远华主编:《昭平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83页。
    ① 罗世江、李达球主编:《昭平风物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2页。
    ② 翁绶琪:光绪《灌阳县志》,卷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续修抄本。
    ③ 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广东省志·经济综述》,第4辑,2000年未刊稿,第4页。
    ① 梁廷枬:《粤海关志》,卷23,第8页。
    ② (美)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中西间的桥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45页。
    ③ 魏金玉:《高峰、发展与落后: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
    ① 陈其南:《文化的轨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73页。
    ② 以上内向型经济格局的论述主要参考了张鸿雁:《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载《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刘佛丁:《中国和西欧传统市场制度之比较》,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徐晓望:《论小商品经济》,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樊卫国著:《激活与生长:上海现代经济兴起之若干分析(1870—1941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一章一、二节的相关内容。
    ③ 谢文惠、邓卫编著:《城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次印刷本,第162—163页。
    ① 胡如雷著:《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49页。
    ② 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12页。
    ③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7页。
    ①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5—7页。
    ① 在此笔者根据广西实际情况将中心市场按其经济功能及规模划分为中心城市市场与次中心城市市场两个层次。
    ② 包括除贺县、信都以外平乐府的所有地区。清中前期贺县、信都两县虽隶属平乐府,但因其距离梧州较近,且与梧州有贺江相连,在经济区域上属于梧州市场辐射的范围,故将其纳入浔江——郁江流域城镇商业网络范围。
    ③ 主要包括思恩府的上林、宾州,南宁府的横州、永淳四县,它们均处于郁江流域经济区范围。以此类推,下面所指思恩府大部即包括除上林、宾州以外思恩府所有地区;南宁府大部系包括除横州、永淳以外的南宁府所有地区。
    ① 谢启昆修:《广西通志》,卷六“沿革·桂林府”,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② 康熙《桂林府志·关梁》(抄本)。
    ③ 谢启昆修:嘉庆《广西通志·榷税》,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④ 胡虔等纂:嘉庆《临桂县志》,卷一一“街巷”,清光绪五年(1879年)补刻本。
    ⑤ 胡虔等纂:嘉庆《临桂县志》,卷首“积贮志序”,清光绪五年(1879年)补刻本。
    ① 灵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灵川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19页。
    ② 广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广西各县工业概况》,第一册,“灵川县”,1933年手抄本。
    ③ 方光汉编:《各省地方志·广西》,中华书局,1938年印行,第158页。
    ④ 张智林等纂:民国《平乐县志》,卷七,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⑤ 荔蒲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荔蒲县志》,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第438页。
    ⑥ 梁奇通:《重修兴安陡河碑记》。
    ⑦ 桂林市粮食局编:《桂林市粮食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第190页。
    ⑧ 颜邦英总纂:《桂林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105页。
    ① 赵浩生:《桂林盐商业变迁简史》,《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
    ②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17页。
    ③ 谢启昆修:嘉庆《广西通志·榷税》,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④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59页。
    ⑤ 田曙岚:《广西旅行记》,中华书局印行,民国24年(1935年),第271页。
    ⑥ 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33页。
    ⑦ 道光《桂平县志》,卷七。
    ⑧ 文德馨等纂:光绪《郁林州志》,卷七,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本。
    ① 梁崇鼎等纂:民国《贵县志》,卷一,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② 贵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港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59页。
    ③ 陈铁:《柴碳出口业琐记》,《梧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2年。
    ④ 郑家度:《广西金融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0页,6—7页。
    ⑤ 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9页。
    ⑥ 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2页。
    ① 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7—38页。
    ② 程大璋等纂:民国《桂平县志》,卷九,民国九年(1920年)铅印本。
    ③ 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7—39页。
    ④ 广西通志馆:《广西通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2页。
    ⑤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20页。
    ⑥ 梁鲁主编:《柳江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60页。
    ⑦ (明)唐顺之:《沈紫江广右军功志》。
    ① 柳江县政府修,刘汉忠点校本:民国《柳江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5页。
    ② 融安县志编纂委员会:《融安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23页。
    ③ 罗庆培:《古镇长安小柳州》,《融安文史资料》,第3辑,1992年。
    ④ 融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融安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07页。
    ⑤ 于开金主编:《柳州历史文化纵横谈》,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55页。
    ① 于开金主编:《柳州历史文化纵横谈》,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57页。
    ②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柳州市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22页。
    ③ 徐霞客:《粤西游记》。
    ④ 柳州市交通局编:《柳州市交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0页。
    ① A. P. A. Bouinais, China. The Maritime Customs, The Tsokiang, or Water Transport Condition Between Tonkin, Lungchow, and Nanning, (1920), p. 1-12.
    ② 郑家度:《广西金融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0页、6—7页。
    ③ 李泽吾:《南宁市场历史简述》,《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
    ④ 《两广记略》,转引民国《邕宁县志》,卷三十八,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⑤ 莫文琪:《亭子圩史探》,载南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南宁史料》第2辑,1981年。
    ⑥ 马依、舒瑞萍主编:《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58页。
    ⑦ 莫炳奎:《邕宁县志·城市码头调查》,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⑧ 莫炳奎:《邕宁县志·城市码头调查》,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① (清)黄体元:《邕江杂咏》。
    ② 行政院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8页。
    ③ Ibid,pp.8-11.,转引自黄嘉谟:《清季的广西边防》,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4辑,1985年6月。
    ④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24页。
    ⑤ 百色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百色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91页。
    ⑥ 百色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百色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3页。
    ⑦ 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田林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05页。
    ① 周起亚、刘再兴等著:《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6—400页;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90—94页:同时参考了王笛:《跨出 封闭的世界_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年)》,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四章相关内容。
    ① 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13页。
    ② 庄维民:《两种空间:近代华北地区城市系统空间结构的变迁》,《城市史研究》,第21辑,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① 帕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159页。
    ② 吴承明:《论清代前期的国内市场》,《历史研究》,1983年第1期。
    ①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4页。
    ③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4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页。
    ② 叶茂茎等纂:民国《龙州县志》,卷3,广西博物馆1957年据民国版本油印本。
    ①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35页。
    ② 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02页。
    ③ 参见候猛光:《广西经济出路之探讨》,《广西经济出路讨论集》,1934年印行;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479页。
    ④ A.S.Canpbell,Decennial Reports,1922—191l,《中国旧海关史料》,第160册,第365页。
    ⑤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309页、690页。
    ⑥ 王希隐:《清季外交史料》,卷126,民国21年(1932年版),第1—7页。
    ⑦ 梧州档案馆馆藏档案:《梧州海关档案》,馆藏文号:126—7—22。
    ① 《东方杂志》,第六卷,第四号《内外时报》,第309—312页。
    ② 参见《1907年—1911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南宁口》。
    ③ 广西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南宁海关档案》,馆藏文号:L50—1—15。
    ① 《光绪三十三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南宁口》。
    ② 吴尊任编:《广西特产物品志略》,1937年版,第48页。
    ③ 广西省政府编:《桂政纪实·经》,1934年编印,第24页。
    ④ 莫炳奎纂:民国《邕宁县志》卷十九,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⑤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285页。
    ⑥ 《广西官报》,宣统三年,第十七期。
    ⑦ 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第137页。
    ① 《仫佬族简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第57页。
    ② 《百色县基本国势调查总报告》,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1947年,第100页。
    ③ 陈谟志总纂:《南宁市志·经济卷》,上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53页。
    ④ 赖于彦主编:《广西一览》,“工商业”,南宁:广西印刷厂印行,1935年,第2页。
    ①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5页。
    ① 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97—301页,第366—367页。
    ① 邓锡芹、邓鉴修等:《百货业的兴衰变化》,《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期,1982年。
    ②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61页。
    ① 梧州档案馆藏档案:《梧州市政府公报》,第九期,民国二十一年,档案文号:123—4—6。
    ② 梁桂青:《解放前梧州工商业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广西地方史民族研究集刊》,第二集,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
    ③ 李常光:《桂林百货业简史》,《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
    ④ 颜邦英总纂:《桂林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044页。
    ⑤ 南宁市商业局编:《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56页。
    ⑥ 佚名:《百货业的兴衰》,《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⑦ 佚名:《百货业的兴衰》,《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① 侯雅云:《从“四大富商”的盛衰看梧州的资产阶级》,《梧州经济资料选辑》,1986年。
    ② 梧州档案馆藏档案:《梧州解放前粮食业公会会员名册》,档案文号:120—2—4。
    ③ 桂林市粮食局编:《桂林粮食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第42—43页。
    ④ 南宁市粮食局编:《南宁市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页。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2-13页。
    ①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85页。
    ②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85页。
    ③ 参见陈炜整理:《恭城民族融合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摘编》,唐凌主编:《广西地方民族研究集刊》,第7辑,广西师大地方民族史研究所,2000年,第202页。
    ④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68—377页。
    ⑤ 《调查都隆那纱纸工业报告》,《建设汇刊》,1937年第1期。
    ⑥ 赖于彦:《广西一览》,“工商业”,南宁:广西印刷厂,1935年印行,第45页。
    ⑦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志·商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78页;佚名:《鸡鸭出口业沿革》,《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2年。
    ⑧ 参见潘载生等:《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民国22年(1933年)。
    ① 黄德俊主编:《桂西文史录》,第三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06—307页。
    ②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梧州市商业物产状况和工业概况调查表》,馆藏文号:L37—1—374。
    ① 转引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8页、第176页。
    ② 详请参见拙文:《试论近代广西城镇经纪业的发展》,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
    ③ 何锦钧:《解放前的平乐商业》,《平乐方志通讯》,1984年第3期。
    ④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年(1938年),第57页。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各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1945—1948)》,馆藏文号:126—6—7。
    ① 周葆銮:《中华银行史》,序言,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第4页。
    ② 郑家度编著:《广西金融史稿》上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40页。
    ③ 黄滨:《粤商与广西城镇经济新主干行业的创立》,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④ 梁桂清:《解放前梧州工商业发展情况及特点》,《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1984年。
    ⑤ 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分行编:《桂林市金融志》,1998年,第47页。
    ⑥ 《柳州金融志》,第2章“金融机构”,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⑦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梧州市商业概况》,档案文号:L37—1—374。
    ⑧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67—470页。
    ①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00页。
    ②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04页。
    ③ 维文:《谷埠变迁》,《柳南文史资料》,第9辑,1997年.
    ④ 维文:《谷埠变迁》,《柳南文史资料》,第9辑,1997年。
    ① 南宁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市政公用事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1—462页。
    ② 南宁市粮食局编:《南宁市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21页。
    ③ 李泽梧:《南宁市场历史简述》,《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
    ④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古今》,第7辑,第55页。
    ⑤ 南宁市商业局编:《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6页。
    ⑥ 柳州市商业局编:《柳州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54页。
    ⑦ 融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融安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23页。
    ①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年(1938年),第57页、第157页、第127页。
    ② 桂林粮食局编:《桂林市粮食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第41页。
    ③ 柏剑秋:《民国时期全州商业梗概》,《全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9年。
    ④ 刘振先:《柳州抗日时期工商业概况》,《柳州文史资料》,第7辑,1981年。
    ⑤ 南宁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南宁市志·经济卷》(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53页。
    ⑥ 莫炳奎纂:民国《邕宁县志》,卷八“建置二”,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⑦ 玉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玉林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43页。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71页。
    ② 有关近代广西交通运输现代化及商路网络的延伸情况在下文第三章第一节有专门论述。
    ① 划分标准参考了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一书中第56—58页的相关内容,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② H. B. Morse, Lungchow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s 1896-1897, 15th January 1897& 19th January 1898.
    ③ Rene D' Anjou, Lungchow Trade For the year 1914, 8th March 1915.
    ④ 区震汉:民国《龙州县志》,卷六,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据1927年油印本油印。
    ① 《光绪二十五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情形论略·梧州口》。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65页。
    ③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志·市政工程建设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91页。
    ④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志·建置政区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7页。
    ⑤ 吴庆洲:《古代和近代梧州的城市建设》,《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1988年。
    ⑥ 吴庆洲:《古代和近代梧州的城市建设》,《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1988年。
    ⑦ 《光绪二十五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南宁口》。
    ① 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经济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49页。
    ② 莫炳奎纂:民国《邕宁县志》,卷八“建置二”,1937年。
    ③ 南宁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南宁市志·人口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4—145页。
    ①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57页。
    ② 颜邦英总纂:《桂林市志》,中册,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041页。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365页。
    ④ 柳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柳州市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47页。
    ⑤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66页。
    ⑥ 陈彦久:《解放前郁林县城的市政建设》,《玉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6年。
    ⑦ 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8页。
    ⑧ 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94页。
    ① 梁培瑛等纂:民国《贺县志》,卷四,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② 梁培瑛等纂:民国《贺县志》,卷四,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③ 广西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58页。
    ① 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5页。
    ② 朱昌奎纂:民国《宾阳县志》,第四编,广西档案馆,1961年铅印本。
    ③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26页。
    ④ 融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融安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4页。
    ⑤ 廖江主编:《灵川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2—467页。
    ⑥ 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7页。
    ① 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组:《上林县高贤乡壮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1963年,第10页。
    ② 廖江主编:《灵川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63页。
    ③ 樊韬:《解放前忻城县宁江壮族社会经济初探》,《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
    ④ 玉时阶:《解放前南丹县主要圩镇调查》,《南丹文史资料通讯》,第1辑,1988年。
    ⑤ 翟富文纂修:民国《来宾县志》,上编,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⑥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89页。
    ⑦ 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广东省志·经济综述》,2000年未刊稿,第4章,第4页。
    ①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08,中华书局,1955年。
    ② 罗勋等纂:同治《苍梧县志》,卷十三“艺文志”,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续修刻本。
    ①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16页。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民国37年广西统计年报》,桂林建业印刷厂,1949年印行,第197—199页。
    ③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志·海关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675页。
    ④ James Acheson:Wuchow Trade Reports forthe year 1897,《中国旧海关史料》,第26册,第44页。
    ⑤ 陆诒:《西南之行》,民国《广西印象记》,第三册,广西图书馆藏残本,第141页。
    ⑥ 柳州市政府:《调查研究》,第2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7月。
    ⑦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628页。
    ⑧ 《南宁商报》,民国31年(1942年),11月12日。
    ① 赖彦于:《广西一览》,广西印刷厂印行,1935年。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09页。
    ③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18页。
    ④ 顾松年等编:《开放型区域经济中心——无锡》,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8年,第337页。
    ① 广西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第三部分,《外国商品的输入和影响》,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② Decennial Report, 1902-1911, Wuchow.
    ① 晏维龙著:《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0—101页。
    ① 晏维龙著:《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9页。
    ② 参见汤宇卿:《城市流通空间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① 林文益:《贸易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第263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02页。
    ① 有关圩镇发展的具体原因详情请参见拙作:《近代广西圩镇发展与民族经济开发》,《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①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43页;第二回,1935年,第469页。
    ② 笔者依据《广西年鉴》第一回和第二回,及《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划分标准依次为:圩镇上固定人口在2500人以上划为中心市镇,固定人口在500—2500人之间划为基本圩镇;500人以下划为乡村圩市。
    ③ 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1—5册相关章节内容。
    ① 参见拙作:《近代桂东北圩市发展与民族经济融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略论近代右江流域圩市发展》,《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
    ② 施坚雅著,王旭等译:《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4页。
    ① 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30页。
    ③ 熊光嵩主编:《灌阳县志》,集市贸易,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年。
    ④ 吕孟禧等编:《广西圩镇手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8页。
    ⑤ 覃祖烈纂:民国《凤山县志》,第5编,广西博物馆1957年据民国版本油印本。
    ⑥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578页。
    ① 覃东楼主编:《马山县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394页。
    ② 融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融安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23页。
    ③ 罗庆培:《古镇长安小柳州》,《融安文史资料》,第3辑,1992年。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53页。
    ① 张熏华等主编:《交通经济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11页。
    ② 驿道又称官道,为当时官方的交通路线,用于政府公文递送,同时也是各地区间商品流通陆上通道。
    ③ 程大璋等纂:民国《桂平县志》,卷二十六,1920年铅印本。
    ④ 黄现璠等主编:《壮族通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14页。
    ⑤ 陈晖:《广西交通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9页。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22页。
    ② 梁新莲:《开埠后梧州航运业初探》,《梧州文史资料》,第11辑,1986年。
    ③ Decennial Report, 1902-1911; wu chow, p264.
    ① 《光绪二十五年通商各关贸易论略·梧州口》。
    ② 陈晖:《广西交通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38页。
    ③ 陈晖:《广西交通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39页。
    ④ 《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九《志一百四·河渠四》。
    ⑤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交通”。
    ⑥ 《广西建设汇刊》“广西水运情况”,1937年。
    ⑦ 蔡次薛:《新广西的经济建设》,《东方杂志》,1940年,第6期。
    ⑧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519页。
    ① 《龙州文史资料》,第11辑,第43页。
    ②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广西通志·经济总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0页。
    ③ 黄嘉谟:《清季龙州车船业的兴衰》,《广西文献》第10期,1980年,第39页。
    ④ 陈晖:《广西交通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8年(1939年)版,第41页。
    ①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1057页。
    ② 《桂省筑路五年计划》,《道路月刊》,第40卷,第3期,1933年。
    ③ 参见:《各省新造道路调查》,《申报》,民国19年,9月10日版。
    ④ 广西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广西省公路概况调查表》,馆藏文号:L37—1—306。
    ⑤ 文振家:《广西公路建设概况》,《道路月刊》,第49卷第2期,民国25年,第7—8页。
    ① 张若龄、陈虔礼主编:《广西公路史》第一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00—102页。
    ② 陈晖:《广西交通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45页。
    ③ 桑德斯:《运输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版,第25页。
    ④ 参见陈晖:《广西交通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65页。
    ① 《凌鸿勋谈广西建设事业》,《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11月18日。
    ②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铁路建设史料》,馆藏文号:L37—1—305。
    ③ 《湘桂黔旬刊》,1947年,第2卷,第14期,第12页。
    ①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1042—1056页。
    ② 陈晖:《广西交通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75页。
    ③ Decennial Reports, 1922—1931, Nanning p306.
    ④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971页。
    ⑤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973页。
    ⑥ 汤宇卿:《城市流通空间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①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549页。
    ②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通志·经济总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0页。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549页。
    ④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795—811页。
    ① 参见:Decennial Reports, 1882—1891, Lungchuow, p662.
    ② 参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二回,813页,1935年;《广西年鉴》,第三回,1944年,第999—1001页。
    ③ 广西省通志馆编:《广西通志·经济总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1页。
    ④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第376—377页。
    ⑤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998—1024页。
    ① (美)奈特·毕乃德《现代化与近代初期的中国》,载(美)西里尔·日布莱克编、杨豫等译,《比较现代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①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23—435页。
    ② 周践谟:《民国时期玉林商业和各行业摆卖的散布情况》,《玉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6年。
    ③ 周践谟:《民国时期玉林商业和各行业摆卖的散布情况》,《玉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6年。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02页。
    ⑤ 分别为全州灵川会馆,六塘灵川会馆,中渡灵川、临桂会馆,南宁玉林五属会馆,武鸣玉林会馆、百色灵川会馆、百色玉林五属会馆、龙州玉林五属会馆。
    ① 关于外省商人会馆数目统计请参见下文的“近代广西商人会馆统计表”。
    ② 莫炳奎:民国《邕宁县志·社会二》,1937年铅印本。
    ③ 梁桂清:《解放前梧州工商业发展情况及特点》,《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1984年。
    ④ 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00—401页。
    ⑥ 《调查都隆那纱纸工业报告》,《建设汇刊》,1937年第1期。
    ⑦ 李泽吾:《南宁市场历史简述》,《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
    ① 李常光:《桂林百货业简史》,《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1页、15页。
    ③ 唐仁等纂:道光《庆远府志》卷三,“风俗”,道光九年(1829年)刻本。
    ④ 谢法等纂:道光《义宁县志》,卷二,“风俗”,道光元年抄本。
    ⑤ 张灿:《新宁州志》,卷二,光绪五年(1879年)刻本。
    ⑥ 覃玉成:《宜北县志》,“商业”,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第82页。
    ⑦ 梁士棫编:《北流县乡土志》,第三编“人文篇”,民国稿本。
    ⑧ 姜玉笙等纂:《三江县志》,卷二“社会”,1946年铅印本。
    ① 民国《罗定县志》,卷四,1925年铅印本。
    ② 司政聚:《梧州开埠前后的经济贸易》。 《梧州文史资料》,第11辑,1986年。
    ③ 林树堂:《辛亥革命在平南》,《平南文史资料》,第6辑,1988年。
    ① 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70页。
    ① 严正基:《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见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②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17页。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24—425页。
    ④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97—199页。
    ⑤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进出口行商同业公会会员调查表》,馆藏文号:126—6—7。
    ⑥ 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5页。
    ⑦ 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966页。
    ⑧ 徐运权:《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商人与平南商业》,《平南文史资料》,第8辑,1993年。
    ⑨ 平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平南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38页、381页。
    ⑩ 饶任坤等:《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2页。
    ① 黄滨:《试论近代广西城镇经济的“无东不成市”格局》,《广西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② 参见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69页。
    ③ 莫炳奎:《邕宁县志》,“社会二”,民国26年(1937年)。
    ④ 陈培元、谭津:《抗战前后的南宁百货业》,《南宁文史资料》,第6辑,1988年。
    ⑤ 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南宁文史资料》,第6辑,1988年。
    ⑥ 陈谟志总纂:《南宁市志·经济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74页。
    ⑦ 陈必明纂:民国《龙津县志》,第四编,广西档案馆1960年据民国版本铅印本。
    ① 方光汉编:《分省地方志·广西》,中华书局,1938年印行,第245页。
    ② 方光汉编:《分省地方志·广西》,中华书局,1938年印行,第225页。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0—12页。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1—12页。
    ⑤ 苏寿彭:《平马工商业概况》,《田东史志》,1987年第4期,转引自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5页。
    ⑥ (清)华本松等纂:光绪《百色厅志》,卷二,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校刊刻本。
    ① 唐载生纂:民国《全县志》,第八编,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② 蒋良术纂:民国《灌阳县志》,卷四“风俗”,民国3年(1914年)刻本。
    ③ 唐载生等纂:民国《全县志》,“地理”,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④ 系笔者2003年在恭城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采访该县图书馆馆长俸艳所得。
    ⑤ 田子永:《桂林土产业简史》,《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
    ① 庞智声:《广西商业史料》,广西商业厅编印,1990年,第227页。
    ② 何锦钧:《解放前的平乐商业》,《平乐方志通讯》,1984年第4期。
    ③ 梁钊、陈甲优主编:《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概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80页。
    ①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15—216页。
    ①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65—366页。
    ② 侯雅云:《从“四大富商”的盛衰看梧州的资产阶级》,《梧州史志·经济资料专辑》,1986年。
    ③ 邓德建、谭津:《万利酱园的兴衰》,《南宁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
    ① 杨乃良:《民国时期两广贸易交往及其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65—366页。
    ③ 该图主要参考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9页相关图表。
    ① 根据笔者考证,民国时期广西也建有少量会馆组织,但较之清一代数量大为减少。
    ② 参见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g98年,第371页。
    ①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志·文化卷》“地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② 参见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997页。
    ③ 碑现存于苍梧县龙圩凤岭街粤东会馆内。
    ④ 碑现存于桂平县江口圩粤东会馆内。
    ⑤ 碑现存于平南县大安圩粤东会馆右边列圣宫内。
    ⑥ 莫炳奎:民国《邕宁县志》,社会二,1935年。
    ① 参见民国《邕宁县志》,社会二“商业团体”1935年,以及《南宁市志》,经济卷“工程建筑”相关资料内容,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② 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房产管理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82页。
    ③ 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2页。
    ④ 黎申产纂:光绪《宁明州志》卷上之“沿革”,光绪八年修。
    ⑤ 欧震汉等修、叶茂茎等纂:《龙州县志》,卷四“建置”,1936年铅印本。
    ⑥ 周擎天:《粤商在郁林与粤东会馆的建立》,《玉林文史资料》,第25辑,1993年。
    ⑦ 陈卫:《粤东会馆》,《北流文史资料》,第9辑,1993年。
    ① 黄雄鹰、杨业兴:《近代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7页。
    ② 融安县志编纂委员会:《融安县志》,“经济”,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③ 黄光毅:《清末及民国年间有关宜山商业的民间组织》,《宜山文史》,第1辑,1987年。
    ④ 民国《迁江县志》,“庙坛”,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⑤ 参见黄滨:《明清时期广西“无东不成市”布局研究》,载《广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⑥ 笔者2005年在大圩镇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访得。
    ⑦ 陈尚胜:《清代的天后宫与会馆》,《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
    ⑧ 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桂林石刻·清》,1977年,第三六六页。
    ⑨ 灵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灵川县志》,第十一篇“商业”,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⑩ 系笔者2002年在平乐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访得。
    ① 参见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兴安县志》,第四篇,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清)蒋方正:《兴安县志》,卷首,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刻本)。
    ② 道光八年《新建粤东会馆碑记》,碑存白沙圩会馆旧址。
    ③ 桂文:《广西钟山县粤东会馆》,《文物天地》,1990年第2期。
    ① 详情请参见拙作:《商人会馆与民族经济融合的动力探析——以粤商会馆与广西地区为中心》,《贵州 文史丛刊》2002年第2期。
    ①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资料》,第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8页。
    ② 《商部奏劝办商会酌拟简明章程折》,《大清法规大全·实业部》,第七卷。
    ③ 《光绪朝东华录》(五),第5122—5123页。
    ④ 《东方杂志》第4卷,第9期“商务”。
    ① 彭泽益:《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26页。
    ① 参见蒋霞:《广西商会述论》,广西师范大学1997级未刊硕士论文,第24页。
    ①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68页。
    ① 富田和晓:《经济区位的理论与实践》,东京:大明堂出版社,1991年,第121—216页。
    ② 参见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169页;G. W. Skinner, "Cities and the Hierarchy of Local Systems ", in G. w. Skinner, ed.,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288—298.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60—161页。
    ① 参阅麦庄耀:《右江民族资本主义——黄恒栈》,载《桂海论丛》,1991年第4期。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46—248页。
    ① 罗绍成、韩丰云:《南丹解放前圩市简话》,《南丹文史资料通讯》,第4辑,1988年。
    ② 玉时阶:《解放前南丹的主要圩镇调查》,《南丹文史资料通讯》,第1辑,1988年。
    ③ 唐维仁:《远近闻名的六圩牛市》,《河池文史》,第4辑,1991年。
    ① 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65-466页。
    ②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通志·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页。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284页。
    ④ 划分标准及其范围参见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52—53页相关内容。
    ① 参见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54页。
    ② 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概况》,《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③ 参见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54页。
    ④ 廖江主编:《灵川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6页。
    ⑤ 孔繁琨编:《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第40—41页。
    ⑥ 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54页。
    ⑦ 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62页。
    ⑧ 桂林市粮食局编:《桂林市粮食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第41页。
    ① 欧立忠:《解放前运江商业贸易概况》,《象州文史》,第3辑,1990年。
    ② 孔繁琨编:《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第34—36页。
    ③ 于开金主编:《柳州历史文化纵横谈》,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④ 柳州市粮食局编:《柳州市志·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81页。
    ⑤ 刘郁卿:《我所知道的柳州沙街平码行》,《柳州文史资料》(柳北区),第4辑,1990年。
    ⑥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年(1938年),第57页。
    ⑦ 柳州市粮食局编:《柳州市粮食志》,柳州市粮食局,1998年印行,第186页。
    ① 根据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第48页。
    ② 张培刚:《广西粮食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68页。
    ③ 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印行,1936年,第56页。
    ④ 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印行,1936年,第3页,第41—43页。
    ⑤ 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60页。
    ⑥ 参见: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63页。
    ⑦ 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印行,1936年,第3页。
    ⑧ 黄铮:《广西对外开放港口——历史、现状、前景》,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9页。
    ⑨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年(1938年),第57页。
    ① 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60页。
    ② 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60页。
    ③ 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经济卷》下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61页。
    ④ 南宁市粮食局编:《南宁市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页。
    ⑤ 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第24—26页。
    ⑥ 南宁市粮食局编:《南宁市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1页。
    ⑦ 南宁市粮食局编:《南宁市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页。
    ⑧ 南宁市粮食局编:《南宁市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1页。
    ⑨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第57页。
    ① 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99页。
    ② 广西工商局编:《广西桐油厂概况》,1938年,第30页。
    ① 广西工商局编:《广西桐油厂概况》,1938年,第31页。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621—624页。
    ③ 吴任尊编:《广西特产物品志略》,广西省政府印,民国26年(1937年),第44页。
    ④ 广西工商局编:《广西桐油厂概况》,1938年,第32页。
    ⑤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9—10页。
    ⑥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102页。
    ⑦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9页。
    ⑧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11页。
    ⑨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9页。
    ①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14页。
    ②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16页。
    ③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19页。
    ④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14—15页。
    ⑤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13页。
    ⑥ 系笔者采访柳州市工商联81岁退休老职工黄万伦所得口碑资料。
    ⑦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13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0页。
    ② 杨业兴、黄雄鹰主编:《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1页。
    ③ 刘华振:《广西桐油种植压榨及贸易》,广西省政府建设厅编:《建设汇刊》,1937年8月。
    ④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11页。
    ⑤ 参见广西农林局:《广西农林专刊》,1934年第2期,。
    ⑥ 参见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第15—19页;转引自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68页。
    ①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第3章“农产”,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
    ② 陈正祥:《广西地理》,正中书局,1946年版,第70—79页。
    ①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65页。
    ② 黎奉梧:《解放前梧州的经纪行及跑街经纪》,《梧州文史资料》,第9辑,1985年。
    ① 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03页。
    ② 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南宁文史资料》,第6辑,1988年。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68页。
    ④ 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⑤ 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① 刘振先:《抗日战争时期柳州市经纪行业概况》,《柳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4年。
    ② 黎奉梧:《解放前梧州的经纪行及跑街经纪》,《梧州文史资料》,第9辑,1985年。
    ① 林文益:《贸易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第268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35页。
    ③ 有关商品流通趋向性和趋利性的论述参考了纪宝成著:《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七题;晏维龙著:《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章中的相关内容。
    ④ 汤宇卿:《城市流通空间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① 张绪昌、丁俊发主编:《流通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5页。
    ② 格拉维特:《弱关系的力量》,载(美)《美国社会学杂志》,第78卷,1973年,转引自毛孟凯:《人际关系的经济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张永发》,馆藏文号:478
    ② 龙一飞:《我父亲龙鹤龄与桂林商会》,《桂林文史资料》,第8辑,1985年。
    ③ 王伯钦:《桂林东洲后街行业兴衰概况》,《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
    ④ 黄文续:《桂林黄昌典的毛笔》,《桂林文史资料》,第3辑,1983年。
    ① 李常光:《桂林百货业简史》,《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
    ② 吴敏:《邝广华发家史》,《罗城文史资料》,第2辑,1980年。
    ① 王敬宽整理:《清末以来各个时期开办的机器厂》,《梧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2年。
    ② 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982年。
    ③ 融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融安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23页。
    ④ 黄德俊主编:《桂西文史录》,第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7—288页。
    ⑤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国货有限公司章程》,馆藏文号:08—1—1。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梧州市政府公报》,第九期,馆藏文号:123—4—6。
    ② 详见拙作:《试论近代广西城镇经纪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
    ③ 钞晓鸿:《明清时期的陕西商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国货有限公司章程》,馆藏文号:08—1—1。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国货有限公司概述》,馆藏文号:08—1—5。
    ③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南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规程》,馆藏文号:114—3—6。
    ④ 王伯钦:《桂林东洲后街行兴衰概况》,《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
    ⑤ 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南宁文史资料》,第6辑,1988年。
    ⑥ 《旅邕粤东会馆告同乡桑梓书》,《中央日报》(南宁版),1947年3月3日。
    ① 桂林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江西旅桂同乡会会务报告书》,馆藏文号:01—1—647。
    ② 桂林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桂林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档案》,馆藏文号:08—1—1。
    ③ 梧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南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龙州振业贸易公司职员档案》,馆藏文号:114—3—2。
    ④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张永发》,馆藏文号:478
    ① 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1986年编印,第62页。
    ② 张彬村:《明清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困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① 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68、471、29、38页。
    ② 梧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香港三品公司莫文板、江凇宝致南洋企业股份公司广西分公司经理赵可任函》,馆藏文号:114—3—2。
    ① 梁浦云:《贝江文化和贝江制纸业》,《融水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
    ② 盛洪:《分工与交易》,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第27页。
    ① 黄雄鹰、杨业兴主编:《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6—140页,第196—197页。
    ② 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86页。
    ③ 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25页。
    ① 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1986年编印,第55页。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南洋企业股份公司广西分公司有关公文稿件》,馆藏文号:114—3—2。
    ① 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286页。
    ① 徐运权:《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商人与平南商业》,《平南文史资料》,第8辑,1993年。
    ② 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67页。
    ③ 周擎天:《粤商在玉林与粤东会馆的建立》,《玉林文史资料》,第25辑,1993年。
    ④ 周擎天:《粤商在玉林与粤东会馆的建立》,《玉林文史资料》,第25辑,1993年。
    ⑤ 郑开基:《贵县工商史概况》,《贵港文史资料》,第14辑,1992年。
    ① 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② 参见朱国宏主编:《经济社会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63页。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25—436页。
    ① 施坚雅著、王旭等译:《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42页。
    ② 何梦笔:《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28页。
    ①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23—29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5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314页。
    ① 徐运权:《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商人与平南商业》,《平南文史资料》,第8辑,1993年。
    ② 李常光编:《桂林山货业简史》,《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
    ③ 系笔者2003年在恭城势江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所获口碑资料。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85页。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仫佬族毛难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5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仫佬族毛难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5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08页。
    ③ 莫金山著:《瑶族石牌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70—272页。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56页。
    ①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金秀县志》,北京:中央民院出版社,1992年,第272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10页。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10页。
    ① 施坚雅著:《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6—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69页。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
    ② (日)粟本慎一郎著:《经济人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7页。
    ③ (日)粟本慎一郎著:《经济人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7页。
    ④ 参见高言弘、李维信:《广西瑶族经济的特点》,《广西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庞新民著:《两广瑶山调查》,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第89页。
    ⑤ 参见:南宁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民族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06页;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5页。
    ① 详情请参见拙作:《近代民商与民族经济开发——桂北湘南平地瑶的经济特征》,《甘肃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② 佚名:《凤山竹枝词》,转引顾有识:《壮族历史与文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87页。
    ③ 唐载生等纂:民国《全县志》,卷“风俗”,1935年铅印本。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08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08页。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88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43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43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43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21页。
    ③ 全文炳修:光绪《贺县志》卷七,光绪十六年(1890年)刻本。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26页。
    ⑤ 笔者于2000—2003年先后多上述平地瑶地区进行了社会历史调查,部分资料收录于广西师范大学地方及民族史研究所编:《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内刊),第七册。
    ⑥ 梁明伦等纂:民国《雷平县志》,第三编“社会”,1946年油印本。
    ⑦ 梁吉祥纂:光绪《贵县志》,卷九,风俗,光绪二十年(1894年)紫泉书院刻本。
    ⑧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22页。
    ① 转引自韦浩民:《略论近代桂东矿区的圩市》,《梧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② 韦仕林:《抗日时期雒榴修三县边境圩场》,《鹿寨文史》,第4辑,1990年。
    ③ 韦汉生主编:《宾阳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30页。
    ④ 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49—251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64页。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91页。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83页。
    ⑤ 吴瑜纂:民国《思恩县志》,第四编,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⑥ 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1页。
    ⑦ 吕睿堃等纂:民国《陆川县志》,卷四,1924年。
    ① 梁崇鼎等纂;民国《贵县志》,卷七,1935年。
    ② 系笔者2000年11月在恭城龙虎街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访得。
    ③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82页。
    ④ 庞声智:《广西商业史料》,广西商业厅编印,1990年,第235页。
    ⑤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351页。
    ⑥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271页。
    ⑦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39—141页。
    ⑧ 叶子贤等:《南宁典当业》,《南宁文史资料》,第2期,1987年。
    ① 转引黄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广东商人与广西的典当业》,《广西地方志》,1998年第2期。
    ② 笔者于2001年、2003年两次到当地进行社会历史调查,采访的老人主要有赵易和(2001年时79岁)、赵丙昌(2001年时83岁)、赵自信(2003年时85岁)。
    ③ 广西区档案馆馆藏:《民国广西邮政管理局档案》,馆藏文号:L12—1—66。
    ① 广西区档案馆馆藏:《民国广西邮政管理局档案》,馆藏文号:L12—1—52。
    ② 广西区档案馆馆藏:《民国广西邮政管理局档案》,馆藏文号:L12—1—56。
    ③ 卢一民:《柳州县乡村电话的创办及其成立后的十年》,《柳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4年。
    ④ 玉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玉林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23页。
    ⑤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民国37年广西统计年报》,桂林建业印刷厂,1949年印行,第169页。
    ① 林其椿等纂:民国《凌云县志·社会问题》,民国31年(1942年)油印本。
    ② 朱昌奎:民国《宾阳县志》,第二编“社会·起居饮食”,1961年区档案馆铅印本。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82—83页。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306页。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88—89页。
    ⑥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50页。
    ① 广西统计局编:《宾阳概况》,民国21年(1932年),第8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52页。
    ③ 庞新民著:《两广瑶山调查》,中华书局,1935年,第75页,90—98页。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26页。
    ① 庞新民:《两广瑶山调查》,中华书局,1935年,第89页。
    ② 《张中丞奏议》,卷三。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33页。
    ④ 樊涛:《解放前忻城县宁江壮族社会经济初探》,载《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33页。
    ⑥ 林其椿等纂:民国《凌云县志·社会问题》,民国31年(1942年)油印本。
    ⑦ 李甫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研究》,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4页、第28页。
    ① 其中有受战争因素的影响,第四期因受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影响,货运不便,入口货减少,货物价格昂贵,再加上通货膨胀,农户从市场上购买日用品价格总数上升较快。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17页。
    ② 方素梅:《清及民国壮族社会风俗变迁述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③ 刘振西:《隆安县志》,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第205页。
    ① 参见经君健:《明清时代商人的性质问题》,《文史研究》,1994年第1、2期。
    ② 波拉尼从互惠、再分配和市场交换三个概念去解释少数民族共同体的内部经济运行,请参见:Polanyi K, Arensberg, C. M. and Pearson, H. W. (ed.) 1957, 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p250.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14页。
    ② 《广西建设厅农林考察团报告书》,载《广西建设月刊》第2卷,第3号,广西建设厅刊行,1932年。
    ③ 张智林、罗玉槐纂:民国《平乐县志》卷七,民国26年(1937年)年铅印本。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44页。
    ⑤ 黄文观等纂:《凤山县志》,“物产卷”,广西博物馆,1957年油印本,第16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89页。
    ② 黄雄鹰、杨业兴:《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3页。
    ③ 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油印本),1936年,第1页。
    ④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498页。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89页。
    ⑥ 南宁市粮食局编:《南宁市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6页。
    ⑦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1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55页。
    ② 黄云焕:《赴桂平瑶山工作报告》,《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1991年。
    ③ 徐益棠:《广西象平间瑶民之经济生活》,《地理学报》,1937年第2期,第865页,
    ④ 《融江、背江、贺江、恭城河杉木运销情况》,载《广西统计季刊》,1937年第4期。
    ⑤ 恭城莲花镇势江楼底村77岁老人陈琼耀口述,系笔者2003年在恭城县势江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访得。
    ⑥ 笔者于2000年前往恭城势江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了解,有关内容已收录陈炜整理:《恭城民族融合社会历史调查摘编》,唐凌主编:《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七集,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2000年。
    ⑦ 该碑藏于兴安县华江乡千家寺内,为笔者2002年于当地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访得。
    ⑧ 广西民政厅:《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第3册,平乐县概况,民国23年(1934年)印行。
    ⑨ 吴尊任编:《广西特产物品志略》,1937年,第51—52页。
    ① 苏谨能、朱忠球《玉林茶叶产销史略》,《玉林文史资料》,第26辑,1993年。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9—10页。
    ③ 吴尊任编:《广西特产物品志略》,1937年,第48页。
    ④ 岑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岑溪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3页。
    ⑤ 华本松纂:《百色厅志》,卷三,清光绪十七年刻本。
    ⑥ 广西民政厅:《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南宁大成印书馆,1934年。
    ⑦ 光绪《宁明州志》,卷上,“物产”。
    ⑧ 光绪《镇安府志》,卷一,“物产”。
    ⑨ 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982年。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73页。
    ② 融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融安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34页。
    ③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353—354页。
    ④ 罗伟钧:《解放前富川、贺县、钟山三县锡钨矿产的开采概况》,《广西文史资料》,第14辑,1982年。
    ⑤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各县零售物价。
    ① 卢鼎鹏主编:《八步镇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26页。
    ② 根据盘承和主编:《富川瑶族自治县志》,粮食生产部分相关资料计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③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5页。
    ④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6页。
    ⑤ 龙泰任纂:民国《融县志》,卷四,民国25年(1936年)铅印本。
    ⑥ 钟山县档案馆藏档案:《民国32年两安乡植桐面积登记表》,馆藏文号:1—1—2。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236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23页。
    ③ 《调查融县贝江流域制纸业报告书》,《广西建设月刊》,第一卷,第二号。
    ④ 梁浦云:《贝江文化和贝江的制纸业》,《融水文史资料》,第2辑,1986年。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55页。
    ⑥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83—85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51页。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631页。
    ③ 行政院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77页。
    ④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21页—132页。
    ⑤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21页—132页。
    ⑥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21页—132页。
    ⑦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39—143页。
    ⑧ 文德馨等纂:《郁林州志》,卷三,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本。
    ⑨ 朱德华等纂:《博白县志》,卷三,清道光十二年(1886年)刻本。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
    ②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办公室编:《南丹壮族社会历史调查》,1956年,第35页。
    ③ 刘藜青著:《广西土特产销概况》,1951年稿本,第52页。
    ④ 梁崇鼎等纂:民国《贵县志》,卷十一,民国23年铅印本。
    ⑤ 笔者2003年在钟山县燕塘镇进行社会历史调查进访得。
    ⑥ 参见莫纪德:《阳朔县龙尾村盘瑶历史和文化调查》(未刊),广西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史专业硕士点藏书。
    ⑦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307页。
    ⑧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99页。
    ⑨ 广西省政府建设厅统计室编印:《广西经济建设手册》,桂林崇大印刷厂,1947年,第64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305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201页。
    ③ 参阅刘藜菁著:《广西土特产产销概况》(1951年稿本)手工业部分的有关记载,第52页。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07页。
    ⑤ 李雅德:《小平山的竹木与竹木器概况》,《玉林文史资料》,第12辑,1986年。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22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249页。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251—252页。
    ① 张仲礼、熊月之、沈祖炜主编:《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28页。
    ② 参见范宏贵著:《壮族历史文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187页。
    ③ 刘振西等纂:《隆安县志》,卷三,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86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05页。
    ③ 暮桥:《桂林六塘的劳动市场》,载《新中华》,1934年第2卷第1期。
    ④ 据笔者2000年~2001年对上述地区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所得。
    ⑤ 采尼:《右江小镇—那坡》,《广西日报》(南宁)1949年4月29日。
    ⑥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0页。
    ⑦ 《大新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组,1957年编印。
    ⑧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226页。
    ⑨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780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142页。
    ② 韦爱春:《解放前的都安商业概略》,载《都安文史》第3、4辑,1988年。
    ③ 民国《上林县志》,卷三,1934年铅印本。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六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55页。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97页。
    ⑥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59页。
    ⑦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02页。
    ⑧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33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44页。
    ② 参见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20—121页。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11—213页。
    ① 徐运权:《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商人与平南商业》,《平南文史资料》,第8辑,1993年。
    ② 柯定堕、柯顺贵:《解放前柳州土法榨糖及糖业情况》,《柳北文史》,第9辑,1992年。
    ③ 昭平县民众自卫工作委员会经济部编:《昭平农村经济及手工业概况》,1945年,第20—25页。
    ④ 李炳东:《清代前期广西的矿冶业》,《广西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
    ⑤ 参见:龙登高:《商人资本向生产领域渗透的历史进程》,《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⑥ 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6页。
    ⑦ 系笔者2000年在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访得。
    ① “乾隆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刑部尚书阿克敦题”,转引官锡强:《试谈清代前期桂东南商业资本的发展》,载《广西大学学报》,1995年2期。
    ②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通志·民俗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8页。
    ③ 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7页。
    ④ 陈正祥编著:《广西地理》,正中书局,1946年,第80页。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经济总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页、169页。
    ① 周贤鉴:《解放前郁林手工业概况》(下),《玉林文史资料》第10辑,1985年。
    ②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12页。
    ③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15—116页。
    ④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16页。
    ⑤ 《列宁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328页。
    ⑥ (俄)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年中译本,第211页。
    ⑦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15页。
    ⑧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73页。
    ①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32—133页。
    ② 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180—181页。
    ① 桂林市档案馆编印:《近代桂林民间组织——同乡会发展史概述》(内部资料),2002年11月。
    ② 《袁世凯奏议》(上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68—275页。
    ③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梧州商会史略》,1922年8月,馆藏文号:07—1—5,第1—2页。
    ① 北洋政府统计局1917年8月关于广西商会成立报告。
    ② 周泽华等编:《玉林商会志》(初稿),1991年,第2页。
    ③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商会史略》,馆藏文号:07—1—5。
    ④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报告书》,馆藏文号:L43—1—51。
    ① 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桂林石刻·清》,1977年,第三六六页。
    ② 颜邦英主编:《桂林市志·民族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③ 恭城县文物管理所:《恭城县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桂林文博》,2001年第1期。
    ④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四年江西旅桂同乡会章程》,馆藏文号:01—1—647。
    ⑤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江西旅桂同乡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记录》,馆藏文号:01—1—647。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江西旅桂同乡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记录》,馆藏文号:01—1—647。
    ② 胡定铭整理:《融安县工商业联合会沿革简史》,《融安文史资料》,第3辑,1992年。
    ③ 《七十二行商分致各处电》,《申报》,1907年12月3日,第五版。
    ④ 《桂林粤东会馆致团体电》,《申报》,1907年12月24日,第五版。
    ⑤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四年江西旅桂同乡会章程》,馆藏文号:01—1—647。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江西旅桂同乡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记录》,馆藏文号:01—1—647。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八年湖南旅桂同乡筹赈邵阳蒸水流域水灾委员会代电》,馆藏文号:01—1—656。
    ③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二月广东旅桂同乡会电》,馆藏文号:01—1—632。
    ① 《柳州商埠史话》,《鱼峰文史》,第11辑,1993年。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商会史略》,馆藏文号:07—1—5。
    ③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报告书》,馆藏文号:L43—1—51。
    ④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报告书》,馆藏文号:L43—1—51。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广西省商联会民国三十五年十月总字第五一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5。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市商会章程》,馆藏文号:07—1—5。
    ③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市商会各同业公会理事长姓名一览表》,馆藏文号:07—1—2。
    ④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章程》,馆藏文号:126—6—4。
    ⑤ 兴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兴业县志》(内部版),1991年,第121页。
    ⑥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五月十三日苍梧县商会工作报告》,馆藏文号:126—6—4。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蚌埠市商会民国三十五年八月总字第16号代电》,馆藏文号:07—1—2。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零陵县商会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养字第00二号代电》,馆藏文号:07—1—2。
    ③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六年二月长沙市商会公函》,馆藏文号:07—1—2。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六年六月兰州市商会公函》,馆藏文号:07—1—2。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零陵县商会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养字第00二号代电》,馆藏文号:07—1—2。
    ③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代电》,馆藏文号:07—1—3。
    ④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市商会章程》,馆藏文号:07—1—5。
    ⑤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报告书》,馆藏文号:L43—1—51。
    ⑥ 《邕县商会吁当局复议国大代表名额》,《中央日报》(南宁)1947年8月6日,第三版。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上海市商会民国三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日代字第443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5。
    ② 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页。
    ① 欧立忠:《解放前运江商业贸易概况》,《象州文史》,第3辑,1990年。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商会史略》,馆藏文号:07—1—5。
    ③ 参见蒋霞:《广西商会述论》,广西师范大学1997级未刊硕士论文,第22页。
    ④ 宜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宜州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69页。
    ⑤ 刘郁卿:《在柳州旧商会三年间》,《柳北文史》,第13辑,1996年。
    ⑥ 周泽华等编:《玉林商会志》(初稿),1991年,第29页。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广西省第二三两区专保会公署策动柳大沿河各县组织护商对筹备会议录》,馆藏文号:126—6—5。
    ②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广西第二三区柳大沿河护商大队组织规程草案》,馆藏文号:126—6—5。
    ③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南宁汽车商业同业公会民国三十六年十月车字第111号代电》,馆藏文号:L43—1—58。
    ④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南宁汽车商业同业公会民国三十六年九月车字号第86号代电》,馆藏文号:L43—1—58。
    ⑤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柳州汽车同业公会给广西省总商会书信》,馆藏文号:L43—1—31。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四年十月第六号快邮电》,馆藏文号:126—6—2。
    ②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商字第四三三号电》,馆藏文号:126—6—18。
    ③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政府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建商字第一二0三号电》,馆藏文号:126—6—5。
    ④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政府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建商字第六八号电》,馆藏文号:126—6—5。
    ⑤ 梁福波:《梧州消防事业沿革》,《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1988年。
    ⑥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苍梧县商会工作报告》,馆藏文号:126—6—4。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梧州警察局政字第4198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127。
    ② 黄光毅:《清末及民国年间有关宜山商业的民间组织》,《宜山文史资料》,第1辑,1987年。
    ③ 鹿寨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鹿寨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26页。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为取消禁令西场盐仍可续销湘以维商艰提案》,馆藏文号:07—1—3。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电请财政部准予粤东、粤西盐完税觔自由运销湘黔桂边境案》,馆藏文号:07—1—5。
    ③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邕宁县商会拟请政府迅速将腹地海关撤消以利商民贸易案》,馆藏文号:07—1—5。
    ④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各商业同业公会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联字代电》,馆藏文号:126—6—6。
    ⑤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参议会提案》,馆藏文号:126—6—6。
    ⑥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各商业同业公会民国三十五年七月联字第三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6。
    ⑦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拟请大会领导各县商会对梧州起卸组务求彻底撤销案》,馆藏文号;07—1—5。
    ⑧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商字第七四四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14。
    ⑨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煤油同业公会代电稿》,馆藏文号:126—6一14。
    ①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报告书》,馆藏文号:L43—1—51。
    ② 永福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永福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638—639页。
    ③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八年九月商字第八零五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11。
    ④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商字第七四四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11。
    ⑤ 《商会昨开联席会议、推定代表出席营业税评议会派员赴梧会商直接税事宜》,《中央日报》(南宁)1947年5月23日,第三版。
    ① 桂林市馆藏档案:《江西旅桂同乡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记录》,馆藏文号:01—1—647。
    ② 桂林市馆藏档案:《桂林市银楼商业同业公会、粮食商业同业公会代电》,馆藏文号:07—1—2。
    ③ 梧州市馆藏档案:《苍梧县煤油商业同业公会公告》,馆藏文号:126—6—12。
    ④ 梧州市馆藏档案:《苍梧县煤油商业同业公会证明书》,馆藏文号:126—6—14。
    ⑤ 梧州市馆藏档案:《苍梧县煤油商业同业公会公告》,馆藏文号:126—6—12。
    ⑥ 梧州市馆藏档案:《苍梧县煤油商业同业公会民国三十八年十月煤字第四一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14。
    ⑦ 梧州市馆藏档案:《梧州同兴行呈为放行铁桶以利商运函》,馆藏文号:126—14—14。
    ⑧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贵县汽车商业同业公会代电》,馆藏文号:L43—1—58。
    ① 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桂林石刻》下册,1977年,第三五五页。
    ② 唐载生纂:民国《全县志》,第一编“地理”,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③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四年江西旅桂同乡会章程》,馆藏文号:01—1—647。
    ④ 黄德俊主编:《桂西文史录》,第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0页。
    ⑤ 颜福林主编:《桐木镇志》,第九章“商会”,桐木镇志编纂小组编印,1988年。
    ① 周泽华等编:《玉林商会志》(初稿),1991年,第32页。
    ② 梧州市地方志编委员会编:《梧州市志·交通志》,第三章,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807—1808页。
    ③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拟请省府改善本省公路渡口设备及车辆过渡秩序免妨交通案》,馆藏文号:07—1—5。
    ①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省汽车商业公业会联合会民国三十六年九月车字第一六一代电》,馆藏文号:L43—18—58。
    ②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六年广西商会联合会代电》,馆藏文号:L43—1—31。
    ③ 《桂林商会通过多项提案》,《广西日报》(桂林),1946年5月7日第三版。
    ④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省汽车商业联合会民国三十六年七月联车字第一二九号代电》,馆藏文号:L43-1-50。
    ⑤ 周泽华等编:《玉林商会志》(初稿),1991年,第32页。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灵川县商会提字第12号提案》,馆藏文号:07—1—5。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邕宁县商会等提字第19号提案》,馆藏文号:07—1—5。
    ③ 北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流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46页。
    ④ 临桂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临桂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第249页。
    ⑤ 谭津等:《南宁电灯局的创办》,《南宁文史资料》,第4辑,1987年。
    ⑥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手工业、公营、民营工厂调查表》,馆藏文号:L37—1—199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五年五月工作报告》,馆藏文号:126-6-4。
    ② 《柳州市粮食志》,柳州市粮食局编印,1998年,第186页。
    ③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八年十月商字第八二零号通告》,馆藏文号:126—6—12。
    ④ 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桂林石刻》下册,1977年,第三六七页。
    ⑤ 参见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964—967页。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商字第六六九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11。
    ② 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652页。
    ③ 融安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融安县志》之“经济篇”,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④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广西省分区设置精细度量衡检定用器办法》,馆藏文号:01—1—612。
    ⑤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桂林市政府代电》,馆藏文号:01—1—612。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政府民国三十六年五月民字第九七三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5。
    ② 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647—649页。
    ③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广东同乡会有关同乡会事项事往文稿》,馆藏文号:01—1—632。
    ④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江西旅桂同乡会章程》,馆藏文号:01—1—647。
    ⑤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江西旅桂同乡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记录》,馆藏文号:01—1—647。
    ⑥ 桂林市政府编:《桂林市年鉴》(1945—1947年),桂林建设印刷厂印,1949年,“社团组织”,第13页。
    ⑦ 桂林市政府编:《桂林市年鉴》(1945—1947年),桂林建设印刷厂印,1949年,“商业部分”,第12页。
    ⑧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61页。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政府民国三十六年四月社字第二五二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20。
    ②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动员戡乱期间劳资纠纷处理办法》,馆藏文号:126—6—5。
    ③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民国三十五年五月工作报告》,馆藏文号:126—6—4。
    ④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市商会有关劳方、资方的工资调整通知及研讨劳方工资问题会议记录》,馆藏文号:01—1—762。
    ⑤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政府民国三十六年五月社字第三三五号代电》,馆藏文号:126—6—5。
    ⑥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梧州挑运业同业公会档案》,馆藏文号:126—6—18。
    ⑦ 桂林市政府编:《桂林市年鉴》(1945—1947年),桂林建设印刷厂印,1949年,“商业部分”,第12页。
    ①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报告书》,馆藏文号:L43—1—51。
    ② 《市商会会员代表大会昨举行二次会议通过提案多则》,《广西日报》(桂林),1946年5月7日第三版。
    ③ 《商会联合会李锦涛报告赴渝请愿经过》,《广西日报》(桂林),1946年1月31日第三版。
    ④ 南宁市商业局编:《南宁商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
    ⑤ 刘振西等撰:民国《隆安县志》,卷四“食货考·经济”,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⑥ 周泽华等编:《玉林市商会志》(初稿),1991年,第31页。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三十七年十一月通告》,馆藏文号:126—6—11。
    ② 郑家度:《陆荣廷统治下的广西财政金融》,《广西文史》,第21辑,1984年。
    ③ 蒋霞:《广西商会述论》,广西师范大学1997级未刊硕士论文,第26页。
    ④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政府民国三十八年十月商字第八二零号通告》,馆藏文号:126—6—12。
    ⑤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代电:奉转饬禁止普通公司商号吸收存款及钱铺私营银行业务由》,馆藏文号:L43-1-10。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市商会章程》,馆藏文号:07-1-5。
    ② 兴业县地方志编撰委会编:《兴业县志》1999年内部版,第123页。
    ③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章程》,馆藏文号:126-6-4。
    ④ 荔浦县地方志编委会编:《荔浦县志》,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第441页。
    ⑤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梧州市总商会商业物产状况调查表》,馆藏文号:137-1-374。
    ⑥ 粱耀光:《龙州商会》,《龙州文史资料》,第9辑,1989年。
    ⑦ 蒋霞:《广西商会述论》,广西师范大学1997级未刊硕士论文,第30页。
    ⑧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广西商会联合会》,馆藏文号:L43-1-51。
    ①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商会联合会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代电》,馆藏文号:L43-1-40。
    ② 《广西巡抚柯奏试办工厂以养游民而兴实业折》,光绪30年10月25日,《东方杂志》第1卷,第10期,第169—170页。
    ③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69—670页。
    ④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广西各地工厂调查资料》,馆藏文号:L37—1—204。
    ①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报告书》,馆藏文号:L43-1-51。
    ② 雷成:《南宁商会史拾零》,《南宁文史资料》,第13辑,1991年。
    ③ 陈弘:《柳州商会抵制日货章程》,《柳州古今》,1993年第3期。
    ①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特急广西各县市镇商会公鉴案》,馆藏文号:k43-1-56。
    ② 周泽华等编:《玉林商会志》,1991年初稿,第31-32页。
    ①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广东同乡会有关同乡会事项来往文稿》,馆藏文号:01-1-632。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江西旅桂同乡章程》,馆藏文号:01—1—646。
    ③ 桂林市政府编:《桂林市年鉴》(1945—1947年),“社团组织”,桂林建设印刷厂印,1949年,第13页。
    ④ 李由:《漫话桂林的商帮》,《桂林文史资料》,第7辑,1985年。
    ⑤ 胡定铭整理:《融安县工商业联合会沿革简史》,《融安文史资料》,第3辑,1992年。
    ⑥ 桂林市政府编:《桂林市年鉴(1945—1947年)》,商业部分,桂林建设印刷厂,1949年,第9页。
    ⑦ 民国《风山县志》,“慈善事业”,广西博物馆1957年据民国版本油印本。
    ⑧ 民国《榴江县志》,第二编“社会”,民国22年(1933年)石印本。
    ①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三十五年五月苍梧县商会工作报告》,馆藏文号:126—6—4。
    ②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煤油商业同业公会民国三十八年五月煤字第三六号通告》,馆藏文号:126—6—14。
    ① 杨美颢:《解放前的玉林纺织业》,《广西文史资料》,第16辑,1983年。
    ② 梁崇鼎等纂:《贵县志》,卷十一,1934年铅印本。
    ③ 梁崇鼎等纂:《贵县志》,卷十一,1934年铅印本。
    ① 刘汉忠主编:《柳州民国文献集成》,第一集,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37页。
    ② 刘汉忠主编:《柳州民国文献集成》,第一集,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63—64页。
    ③ 黄德俊主编:《桂西文史录》第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0页。
    ① 灌阳县城乡建设委员会编:《灌阳县建筑志》之“村镇”,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② 刘振西等纂:民国《隆安县志》,卷四,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
    ③ 黄德俊主编:《桂西文史录》,第2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0页。
    ④ 黄炳新:《牌楼、那坡、田州圩场的兴衰》,《田阳文史》,第2辑,1992年。
    ⑤ 民国《龙州县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1957年油印本,第84页。
    ① 刘汉忠主编:《柳州民国文献集成》,第一集,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58—59页。
    ②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市商会章程》,馆藏文号:07—1—05。
    ③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章程》,馆藏文号:126—6—4。
    ④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三十五年纪念农民节筹备会议记录》,馆藏文号:126—6—5。
    ⑤ 广西省初展会筹各委员会编:《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广西初展会特刊》,梧州文化印刷局,1937年。
    ① 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特急广西各县市镇商会公鉴案》,馆藏文号:L43—1—12。
    ① 莫纪德:《恭城县西岭乡八岩“瑶圩”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少数民族硕士点藏书。
    ② 莫纪德:《恭城县西岭乡八岩“瑶圩”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少数民族硕士点藏书。
    ③ 同上。
    ④ 同上。
    ⑤ 同上。
    ⑥ 同上。
    ① 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6页。
    ① 熊光嵩:《灌阳县北面五姓瑶民的庙会》,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少数民族硕士点藏书。
    ② 熊光嵩:《灌阳县北面五姓瑶民的庙会》,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少数民族硕士点藏书。
    ③ 白耀天:《“墟”考》,载《广西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
    ① 白耀天:《“墟”考》,载《广西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
    ② 黄福海纂:民国《靖西县志》,第三编《社会》,广西第二图书馆据民国版本1957年油印本。
    ③ (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一。
    ④ 白耀天:《“墟”考》,载《广西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
    ① 河池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河池地区档案馆编:《河池地区近现代历史资料汇编(1841—1949)》,1989年版,第304页。
    ② 潘敏文:《田阳歌圩概况》,《田阳文史》,第2辑,1992年。
    ① 熊光嵩:《灌阳县北面五姓瑶民的庙会》,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少数民族硕士点藏书。
    ② 颜福林主编:《桐木镇志》,桐木镇志编纂小组编印,1988年,第63-69页。
    ③ 潘世雄:《铜古入土原因论》,载《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
    ④ 系笔者2003年在当地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访得。
    ⑤ 张兆金:《昔日鱼峰辖区的寺庙和庙会》,《鱼峰文史》,第11辑,1993年。
    ① 灌阳县城乡建设委员会编:《灌阳县建设建筑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8页
    ② 颜福林主编:《桐木镇志》,桐木镇志编纂小组编印,1988年,第63-69页。
    ③ 邬日生:《拉堡葛婆庙及其庙会》,《柳江文史》,第5辑,1996年。
    ① 系笔者在2000年在恭城龙虎乡实乐村进行社会历史调查时访得,相关内容收入笔者整理《恭城民族融合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摘编》,唐凌主编:《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七集,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2000年印行。
    ② 张俊生:《广西乡村庙会经济调查》,载《广西日报》(南宁),1947年8月14日。
    ① 熊光嵩:《灌阳县北面五姓瑶民的庙会》,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少数民族硕士点藏书。
    ② 卢敏飞:《五月分龙说庙节——毛南族分龙节及其文化研究》,《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3期。
    ③ 雍乾:《古庙会点滴》,《全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9年。
    ④ 邬日生:《拉堡葛婆庙及其庙会》,《柳江文史》,第5辑,1996年。
    ① 广西民族研究所编:《广西回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材料》(初稿)。
    ② 马明龙著:《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05页。
    ③ 广西民族研究所编:《广西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第二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361页。
    ④ 马坚译:《古兰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68、69页。
    ⑤ 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02页。
    ① 刘祥学:《明清时期桂东北地区回族的分布、迁徙及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影响》,载《桂林文博》,2001年第2期。
    ② 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50页。
    ③ 理芬:《广西桂林县清真寺及近日回民概况》,《月华》第7期。
    ④ 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第二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63页。
    ⑤ 莫金山:《瑶族石牌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93页。
    ① 民国《恩隆县志》,卷五,民国22年(1933年)油印本。
    ② 梁明伦等纂:民国《雷平县志》,第三编“社会”,1946年油印本。
    ③ 雍乾:《古庙会点滴》,《全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9年。
    ④ 罗生福:《壮族歌圩》,《百色史志》,第4期,1988年。
    ① 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0—226页。
    ② 何林夏、胡大雷主编:《粤西文化与中华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56—258页。
    ③ (清)梁吉祥篡:光绪《贵县志》,卷五,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紫泉书院刻本。
    ① 张智林等编修:民国二十九年《平乐县志》,上册“职业团体”,平乐县地方志办公室,1992年点校本。
    ② 刘振西等编纂:《隆安县志》,卷四,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③ 民国《武鸣县志》,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78页。
    ④ 顾颉刚:《妙峰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1—12页。
    ⑤ 唐世林:《迎神赛会之无益》,《申报》,1923年4月5日。
    ⑥ 李韬:《瓢里三月二十三会期的由来》,《龙胜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41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89页。
    ① (清)羊复礼篡修:光绪《镇安府志》,卷十一。
    ② 莫炳奎:民国《邕宁县志·主要圩集》,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③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中华文化通志·民族文化典·壮、布依、傣、仡佬、京族文化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47—148页。
    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0页。
    ① 徐杰舜等:《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08页。
    ② 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中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764页。
    ③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44页。
    ①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205页。
    ② 《光绪二十三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梧州口》,转引自马依、舒瑞萍主编:《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86页。
    ③ 《西江梧州航运史沿革资料》,梧州航运分公司缩印,1982年油印版,第35—38页。
    ④ 《西江梧州航运史沿革资料》,梧州航运分公司缩印,1982年油印版,第96—99页,第126—128页。
    ① 陈金源:《梧州与香港关系述略》,《玉林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
    ②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03。
    ③ 《光绪二十五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情形论略·梧州口》,第70页。
    ④ 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6页。
    ⑤ 《民国时期广西对外贸易》,《广西经济》第1、2号合刊,民国23年(1934年版),第16页。
    ① 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3页。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498页。
    ③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23页。
    ④ 关仲乐编:《桐油运销概况》,1936年油印本,第23—24页。
    ⑤ 《宣统二年通商各关贸易情形论略·梧州口》,第131页。
    ⑥ 李四杰、陈雄:《新桂系官僚资本的两个企业机构》,《广西文史资料》,第1辑,1963年。
    ⑦ 平桂矿务局编纂委员会编:《平桂矿务局志》,桂林漓江印刷厂,1997年,第564,第567页。
    ① 河池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河池地区档案馆编:《河池地区近现代历史资料汇编(1841—1949)》,1989年版,第173页。
    ② 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8页。
    ③ 陈谟志总纂:《南宁市志·经济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76页。
    ④ 黄雄鹰、杨业兴:《近代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2页。
    ① 参见潘载生等:《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民国22年(1933年),第23—24页。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12—413页。
    ③ 程大璋:《桂平县志》,卷二九,民国9年(1920年)铅印本。
    ④ 乾隆《河源县志》,卷十一,“农功”。
    ⑤ 广西区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53页。
    ⑥ 孔繁琨编:《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第133页。
    ① 孔繁琨编:《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第61—62页。
    ② 郭松义:《清代的粮食贸易》,《平准学刊》,第1辑,1985年,第298页。
    ③ 参阅吴承明著:《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58页。
    ④ 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181页。
    ⑤ 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第61—62页。
    ⑥ 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第63页。
    ⑦ 饶任坤、陈仁华等:《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0、101页。
    ⑧ 梁桂青:《解放前梧州工商业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广西地方史民族研究集刊》,第二集,广西师大历史系,1987年。
    ⑨ 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8页。
    ① 广西统计局编:《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民国23年(1934年),第13—14页。
    ② 广西统计局编:《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民国23年(1934年),第15页。
    ③ 赖彦于:《广西一览》,“工商业”,广西印刷厂,1935年,第40页。
    ④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民国25年广西全省及八大城市(梧、邕、柳、贵、郁、桂、融、宜)出入口贸易概况》,广西印刷厂,民国26年(1937年)版,第12—13页。
    ⑤ 玉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玉林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43页。
    ⑥ 陈天泰:《信生猪庄对香港贸易情况》,《柳州工商业史料专辑》,第248—249页。
    ⑦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75页。
    ⑧ 赖彦于:《广西一览》,“工商业”,广西印刷厂,1935年,第41页。
    ① 黎良超:《解放前的长洲鱼苗装捞业》,《梧州文史资料》,第6辑,1984年。
    ①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第965—968页。
    ② 饶信梅:《广西蚕丝业的过去与现在》,《国际贸易导报》,第一卷第七号,1930年。
    ③ 《中华民国元年第一次农商统计表》,1915年刊行。
    ④ 《广州十年》,广州市生产委员会,1959年编印,第4页。
    ⑤ 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8—29页。
    ① 梁廷楞:《粤海关志》,卷十一。
    ② 广西统计局编:《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中华民国23年(1934年),第18页。
    ③ 陈铁:《柴炭出口业琐记》,《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82年。
    ④ 程大璋等纂:民国《桂平县志》,民国9年(1920年)铅印本。
    ⑤ 马丕瑶:《酌保桑蚕出力员绅折》,《马中丞遗集》卷三。
    ⑥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489页。
    ① (清)杨复礼纂修:光绪《镇安府志》,卷十二,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刻本。
    ② 根据行政院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73页表格计算得出。
    ③ 光绪《郁林州志》,卷6,物产。
    ④ 长弓、梁始菊:《太平圩的烟行和土卷烟》,《鱼峰文史》,11辑,1993年。
    ⑤ 平桂矿务局编纂委员会编:《平桂矿务局志》,桂林:漓江印刷厂,1997年版,第321、323页。
    ⑥ 平桂矿务局编纂委员会编:《平桂矿务局志》,桂林:漓江印刷厂,1997年版,第357、535页。
    ① 马依、舒瑞萍主编:《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10页。
    ②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通志·外经贸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21页。
    ③ 光绪《百色厅志》,卷二“物产”,清光绪十七年(1891)增刻本。
    ④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第179页。
    ⑤ 雷一呼:《棉纱布问题资料》,民国油印本,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文号:L15—1—33,第11—22页。
    ① 雷一呼:《棉纱布问题资料》,民国油印本,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文号:L15—1—33,第34—35页。
    ② 南宁市商业局编:《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7页。
    ③ 南宁市商业局编:《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3页。
    ④ 李亿中:《颜料行业兴替史》,《梧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2年。
    ⑤ 参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14—415页。
    ⑥ 近代广西城镇机器工业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与生产力束缚,始终处于发展与得不到发展的复杂环境中徘徊,在许多行业中仍然是现代化机器工业与工场手工业同时并存。
    ① 黄晓丰整理:《左镜明传记》,转引自黄滨:《明清民国时期广东商品经济辐射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② 钟杰生:《梧州糖厂简史》,《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1986年。
    ③ 韦云淞讲述:《两广工商概要》,广西县政公务员第四期政治训练班讲义,第17页。
    ④ Decennial Report, 1912-1921,Wuchow.
    ⑤ 贵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港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54页。
    ① 平桂矿务局编纂委员会编:《平桂矿务局志》,桂林:桂林漓江印刷厂,1997年版,第533、536页。
    ② 南宁市粮食局编:《南宁市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1—112页。
    ③ 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纺织工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79页。
    ④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志·纺织工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47页。
    ⑤ 韦云淞讲述:《两广工商概要》,广西县政公务员第四期政治训练班讲义,第48—49页。
    ① 南宁市商业局编:《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0页。
    ② 光绪:《容县志》,卷六,“物产下”。
    ③ 骆鉴清等:《工业史料片段》,《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82年。
    ④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志·食品工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95页。
    ⑤ 参见黎奉梧:《梧州篱竹出口业概况》,《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1984年:谭义炯:《清末民初的兴业蓝靛》,《玉林文史资料》,第4辑,1986年。
    ⑥ 欧础超:《贵县米机行业话沧桑》,《贵县文史资料》,第7辑,1986年。
    ① 何见扬:《省心堂杂著》卷上,《查明土性宜桑上容邑侯禀》。
    ②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911),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432页。
    ③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通志·外经贸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1页。
    ④ 韦云淞讲述:《两广工商概要》,广西县政公务员第四期政治训练班讲义,第2页。
    ⑤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66—170页。
    ⑥ 钟杰生:《解放前梧州的陶瓷与肥皂工业》,第4辑,1983年。
    ⑦ 参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13—315页。
    ⑧ 《土制煤油业简史》,《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82年。
    ⑨ 唐天禄:《解放前柳州工业概况》,《柳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4年;刘振先:《解放前柳港工商往来及港汇》,《鱼峰文史》,第15辑,1997年。
    ① 谭汝南:《梧州工业史漫谈》,《梧州市地方志通讯》,1985年第3期。
    ② 《白崇禧言论集》,之五《三自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③ 贺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贺州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8页。
    ④ 卢鼎鹏主编:《八步镇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87页。
    ⑤ 转引自黄滨:《从明清到民国:广东商人与广西城镇经济的发育》,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未刊硕士论文,广西师大历史系资料室藏。
    ① 何锦钧《解放前的平乐商业》,《平乐方志通讯》,1984年第3期。
    ② 柳州市人民政府:《调查研究》工商专辑,1950年,第69页。
    ③ 许风歧主编:《市场学词典》,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59页。转引自黄滨:《近代广西城镇经济的“无东不成市”格局》,《广西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④ 转引自黄滨:《近代广西城镇经济的“无东不成市”格局》,《广西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⑤ 市场学计算企业相对市场占有份额的公式为:某企业相对市场份额=某企业市场份额÷其他企业市场份额之和。参见黄滨:《近代广西城镇经济的“无东不成市”格局》,《广西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① 马依、舒瑞萍主编:《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25—126页。
    ② 参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27—431页。
    ③ 梁有斌、谢永泉主编:《广西公路运输史》,第一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71—72页。
    ④ 参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27—433页。
    ⑤ 桂林市档案馆藏档案:《桂林市政府市人民团体总报告表》,馆藏文号:01—1—896。
    ① 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64页。
    ② 客籍商帮是经济发展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施以商品经济辐射过程中推移出来的商人群体,商帮集团在异地规模及势力范围大小可显现出高梯度区辐射力度的强弱。
    ③ 曹絍:《广西地势及实业之近况》,《清华学报》(自然科学版),1917年第2期。
    ④ 《光绪三十二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情形论略·梧州口》。
    ① 参见黎奉梧:《解放前梧州的报关转运行业》,《梧州文史资料》,第6辑,1984年。
    ② 《朱批奏折》,见《清代的矿业》,第2册,第274页。
    ③ 冀思彤:《粤东省例新纂》卷三“铜铅”。
    ④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民国25年广西全省及八大城市(梧、邕、柳、贵、郁、桂、融、宜)出入口贸易概况》,广西印刷厂,民国26年(1937年)版,第50页。
    ① 华本松等纂:《百色厅志》,卷三“舆地水利”,光绪十七年(1891年)校刊刻本。
    ② 潘载生编:《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广西印刷厂,民国23年(1934年)版,第28页。
    ③ 行政院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8页。
    ④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83页。
    ① 马依、舒瑞萍主编:《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16页。
    ② 《光绪三十三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南宁口》。
    ③ 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下册,第584-585页。
    ④ 根据张肖梅:《云南经济》,第16章附录《最近四年来云南省蒙自思茅腾越各关对外贸易国别表》统计,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出版,1942年版。
    ⑤ 周钟岳:《新纂云南通志》,卷144,《商业考二》
    ⑥ 参见《云南现代史料丛刊》,第8辑,云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印行,1987年,第217页。
    ⑦ 张肖梅:《云南经济》,第十章,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出版,1942年版,第17页。
    ① 杨枫:《建水县私营商业发展简史》,《红河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
    ② 张肖梅:《云南经济》,第十章,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出版,1942年版,第18页。
    ③ 李史翼等著:《香港——东方的马尔泰》,上海:上海华通书局,1930年2月印行,第145页。
    ④ 况浩林:《中国近代少数民族经济史稿》,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48页。
    ⑤ 李杰:《云南东西交通及其运输概况》,载《西南研究》,第2辑,转引自周智生:《近代滇西北商人与社会变迁》,云南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第59页。
    ⑥ 参见:黄雄鹰、杨业兴:《近代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另:具体贩运鸦片路线及鸦片在广西城镇商业网络的流通情况请参见第六章第一节相关内容,第230页。
    ① 百色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40页。
    ② 侯雅云:《辛亥革命时期的梧州资产阶级(1895—1915)》,《辛亥革命在广西论文选》合定本,油印本。
    ③ 钟文典:《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86页。
    ④ 参见《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621页、623页、630页:第二回,1935年,第840页、848页。
    ⑤ 《东亚大同·支那省别全志》,卷6,转引:梁钊、陈甲优主编:《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82页。
    ⑥ 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下册,第591页。
    ⑦ 《昆明市志长编》,卷11,转引自梁钊、陈甲优主编:《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概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82页。
    ⑧ 张维翰等纂:《昆明市志》,民国13年(1924年)铅印本,第136—137页。
    ① 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下册,第599页。
    ② 周钟岳:《新纂云南通志》,卷144,《商业考二》。
    ③ 根据《广西省政府统计月报》,民国24年11、12期合刊,第20—24页相关数字统计,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文号:L15—1—54。
    ④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民国25年广西全省及八大城市(梧、邕、柳、贵、郁、桂、融、宜)出入口贸易概况》,广西印刷厂,民国26年(1937年)版,第9页。
    ⑤ 雷一呼:《棉纱布问题资料》,民国油印本。广西区档案馆藏档案,档案文号:L15—1—33,第34—37页。
    ⑥ 吴宏:《民国期间柳州绸布业的兴衰》,《鱼峰文史》,第8辑,1990年。
    ⑦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民国25年广西全省及八大城市(梧、邕、柳、贵、郁、桂、融、宜)出入口贸易概况》,广西印刷厂,民国26年(1937年)版),第24页。
    ① 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林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05页。
    ② 有关贸易统计资料主要使用贵州省财政厅黔桂边境统税局填报的黔桂出入口货物量值调查表,包括黔桂边境的丙妹、兴义、独山、赤水河、毕节五个关税局及白层河、榕江、仁怀三个临时统税局进出口货物资料。
    ③ 在统计时将糖类、滑油两类商品一并计入杂货类。
    ① 其中一级中心城市为梧州,二级中心城市为桂林、南宁、柳州,三级中心城市为平乐、宜州、桂平、百色、龙州。
    ① 详情请参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422—429页。
    ② 宾长初:《论民国时期广西农村圩市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
    ③ 梁明伦等纂:民国《雷平县志》,第五编“经济”,第1946年油印本。
    ④ 覃玉成:《宜北县志》,第四编,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399页。
    ① 程大璋等:民国《桂平县志》,卷九,民国9年(1920年)铅印本。
    ② 黄德俊主编:《桂西文史录》,第2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8—289页。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368—379页。
    ④ 参见上文“近代广西会馆数量统计一览表”。
    ⑤ 参见上文“近代广西城镇商会成立情况一览表”。
    ⑥ 这里主要分析使用新式交通运输工具运营的线路。
    ① 根据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相关表格内容计算,第511页。
    ② 根据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相关内容计算得出,第512—513页。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519页。
    ① 根据陈晖:《广西交通问题》,相关表格数据进行统计,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34—35页。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商业,1933年。
    ③ 莫炳奎:民国《邕宁县志》,建置二,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① 《荔浦文史》,第1辑,第8页,转引自钟文典:《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21页。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商业”,1933年。
    ③ 韦爱春:《解放前的都安商业》,《都安文史》第3、4辑合刊,1988年。
    ④ 玉时阶:《解放前南丹的主要圩镇调查》,《南丹文史通讯》,第1辑,1988年。
    ⑤ 吴龙辉等纂修:民国《崇善县志》,第二编“社会”,1937年抄本。
    ①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27页。
    ①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第69页。
    ② 南宁市商业局编:《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7页。
    ③ 梁桂青:《解放前梧州工商业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广西地方史民族研究集刊》,第二集,广西师大历史系,1987年印行,第85页。
    ④ 易源:《浅析近代梧港航线的嬗变及其对腹地经济的影响》,《辛亥革命在广西论文选》(油印本)。
    ⑤ 广西省政府建设厅统计局编:《广西经济建设手册》,桂林崇大印刷厂,1947年,第1页。
    ⑥ 黄诚沅纂:民国《上林县志》,卷三,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53页。
    ② 颜福林主编:《桐木镇志》,桐木镇志编纂小组编印,1988年,第11页。
    ③ 吴瑜总纂:民国《思恩县志》,第四编,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④ 梁崇鼎等纂:民国《贵县志》,卷十一,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⑤ 李辉南:《黄恒栈兴盛之道》,《广西右江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403页。
    ② 《广西各县概况》,民国22年版,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第36页。
    ③ 《广西各县概况》,民国22年版,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第30页。
    ④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623页。
    ① 黄雄鹰、杨业兴:《近代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5页。
    ② 黄雄鹰、杨业兴:《近代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3页。
    ③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第696—697页。
    ④ 黄绍竑:《新桂系与鸦片烟》,《广西文史资料》,第4辑,1963年。
    ⑤ 黄绍竑:《新桂系与鸦片烟》,《广西文史资料》,第4辑,1963年。
    ⑥ 岑健英:《广西百色的烟帮》,《广西文史资料》,第3辑,1963年。
    ⑦ 黄雄鹰、杨业兴:《近代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2页。
    ① 岑健英:《广西百色的烟帮》,《广西文史资料》,第3辑,1963年。
    ②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百色县基本国势调查总报告》,民国36年(1947年),第97页。
    ③ 参见黄雄鹰、杨业兴:《近代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5页。
    ④ 朱其观:《鸦片与近代梧州经济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综合专辑)。
    ⑤ 朱其观:《鸦片与近代梧州经济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综合专辑)。
    ⑥ 覃主元:《近代梧州商贸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畸形繁荣的原因》,《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① 参见: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0页。
    ②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45页。
    ① 南宁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人口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5页。
    ②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225-226页。
    ③ 梁培瑛等:《贺县志》,卷二,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④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40页。
    ① 根据黄滨先生研究,近代以来广西城镇经济活动中主要由粤商中的珠商占居主导地位。参见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25—426页。
    ② 龙廷槐:《敬学轩文集》卷二,《初与邱滋畲书》。
    ③ 根据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民国30至38年苍梧县西药、经纪采运、食糖同业公会会员注册登记》籍贯登记统计,馆藏文号:125—9—6。
    ① 桂林市档案馆馆藏:《桂林广东同乡会组织成员登记表》,馆藏文号:01—1—632。
    ② 据笔者根据掌握资料统计得出。
    ③ 梧州市档案馆藏档案:《苍梧县商会有关战后第一届当选理事名册及各种公函代电》,馆藏文号:126-6-4。
    ④ 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23页。
    ⑤ 程大璋:《桂平县志》,卷二九,《食货中·民业》,民国9年(1920年)粤东编译公司铅印本。
    ① 赖彦于:《广西一览》,“工商业”,广西印刷厂,1935年,第41—42页。
    ② 桂林市粮食局编:《桂林市粮食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第42页。
    ③ 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④ 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
    ⑤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98—201页。
    ① 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① 吴良镛:《城市规划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第36页。
    ② Friedmann JR.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a case study of venzula.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66.
    ① 参见《党的十六大报告》,第四部分,“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② 参见李澜:《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开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62页。
    ② 就是广泛引起外界关注的“9+2”合作体系,即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湖 南、四川九省区,加上香港、澳门,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市场原则开展广泛合作的经济区域。
    ① 参见范小俊、黎鹏:《论南贵昆经济区的构建与加强滇黔桂的合作发展》,《广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① 梁培瑛纂:民国《贺县志》,卷四,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② 张万富主编:《天等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8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93页。
    ④ 《列宁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07页。
    ① 李金轩:《流通增长方式也要转型》,《中国教育报》,1995年11月10日。
    ② 施坚雅:《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78页。
    ③ 明江县政府编:民国《明江县志》,“经济”,民国21年(1932年)抄本。
    ① 羊复礼纂修:光绪《镇安府志》,“食货”,光绪18年(1882年)刻本。
    ① 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1—152页。
    ① 详情请参见拙作:《经济开发与近代广西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异》,《广西右江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②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页。
    顾金龙、李培林:《云南近代矿业档案史料选编》(1890—1928)上,1990年。
    顾金龙、李培林:《云南近代矿业档案史料选编》(1928—1949)下,1990年。
    桂林市档案馆藏:《广西省政府关于度量衡检定用器办法、度量衡法实施细则、大检查办法及对外商登记法规、度量衡法规汇编等行文》,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612。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市府、广东同乡会有关同乡会事项来往文稿、同乡会职员略历册、会员名册》,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632。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市江西同乡会职员、会员名册及改造、清理公产情况》,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646。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市江西旅桂同乡会组织章程、理监事会员名册、理监事会议选举常务理事、理事长会议工作报告书》,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647。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市湖南同乡会理监事、会员名册、组织章程和筹赈邵阳蒸水流域水灾委员会》,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656。
    桂林市档案馆藏:《广西省政府、桂林市政府对桂林市苦力公会常务理事徐兢侵吞公款一案往来文书》,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740。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市农工商及社会人民团体聘用之秘书、书记、会计员、雇员调查表》,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746。
    桂林市档案馆藏:《广西省政府、桂林市政府、桂林市商会等及印刷、制烟、机械技工、服装车缝等行业劳方、资方有关工资调整通知及研讨劳方工资问题会议记录材料》,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762。
    桂林市档案馆藏:《广西省政府、桂林市政府对调整工资、劳资争议及单履有关工资方面的来往行文》,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763。
    桂林市档案馆藏:《广西省政府、桂林市商会在桂林市各同业公会筹措紧急保安费准备工作》,全宗号:01,目录号:1,案卷号:1008。
    桂林市档案馆藏:《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桂林市党部、三青团桂林市分团部关于国代会候选人本省名单、党员个别通讯实施办法》,全宗号:07,目录号:1,案卷号:1。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市商会各同业公会理事长、理监事名册,部分公会会员名册》,馆藏文号:全宗号:07,目录号:1,案卷号:2。
    桂林市档案馆藏:《广西省商会联合会理监事职员名册、会议记录及各县市商会会员代表名册,外省商会贺电等》,全宗号:07,目录号:1,案卷号:3。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市商会现任职员名册及市各业同业公会会员筹备委员名册、苦力业劳资协商会议记录》,全宗号:07,目录号:1,案卷号:4。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市商会史略,历届负责人名单、章程》,全宗号:07,目录号:1,案卷号:5。
    桂林市档案馆藏:《立法院通过的工会法、工会法实施细则,省市商会同业公会理事名单,广西抚河商会联合办事处一九四五、四六年收支计划书》,全宗号:07,目录号:1,案卷号:6。
    桂林市档案馆编:《近代桂林民间组织——同乡会发展史概述》(内部资料),2002年11月。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全宗号:08,目录号:1,案卷号:1、2、3、4、5。
    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张永发》,馆藏文件号:478。
    平桂矿务局藏:《平桂矿务局档案》,馆藏文件号:191。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挑运同业公会档案》,全宗号:123,目录号:5,案卷号:2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商会有关来往公文代电》,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2。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商会有关第一届当选理事名册及各种公函代电》,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4。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商会有关往来公文代电》,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5。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商会关于苍梧地方法院特种刑事判决及海员起卸会材料》,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6。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各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1945—1948)》,全宗号:126, 目录号:6,案卷号:7。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商会与梧州各机关公文代电》,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11。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商会有关各类通告》,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12。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商会有关维持金融紧急会议录》,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13。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商会资料及公文》,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14。
    梧州市档案馆藏:《苍梧县商会有关公文函电、敌伪房产价格册卷》,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18。
    梧州市档案馆藏:《梧州市商会与警察局等机关往来代电》,全宗号:126,目录号:6,案卷号:127。
    梧州市档案馆藏:《梧州海关档案》,全宗号:126,目录号:7,案卷号:22。
    梧州市档案馆藏:《梧州市总商会商业物产状况调查表》,全宗号:137,目录号:1,案卷号:374。
    梧州市档案馆藏:《梧州市政府公报》,第九期,全宗号:123,目录号:4,案卷号:6。
    梧州市档案馆藏:《南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章程及业务范围》,全宗号:114,目录号:3,案卷号:1。
    梧州市档案馆藏:《南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有关公文代电》,全宗号:114,目录号:3,案卷号:2。
    梧州市档案馆藏:《南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规程》,全宗号:114,目录号:3,案卷号:6。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广西公路局统计资料》,全宗号:L11,目录号:1,案卷号:8。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民国广西邮政管理局档案》,全宗号:L12,目录号:1,案卷号:52.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广西各县统计数字》,全宗号:L15,目录号:1,案卷号:32。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广西棉纱布进口概况》,全宗号:L15,目录号:1,案卷号:3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广西省统计月报》,1935年11、12期合刊,全宗号:L15,目录号:1,案卷号:54。
    广西通志馆档案:《广西军事工业史料》,全宗号:L37,目录号:1,案卷号:198。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广西手工业、公营民营工厂调查表》,全宗号:L37,目录号:1,案卷号:199。
    广西通志馆档案:《广西各地工厂调查资料》,全宗号:L37,目录号:1,案卷号:204。
    广西通志馆档案:《广西各县商业概况调查材料》,全宗号:L37,目录号:1,案卷号:37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梧州市商业概况调查》,全宗号:L37,目录号:1,案卷号:37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广西省汽车商业同业公会档案》,全宗号:L43,目录号:1,案卷号:30、31、35、40、41、50、51、58。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南宁海关档案》,全宗号:L50,目录号:1,案卷号:15。
    钟山县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民国32年两安乡植桐面积登记表》,全宗号:1,目录号1,案卷号2。
    灵川县《白氏世系图》、《白氏宗旨部》
    荔浦县《雷氏尚朝公宗谱》
    兴安县《严禁沿河居民变卖木商漂流竹木碑》
    桂林市清真寺《清真寺增置师长养膳碑记》、《核理法供膳碑记》
    桂林市《桂林临江建修护堤岸碑记》
    平乐县城粤东会馆《重修会馆并戏台碑记》
    苍梧县戎圩粤东会馆《重建戎圩粤东会馆碑》
    苍梧县《奉督宪执行藩给示勒永禁碑》
    柳州市《重建栖柩所碑记》、《重修六祖庵碑记》
    平南县大安圩粤东会馆《创建列圣宫题名碑记》
    桂平县江口圩粤东会馆《创建粤东会馆序》
    阳朔县白沙圩粤东会馆《新建粤东会馆碑记》
    兴安县《重修兴安陡河碑记》
    苏浚纂修:万历《广西通志》,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刻本。
    金鉷修:雍正《广西通志》,雍正十一年(1733年)刻本。
    谢启昆修:嘉庆《广西通志》,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
    王誉命纂修:嘉庆《西隆州志》,清嘉庆年间增补康熙本。
    许之豫纂修:康熙《荔浦县志》,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增补刻本。
    郭长清纂修:康熙《平乐府志》,清康熙年间抄本。
    蒙起鹏、黄诚沅等纂修:民国《广西通志稿》,广西省通志馆,1949年油印本。
    方瑜纂修:嘉靖《南宁府志》,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刻本。
    苏士俊纂修:乾隆《南宁府志》,乾隆八年(1743年)刻本。
    莫炳奎纂:民国《邕宁县志》,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邕宁县政府编:《邕宁一览》,1935年铅印本。
    詹作述纂修:道光《武缘县志》,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刻本。
    曾唯儒纂:民国《武鸣县志》,民国4年(1915年)铅印本。
    黄金声纂修:道光《上林志稿》,清道光二年(1822年)刻本。
    黄诚沅纂:民国《上林县志》,1934年铅印本。
    陆生兰增纂:光绪《宾州志》,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刻本。
    朱昌奎纂:民国《宾阳县志》,广西档案馆1961年铅印本。
    朱秀等纂:乾隆《横州志》,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刻本。
    张灿奎纂:光绪《新宁州志》,清光绪五年(1879年)刻本。
    谢云等纂:道光《宁明县志》,清道光元年(1821)抄本。
    黎申产纂:光绪《宁明州志》,民国3年(1914)铅印本。
    羊复礼纂修:光绪《镇安府志》,光绪18年(1882)刻本。
    曾瓶山、杨北岑等纂修:民国《同正县志》,1933年铅印本。
    甘汝来纂:雍正《太平府志》,民国抄本。
    吴龙辉、张景星等纂修:民国《崇善县志》,1937年抄本。
    曾竹繁纂:民国《思乐县志》,民国37年(1948年)石印本。
    明江县政府编:《明江县志》,民国21年(1932)抄本。
    叶茂茎等纂:民国《龙州县志》,广西博物馆1957年据民国版本油印本。
    黄诚沅纂:《隆安县志》,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陈必明纂:民国《龙津县志》,广西档案馆1960年铅印本。
    刘振西等纂修:民国《隆安县志》,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梁明伦等纂:民国《雷平县志》,广西博物馆1958年油印本。
    唐仁等纂:道光《庆远府志》,清道光九年(1829年)刻本。
    黄祖瑜等纂修:民国《河池县志》,民国8年(1919年)铅印本。
    潘伍光纂修:民国《天河县志》,民国31年(1942年)石印本。
    杨家珍编:《天河县乡土志》,民国抄本。
    覃祖烈纂:《凤山县志》,广西博物馆1957年,油印本。
    黄文观等纂:民国《凤山县志》,广西博物馆1957年油印本。
    吴瑜纂:民国《思恩县志》,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覃玉成纂:民国《宜北县志》,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陆庆祥纂:民国《隆山县志》,民国37年(1948)油印本。
    江碧秋等纂:民国《罗城县志》,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李化人等纂:道光《罗城县志》,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刻本。
    张文杰纂修:民国《东兰县概况》,1946年石印本。
    陈琏纂修:《桂林郡志》,明景泰元年(1450年)刻本
    胡虔等纂:嘉庆《临桂县志》,清光绪五年(1879年)补刻本。
    黄泌等纂:光绪《临桂县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刻本。
    谢沄等纂:道光《义宁县志》,清道光元年(1821年)抄本。
    杨德麟修:乾隆《灵川县志》,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刻本。
    李繁滋纂:民国《灵川县志》,民国18年(1929年)石印本。
    蒋菘等纂:道光《西延轶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刻本。
    曹文深等纂:嘉庆《全州志》,清嘉庆四年(1799年)刻本。
    唐载生等纂:民国《全县志》,民国24年(1935年)铅印本。
    蒋学元等纂:康熙《灌阳县志》,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刻本。
    范光祺纂:道光《灌阳县志》,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刻本。
    翁绶琪续纂修:光绪《灌阳县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
    唐作砺等纂:道光《阳朔县志》,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刻本。
    黎启勋等纂:民国《阳朔县志》,民国32年(1943)石刻本。
    清柱等纂修:嘉庆《平乐府志》,清光绪三年(1877年)刻本。
    伍嘉猷等纂:《平乐县志》,清光绪十一年(1884年)刻本。
    张智林等纂:民国《平乐县志》,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清)陶修纂:《恭城县志》,光绪15年(1889)刻本。
    骆少鹤等纂:民国《恭城县志》,民国26年(1937)铅印本。
    曹骏等纂:民国《荔蒲县志》,民国3年(1914年)刻本。
    林光棣纂修:道光《修仁县志》,清道光十年(1830年)抄本。
    刘汉镇续纂:光绪《永宁州志》,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刻本。
    李兴增纂:民国《永福县志》,民国6年(1917年)刻本。
    周诚之纂:道光《龙胜厅志》,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刻本。
    廖鸿飞纂修:《龙胜县志》,1933年稿本。
    吴光升纂:乾隆《马平县志》,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刻本。
    谢嗣农纂:民国《柳城县志》,民国29年(1940年)铅印本。
    路顺德等纂:道光《融县志》,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修,民国抄本。
    龙泰任纂:民国《融县志》,民国25年(1936)铅印本。
    刘宗尧纂:民国《迁江县志》,民国24年(1935)铅印本。
    姜玉笙纂:民国《三江县志》,民国35年(1946)铅印本。
    梁士彦纂:嘉庆《武宣县志》,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本。
    庞庚辛纂:民国《武宣县志》,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唐本心纂:民国《雒容县志》,民国23年(1934年)铅印本。
    郑献甫纂:同治《象州志》,清同治九年(1870年)刻本。
    刘策群纂:民国《象县志》,民国37年(1948年)铅印本。
    肖殿元等纂:民国《榴江县志》,民国26年(1937年)铅印本。
    翟富文纂:民国《来宾县志》,民国26年(1837)铅印本。
    谢君惠、王尚贤纂:崇祯《梧州府志》,明崇祯四年(1631年)刻本。
    史鸣皋等纂:乾隆《梧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本。
    罗勋等纂:同治《苍梧县志》,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续修刻本。
    李衡宙纂:民国《苍梧县志》,民国30年(1941年)稿本。
    苏煜坡等纂:光绪《贺县志》,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刻本。
    梁培瑛纂:民国《贺县志》,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卢钞标等纂:民国《钟山县志》,民国22年(1933)年铅印本。
    王昆山纂:民国《信都县志》,民国25年(1936)铅印本。
    刘树贤等纂:光绪《富川县志》,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刻本。
    胡毓瑶纂:同治《藤县志》,清同治七年(1868年)刻本。
    何亮辅纂:民国《藤县志》,1947年稿本。
    李昕纂修:嘉庆《永安州志》,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刻本。
    吴寿崧等纂:民国《昭平县志》,民国23年(1934)铅印本。
    周赞元等纂修:民国《怀集县志》,民国5年(1916)铅印本。
    刘玉麟等纂修:乾隆《郁林州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刻本。
    文德馨等纂:光绪《郁林州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4年)刻本。
    光昭纂:道光《浔州府志》,清道光六年(1826年)刻本。
    王俊臣纂:同治《浔州府志》,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本。
    梁崇鼎纂:民国《贵县志》,民国24年(1935)铅印本。
    周寿祺纂:光绪《平南县志》,清光绪十年(1884年)刻本。
    郑湘畴纂:民国《平南县志》,民国29年(1940)铅印本。
    袁湛业修,黄体正等纂:道光《桂平县志》,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
    程大璋等纂:民国《桂平县志》,民国9年(1920年)铅印本。
    封祝唐等纂修:光绪《容县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刻本。
    苏锡龄等纂:嘉庆《北流县志》,清嘉庆年间刻本。
    李士琨等纂:光绪《北流县志》,清光绪六年(1880)刻本。
    朱德华等纂:道光《博白县志》,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
    石崇先纂修:乾隆《陆川县志》,民国年间抄本。
    吕濬垄等纂:民国《陆川县志》,民国13年(1924年)抄本。
    杜以宽等纂:道光《钦州志》,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刻本。
    陈德周等纂:民国《钦县县志》,民国36年(1947)年石印本。
    黄大受等纂:民国《上思县志》,民国4年(1915年)刻本。
    华本松等纂:光绪《百色厅志》,清光绪十七年(1891)增刻本。
    何福祥纂修:道光《归顺直隶州志》,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抄本。
    颜嗣徽纂修:光绪《归顺直隶州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
    张志远纂:光绪《镇边县志》,民国间抄本。
    黄福海纂:民国《靖西县志》,广西第二图书馆1957年油印本。
    王誉命纂修:康熙《西隆州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抄本。
    岑启沃纂:民国《田西县志》,民国27年(1938)铅印本。
    佚名纂修:光绪《恩阳州志》,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抄本。
    佚名纂修:民国《田阳县志》,1948年稿本。
    佚名纂修:民国《奉议县志》,1932年稿本。
    岑启沃纂:民国《乐业县志》,1936年修抄本。
    林其椿等纂:民国《凌云县志》,民国31年(1942年)油印本。
    刘润纲等纂:民国《合浦县志》,民国31年(1942年)铅印本。
    方光汉编:《分省地方志·广西》245页,中华书局,1938年印行。
    广西统计局编:《宾阳概况》,民国21年。
    梁士械编:《北流县乡土志》,民国年间稿本。
    梁吉祥纂:光绪《贵县志》,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本。
    周钟岳:《新纂云南通志》。
    张维翰等纂:《昆明市志》,1924年铅印本。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侨务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农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人口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经济总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粮食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概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海关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民俗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金融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广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商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颜邦英总纂:《桂林市志》,中华书局,1997年。
    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柳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柳州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南宁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南宁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陈国河主编:《玉林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贵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港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百色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百色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余晋良主编:《龙州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桂林市粮食局编:《桂林粮食志》,漓江出版社,1993年。
    南宁市粮食局编:《南宁市粮食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柳州市粮食局编:《柳州市粮食志》,柳州市粮食局1998年编印。
    南宁市商业局编:《南宁市商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兴安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莫辛麟主编:《恭城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廖江主编:《灵川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李荣典主编:《临桂县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
    莫如梁主编:《荔浦县志》,三联书店,1996年。
    熊光嵩主编:《灌阳县志》,新华出版社,1995年。
    唐楚英主编:《全州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潘健康主编:《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6年。
    谢求聚主编:《阳朔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张炳强主编:《平乐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
    梁树礼主编: 北流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李建源主编:《博白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凌崇征主编:《桂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韦荫炎主编:《容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张万富主编:《天等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陆顺天主编:《隆安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童健飞主编:《大新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盘承和主编:《富川瑶族自治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颜福林主编:《桐木镇志》,桐木镇志编撰委员会编印,1988年。
    梁鲁主编:《柳江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都惠忠主编:《柳城县志》,广州出版社,1992年
    廖仲琪主编:《来宾县志》,知识出版社,1994年。
    融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融安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刘海寿主编:《蒙山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韦汉生主编:《宾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文森主编:《上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龙怡凡等主编:《南丹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申远华主编:《昭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苏子明主编:《平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钟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钟山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黄庆勋主编:《武鸣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唐择扶主编:《贺州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河池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池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罗世江、李达球主编:《昭平风物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兴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兴业县志》(内部版),1991年。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金秀瑶族自治县志》,中央民院出版社,1992年。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三江侗族自治县志》,中央民院出版社,1992年。
    周泽华等编:《玉林商会志》(初稿),1991年。
    刘汉忠主编:《柳州民国文献集成》,第一集,京华出版社,2004年。
    灌阳县城乡建设委员会编:《灌阳县建设建筑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广东省志·经济综述》,2000年未刊稿。
    广西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西文史资料》,第1—38辑。
    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1—15辑。
    梧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18辑。
    梧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
    梧州地方志办公室编:《梧州市地方志通讯》,第1—3期。
    南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南宁文史资料》,第1—11辑。
    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柳州文史资料》,第1—18辑。
    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柳北文史资料》,第1—8辑。
    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鱼峰文史资料》,第6、8、11辑。
    恭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恭城文史资料》,第1—5辑。
    玉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玉林市文史资料》,第1—18辑。
    贵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贵县文史资料》,第1—19辑。
    南丹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南丹文史》,第4辑。
    荔浦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荔浦文史资料》,第1、4、6辑。
    都安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都安文史》,第1、4辑。
    田东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田东史志》,第2—4辑。
    苍梧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苍梧文史资料》第1—6辑。
    宜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宜山文史》,第1辑。
    河池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池文史》,第4辑。
    靖西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靖西文史》,第1辑。
    宾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宾阳文史资料》,第1—6辑。
    横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横县文史资料》,第1—7辑。
    龙州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龙州文史资料》,第1—11辑。
    三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三江文史资料》,第1—2辑。
    灵川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灵川文史资料》,第1—6辑。
    平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平乐文史资料》,第1—3辑。
    平南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平南文史资料》,第1—8辑。
    金秀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金秀文史资料》,第1—6辑。
    全州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全州文史资料》,第1—5辑。
    富川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富川文史资料》,第1—7辑。
    罗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罗城文史资料》,第1—9辑。
    昭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昭平文史资料》,第1—6辑。
    钟山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钟山文史资料》,第1—4辑。
    鹿寨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鹿寨文史资料》,第4辑。
    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州文史资料》,第8—11辑。
    融安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融安文史资料》,第3辑。
    田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田阳文史》,第2辑。
    《明会典》《清实录》《清史稿》《文献通考》《殿粤要纂》《筹办夷务始末》
    《清朝文献通考》《李文忠公全集》《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蛮溪丛笑》
    莫绣符:《桂林风土记》 周去非:《岭外代答》
    王象之:《舆地纪胜》 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王存:《元丰九域志》
    屈大均:《广东新语》马丕瑶:《马中丞遗集》
    龙廷槐:《敬学轩文集》 张祥河:《粤西笔述》
    汪森:《粤西通载》 沈日霖:《粤西琐记》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李调元:《南越笔记》 梁廷楞:《粤海关志》
    魏源:《圣武记》赵翼:《薝曝杂志》
    唐顺之:《沈紫江广右军功志》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冀思彤:《粤东省例新纂》 盛宣怀:《愚斋存稿》
    张肖梅:《云南经济》,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出版,1942年。
    李史翼等著:《香港——东方的马尔泰》,上海华通书局,1930年2月印行。
    班思德编:《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1931年。
    刘锦澡编:《皇朝续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
    千家驹等编:《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4年。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编印。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编印。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1946年编印。
    桂林市政府编:《桂林市年鉴》(1945—1947年),桂林建设印刷厂印,1949年。
    广西省政府编:《桂政纪实》,1934年编印。
    薛暮桥:《广西农村经济状况调查报告》,广西省立师专经济研究委员会编印,1934年。
    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商务印书馆,1935年。
    李咏河、姚亮等编:《民国二十一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广西省民政厅印行,1933年
    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
    田曙岚:《广西旅行记》,中华书局印行,1935年。
    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油印本),1936年。
    吴尊任编:《广西特产物品志略》,1937年。
    赖于彦主编:《广西一览》,广西印刷厂印行,1935年。
    潘载生等编:《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1933年。
    郑健庐:《桂游一月记》,中华书局,1934年。
    陈晖:《广西交通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
    孔繁琨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
    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
    广西工商局编:《广西桐油厂概况》,1938年。
    陈正祥:《广西地理》,正中书局,1946年。
    广西民政厅:《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1934年印行。
    广西省政府建设厅统计室编印:《广西经济建设手册》,桂林崇大印刷厂,1947年。
    昭平县民众自卫工作委员会经济部编:《昭平农村经济及手工业概况》,1945年。
    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民国25年广西全省及八大城市(梧、邕、柳、贵、郁、桂、融、宜)出入口贸易概况》,广西印刷厂,1937年。
    吴任尊:《粤西矿产纪要》,梧州文化印刷局,1936年。
    陶绍勤:《广西矿业概况》,1936年。
    莫一庸主编:《广西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7年。
    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调查统计系:《两个圩市的调查》,1935年。
    邱昌渭:《广西县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
    广西省统计处编:《广西之生产力及其在全国之地位》,1949年。
    广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广西各县工业概况》, (手抄本)
    广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编:《广西各县商业概况》, (手抄本)
    广西工商局编:《广西省工商团体概况》,1934年印行。
    工商部广州辅导处编纂委员会编:《两广工商经济特辑》,1948年。
    叶平天主编:《广西全省商车概况》,广西省汽车商业同业公会编,1944年。
    广西工商局编印:《泉通号半年营业报告书》,1934年。
    广西统计局编:《广西各县出口入境大宗货物概况》,1934年。
    邓耀坤:《兴筑邕宾公路报告书》,1937年印行。
    黄旭初:《桂林工业概况》,1934年印行。
    黄旭初:《中国建设与广西建设》,桂林建设书店,1939年。
    广西省政府统计局编:《广西农村》,1936年。
    曾宪章等:《广西经济出路讨论集》,广西省工商局,1934年。
    赵祖康:《梧州市政工程概况》,1928年印行。
    广西统计局编:《二十年来广西三关进出口大宗贸易统计》,1933年。
    庞新民著:《两广瑶山调查》,中华书局,民国24年。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编:《白副总司令演讲集》,1935年印行。
    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衣着问题之研究》,1948年。
    韦云凇讲述:《两广工商概要》,广西县政公务员第四期政治训练班讲义,1935年。
    广西省初展委员会主编:《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广西初展会特刊》,梧州文化印刷局,1937年。
    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桂林科学印刷厂,1939年。
    桂林市政府编:《桂林市年鉴(1945—1947)》,建设印刷厂,1949年。
    《东方杂志》,第1卷,第2期、第10期。
    《东方杂志》,第4卷,第9期、第12期。
    《东方杂志》,第6卷,第4期。
    《东方杂志》,第32卷,第20期。
    《申报》,1930年9月10日。
    《申报》,1907年12月24日。
    《申报》,1907年12月3日。
    《南宁商报》,民国31年(1942年)11月12日。
    《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11月18日。
    《广西日报》(桂林版),1946年5月7日。
    《广西日报》(桂林版),1946年5月7日。
    《广西日报》(桂林版),1946年1月31日。
    《广西日报》(南宁版),1949年4月29日。
    《广西日报》(桂林版),1946年2月18日。
    《中央日报》(南宁版),1947年5月23日。
    《中央日报》(南宁版),1947年3月3日。
    《广西省银行特刊》第5期,1941年。
    《广西建设月刊》第1卷,第1号,1928年。
    《广西建设月刊》第1卷,第2号,1929年
    《广西建设月刊》第2卷,第3号,1932年。
    《新中华》,第2卷,第1期,1934年。
    《道路月刊》,第40卷,第3期。
    《道路月刊》,第49卷,第2期。
    《广西统计季刊》,第4期,1937年。
    《湘桂黔旬刊》,1947年,第2卷。
    《广西省统计摘要》,第3号,1948年。
    《广西经济》,第1、2号合刊,1934年。
    《建设汇刊》,第1期,1937年。
    《国际贸易导报》,第1卷,第7号,1930年。
    《1907年一1911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南宁口》
    《1907年—1911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梧州口》
    《光绪三十三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南宁口》
    《光绪二十三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梧州口》
    《光绪二十五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梧州口》
    《光绪二十六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梧州口》
    《光绪二十七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梧州口》
    《光绪二十八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梧州口》
    《光绪二十九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梧州口》
    《光绪三十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梧州口》
    《光绪二十五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龙州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资本论》,第1卷、第2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
    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年.
    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上、中、下册。
    《云南现代史料丛刊》,云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印行,1987年。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委会:《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中华书局,1962年。
    汤象龙编:《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中华书局,1992年。
    广西通志馆、广西图书馆编:《(申报)广西资料索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广西通志馆、广西图书馆编:《(清实录)广西资料辑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广西通志馆编:《广西方志物产资料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广西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实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科学出版社,1955年。
    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广西通志馆编:《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
    河池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河池地区档案馆编:《河池地区近现代历史资料汇编(1841—1949)》,1989年。
    唐凌主编:《广西地方民族研究集刊》,第7辑,广西师大地方民族史研究所,2000年。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中华文化通志·民族文化典·壮、布依、傣、仡佬、京族文化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吕孟禧等编:《广西圩镇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蔡中武、边疆编著:《梧州八县圩镇手册》,梧州地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印,1985年。
    梁有斌、谢永泉主编:《广西公路运输史》,第一册,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黄德俊主编:《桂西文史录》,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许道夫编:《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二册,中华书局,1962年。
    广西区通志馆编:《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李文治、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4册,三联书店,1957—1961年。
    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册,中华书局,1962年。
    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中华书局,1995年。
    彭泽益编:《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二卷,中华书局,1962年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
    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桂林石刻》,197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石刻碑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庞声智:《广西商业史料》,广西商业厅编印,1990年。
    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1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2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3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4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5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6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7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1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3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4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6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仫佬族毛难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办公室编:《南丹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1956年编印。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办公室编:《广西省大新县壮族调查资料》,1957年编印。
    施坚雅著,叶光庭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
    罗威廉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84年。
    森正夫:《江南三角洲市镇研究》,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992年。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
    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三联书店,1997年。
    费尔南·布罗代尔:《15世纪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卷,三联书店,1992年。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粟本慎一郎著:《经济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
    施坚雅著,王旭等译:《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罗兹·墨非:《上海——现代化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中西问的桥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桑德斯:《运输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
    (俄)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9年中译本。
    盛洪:《分工与交易》,三联书店,1992年。
    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道格拉斯·C·诺斯著,厉以平译:《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商务印书馆,1999年。
    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89年。
    克里斯塔勒著,常正文等译:《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商务印书馆,1998年。
    滨下武志著,朱荫贵等译:《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杜赞奇著:《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0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
    Polanyik, Arensberg, C.M .and pearson, H.W. (ed.)1957.
    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77.
    G.W. Skinner, "Cities and the Hierarchy of Local Systems", in G.w. Skinner ,ed,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Kellenbenz, Hermann, "Rural Industry in the West form the end of the Middle Ages to the Eighteenth Century ", Peter Earle ed., Essays in European Economic History 1500—1800, Oxford, 1974.
    Vining R. A description of certain spatial aspects of an economic syste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54.
    S. Sugiyama(ed), Commercial Networks in Asia (1850—1930), (unpublished), Milan, 1994.
    Friedmann JR.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zula.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66.
    威尔莫特编:《中国社会的经济组织》(W.E.Wilimott:Economic Organization inChinese Society),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2年。
    朱法源著:《从变乱到军省——广西的初期现代化(1860—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5年。
    李国祁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82年。
    苏云峰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1年。
    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
    张明园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
    王树槐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谢国兴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安徽省(1860-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任放著:《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孙敬之主编:《华南地区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59年。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杨聪编著:《中国少数民族交通运输史略》,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
    王日根著:《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谢文惠、邓卫编著:《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次印刷本。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
    于蔡来兴主编:《国际中心城市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年)》中华书局,2001年。
    张熏华等主编:《交通经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顾松年等编:《开放型区域经济中心——无锡》,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8年。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陈福文:《中国商业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顾朝林等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商务印书馆,2000年。
    顾朝林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6年。
    于同申主编:《发展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晏维龙著:《交换、湔恿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周起亚、刘再兴等著:《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陈自芳等编著:《区域经济学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朱翔主编:《城市地理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
    李其荣:《对立与统一——城市发展历史逻辑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张曾芳、张龙平:《运行与嬗变——城市经济运行规律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顾朝林等著:《聚集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成崇德主编:《清代西部开发》,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张忠民著:《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商人资本与社会再生产》,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6年。
    李甫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研究》,民族出版社,1984年。
    张仲礼、熊月之、沈祖炜主编:《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1—3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周忍伟著:《举步维艰——皖江城市近代化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蒋兆成著:《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孙晓莉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王加丰著:《西欧原工业化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许檀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刘秀生著:《清代商品经济与商业资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
    吴兴南著:《云南对外贸易——从传统到近代化的历程》,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施琳著:《经济人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虞和平著:《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宋美云著:《近代天津商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许风歧主编:《市场学词典》,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林文益:《贸易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
    纪宝成著:《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黄国雄、曹厚昌著:《商业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汤宇卿:《城市流通空间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龙远蔚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民族出版社,2004年。
    樊树志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隗瀛涛主编:《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隗瀛涛主编:《近代长江上游城乡关系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戴鞍钢著:《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13)》,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商务印书馆,2003年。
    张海鹏等主编:《中国十大商帮》,黄山书社,1993年。
    施正一主编:《民族经济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
    梁钊、陈甲优主编:《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何梦笔:《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
    吴良镛:《城市规划论文集》,燕山出版社,1988年。
    牛风瑞等编:《西部大开发聚焦在城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黄万纶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城镇经济研究》,民族出版社,1994年。
    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1—3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莫金山:《瑶族石牌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
    黄现瑶:《壮族通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
    黄铮主编:《广西对外开放港口——历史、现状、前景》,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张若龄、陈虔礼主编:《广西公路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
    覃乃昌著:《壮族稻作农业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
    李富强著:《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
    郑家度编著:《广西金融史稿》,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
    萧泽昌、张益桂著:《柳州史话》,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张声震著:《壮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7年
    黄体荣编著:《广西历史地理》,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
    莫杰:《南宁史话》,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李炳东:《广西农业经济史稿》,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
    黄成授:《广西各民族关系历史与现状》,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何林夏、胡大雷主编:《粤西文化与中华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开金主编:《柳州历史文化纵横谈》,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
    黄现瑶等主编:《壮族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黄雄鹰、杨业兴:《近代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顾有识:《壮族历史与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刘藜青著:《广西土特产销概况》,1951年稿本。
    马明龙主编:《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
    钟文典:(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平桂矿物局编撰委员会:《平桂矿务局志》,桂林漓江印刷厂,1997年。
    吴承明:《论清代前期的国内市场》, 《历史研究》,1983年第1期。
    麦庄耀:《右江民族资本主义——黄恒栈》, 《桂海论丛》,1991年第4期。
    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发展》,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
    樊涛:《解放前忻城县宁江壮族社会经济初探》,《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
    方素梅:《清及民国壮族社会风俗变迁述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黄滨:《明清民国时期广东商品经济辐射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黄滨:《试论近代广西城镇经济的“无东不成市”格局》, 《广西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黄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广东商人与广西的典当业》,《广西地方志》,1998年第2期。
    韦浩明:《矿业开发与桂东民族融合》, 《广西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
    宾长初:《论民国时期广西农村圩市的发展》,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
    宾长初:《近代西江航运的发展及其对广西社会经济的影响》,《桂海论丛》,1991年第6期。
    高王凌:《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 《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3期。
    龙登高:《商人资本向生产领域渗透的历史进程》, 《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李辉南:《黄恒栈兴盛之道》,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
    覃主元:《近代梧州商贸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畸形繁荣的原因》,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黄嘉谟:《清季龙州车船业的兴衰》, 《广西文献》第10期,1980年。
    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场考察》,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2期。
    唐凌:《近代广西商埠间的经济联系》,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王中明:《流通网络浅论》, 《浙江学刊》,1994年第4期。
    黄滨:《晚清民国时期粤港客商与广西城镇经济行业的发育》,《学术论坛》,1997年第6期。
    邓亦兵:《清代前期的民商》,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
    王亚娟:《传统农业社会农户兼业化行为趋向的效率分析》,《人文杂志》,2002年第1期。
    小田:《近代江南庙会与农家经济生活》, 《中国农史》,2002年第2期。
    李华:《清代广西农村商业性农业》, 《史学月刊》,1991年第6期。
    方行:《清代商人对农产品的预买》, 《中国农史》,1998年第1期。
    白耀天:《“墟”考》, 《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
    杨国桢:《十六世纪东南中国与东亚贸易网络》, 《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戴一峰:《中国海商与环中国海的贸易网络——兼论亚洲历史重建》,《东南学术》,1999年第4期。
    罗一星:《清代前期岭南二元中心说》, 《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
    冯筱才:《宁波商人与他们的同乡组织,1911—1949》,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
    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与国内其他商会网络机制的建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
    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的发展及其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戴一峰:《清代长崎的同安商人及其贸易网络》,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
    万红:《论西南地区集贸市场的历史形成》, 《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张晓辉:《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与动因研究——以集镇高度发达广东为例》, 《学术研究》2002年第3期。
    杨乃良:《民国时期两广贸易交往及其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黄嘉谟:《清季的广西边防》,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4辑,1985年。
    桂文:《广西钟山县粤东会馆》, 《文物天地》,1990年第2期。
    经君健:《明清时代商人的性质问题》,载《文史研究》,1994年第1、2期。
    卢敏飞:《五月分龙说庙节——毛南族分龙节及其文化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3期。
    张利民:《略论近代环渤海地区港口城市的起步、互动与互补》, 《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樊卫国:《近代匕海的市场特点与口岸经济的形成》,《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1994年第2期。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长江流域市场网络的架构》, 《复旦学报》,1996年第5期。
    钞晓鸿:《明清时期的陕西商人》,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
    张彬村:《明清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困境》,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张鸿雁:《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 《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
    刘佛丁:《中国和西欧传统市场制度之比较》,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徐晓望:《论小商品经济》,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
    范小俊、黎鹏:《论南贵昆经济区的构建与加强滇黔桂的合作发展》, 《广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李澜:《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开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黄滨:《从明清到民国:广东商人与广西城镇经济的发育》,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未刊硕士论文,广西师大历史系资料室藏。
    蒋霞:《广西商会述论》,广西师范大学1997级未刊硕士论文,广西师大历史系资料室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