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篇论文从感恩教育的一般理论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了感恩教育的含义和当代中学生的感恩现状,具体研究了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核心内容,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注意问题,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本论文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了感恩教育提出的背景,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含义,研究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感恩教育的理性分析。主要分析了感恩教育的价值,认为进行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德育针对性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学生感恩的内容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与朋友,感恩社会与祖国,感恩自然。并从生活德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情境德育模式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探讨了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感恩教育的实践依据。通过感恩问卷调查以及部分学生、家长、教师的访谈,从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等三个角度研究了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知”与“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是脱节的。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角度探讨了中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
     第四部分: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上海市德州中学为例,重点研究了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创建感恩校园文化,营造感恩氛围;传授感恩道理,培养感恩意识;创设感恩情境,激发感恩情感;开展感恩活动,实现道德内化;家校社区合作,构建感恩教育立体网络。
     第五部分:感恩教育的实效。感恩认知增强,感恩情感形成,感恩行为变化。
     第六部分:对感恩教育的思考。感恩教育共性的原则是:感恩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感恩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建立感恩教育立体网络。案例学校还有待完善的地方:拓展感恩教育的领域,提升感恩教育的层次,完善感恩教育的体系,建立感恩教育的保障机制等。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gratitude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the status quo of gratitude education among contemporar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some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rofessionals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this paper has proposed some specific methods for some key issues in the gratitude educa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such, this paper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o gratitude education, which main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gratitude education.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cludes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gratitude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gratitude education on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system in middle school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gratitude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basis for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 China, and hence a necessary component of integrity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gratitude entails gratefulness towards parents, teachers, friends, society and nature. This part thus analyses the theoretic basis of gratitude education.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basis of gratitude education. By interviewing a selected numbe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 this part analyses the awareness of gratitude among contemporar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major reasons for the apparent lack of gratitude awarenes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fourth part makes some proposals to families, middles schools, and ot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ith a view to constructing a sound network for gratitude education.
     The fifth part is about the effects of gratitude education.Such as the increasing of gratitude conscience,the pormation of gratitude feelings and the changing of gratitude actions.
     The sixth part mainly includes some thoughts on the effects of gratitude educ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gratitude education shall be student-oriented and shall be promoted in the whole educational and even social networks.
引文
1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05)
    2 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孔子研究,2005(01)
    3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2004(04)
    1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2004(04)
    2 张建平.感恩教育:一种回归生活的德育实践,吉林教育,2007(01)
    3 丰根凤、刘家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教育与职业2006(06)
    4 兰军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中州学刊,2006(03)
    5 李新.对感恩教育的思考,机械职业教育, 2007(02)
    6 何芳.感恩——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国教育学刊, 2005(07)
    7 戴智明.关于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8 蒋平.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及教育策略探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04)
    1 蒋平.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及教育策略探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04)
    2 兰军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中州学刊,2006(03)
    3 黄平.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形成探微,教育评论, 2006(01)
    4 徐静.认知、体验、实践——感恩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教学,2006(06)
    5 漆智辉.新时期高中生感恩教育及实践模式探讨,江西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硕士论文
    6 惠进智.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的硕士论文
    7 新华社上海8月4日专电“学会感恩”、“关注国家安全”成了以后中学生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新版本上海市《中学生守则》8月3日正式颁布。
    8 金卫东.从感动到感恩:让感恩伴你我成长—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感恩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思想理论研究(下半月行动版),2003(03)
    9 蔡旭兵.盐都区实验学校感恩教育实施方案,内部参考
    1 寇章丽.“十大”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勋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内部参考
    2 “学会感恩树立自信”心理素质训练夏令营活动,文清路小学内部参考
    3 白水中学开展感恩教育月活动,四川省白水中学内部参考
    4 陈永第、金大陆.国外德育改革的动向及启示,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内部参考
    5 各国德育的共同点,外国教育
    6 影响孩了一生的36种好习惯4交往的习惯,子曰教育,内部参考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1
    1 陈治国.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孔子研究,2005(06)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
    1 李长伟,徐莹晖.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教育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5(01)
    1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中国德育,2006(01)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朱小蔓.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刘惊铎.道德体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7、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卢家福.情感教学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2、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张琼、马尽举.道德接受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6、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1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20、[美]霍尔、戴维斯著 陆有铨、魏贤超译.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003年版
    21、Wark, G. and D.L.,Gender and dilemma differences in real-life moral judgment, Development Psychology, vol. 32,1996
    1、张建平.感恩教育:一种回归生活的德育实践,吉林教育,2007(01)
    2、李新.对感恩教育的思考,机械职业教育,2007(02)
    3、张贵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当代教育论坛,2006(01)
    4、丰根凤、刘家贵.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教育与职业, 2006(06)
    5、兰军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中州学刊,2006(03)
    6、戴智明.关于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7、蒋平.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及教育策略探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04)
    8、余杰、蒋平.城镇弱势群体感思意识形成探微,长沙大学学报,2006(01)
    9、黄平.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形成探微,教育评论,2006(01)
    10、陈慧良.追求德育的生命性,思想理论教育,2006(02)
    11、赵洪涛.回归现实生活,增强德育实效,石油教育 2006(01)
    12、邱镛妃.以生活为中心,构建生活德育模式,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13、邵广侠.道德德生活本体论透视,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
    14、石玉.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教学研究,2006(02)
    15、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中国德育,2006(01)
    16、何芳.感恩—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国教育学刊,2005(07)
    17、徐静.认知、体验、实践—感恩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教学
    18、李恒川.陶行知的生活德育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9、宋艳.回归生活德育的实践途径,安康师专学报,2005(01)
    20、龚永兴.德育如何贴近生活,江苏教育,2005(03)
    21、易高峰.生活德育:走出学校德育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22、祝继雄.挖掘生活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02)
    23、屈陆.制度和生活:学校德育生活的根本,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4)
    24、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
    25、王清平.放眼生命的成长: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新视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04)
    26、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孔子研究,2005(01)
    27、陈治国.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 孔子研究 2005(06)
    28、李长伟,徐莹晖.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教育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5(01)
    29、陈治国.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孔子研究,2005(06)
    30、徐涛.新世纪德育:向生活回归,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1)
    31、侯文华.构建生活化的德育新理念,黑龙江高校研究,2004(03)
    32、唐勇.德育与交往,中国教育学刊, 2004(04)
    3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2004(04)
    3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35、李吉林.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教育研究,1994(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