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古代韩江流域经济地理研究(秦~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表现为渐进的东迁南移,韩江流域在南宋后人口快速增长,经济活动日渐活跃,地区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学界多从“潮学”与“客家学”的角度研究,但以韩江流域作为整体对象进行历史地理研究不多。本研究从宋元以前韩江流域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活动形式入手,揭示韩江流域经济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与内在动力,对当今国家制定海西经济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章研究韩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流域水系、地貌、气候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着重政区演变与人口迁移研究。第二、三章对农业和手工业、交通和商贸运输等内容进行研究,农业围绕影响生产的条件,手工业按行业类别,交通按线路,商业按买卖品类展开分析。第三章还研究了沿韩江干支流分布开来的集市,因为集市的分布表现出韩江为骨架的区域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也显示了韩江对区域经济格局形成的重要作用。第四章分析了宋元韩江流域经济格局的特点,并且对这种格局形成与运行的机理作地理学与经济学等理论的解读。
The economic enter in ancient China moved gradually eastward and from north to south. In the Hanjiang River Valley, there were not only the population growth but also the more and more economic activities after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was formed gradually. A few scholar research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Hanjiang River Valley as a whole object instead of the "Hakka Learning" and "Teochew Studies". 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analyse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internal power during the forming procedures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Hanjiang River Valley. This research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terial basis and form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 before the Yuan Dynasty. There is reference value in the establishing economic poli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of Taiwan Straits.
     ChapterⅠstudi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ities environment in the Hanjiang River Valle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cludes river networks, topography, climate and natural resources. Humanities environment emphatically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politics area evolution and migration. ChapterⅡand ChapterⅢresearch agriculture and handicrafts,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production conditions in the agriculture study, the profession categories in the handicraft industry study, the routes in the transportation study, the commercial categories in the business study. ChapterⅢalso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ural fairs along the Hanjiang River and its branch. This distribution showed the close rel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contacts, also shows the fact that Hanjiang Riv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es. Chapter IV analyses the economic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 of the Hanjiang River valley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y, It also trie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n geography and economy.
引文
①[唐]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 《全唐诗》卷460,中华书局,1999年。
    ②[唐]韩愈,《题临泷寺》,《全唐诗》卷344,中华书局,1999年。
    ③[唐]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④[明]黄仲昭,弘治《八闽通志》卷2《形胜·汀州府》,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⑤丁儒后人, 《白石丁氏古谱·鼓迹记》,丁氏族谱油印本。
    ⑥[清]曾日瑛修,李绂纂, 《汀州府志》卷3《山川》,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2004年。
    ①张虎男, 《断裂作用与韩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 《海洋学报》第5卷第2期,1983年。
    ①[清]郝玉麟等监修,《福建通志》,卷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冯椅,《易外传》第十五,《厚斋易学》卷4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曾日瑛修,李绂纂, 《汀州府志》卷4《疆域》,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2004年。
    ④[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1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曾日瑛修,李绂纂, 《汀州府志》卷4《疆域》,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2004年。
    ①[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1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乾隆《大清一统志》卷34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后魏]郦道元,《水经注》卷37,岳麓书社,1995年。
    ④广东省汕头市水利电力局编,《汕头市水利志》第53页,广东科科技出版社,1994年。
    ⑤乾隆《广东通志》卷1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八,国家图书馆,2009年。
    ②林熙春《重修韩祠碑记》, 《韩愈在潮州》第95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
    ③[明]郭子章,《韩江韩山韩木》,《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橡部第236卷,中华书局,1934年。
    ④[清]吴颖《潮州府志》卷4《官师部》,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⑤曾昭璇《韩江三角洲》, 《地理学报》第23卷第3期,1957年8月。
    ⑥陈传五、林海卫, 《韩江三角洲地貌与气候的演变》, 《韩山师专学报》,1994年3月第1期。
    ⑦郑卓、李前裕, 《韩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饱粉植物群及其古环境古气候意义》,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2年,第1期。
    ⑧李平日等, 《韩江三角洲地貌发育的新认识》, 《地理学报》第43卷第1期,1988年3月。
    ⑨乾隆《大清一统志》卷34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郝玉麟修,《广东通志》卷1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1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嵇璜、曹仁虎等, 《皇朝通志》卷31,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③[明]嘉靖《潮州府志》卷1,《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44》,1992年。
    ④[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朱颂茜, 《汀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分析》, 《亚热带水土保持》第17卷1期,2005年3月。
    ②姚友直, 《广济桥记》,嘉靖《潮州府志》卷1之15,《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44》,1992年。
    ③张虎男, 《断裂作用与韩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 《海洋学报》第5卷第2期,1983年3月。
    ④吴颖,《潮州府志》卷10,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①刘胤雯、赖格英, 《梅江河流域年均降雨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第2卷第
    3期,2007年9月。
    ②[明]《永乐大典》卷5343,中华书局,1986年。
    ③[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8,中华书局,2007年。
    ④[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庶征典卷63,中华书局,1934年。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61,中华书局,1985年。
    ⑥[明]宋濂等,《元史》卷50《五行志》,中华书局,1983年。
    ⑦[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瑞异》3之34,中华书局,1957年。
    ⑧[元]脱脱等,《宋史》卷67《五行志》,中华书局,1985年。
    ⑨[元]脱脱等,《宋史》,,志第十四,五行一上,中华书局,1985年。
    ①王少怀,《紫金山铜金矿集区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研究——紫金山矿田及外围找矿》第19页,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②石礼炎等,《福建省主要矿产的成矿特征与分布规律》,《福建地质》1991年第2期,第85--102页。
    ①胡守为,《岭南古史》,第一版,第369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②吴修仁,《潮汕常见经济动物》,广东省汕头市生物学会印行,1987年。
    ③[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④[明]欧大任, 《百越先贤志》卷1《公师隅传》,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⑤[汉]刘安,《淮南子·人问训》,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
    ⑥[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⑦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第8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⑧[宋]叶廷珪,《海绿碎事》卷6,中华书局,2002年。
    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9,中华书局,2004年。
    ⑩[宋]朱熹,《晦庵集》卷100《劝农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287《李昌龄传》,中华书局,1985年。
    ②郭柏苍,《闽产录异》第209页,第528条,岳麓书社,1986年。
    ③[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9《禽兽门》,中华书局,2009年。
    ④郭柏苍,《闽产录异》,第212页,第537条,岳麓书社,1986年。
    ⑤朱熹,《行视武夷精舍作》,《宋艺圃集》卷1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清]郑方坤编辑,《全闽诗话》卷4,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⑦[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93,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
    ⑧[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⑨[明]滕硕、刘醇等编,《普济方》卷2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汉]司马迁,《史记》卷114,中华书局,1975年。
    11[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02,中华书局,2007年。
    ①[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34,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②[明]李贤、彭时等,《大明一统志》卷77,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③[唐]徐坚,《初学记》卷8《州郡部》,中华书局,2004。
    ④陈元熙,《畲族图腾崇拜物琐谈》,《福建民族》,1993年创刊号。
    ⑤[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⑥[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5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四十二,方志出版社出版,2003年。
    ⑧[清]张廷玉等,《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一,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⑨[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1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李金平,郑慈英,《韩江淡水鱼类区系》,《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3期,1998年。
    11[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12[明]解缙等编,《永乐大典》卷5343,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① [元]脱脱等,《宋史》卷90,中华书局,1985年。
    ② [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15,国家图书馆,2009年。
    ③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④ 陈伟明、郑颖,《历史时期韩江流域鳄鱼灭绝原因新探》,《暨南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⑤ [宋]王安中,《潮阳道中》,乾隆《潮州府志》卷42《艺文下》,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⑥ [元]孛兰肹等,赵万星校辑,《元一统志》卷9,第683页,中华书局,1966年。
    ①[宋]高似孙,《蟹略》卷3,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
    ②《逸周书》卷7,《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③[宋]王益之,《西汉年纪》卷1,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④[汉]司马迁,《史记》卷114《东越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
    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37,岳麓书社,1995年。
    ①民国《长汀县志》卷1《地理志》,1941年铅印本。
    ②朱维干、陈元煦,《闽越的建国及北迁》, 《百越民族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③谢重光《闽台客家社会呼文化》第1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④ 丘立成,《澄海龟山汉代遗址》第137-14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⑤[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9,台北广文书局,1959年
    ⑥[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8引。
    ⑦[唐]魏征等,《隋书》卷31,中华书局,1982年。
    ①[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00,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②[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30,中华书局,1983年。
    ③[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35,中华书局,1983年。
    ①[宋]欧阳态,《舆地广记》卷34,中华书局,1985年。
    ①[清]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明]宋濂等,《元史》卷118,中华书局,1983年。
    ③[南朝梁]沈约,《宋书》志第28《州郡四》,中华书局,1974年。
    ①[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35,中华书局,1983年。
    ②[唐]杜佑,《通典》卷182,中华书局1988年。
    ③[唐]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④[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5《地理五》,中华书局,1986年。
    ⑤[唐]杜佑,《通典》卷182,中华书局,1988年。
    ⑥[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7《地理七上》,中华书局,1986年。
    ⑦[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45《地理五》,中华书局,1986年
    ⑧[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五》,中华书局,1985年。
    ①[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户口,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②[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户口,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③黄挺、陈占山,《潮汕史》上册第10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①黄挺、杜经国, 《潮汕地区人口的发展(唐—元)》,《韩山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②杜翰生,《龙岩县志》卷8《户口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③[明]宋濂等,《元史》卷62,中华书局,1983年。
    ④[英]崔瑞德、[德]傅海波,《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70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⑤[唐]韩愈,《泷吏》,《昌黎先生集》卷6,明嘉靖徐氏东雅堂刻本。
    ⑥[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42,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①[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02《梅州》,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②[清]徐乾学, 《资治通鉴后编》卷1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章深, 《宋代广东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 《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④[宋]李纲,《桃源行诗序》, 《梁溪集》卷1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64,中华书局,1985年。
    ②[清]吴颖,顺治《潮州府志》卷10,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③[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02《梅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祝穆,《方舆胜览》卷36,中华书局,2003年。
    ①郭声波,《四川历史农业地理》第6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②[宋]吕大圭,南桂《新堤记》,《潮州金石文征》第18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③[明]林熙春,《重修东津沙衙提记》,载乾隆《潮州府志》卷41,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④[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云潮阳县移治在贞元九年,而隆庆《潮阳县志》作元和十四年。
    ①《三利溪小记》,吴颖《潮州府志》卷8,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②王涤《拙亭记》,《潮汕金石文征》卷1,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③(参考)黄桂《潮州金城稻考》, 《农业考古》,1999年第1期。
    ①陈历明主编, 《潮汕文物志》上册第157页,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印。
    ②陈历明主编, 《潮汕文物志》上册第92页,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印。
    ③陈历明主编, 《潮汕文物志》上册第92页,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印。
    ①[唐]房玄龄等,《晋书》卷73《庾翼传》,中华书局,1996年。
    ②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梅县古墓葬和古窑址》,《考古》,1987年第3期。
    ③[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02,中华书局,2007年。
    ④[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4,《踏犁》,中华书局,2009年。
    ①陈香白辑校,《潮州三阳志辑稿》卷8《上产上贡》,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②[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①[宋]余靖,《开元寺记》,顺治《潮州府志》卷十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②陈香白辑校, 《三阳图志辑稿》第138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③[宋]王安石,《送潮州吕使君》,乾隆《潮州府志》卷42,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④[宋]胡太初修,赵与沐纂,《临汀志》, 《名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⑤王明清,《挥麈后录》卷10,丛书集成初编本。
    ⑥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9之19、食货70之31,中华书局,1957年。
    ⑦[元]脱脱等,《宋史》卷67《五行志》,中华书局,1985年。
    ⑧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43之18,中华书局,1957年。
    ⑨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8之58,中华书局,1957年。
    ⑩[宋]杨万里,《揭阳道中》,《宋诗钞》卷74,三联书社上海分店,1988年。
    ①唐佚诗,转引自汤漳平、林瑞峰《应还陈元光的历史地位》,《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3年04期。
    ②[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③陈香白辑校, 《三阳图志辑稿》第34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④[宋]郑樵,《通志》卷76,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⑤《潮州开元寺志》,潮州开元寺出版,第74页。
    ⑥[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52,文渊阁四库伞书本。
    ⑦[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下,商务印书馆,1955年。
    ⑧[元]王祯,《王氏农书》卷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①[宋]郑樵,《通志》卷76,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下,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0,岳麓书社,2002年。
    ④关于古代橘(桔)、柑、柚、橙的关系,考详郭声波《四川历史农业地理》第278-28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①[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43,岳麓书社,1991年。
    ②[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10,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63,中华书局,1985。
    ④[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6《食货物产》,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⑤[明]陈天资,万历《东里志》,饶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0年。
    ⑥[清]郝玉麟,《福建通志》卷1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明]何乔远,《闽书》卷150《南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郭柏苍,《闽产录异》第56页,第118条,岳麓书社,1986年。
    ③[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
    ④[明]高濂,《遵生八笺》卷12,书目出版社,1980年。
    ⑤郭柏苍,《闽产录异》第323页,岳麓书社,1986年。
    ⑥[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6《食货》”,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⑦[元]脱脱等,《宋史》卷90,中华书局,1985年。
    ⑧[清]方以智,《通雅》卷37,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
    ⑨郭柏苍,《闽产录异》第14页,第26条,岳麓书社,1986年。
    ①[清]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
    ②许桂香等,《岭南服饰原料“棉、麻、蕉、葛”历史地理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③陈峰,《宋元以来广东的棉业》,《农史研究》第6辑,农业出版社,1985年。
    ④[清]乾隆《揭阳县志》卷7《物产》,台湾成文出版社,1974年。
    ⑤[清]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①[清]康熙《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1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方勺,《泊宅编》卷16,中华书局,1983年。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5,岳麓书社,2002年。
    ④[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15《宾州》,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⑤[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门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⑥[宋]陆佃,《埤雅》卷18,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①[清]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1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
    ③[宋]周去非,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卷8,中华书局,2009年。
    ④[清]郝玉麟等监修,《福建通志》卷1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①[宋]胡太初、赵与沐,《临汀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②[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6《食货物产》,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42,方志出版社出版,2003年。
    ④[清]康熙《御定渊鉴类函》卷415,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
    ⑤[宋陆佃,《埤雅》卷14,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⑥[清]刘灏《广群芳谱》卷72,上海书店,1985。
    ⑦[清]刘灏《广群芳谱》卷72,上海书店,1985。
    ⑧[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42,方志出版社出版,2003年。
    ⑨[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5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5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宋]戴侗,《六书故》卷2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12[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42,方志出版社出版,2003年。
    ①[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2,中华书局,1980年。
    ②[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42,方志出版社出版,2003年。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65,中华书局,1985。
    ④[晋]戴凯之,《竹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8,中华书局,2009年
    ⑥[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上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⑦[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6《食货物产》,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⑧[宋]高似孙,《剡录》卷9,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⑨郭柏苍,《闽产录异》第143页,第340条,岳麓书社,1986年。
    ⑩[清]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1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349,中华书局,2006年。
    12[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8,中华书局,2009年。
    ①[清]曾日瑛、李绂, 《汀州府志》卷9《土贡》,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2004年。
    ②陈椽《茶业通史》第62-65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③[清]彭衍堂等,道光《龙岩州志》卷7《风俗志》,清光绪十六年重刊本。
    ④[明]王世懋,《闽部疏》第9页,成文出版社,1976年。
    ⑤郑立盛,《北苑茶史》,《农业考古》,1991年第4期。
    ⑥陈香白辑校, 《潮州三阳图志辑稿》第126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⑦陈香白辑校, 《潮州三阳图志辑稿》第126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①[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9,中华书局,2005年。
    ②[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供贡,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③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第4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
    ④[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5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陈弦章, 《唐宋闽西汀州蜡贡谈》, 《龙岩师专学报》第21卷第1期,2003年2月。
    ⑥[清]曾日瑛、李绂,《汀州府志》卷8《物产》,方志出版社,2004年。
    ⑦[清]曾日瑛、李绂,《汀州府志》卷8《物产》,方志出版社,2004年。
    ⑧陈衍德、张天兴,《宋代福建各地农业经济的区域特征》,《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2期。
    ①[宋]曾巩,《元丰类藁》附录《行状》,商务印书馆,1937年。
    ②[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8,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③[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34,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
    ④[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0,岳麓书社,2004年。
    ①[明]邵有道,嘉靖《汀州府志》卷2《山川》,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上海书店,1989年。
    ②[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卷152,中华书局,1934年。
    ③[唐]韩愈,《钱重物轻状》,《昌黎文集》卷3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明]胡我琨,《钱通》卷4,重庆出版社,2010年。
    ⑤[唐]张籍,《送南迁客》,《全唐诗》卷384,扬州诗局本。
    ⑥[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提要,中华书局,1987年。
    ⑦[清]乾隆《福建通志》卷63《古迹》。同书卷2则云上杭场为大历四年置。
    ⑧[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9,中华书局,2005年。
    ⑨[元]脱脱等,《宋史》地理六,中华书局,1985年。
    ①[清][乾隆]版《大清一统志》卷33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王菱菱,《宋代冶矿业研究》第7-13页,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①[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3,1,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
    ②吴福文,《客家探论》第82页,燕山出版社,2000年。
    ③王菱菱,《宋代冶矿业研究》第129页,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89,中华书局,1985年。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89,中华书局,1985年。
    ①[宋]李昉,《太平御览》卷172“潮州”条引。
    ②[宋]潘自牧编撰,《记纂渊海》卷15,中华书局,1988年。
    ③[宋]王安中《潮阳道中》,转引自乾隆《潮州府志》卷42《艺文下》,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④[宋]王应麟,《玉海》卷181,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⑤[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16,中华书局,1957年。
    ⑥[明]宋濂等,《元史》卷91《百官七》,中华书局,1983年。
    ⑦马明达,《元代潮州路总管王玄恭事略》,《潮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①[明]李贤等,《大明一统志》卷80,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②[清]乾隆《大清一统志》卷34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1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清]乾隆《大清一统志》卷34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明]宋濂等,《元史》卷91,中华书局,1983年。
    ②[明]《永乐大典》卷5343,中华书局,1986年。
    ③[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1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18,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清]乾隆《大清一统志》,卷三百四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吴榕青,《宋代潮州的盐业》,《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9月第3期。
    ⑦[明]《永乐大典》卷5343引《元一统志》,中华书局,1986年。
    ⑧[清]嘉庆《澄海县志》卷10《古迹》,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⑨[明]《永乐大典》卷5343引《元一统志》,中华书局,1986年。
    ⑩[清]乾隆《大清一统志》卷34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7之16,中华书局,1957年。
    ②[明]《永乐大典》卷5343引《三阳图志》,中华书局,1986年。
    ③[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10,中华书局,1957年。
    ④[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6之34,中华书局,1957年。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89《地理五》,中华书局,1985年。
    ⑥[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26,中华书局,1957年。
    ①陈历明主编,《潮汕文物志》上册第92-94页,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印,1985年。
    ②陈万里,《从几件瓷造像谈到广东潮州窑》,《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3期;李辉柄《广东潮州古瓷窑址调查》,《考古》,1979年第5期。
    ③广东省博物馆编,《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1年。
    ④陈志民,《唐代梅县水车窑与潮州窑的发展成因初探》, 《中国陶瓷》第42卷第12期,2006年12月。
    ⑤冯先铭,《中国陶瓷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国古陶瓷史研究》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①[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引《三阳志》,中华书局,1960年。
    ②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潮汕文化论丛》初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③余楚玲,《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出上陶瓷艺术考释》第21页,汕头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7年。
    ④余楚玲,《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出土陶瓷艺术考释》第22页,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⑥林梓波、李建军,《闽西北地区客家古陶瓷考察》,《江苏陶瓷》第42卷第4期,2009年8月。
    ①[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34之19,中华书局,1957年。
    ②曾玲, 《福建手工业发展史》第126-128页,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③潮汕百科全书编辑部,《潮汕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④庄义青,《唐宋时期潮州的陶瓷生产和外销》,《文史知识》,1997年09期。
    ⑤冯先铭主编, 《中国古陶瓷图典》第277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
    ⑥马文宽、孟凡人,《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第8-35页,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
    ⑦邱镇沪,《潮州陶瓷出口史话》,《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03期。
    ①余楚玲,《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出土陶瓷艺术考释》第21-22页,汕头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②邱镇沪,《潮州陶瓷出口史话》,《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03期。
    ③[唐]徐坚,《初学记》卷25引《山海经》,中华书局,2004年。
    ④[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8,中华书局,2007年。
    ⑤[汉]司马迁,《史记》卷114《东越列传》,中华书局,1975年。
    ⑥[汉]班固,《汉书》卷24下, 中华书局,2000年。
    ⑦[唐]魏征等,《隋书》卷81《倭国传》,中华书局,1982年。
    ①[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年。
    ②[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③[宋]施宿等,《会稽志》卷17,中华书局,1996年。
    ④[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卷190,台湾迪志文化公司,2003年。
    ①[清]杨澜, 《临汀汇考》卷4《物产》,清光绪四年刻本。
    ②叶德辉,《书林清话》,中华书局,1957年。
    ③王铁铭, 《四堡传统建筑环境与雕版印刷文化保护研究》第10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十论文,2005年。
    ④傅阿偱,《四堡坊刻考略》第4页,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⑤傅阿循,《四堡坊刻考略》第4页,福建师范大学硕十论文,2006年。
    ⑥[清]杨澜, 《临汀汇考》卷四《物产》,清光绪四年刻本。
    ⑦《长汀四堡马氏族谱》,孝思堂刻本,马屋铅印本,1993年。
    ①陈香白,《唐宋元明潮州刻书》,《岭南文史》,1985年第2期。
    ②常祎, 《潮州图经序》, 《潮州三阳志辑稿》第13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③[明]解缙,《永乐大典》卷5343引《三阳志》,中华书局,1960年。
    ①[宋]朱熹,《答廖子晦》,《晦庵集》卷4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朱熹撰,《晦庵先生文集续集》卷4上《答刘晦伯》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①[汉]班固,《汉书》卷64上《严助传》,中华书局,2000年。
    ②《周易·系辞下》,《周易大全》,第716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汉]刘安,《淮南子》卷18《人间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④[法]鄂卢梭, 《秦代初平南越考》, 《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从》9编,中华书局,1962年。
    ①陈乃华,《古代城市发展与河流的关系初探》,《南方建筑》,2005年第4期。
    ②[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02,中华书局,2007年。
    ③[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山川,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④蓝鼎元,《大埔县图说》,《鹿洲初集》卷12,载《蓝鼎元论潮文集》,海天出版社,1993年。
    ⑤[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全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⑥[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8,中华书局,2007年。
    ⑦《永乐大典》卷5343,第1461页,中华书局,1986年。
    ①[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税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②[明]王世懋,《闽部疏》,《从书集成新编》95册,台北新丰文出版公司,1985年。
    ①《广东公路交通史》第一册第28页,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②[宋]林安宅, 《潮惠下路修驿檀木记》, 《潮州三阳志辑稿》第76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③《永乐大典》卷5345,中华书局,1986年。
    ①陈伟明, 《宋代岭南交通路线变化考略》, 《学术研究》,1989年第3期。
    ②[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11之38,方域10之13,中华书局,1957年。
    ③徐晓望主编, 《福建通史》第二卷《隋唐五代》第49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清]谢旻,康熙《江西通志》卷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清]郝玉麟等,《福建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清]乾隆《大清一统志》卷25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山川,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⑧[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山川,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①[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10,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
    ②傅长盛、黄启元,《探访客家之路——江西石城县至宁化石壁古驿道见闻》,“闽西新闻网”www.mxrb.cn,2008/11/06。
    ③《广东兴宁刘氏族谱》,《刘氏世系行实传》“唐朝”,广东兴宁刘氏修谱编委员会,1997年。
    ①[明]《永乐大典》卷199418引《经世大典·站赤三》,中华书局,1986年。
    ②颜广文, 《元代隆兴至潮州新驿道的开辟及对赣闽粤三省省界开发的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2期。
    ③[明]《永乐大典》卷7890《汀州府》,中华书局,1986年。
    ④[清]蔡蒙吉,乾隆《嘉应州志》卷11《艺文》,清乾隆十五年刊本。
    ⑤[清]谢旻,康熙《江西通志》卷1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6,方志出版社出版,2003年。
    ②[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02,中华书局,2007年。
    ③[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30,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①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漳州市志》卷五第一章“驿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②[唐]李德裕, 《盘陀岭驿楼》, 《御定全唐诗》卷475,台湾迪志文化公司,2003年。
    ③[清]郑方坤编辑,《全闽诗话》卷1,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清]郑方坤编辑,《全闽诗话》卷1,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⑤[汉]刘安, 《淮南子·人间训》,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
    ①曾昭璇, 《岭南史地与民俗》第4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广州市文化局, 《广州秦汉考古三大发现》第365页,广州出版社,1999年。
    ③[汉]司马迁,《史记》卷114,《东越列传》,中华书局,1975年。
    ①[唐]魏征等,《隋书》卷81《倭国传》,中华书局,1982年。
    ②[唐]杜佑,《通典》卷182潮阳郡,中华书局1988年。
    ③[汉]袁康,《越绝书》卷8《外传记地传》。
    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66《郑弘传》,中华书局,2003年。
    ⑤陈延机, 《潮州古船概述》,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⑥[晋]左思,《吴都赋》,《文选注》卷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后魏]郦道元,《水经注》卷35,岳麓书社,1995年。
    ⑧[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769,中华书局,2006年
    ⑨[唐]贾岛,《寄韩潮州愈》,《全唐诗》卷574,中华书局,1999年。
    ⑩[唐]周去非,《岭外代答》卷6,中华书局,2009年。
    11李平日等认为,唐代韩江三角洲的滨线已达今和州、白沙、新溪、陈晋合一线,当时潮州距海已逾30千米(60里),参见《韩江三角洲》一书,1987年。
    ①[唐]张登,《送王主簿游南海》,《全唐诗》卷313,中华书局,1999年。
    ②[明]《永乐大典》卷5343,中华书局,1986年。
    ③[清]杨澜, 《临汀汇考》卷4《物产》,清光绪四年刻本。
    ④[清]杨澜, 《临汀汇考》卷4《物产》,清光绪四年刻本。
    ①刘泽煊《潮州意溪的客家会馆》,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
    ②《潮州三阳图志辑稿》第122页。陈香白辑校,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③[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④[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8,中华书局,2007年。
    ①[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20,中华书局,1957年。
    ②[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20,中华书局,1957年。
    ③[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④[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34,中华书局,1957年。
    ⑤[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1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6之33 中华书局,1957年。
    ⑦[明]《永乐大典》卷7890引《临汀志》,中华书局,1986年。
    ⑧[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税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①[宋]王存, 《元丰九域志》卷9《潮州》,中华书局,2005年。
    ②[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至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③《龙岩地区志》第518-51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④长汀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长汀县志》卷十,《交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⑤永定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永定县志》卷十三《交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②[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1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王安石,《临川文集》卷82,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
    ④[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4之2,中华书局,1957年。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182《食货志》,中华书局,1985年。
    ①[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卷33《郑弘传》,中华书局,2003年。
    ②[元]周达观,《真腊风上记校注》总序,中华书局,1981年。
    ③顾涧清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第82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④[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3,中华书局,2009年。
    ⑤[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卷38,燕山出版社,2009年。
    ⑥[汉]司马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75年。
    ⑦[唐]韩愈,《送郑权尚书序》,《文苑英华》卷730,中华书局,2003年。
    ⑧[唐]李延寿,《南史》卷78,中华书局,2003年。
    ①[唐]姚思廉,《梁书》卷54,中华书局,2003年。
    ②[唐]房玄龄等,《晋书》卷97《四夷》,中华书局,1996年。
    ③王元林,《国家祭祀与海上丝路遗迹》第97页,中华书局,2006年。
    ④[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祠庙,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⑤[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1,中华书局,1957年。
    ⑥徐德志等,《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史》第4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489《外国五》,中华书局,1985年。
    ②[宋]王应麟,《玉海》卷186,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③徐德志等,《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史》第4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④蔡英豪主辑, 《澄海县文物志》,澄海县博物馆,1987年。
    ①杨少祥,《广东唐宋窑址出土陶瓷》,《广东唐至宋代陶瓷对外贸易略述》第24页,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85年。
    ②马文宽、孟凡人,《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
    ③庄义青,《唐宋时期潮州的陶瓷生产和外销》,《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
    ④邱镇沪,《潮州陶瓷出口史话》,《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03期。
    ⑤[唐]王虔休,《进岭南王馆市舶使院图表》, 《文苑英华》卷630,中华书局,2003年。
    ⑥[明]胡我琨,《钱通》卷4,重庆出版社,2010年。
    ⑦[宋]谢深甫等,《庆元条法事类》卷28《禁榷门》,燕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本,1948年。
    ①[宋]楼钥,《攻媿集》卷88,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②[宋]张方平,《论钱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中华书局,2004年。
    ③[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73之46,中华书局,1957年。
    ④[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⑤蔡英豪主辑, 《澄海县文物志》第63-64页,澄海县博物馆,1987年。
    ⑥[宋]章如愚, 《山堂考索后集》卷60《财用门》,中华书局,1992年。
    ⑦陈佳荣,《架子门、屯门之今昔比较》,《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第430页,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①[宋]朱熹,《奏明州乞给降官会及本司乞再给官会度碟状》,《晦庵集》卷17,文渊阁四厍全书本。
    ②[清]秦惠田,《五礼通考》卷248,光绪六年江苏书局。
    ③[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43之18,中华书局,1957年。
    ④[清]李书吉,嘉庆《澄海县志》卷8《埠市》,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①[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9,中华书局,2005年。
    ②[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③[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地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中华书局,2005年。
    ⑤[明]郭造卿,《闽中兵食议》, 《天下郡国利病书》第26册第427页,齐鲁书社影印本,1997年。
    ①[明]黄仲昭, 《八闽通志》卷42,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②[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地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明]唐世涵,《汀州府志》卷九《权政》,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2004年。
    ④[明]黄汴,《天下水陆路程三种》第243页,山西人民出版,1992年。
    ⑤林鸿怡,《福建航道志》第91页,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
    ①[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9,中华书局,2005年。
    ②[清]周硕勋, 《潮州府志》卷14《墟市》,台湾成文出版社。
    ③[宋]王存, 《元丰九域志》卷9,中华书局,2005年。
    ④[清]张鸿恩, 《大埔县志》卷18《艺文志》,光绪二年刻本。
    ⑤[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71,中华书局,1956年。
    ①[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9,中华书局,2005年。
    ②肖文评,《梅县畲坑传统墟市经济与地方社会》,《粤东三州的地方社会之宗族、民间信仰与民俗》,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2002年。
    ①吴晓燕,《集市政治——交换中的权力与整合》第219页,华中师范大学博十论文,2008年。
    ②傅衣凌,《论乡族势力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干涉—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的一个探索》第92页,《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①鲁西奇,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6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②马红瀚,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研究》第31页,兰州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009年。
    ③涂妍, 《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④高进田, 《区域、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改革》,2007年第7期。
    ①[宋]曾巩,《元丰类稿》附录《行状》,商务印书馆,1937年。
    ②陈朝辉等,《潮汕平原经济》第1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①胡军、孙莉,《制度变迁与中国城市发展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人文地理》,2005年第1期。
    ①[唐]杜佑,《通典》卷182,中华书局,1988年。
    ②[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02《梅州》,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丁儒后人, 《白石丁氏古谱·鼓迹记》,丁氏族谱油印本。
    ④[唐]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 《全唐诗》卷460,中华书局,1999年。
    ⑤[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35《潮州》,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⑥[清]吴颖,《潮州府志》卷10,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⑦[元]脱脱等,《宋史》卷64,中华书局,1985年。
    ①[明]《永乐大典》卷5343第26页,中华书局,1986年。
    ②[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8,中华书局,2007年。
    ③[明]《永乐大典》卷5343《三阳志》卷之8《土产》,中华书局,1960年。
    ④[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土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⑤[宋]王涤,《拙亭记》,《潮汕金石文征》卷1,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⑥[宋]杨万里,《揭阳道中》,《杨万里诗词集》卷17,文渊阁四厍全书本。
    ⑦[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34,迪志文化公司,2001年。
    ①陈香白辑校,《潮州三阳志辑稿》第27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②张羔,《仰韩阁记》,《永乐大典》卷5345第22页,中华书局,1986年。
    ③陈香白辑校,《潮州三阳志辑稿》,第30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④[宋]郑厚,《金山亭记》,《潮州三阳志》第78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⑤陈香白辑校,《潮州三阳志辑稿》第30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①[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3之20,中华书局,1957年。
    ②马龢鸣,《龙岩县志》卷9《赋税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
    ①[宋]张方平,《论钱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中华书局,2004年。
    ②[宋]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卷60《财用门》,中华书局,1992年。
    ③蔡英豪主辑,《澄海县文物志》,澄海县博物馆,1987年。
    ①《道德经》六十三章,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②《大学》,《儒学经典·四书·大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③《孙子兵法》军形第四,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
    ①李眺, 《审计市场: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第9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②李眺, 《审计市场: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第9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第227页,商务印书馆,1961年。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0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①(参考)义旭东,《论区域要素流动》,四川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005年。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389-39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②杨永华, 《马克思的地域分工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第8期。
    ①冯邦彦、李胜会, 《结构主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经济经纬》,2006年第5期。
    ②黑格尔, 《历史哲学》第132-135页,三联书店,1956年。
    ①张苏, 《国际分工理论流派及其综合》,《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
    ②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第11-1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①陈岱孙, 《市场经济百科全书》第289.29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5年。
    [汉]班固《汉书》, 中华书局,2000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3年。
    [南朝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岳麓书社,1995年。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江苏古籍山版社,2001年。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商务印书馆,1983。
    [唐]杜佑《通典》,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12月。
    《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
    [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96年。
    [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2003年。
    [唐]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82年。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2003年。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2006年。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86年。
    [宋]欧阳态《舆地广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宋]祝穆《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年。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中华书局,2009年。
    [宋]罗泌《路史》,明嘉靖洪楩刻本。
    [宋]沈括《梦溪笔谈》,岳麓书社,2004年。
    [宋]五存,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2005年。
    [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凤凰出版社,2006年。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
    [明]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83。
    [明]马欢《赢涯胜览》,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明]张燮《东西洋考》,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明]费信《星搓胜览》,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明]巩珍《西洋蕃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
    [明]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明]李贤等《大明一统志》,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木》,中华书局,1977年。
    [明]《永乐大典》残卷影印本,中华书局,1986。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岳麓书社,2002年。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年。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
    [清]徐坷《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年。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997。
    [清]魏源《海国图志》,岳麓书社,1998年点校本。
    [清]齐召南《水道提纲》,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
    [清]乾隆《大清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胡太初、赵与沐,开庆《临汀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方志出版社出版,2003年。
    [明]戴璟,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1988年影印本。
    [明]黄佐,《广东通志》,嘉靖四十年(1561)刻本,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誊印本,1997年。
    [明]郭春震,嘉靖《潮州府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1992年。
    [明]冯元鹰、郭之奇,崇祯《揭阳县志》,崇祯四年本。
    [明]至正《三阳志》,《永乐大典》卷5343,中华书局,1960年。
    [明]黄仲昭,弘治《八闽通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明]邵有道,嘉靖《汀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明]吴思立、陈尧道,嘉靖《大埔县志》,广东中山图书馆油印本,1963年。
    [明]陈天资,万历《东里志》,饶平方志办印行,1990年。
    [明]邵有道篡修,嘉靖《汀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清]金光祖:《广东通志》,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清]郝玉麟:《广东通志》,雍正九年刻本。
    [清]阮元,道光《广东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朱广澜等,民国《续修广东通志》,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年。
    [清]吴颖,顺治《潮州府志》,中国书店,1992年。
    [清]林杭学,康熙《潮州府志》,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1999年。
    [清]周硕勋,乾隆《潮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书店,2003年。
    [清]金一凤,康熙《海阳县志》,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1年。
    [清]张士琏,雍止《海阳县志》,潮州市地方办公室,2002年。
    [清]卢蔚趾、吴道熔,光绪《海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书店,2003年。
    [清]陈树芝,雍正《揭阳县志》,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据清雍正九年刻本编。
    [清]刘业勤、凌鱼,乾隆《揭阳县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清]王岱、王楚书,康熙《澄海县志》,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清]宁时文,雍正《澄海县志》,1997年澄海市志办公室、文博研究会摄影誊印本。
    [清]金廷烈,乾隆《澄海县志》,清乾隆二十九年刻本。
    [清]李书吉,嘉庆《澄海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一广东府县志辑》,上海书店,2003年。
    [清]刘卞,光绪《饶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赓广东府县志辑》,上海书店,2003年。
    [清]程志远,乾隆《嘉应州志》,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古籍部出版,1991年第1版。
    [清]刘广聪,康熙《程乡县志》,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出版,1993年。
    [清]洪先寿,嘉庆《大埔县志》,嘉庆9年刻本。
    [清]潘承焯、吴作哲,乾隆《镇平县志》,台北市蕉岭同乡会印,1987年8月重印。
    [清]吴联元,光绪《镇平县志》,清光绪二年刻本。
    [清]嵇曾筠、沈翼机,雍正《浙江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清]郝玉麟,乾隆《广东通志》,文渊阁四序全书本。
    [清]郝玉麟,乾隆《福建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曾日瑛、李绂,乾隆《汀州府志》,方志出版社,2004。
    饶宗颐;《潮州志》,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5年。
    梅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梅州市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第1版。
    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梅县志》,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第1版。
    蕉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蕉岭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第1版。
    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梅州市华侨志编委会,《梅州市华侨志》,2001年。
    赖雨桐主编,《蕉岭姓氏源流》,广东省蕉岭县地方志办公室,1994。
    陈香白辑校,《潮州三阳志辑稿 潮州三阳图志辑稿》,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
    庵埠志编篡委员会,《庵埠志》,新华出版社,1990年。
    谢逸,《潮州市文物志》,(内部发行) 1985年。
    陈历明主编,《潮汕文物志》,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985年。
    潮阳文化局博物馆,《潮阳县文物志》,1986年铅印本。
    澄海县博物馆,《澄海县文物志》,1987年铅印本。
    南澳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南澳县文物志》,1985年铅印本。
    饶平博物馆,《饶平文物志》,1985年铅印本。
    揭阳县博物馆,《揭阳文物志》,1986年编印。
    惠来文物普查办公室,《惠来文物志》,1985年铅印本。
    饶宗颐、张树人编著,《广济桥史料汇编》,香港新城文化服务有限公司,1993年。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
    [唐]韩愈,《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唐]韩愈著,成傲周等译校,《新泽昌黎先生文集》,三民书局,民国88年。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
    [宋]曾巩,《元丰类稿》,商务印书馆,1937年。
    [宋]高似孙,《蟹略》,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
    [宋]王益之,《西汉年纪》,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宋]王安石,《临川文集》,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
    [宋]陆佃,《埤雅》,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明]胡我琨,《钱通》,重庆出版社,2010年。
    [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岳麓书社,1991年。
    [明]翁万达,《翁万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林大钦,《东莆先生文集》,1987年据民国31年重刊本影印。
    [明]林大钦,《林大饮集》,广东人民出版社,(潮汕文库丛书)1995年。
    [明]林大川,《韩江记》,咸丰七年钓月山房刻本。
    [明]林大春,《井丹林先生文集》,民国24年,潮阳郭氏双百鹿斋刻本。
    [明]王天性,《王别驾半憨集》,清道光29年,《潮州青旧集》本。
    [明]王天性,《半憨集》,清道光26年,成式堂刻本。
    [明]郭棐,《粤大记》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点校本。
    [明]郭子章,《潮州杂纪》,香港特威印务公司影印万历本。
    [明]杜臻,《粤闽巡视纪略》,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七十二年。
    [明]郑若曾,《筹海图编》,中华书局,2007年。
    [清]蓝鼎元,《鹿州初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影印本。
    [清]蓝鼎元,《鹿洲公案》,群众出版社,1985年点校本。
    [清]陈徽言,《南越游记》、张渠《粤东闻见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点校本。
    [清]蓝鼎元,《蓝鼎元论潮文集》,海天出版社,1993年。
    [清]郑吕时,《韩江闻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林大川,《韩江记》,清咸丰7年钓月山房刻本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
    [清]秦惠田,《五礼通考》,台湾商务印书馆。
    [清]郑方坤,《全闽诗话》,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台北广文书局,1959年
    [清]刘灏,《广群芳谱》,上海书店,1985。
    香港潮州会馆,《潮州耆旧集》,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书影印本,1979年。
    释慧,《潮州市佛教志 潮州开元寺志》,潮州市开元寺出版,1992年。
    《贵贤公派赖氏放谱》,蕉岭县贵贤公派续修族谱理事会,1996。
    《杨氏族谱》(手抄本),蕉岭县新铺油坑杨屋,源自赖雨桐《蕉岭县姓氏源流》,1992年。
    《蕉岭峡里林姓族谱》,长潭峡里林姓,源自赖雨桐《蕉岭县姓氏源流》,1992年。
    《廖氏族谱》,蕉岭铁山嶂下廖姓,源自赖雨桐《蕉岭县姓氏源流》,1992年。
    《梅州叶氏宋太始祖梅江“文献”公族谱》,梅江区,2001年。
    《杨氏族谱——成全安理公房谱》,梅县畲江,1998年秋修。
    《庐江堂何氏族谱——梅县松源分谱》,梅县松源,1999年。
    《林塘张氏族谱》,梅县南口乡,1990年。
    《刘氏族谱》,梅县畲江,1997年修。
    《黎氏族谱》,1921年修。
    《石扇颖川堂陈氏族谱》,1936年重修。
    《凤岭刘氏族谱》,梅县白渡,1914年编修。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揭阳县战国墓》,《考古》,1992年第3期。
    黄挺、马明达,《潮汕金石文征》,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陈森凯等,《关于潮州古城牌坊的分类及其式微》,《潮州文史资料》第十辑,1991年。
    1,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2,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郭声波,《四川历史农业地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4,白寿彝,《中国交通史》,团结出版社,2007年。
    5,王中瑞、李春山,《中国商业地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
    6,陆大壮,《中国商业地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
    7,武育干,《商业地理》,中华书局,民国22年初版。
    8,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中国财经科学出版社,2009年。
    9,司徒尚纪,《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陈泽汉,《岭南建筑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徐俊鸣,《岭南历史地理论集》,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1990年。
    12,广东历史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广东历史地图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
    13,曾昭璇、黄伟峰,《广东自然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15,陈世训,《广东气候区划》,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1963年。
    14,鲁西奇,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16,梁必骐,《广东的自然灾害》,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17,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18,吴郁文,《广东经济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19,黄节,《广东乡土历史》,上海国学保存会,光绪三十一年。
    20,黄淑娉,《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1,杨义全,《潮汕自然概览》,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
    22,王双怀,《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
    23,黄启臣、庞新平,《明清广东商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4,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25,林亚杰,《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四卷、第五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26,隗瀛涛,《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27,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
    28,王尔敏,《五口通商变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9,吴松弟,《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30,孙谦,《清代华侨与闽粤社会变迁》,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
    31,欧志图,《岭南建筑与民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
    32,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三、四、五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33,饶宗颐,《潮州丛著初编》,文海出版社,民国60年。
    34,饶锷辑,饶宗颐补订,《潮州艺文志》。
    35,吴榕青,《潮州的书院》,艺苑出版社,2001。
    36,黄梅吟,《潮州街道掌故》,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
    37,陈朝辉等,《潮汕平原经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38,饶宗颐,《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9,黄挺、陈占山,《潮汕史·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40,冷东,《东南亚海外潮人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
    41,杜桂芳,《潮汕海外移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
    42,杨国祯等,《明清中国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3,陈春声,《明代社会转型——以明清之际潮州为例》,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6年。
    44,陈历明,《明清实录潮州事辑》,香港艺苑出版社,1998年。
    45,陈历明,《潮汕考古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
    46,黄挺、马明达,《潮汕金石文征(宋元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47,隗芾编,《潮汕诸神崇拜》,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
    48,罗香林,《客家源流考》,中国华侨出版公司影印本,1989年版,1999年重版。
    49,陈运栋,《客家人》, 台北东门出版社,1988年第六版。
    50,张卫东,《客家文化》,新华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51,王东,《客家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52,丘桓兴,《客家人与客家文化》,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53,钟俊昆,《客家文化与文学》,南方出版社,2004年。
    54,刘佐泉,《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2003年第3次印刷。
    55,邓迅之,《客家源流研究》,台中市天良出版社,1982年版。
    56,丘权政,《客家的源流与文化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
    57,房学嘉,《客家源流探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58,谢重光,《客家源流新探》,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版。
    59,李长傅,《南洋华侨史》,上海书店,1991年。
    60,李长傅,《中国殖民史》,上海书店,1990年。
    61,李长傅,《南洋史地与华侨华人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62,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63,庄国土,《中国侨乡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
    63,王赓武,《中国与海外华人》,商务印书馆,1984年。
    65,周大鸣、柯群英,《侨乡移民与地方社会》,民族出版社,2003年。
    66,朱杰勤,《东南亚华侨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67,刘权,《广东华侨华人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68,龚伯洪,《广府华侨华人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9,区德强,《广东侨史论丛》,香港荣誉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70,林家劲,《近代广东侨汇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71,戴裔煊,《明代嘉隆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72,张天泽,《中葡早期通商史》,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98年。
    73,曾少聪,《东洋航路移民》,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
    74,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
    75,华侨华人百科全书编委会,《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侨乡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
    76,广东省志·华侨志编委会,《广东省志·华侨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77,广东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秘书处,《广东省基本侨情资料汇编》,1991年。
    78,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侨资料选辑组,《晚清海外笔记选》,1981年
    79,汕头华侨历史学会,汕头华侨历史学会,《汕头侨史论丛》,1986年
    80,《潮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1-16辑。
    8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
    82,[日]游仲勋著,郭梁等译,《东南亚华侨经济简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
    84,[美]约翰.F.卡迪,《东南亚历史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85,[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86,郑振满,《福建经济发展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
    87,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88,林天,《宋元明清潮州民变资料》,潮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征集委员会,2002年。
    1,黄挺、杜经国,《宋至清闽粤赣边的交通及其经济联系》,《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2,林伦伦,《地名学与潮汕地名》,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艺苑出版社,2001年。
    3,饶宗颐,《潮人文化的传统与发展》,《国际潮讯》,1990年第11期。
    4,冷东,《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2期。
    5,何平立、来可泓,《论明代潮州武装海商集团》,《潮汕文化论丛》初集。
    6,冷东、李春颖,《十六世纪历史变化中的潮汕海上“盗商”》,《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汕头大学出版社,1988年。
    7,沈定平,《论明中叶后期潮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载《潮学研究》第3期,1995年
    8,冷东,《明代潮州海盗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
    9,冷东,《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0,冷东,《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4期。
    11,黄挺,《明代海禁政策对明代潮州社会的影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第1期。
    12,黄挺,《明代中期潮州工商业重兴与民风之变化》,《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3,沈定平,《论明中叶后期潮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潮学研究》3期,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年。
    14,黄挺、杜经国,《潮汕地区人口的发展(明)》,《潮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15,郑銮娟,《明清潮州城市空间形态初步探究》,暨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16,陈支平,《清代闽西商纲零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
    17,黄梅岑,《昔日旅潮会馆和书院》,《潮州文史资料7》,政协广东潮州市委文史组,1988年。
    18,沈定平,《论明中叶后潮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潮学研究》,第3期,1995年。
    19,陈春声,《嘉靖“倭乱”与潮州地方文献编修之关系——以《东里志》的研究为中心》,《潮学研究(第五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港的神庙系统为例》,《清史研究》,1999年2期。
    21,刘志伟,《明代广东地区的“盗乱”与里甲制度》,《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三辑,1995。
    22,周雪香,《明清闽西粤东北地区人口向外流动的原因和影响》,陈支平编,《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文化印象》,黄山书社,2005年。
    23,翁兆荣,《潮州烟丝业的历史始末》,《潮州文史资料》,第五辑。
    24,廖大坷,《略论明代之前潮州港的发展》,《南洋问题研究》,1994年第2期,
    25,黄挺、杜经国《潮汕古代商贸港研究》,《潮学研究》第1期,汕头人学出版社,
    26,黄挺、杜经国《潮汕地区古代海上对外贸易》,《潮学研究》第2期,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
    27,黄挺、杜经国《宋至清闽粤赣边的交通及其经济联系》,《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28,陈春声,《樟林港史补正三则》,林远辉编《潮州古港樟林—资料与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29,林远辉、张应龙《潮州樟林古港史略》,林远辉编《潮州古港樟林—资料与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30,赵春晨,《汕头开埠史实考》,《潮学研究》第3期,油头大学出版社,1995年。
    31,陈荆淮,《汕头开埠前的对外贸易》,《潮学研究》第2期,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
    32,王元林、刘强,《明清时期潮州粮食供给地区及路线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期。
    33,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 广东省兴宁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2003。
    34,曾祥委,《客家的经济、文化与民性》,《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第3期。
    35,高惠冰,《对客家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岭南文史,2004年第2期。
    36,吴永章,《客家文化中心的历史变迁与启示》,《嘉应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7,钟文典,《论客家民系及其源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第6期。
    38,张天周,《客家主体“古越族人”说质疑》,《中州学刊》,1999第5期。
    39,吴松弟,《客家南宋源流说》,《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第5期。
    40,叶智彰,《客家民系本质的自然科学证据》,《客家研究辑刊》,1997第2期。
    41,丘权政,《论明清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的形成》,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42,曾汉祥,《客家与移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43,黄崇岳,《客家源流新探》, 中原文物,1999年第2期。
    44,叶扬,《也谈客家源流》,《嘉应大学学报》,1995第4期。
    45,黎章春,《也论客家源流》,《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46,张国雄,《客家源流与文化》, 地理知识,1995年第12期。
    47,周振鹤,《客家源流异说》,《学术月刊》,1996第3期。
    48,梁肇庭,《客家历史新探》,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1期。
    49,吴福文,《唐末至北宋的客家迁徙》,《东南学术》,2000年第4期。
    50,赵以武,《浅议客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客家研究辑刊》,2000年第2期。
    51,杨彦杰,《淡水鄞山寺与台湾的汀州客家移民》,《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3期。
    52,钟晋兰,《家族碑刻中的民俗与观念——以闽西客家地区的调查为重点分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一期。
    53,杨彦杰,《闽西北的民俗宗教与社会》,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岭南大学族群与海外华人经济研究院,2000。
    54,杨彦杰,《长汀县的宗族、经济与民俗》,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2002。
    55,李龙潜,《明清时期广东墟市的类型及其特点》,《学术研究》,1982年第6期。
    56,刘强,《明清潮州对外贸易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
    57,佘楚玲《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出土陶瓷艺术考释》,汕头大学硕士论文。
    58,鲍智明,《客家民系在闽西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探析》,福建地理,2006年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