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及“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提出的战略背景下,客观上将云南推到了中国面向东南亚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为云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云南省是西部省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比例失调、市场发育不完善等特征。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没得到充分发挥。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能否提高,关系到贫困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问题,关系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市场繁荣的问题。因此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应放在战略高度来抓,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研究了云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本论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等理论知识,系统研究了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框架(县域经济的特征、县域经济评价原则、类型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其矩阵式评价模型),给出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界定,结合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梯度推进理论,在县域内外环境分析、确定选择基点、构建支撑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此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应该基于实施“特色”战略,而渠道则是通过创新(包括:体制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综合运用管理学、管理统计、国际贸易理论等专门知识并结合云南省的具体情况,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提升的基础上,参照其他典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阐述了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本质在于创新,全面分析了云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总体上县域经济水平较低、差异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完善、城乡二元性结构有加深趋势等),并在县域资源开发现状和区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基于资源型(包括旅游、矿产、水电、生物)和区位型(含边境县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As China joining WTO, implementing strategy of developing western regions, promoting of the onc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Lancang -Mekong River and proposing the Free Trade Area of" China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10+1), Yunnan Province Objectively has been pushed to China and facing the most forward position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of the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offering a machine very rare chance for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of Yunnan Province. The sixteenth meeting of Party proposed the calls of strengthening county economy", regarded developing county economy as the primary task who well-to-do level set up all-sidedly. Yunnan Province is the western province, the level of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ow, shown as: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balance, imperfect structure of ownership and market development.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 the resource advantage, workforce's advantage have not been given full play to.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of Yunnan Province could be improved to concern the synthesized economic strength of the whole province, concern poor county to shake off poverty and set out on the road to prosperity and go straight the issues of well-to-do level concern borderland the regional between social stability and market prosperous issues of ethnic minority. S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should be put in strategic height stressing to strengthen. This text, under such an realistic states, study models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unnan Province just.
    This thesis uses the theories, such as regional economics, geographical economics,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dustry economics, etc., thoroughly research the basic theory frame of county economy (the 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principle, type of choice, and appraise models of county economy), give define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s, combine theory of growth pole, axles development, gradient moving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analysis of county, determining to choose the basic point and structuring the supporting system, hav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county economy. This mode emphasizes mainl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should be because of implementing" characteristic" strategy, through innovation (including: innovation of system, organization markets, bran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tc.). Synthetically using special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manage statistics,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etc., combining the concrete conditions of Yunnan Province, adopting the way of theory analysis, on the foundation of abundant investigation, research, analysis, summarizing, promoting, consult other successful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county economy (such as Su southern mode, Wenzhou mode and Zhu Jiang River mode), it explains the essence of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lies in innovation, all-sidedly analyze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Yunnan Province (including: generally low level, wide difference, unreasonable industry structure, imperfect market system, strengthen trend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wo-yuan of quality structure, the county economy, etc.),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position of the county, put forward t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ource type( including travel, mineral products, water and electricity, living beings) and position type( include the border counties) of Yunnan Province.
引文
【1】 张敦福著.区域发展模式的社会学分析.第1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 刘思华主编.可持续区域经济发展论.第1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3】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4】 朱舜.县域经济学通论.第1版.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5】 廖鸿志、郑春敏.西部地区城镇化——云南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
    【6】 王铮、邓悦、葛昭攀等.理论经济地理学.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
    【7】 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
    【8】 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
    【9】 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
    【10】 车志敏、张淑静、祝培礼.云南经济年鉴.2000.
    【11】 车志敏、张淑静、祝培礼.云南经济年鉴.2001
    【12】 车志敏、张淑静、祝培礼.云南经济年鉴.2002
    【13】 云南年鉴杂志社.《云南年鉴》.2000
    【14】 云南年鉴杂志社.《云南年鉴》.2001
    【15】 云南年鉴杂志社.《云南年鉴》.2002
    【16】 龙茂发、马明宗.产业经济学概论.第1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17】 马庆国.管理统计.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2
    【18】 姜文来、杨瑞珍.资源资产论.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3
    【19】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20】 董宇坤.系统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21】 王瑾.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2】 张林.开发区发展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3】 赵波.论西部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外贸战略选择.复旦大学硕士论文,1999
    【24】 董广芝.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
    【25】 杨安娣.区域势能与国际直接投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
    【26】 薛莹.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0
    【27】 王启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00
    【28】 张杰.商水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0
    【29】 崔宇明.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9
    【30】 罗丽英.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1
    【31】 袁天凤.四川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32】 姬敏.农村社区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苏南与温州的比较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
    【33】 罗明义.云南海外客源市场发展及开拓.旅游学刊,2003(2):35~40
    【34】 张涛.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辨析.旅游学刊,2003(4):24~29
    【35】 张建雄.对“大理风光二日游”推出失败的思考.旅游学刊,2003(2):29~31
    【36】 孙睦优.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选择.旅游学刊,2002(6):23~25
    【37】 曹诗图、袁本华.论文化与旅游开发.经济地理,2003(3):405~408
    【38】 汪宇明.旅游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战略思考.经济地理,2003(3):401~404
    【39】 赵浩兴.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旅游学刊,2003(1):18~21
    【40】 张建雄.滇西北旅游业发展中的隐忧与对策.旅游学刊,2003(3):48~52
    【41】 张建雄.滇旅游资源开发三大模式比较分析.旅游学刊,2002(5):49~53
    
    
    【42】 吴殿廷等.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旅游学刊,2003(1):9~13
    【43】 阮文斌.对实施国外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考.资源·产业,2003(2):39~40
    【44】 徐友宁等.西北地区矿业开发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产业,2003(4):53~55
    【45】 张新乐.矿业投资问题和对策.资源·产业,2003(1):8~9
    【46】 李正恒.对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思考.资源·产业,2003(1):15~16
    【47】 伍成华.关于贵州省矿业权市场建设的思考.资源·产业,2003(2):51~52
    【48】 唐秀君.强化矿业权资产管理,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资源·产业,2003(1):28~30
    【49】 胡远群.我国矿业权市场浅析.资源·产业,2003(2):33~34
    【50】 谭艺平.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经济地理,2003(7):472~475
    【51】 陈修颖.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经济地理,2003(7):446~450
    【52】 周国红等.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经济地理,2003(3):313~318
    【53】 张明龙.区域发展理论演进的纵向考察.云南社会科学,2002(2):33~37
    【54】 俞勇军.江西省经济区位特征及其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研究。经济地理,2003(4):462~466
    【55】 保冠雄.关于提升云南区域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云南科技管理,2003(1):26~28
    【56】 张洪等.论云南区域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3):46~50
    【57】 陈铁军.云南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03(2):51~55
    【58】 谭晶荣.宁夏县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市场经济研究,2003(4):24~28
    【59】 甘立勇、王亚民.西部开发与云南开发.经济问题探索,2001(2):41~43
    【60】 赵立新.一个关于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云南科技管理,2003(4):22~24
    【61】 赖东宁.对福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福州大学学报,2000(4):124~127
    【62】 杨勤业等.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经济地理,2003(4):441~444
    【63】 仇方道.县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经济地理,2003(3):319~322
    【64】 曹大明、李平.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科技合作五年回顾.云南科技管理,2003(2):35~37
    【65】 白树明.浅析云南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珠江现代建设,2002(2):24~26
    【66】 杨荣新.西部大开发与云南省水利发展的前景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1(12):12~16
    【67】 吴东平.论云南水电的战略价值和地位.水利发电学报,2002(4):1~3
    【68】 陈明.对云南水利发展的几点思考.城镇建设·农业增收·水利水电·交通,2001(3):65~68
    【69】 杨荣新.西部大开发中云南水利发展的思路.人民珠江,2002(1):8~10
    【70】 伍立群.云南水资源的再认识.水资源研究,2002(3):10~12
    【71】 张照伟、宋焕斌.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6):6~9
    【72】 刘忠武.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云南水利地方电力发展.云南农村经济,2000(2):10~12
    【73】 刘森离.云南水电开发与输电展望.云南水电技术,2002(3):2~4
    【74】 吴东平.云南水电市场化运作的构想.能源市场,2003(1):27~29
    【75】 盛军锋、贺建锋.国内花卉产业经营模式的区域比较研究.云南科技管理,2002(6):35~38
    【76】 张汝斌.加强云南省农产品安全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云南科技管理,2003(2):28~31
    【77】 邓斌、刘卉、吴金希等.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化发展战略对策研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4):103~108
    【78】 和文华等.从市场潜力看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为了发展.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4):109~113
    【79】 康永庆、王恩耀.开创天然药业发展之路.云南科技管理,2003(2):13~14
    【80】 曾德禄等.加强云南花卉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调研报告.云南科技管理,2003(1):46~50
    【81】 郝立勤、顾金凤.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云南科技管理,2002(4):12~15
    【82】 雷永和.世纪之交云南烟草农业的构想与对策.中国烟草科学,2000(2):36~39
    【83】 彭靖里等.论21世纪云南烟草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0(2):125~128
    【84】 刘家贵、吉萍.云南烟草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工业经济,2003(1):67~71
    
    
    【85】 程永照、刘伟胜.西部大开发中的云南烟草发展对策研究.云南社会科学,2000(5):27~34
    【86】 胡锐.加速我省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云南科技管理,2003(1):14~15
    【87】 李俊峰.试论云南特色经济的培育与发展.学术探索,2002(2):132~134
    【88】 杨俊杰、韩波.入世后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焦点:绿色食品.云南科技管理,2003(2):62~64
    【89】 Beck,Thorsten;Levlne, Ross;Loayza,Norman,20OO,"Finance and the Sourcea of Growt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a,58(1)
    【90】 董辅.“温州模式”的继承与提高.人民网2002年11月05日
    【91】 汪斌著.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92】 姜灵敏等.内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7月第106期
    【93】 和军、罗芸.云南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月第1期
    【94】 叶静怡.发展经济学.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95】 盂宪江.县域经济怎样靠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周刊,2002-7
    【96】 邓聿文.农村经济三大模式殊途同归.中国经营报2003年10月13日
    【97】 N. 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China Machine Press, 1998
    【98】 黄光成、孙可饮.从姐告边贸区看边贸发展.经济问题,2003(1):16~21
    【99】 兰丹、王伟.西南次区域开发与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经济师,2002(9):21~2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