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文化批判与重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期”,也是俄罗斯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其中以别尔嘉耶夫、弗兰克、舍斯托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无疑是光彩夺目的俄罗斯哲学文化荧屏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作为俄罗斯宗教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既传承并发扬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精神气质和研究主题,重新反思并构建了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又以特有方式直面现代西方理性文化危机,同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与思潮形成互动与对话。本文试图从文化哲学研究视角出发,首先对俄罗斯民族性格与宗教文化传统进行分析,在与西方理性文化精神发展的横向比较中,概括俄罗斯传统文化模式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批判与重建理论进行总体解读,主要围绕认识论流派与人本主义流派的五位重要宗教哲学家思想从思维方式与文化主题两方面具体展开论述;最后从中提炼阐述白银时期宗教哲学在现代性语境中对俄罗斯传统宗教文化精神的批判与重建内涵,对西方理性文化精神的借鉴与超越之处,并对宗教哲学的文化精神重建进行价值评价。
It is the "Silver Period" of the Russian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nd of 19th and the early age in 20th as well as the "Golden Age" of Russian philosophical creation.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religious philosophy are Nikolai Berdiaev, C. Frank, Lev Shestov and etc. It's no doubt that they are the shining stars in the dazzling and splendor cultural screen of Russian philosophy. As the highest peak of Russian religious philosophy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it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unique religious culture of spiritual disposition and research topic of Russia. Also, it reconsidered and constructed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modernized context.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exposed to western reasonable culture crisis in the modern period through a unique way, which can have the interaction and make the dialogue with existentialism in the various philosophical schools and the trend of thought.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make a research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philosophy. First of all, it makes an analysis towards the national disposition of Russia and religious culture tradition. While comparing horizontally with spiritual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asonable culture, it summarizes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 in Russia. Furthermore, it makes a general probe into the critics and theoret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igious philosophy during the period of Silver Age. Also, it illustrates specifically from the thinking approach and cultural theme mainly about the five important thinkers of the religious philosophy in the schools of Epistemology and Humanism. Finally, it redefines the illustration towards the critics and the reconstructed connotation in about the cultural spirits of the traditional religion in Russia during the period of Silver Age. Besides the references and the brilliance from the western reasonable culture spirit, it also makes comments on the value of the reconstruction in cultural spirit from the field of the religious philosophy.
引文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245页.
    ①[俄]弗·阿格诺索夫主编.白银时代俄国文学[C].石国雄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407页.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159页.
    ③[俄]尼·奥·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页.
    ①[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1页.
    ②[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2页.
    ③[俄]格·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08页.
    ④[俄]谢·路·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第321页.
    ①[俄]恰达耶夫.箴言集[M].刘文飞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页.
    ②[俄]格·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9页.
    ①转引自贾泽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218页.
    ①徐凤林.俄罗斯哲学研究的两个维度[J].浙江学刊,2007年.第5期
    ①[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②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③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④ #12
    ⑤参见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①参见M.H.格罗莫夫.俄罗斯文化的永恒价值:如何解释祖国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②参见Э.А.卡明斯基.文化类型学还是哲学史过程统一论[J].世界哲学,1996年.第3期.
    ①[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世界历史的透视(上)[M].齐世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335页.
    ②[美]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M].何锡章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6页.
    ①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6页.
    ②[美]耶鲁·瑞奇蒙德.解读俄罗斯人[M].郭武文等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序言.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等著.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23页.
    ②[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等著.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69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M].邱运华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3页.
    ①[俄]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页.
    ②[俄]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0页.
    ③[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7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22页.
    ②[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54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2页.
    ①[俄]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5页.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246页.
    ①[俄]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0页.
    ②[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M].肖昶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13页.
    ①章学富,石敏敏.早期基督教的演变及多元传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53页.
    ②[俄]谢·尼·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91页.
    ③[俄]谢·尼·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89页.
    ①[俄]谢·尼·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94页.
    ①[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第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第21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546页.
    ①[俄]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8页.
    ①[俄]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9页.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9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等著.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73页.
    ①[德]赖因哈德·劳特.陀思妥耶夫斯基[M].沈真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1页.
    ①转引自白晓红.俄国斯拉夫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95页.
    ②参见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霍米亚科夫的聚合性学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5页.
    ②[美]耶鲁·瑞奇蒙德.解读俄罗斯人[M].郭武文等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88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1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4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3页.
    ①[俄]列·舍斯托夫.思辨与启示[M].方珊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页.
    ②[俄]列·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页.
    ①[俄]列·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9页.
    ①[俄]列·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9页.
    ②[俄]列·舍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M].董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87页.
    ①[俄]列·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1页.
    ①[俄]列·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0页.
    ②[俄]列·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4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169页.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9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7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6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27页.
    ①转引自[俄]尼·奥·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页.
    ②[俄]尼·奥·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页.
    ①[俄]尼·奥·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2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2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25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45-46页.
    ①隽鸿飞,户晓坤.神人论: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人学主题[J].世界哲学,2006年.第6期
    ②[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46页.
    ③[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29页.
    ① #12
    ① #12
    ② #12
    ① #12
    ①[俄]尼·奥·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3页.
    ② #12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9页.
    ①[俄]尼·奥·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1页.
    ① #12
    ① #12
    ①转引自苗力田等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C].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56页.
    ②[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427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71页.
    ②[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43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页.
    ②[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37页.
    ③[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38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3页.
    ①[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5页.
    ②[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07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5页.
    ②[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6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09页.
    ①[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0页.
    ②转引自苗力田等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C].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47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第193页.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4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24页.
    ①[德]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M].曹卫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0页.
    ①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C].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第192页.
    ②参见雷永生.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人:东正教与俄罗斯人道主义.华夏出版社,2007年.
    ③同上第193页.
    ①《约翰福音》1:1-3:14-18
    ③[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63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23页.
    ①汪建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上帝 人和神人[C].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第280页.
    ①[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2页.
    ①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C].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第197页.
    ②[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208页.
    ①[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205页.
    ①《旧约.创世纪》记载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③[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第7页.
    ①[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7页.
    ②[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8页.
    ①[法]帕斯卡尔.思想录[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49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7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23页.
    ②[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44页.
    ①[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1-152页.
    ②转引自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507页.
    ①转引自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508页.
    ②汪建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上帝人和神人[C].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第265页.
    ③[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1页.
    ①[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27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3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5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332页.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5页.
    ③[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6页.
    ④ #12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自我认识[M].雷永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07-208页.
    ② #12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61页.
    ①[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63页.
    ②《马太福音》7:13-14
    ①[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254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完整知识的哲学本原[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91页.
    ②[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等著.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5页.
    ①衣俊卿.文化哲学——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40页.
    ②[荷兰]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下)[M].赵复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518页.
    ③可参见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下)第532页.
    ①林精华主编.西方视野中的白银时代[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17页.
    ①[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第213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代序[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页.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231页
    ③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4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2页.
    ②可参见[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之主体与客体化部分.
    ① #12
    ②[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上)[M].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49-250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2页.
    ② #12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译本前言第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恩全集(第10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41页.
    ④[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等著.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1页.
    ①[俄]基斯嘉科夫斯基等著.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页.
    ①转引自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22页.
    ②[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62页.
    ①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页.
    ①[德]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李伯杰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5-26页.
    ①[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页.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微观宇宙和宏观宇宙[J].哲学译丛,1990年.第3期.
    ①[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4页注解.
    ②[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等著.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25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06页.
    ①[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等著.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60页.
    ②详见[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等著.俄罗斯思想·新的和旧的民族救世主说.
    ①参见[俄]T·C·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焦建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465页.
    ①转引自刘放桐等主编.新编现代西方哲学[C].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8页.
    ② #12
    ③[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和机器—技术的社会学和形而上学问题[J].世界哲学,2002年·第11期·
    ① #12
    ①[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91页.
    ②[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9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页.
    ①[俄]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55页.
    ②[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244页.
    ①贾泽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218页.
    ②[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22页.
    ①[俄]列·舍斯托夫.开端与终结[M].方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32页.
    ①[俄]T.C·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焦建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468页.
    ①汪建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C].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第396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
    [2][俄]弗·谢·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M].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3][俄]弗·谢·索洛维约夫.俄罗斯与欧洲[M].徐凤林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神人类讲座[M].张百春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5][俄]弗·谢·索洛维约夫等著.俄罗斯思想[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6][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张百春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
    [7][俄]尼·亚·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张雅平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
    [8][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M].董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9][俄]尼·亚·别尔嘉耶夫.文化的哲学[M].于培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百春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11][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
    [12][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M].邱运华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
    [13][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年.
    [14][俄]尼·亚·别尔嘉耶夫.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安启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15][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自我认知[M].汪剑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6][俄]尼·亚·别尔嘉耶夫.自由精神哲学——基督教难题及其辩护[M].石衡潭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17][俄]列啥斯托夫.在约伯的天平上[M].董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8][俄]列·舍斯托夫.雅典与耶路撒冷[M].张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9][俄]列·舍斯托夫.钥匙的统治[M].张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0][俄]列·舍斯托夫.思辨与启示[M].方珊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21][俄]列·舍斯托夫.开端与终结[M].方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22][俄]列·舍斯托夫.行为造就本质[M].方珊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3][俄]列·舍斯托夫.旷野呼告[M].方珊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24][俄]谢·路·弗兰克.实在与人: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学[M].李昭时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25][俄]谢·路·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M].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26][俄]谢·路·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27][俄]尼·奥·洛斯基.俄国哲学史[M].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28][俄]谢·尼·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29][俄]格·弗洛罗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M].吴安迪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0][俄]基斯嘉科夫斯基等著.路标集[M].彭甄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1][俄]赫克.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32][俄]叶夫多基莫夫.俄罗斯思想中的基督[M].杨德友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3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M].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34][俄]恰达耶夫.箴言集[M].刘文飞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5][俄]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M].吴晓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6][俄]T.C.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M].焦建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
    [37][俄]M.P.泽齐娜.俄罗斯文化史[M].刘文飞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38][俄]弗·阿格诺索夫主编.白银时代俄国文学[C].石国雄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
    [39][英]以赛亚·柏林.俄国思想家[M].彭淮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
    [40][德]赖因哈德·劳特.陀思妥夫斯基哲学—系统论述[M].沈真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1][英]约翰·德雷恩.旧约概论[M].许一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约概论[M].胡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2][德]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M].曹卫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3][德]莫尔特曼.俗世中的上帝[M].曾念粤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4][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
    [45][美]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汪晓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年
    [46][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47][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8][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世界历史的透视(上下)[M].齐世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49][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M].肖昶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0][荷兰]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上下)[M].赵复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51][法]帕斯卡尔.思想录[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52][美]耶鲁·瑞奇蒙德.解读俄罗斯人[M].郭武文等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53][美]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M].何锡章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54][美]弗兰西斯·薛华.前车可鉴——西方思想文化的兴衰[M].梁祖永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
    [55][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6][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
    [57][德]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李伯杰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58][德]米夏埃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张乐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59][德]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60][德]卡尔·雅斯贝尔斯.当代的精神处境[M].黄藿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
    [6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M].王玖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62][德]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6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64][德]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M].李键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65][丹麦]日兰·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M].一谌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年.
    [66][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67]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68]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69]丁立群.哲学·实践与终极关怀[M].黑龙江出版社,2000年.
    [70]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71]乐峰.东正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72]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73]章学富,石敏敏.早期基督教的演变及多元传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74]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5]徐凤林.索洛维约夫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76]贾泽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77]雷永生.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人——东正教与俄罗斯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
    [78]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79]安启念.俄罗斯向何处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80]白晓红.俄国斯拉夫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81]张达明.俄罗斯东正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82]朱达秋,周力.俄罗斯文化论[M].重庆出版社,2004年.
    [83]姚海.俄罗斯文化[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84]赵林.西方宗教文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85]陈会颖.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M].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
    [86]刘文荣.西方文化之旅——从阿波罗到“阿波罗”[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
    [87]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88]严春友.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89]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90]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91]王蓉拉.当代西方哲学综述——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的相互关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
    [92]刘小枫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中下卷)[C].杨德友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93]胡景钟,张庆熊主编.西方宗教哲学文选[C].尹大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94]李小娟主编.文化的反思与重建[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95]汪建钊编选.别尔嘉耶夫集[C].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96]方珊编选.舍斯托夫集[C].张杰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97]方珊等编选.人与世界的割裂[C].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
    [98]尹星凡等编.现代西方人文哲学[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99]刘放桐等主编.新编现代西方哲学[C].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0]苗力田等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C].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1]林精华主编.西方视野中的白银时代(上下)[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
    [102]文池主编.俄罗斯文化之旅[C].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103]张月明,赵泓主编.俄罗斯卷[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110] #12
    [111] #12
    [112] #12
    [113] #12
    [114] #12
    [115] #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