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两种消费思想的理论路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处于明显的转型时期,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看到了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消费社会,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可以说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鲍德里亚分析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符号消费思想,与此同时,他对马克思相关理论的质疑,也引起了众多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注意,而对于早期鲍德里亚与马克思消费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两种消费思想的不同路径,从而正确认识鲍德里亚的消费思想,树立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
     本文将马克思与早期鲍德里亚两种消费思想进行梳理:马克思处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描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逻辑中的消费;而鲍德里亚生活在物质资料极为丰富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他从对物的研究开始,在消费的逻辑下强调了消费的符号意义。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从不同的背景和语境出发,对消费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异化批判,并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但二者在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揭示上却有着相似的地方,即消费实际上成为了资产阶级控制无产阶级的一种手段,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必然存在的生产关系。
     本文通过这一比较研究分析认为,马克思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研究消费,因此,他能够从本质上认识消费,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控制下剥削的实质与根源;而鲍德里亚在出发点上过分关注物的非功能性,最终陷入符号消费的逻辑,虽然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实质,但是由于其分析问题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导致了理论上的局限性。他以自己的消费社会逻辑去颠覆马克思的理论的企图失败了,也更加证明了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social economic made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Some western marxist scholars saw the great changes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thought today's capitalist society had entered a consumer society. Jean Baudrillard can be said to be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scholar. Baudrillard analysised current capitalist society consumption phenomenon and put forward his own unique idea of symbol consumption. Meanwhile, he questioned on Marx related theory caused many marxist scholars' attention. Baudrillard and Marx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sumption thought can be further clear two kinds of different consumption thoughts' theory path, then,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Baudrillard consumption thought,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of Marxist theory.
     This thesis will comb two consumption thought of Marx and early Baudrillard:Marx in the period of early capitalism, he started from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escribed the consumption of production logic in 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 Baudrillard lived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with rich material goods, he started his research by studing of goods and emphasize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consumer in consumption logic. Marx and Baudrillard started from different context and background, animadverted on consumption alienation at a different angle and lead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But they had the similarity on revealing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capitalism, that is consumption had became a way of the bourgeoisie control proletarian, this is the inevitabl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n capitalist societ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this thesis thinks, Marx standed in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analysising question and researching consumption. So, he can know the consumption essentially and pointed out the essence and root of exploitation controlled by capital i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Baudrillard focused too much on non-functional of good, so that he ran into symbol consumption logic. Though he had saw the exploitation parenchyma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 for his study was one-sided and isolated, his theory was strait. He was failed in using his own consumer society logic to replace Marx's theory, and it further proofed the scientific of Marx's theory.
引文
① "Jean Baudrillard"这个名字的国内译文主要有以下几种:鲍德里亚、布希亚、波德里亚、博德里拉等。
    ①[德]瓦·图赫舍雷尔.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843-1858).马经青译.人民出版社,1981.75.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21.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8.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①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②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
    ①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②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23.
    ①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2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①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3.
    ①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8.
    ②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85.
    ③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06.
    ④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29.
    ①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32.
    ②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44.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180.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181.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182.
    ②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1.
    ①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6.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181.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183.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185.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184.
    ①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0.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28.
    ①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36.
    ②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38.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7.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6][法]尚·布西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7][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福,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8][法]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9][法]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
    [10][美]瑞安·毕晓普,道格拉斯·凯尔纳.波德里亚:追思与展望[M].戴阿宝译.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M].陈维振,陈明达,王峰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德]瓦·图赫舍雷尔.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843-1858)[M].马经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13]孔明安.物·象征·仿真——鲍德里亚哲学思想研究[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14]孔明安,陆杰荣.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夏莹.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基于早期鲍德里亚的一种批判理论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6]仰海峰.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17]俞吾金等.现代性现象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对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18]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19]张一兵.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20]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1]Jean Baudrillard. The System of Object [M]. Tr. Jemes Benedict. Verso 1996.
    [22]Jean Baudrillard. The Consumer Society [M]. Tr. George Ritzer. London 1998.
    [1]户晓坤.物的功能化时代与使用价值的没落——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J].东南学术,2009年第2期.
    [2]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J].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3]骆建建,聂家昕.符号消费理论研究——解析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J].北方论丛,2005年第4期.
    [4]李悦书.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与人的发展[J].学术研究,2002年第7期.
    [5]梅琼林.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J].学术论坛,2006年第2期.
    [6]唐正东.“消费社会”的解读路径:马克思的视角及其意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观的方法论缺陷谈起[J].学术月刊,2007年6月第39卷6月号.
    [7]万希平.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代性反思[J].长白学刊,2007年第5期.
    [8]许斗斗.消费现象的社会批判——对马克思与波德里亚之消费理论的比较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6期.
    [9]闫顺利,王雪.消费社会的“符号”异化逻辑——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观谈起[J].前沿,2008年第10期.
    [10]仰海峰.消费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拓展[J].河北学刊,2005年第3期.
    [11]仰海峰.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J].长白学刊,2004年第3期.
    [12]邹广文,王纵横.马克思的消费社会观初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4期.
    [13]张涵.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与“符号社会”的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4]张志丹.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消费社会批判——从阿格里塔和鲍德里亚的方法论谈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
    [15]赵洵.论马克思的消费理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6期.
    [16]张一兵.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读[J].江汉论坛,2008年第9期.
    [17]张一兵.物的差异性操持方式中的表意符号编码——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18]张一兵.伪消费背后的需求幻想——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3期.
    [19]董升.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与科学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0]张乃芳,张冬生.交汇与分歧:鲍德里亚消费理论与马克思生产理论的比较[J].前沿,2009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