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多向化的中国当代美术批评(1978-1989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这篇论文从1978-1989年中国文化转型中的美术报刊,展开美术批评与观念形态的互文性研究;其研究对象是1978-1989年的中国美术批评文本,旨在分析其与观念形态或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
     这篇论文由对四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构成,分述如下。一,1978-1989年的中国美术批评何以牵涉观念形态?即第一章的讨论:美术批评文本发表的平台和1978-1989年的中国美术批评的特征,均与观念形态或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二,1978-1989年的中国美术批评作为整一对象时其意义是什么?即第二章的讨论:对1978-1989年的中国美术批评主题意义及其历史演进的分别推理与纪述。三,1978-1989年的中国美术批评与观念形态存在何种互文状态?即第三章的讨论:1978-1989年的中国美术批评与相关观念形态的互文状态,以及美术批评作为一种话语行为时其模式与隐喻问题。四,美术批评或艺术批评是否一定要关涉观念形态?即最后一章的讨论:1980年代末中国美术批评自身之批评及反思与思想形态存在紧密关系,以及艺术批评与意识形态的可能关系。
     通过相关研究,这篇论文系统地论述了1978-1989年的中国美术批评与观念形态的互文状态,并以此而标示出1978-1989年的中国美术批评与中国社会思想变迁息息相关的多向化演进历程以及其意义。
The subject had investigated of the dissertation is the texts of Chinese art criticism thathad published in1978-1989, and it aimed at analyz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texts and ideologies. The dissertation is constituted by four main research intentions. The first,Why the Chinese art criticism which arise in1978-1989involves ideology and how relevancebetween them? viz. the feature in Chinese art criticism in1978-1989and publications that artcriticism texts were published in this period was revealed th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deology.The second, what is the meaning when Chinese art criticism in1978-1989as a whole object?viz. there are subjects that has been ratiocinated in1978-1989, and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hasbeen orderly deduced and presented. The third, what is the intertextuality status had happenedto Chinese art criticism and ideology in1978-1989and in what approaches? viz. theintertextuality had been arisesed in Chinese art criticism and relevant ideologies; and when artcriticism as a speech action, what is the formulate or model, and what is its metaphor? Thefourth, why the art criticism must be touch ideologies? viz. the closely relationship which hadbeen arisesed in the critics and the review of the Chinese art criticism in the end of1980s; thepossibility of the relation that have been arisesed between art criticism and ideologies andwould be. This investigation has indicated that the nexus status has been systematicallynarrated in Chinese art criticism and ideology in1978-1989, and based on this, amultiple-trend progress and the meaning has uncovered that Chinese art criticism has closelymutuality in the transition of China society thoughts.
引文
1尤雷,’85美术运动中的《美术思潮》[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2彭越,《江苏画刊》在新时期美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3薛菁,思想解放与艺术运动:西方现代人本哲学对中国新时期美术思潮的影响[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4.
    4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5韩勇进,中国文化体制改革32年历史叙事与理论反思[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6方贤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80年代小说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
    7顾丞峰,现代化—现代性在中国美术中的表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3.
    8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论中国古典画论的现代转型[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6.
    9张新文,85新潮美术的历史定位与现代性反思[D],济南:山东大学,2008.
    10叶扬秋,简析十年美术思潮的地位与作用(1976-1985)[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11董雷,绵延与蜕变:1978-2008现实主义的历史叙事[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12刘立宇,新媒介与当代中国艺术变革[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13Yan Zhou. The Centrality of Culture in Art: The Contemporary Challenge to Chinese Artists, Particularly WendaGu.[M.A].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5.
    14Xiaoping Lin.Children of Marx and Coca-Cola: Chinese Avant-garde Art and Independent Cinema[M]. University ofHawai’i Press Honolulu.2010.
    15参见:贾方舟主编,批评的时代:20世纪末中国美术批评文萃·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1-27.(此书分三卷,每卷首都有同一篇“序言”。)
    16参见:王琦主编,当代中国美术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338-350.
    17参见: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8.
    1(*说明:这篇论文的脚注标号,以章为单位连续标注,即每章重新开始连续编号,不续接前一章。)“艺术批评指对艺术作品的描述、阐释和评价。艺术批评的任务”参见: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1)[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509.
    2“Term given to writing focused on the appreciation, analysis, and judgement of the value of artworks.…” In:JonathanHarris. ART HISTORY: The Key Concept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6:78-79.
    3“在美术欣赏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Ⅰ(修订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525.
    4参见:马鸿增.当代美术理论报刊散论[J].美术,1988.11:55,56.高名潞等.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95.
    5“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的一种形式。其中实践的因素与理论的因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观念体系,旨在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最早采用这一名词的是法国革命时代的一位名叫A.L.C.德斯蒂·德·特拉西的哲学家”见: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8)[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310.
    6“Ideology is one variant form of those comprehensive patterns of cognitive and moral beliefs about man, society, and theuniverse in relation to man and society, which flourish in human societies.…” 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SOCIAL SCIENCES[M], Volume7.DAVID L. SILLS Editor. The Macmillan Company&The Free Press,1968:66.
    7参见:[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6.
    11“NOBODY has yet come up with a single adequate definition of ideology, and this book will be no exception.” In:Terry Eagleton. Ideology: An Introduction[M]. London·New York: VERSO,1991:1-2.
    12“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是最难以把握的概念。因为它探究的是我们最基本的观念的基础和正确性。因此,它是一个基本内涵存在争议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它的一个定义(因此其应用)存在激烈争论的概念。”参见:[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第二版)[M].孔兆政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3.
    15参见: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ⅲ.
    18参见:[美]艾布拉姆斯(Abrams,M.H.),[美]哈珀姆(Harpham,G.G.).文学术语汇编:第9版(AGlossary of LiteraryTerms:9th Ed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19,189-192.
    19参见:彭漪、柴同文.功能语篇分析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34.
    20参见:张家敏.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建国以来(1949-1997)[M].香港:香港政策研究所,2010:644.
    21参见:萧冬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卷10)·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1.
    22参见:辛冰茅.《美术》一九七六年《创刊词》必须批判[J].美术,1978.3:5-7.
    23这些评论文本包括马骁撰《连环画〈我要读书〉的连续性》和栗宪庭撰《魅力来自生活的真实——从连环画〈我要读书〉的创作中汲取些什么》。分别参见《美术》:1978.5:13、43;1978.4:10-12.
    24这些评论文本包括何群撰《主题与题材——对年画〈如饥似渴〉的意见》,郑日升撰《年画〈如饥似渴〉的创作匠心》,罗剑钊、孙达佑撰《这样的构思不应赞扬——对年画〈如饥似渴〉的意见》。分别参见《美术》:1978.5:42;1978.5:43;1978.6:42-43.
    25参见:金观涛.总序:世纪视野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A].见同21注,xvii.
    26参见:蔡乐苏.80年代“文化热”[A].见,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G].朱育和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596-618.
    27参见:孟繁华.众神狂欢:当打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9-12.
    28参见:林京耀.意识形态的位置[A].见,防“左”备忘录[G].赵士林.太原:书海出版社,1992:184-191.
    29参见:彭兴惠.《邓小平文选》的出版与学习[A].见同26注,648.
    30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Z].1983:457.
    3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1983)[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02.
    3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1984)[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04..
    34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1985)[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01.
    36参见:李洪林.中国思想运动史[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345.
    38参见:马鸿增.当代美术理论报刊散论[J].美术,1988.11:55,56.
    39参见:李松涛.头十年——改革开放初期的《美术》杂志[A].见,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文集[C].关山月美术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23.
    41参见:邵大箴.编《美术》絮语[J].美术思潮,1987.6:2-4.
    45关于《美术思潮》的停刊,马鸿增在1988年底的一篇文章中有所讨论。见同38注,56-57.
    47参见:刘骁纯.对《中国美术报》的历史记述[A].同39注,510.
    50群贤办报体现在编辑人员及其学术方向的构成上,这些人员包括张蔷、刘骁纯、杨庚新、刘惠民、张祖英、水天中、翟墨、陶咏白、王镛、萧默、蔡星仪、郎绍君、王玉池、黄远林、栗宪庭、高名潞、陈卫和、吴光耀、徐恩存、楼宇栋、廖雯、陈威、邓平祥、彭德、皮道坚、贾方舟、费大为、张绮曼、蔡蓉、王瑞芸、丁方、王志纯、陈建玲、王端庭、葛岩、水均益、江黎、牛克诚、刘托、王健、张惠明、朱秀梅、杨越、叶东胜、鲍蓓等人。参见:刘骁纯.群贤办报[N].中国美术报,1986-2-10(1).
    52参见:刘骁纯.我对《中国美术报》的反思[J].美术思潮,1987.6:5-10.
    55所谓“三不”是指:“一是不要传统,以李小山宏文为主。二是不要祖国,他们只推崇西方现代美术中‘化腐朽为神奇’。这样不若改名为《西方美术报》的好!主题之三,是不要人民,他们只提倡‘自我表现’,内心独白,‘自我意识’,‘自我精神的升华’。‘三不’主题向人们揭示的是彻底否定我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成就,彻底否定党对于美术事业的领导作用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同47注,516.
    57参见:靳卫红.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江苏画刊》34年[A].同39注,249.
    59在“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讨论中,《江苏画刊》的编辑倾向是主导性的。参见:本刊编辑部.致读者[J].江苏画刊,1986.9:2.
    60参见:刘典章.艰难的探索之路——《江苏画刊》办刊得失思考[J].美术思潮,1987.6:11-14.
    61参见:[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8.维特根斯坦全集(4)·哲学语法[M].涂纪亮主编,程志民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66.
    1见:辛冰茅.《美术》一九七六年《创刊词》必须批判[J].美术,1978.3:5.
    4参见:栗宪庭.魅力来自生活的真实——从连环画《我要读书》的创作中汲取些什么[J].美术,1978.5:10-11.
    6参见:“编者按语”,见,朱朴.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创作实践[J].美术,1979.1:5.
    7参见:刘曦林,从“四人帮”对“样板画”的评论谈起[J],美术,1979.1:36,37-39.
    9参见:王朝闻.历史经验值得注意[J].美术,1979.2:6.
    11参见:王琦.发扬民主的关键在领导[J].美术,1979.2:8.
    12参见:江丰.民主要争取、不能靠恩赐[J].美术,1979.2:7.
    14参见:李洪林.中国思想运动史[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236.
    16参见:何溶.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连环画《枫》和想到的一些问题[J].美术,1979.8:14,15.
    18参见:迟轲.连环画《枫》的时代意义[J].美术,1979.8:34.
    20参见:栗宪庭.现代迷信的沉痛教训——谈连环画《枫》对典型环境的刻划[J].美术,1979.8:37,38.
    21参见:栗宪庭.必须揭露“他”!——从版画《无题》想到的[J].美术,1979.9:34,35.
    22参见:何溶.美术创作的伟大转折[J].美术,1979.9:6-7.
    24参见:周韶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J].美术,1980.1:6,7,8.
    26参见:江丰.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1979年11月21日在美协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摘要)[J].美术,1980.1:5.
    29参见:王琦.创社会主义之新,创人民所喜之新[J].美术,1980.10:3.
    34参见:两个座谈会[J].美术,1980.3:3-5.
    35参见:邵大箴.现实主义精神和现代派[J].美术,1980.11:3.
    37参见:何溶.读四川青年美展及其他——再论美术创作中的伟大转折[J].美术,1980.12:4.
    38参见:栗宪庭.现实主义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J].美术,1981.2:46.
    42参见:刘骁纯.模仿、借鉴、创造[J].美术,1981.2:18,19.
    43参见:邵养德.创作·欣赏·评论——读《父亲》并与有关评论者商榷[J].美术,1981.9:57.
    46参见:邵大箴.也谈《父亲》这幅画的评价[J].美术,1981.11:18.
    61与此时的思想环境相对应,《江苏画刊》也发表了系列有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向与价值趋向的文本。例如,余所亚撰《王琦的版画创作活动》,文菲撰《努力描绘新时代、学习传统为创新——本刊举行的美术理论讨论会简述》,左庄伟撰《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道路》,马鸿增撰《自我表现与表现人民》,洛夫撰《生活在召唤——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于力撰《王朝闻谈美术创作》,李桦撰《韧性战斗、永远向前》,况屏撰《要准确地理解现实美》。分别参见《江苏画刊》:1981.2:11;1981.5:38-39;1981.6:2,6;1981.6:3,6;1982.3:4;1982.4:4;1982.5:4;1982.6:14,46.
    62参见:孙美兰.现实主义势必发展[J].美术,1982.6:48.
    64参见:王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美术评论[J].美术,1983.8:5,6.
    65参见:沈鹏.多读点唯物论的反映论[J].美术,1983.10:6,7.
    66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1983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02.
    67参见:艾中信.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指南[J].美术,1983.10:5.
    68参见:本刊评论员.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J].美术,1983.11:4.
    69参见:邵大箴.要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J].美术,1983.11:6.
    70参见:王琦.按艺术规律办事——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J].美术,1983.12:15,16.
    72参见:王琦.鲁迅论现代派美术[J].美术,1986.10:44.
    74参见:闻立鹏.多元化趋势和现实主义的生命力[J].美术,1987.1:67.
    75同74注,68-69.亦可参见:刘骁纯.社会主义美术的多元趋势[N].中国美术报,1986-3-10(1).
    84参见:邵大箴.江青为什么要反对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J].美术,1977.1:14-15.
    87参见:杨之光.中国画的工具与用笔[J].美术,1977.3:44-46;略谈中国人物画中线与皴擦的运用[J].美术,1977.4:43-46.
    88参见:周湘.画是无声诗[J].美术,1977.6:9-11.
    89参见:成威.山水画大有文章可作——山水画创作座谈会纪略[J].美术,1977.6:11,13,14,28.
    90参见:刘凌沧.中国人物画的线描[J].美术,1977.6:15-17.
    91参见: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J].美术,1978.6:16,36,26-29.
    92参见:彤石.思想再解放一点——关于人物画创作的商榷[J].美术,1979.1:34-35.
    93参见:江丰.关于中国画问题的一封信[J].美术,1979.11:10.
    95参见:侗廔.对中国画几个问题的我见——与江丰同志商榷[J].美术,1980.6:15.971981年9月,叶浅予在撰文认为讨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问题,认为对中国画的教学产生干扰。参见:叶浅予.《中国画研究》再版序言——致作者的一封信[J].美术,1981.9:43-44.
    101参见:曾景初,林凡.也谈中国画的几个问题——与侗廔同志商榷[J].美术,1980.10:16.
    103参见:孙云勰.关于中国画的问题——读侗廔同志《我见》有感[J].美术,1980.11:8.
    105参见:丁兆成.对中国画创作的两点看法[J].美术,1980.12:16.
    106参见:何溶.再论“丁香好,牡丹也好”[J].美术,1981.1:9.
    111另外,《江苏画刊》也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关于中国画创新问题的文本,例如,辛明撰《研究理论、努力创新——黄胄在“中国画创新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陆拂明撰《宋文治谈中国画创新》,许石丹撰《对中国画创新的一点看法》,邓丽明撰《不薄古人爱今人》,王菊生撰《也谈中国画创新》。分别参见《江苏画刊》:1983.2:3,4;1983.2:5,7;1983.2:6;1983.6:27;1985.7:6-7.
    112参见:郎绍君.两条借鉴之路——试谈中国画出新[J].美术,1982.7:15,17.
    117参见:张士增.我对文人画传统的几点想法[J].美术,1982.7:20.
    120参见:薛永年.张立辰对写意画用水的探索[J].美术,1982.7:44-46.
    121参见:鲁慕迅.试谈中国画的气[J].美术,1982.10:52-56.
    122参见:陈三弟.论文人画与禅宗[J].美术,1983.12:41-45.
    123参见:栗宪庭,何新.试论中国古典绘画的抽象审美意识——对于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几点新探讨[J].美术,1983.1:4-9;栗宪庭,何新.试论中国古典绘画的抽象审美意识——下篇、中国山水花鸟画审美特征片论[J].美术,1983.5:16-19.
    124参见:驰鸿.“中国画创新”理论讨论会纪要[J].江苏画刊,1983.2:2-3.
    125参见:马鸿增.开创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的新局面——记江苏“中国画创新”座谈会上的争鸣[J].美术,1983.4:9-12.
    126参见:李松.中国画发展的道路[J].美术,1984.10:8.
    131参见:周韶华.处于更新换代中的中国画[J].美术,1984.12:9-10.
    133参见:马鸿增.中国画的现代感与创新思潮[J].美术,1984.12:12.
    134参见:卢辅圣.历史的“象限”[J].江苏画刊,1985.11:8-10.
    135参见:卢辅圣.论中国画创新[J].美术,1985.12:24,25.
    137见: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J].江苏画刊,1985.7:2.
    143参见:李小山.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N].中国美术报,1985-10-26(1).
    144参见李小山:作为传统保留画种的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6.1:2-3;中国画存在的前提[J].美术思潮,1985.7:7-11.
    145参见丁涛:《当代中国画之我见》读后[J].江苏画刊,1985.8:2-3;“当代中国画之我见”讨论会纪要[J].江苏画刊,1985.10:2-3;刘海粟谈《中国画之我见》[J].江苏画刊,1986.3:2-3.
    146参见董欣宾:也谈几句我见[J].江苏画刊,1985.8:4-5;再谈我见[J].江苏画刊,1986.5:6-7.
    147参见:边长.对传统问题的再思考[J].江苏画刊,1985.8:5-6.
    148参见:蒋正义.传统与时髦[J].江苏画刊,1985.9:10-11.
    149参见:张蔷.从理论批评的角度的思考[J].江苏画刊,1985.10:4.
    150同134注.
    151参见:卢辅圣,江宏.“现代中国画”形式刍议[J].江苏画刊,1985.10:5.
    152参见:张迁.读李小山文随感[J].江苏画刊,1985.10:6-7.
    153参见:陈传席.“反”传统是对传统的最好继承[J].江苏画刊,1985.10:8,7.
    154参见:杭法基.浅谈当代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5.11:5-8.
    155参见:马振国.读《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对话[J].江苏画刊,1985.12:37-38.
    156参见:王大根.中国画的过去与未来[J].江苏画刊,1985.12:39-41.
    157参见:令狐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关于《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通信[J].江苏画刊,1986.1:4-5.
    158参见陈履生:中国画勿需“创新”[J].江苏画刊,1986.1:6-7;与刘国松先生谈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6.4:8-9.
    159参见:张保琪.中国画讨论会综述[J].江苏画刊,1986.2:2-3.
    160参见:戴元亮.我对中国绘画传统的认识[J].江苏画刊,1986.2:4.
    161参见:马鸿增.理论的思考——全国美术理论工作座谈会侧记[J].江苏画刊,1986.3:4-5.
    162参见:伍蠡甫.关于国画前景[J].江苏画刊,1986.4:2-3.
    163参见:阎永丰.向着未来,从本质上去认识传统:当代中国画之我见[J].江苏画刊,1986.4:4.
    164参见:刘汝醴.画坛巡礼[J].江苏画刊,1986.5:2-3.
    165参见:侗廔.从《当代中国画之我见》说开去[J].江苏画刊,1986.5:4-5.
    166参见:皮道坚等.中国画的创新[N].中国美术报,1986-1-6:(1).
    167参见:范曾.中国画纵横谈[J].江苏画刊,1986.7:2-3.
    168参见:朱葵.继承、借鉴、发展[J].江苏画刊,1986.8:2-3.
    169参见:王天民.当代中国画将进入第三时期的高潮[J].江苏画刊,1986.8.:4-5.
    170参见:李向伟.画种的存亡[J].江苏画刊,1986.10:5-6.
    171参见:高澍.从李小山的文章看美术批评[N].中国美术报,1985-10-26(2).
    172参见:刘龙庭.何必“杞人忧天”[N].中国美术报,1986-2-3(1).
    173参见:陈醉.有危机,并非坏事[N].中国美术报,1986-2-3(1).
    174参见:高尔泰.为李小山一辩[J].江苏画刊,1987.1:28-29.
    175参见吕品田、王鲁豫、张惠明、顾丞峰、梁江、张晓凌等人的文本:中国美术报,1985-10-26(2).
    176参见:关于中国画传统的再认识讨论[J].江苏画刊,1986.6:2-5,9;来信摘登[J].江苏画刊,1986.1:11-14;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来稿摘登[J].江苏画刊,1986.7:4-7;致读者[J].江苏画刊,1986.9:2,6;
    184由中国画研究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画讨论会于1985年12月4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参见:张保琪.中国画讨论会综述[J].美术,1986.2:20-21.
    185有关中国画创新问题的观念分歧等问题,可扩展参见的文本如下:刘曦林.从“八十年代中国画展”的分歧谈起[J].美术,1986.1:23-26;非为.当代美术的退潮[J].美术,1986.1:20-22;栗宪庭.中国水墨画的合理发展[J].美术,1986.1:8-12.
    186参见:郎绍君.传统的再发现[J].美术,1986.2:5-6.
    190参见:水天中.“中国画”名词的产生和变化[J].美术,1986.2:9.
    193参见:赵立忠.叶浅予谈中国画[J].美术,1986.5:4-6.
    195参见:杜哲森.在儒、道观照下:对传统绘画精神的一点思考[J].美术,1986.4:10-11.
    196参见:高名潞.殊途同归:近现代中国画之路[J].美术,1986.6:48-51.
    197参见:崔振宽.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J].美术,1986.9:10-14.
    198参见:栗宪庭.中国水墨画的合理发展[J].美术,1986.1:8-12.
    199参见:葛岩.传统的张力[J].美术,1986.2:10-13.
    200参见:丁立镇.中国画发展的周期论[J].美术,1986.6:52-54.
    201参见:陈池瑜.中西诗画中的时空意识之比较[J].美术,1986.6:65-67.
    202参见:张安治.中国画的创新问题——致唐德刚教授书[J].美术,1986.10:4-5.
    203参见:冯晓.宇宙观·美学致思与中西绘画[J].美术,1987.7:19-23.
    204参见:叶朗,王鲁湘.张彦远再发现[J].美术,1987.12:50-54.
    2051986年6月下旬,由陕西省国画院、陕西省美协、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画研究院四单位协同组织的“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讨论会在西安召开。参见:钱志强.《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讨论会综述[J].美术,1986.11:11-18.
    206参见:郎绍君.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情势与趋向[J].美术,1988.1:20.
    207见:周韶华.走向开放、走向现代、走向多元——关于中国画问题的思考[J].美术,1988.2:11.
    208参见:郎绍君.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情势与趋向[J].美术,1988.1:21-22.
    209例如,勇力撰《对当代“八股”中国画的再诘难》,宋义州撰《救救国画》。分别参见《美术》:1988.7:30-31;1988.7:31.
    210笔者此处所谓的中国画问题的多元路向,还可参见《全国中国画艺术讨论会发言摘刊》,这个文本所刊载的观点。详情参见:全国中国画艺术讨论会发言摘刊[J].美术,1988.2:4-10.
    211参见:张晨,赵立忠.当代水墨画的命运——北京北京国际水墨画展’88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J].美术,1989.1:6-13.
    212例如皮道坚、贾方舟的文本。参见:皮道坚.作为语言的水墨性[N].中国美术报,1988-12-12:(1);贾方舟.关键是自身的变革[N].中国美术报,1988-12-12:(1,2).
    213关于此问题可参见:张士增.传统精神与当代走向——北京国际水墨画展’88述评[J].美术,1989.1:2,4-5;2141989年前后尤其从1989年开始,出现大量讨论新文人画的文本,可参见:邓福星.新文人画略说[J].美术,1989.4:41-45;王鲁湘.“新文人画”与“有教养的画”[J].美术,1989.4:46-47;殷双喜.新文人画:众说纷纭的文化现象——新文人画研讨会综述[J].美术,1989.6:17-21;栗宪庭.“南线”与“北线”[N].中国美术报,1989-2-13:(1);陈履生.论“新文人画”[N].中国美术报,1989-2-13:(1);邵普生.泛滥成灾的“文人画”[N].中国美术报,1989-2-20:(3);洪惠镇.“新文人画”的界定与评价[N].中国美术报,1989-4-17:(1);薛永年.新文人画小议[N].中国美术报,1989-5-15:(1);郎绍君.返古:现代的悲哀——也谈“新文人画”[N].中国美术报,1989-5-15:(1);丁宁.新文人画:实验中的文化策略?[N].中国美术报,1989-10-23:(1);方舟.“新文人画”与“新水墨画”——由贾又福的新作所想到的[N].中国美术报,1989-11-16:(1);涂同源.新潮之后的休整与历史的回归——论“新文人画”现象[N].中国美术报,1989-11-16:(1).
    215参见:刘绍荟.感情·个性·形式美[J].美术,1979.1:9-10,12.
    216参见:孔伯基.实践与风格[J].美术,1979.1:6-7.
    217参见:贺友直.应重视生活情趣的描绘[J].美术,1979.1:7-8.
    218参见: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J].美术,1979.5:33-35.
    222参见吴冠中:我的感想与希望[J].美术,1980.1:8,9;梵高[J].美术,1980.3:42-44,48;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J].美术,1980.4:14-15;关于抽象美[J].美术,1980.10:37-39.
    223参见:吴冠中.关于抽象美[J].美术,1980.10:37,38,39..
    228参见:刘纲纪.略谈“抽象”[J].美术,1980.11:11.
    231参见:迟轲.形式美与辩证法[J].美术,1981.1:15.
    235参见:北京市举办油画学术讨论会[J].美术,1981.3:51-55.
    240参见:翟墨.支持对形式美的探索[J].美术,1981.3:20.
    241参见:洪毅然.谈谈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兼与吴冠中同志商榷[J].美术,1981.6:4.
    245参见:沈鹏.互相制约——讨论形式与内容的一封信[J].美术,1981.12:41,43.
    246参见:冯湘一.给吴冠中老师的信——也谈“内容决定形式”[J].美术,1981.12:44-48.
    248参见:[德]诺贝特·埃里亚斯.论文明、权力与知识[M].斯蒂芬·门内尔,约翰·古德斯布洛姆编,刘佳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47,49.
    249参见:冯湘一.绘画审美特性试论(续)[J].美术,1982.8:19.
    250参见:何新.略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与审美原则——兼论艺术的起源问题[J].美术,1982.8:13.
    251参见:朱旭初.美术的非纯认知和直观性[J].美术,1982.8:15-16.
    253参见:王仲.评“美术功能唯一论”[J].美术,1982.12:59,52.
    254参见:徐书城.也谈抽象[J].美术,1983.1:10.
    258参见:洪毅然.从“形式感”谈到“形式美”和“抽象美”[J].美术,1983.5:4,5.
    262参见:佟景韩.关于“抽象”问题的一封信——兼及马克思的科学方法[J].美术,1983.5:7-8.
    263参见:扬帆.关于美术的形式与内容问题的讨论(综述)[J].美术,1983.4:13-15,18.
    264参见:刘曦林.形式美的抽象性与“抽象美”[J].美术,1983.5:9.
    268参见:杜键.形象的节律与节律的形象——关于抽象美问题的一些意见[J].美术,1983.10:16-18.
    270参见:杜键.形象的节律与节律的形象(续)——关于抽象美问题的一些意见[J].美术,1983.11:9,10.
    272参见:王仲.析“节律抽象绘画论”[J].美术,1984.2:48-52.
    275参见:洪毅然.再谈“形式美”和“抽象美”[J].美术,1984.4:45-48.
    277参见:徐书城.再谈抽象美和中国画[J].美术,1984.5:50.
    284在思想解放的语境下,现代西方艺术陆续被大量或进一步介绍,比如梵高、劳特累克、毕加索、塞尚、马蒂斯等等,最深入介绍的平台是《美术译丛》。比如可参见:步及.《裙边小狗》和未来主义[J].美术,1979.4:10-11;吴冠中.梵高[J].美术,1980.3:42-44;杨荫寰.维也纳分离派[J].美术,1980.5:46-47;许石丹.谈谈毕加索的画[J].江苏画刊,1980.2:14-15;[日]千足伸行.论梵高的色彩[J].金冶译.美术译丛,1980.1:3-7;[法]爱图阿·于连.“红磨坊”的天才画家——劳特累克[J].钱景渊译.美术译丛,1980.1:15-24;[英]N·魏德利.高更[J].胜天译.美术译丛,1980.2:10-15;[英]尼古拉斯·瓦特金.马蒂斯[J].李丹译.美术译丛,1980.2:16-24;[意]莱奥纳罗·文杜里.塞尚——艺术观、激情和崇高、永恒的谐调[J].王自正译.美术译丛,1980.2:25-30.
    285参见:千禾.“自我表现”不应视为绘画的本质[J].美术,1980.8:35.
    290参见:若木.关于表现主义[J].美术,1981.1:62.
    294参见:钟鸣.从画萨特说起——谈绘画中的自我表现[J].美术,1981.2:7.
    297参见:冯国东.一个扫地工的梦——《自在者》[J].美术,1981.2:9-19,26.
    298参见:徐冰.我画自己爱画的东西[J].美术,1981.5:19.
    299参见:朱旭初.也谈“自我表现”[J].美术,1981.6:14-16.
    300参见:陶同.如何达到“自由”——也谈艺术的本质[J].美术,1981.11:11.
    302参见:千禾.绘画本质与自我表现[J].1981.6:9,10-13.
    30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1981)[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04.
    304参见:叶朗.“自我表现”不是我们的旗帜[J].美术,1981.11:4-10,24.
    305参见:翟墨.为“为我服务”一辩[J].美术,1981.12:50-51.
    306《江苏画刊》杂志也发表了对自我表现的批判文本。参见:枚羽.“自我表现”辨析[J].江苏画刊,1982.2:26.
    307参见:刘纲纪.《“自我表现”不是我们的旗帜》一文读后[J].美术,1982.3:46-47.
    308参见:王琦.创作自由与自由化[J].美术,1982.4:17-22.
    309参见:孙津.从造型艺术的规定性谈“自我表现”[J].美术,1982.5:23-34,41-42,46.
    310参见:郎绍君.艺术规律与自我表现[J].美术,1983.7:53.
    312参见:栗宪庭.关于“星星”美展[J].美术,1980.3:8-10.
    313参见:高名潞主编.’85美术运动历史资料汇编(02)[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4.
    317参见:邵养德.幻觉与实现——追击《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览》[J].美术思潮,1985.6:24-26.
    321参见:刘骁纯.模仿、借鉴、创造[J].美术,1981.2:18.
    322参见:高焰.不是对话,是谈心——致星星美展[J].美术,1980.12:34-35.
    323例如,人体美、壁画与雕塑等问题。人体美的讨论笔者此文并未专门谈及,原因在于笔者认为它更属于解放思想的影响在美术教育和更宽泛的社会学领域的显现,对于艺术表现而言,人体形象问题的将伴随着审美问题的解决而解决。可参见:邵大箴.根本的办法是多做工作[J].美术,1980.4:15-16;程至的.人体与时代[J].美术,1980.4:33,12;叶朗.从黑格尔对人体美术的看法谈起[J].美术,1980.12:37-39;马鸿增.人体美术之花与中国“土壤”[J].美术,1980.12:40-42.
    324参见张蔷:“前现代艺术期”说[N].中国美术报,1988-3-28:(1);前现代艺术期及其他——答《美术思潮》记者问[J].美术思潮,1987.3:25-26.
    325参见:黄专.八十年代以来美术理论发展综述[J].美术思潮,1985.4:24-32.
    326参见:《江苏画刊》编辑部.致读者[N].江苏画刊,1985.1:1.
    327参见: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文集[C].关山月美术馆.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26.
    328参见:《美术思潮》答客问[J].美术思潮,1985.1:1-2;创刊词[J].美术思潮,1985.创刊号:1.
    329参见:同327注,515-516.
    330参见:王琦.当代中国美术[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27.
    331在1985-1987年间,《美术思潮》推介了多元化的艺术理论,包括信息美学、比较美术学、新的艺术语言观、后现代主义、符号学、心理分析理论、未来理论,等等。可参见(均见《美术思潮》):张黎.接受美学[J].1985.创刊号:12;姜国庆.信息论美学[J].1985.创刊号:13;王林.论艺术的形式系统[J].1985.4:1-5;陈丹青.油画艺术的语言个性[J].1985.6:2-7;公明、远行.比较艺术刍议[J].1985.6:8-10;海源.比较美术学[J].1985.6:11-13;黄河清.为比较美术进言[J].1985.6:14-17;成肖玉.艺术领域的符号观念[J].1985.8-9:2-4;孙文宪.论造型艺术语言的心理内涵[J].1985.8-9:6-10;王璜生.现代艺术——模糊化的民族性与多样化的个性[J].1986.1:7-11;黄永砯.非表达的绘画[J].1986.4:2-4;严善錞.对黄永砯“艺术”的解读[J].1986.4:6-8;白荆.波普的启示[J].1986.5:20-23;[美]德·库宁.何谓抽象艺术[J].召方译.1986.5:24-28;祝斌.论艺术图式[J].1986.5:42-44;朱青生.西方现代艺术华化论[J].1986.6:7-14;谷文达.非陈述的文字[J].1986.6:32-35.
    332均见《中国美术报》:苏传敏.当代艺术及其使命[N].1988-3-28:(1);刘彦.当代艺术的困境和使命[N].1988-12-28:(3);李家屯.“后现代”、“民族化”和“稻草”(二)[N].1987-2-23:(1).
    333均见《中国美术报》:高铭.新的一代、新的观念[N].1985,总第2期:(1);高铭.当代绘画中的群体和个体意识[N].1985-9-21:(1);韦启美.新的一代[N].1985-11-9:(9).
    334均见《美术》:陈醉.第二个春天——从“黄山会议”到“当代油画展”[J].1986.6:14-15;磬年.美术的自觉——试评近年美术理论的探索与争鸣[J].1986.6:42-46;瑞林.改革我们的理论语言[J].1987.1:15,14;李书圣.要到美术家、不要当哲学家[J].1987.4:11;殷双喜.当代美术中的哲学侵入[J].1987.9:58-59;周彦.阐释活动与现代艺术[J].1987.9:52-56.
    335参见: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一)[N].中国美术报,1985-11-16:(3);&中国美术报,1985-11-30:(4).
    336参见: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二)[N].中国美术报,1985-12-28:(1);丁方.“城”——文化反思的象征[N].中国美术报,1985-12-28:(1).
    337参见: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三)[N].中国美术报,1986-2-17:(1).
    338参见: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四)[N].中国美术报,1986-3-22:(1,2).
    339参见:路明.关于《〇艺术集团展览》的通信[N].中国美术报,1986-4-19:(1);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五)[N].中国美术报,1986-4-19:(2).
    340均见《中国美术报》: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六)[N].1986-5-5:(4);洪再新.勇敢的牺牲[N].1986-5-5:(4);包剑斐.我们及我们的创作[N].1986-5-5:(4);石久.关于《’85新空间画展》的反应[N].1986-5-5:(4)
    341参见: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七)[N].中国美术报,1986-6-23:(4).
    342参见:郑铁林.《探索发现表现》展览前言[N].中国美术报,1986-5-26:(1).
    343参见:周韶华.创新思潮正冲击着区域性画派[J].江苏画刊,1985.9:12,15;毛旭辉.更新绘画的区域性概念[N].中国美术报,1987-5-11:(2;孙克.关于“区域性画派”的思考——给贾又福的信[J].美术,1985.12:26-27.
    344参见:黄永砯.一次未能公开的画展[J].美术思潮,1985.6:23.
    345参见:舒群.北方艺术群体阐释[J].美术思潮,1987.1:36-39.
    346参见:毛旭辉.新具象生命具象图式的呈现和超越[J].美术思潮,1987.1:25-28.
    347参见:石久.关于“新空间”与“池社”[J].美术思潮,1987.1:16-19.
    348参见:新潮资料简编(一)[N].中国美术报,1986-9-22:(3);吴山专.我们的绘画[J].美术思潮,1987.1:22-24.
    349参见:樊波.新野性画派的观念变革[J].美术思潮,1987.1:33-36.
    350参见:新潮资料简编(二)[N].中国美术报,1986-9-29:(3).
    351参见:新潮资料简编(三)[N].中国美术报,1986-10-6:(3).
    352参见:新潮资料简编(四)[N].中国美术报,1986-11-3:(2).
    353参见:新潮资料简编(五)[N].中国美术报,1986-11-17:(2).
    354参见:白吟.成功的美展:《半截子美展》侧记[N].中国美术报,1985-11-16:(1);艾端午.《半截子美展》小
    记[N].中国美术报,1985-11-16:(1);黄永玉.有感于《半截子美展》[N].中国美术报,1985-11-16:(3);谢家模.为《半截子美展》叫好[N].中国美术报,1985-11-16:(3);邵大箴.有感于“半截子美展”[J].美术,1985.12:4-7.
    355参见:郎绍君.弄潮儿的实验[J].美术思潮,1987.1:29-32.
    356参见:新潮资料简编(六)[N].中国美术报,1986-11-17:(2).
    357参见:高名潞.现代意识与’85美术运动[N].中国美术报,1986-9-22:(1).
    358参见肖原:青年运动之潮[N].中国美术报,1986-2-17:(1);再谈青年运动之潮[N].中国美术报,1986-3-22:(1)
    359参见:李家屯.重要的不是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6-7-14:(1,2).
    360参见:小尘.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文艺报发表社论[N].中国美术报,1987-2-9:(1).
    361“《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1986)[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04.
    362“他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为什么?第一,现在在群众中,在年轻人中,有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就是自由化。第二,还有在那里敲边鼓的”同361注,286-287.
    363“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周光召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委托,宣布改组中国科技大学领导班子。管惟炎因严重失职被免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研究生院院长职务。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的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被开除党籍。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对胡耀邦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的失误进行了严肃的同志式批评,同时也如实地肯定了他工作中的成绩《通知》规定了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范围和重点,并提出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十分注意政策界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1987)[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01-002.
    366参见:恩存.探索在继续——《“BT”5·画展》在中央美院画廊闭幕[N].中国美术报,1987-6-22:(1).
    367参见:白荆等.《部落·部落第一回展》观后[N].中国美术报,1987-2-9:(1).
    368参见:王林.此风不可长[N].中国美术报,1988-7-25:(2).
    369参见:黄坚.在劫难逃——前卫美术87展望[N].中国美术报,1987-1-5:(1).
    370参见: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一)[N].中国美术报,1987-9-21:(1).
    371参见:李家屯.丁方的艺术:深沉痛苦所凝聚的力度[N].中国美术报,1987-9-21:(1).
    372参见:刘彦.艺术中的理性[N].中国美术报,1987-9-28:(1).
    373参见: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三)[N].中国美术报,1987-10-5:(1).
    374参见: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四)[N].中国美术报,1987-11-9:(1-2).
    375参见: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六)[N].中国美术报,1988-1-11:(1-2).
    376参见: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七)[N].中国美术报,1988-2-22:(2).
    377参见: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八)[N].中国美术报,1988-3-7:(1).
    378参见: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九)[N].中国美术报,1988-5-30:(1)
    379参见:李路明.老屋与贺大田[N].中国美术报,1988-10-10:(1);刘骁纯.在十字路口的贺大田[N].中国美术报,1988-10-10:(1);邓平祥.贺大田的感觉[N].中国美术报,1988-10-10:(1).
    380参见:川云.对新潮美术的两点疑答[N].中国美术报,1987-11-30:(1).
    381参见:李洁非,张陵.美术新潮的革命性[N].中国美术报,1988-1-18:(1).
    382参见:前卫艺术·编者按[N].中国美术报,1988-5-30:(1).
    383参见:耿建翌.作品与观众[N].中国美术报,1988-5-30:(1).
    384参见:栗宪庭.前卫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8-8-29:(1);张培力.艺术计划第二号[N].中国美术报,1988-8-29:(1);张培力.褐皮书一号通告[N].中国美术报,1988-8-29:(1);鲁炎.触觉艺术宣言[N].中国美术报,1988-8-29:(1).
    385参见:孟禄丁.荒诞·体验[N].中国美术报,1988-11-21:(1);顾黎明.反向的孟禄丁[N].中国美术报,1988-11-21:(1).
    386参见:郎绍君.还给大众——也谈“触觉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8-10-31:(1);王鲁湘.前卫艺术的困窘[N].中国美术报,1988-12-19:(1);王端廷.新潮美术的盲目性[N].中国美术报,1989-7-17:(1).
    387参见:钟涵,范迪安,杜键,邵大箴等.中国现代主义的出现、时代普遍意识的体现——中央美术学院座谈徐冰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8-11-14:(1);吉男.徐冰、吕胜中艺术展观后[N].中国美术报,1988-11-14:(1);王林.徐冰艺术——成功的背后[N].中国美术报,1989-5-29:(1);王化.为《析世鉴》辩[N],中国美术报,1989-10-18:
    (1).
    388参见:中国现代艺术展筹展通告第一号[N].中国美术报,1988-10-31:(1).
    389参见:高名潞,栗宪庭等.写在中国现代艺术展开幕之际[N].中国美术报,1989-2-6:(1).
    390参见:周彦.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展”背景材料[N].中国美术报,1989-2-6:(4).
    391参见:写作现代大展之后·编者按[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392参见:栗宪庭.两声枪响:新潮美术的谢幕礼[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393参加:力阳.美术馆枪声析[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394参见:瞻霁.百闻不如一见[N].中国美术报,1989-3-20:(1).
    395参见:牛克诚.悲哀的新潮[N].中国美术报,1989-3-27:(1).
    396参见:刘枫.莫回头[N].中国美术报,1989-4-20:(1).
    397参见:曲云.奇妙的法[N].中国美术报,1989-4-20:(1).
    398参见:刘枫,柴小刚.“百闻不如一见”之我见[N].中国美术报,1989-5-8:(1).
    399参见:高强.庄严而虚无的灵光[N].中国美术报,1989-5-8:(1).
    400参见:何庆基,[法]莫德·吉拉尔·热斯郎等.海外人士谈“中国现代艺术展”[N].中国美术报,1989-5-15:(4).
    401参见:钱海源.假如开枪者是平民[N].中国美术报,1989-5-29:(2).
    402参见:顾雄.我看行为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9-5-29:(2).
    403参见:邵养德.象征性“自杀”[N].中国美术报,1989-5-29:(2).
    404参见:吴山专.关于大生意[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405参见:王广义.关于《毛泽东》[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1参见:[英]彼得·狄肯斯.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进化思想和社会理论联系起来[M].涂俊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6,11,15.
    3比如,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确定序列和进步的过程理论,孔德的三阶段进化理论。同1注,18.
    5参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0.
    6参见:[意]翁贝托·梅洛蒂.马克思与第三世界[M].高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9.
    8“在中国,1949年以来直到最近文化革命的倾向,始终是遵循毛泽东把中国的历史阶段和欧洲的历史阶段——现实奴隶制,然后是封建主义——完全等同起来的看法”同6注,19-20.
    13参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9.
    14参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
    21例如,1979年人们就1951年对电影《五训传》开展的大规模批判运动,要求重新认识;1980年中共中央转批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织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宣布为其平反;1986年前后的“三宽”精神;1978年前后的伤痕文艺的论争。分别参见:刘勇,高化民.大论争:建国以来重要论争实录(上)[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61;155;257.~(下)[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73.
    22参见:[德]诺贝特·埃里亚斯.论文明、权力与知识[M].斯蒂芬·门内尔,约翰·古德斯布洛姆编,刘佳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47.
    23例如:“个别作者由于对艺术创新的意义认识不足,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走些弯路”见:王琦.创社会主义之新,创人民所喜之新[J].美术,1980.10:3.
    24例如,这样一些刊载于《美术》杂志的语篇:《不是对话,是谈心——致星星美展》(高焰,1980.12),《此路不通:为艺术而艺术》(邵大箴,1981.6),《自我表现不是我们的旗帜》(叶朗,1981.11),《创作自由与自由化》(王琦,1982.5),《“非理性”不是艺术创作的康庄大道》(王志元,1983.11),等等。
    25例如,这样一些刊载于《美术》杂志的语篇:《绘画的形式美》(吴冠中,1979.5),《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连环画<枫>和想到的一些问题》(何溶,1979.8),《关于星星美展》(栗宪庭,1980.3),《关于抽象美》(吴冠中,1980.10),《再论“牡丹好,丁香也好”》(何溶,1981.1),《让艺术说话》(陈丹青,1981.1),《从画萨特说起——谈绘画中的自我表现》(钟鸣,1981.3),《现实主义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栗宪庭,1981.3),《艺术规律与自我表现》(朗绍君,1983.7),《关于乡土写实绘画的思考》(水天中,1984.12),《“生活流”断想》(易英,1985.7),《中国画之我见》(李小山,《江苏画刊》,1985.7),《我们面临着选择》(杨小彦,1986.1),《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美术批评二十年回顾》(方舟,1986.11),《当代美术中的哲学侵入》(殷双喜,1987.9),《也谈中国的视觉革命》(皮道坚,1987.3),《哲学·哲理·理性艺术》(高岭,1988.3),《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方舟,1988.12),等等。
    26见:江丰.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1979年11月21日在美协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摘要)[J].美术,1980.1:5.
    27见:马鸿增.自我表现与表现人民[J].江苏画刊,1981.6:3.
    28见:本刊评论员.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J].美术,1983.11:4.
    29参见:艾思奇.胡适梁漱溟哲学思想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
    30见:朱朴.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创作实践[J].美术,1979.1:6.
    31见:王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美术评论[J].美术,1983.8:5.
    32见:叶朗.“自我表现”不是我们的旗帜[J].美术,1981.11:10.
    33参见:[波]沙夫.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M].林波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1-2.
    35参见:徐崇温等.萨特及其存在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5.
    36参见: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组.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28-329.
    40参见: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8.
    41参见:王守昌等.现代西方哲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03-204.
    54参见:钟鸣.从画萨特说起——谈绘画中的自我表现[J].美术,1981.2:7.
    56参见:[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沙·巴利等编,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9.
    65例如这些文本,成肖玉撰《艺术领域中的符号观念》,张晓凌撰《探索者的轨迹》,吴山专撰《我们的绘画》,葛岩撰《作为语言的绘画》。分别参见《美术思潮》:1985.8-9:2-5;1986.2:13;1987.1:23.《美术》,1985.10:14,16.
    69参见:[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导言”,2-4.
    70后现代状态的根源在于现代派艺术家乌托邦式的理想和生活方式,以时尚、另类生活方式和消费选择在人群中的扩散,它也是一些后现代艺术家反对被当做圣典的现代主义的回应。 In:Steven Connor edit.‘The CambridgeCompanion to Postmodernism’[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5.
    75参见:[美]维克多·泰勒,查尔斯·温奎斯特.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M].章艳,李自修等译,刘象愚校.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376.
    77例如这样一些文本:李正天撰《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美]杰姆逊撰《后现代主义:商品化和文化扩张》,[美]杰姆逊撰《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观》,丛生撰《后现代主义存在的意义》。分别参见《中国美术报》:1986-9-1:(4);1986-9-1:(4);1986-9-1:(4);1986-9-1:(4).
    78相关文本例如:曾昭奋撰《后现代主义来到了中国》,李家屯撰《“后现代”、“民族化”和稻草(一)》,邹德侬撰《后现代主义——一个似曾相识的理论》,李家屯撰《“后现代”、“民族化”和稻草(二)》,赵冰撰《从后现代主义多元论说开去》,寇云撰《后现代主义》,邵大箴撰《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分别参见《中国美术报》:1987-7-20(4);1987-1-19(1);1987-1-19(1);1987-2-23(1);1986-10-13(4);1986-3-15(4);1986-3-15(4).
    79参见:高名潞等.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31.
    81参见:陈池渝.西方社会现代艺术史系列讲座[J].美术思潮,1985.2:25-26.
    82参见:刘骁纯.青年运动之潮[A].见,刘骁纯.解体与重建:论中国当代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313.
    83这类文本数量很大,就《中国美术报》的介绍规模而言,相关文本不下100篇,出于参照的必要和注释的简洁,笔者抽取部分列举如下(均见《中国美术报》):孟坊.巴黎画派[N].1985,总第4期:(4);锦江.这是真人的照片吗?[N].1985,总第5期:(4);张扬.冷、热抽象绘画[N].1985,总第6期:(1);云梦.超现实主义群星[N].1985-8-31:(1);远小近.开拓现代艺术的画家[N].1985-9-7:(1);徐书城.直觉、灵感、潜意识[N].1985-9-21:(3);水天中.一个优雅世界的女性——玛丽·罗兰珊[N].1985-10-5:(4);沈宁.个性化——70年代美国艺术一瞥[N].1985-10-5:(4);冯水军.精神病患者的艺术品展览[N].1985-10-5:(4);非为.是艺术还是哲学?——关于蓬皮杜中心举办的非物质展览[N].1985-11-2:(4);孔长安.姚庆章谈劳生柏与中国当代艺术[N].1985-12-21:(1);寇云.后现代主义[N].1986-3-15:(3);邵大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N].1986-3-15:(3);张禾.纽约美术新潮——“东村”[N].1986-9-22:(4);土弓.美国画家德孔宁[N].1986-12-6:(4);罗世平.非理性活动的理性精神——西方现代派美术评述之一[N].1987-1-5:(4);王瑞芸.达达运动中的中国人——盛成[N].1987-2-9:(4);顾政.新达达主义简述[N].1987-12-28:(4);侯瀚如.约瑟夫·博伊于斯及其艺术(上)——纪念这位大师逝世两周年[N].1988-3-14:(4);冬晨.形而上画派简述[N].1988-5-16:(4);丁天.波普艺术在英国[N].1988-6-6:(4);王小箭.评“触觉艺术”[N].1988-8-29:(3);费大为.激浪派(FLUXUS)[N].1989-1-23:(4);贾雨译.基弗尔绘画释[N].1989-5-1:(4);等等。
    84参见:水天中.迎接美术理论的春天[N].中国美术报,1986-1-20:(1).
    85参见:白吟.十月南京会议印象[N].中国美术报,1988-12-5:(1).
    86参见:周彦.艺术现象学之路[N].中国美术报,1988-8-29:(3).
    87有关“生命”意义在艺术中的讨论文本在1980年代后期出现的较多,其发表平台主要以《中国美术报》为主,这些文本的特点是注重个人生命体验与艺术体验,篇幅短小而写作随意。
    88参见:[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2:5,7.
    89如:孟禄丁撰《纯化的过程》,丁林撰《画家必须进入绘画语言状态》,林旭东撰《语言的接受与转换》,中胜撰《版画语言新实验》,殷双喜撰《灵魂的生命在何处显现——对艺术语言的追问》,刘骁纯撰《走向纯粹化》。分别参见《中国美术报》:1988-5-2:(1);1988-8-20:(1);1988-8-20:(1);1988-8-20:(1);1988-12-26:(1);1989-7-3:(1).
    90参见: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和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
    91见:路使.关于“美术与政治”的通信[J].江苏画刊,1980.4:12.
    92见:枚羽.“自我表现”辨析[J].江苏画刊,1982.2:26.
    93见:高焰.不是对话,是谈心[J].美术,1980.12:34.
    94见:蒋正义.回到现实的土地上——关于新潮美术的一封新[J].江苏画刊,1988.6:2.
    95见:邓平祥.略论第三代画家[J].江苏画刊,1985.9:13.
    96见:何溶.再论“牡丹好,丁香也好”[J].美术,1981.1:13.
    97见:刘曦林.从“四人帮”对“样板画”的评论谈起[J].美术,1979.1:36.
    98见: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J].江苏画刊,1985.7:2.
    99见:严善錞.信息时代:艺术家的审美结构与建构[J].美术思潮,1985.创刊号:2.
    100见:邓平祥.论第三代画家[J].美术思潮,1985.1:4.
    101见:陈丹青.油画艺术语言的个性[J].美术思潮,1985.6:2.
    102见:墨哲兰.“还乡者”说[J].美术思潮,1985.8-9:23.
    103见:祝斌.风格和语汇的意义——尚杨油画探讨[J].美术思潮,1987.5:32.
    104见:阮旭东.中国的“思索画”与怀斯[J].美术思潮,1985.3:10.
    105见:白戈.吴冠中绘画浅析[J].江苏画刊,1980.6:18.
    106参见:纪玉华等.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A].见,丁建新等编.批评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86-188.
    109“解释隐喻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是解释说者意义和语句与语词意义如何分离这个一般问题的一个特殊的情况。即它是下面这个问题的一个特殊情况:说一件事而意谓别的事是如何可能的,在这个情形下即使说者和听者都知道由说者说出的语词的意义并不严格地在字面上表达说者所意谓的东西,然而人们却成功地交流他们所意谓的东西。说者的话语意义和字面的语句意义之间破裂的另一些例子是反话和间接言语行为。在这些情况下说者所意谓的东西与语句所意谓的东西是不同一的,然而他所意谓的东西以各种方式依赖与语句所意谓的东西。”见:J.R.塞尔.隐喻[A].见,[美]A.P.马蒂尼奇.语言哲学[M].牟博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805.
    110见:叶浅予.要大框框、不要小框框[J].美术,1979.2:5.
    111见:迟柯.连环画《枫》的时代意义[J].美术,1979.8:35.
    112见:何溶.美术创作的伟大转折[J].美术,1979.9:6.
    113见:刘骁纯.教化艺术的地位[N].中国美术报,1987-8-24:(1).
    2参见:水天中.看画一得[J].美术,1981.2:20.
    3参见:程大利.有感于当前的画评[J].美术,1984.5:47.
    4参见:杨学芹.评论、创作与观众刍议[J].美术,1985.4:60.51986年《中国美术报》刊载的有关艺术批评之批评的文本,例如,易英撰《批评观念也需要更新》,孙美兰撰《美术评论之我见》,方舟撰《也需要评论的评论》,邵大箴撰《我们面临的课题》。参见《中国美术报》:1986-1-20(2);1986-1-27(3);1986-1-27(3);1986-1-20:(1).
    6参见:杨小彦.我们面临着选择[J].美术,1986.1:4-5.
    7参见:张士增.全国美术理论工作会议综述[J].美术,1986.2:51.
    8参见:方舟.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美术批评二十年回顾[J].美术,1986.11:32.
    11参见:周彦.视觉与视觉艺术:一种批评方法的思考[J].美术,1986.11:29.
    13198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美术报》也发表了一些关于理论反思的文本。例如,薛永年撰《理论家的苦恼》,王工撰《我们太缺少美术批评家》,米曹术撰《超越创作理论》,高名潞撰《评论现状和前景,可悲?可喜?》,郑朝撰《谈美术批评的标准》,范达明撰《美术作品评价的主观性》。分别参见《中国美术报》:1987-11-2(1);1987-11-30(1);1988-8-1:(1);1988-12-19:(1);1989-6-26:(1);1989-9-11:(1).
    14参见:瑞林.改革我们的理论语言[J].美术,1987.1:14-15.
    15参见:张驰.理论家之教条[J].美术,1987.1:46-47.
    16参见:邵宏.艺术史观之批评[J].美术,1987.11:16-18.
    17参见:殷双喜.批评与艺术史[J].美术,1988.6:27,28.
    18参见:邵宏,杨小彦.史论与批评的分离:读1984年以来的《美术译丛》[J].美术,1988.8:19.
    19参见:祝斌.对中国当代美术理论的评介与反思[J].美术,1988.7:46.
    20参见:王艾明.吁请建立艺术本体批评学书[J].美术,1988.8:20.
    21参见:桑子.美术理论的自身审视和瞻望——杭州会议综述[J].美术,1988.12:53.
    26关于艺术批评的“主观性”问题,陈履生、李砚祖曾撰文论述;艺术理论的“权威”问题,徐建融曾撰文论述;批评术语问题,王林曾撰文论述。以上问题分别参见:陈履生.批评的主观性原则[J].江苏画刊,1987.9:12-13;李砚祖.批评家的个体意识与历史责任[N].中国美术报,1986-10-27(2);徐建融.略论当代美术理论的权威[J].江苏画刊,1986.8:9;王林.对几个批评术语的清理[N].中国美术报,1989-12-8:(1).
    27见:殷双喜.美术批评的基础[J].美术,1989.2:64.
    31参见:殷双喜.发展新闻艺术批评[J].美术,1989.10:26.
    32对于新闻艺术批评问题,殷双喜作了相应的建议:广告与艺术批评分离;设立专栏评论家制度;以艺术批评的角度多制作专题片;联合各方举办画展与并组织媒体座谈;培养记者型的艺术评论家;高校开设艺术批评类课程;批评家积极参与新闻批评。同31注,27,28.
    33参见:王勇.论美术批评的“前语言”困境[J].美术,1989.3:47.
    35参见:丁宁.面临反省的当代美术批评[J].美术,1989.5:28-30.
    36亦可参见:殷双喜.当代美术中的哲学入侵[J].美术,1987.9:58-59.
    37参见:陈云岗.“哲学”给“美术”带来了什么[J].美术,1989.8:25-26.
    38参见:易英.方法的困惑[J].美术,1989.10:25.
    39参见:范达明.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的主观性[J].美术,1989.10:32.
    40李小山曾在1986年发表《批评家之选择》一文,讨论艺术批评家与批评意识。参见:李小山.批评家之选择[J].美术思潮,1986.3:10-14.
    41参见:方舟.走出“混沌”.确立方位[J],美术,1989.10:29.
    42参见:王林.批评的难题[J].美术,1989.10:30.
    43参见:孙津.权威价值的实现[J].美术,1989.10:31.
    44参见:郎绍君.批评的自觉[J].美术,1989.10:23-24.
    45亦可参见:邓平祥.文化更新的躁动——论当代美术思潮的动力[N].中国美术报,1987-11-23:(1).
    46艺术批评界的有关讨论,亦可参见:高铭.新洋务与新国粹[N].中国美术报,1985-12-14:(1);张群.油画现状面面观[N].中国美术报,1985-12-14:(1);高名潞.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背景之展开[J].美术思潮,1987.1:40-48.
    47可参见:刘典章.既要现代又要姓“中”[N].中国美术报,1989-2-20:(2).
    48肖原对此问题有所论述,认为青年美术运动可以看作是“五四”以来中西之争的一种新的回应。参见:肖原.青年运动之潮[N].中国美术报,1986-2-27:(1).
    49对于新旧问题在美术界的讨论,可参见文本如:肖原.再谈青年美术之潮[N].中国美术报,1986-3-22:(1);肖原.思潮与修养[N].中国美术报,1986-6-16:(1);李小山,薛翔.燃烧自己、照亮现世[N].中国美术报,1989-2-20:(1);杨劲松.何谓新——再谈新学院派[N].中国美术报,1989-10-7:(1).
    50有关讨论可参见:马路.没有新潮的新潮美术[N].中国美术报,1988-5-16:(1);任戎.也谈新潮[J].美术思潮,1987.4:23-24.
    51见:[美]乔治·索罗斯.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M].王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5.
    52见:[英]卡尔·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M].范景中,李本正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
    1.王琦.新美术论集[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1.
    2.[苏]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周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王朝闻.喜闻乐见[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
    4.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组.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5.[波]沙夫.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M].林波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艾思奇.胡适梁漱溟哲学思想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9.王朝闻.王朝闻文艺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10.刘梦溪.文艺论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
    1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沙·巴利等编,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2.王克千,樊莘森.存在主义述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3.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4.[意]翁贝托·梅洛蒂.马克思与第三世界[M].高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5.[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6.徐崇温等.萨特及其存在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7.高尔太.论美[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Z].1983.
    19.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0.王守昌等.现代西方哲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1.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文艺理论争鸣辑要(上、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2.[美]雷纳·威莱克.西方四大批评家[M].林骧华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23.[意]贝尼季托·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朱光潜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24.金观涛.在历史的表现背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5.王朝闻.审美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6.《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评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27.[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潘琪,张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8.[意]贝尼季托·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M].王天清译,袁华清校.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9.[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0.中国现代外国哲学会.现代外国哲学·7存在主义专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1.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2.刘纲纪.艺术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33.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34.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35.凌继饶.苏联当代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36.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7.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8.戴士和.画布上的创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9.[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吕澎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1986.
    40.[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1.[法]让-保罗·萨特.厌恶及其他[M].郑永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42.[美]穆尼茨·M·K.当代分析哲学[M].吴牟人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43.柳鸣九.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4.朱青生,费大为等.西方现代哲学与文艺思潮[M].文化部教育局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7.
    45.李小兵.八十年代中西文化讨论文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46.[德]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M].兰金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7.[瑞士]H·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潘耀昌译,杨思梁校.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8.金观涛,刘青峰.金观涛刘青峰集——反思·探索·创造[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1988.
    49.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0.张蔷.绘画新潮[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51.毛崇杰.存在派主义美学与现代派艺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52.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3.柳鸣九.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4.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55.[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M].靳建国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56.[法]皮埃尔·吉罗.符号学概论[M].怀宇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57.[美]格尔哈特·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M].关信平,陈宗显,谢晋宇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58.[美]伊迪丝·库兹韦尔.结构主义时代:从莱维-斯特劳斯到福科[M].尹大贻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59.范景中.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文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60.何博传.山坳上的中国[M].(第2版)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61.罗世平.感情与符号:康定斯基与抽象主义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62.柳鸣九.意识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64.[美]J·赫伯特·阿特休儿,黄煜.权力的媒介——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M].裘志康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65.[法]克罗齐艾.被封锁的社会[M].狄玉明,刘培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66.[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67.卢辅圣.天人论——球体说:一个关于历史发展的假说[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
    68.李小山等.当代中国画之我见讨论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69.卢辅圣,汤哲明.历史的象限[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
    70.樊波,崔伟齐.二十世纪西方十大哲学家[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71.邓福星.绘画的抽象与抽象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72.[日]今道友信.美的方法[M].李心峰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73.[意]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M].卢德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74.[美]尼尔森·古德曼.艺术语言[M].褚朔维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75.王朝闻.美术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76.陈池瑜.现代艺术导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
    77.陈奎德.中国大陆当代文化变迁(1978-1989)[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
    78.高名潞等.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9.赵士林.防“左”备忘录[G].太原:书海出版社,1992.
    80.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78-1989[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81.严善錞,黄专.关于当代艺术问题[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1992.
    82.吕澎.现代艺术与文化批判·艺术选集(1983-1988)[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83.李路明.中国当代艺术文献[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84.邵宏,杨小彦.艺术学方法批判[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85.曹维劲,魏承思.中国80年代人文思潮[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86.柳鸣九.二十世纪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7.尹吉男.独自叩门·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88.陈侗,杨小彦.与实验艺术家的谈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89.徐纪亮.英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90.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91.范景中.范景中学术论文选·图像与观念[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1993.
    92.贾方舟.走向现代—新时期美术论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
    93.邓福星,孙津.美术批评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
    94.陈传席.现代艺术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95.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96.刘骁纯.解体与重建—论中国当代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97.贾方舟.多元与选择[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98.邓平祥.论第三代画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99.陶咏白.画坛·一位女评论者的思考[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100.王林.当代中国的美术状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101.高名潞.85美术运动[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102.邹跃进.他者的眼光——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主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103.邓福星.艺术美学文选1979-1989[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
    104.刘骁纯.解体与重建:论中国当代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105.刘梦溪.传统的误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6.陈池瑜.美术评论集[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07.王琦.当代中国美术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108.[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09.[英]卡尔·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M].范景中,李本正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110.[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M].岛子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1996.
    111.朱育和,张勇,高敦复.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G].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12.孟繁华.众神狂欢:当打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113.潘公凯.限制与拓展:关于中国画的思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114.周宪.二十世纪西方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15.李小山.批评姿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116.丁宁.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17.曹意强,范景中.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118.[英]弗甲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19.皮道坚.当代美术与文化选择[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120.水天中.穿越四季[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121.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22.《外国美学》编委会.外国美学·第十六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23.[加]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惠,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24.[美]A.P.马蒂尼奇主编.语言哲学[M].牟博,杨音莱,韩林合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25.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26.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
    127.李洪林.中国思想运动史[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
    128.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129.顾丞峰.感受诱惑·中国当代艺术静观[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130.孙振华.走向荒原[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131.陈孝信.水墨潮流[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
    132.吕品田.漫游的存在:新生代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133.邹文.第三类美术批评[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134.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1)、(8)[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135.[德]汉斯·贝尔廷.艺术史终结了吗?[M].常宁生编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136.[美]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M].张今言译,范景中编.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1999.
    137.[德]于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李黎,郭官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38.[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39.[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140.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141.殷国明.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2.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143.杭间.艺术向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144.王元化.九十年代反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45.[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46.水天中.历史、艺术与人[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147.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48.谭桂林.转型期中国审美文化批判[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
    149.朱青生.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50.王林.与艺术对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151.李小山.阵中叫阵[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152.王一川.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3.邵宏.艺术史的意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154.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155.郑家栋.断裂中的传统:信念与理性之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56.刘勇,高化民.大论争:建国以来重要论争实录(上、下)[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
    157.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2001.
    158.[英]罗素.论历史[M].何兆武,肖巍,张文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9.[美]乔治·索罗斯.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M].王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60.[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付德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61.[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M].莫伟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62.[美]丹尼斯·朗.权力论[M].陆震纶,郑明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63.[英]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64.李泽厚.李泽厚美学旧作集[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65.邵大箴.艺术格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166.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67.顾丞峰.观念艺术的中国方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68.尹吉男.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69.李小山.我们面对什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70.曹意强.艺术与历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171.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172.甘阳.将错就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73.维特根斯坦全集(4)·哲学语法[M].涂纪亮主编,程志民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74.斯拉沃热·齐泽克等.图绘意识形态[M].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5.[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M].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76.孙振华.在艺术的背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77.王列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论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78.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79.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80.张旭东.批评的踪迹: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1985-2002)[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81.贾方舟.批评的时代:20世纪末中国美术批评文萃·Ⅰ、Ⅱ、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182.徐海波.中国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83.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84.《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1980)、(1981)、(1983)、(1984)、(1985)、(1986)、(1987)[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85.《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Ⅰ(修订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186.[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第2版)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87.[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88.[美]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M].李彬译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89.常宁生.超越时空:艺术史与艺术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90.范迪安,殷双喜.时代与学术:祝贺邵大箴教授70寿诞暨从艺50周年学术文集[Z].2004.
    191.易英.历史的重构[C].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192.易英.艺术的方位[C].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193.曹卫东.霍克海默集·批判理论(2版)[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194.[德]于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行为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95.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96.王镛.移植与变异——东西方艺术交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97.邹文.美术与社会观——当代美术与公共文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98.陈波,韩林合.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经典文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199.陈望道.陈望道学术著作五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00.王端廷.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01.李心峰.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202.易英.偏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203.[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銛,文涓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04.[法]安托瓦纳·贡巴尼翁.现代性的五个悖论[M].许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05.[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第二版)[M].孔兆政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06.[美]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M].苏长和,嵇飞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07.[德]尼克拉斯·卢曼.权力[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
    208.[德]诺贝特·埃里亚斯.论文明、权力与知识[M].斯蒂芬·门内尔,约翰·古德斯布洛姆编,刘佳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09.[英]彼得·狄肯斯.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进化思想和社会理论联系起来[M].涂俊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10.吕澎.艺术的历史与问题: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若干课题1950-1999[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2006.
    211.殷双喜.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212.黄专.创造历史: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213.殷双喜.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214.王林.美术批评方法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15.王南溟.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2006.
    216.范达明.美术评论18年: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文集1988-2006[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17.彭峰.引进与变异——西方美学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18.朱耀伟.当代西方批评论述的中国图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19.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20.甘阳.八十年代文化意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21.范达明.中国画浙江传统与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22.[意]翁贝尔托·埃科.符号学与语言哲学[M].王天清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23.[美]W. J. T米歇尔.图像理论[M].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24.[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25.[英]A·J·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M].尹大贻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26.吕澎,孔令伟.回忆与陈述——关于1949年之后的中国艺术和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227.吕澎.从新具象到新绘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228.杨卫.批评之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229.张晓凌.《中国现代美术史》文献集(第1辑)[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30.单继刚.翻译的哲学方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31.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32.曹意强.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2007.
    233.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34.[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冯钢,刘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35.[英]库珀.隐喻[M].郭贵春,安军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236.[英]利普顿.最佳说明的推理[M].郭贵春,王航赞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237.[美]维克多·泰勒,查尔斯·温奎斯特.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M].章艳,李自修等译,刘象愚校.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38.[英]杰西·罗佩兹,约翰·斯科特.社会结构[M].允春喜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39.[美]R·J·内尔森.命名和指称:语词与对象的关联[M].殷杰,龙洋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240.[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在兴起1949-1965[M]、~(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M].谢亮生,杨品泉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4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M].屠友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42.刘曦林.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刘曦林卷[M].李松涛,邵大箴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43.翟墨.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翟墨卷[M].李松涛,邵大箴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44.杨小彦.篡图·杨小彦艺术批评文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45.萧冬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卷10)·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
    246.鲁虹.蜕变·鲁虹艺术批评文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47.顾丞峰.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48.萧功秦.中国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
    249.顾丞峰.现代化与百年中国美术[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50.支宇.新批评:中国后现代性批评话语[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51.黄宗贤,彭彤.艺术批评学[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52.殷双喜.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53.王林.在场·王林论当代艺术家[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54.黄专.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
    255.范迪安,陈履.周恩来与中国美术[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256.高名潞.’85美术运动历史资料汇编(02)[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57.萧冬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卷10)·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
    258.[美]纳尔逊·古德曼.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M].姬志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59.[意]莫妮卡·德玛黛.艺术:各自为战的运动[M].罗勇进等译.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60.关山月美术馆.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国美术批评论坛文集[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261.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62.唐青叶.语篇语言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263.段炼.观念与形式:当代批评语境中的视觉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64.朱其编.当代艺术理论前沿:新艺术史批评和理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265.范景中.附庸风雅和艺术欣赏[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2009.
    266.孙振华.静观·孙振华艺术批评文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267.邓福星.中国美术论辩(上、下)[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2009.
    268.尚辉.构建:尚辉美术研究与批评文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269.邵大箴.穿越中西·邵大箴自选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70.邵大箴.万山红遍:新中国美术60年访谈录(1949-2009)[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71.贾方舟.批评与我[M].水天中等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72.贾方舟.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贾方舟卷[M].李松,邵大箴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73.水天中.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水天中卷[M].邵大箴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74.刘纲纪.刘纲纪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75.杜大恺.清华美术(卷8)中国当代艺术与资本[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76.[法]A·J·格雷马斯.符号学与社会科学[M].徐伟民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277.[美]勃兰特,罗斯基.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M].方颖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78.梁治平.转型期的社会公正:问题与前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279.张晓凌.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寓言·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
    280.杜大恺.清华美术(卷9)·消费文化的艺术镜像[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81.潘公凯.自觉与中国现代性的探询[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82.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83.彭漪,柴同文.功能语篇分析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84.伍新军.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文艺报》(1949-198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85.黄专.艺术世界中的思想和行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86.王璜生,朱青生.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M].姚玳玫编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287.薛永年.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薛永年卷[M].李松,邵大箴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88.刘骁纯.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刘骁纯卷[M].李松,邵大箴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89.郎绍君.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郎绍君卷[M].李松,邵大箴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90.张家敏.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建国以来(1949-1997)[M].香港:香港政策研究所,2010.
    291.吕澎.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92.潘公凯.四大主义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93.陈漫兮.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2009中国当代艺术理论批评研讨会论文文集)[C].成都:四川美术出版,2010.
    294.[德]M.石里克.普通认识论[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95.[德]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M].陈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96.[美]利昂·P·巴拉达特.意识形态:起源与影响[M].张慧芝,张露璐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97.[美]诺埃尔·卡洛尔.大众艺术哲学论纲[M].严忠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98.金观涛,刘青峰.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99.叶朗.意象照亮人生·叶朗自选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00.李松.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李松卷[M].李松,邵大箴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301.邵大箴.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邵大箴卷[M].李松,邵大箴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02.吕澎,易丹.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303.马钦忠.见证中国当代美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304.邓福星.从古代到现代(20世纪中国美术散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05.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第3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06.凌继饶.中国艺术批评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07.彭峰.中式表现:流动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308.范明达.徐永祥美术短评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09.张敢.清华美术(卷11)·当代抽象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10.丁建新等.批评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11.[美]简·罗伯森,克雷格·迈克丹尼尔.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M].匡骁等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312.[美]威廉·G·莱肯.当代语言哲学导论[M].陈波,冯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13.邹跃进.立场·邹跃进美术理论与批评文集[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314.邹跃进.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2012.
    315.吕澎.中国艺术编年史(1900-2010)[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316.水天中.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17.李军.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18.张敢.清华美术(卷13)·重读现实主义[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19.李一,赵权利.《美术观察》学术文丛:批评卷[C].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2.
    320.甘阳.古今中西之争(第2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21.陈传席.北窗臆语[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22.[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323.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ume7[M]. DAVID L. SILLS Editor. TheMacmillan Company&The Free Press,1968.
    324. Terry Eagleton. Ideology: An Introduction[M]. London·New York: VERSO,1991.
    325. Gillian Brown&George Yule.话语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326. Stephen C. Levinson.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
    327. John R. Searle.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
    328. F. de 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杰拉尔德达·克沃斯出版社,2001.
    329. Steven Connor.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ostmodernism[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4.
    330. Jonathan Harris. ART HISTORY: The Key Concepts[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
    331. Xiaoping Lin. Children of Marx and Coca·Cola:Chinese Avant·garde Art and IndependentCinema[M].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10.
    332.[美]艾布拉姆斯(Abrams,M.H.),[美]哈珀姆(Harpham,G.G.).文学术语汇编:第9版(/A Glossaryof Literary Terms:9th Ed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33.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2.
    334.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广州:暨南大学,2002.
    335.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336.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337.方贤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3.
    338.顾丞峰.现代化-现代性在中国美术中的表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3.
    339.翟红.论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D].苏州:苏州大学,2004.
    340.薛菁.思想解放与艺术运动:西方现代人本哲学对中国新时期美术思潮的影响[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4.
    341.杨昊成.毛泽东图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342. Yan Zhou. The Centrality of Culture in Art: The Contemporary Challenge to Chinese Artists,Particularly Wenda Gu.[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5.
    343.彭越.《江苏画刊》在新时期美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344.叶扬秋.简析十年美术思潮的地位与作用(1976-1985)[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345.尤雷.’85美术运动中的《美术思潮》[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346.郑纳新.新时期(1976-1989)的《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D].上海:复旦大学,2009
    347.王琼.作为文艺思潮的“伤痕文学”(1976-1984)[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48.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349.韩永进.中国文化体制改革32年历史叙事与理论反思[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350.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1.邵大箴.江青为什么要反对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J].美术,1977.1.
    2.杨之光.中国画的工具与用笔[J].美术,1977.3.
    3.杨之光.略谈中国人物画中线与皴擦的运用[J].美术,1977.4.
    4.周湘.画是无声诗[J].美术,1977.6.
    5.成威.山水画大有文章可作——山水画创作座谈会纪略[J].美术,1977.6.
    6.刘凌沧.中国人物画的线描[J].美术,1977.6.
    7.辛冰茅.《美术》一九七六年《创刊词》必须批判[J].美术,1978.3.
    8.何群.主题与题材——对年画《如饥似渴》的意见[J].美术,1978.5.
    9.栗宪庭.魅力来自生活的真实——从连环画《我要读书》的创作中汲取些什么[J].美术,1978.5.
    10.马骁.连环画《我要读书》的连续性[J].美术,1978.5.
    11.郑日升.年画《如饥似渴》的创作匠心[J].美术,1978.5.
    12.罗剑钊,孙达佑.这样的构思不应赞扬——对年画《如饥似渴》的意见[J].美术,1978.6.
    13.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J].美术,1978.6.
    14.彤石.思想再解放一点——关于人物画创作的商榷[J].美术,1979.1.
    15.刘绍荟.感情·个性·形式美[J].美术,1979.1.
    16.贺友直.应重视生活情趣的描绘[J].美术,1979.1.
    17.孔伯基.实践与风格[J].美术,1979.1.
    18.朱朴.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创作实践[J].美术,1979.1.
    19.刘曦林.从“四人帮”对“样板画”的评论谈起[J].美术,1979.1.
    20.王朝闻.历史经验值得注意[J].美术,1979.2.
    21.王琦.发扬民主的关键在领导[J].美术,1979.2.
    22.江丰.民主要争取、不能靠恩赐[J].美术,1979.2.
    23.叶浅予.要大框框,不要小框框[J].美术,1979.2.
    24.步及.《裙边小狗》和未来主义[J].美术,1979.4.
    25.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J].美术,1979.5.
    26.何溶.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连环画《枫》和想到的一些问题[J].美术,1979.8.
    27.迟轲.连环画《枫》的时代意义[J].美术,1979.8.
    28.栗宪庭.现代迷信的沉痛教训——谈连环画《枫》对典型环境的刻划[J].美术,1979.8.
    29.栗宪庭.必须揭露“他”!——从版画《无题》想到的[J].美术,1979.9.
    30.何溶.美术创作的伟大转折[J].美术,1979.9.
    31.江丰.关于中国画问题的一封信[J].美术,1979.11.
    32.周韶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J].美术,1980.1.
    33.吴冠中.我的感想与希望[J].美术,1980.1.
    34.江丰.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1979年11月21日在美协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摘要)[J].美术,1980.1.
    35.两个座谈会[J].美术,1980.3.
    36.吴冠中.梵高[J].美术,1980.3.
    37.栗宪庭.关于“星星”美展[J].美术,1980.3.
    38.吴冠中.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J].美术,1980.4.
    39.邵大箴.根本的办法是多做工作[J].美术,1980.4.
    40.程至的.人体与时代[J].美术,1980.4.
    41.杨荫寰.维也纳分离派[J].美术,1980.5.
    42.侗廔.对中国画几个问题的我见——与江丰同志商榷[J].美术,1980.6.
    43.钱海源等.正确对待人体美术问题——关于在雕塑、绘画中表现人体问题的讨论[J].美术,1980.6.
    44.千禾.“自我表现”不应视为绘画的本质[J].美术,1980.8.
    45.曾景初,林凡.也谈中国画的几个问题——与侗廔同志商榷[J].美术,1980.10.
    46.吴冠中.关于抽象美[J].美术,1980.10.
    47.刘纲纪.略谈“抽象”[J].美术,1980.11.
    48.邵大箴.现实主义精神和现代派[J].美术,1980.11.
    49.孙云勰.关于中国画的问题——读侗廔同志《我见》有感[J].美术,1980.11.
    50.曾景初,林凡.也谈中国画的几个问题(续完)——与侗廔同志商榷[J].美术,1980.11.
    51.何溶.读四川青年美展及其他——再论美术创作中的伟大转折[J].美术,1980.12.
    52.丁兆成.对中国画创作的两点看法[J].美术,1980.12.
    53.高焰.不是对话,是谈心——致星星美展[J].美术,1980.12.
    54.叶朗.从黑格尔对人体美术的看法谈起[J].美术,1980.12.
    55.马鸿增.人体美术之花与中国“土壤”[J].美术,1980.12.
    56.子泉.致星星美展作者们的一封信[J].美术,1981.1.
    57.何溶.再论“牡丹好,丁香也好”[J].美术,1981.1.
    58.迟轲.形式美与辩证法[J].美术,1981.1.
    59.栗宪庭.现实主义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J].美术,1981.2.
    60.水天中.看画一得[J].美术,1981.2.
    61.詹建俊,吴冠中等.北京市举办油画学术讨论会[J].美术,1981.3.
    62.翟墨.支持对形式美的探索[J].美术,1981.3.
    63.浙江美院文艺理论小组.形式美及其在美术中的地位[J].美术,1981.4.
    64.毛云之.致一位青年作者[J].美术,1981.1.
    65.若木.关于表现主义[J].美术,1981.1.
    66.刘骁纯.模仿、借鉴、创造[J].美术,1981.2.
    67.钟鸣.从画萨特说起——谈绘画中的自我表现[J].美术,1981.2.
    68.冯国东.一个扫地工的梦——《自在者》[J].美术,1981.2.
    69.钟鸣.从画萨特说起——谈绘画中的自我表现[J].美术,1981.2.
    70.徐冰.我画自己爱画的东西[J].美术,1981.5.
    71.千禾.绘画本质与自我表现[J].美术,1981.6.
    72.朱旭初.也谈“自我表现”[J].美术,1981.6.
    73.洪毅然.谈谈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兼与吴冠中同志商榷[J].美术,1981.6.
    74.邵大箴.此路不通:为艺术而艺术——和一位画家的对话[J].美术,1981.6.
    75.叶浅予.《中国画研究》再版序言——致作者的一封信[J].美术,1981.9.
    76.邵养德.创作·欣赏·评论——读《父亲》并与有关评论者商榷[J].美术,1981.9.
    77.江丰.要突破中国画的“无人之境”——序《方增先人物画册》.美术,1981.9.
    78.陶同.如何达到“自由”——也谈艺术的本质[J].美术,1981.11.
    79.叶朗.“自我表现”不是我们的旗帜[J].美术,1981.11.
    80.邵大箴.也谈《父亲》这幅画的评价[J].美术,1981.11.
    81.沈鹏.互相制约——讨论形式与内容的一封信[J].美术,1981.12.
    82.翟墨.为“为我服务”一辩[J].美术,1981.12.
    83.冯湘一.给吴冠中老师的信——也谈“内容决定形式”[J].美术,1981.12.
    84.栗宪庭.再谈现实主义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J].美术,1982.1.
    85.孙宜生.“意象“素描探索——素描美学教学实践记[J].美术,1982.2.
    86.刘纲纪.《“自我表现”不是我们的旗帜》一文读后[J].美术,1982.3.
    87.王琦.创作自由与自由化[J].美术,1982.4.
    88.孙津.从造型艺术的规定性谈“自我表现”[J].美术,1982.5.
    89.吴正纲,江蕙萍.美术的功能[J].美术,1982.5.
    90.孙美兰.现实主义势必发展[J].美术,1982.6.
    91.张士增.我对文人画传统的几点想法[J].美术,1982.7.
    92.薛永年.张立辰对写意画用水的探索[J].美术,1982.7.
    93.江文湛.浅谈笔墨的抽象美[J].美术,1982.7.
    94.冯湘一.绘画审美特性试论[J].美术,1982.7.
    95.郎绍君.两条借鉴之路——试谈中国画出新[J].美术,1982.7.
    96.冯湘一.绘画审美特性试论(续)[J].美术,1982.8.
    97.小林重顺.力感、动感、量感的心理[J].王永丽编译.美术,1982.8.
    98.何新.略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与审美原则——兼论艺术的起源问题[J].美术,1982.8.
    99.朱旭初.美术的非纯认知和直观性[J].美术,1982.8.
    100.鲁慕迅.试谈中国画的气[J].美术,1982.10.
    101.王仲.评“美术功能唯一论”[J].美术,1982.12.
    102.栗宪庭,何新.试论中国古典绘画的抽象审美意识——对于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几点新探讨[J].美术,1983.1.
    103.徐书城.也谈抽象[J].美术,1983.1.
    104.翟墨.抽而有象[J].美术,1983.1.
    105.毛士博.中国传统艺术中抽象因素初探[J].美术,1983.1.
    106.杨蔼琪.杂谈绘画中的抽象[J].美术,1983.1.
    107.马鸿增.开创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的新局面——记江苏“中国画创新”座谈会上的争鸣[J].美术,1983.4.
    108.扬帆.关于美术的形式与内容问题的讨论(综述)[J].美术,1983.4.
    109.栗宪庭,何新.试论中国古典绘画的抽象审美意识——下篇、中国山水花鸟画审美特征片论[J].美术,1983.5.
    110.洪毅然.从“形式感”谈到“形式美”和“抽象美”[J].美术,1983.5.
    111.佟景韩.关于“抽象”问题的一封信——兼及马克思的科学方法[J].美术,1983.5.
    112.刘曦林.形式美的抽象性与“抽象美”[J].美术,1983.5.
    113.郎绍君.艺术规律与自我表现[J].美术,1983.7.
    114.王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美术评论[J].美术,1983.8.
    115.杜键.形象的节律与节律的形象——关于抽象美问题的一些意见[J].美术,1983.10.
    116.沈鹏.多读点唯物论的反映论[J].美术,1983.10.
    117.艾中信.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指南[J].美术,1983.10.
    118.杜键.形象的节律与节律的形象(续)——关于抽象美问题的一些意见[J].美术,1983.11.
    119.本刊评论员.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J].美术,1983.11.
    120.邵大箴.要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J].美术,1983.11.
    121.王志元.“非理性”不是艺术创作的康庄大道[J].美术,1983.11.
    122.王琦.按艺术规律办事——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J].美术,1983.12.
    123.陈三弟.论文人画与禅宗[J].美术,1983.12.
    124.邵大箴.要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J].美术,1983.11.
    125.王仲.析“节律抽象绘画论”[J].美术,1984.2.
    126.徐书城.再谈抽象美和中国画[J].美术,1984.5.
    127.洪毅然.再谈“形式美”和“抽象美”[J].美术,1984.4.
    128.程大利.有感于当前的画评[J].美术,1984.5.
    129.程征.大海也要枯吗?[J].美术,1984.5.
    130.李松.中国画发展的道路[J].美术,1984.10.
    131.周韶华.处于更新换代中的中国画[J].美术,1984.12.
    132.马鸿增.中国画的现代感与创新思潮[J].美术,1984.12.
    133.杨学芹.评论、创作与观众刍议[J].美术,1985.4.
    134.马克.希望在他们身上[J].美术,1985.7.
    135.葛岩.作为语言的绘画[J].美术,1985.10.
    136.孙克.关于“区域性画派”的思考——给贾又福的信[J].美术,1985.12.
    137.邵大箴.有感于“半截子美展”[J].美术,1985.12.
    138.卢辅圣.论中国画创新[J].美术,1985.12.
    139.杨小彦.我们面临着选择[J].美术,1986.1.
    140.刘曦林.从“八十年代中国画展”的分歧谈起[J].美术,1986.1.
    141.非为.当代美术的退潮[J].美术,1986.1.
    142.栗宪庭.中国水墨画的合理发展[J].美术,1986.1.
    143.郎绍君.传统的再发现[J].美术,1986.2.
    144.水天中.“中国画”名词的产生和变化[J].美术,1986.2.
    145.张保琪.中国画讨论会综述[J].美术,1986.2.
    146.洪再新.勇敢的牺牲[J].美术,1986.2.
    147.包剑斐.我们及我们的创作[J].美术,1986.2.
    148.石久.关于《’85新空间画展》的反应[J].美术,1986.2.
    149.张士增.全国美术理论工作会议综述[J].美术,1986.2.
    150.葛岩.传统的张力[J].美术,1986.2.
    151.杜哲森.在儒、道观照下:对传统绘画精神的一点思考[J].美术,1986.4.
    152.赵立忠.叶浅予谈中国画[J].美术,1986.5.
    153.高名潞.殊途同归:近现代中国画之路[J].美术,1986.6.
    154.陈醉.第二个春天——从“黄山会议”到“当代油画展”[J].美术,1986.6.
    155.磬年.美术的自觉——试评近年美术理论的探索与争鸣[J].美术,1986.6.
    156.丁立镇.中国画发展周期论[J].美术,1986.6.
    157.陈池瑜.中西诗画中的时空意识之比较[J].美术,1986.6.
    158.崔振宽.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J].美术,1986.9.
    159.王琦.鲁迅论现代派美术[J].美术,1986.10.
    160.张安治.中国画的创新问题——致唐德刚教授书[J].美术,1986.10.
    161.方舟.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美术批评二十年回顾[J].美术,1986.11.
    162.周彦.视觉与视觉艺术:一种批评方法的思考[J].美术,1986.11.
    163.钱志强.《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讨论会综述[J].美术,1986.11.
    164.闻立鹏.多元化趋势和现实主义的生命力[J].美术,1987.1.
    165.瑞林.改革我们的理论语言[J].美术,1987.1.
    166.张驰.理论家之教条[J].美术,1987.1.
    167.王仲.马克思主义艺术强者论纲[J].美术,1987.4.
    168.李书圣.要到美术家、不要当哲学家[J].美术,1987.4.
    169.冯晓.宇宙观·美学致思与中西绘画[J].美术,1987.7.
    170.周彦.阐释活动与现代艺术[J].美术,1987.9.
    171.殷双喜.当代美术中的哲学入侵[J].美术,1987.9.
    172.邵宏.艺术史观之批评[J].美术,1987.11.
    173.叶朗,王鲁湘.张彦远再发现[J].美术,1987.12.
    174.郎绍君.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情势与趋向[J].美术,1988.1.
    175.周韶华.走向开放、走向现代、走向多元——关于中国画问题的思考[J].美术,1988.2.
    176.全国中国画艺术讨论会发言摘刊[J].美术,1988.2.
    177.殷双喜.批评与艺术史[J].美术,1988.6.
    178.祝斌.对中国当代美术理论的评介与反思[J].美术,1988.7.
    179.勇力.对当代“八股”中国画的再诘难[J].美术,1988.7.
    180.宋义州.救救国画[J].美术,1988.7.
    181.邵宏,杨小彦.史论与批评的分离:读1984年以来的《美术译丛》[J].美术,1988.8.
    182.王艾明.吁请建立艺术本体批评学书[J].美术,1988.8.
    183.马鸿增.当代美术理论报刊散论[J].美术,1988.11.
    184.桑子.美术理论的自身审视和瞻望——杭州会议综述[J].美术,1988.12.
    185.张晨,赵立忠.当代水墨画的命运——北京北京国际水墨画展’88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J].美术,1989.1.
    186.张士增.传统精神与当代走向——北京国际水墨画展’88述评[J].美术,1989.1.
    187.殷双喜.美术批评的基础[J].美术,1989.2.
    188.王勇.论美术批评的“前语言”困境[J].美术,1989.3.
    189.邓福星.新文人画略说[J].美术,1989.4.
    190.王鲁湘.“新文人画”与“有教养的画”[J].美术,1989.4.
    191.丁宁.面临反省的当代美术批评[J].美术,1989.5.
    192.殷双喜.新文人画:众说纷纭的文化现象——新文人画研讨会综述[J].美术,1989.6.
    193.陈云岗.“哲学”给“美术”带来了什么[J].美术,1989.8.
    194.易英.方法的困惑[J].美术,1989.10.
    195.范达明.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的主观性[J].美术,1989.10.
    196.方舟.走出“混沌”,确立方位[J].美术,1989.10.
    197.孙津.权威价值的实现[J].美术,1989.10.
    198.郎绍君.批评的自觉[J].美术,1989.10.
    199.殷双喜.发展新闻艺术批评[J].美术,1989.10.
    200.创刊词[J].美术思潮,1985.创刊号.
    201.张黎.接受美学[J].美术思潮,1985.创刊号.
    202.姜国庆.信息论美学[J].美术思潮,1985.创刊号.
    203.《美术思潮》答客问[J].美术思潮,1985.1.
    204.严善錞.信息时代:艺术家的审美结构与建构[J].美术思潮,1985.创刊号.
    205.邓平祥.论第三代画家[J].美术思潮,1985.1.
    206.陈池渝.西方社会现代艺术史系列讲座[J].美术思潮,1985.2.
    207.阮旭东.中国的“思索画”与怀斯[J].美术思潮,1985.3.
    208.黄专.八十年代以来美术理论发展综述[J].美术思潮,1985.4.
    209.王林.论艺术的形式系统[J].美术思潮,1985.4.
    210.胡村.近期美术新论一览[J].美术思潮,1985.5.
    211.公明,远行.比较艺术刍议[J].美术思潮,1985.6.
    212.海源.比较美术学[J].美术思潮,1985.6.
    213.黄河清.为比较美术进言[J].美术思潮,1985.6.
    214.黄永砯.一次未能公开的画展[J].美术思潮,1985.6.
    215.邵养德.幻觉与实现——追击《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览》[J].美术思潮,1985.6.
    216.陈丹青.油画艺术语言的个性[J].美术思潮,1985.6.
    217.李小山.中国画存在的前提[J].美术思潮,1985.7.
    218.李江陵.近期美术新论一览[J].美术思潮,1985.7.
    219.孙文宪.论造型艺术语言的心理内涵[J].美术思潮,1985.8-9.
    220.墨哲兰.“还乡者”说[J].美术思潮,1985.8-9.
    221.成肖玉.艺术领域中的符号观念[J].美术思潮,1985.8-9.
    222.李江陵.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画问题讨论综述[J].美术思潮,1985.8-9.
    223.白荆.近期美术新论一览[J].美术思潮,1986.1;1986.2;1986.4;1985.3.
    224.王璜生.现代艺术——模糊化的民族性与多样化的个性[J].美术思潮,1986.1.
    225.张晓凌.探索者的轨迹[J].美术思潮,1986.2.
    226.李小山.批评家之选择[J].美术思潮,1986.3.
    227.松实.近期美术新论一览[J].美术思潮,1986.3.
    228.黄永砯.非表达的绘画[J].美术思潮,1986.4.
    229.严善錞.对黄永砯“艺术”的解读[J].美术思潮,1986.4.
    230.陈家琪.他在与自己作战[J].美术思潮,1986.4.
    231.白荆.波普的启示[J].美术思潮,1986.5.
    232.[美]德·库宁.何谓抽象艺术[J].召方译.美术思潮,1986.5.
    233.祝斌.论艺术图式[J].美术思潮,1986.5.
    234.居简.近期美术新论一览[J].美术思潮,1986.5.
    235.朱青生.西方现代艺术华化论[J].美术思潮,1986.6.
    236.谷文达.非陈述的文字[J].美术思潮,1986.6.
    237.春冰.近期美术新论一览[J].美术思潮,1986.6.
    238.石久.关于“新空间”与“池社”[J].美术思潮,1987.1.
    239.吴山专.我们的绘画[J].美术思潮,1987.1.
    240.毛旭辉.新具象生命具象图式的呈现和超越[J].美术思潮,1987.1.
    241.郎绍君.弄潮儿的实验[J].美术思潮,1987.1.
    242.樊波.新野性画派的观念变革[J].美术思潮,1987.1.
    243.舒群.北方艺术群体阐释[J].美术思潮,1987.1.
    244.高名潞.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背景之展开[J].美术思潮,1987.1.
    245.张蔷.前现代艺术期及其他——答《美术思潮》记者问[J].美术思潮,1987.3.
    246.任戎.也谈新潮[J].美术思潮,1987.4.
    247.祝斌.风格和语汇的意义——尚杨油画探讨[J].美术思潮,1987.5.
    248.邵大箴.编《美术》絮语[J].美术思潮,1987.6.
    249.刘典章.艰难的探索之路——《江苏画刊》办刊得失思考[J].美术思潮,1987.6.
    250.刘骁纯.我对《中国美术报》的反思[J].美术思潮,1987.6.
    251.高铭.新的一代、新的观念[N].中国美术报,1985,总第2期:(1).
    252.高铭.当代绘画中的群体和个体意识[N].中国美术报,1985-9-21:(1).
    253.李小山.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N].中国美术报,1985-10-26(1).
    254.吕品田,王鲁豫,顾丞峰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论研究生谈《当代中国画之我见》[N].中国美术报,1985-10-26(2).
    255.高澍.从李小山的文章看美术批评[N].中国美术报,1985-10-26(2).
    256.韦启美.新的一代[N].中国美术报,1985-11-9:(9).
    257.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一)[N].中国美术报,1985-11-16:(3);1985-11-30:(4).
    258.白吟.成功的美展:《半截子美展》侧记[N].中国美术报,1985-11-16:(1).
    259.艾端午.《半截子美展》小记[N].中国美术报,1985-11-16:(1).
    260.黄永玉.有感于《半截子美展》[N].中国美术报,1985-11-16:(3).
    261.谢家模.为《半截子美展》叫好[N].中国美术报,1985-11-16:(3).
    262.高铭.新洋务与新国粹[N].中国美术报,1985-12-14:(1).
    263.张群.油画现状面面观[N].中国美术报,1985-12-14:(1).
    264.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二)[N].中国美术报,1985-12-28:(1).
    265.丁方.“城”——文化反思的象征[N].中国美术报,1985-12-28:(1).
    266.皮道坚等.中国画的创新[N].中国美术报,1986-1-6:(1).
    267.水天中.迎接美术理论的春天[N].中国美术报,1986-1-20:(1).
    268.易英.批评观念也需要更新[N].中国美术报,1986-1-20(2).
    269.邵大箴.我们面临的课题[N].中国美术报,1986-1-20:(1).
    270.孙美兰.美术评论之我见[N].中国美术报,1986-1-27(3).
    271.方舟.也需要评论的评论[N].中国美术报,1986-1-27(3).
    272.刘龙庭.何必“杞人忧天”[N].中国美术报,1986-2-3(1).
    273.陈醉.有危机,并非坏事[N].中国美术报,1986-2-3(1).
    274.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三)[N].中国美术报,1986-2-17:(1).
    275.肖原.青年运动之潮[N].中国美术报,1986-2-27:(1).
    276.刘骁纯.社会主义美术的多元趋势[N].中国美术报,1986-3-10(1).
    277.寇云.后现代主义[N].中国美术报,1986-3-15(4).
    278.邵大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N].中国美术报,1986-3-15(4).
    279.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四)[N].中国美术报,1986-3-22:(1,2).
    280.肖原.再谈青年美术之潮[N].中国美术报,1986-3-22:(1).
    281.路明.关于《〇艺术集团展览》的通信[N].中国美术报,1986-4-19:(1).
    282.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五)[N].中国美术报,1986-4-19:(2).
    283.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六)[N].中国美术报,1986-5-5:(4).
    284.洪再新.勇敢的牺牲[N].中国美术报,1986-5-5:(4).
    285.包剑斐.我们及我们的创作[N].中国美术报,1986-5-5:(4).
    286.石久.关于《’85新空间画展》的反应[N].中国美术报,1986-5-5:(4).
    287.郑铁林.《探索发现表现》展览前言[N].中国美术报,1986-5-26:(1).
    288.本刊编辑.新兴美术家集群(七)[N].中国美术报,1986-6-23:(4).
    289.肖原.思潮与修养[N].中国美术报,1986-6-16:(1).
    290.李家屯.重要的不是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6-7-14:(1,2).
    291.[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商品化和文化扩张[N].小乙摘.中国美术报,1986-9-1:(4).
    292.[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观[N].丁天摘.中国美术报,1986-9-1:(4).
    293.丛生.后现代主义存在的意义[N].中国美术报,1986-9-1:(4).
    294.李正天.后现代主义的特征[N].中国美术报,1986-9-1:(4).
    295.新潮资料简编(一)[N].中国美术报,1986-9-22:(3).
    296.高名潞.现代意识与’85美术运动[N].中国美术报,1986-9-22:(1).
    297.新潮资料简编(二)[N].中国美术报,1986-9-29:(3).
    298.新潮资料简编(三)[N].中国美术报,1986-10-6:(3).
    299.赵冰.从后现代主义多元论说开去[N].中国美术报,1986-10-13(4).
    300.李砚祖.批评家的个体意识与历史责任[N].中国美术报,1986-10-27(2).
    301.新潮资料简编(四)[N].中国美术报,1986-11-3:(2).
    302.新潮资料简编(五)[N].中国美术报,1986-11-17:(2).
    303.新潮资料简编(六)[N].中国美术报,1986-11-17:(2).
    304.黄坚.在劫难逃——前卫美术87展望[N].中国美术报,1987-1-5:(1).
    305.李家屯.“后现代”、“民族化”和稻草(一)[N].中国美术报,1987-1-19(1).
    306.邹德侬.后现代主义——一个似曾相识的理论[N].中国美术报,1987-1-19(1).
    307.小尘.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文艺报发表社论[N].中国美术报,1987-2-9:(1).
    308.李家屯.“后现代”、“民族化”和稻草(二)[N].中国美术报,1987-2-23(1).
    309.毛旭辉.更新绘画的区域性概念[N].中国美术报,1987-5-11:(2).
    310.恩存.探索在继续—《“BT”5·画展》在中央美院画廊闭幕[N].中国美术报,1987-6-22:(1).
    311.曾昭奋.后现代主义来到了中国[N].中国美术报,1987-7-20(4).
    312.刘骁纯.教化艺术的地位[N].中国美术报,1987-8-24(1).
    313.孙美兰.探讨美术理论方法论的对话[N].中国美术报,1987-8-31(3).
    314.郎绍君.新阶段的征候——从曾、王、陈、赵、卢画展所想到的[N].中国美术报,1987-8-3(1).
    315.李家屯.丁方的艺术:深沉痛苦所凝聚的力度[N].中国美术报,1987-9-21(1).
    316.刘彦.艺术中的理性[N].中国美术报,1987-9-28(1).
    317.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一)[N].中国美术报,1987-9-21(1).
    318.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三)[N].中国美术报,1987-10-5(1).
    319.薛永年.理论家的苦恼[N].中国美术报,1987-11-2(1).
    320.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四)[N].中国美术报,1987-11-9(1-2).
    321.邓平祥.文化更新的躁动——论当代美术思潮的动力[N].中国美术报,1987-11-23:(1).
    322.川云.对新潮美术的两点疑答[N].中国美术报,1987-11-30:(1).
    323.王工.我们太缺少美术批评家[N].中国美术报,1987-11-30(1).
    324.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六)[N].中国美术报,1988-1-11(1-2).
    325.李洁非,张陵.美术新潮的革命性[N].中国美术报,1988-1-18:(1).
    326.郭义芳.初级阶段:有主导的“多元化”[N].中国美术报,1988-2-1(1).
    327.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七)[N].中国美术报,1988-2-22(2).
    328.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八)[N].中国美术报,1988-3-7(1).
    329.张蔷.“前现代艺术期”说[N].中国美术报,1988-3-28:(1).
    330.苏传敏.当代艺术及其使命[N].中国美术报,1988-3-28:(1).
    331.孟禄丁.纯化的过程[N].中国美术报,1988-5-2:(1).
    332.马路.没有新潮的新潮美术[N].中国美术报,1988-5-16:(1).
    333.思潮版编者.新潮美术家(九)[N].中国美术报,1988-5-30(1)
    334.耿建翌.作品与观众[N].中国美术报,1988-5-30:(1).
    335.王林.此风不可长[N].中国美术报,1988-7-25:(2).
    336.米曹术.超越创作理论[N].中国美术报,1988-8-1:(1).
    337.丁林.画家必须进入绘画语言状态[N].中国美术报,1988-8-20:(1).
    338.林旭东.语言的接受与转换[N].中国美术报,1988-8-20:(1).
    339.中胜.版画语言新实验[N].中国美术报,1988-8-20:(1).
    340.栗宪庭.前卫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8-8-29:(1).
    341.张培力.艺术计划第二号[N].中国美术报,1988-8-29:(1).
    342.张培力.褐皮书一号通告[N].中国美术报,1988-8-29:(1).
    343.王鲁炎.触觉艺术宣言[N].中国美术报,1988-8-29:(1).
    344.李路明.老屋与贺大田[N].中国美术报,1988-10-10:(1).
    345.刘骁纯.在十字路口的贺大田[N].中国美术报,1988-10-10:(1).
    346.邓平祥.贺大田的感觉[N].中国美术报,1988-10-10:(1).
    347.中国现代艺术展筹展通告第一号[N].中国美术报,1988-10-31:(1)
    348.郎绍君.还给大众——也谈“触觉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8-10-31:(1).
    349.钟涵,范迪安,杜键,邵大箴等.中国现代主义的出现、时代普遍意识的体现——中央美术学院座谈徐冰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8-11-14:(1).
    350.吉男.徐冰、吕胜中艺术展观后[N].中国美术报,1988-11-14:(1).
    351.孟禄丁.荒诞·体验[N].中国美术报,1988-11-21:(1).
    352.顾黎明.反向的孟禄丁[N].中国美术报,1988-11-21:(1).
    353.白吟.十月南京会议印象[N].中国美术报,1988-12-5:(1).
    354.皮道坚.作为语言的水墨性[N].中国美术报,1988-12-12:(1).
    355.贾方舟.关键是自身的变革[N].中国美术报,1988-12-12:(1,2).
    356.王鲁湘.前卫艺术的困窘[N].中国美术报,1988-12-19:(1).
    357.高名潞.评论现状和前景,可悲?可喜?[N].中国美术报,1988-12-19:(1)..
    358.殷双喜.灵魂的生命在何处显现——对艺术语言的追问[N].中国美术报,1988-12-26:(1).
    359.刘彦.当代艺术的困境和使命[N].中国美术报,1988-12-28:(3).
    360.高名潞,栗宪庭等.写在中国现代艺术展开幕之际[N].中国美术报,1989-2-6:(1).
    361.周彦.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展”背景材料[N].中国美术报,1989-2-6:(4).
    362.栗宪庭.“南线”与“北线”[N].中国美术报,1989-2-13:(1).
    363.陈履生.论“新文人画”[N].中国美术报,1989-2-13:(1).
    364.邵普生.泛滥成灾的“文人画”[N].中国美术报,1989-2-20:(3).
    365.刘典章.既要现代又要姓“中”[N].中国美术报,1989-2-20:(2)
    366.李小山,薛翔.燃烧自己、照亮现世[N].中国美术报,1989-2-20:(1).
    367.编者.写作现代大展之后·编者按[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368.栗宪庭.两声枪响:新潮美术的谢幕礼[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369.力阳.美术馆枪声析[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370.吴山专.关于大生意[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371.王广义.关于《毛泽东》[N].中国美术报,1989-3-13:(1)
    372.瞻霁.百闻不如一见[N].中国美术报,1989-3-20:(1).
    373.牛克诚.悲哀的新潮[N].中国美术报,1989-3-27:(1).
    374.洪惠镇.“新文人画”的界定与评价[N].中国美术报,1989-4-17:(1).
    375.陈履生.再论“新文人画”[N].中国美术报,1989-4-17:(3).
    376.刘枫.莫回头[N].中国美术报,1989-4-20:(1).
    377.曲云.奇妙的法[N].中国美术报,1989-4-20:(1).
    378.薛永年.新文人画小议[N].中国美术报,1989-5-15:(1).
    379.郎绍君.返古:现代的悲哀——也谈“新文人画”[N].中国美术报,1989-5-15:(1).
    380.刘枫,柴小刚.“百闻不如一见”之我见[N].中国美术报,1989-5-8:(1).
    381.高强.庄严而虚无的灵光[N].中国美术报,1989-5-8:(1).
    382.何庆基等.海外人士谈“中国现代艺术展”[N].中国美术报,1989-5-15:(4).
    383.钱海源.假如开枪者是平民[N].中国美术报,1989-5-29:(2).
    384.顾雄.我看行为艺术[N].中国美术报,1989-5-29:(2).
    385.王林.徐冰艺术——成功的背后[N].中国美术报,1989-5-29:(1).
    386.邵养德.象征性“自杀”[N].中国美术报,1989-5-29:(2).
    387.郑朝.谈美术批评的标准[N].中国美术报,1989-6-26:(1).
    388.孙津.美术批评的批评[N].中国美术报,1989-7-3:(1).
    389.刘骁纯.走向纯粹化[N].中国美术报,1989-7-3:(1).
    390.王端廷.新潮美术的盲目性[N].中国美术报,1989-7-17:(1).
    391.范达明.美术作品评价的主观性[N].中国美术报,1989-9-11:(1).
    392.杨劲松.何谓新——再谈新学院派[N].中国美术报,1989-10-7:(1).
    393.王化.为《析世鉴》辩[N].中国美术报,1989-10-18:(1).
    394.丁宁.新文人画:实验中的文化策略?[N].中国美术报,1989-10-23:(1).
    395.方舟.“新文人画”与“新水墨画”——由贾又福的新作所想到的[N].中国美术报,1989-11-16:(1).
    396.涂同源.新潮之后的休整与历史的回归——论“新文人画”现象[N].中国美术报,1989-11-16:(1).
    397.王林.对几个批判术语的清理[N].中国美术报,1989-12-8:(1).
    398.许石丹.谈谈毕加索的画[J].江苏画刊,1980.2.
    399.路使.关于政治与美术的通信[J].江苏画刊,1980.4.
    400.宋征殷.谈谈科普美术[J].江苏画刊,1980.4.
    401.李松.继承传统的道路[J].江苏画刊,1981.6.
    402.白戈.吴冠中绘画浅析[J].江苏画刊,1980.6.
    403.余所亚.王琦的版画创作活动[J].江苏画刊,1981.2.
    404.文菲.努力描绘新时代、学习传统为创新——本刊举行的美术理论讨论会简述[J].江苏画刊,
    1981.5.
    405.左庄伟.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道路[J].江苏画刊,1981.6.
    406.马鸿增.自我表现与表现人民[J].江苏画刊,1981.6.
    407.李松.继承传统的道路(续)[J].江苏画刊,1982.1.
    408.枚羽.“自我表现”辨析[J].江苏画刊,1982.2.
    409.洛夫.生活在召唤——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J].江苏画刊,1982.3.
    410.辛明.回顾与瞻望——纪念《讲话》发表四十周年座谈会简记[J].江苏画刊,1982.3.
    411.于力.王朝闻谈美术创作[J].江苏画刊,1982.4.
    412.李桦.韧性战斗、永远向前[J].江苏画刊,1982.5.
    413.况屏.要准确地理解现实美[J].江苏画刊,1982.6.
    414.辛明.研究理论、努力创新——黄胄在“中国画创新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J].江苏画刊,1983.2.
    415.陆拂明.宋文治谈中国画创新[J].江苏画刊,1983.2.
    416.许石丹.对中国画创新的一点看法[J].江苏画刊,1983.2.
    417.驰鸿.“中国画创新”理论讨论会纪要[J].江苏画刊,1983.2.
    418.邓丽明.不薄古人爱今人[J].江苏画刊,1983.6.
    419.刘嘉.贵在创新——评江苏宣传画新作[J].江苏画刊,1983.6.
    420.周韶华.全方位观照简论[J].《江苏画刊》,1884.6.
    421.马鸿增,张迁.漫评第六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4.6.
    422.《江苏画刊》编辑部.致读者[J].江苏画刊,1985.1.
    423.曾雁.中国画创作的估价与瞻望——“中国画创作座谈会”侧记[J].江苏画刊,1985.1.
    424.孙津.试论造型艺术的自身存在[J].江苏画刊,1985.5.
    425.李永存.现代主义艺术浅谈[J].江苏画刊,1985.5.
    426.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J].江苏画刊,1985.7.
    427.王菊生.也谈中国画创新[J].江苏画刊,1985.7.
    428.董欣宾.也谈几句我见[J].江苏画刊,1985.8.
    429.丁涛.《当代中国画之我见》读后[J].江苏画刊,1985.8.
    430.边长.对传统问题的再思考[J].江苏画刊,1985.8.
    431.蒋正义.传统与时髦[J].江苏画刊,1985.9.
    432.陶咏白,翟墨.泾川山庄油画会侧记[J].江苏画刊,1985.9.
    433.邓平祥.略论第三代画家[J].江苏画刊,1985.9.
    434.周韶华.创新思潮正冲击着区域性画派[J].江苏画刊,1985.9.
    435.丁涛.“当代中国画之我见”讨论会纪要[J].江苏画刊,1985.10.
    436.卢辅圣,江宏.“现代中国画”形式刍议[J].江苏画刊,1985.10.
    437.张蔷.从理论批评的角度的思考[J].江苏画刊,1985.10.
    438.陈传席.“反”传统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J].江苏画刊,1985.10.
    439.张迁.读李小山文随感[J].江苏画刊,1985.10.
    440.杭法基.浅谈当代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5.11.
    441.金学智.绘画的模糊语言[J].江苏画刊,1985.11.
    442.卢辅圣.历史的“象限”[J].江苏画刊,1985.11.
    443.马振国.读《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对话[J].江苏画刊,1985.12.
    444.洪宏.关于绘画的思考[J].江苏画刊,1985.12.
    445.王大根.中国画的过去与未来[J].江苏画刊,1985.12.
    446.来信摘登[J].江苏画刊,1986.1.
    447.李小山.作为传统保留画种的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6.1.
    448.柴旭.精神的超越[J].江苏画刊,1986.1.
    449.陈履生.中国画勿需“创新”[J].江苏画刊,1986.1.
    450.令狐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关于《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通信[J].江苏画刊,1986.1.
    451.张保琪.中国画讨论会综述[J].江苏画刊,1986.2.
    452.沈行工.冲撞之余——江苏省青年艺术周综合艺术展览观后[J].江苏画刊,1986.2.
    453.邓平祥.新历史画的探索者[J].江苏画刊,1986.2.
    454.戴元亮.我对中国绘画传统的认识[J].江苏画刊,1986.2.
    455.丁涛.刘海粟谈《中国画之我见》[J].江苏画刊,1986.3.
    456.马鸿增.理论的思考——全国美术理论工作座谈会侧记[J].江苏画刊,1986.3.
    457.伍蠡甫.关于国画前景[J].江苏画刊,1986.4.
    458.阎永丰.向着未来,从本质上去认识传统:当代中国画之我见[J].江苏画刊,1986.4.
    459.陈履生.与刘国松先生谈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6.4.
    460.刘汝醴.画坛巡礼[J].江苏画刊,1986.5.
    461.董欣宾.再谈我见[J].江苏画刊,1986.5.
    462.侗廔.从《当代中国画之我见》说开去[J].江苏画刊,1986.5.
    463.《关于中国画传统的再认识》讨论[J].江苏画刊,1986.6.
    464.郭义芳.现代绘画与现代观念[J].江苏画刊,1986.6.
    465.范曾.中国画纵横谈[J].江苏画刊,1986.7.
    466.陈孝信.论“绘画的最高法律是美”[J].江苏画刊,1986.7.
    467.《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来稿摘登[J].江苏画刊,1986.7.
    468.徐建融.略论当代美术理论的权威[J].江苏画刊,1986.8.
    469.朱葵.继承、借鉴、发展[J].江苏画刊,1986.8.
    470.王天民.当代中国画将进入第三时期的高潮[J].江苏画刊,1986.8
    471.本刊编辑部.致读者[J].《江苏画刊》,1986.9.
    472.舒群.理性的群体思潮[J].江苏画刊,1986.9.
    473.健国.《谈谈群体》——写在几个群体展览作品之前[J].江苏画刊,1986.9.
    474.李正天.哲学本体论的艺术观(上)[J].江苏画刊,1986.9.
    475.黄鸿仪.探索·交流·融合·发展——记香港《当代中国绘画研讨会》[J].江苏画刊,1986.9.
    476.致读者[J].江苏画刊,1986.9.
    477.李向伟.画种的存亡[J].江苏画刊,1986.10.
    478.粉碎“四人帮”十周年笔谈[J].江苏画刊,1986.10.
    479.李正天.哲学本体论的艺术观(下)[J].江苏画刊,1986.10.
    480.韦启美.从困惑中走出[J].江苏画刊,1986.10.
    481.江苏中青年油画座谈会发言摘要[J].江苏画刊.1986.10.
    482.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撰后散感[J].江苏画刊,1986.10.
    483.马鸿增.中西文化与当代美术——全国美术理论会议纪略[J].江苏画刊,1986.10.
    484.邵大箴.我的思考——在全国美术理论会议上的发言[J].江苏画刊,1986.11.
    485.朱一.艺术的掌握世界的东方模式——兼议处于社会变革期的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6.11.
    486.郎绍君.艰难的必由之路(上)——近现代中国引入西方美术的回顾与思考[J].江苏画刊,
    1986.12.~(中)[J].1987.1.~(下)[J].1987.2.
    487.徐建融.艺术幻觉与艺术真实[J].江苏画刊,1986.12.
    488.高尔泰.为李小山一辩[J].江苏画刊,1987.1.
    489.张立国.世纪末的兴奋——对当代艺术的省察[J].江苏画刊,1987.1.
    490.何琦.中国现代文化产生的前提[J].江苏画刊,1987.1.
    491.樊波.新野性主义的发生[J].江苏画刊,1987.2.
    492.王德胜.传统美学之潮的批判:一个“圈外人”对美学、艺术及绘画的思考[J].江苏画刊,1987.3.
    493.张延风.汇入大海的巨流:通过中西方艺术比较看中国画[J].江苏画刊,1987.3.
    494.李德仁.论新形势下的保守主义倾向[J].江苏画刊,1987.4.
    495.方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J].江苏画刊,1987.5.
    496.李新生.试谈我国现代绘画的三个层次[J].江苏画刊,1987.5.
    497.方绿.关于传统文化的几种观点[J].江苏画刊,1987.5.
    498.郎绍君.《湖南青年美术家群体展》观感[J].江苏画刊,1987.5.
    499.傅建翎.在多元化表象的背后[J].江苏画刊,1987.6.
    500.邵力华.心理世界与艺术世界[J].江苏画刊,1987.6.
    501.祝斌.美术新潮与绘画新论的双重指向[J].江苏画刊,1987.6.
    502.李正天.关于当代主义[J].江苏画刊,1987.6.
    503.我们这样来看你:北京大学学生讨论《传统美学之潮的批评》[J].江苏画刊,1987.7.
    504.欧知力.谈谈现代艺术的理解问题[J].江苏画刊,1987.7.
    505.邓键,李超,晓峰.三人谈:我们如何现代?——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美术[J].江苏画刊,1987.8.
    506.李韡.与“圈外人”对话:对传统文化与传统绘画艺术的思绪[J].江苏画刊,1987.8.
    507.柴旭.选择的策略[J].江苏画刊,1987.8.
    508.邓平祥.传统文化中的逻辑起点和现代艺术的理性[J].江苏画刊,1987.9.
    509.曹工化.转换·解读·不可言说——简论画家、欣赏者与批评家之间的关系[J].江苏画刊,1987.9.
    510.戴云亮.自觉不自觉的运动——对青年群体美术的思考[J].江苏画刊,1987.9.
    511.陈履生.批评的主观性原则[J].江苏画刊,1987.9.
    512.潘公凯.传统的命运[J].江苏画刊,1987.10.
    513.张蔷.《绘画新潮》选载(一)[J].江苏画刊,1987.10.
    514.蒋正义.对新潮美术的思考[J].江苏画刊,1987.10.
    515.王以时.试谈西方现代派的“反传统意识”与中国古典美术的“同构性”[J].江苏画刊,1987.11.
    516.李路明.画室里的对话:关于破坏与重建[J].江苏画刊,1987.11.
    517.张蔷.《绘画新潮》选载(二)[J].江苏画刊,1987.11.
    518.徐建融.文化结构与文化问题——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思考[J].江苏画刊,1987.12.
    519.栗宪庭.我们最需要对“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自我反省与批判[J].江苏画刊,1987.12.
    520.张蔷.《绘画新潮》选载(三)[J].江苏画刊,1987.12.
    521.朱一.“变革中马列主义艺术观的确立”: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综述[J].江苏画刊,1987.12.
    522.邵大箴.探索性的美术及其他[J].江苏画刊,1988.1
    523.张蔷.《绘画新潮》选载(四):最后十五年[J].江苏画刊,1988.1.
    524.章立国.传统与艺术[J].江苏画刊,1988.2.
    525.陈孝信.论感觉的张力[J].江苏画刊,1988.2.
    526.赵绍虎.新潮美术的现实意义浅析[J].江苏画刊,1988.2.
    527.薛永年.以书入画之我见[J].江苏画刊,1988.3.
    528.《江苏省花鸟画理论研讨会》综述[J].江苏画刊,1988.4.
    529.毛时安.油画艺术新突破的可能性——目击者的印象[J].江苏画刊,1988.4
    530.陈瑞林.新的高度、新的起点——我看《上海油画展》[J].江苏画刊,1988.4.
    531.邱立新.系统科学与中国画创新[J].江苏画刊,1988.5.
    532.谢红军.论现代美术家[J].江苏画刊,1988.5.
    533.蒋正义.回到现实的土地上——关于新潮美术的一封信[J].江苏画刊,1988.6.
    534.高岭.关于现代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考[J].江苏画刊,1988.9
    535.孙建平.试谈绘画中的“模糊性”[J].江苏画刊,1988.11.
    536.罗剑钊.新潮美术的思考[J].江苏画刊,1988.11.
    537.陶咏白.中国油画二百八十年[J].江苏画刊,1988.11.
    538.鲁慕迅.湖北花鸟山水画集群的诞生[J].江苏画刊,1988.11.
    539.张雷,滕光华.在冲突中创造——“新潮”美术发展进程之特征的探讨[J].江苏画刊,1988.12.
    540.牟国良.传统美学之潮批判的批判:一个无法出“圈”者对于美学、绘画的思考[J].江苏画刊,1988.12.
    541.陈克雄.陈年旧事——关于1981年《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EB/OL].娓娓说流亡——关于1981年的《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上)、(下)[EB/OL].见:http://www.cl2000.com/blog/?uid-240-action-viewspace-itemid-2803,2008-11-2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