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时期新闻人黄天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围绕“新闻人”这一中心,梳理了黄天鹏的人生历程,系统探讨了黄天鹏的新闻实践活动、新闻学术活动和新闻思想观念,并希冀对民国新闻史研究有所补益,对中国当代新闻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论文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展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论文第一章,结合时代背景,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地点的变换为纬,对黄天鹏新闻人生历程进行总体概括。展示了他在普宁、汕头、厦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活动,着重揭示黄天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以及他人生之路选择的历史背景和内在原因。
     第二部分包括论文第二、三和四章,主要是在横向上展开,分别从新闻实践、新闻学术和新闻思想观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黄天鹏的新闻实践活动方面,重点阐释他在《时事新报》的业务改革以及负责《重庆各报联合版》出版和发行工作的情况,对黄天鹏离开《申报》赴日留学的原因进行考证和分析,概括黄天鹏主编期间《青光》副刊的内容特点,然后总结了他新闻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黄天鹏不断革新新闻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挥新闻事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黄天鹏的新闻学术活动是他在中国新闻史上最为突出的贡献,也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他通过创建北京新闻学会,主编新闻学术刊物,写作和编撰大量新闻学著作,建立新闻学研究室,开展新闻学术史分期研究等活动,旨在追求实现“建设中国式的新闻学”的目标,推进蔡元培、徐宝璜、邵飘萍等开启的新闻学科建设事业,将新闻学科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黄天鹏的新闻思想观念是他一切新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章是在思想观念层面上对前两章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升,主要从新闻内涵、新闻事业性质、新闻事业管理、新闻记者素质要求及新闻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对黄天鹏新闻思想观念的内涵、发展、演变过程及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黄天鹏试图改变当时中国新闻事业状况的努力和探索。
     第三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本章认为黄天鹏新闻实践、新闻学术研究以及新闻思想观念的总体特征就是新闻专业主义,并从政治视角、专业视角、价值视角对黄天鹏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予以评价,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为当前新闻学科和新闻理论建设提出一些富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思考。
Based on the "journalist"as the center, this essay combs the life course of Huang Tianpeng, discusses his news practice, academic activities of journalism and news ideas, and hopes to give some help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istory,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thinking on contemporary journalism studies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otal-points-total logical sequence to spread, this articl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essay,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generalizing Huang Tianpeng's news life, from the aspects of time and place of character activity transformation. In addition, this chapter shows his activities in Puning, Shantou, Xiamen, Beijing, Shanghai, Chongqing and other places, and indicates that the pursuit, the ideal of Huang Tianpeng's life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nner reasons in his way of life to choose.
     The second part includes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 which mainly is conducted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study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news practice, news academic and journalistic thought.
     In the aspects of Huang Tianpeng's news practice, the focal point is to interpret his news business reform in "Current Events Pao" and the pub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hongqing Newspapers United Version",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reason Huang Tianpeng left "Shen Pao" to Japan for study, and summarize content features of "Green Light" supplement edited by Huang Tianpeng, 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his news practice. The final purpose of Huang Tianpeng to innovate journalism is to develop the journalism positive role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s.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of journalism of Huang Tianpeng are the most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Chinese journalism history, and the core part of the thesis. He established Beijing Press Association, and edited journalism academic journals, writing and compiling a lot of works of journalism, building journalism research laboratory, and carrying out the activities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journalism research with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on of China type journalism, pushing new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ai Yuanpei, Xu Baohuang, Shao Piaoping and other The scholar of journalism opened to improve the news discipline to a higher level.
     Huang Tianpeng's news thought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of all his news activities. This chapter is the front two chapters of content in the ideological level summary and promotion, mainly from the news content, the nature of journalism, journalism management, journalists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new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so as to card and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 Tianpeng's journalism thoughts, reflecting the effort and exploration Huang Tianpeng paid out to change China journalism from one side.
     The third part is the fifth chapter of the essay, for the summary and sublimation of the full text content. This chapter believes that news professionalism is the overall features of Huang Tianpeng's news practice, academic activities of journalism and news ideas, and evaluates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Huang Tianpeng in Chinese journalism history from the political, professional and values view perspective. History and reality will be combined to propose some the inspirational and meaning thinking for the current journalism and journalism theory construction.
引文
① 丁元竹:《费孝通社会思想与认识方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第327页。
    ② 刘家林编著:《中国新闻通史》(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59页。
    ③ 陈力丹:《传媒实践推动新闻学术的发展——近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雷跃捷、哈艳秋主编:《新闻传播学前沿2004》,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91页。
    ④ 散木:《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289页。
    ① 陈贤武:《著名新闻学者黄天鹏》,陈泽、吴奎信编:《潮汕文化选(第三集)》,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特区晚报社出版,2001年,第51页。
    ② 黄羡章:《潮汕民国人物评传》,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6页。
    ③ 李秀云:《黄天鹏:中国新闻学术史观的第一阐释者》,《新闻知识》2006年第11期,第75页。
    ④ 李频:《大众期刊运作》,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第355页。
    ⑤ 电子邮件2014年01月11日12:05。
    ⑥ 天庐论丛编者:《天庐论丛选辑凡例》,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5页。
    ⑦ 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16页。
    ⑧ 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5页。
    ① 刘建明等:《中国媒介批评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48-354页。
    ② 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7页。
    ③ 张育仁:《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329页。
    ①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① 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16页。
    ① 陈志强:《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页。
    ① 中国宪法学会:《黄代表天鹏先生暨德配卢议员小珠夫人七秩双庆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61页。
    ② 中国宪法学会:《黄代表天鹏先生暨德配卢议员小珠夫人七秩双庆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62页。
    ③ 黄天鹏:《西来佛金刚法会——记班禅活佛献戒林主席遗事》,《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47页。
    ④ 黄天鹏的《新闻记者外史·自序》落款日期为1931年2月17日(农历),并注明写于大寿日上海寓所。其生日另见于《天庐论丛》书末收录的《黄代表天鹏先生暨德配卢议员小珠夫人七秩双庆序》等。
    ⑤ 李秀云:《留学生与中国新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⑥ 刘季洪:《刘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8页。
    ① 阮毅成:《阮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9页。
    ② 陈纪滢:《陈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5页。
    ③ 黄粱梦(黄天鹏):《新闻记者的故事》,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自叙”,第2页。
    ①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106页。
    ② 天庐(黄天鹏):《蛇与女人》,《逍遥夜谈选》,上海:广益书局,1933年,第90页。
    ③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99页。
    ④ 黄寿年:《忆叔父黄天鹏》,普宁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晋宁文史》(第1辑),1987年,第41页。
    ⑤ 天庐先生祝寿小组:《黄代表天鹏先生传略》,《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55页。
    ① 天庐(黄天鹏):《寒窗的回忆》,《逍遥阁随笔集》,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107页。
    ② 现该校旧址尚存,名为普宁市占陇镇三都中学。1926年秋,该校有众多学生参加了第一次大革命运动,1930年又因大量学生参与革命活动,并和军警发生冲突,被县政府下令停办。1947年黄天鹏回普宁竞选国大代表时,还曾探望学校师生,并在该校设置“天鹏奖学金”。
    ①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97页。
    ① 天庐主人(黄天鹏):《天庐谈报》,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65页。
    ② 天庐先生祝寿小组:《黄代表天鹏先生传略》,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55页。
    ③ 或译为佛郎克德大学,即现在的法兰克福大学。
    ④ 《万国新闻博览会征求出品》,《新闻学刊》1928年第1期,第15页。
    ⑤ 戈公振参加报展时,记载报名的有259种。另据《勤工俭学运动》载,参展的还有胡国伟的法文版《中国新闻学》。
    ① 马光仁:《上海新闻史》(一八五〇——九四九),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87页。
    ② 黄粱梦(黄天鹏):《张一苇的文字狱》,《新闻记者的故事》,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116页。
    ③ 天庐(黄天鹏):《编辑后记》,《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404—405页。
    ④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105-106页。
    ① 太平洋国际学会是一个以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化、民族等问题为关注内容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社会调查研究、会议讨论及出版书籍等。该会1925年成立,每两年召开一次年会。
    ② 黄天鹏:《武昌起义一法家——六十年来法治运动领导人张怀九》,《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15页。
    ③ 黄天鹏:《西来佛金刚法会——记班禅活佛献戒林主席遗事》,《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45页。
    ① 黄天鹏:《武昌起义一法家——六十年来法治运动领导人张怀九》,《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21页。
    ②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台湾)《中外杂志》1979年第1期,第74页。
    ①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台湾)《中外杂志》1979年第1期,第74页。
    ② 方汉奇、李矗主编:《中国新闻学之最》,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315页。
    ③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76页。
    ① 罗承烈、刘正华:《国民党反动派对重庆新民报的迫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97页。
    ① 《重庆各报联合版》1939年5月6日创刊号,参见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公元724年-1995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34页。
    ② 方汉奇主编: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652页。
    ① 黄天鹏:《中国报纸联合版的试验——重庆各报联合版的创办》,《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02页。
    ② 黄天鹏:《中国报纸联合版的试验——重庆各报联合版的创办》,《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02页。
    ③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55页。
    ④ 张育仁:《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318页。
    ① 黄天鹏:《军事新闻教育的新阶段——从重庆复兴关到台北复兴岗》,《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9-80页。
    ② 黄天鹏:《军事新闻教育的新阶段——从重庆复兴关到台北复兴岗》,《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82页。
    ① 黄天鹏:《中央出版政策及其实施》,《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84页。
    ② 又名《总理印刷工业遗教之研究》。
    ①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65-66页。
    ②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4页。
    ③ 黄天鹏:《中国新闻学之发展》,《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4、15-16页。
    ④ 林丽云:《台湾传播研究史:学院内的传播学知识生产》,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第66-67页。
    ①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5页。
    ②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3页。
    ③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55页。
    ④ 刘百忠:《著名新闻学者黄天鹏——简介其一生为我国的新闻及宪政事业奉献》,《广东文献》2005年第4期,第42页。
    ① 陈纪滢:《陈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21页。
    ②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4页。
    ③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3-74页。
    ①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100-101页。
    ①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100页。
    ② 黄天鹏:《一代报人潘吴兴——申报百年来之复兴人物潘公展》,《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38页。
    ① 楼榕娇:《新闻文学概论》,台北:学生书局,1979年,第83页。
    ② 刘元剑:《新闻学讲话》,上海:乐华图书公司,1936年,第91页。
    ③ 陈志强:《“综合编辑法”与中国近代报纸新闻的转换》,《中国出版》2009年11、12月下合刊,第116-118页。
    ④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9页。
    ⑤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112页。
    ⑥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112页。
    ① 黄粱梦(黄天鹏):《新闻记者的故事》,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自叙”,第2-3页。
    ②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111-112页。
    ③ 马光仁:《近代上海新闻界的对外交流》,林克主编:《上海研究论丛》(第19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第151页。
    ④ 中国宪法学会:《黄代表天鹏先生暨德配卢议员小珠夫人七秩双庆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62页。
    ⑤ (记者)(黄天鹏):《别来无恙》,《新闻学刊》1928年第3期(增刊),第2页。
    ① 黄天鹏:《西来佛金刚法会——记班禅活佛献戒林主席遗事》,《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45页。
    ② 天庐(黄天鹏):《卷末杂记》,《报学月刊》1929年第4期,第107页。
    ③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9页。
    ④ 黄天鹏:《一代报人潘吴兴——申报百年来之复兴人物潘公展》,《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38页。
    ⑤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9页。
    ① 朱傅誉:《中国新闻事业研究论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08页。
    ② 阙如(黄天鹏):《新闻之标题》,《报学月刊》1929年第3期,第63页。
    ③ 天庐(黄天鹏):《卷末杂记》,《报学月刊》1929年第4期,第107页。
    ①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2页。
    ②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40页。
    ③ 即卢钰,黄天鹏的夫人。祖籍江苏,上海大夏大学毕业,后又入沪江大学新闻科。毕业后进入《时事新报》担任记者,主编《妇女》周刊。她提倡女子教育,呼吁女子欲求平等,应当从教育入手。抗日战争后赴四川,任青年会伉俪会会长,发起中华妇女职业互助会。抗战胜利后任中国妇女会常务理事,中国出版社南京社社长。1949年去台湾。
    ④ 潘公弼:《沪江大学与<时事新报>》,《天籁》1936年第2期,第21页。
    ① 王晓乐:《民国时期经济新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中国出版》2012年第12期,第37页。
    ② 潘公弼:《沪江大学与<时事新报>》,《天籁》1936年第2期,第21页。
    ③ 《新闻教育机关概况》,龙伟、任羽中、王晓安等编著:《民国新闻教育史料选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6页。
    ④ 赵建国:《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与近代新闻业的职业化》,桑兵、赵立彬主编:《转型中的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选》(上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35-236页。
    ⑤ 《记者联欢会三周纪念记》,《申报》1924年11月17日。
    ① 甘险峰:《黄天鹏的新闻生涯》,《太原日报》2012年8月28日。
    ② 黄羡章:《黄天鹏——我国现代新闻学的勇敢拓荒人和默默耕耘者》,《潮汕民国人物评传》,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5页。
    ③ 陈志强:《“综合编辑法”与中国近代报纸新闻的转换》,《中国出版》2009年11月下和12月下合刊,第116页。
    ④ 楼榕娇:《新闻文学概论》,台北:学生书局,1979年,第83页
    ⑤ 楼榕娇:《新闻文学概论》,台北:学生书局,1979年,第83页。
    ⑥ 天庐(黄天鹏):《青光编辑室的文案》,《逍遥阁随笔集》,上海: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92页。
    ⑦ 世芬:《时事新报》,《中外月刊》1936年第4期,第105页。
    ① 楼榕娇:《新闻文学概论》,台北:学生书局,1979年,第83页
    ② 黄寿年:《三十年代的新闻学者黄天鹏》,普宁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普宁文史》(第2辑),1988年,第42页。
    ③ 天庐(黄天鹏):《东北旅行牟言》,《逍遥阁随笔集》,上海: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115页。
    ④ 一说,《东北经济调查》及《考察纪要》。
    ⑤ 黄寿年:《三十年代的新闻学者黄天鹏》,普宁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普宁文史》(第2辑),1988年,第42-43页。
    ① 陈纪滢:《陈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4页。
    ② 《学灯》1918年3月4日创刊,专载介绍学术,讨论思想的文字,由文人学者投稿,为报纸有学术性副刊的创始。除星期日登载学术文字外,星期一至星期六,按日推出青年生活、科学与生活、古代文化、国民经济建设、新医与社会、通俗文艺等六个专刊。1928年4月4日起,改为《学灯教育界消息》。1929年5月16日改为《教育界》,《学灯》因此终刊。1932年10月23日《学灯》复刊,改名《星期学灯》,主要内容为书报评介、世界文艺思潮介绍、读书随笔、国内文化消息等。1934年6月3日易名为《时事新报学灯》,至1935年9月22日停刊。1937年2月14日《星期学灯》复刊,由薛农山主编,主要刊载有关政治、历史、哲学的论述。1937年8月8日停刊。1938年6月5日《星期学灯》在重庆复刊。1946年4月12日复刊《学灯》,出至1947年2月24日终刊。
    ③ 黄寿年:《三十年代的新闻学者黄天鹏》,普宁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普宁文史》(第2辑),1988年,第41页。
    ① 天庐(黄天鹏):《青光编辑室的文案》,《逍遥阁随笔集》,上海: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99页。
    ② 天庐(黄天鹏):《青光编辑室的文案》,《逍遥阁随笔集》,上海: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93页。
    ③ 天庐(黄天鹏):《青光编辑室的文案》,《逍遥阁随笔集》,上海: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94--95页。
    ④ 天庐(黄天鹏):《今后的青光》,《续逍遥阁夜谈选》,上海:广益书局,1934年,第61页。
    ① 叶灵凤:《自题》,《叶灵凤小说全编》(上、下册),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第472页。
    ②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第637页。
    ③ 天庐(黄天鹏):《青光编辑室的文案》,《逍遥阁随笔集》,上海: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96页。
    ① 重庆日报社编:《抗战时期的重庆新闻界》,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第38-39页。
    ② E.H.卡尔:《历史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08-109页。
    ① 李晓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民国文人从政高官升迁路线图》,北京:台海出版社,2013年,“前言”,第1页。
    ② 刘晔:《政党国家的兴起: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刘建军、陈超群主编:《执政的逻辑:政党、国家与社会》,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第75页。
    ① 韦陈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者派官员考察》,《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第73页。
    ② 刘继忠:《1934年“六报联合特刊”的新闻史学意义分析》,《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2期,第124页。
    ③ 黄天鹏:《中国报纸发刊联合版的试验》,《时代精神》1940年第4期,第80页。
    ① 马星野:《黄天鹏先生的精神》,《中外杂志》1982年第2期,第9页。
    ② 黄天鹏:《中国报纸联合版的试验——重庆各报联合版的创办》,《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00页。
    ③ 黄天鹏:《中国报纸联合版的试验——重庆各报联合版的创办》,《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00页。
    ④ 天庐先生祝寿小组:《黄代表天鹏先生传略》,《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56页。
    ⑤ 黄天鹏:《军事新闻教育的新阶段——从重庆复兴关到台北复兴岗》,《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7页。
    ① 黄天鹏:《中国报纸联合版的试验——重庆各报联合版的创办》,《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00页。
    ② 黄天鹏:《中国报纸联合版的试验——重庆各报联合版的创办》,《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01页。
    ③ 黄天鹏:《重庆各报联合版办理经过——经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天鹏工作报告》,《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09页。
    ① 黄天鹏:《重庆各报联合版办理经过——经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天鹏工作报告》,《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11页。
    ② 黄天鹏:《重庆各报联合版办理经过——经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天鹏工作报告》,《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10页。
    ③ 黄天鹏:《重庆各报联合版办理经过——经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天鹏工作报告》,《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10页。
    ④ 黄天鹏:《重庆各报联合版办理经过——经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天鹏工作报告》,《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13页。
    ① 天庐先生祝寿小组:《黄代表天鹏先生传略》,《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56页。
    ②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上海书店,2003年,第2页。
    ③ 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8页。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界之鸟瞰》,《新闻学刊全集》,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69-70页。
    ② 黄粱梦(黄天鹏):《报纸副刊之今昔观》,《报学月刊》1929年第3期,第58页。
    ③ 黄天鹏:《新闻文学概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0页。
    ④ 杜绍文:《我国报业的新路》,上海复旦大学三十周年纪念世界报纸展览会筹备会编:《报展纪念刊》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6年,第127页。
    ⑤ 一说《微言》为上海教育局长潘公展1933年5月创办,见于鲁迅的《伪自由书·后记》第4个注释。
    ① 楼榕娇:《附先生创办报纸杂志通讯社年表》,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72页。
    ② 黄天鹏:《我从事新闻运动的经过》,《读书月刊》1931年第2期,第107-108页。
    ③ 一苇:《富贵关头》,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442-443页。
    ④ 黄粱梦(黄天鹏):《自序》,《新闻记者外史》,上海: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第10页。
    ① 黄粱梦(黄天鹏):《新闻记者的故事》,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自叙”,第2页。
    ②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99页。
    ③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101页。
    ④ 《报人诗话》,《中山日报》2002年9月29日。
    ⑤ 天庐(黄天鹏):《东北旅行牟言》,《逍遥阁随笔集》,上海: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114页。
    ⑥ 天庐(黄天鹏):《东北旅行牟言》,《逍遥阁随笔集》,上海: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115页。
    ① 天庐(黄天鹏):《铁窗的乐趣》,《续逍遥夜谈选》,上海:广益书局,1934年,第40-41页。
    ② 重庆日报社编:《抗战时期的重庆新闻界》,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第38页。
    ③ 刘光炎:《重庆各报之<联合版>》,李瞻:《第六种中国新闻史(六)》,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第418页。
    ④ 刘光炎:《重庆各报之<联合版>》,李瞻:《第六种中国新闻史(六)》,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第418页。
    ⑤ 马星野:《黄天鹏的精神》,《中外杂志》1982年第2期,第9页。
    ⑥ 重庆日报社编:《抗战时期的重庆新闻界》,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第10页。
    ① 蔡元培:《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蔡元培文集》,北京:线装书局,2009年,第83页。
    ②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① 蔡元培:《孑民自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67页。
    ② 朱传誉:《中国新闻事业研究论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81页。
    ① 《北京新闻学会纪略》,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81-382页。
    ① 《中国新闻学会消息》,《新闻学刊》1928年第1期,第17页。
    ② 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305页。
    ③ 《北京新闻学会简章》,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83-385页。
    ① 《北京新闻学会纪略》,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81页。
    ② 《北京新闻学会纪略》,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82页。
    ③ 《<新闻周刊>发刊之目的》,《北京大学日刊(第357号)》1919年4月21日。
    ④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0页。
    ① 朱传誉:《中国新闻事业研究论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81页。
    ② 胡正强编著:《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引言”,第5页。
    ① 笠丝:《二卷首语》,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3页。
    ② 黄黄(黄天鹏):《周年漫话》,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68页。
    ③ 《北京新闻学会纪略》,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2页。
    ④ 吴贯因:《吴序》,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页。
    ① 黄天鹏:《我从事新闻运动的经过》,《读书月刊》1931年第2期,第110页。
    ② 黄羡章:《潮汕民国人物评传》,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5页。
    ③ 《第二卷的新闻学刊革新计划》,《新闻学刊》1927年第3期,广告页。
    ④ 徐彬彬:《序》,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51页。
    ① 天庐(黄天鹏):《编辑后记》,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6页。
    ② 朱傅誉:《中国新闻事业研究论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83页。
    ③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9页。
    ④ 黄天鹏:《新闻周刊发刊词》,《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60页。
    ⑤ 黄天鹏:《新闻周刊发刊词》,《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60页。
    ⑥ 吴贯因:《吴序》,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0页。
    ① (航):《记往》,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72-373页。
    ② 吴贯因:《吴序》,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1页。
    ③ 《通讯拾零》,《新闻学刊》1927年第4期,第176页。
    ④ 徐宝璜:《徐序》,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5页。
    ⑤ 天庐主人(黄天鹏):《天庐谈报》,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60页。
    ⑥ 百家:《来鸿去雁》,《新闻学刊》1927年第3期,第122-123页。
    ⑦ 李频:《大众期刊运作》,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第355页。
    ① 天朋(黄天鹏):《弁言》,《报学月刊》1929年第1期,第2页。
    ② 黄天鹏:《新闻运动之回顾》,《新闻学名论集》,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3-4页。
    ① 黄天鹏:《新闻学乎?报学乎?》,《记者周报》1930年9月21日。
    ② 周光明、刘瑞:《“报学”与“新闻学”—近代新闻学两个学科用名的竞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84页。
    ③ 黄羡章:《潮汕民国人物评传》: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4页。
    ④ 天朋(黄天鹏):《牟言》,《报学月刊》1929年第1期,第2-3页。
    ① 天庐(黄天鹏):《编辑后记》,《报学月刊》1929年第1期,第93页。
    ② 黄天鹏:《再版题记》,《新闻学名论集》,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2页。
    ③ 新史氏(黄天鹏):《刊徽图解》,《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87-388页。
    ④ (芳):《报徽图记》,黄天鹏主编:《报学月刊》1929年第4期,第2页。
    ① 李频:《大众期刊运作》,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第349页。
    ① 黄天鹏:《新闻讲话》,《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218页。
    ② 《李昭君女士》,《新闻学刊》1927年第1期,第39页。
    ③ 《第二卷的新闻学刊革新计划》,《新闻学刊》1927年第3期,广告页。
    ① 吴贯因:《吴序》,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0页。
    ② 黄天鹏:《新闻运动之回顾》,《新闻学名论集》,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3页。
    ① 李春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闻学学科的建立》,《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65页。
    ① 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124页。
    ② 天地为庐主人(黄天鹏):《小引》,徐宝璜(选):《新闻学英文书目百种》,《新闻学刊》1927年第4期,第159页。
    ① 黄天鹏:《武昌起义一法家——六十年来法治运动领导人张怀九》,《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18页。
    ① 散木:《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290页。
    ② 黄天鹏:《新闻运动之回顾》,《新闻学名论集》,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4页。
    ① 吴贯因:《吴序》,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1页。
    ② 王一心:《新闻文学开山祖梁任公》,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30-331页。
    ③ 天庐(黄天鹏):《卷末杂记》,《报学月刊》1929年第4期,第108页。
    ① 黄天鹏:《我从事新闻运动的经过》,《读书月刊》1931年第2期,第109页。
    ② 黄天鹏:《新闻运动之回顾》,《新闻学名论集》(第二版),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7-8页。
    ③ 中国新闻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新闻年鉴》(198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572页。
    ① 黄天鹏:《自叙》,《新闻记者的故事》,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4页。
    ① 散木:《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290页。
    ② 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下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59-260页。
    ③ 黄天鹏:《中国第一本新闻学杂志》,《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6页。
    ① 方林:《天庐先生著作年表——附创办报章杂志》,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68页。
    ① 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12页。
    ② 谢鼎新:《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的演变——学术环境与思路的考察》,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8页。
    ③ 天庐主人(黄天鹏):《天庐谈报》,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附记”,第2页。
    ④ 此处的“新闻学会”应该是厦门的一个新闻组织,并非单波著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徐培汀和裘正义著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以及《中国新闻年鉴》(1982)中的《中国新闻书刊简目》等所认为的“北京新闻学会”。北京新闻学会是1927年1月1日才成立的。
    ⑤ 黄天鹏:《天庐逍遥阁新闻学藏书编目》,《中国新闻事业》,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319页。
    ① 黄天鹏:《我从事新闻运动的经过》,《读书月刊》1931年第2期,第108-109页。
    ② 天庐主人(黄天鹏):《天庐谈报》,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2页。
    ③ 李秀云:《黄天鹏缘何走上新闻之路》,《新闻采编》2008年第2期,第40页。
    ④ 天庐主人(黄天鹏):《天庐谈报》,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7页。
    ① 陈华:《古今新闻逸趣》,广州:文化出版社,1987年,第170页。
    ②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12页。
    ③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45页。
    ④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23页。
    ⑤ 黄天鹏:《自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2页。
    ① 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22页。
    ②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凡例”。
    ③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105、112-113页。
    ④ 谢鼎新:《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的演变——学术环境与思路的考察》,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8页。
    ⑤ 黄天鹏:《袁殊来访记:文艺新闻创刊闲话——逍遥阁谈天录之一》,《文艺新闻》1931年3月30日。
    ⑥ 白瑞华:《中国报纸1800-1912》,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54页。
    ① 方汉奇:《国图社推出<民国时期新闻史料汇编>》,《古籍新书报》2011年8月28日。
    ② 黄天鹏:《袁殊来访记:文艺新闻创刊闲话——逍遥阁谈天录之一》,《文艺新闻》1931年3月30日。
    ③ 黄梁梦(黄天鹏):《新闻记者外史》,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后记”,第138页。
    ① 黄天鹏:《新闻讲话》,《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218页。
    ② 天庐(黄天鹏):《自序》,《逍遥阁随笔集》,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4页。
    ③ 黄天鹏:《新序》,《新闻文学概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页。
    ④ 黄天鹏:《新序》,《新闻文学概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页。
    ① 黄天鹏:《旧序》,《新闻文学概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6页。
    ② 黄天鹏:《旧序》,《新闻文学概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6页。
    ③ 贺昌盛:《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理论与批评著译辑要1912—1949》,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76-377页。
    ④ 很多文献错为《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如林德海主编的《中国新闻学书目大全(1903—1987)》、徐培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周伟明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学图书精介》等。
    ⑤ 刘建明等著的《中国媒介批评史》也认为该诗为黄天鹏所作,但未说明原因。
    ⑥ 天庐主人(黄天鹏):《也是序》,《天庐谈报》,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页。
    ⑦ 黄粱梦(黄天鹏):《自叙》,《新闻记者的故事》,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4页。
    ① 天庐(黄天鹏):《前言》,《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2页。
    ② 天庐(黄天鹏):《跋》,《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123页。
    ③ 黄天鹏:《新闻文作法》(序论),光华编辑部编辑:《文艺创作讲座》(第一期),上海:大光书局,1935年,第2页。
    ① 王春泉:《历史意识在新闻学研究中的意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63页。
    ② 黄天鹏:《自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2页。
    ① 黄梁梦(黄天鹏):《自序》,《新闻记者外史》,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第9页。
    ② 黄梁梦(黄天鹏):《新闻记者外史》,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第108-111页。
    ③ 黄梁梦(黄天鹏):《自序》,《新闻记者外史》,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第6页。
    ④ 黄梁梦(黄天鹏):《自序》,《新闻记者外史》,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第6页。
    ①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1页。
    ② 黄天鹏:《西来佛金刚法会——记班禅活佛献戒林主席遗事》,《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43页。
    ③ 李频:《大众期刊运作》,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第355页。
    ④ 索延芳:《旧新闻学书刊目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中国近代报刊史参考资料》(下册),1980年,第816页。
    ① 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第106页。
    ② 《无冕帝王的生涯:生-恋-报三部大曲——天庐主人写自传》,《文艺新闻》1931年8月3日。
    ③ 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04页。
    ④ 黄天鹏:《自序》,《逍遥阁随笔集》,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3页。
    ⑤ 黄天鹏:《“捧”与“骂”》,《逍遥夜谈选》,上海:广益书局,1933年,第79页。
    ①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下篇)——自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复兴》,《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9-40页。
    ② 黄天鹏:《新闻人才的养成与待遇》,《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89页。
    ① 胡道静:《上海世界报纸展览会参观报告》,转引自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第430页。
    ②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56-57页。
    ③ 黄天鹏:《复旦新闻学会座谈》,《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26页。
    ④ 黄天鹏:《新闻人才的养成与待遇》,《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9页。
    ⑤ 黄天鹏:《新闻学研究室谈话》,《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209页。
    ⑥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44页。
    ①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45页。
    ①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45页。
    ②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台湾)《中外杂志》1979年第1期,第8页。
    ③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台湾)《中外杂志》1979年第1期,第7页。
    ④ 王春泉:《历史意识在新闻学研究中的意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63页。
    ⑤ 1953年,黄天鹏在《报学》(半月刊)上发表的《中国新闻学之发展》一文增加了“黎明前后之黑暗时期”,对抗战胜利后的新闻学术研究做了介绍。这是他第三篇关于新闻学历史分期的文章。
    ① 黄天鹏:《天庐逍遥阁新闻学藏书编目》,《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317-318页。
    ② 黄天鹏:《新闻讲话》,《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81页。
    ③ 天庐(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69页。
    ① 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386页。
    ① 黄天鹏:《新闻运动之回顾》,《新闻学名论集》(第二版),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5页。
    ① 黄天鹏:《四十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33页。
    ② 黄天鹏:《新闻运动之回顾》,《新闻学名论集》(第二版),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6页。
    ③ 黄天鹏:《四十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34页。
    ④ 黄天鹏:《新闻运动之回顾》,《新闻学名论集》(第二版),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6页。
    ⑤ 黄天鹏:《四十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35页。
    ⑥ 黄天鹏:《四十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36页。
    ① 李秀云:《留学生与中国新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97-301页。
    ①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12页。
    ① 陈力丹:《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现代传播》1996年第3期,第27页。
    ② 陈力丹:《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文献保障与实践基础》,《新闻大学》2013年第4期,第3页。
    ③ 邓绍根:《从“新闻学”一词的源流演变看中国新闻学学科的兴起与发展》,郑保卫主编:《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第57页。
    ④ 王春泉:《生产<新闻学>与生产的<新闻学>》,程曼丽主编:《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4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7页。
    ① 黄天鹏:《卷末杂记》,《报学月刊》1929年第4期,第108页
    ② 黄天鹏:《再版题记》,《新闻学名论集》,上海: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2页。
    ① 张振亭、陈玮:《专业化与大众化:黄天鹏新闻思想及实践初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28页。
    ② 黄梁梦(黄天鹏):《新闻记者外史》,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第8页。
    ③ 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374页。
    ④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凡例”,1934年,第1页。
    ⑤ 天庐(黄天鹏):《逍遥阁随笔集》,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82-83页。
    ⑥ 郑保卫:《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页。
    ① 黄天鹏编:《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新序”,第3页。
    ② 陈力丹:《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文献保障与实践基础》,《新闻大学》2013年第4期,第4页。
    ① 俞月亭:《我国画报的始祖——点石斋画报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室编辑:《新闻研究资料丛刊》一九八一年第五辑(总第十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1年,第181页。
    ① 李春雷、任惠:《前言》,《媒介与学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视角》,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0页。
    ① 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0页。
    ② 黄天鹏:《新闻运动之回顾——新闻学名论集代序》,上海:上海联合书店,1929年,第3页。
    ③ 《本刊编辑部启事》: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刊》1927年第1期,第2页。
    ④ 黄天鹏:《<新闻周刊>发刊辞》,《新闻学刊全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60-361页。
    ⑤ 黄天鹏:《中国第一本新闻学杂志》,《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2-33页。
    ⑥ 黄天鹏:《新闻讲话》,《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218页。
    ⑦ 黄天鹏:《中国新闻学之发展》,《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6页。
    ①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11页。
    ②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3页。
    ③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44页。
    ④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2页。
    ⑤ 黄天鹏.《我从事新闻运动的经过》,《读书月刊》1931年第2期,第113页。
    ⑥ 黄天鹏:《新闻讲话》,《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218页。
    ⑦ 唐远清:《对“新闻无学论”的辨析及反思:兼论新闻学学科体系建构和学科发展》,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277-278页。
    ⑧ 黄天鹏:《新闻讲话》,《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218页。
    ① 黄天鹏:《新闻讲话》,《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218页。
    ②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67-68页。
    ③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68页。
    ④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67-70页。
    ⑤ 黄天鹏:《自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2-3页。
    ⑥ 黄天鹏、袁殊、张航庐:《故新闻学大师:九江先生周年祭辞》,《文艺新闻》1931年6月1日。
    ⑦ 黄天鹏:《袁殊来访记:文艺新闻创刊闲话》,《文艺新闻》1931年3月30日。
    ① 黄天鹏:《新闻讲话》,《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例言”,第2页。
    ② 唐宝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59页。
    ③ 苏雪林:《苏雪林致胡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325页。
    ④ 胡适:《福建的大变局》,《独立评论》1933年12月3日。
    ⑤ 张太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7期,第120页。
    ① 《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宣言》,陈瘦竹主编:《左翼文艺运动史料》,南京: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980年,第146-147页。
    ②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7-18页。
    ③ 张育仁:《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329页。
    ④ 李屏南:《人物评价论》,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第138页。
    ⑤ 张育仁:《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269页。
    ①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123页。
    ② 张育仁:《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286-290页。
    ③ 黄天鹏:《四十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35-36页。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学之发展》,《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5-16页。
    ② 黄天鹏:《四十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32-33页。
    ③ 孙中山:《总理实业计划第五计划第五部印刷工业》,《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59-360页。
    ① 于翠玲:《孙中山<实业计划>对印刷工业的论述及其影响——以民国时期印刷杂志对“总理遗教”的阐释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119页。
    ② 黄天鹏:《中央出版政策及其实施》,《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84页。
    ③ 黄天鹏:《中央出版政策及其实施》,《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92页。
    ④ 李秀云:《留学生与中国新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4页。
    ①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66页。
    ②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56-59页。
    ③ 李秀云:《留学生与中国新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4页。
    ④ 潘公弼:《新闻编辑法》,黄天鹏编:《新闻学名论集》,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29页。
    ⑤ 袁殊:《学校新闻讲话》,上海:湖风书局,1932年,第3页。
    ①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84-85页。
    ② 黄天鹏:《新闻文学概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108页。
    ③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65页。
    ④ 周孝庵:《最新实验新闻学》(第2版),上海:时事新报馆,1930年,第396页。
    ① 黄天鹏:《新序》,《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2页。
    ②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58页。
    ③ 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第86页。
    ④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16、111页。
    ⑤ 黄天鹏:《新闻事业的研究》,《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9页。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2页。
    ②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49-50页。
    ③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48-49页。
    ④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69页。
    ⑤ 黄天鹏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132页。
    ⑥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68页。
    ②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124-125页。
    ③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105、112-113页。
    ④ 新史氏(黄天鹏):《中国报业概况》,《报学月刊》1929年第3期,第45-46页。
    ⑤ 黄天鹏:《四十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第36页。
    ①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22页。
    ②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21-23页。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06-116页。
    ② 黄天鹏:《新闻人才的养成与待遇》,《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98页。
    ③ 黄天鹏:《新闻人才的养成与待遇》,《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92页。
    ④ 黄天鹏:《新闻人才的养成与待遇》,《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97页。
    ① 天庐(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11页。
    ② 黄天鹏:《新闻人才的养成与待遇》,《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98页。
    ③ 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页。
    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转引自:王培英编:《中国宪法文献通编》(修订版),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300页。
    ⑤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36页。
    ⑥ 黄天鹏:《编辑后记》,《新闻学刊全集》,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402-405页。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学之发展》,《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7-9页。
    ②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22-23页。
    ③ 中国宪法学会:《黄代表天鹏先生暨德配卢议员小珠夫人七秩双庆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362页。
    ④ 黄天鹏:《我从事新闻运动的经过》,《读书月刊》1931年第2期,第114页。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学之发展》,《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6页。
    ② 黄天鹏编:《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78-179页。
    ③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53页。
    ④ 黄天鹏:《寒窗的回忆》,《读书月刊》1931年第3期,第123页。
    ⑤ 黄天鹏:《寒窗的回忆》,《读书月刊》1931年第3期,第123页。
    ⑥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40-42页。
    ⑦ 黄天鹏编:《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第179页。
    ⑧ 天庐(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15页。
    ⑨ 黄天鹏:《新闻教育四十年(上篇)——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办与变迁》,《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47、60页。
    ①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92-97页。
    ②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第20页。
    ③ 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弢园文新编》,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111页。
    ④ 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页。
    ⑤ 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梁启超政论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年,第87页。
    ⑥ 蔡元培:《序》,徐宝璜:《新闻学》,北京: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第1页。
    ⑦ 陈纪莹:《陈序》,黄天鹏:《天庐论丛——黄天鹏先生执教四十年纪念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第16页。
    ①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50页。
    ② 黄寿年:《三十年代的新闻学者黄天鹏》,普宁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普宁文史》(第2辑),1988年,第54页。
    ③ 天庐(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13页。
    ④ 刘建明等:《中国媒介批评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53页。
    ⑤ 黄天鹏:《新序》,《新闻文学概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第3页。
    ⑥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113页。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1-13页。
    ②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北京:京报馆,1924年,第1页。
    ③ 任白涛:《应用新闻学》,上海:亚东图书馆,1937年,第4页。
    ④ 戈公振:《新闻教育之目的》,《报学月刊》1929年第2期,第49页。
    ⑤ 戈公振:《自序》,《中国报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第1页。
    ⑥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6页。
    ⑦ 黄天鹏:《怎样阅报》,《读书月刊》1931年第5期,第55页。
    ① 黄天鹏:《怎样阅报》,《读书月刊》1931年第5期,第53页。
    ② 黄天鹏:《新闻学刊全集》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368页。
    ③ 邵飘萍:《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东方杂志》1924年3月15日。
    ④ 黄天鹏:《怎样阅报》,《读书月刊》1931年第5期,第42-44页。
    ⑤ 黄天鹏:《怎样阅报》,《读书月刊》1931年第5期,第56页。
    ① 黄天鹏:《怎样阅报》,《读书月刊》1931年第5期,第58页。
    ② 黄天鹏:《怎样阅报》,《读书月刊》1931年第5期,第56页。
    ③ 天庐(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38页。
    ④ 黄禾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7、104页。
    ⑤ 天庐(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38-39页。
    ① 天庐(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39页。
    ② 黄天鹏:《黄序》,徐宝璜:《新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4页。
    ① 陈昌凤:《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第73页。
    ② 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67页。
    ③ 卡·约斯特:《新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0年内部批判版,译自美国1924年英文版,第6-13页。
    ④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111-113页。
    ⑤ 李秀云:《日本实益主义新闻观的引介及其历史贡献》,《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期,第2页。
    ①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6页。
    ② 李春雷、任惠:《前言》,《媒介与学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视角》,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5页。
    ③ 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7页。
    ① 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1页。
    ② 黄天鹏:《中国新闻界之鸟瞰》,《新闻学刊全集》,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69-70页。
    ③ 张育仁:《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319页。
    ① 黄天鹏:《新时代的新闻记者》,《潮声月刊》1932年第1期,第54页。
    ② 天庐(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第1-5页。
    ③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97-98页。
    ④ 马骥伸:《新闻伦理》,台湾:三民书局,1997年,第16页。
    ① 商娜红:《制度视野中的媒介伦理·职业主义与英美新闻自律》,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0页。
    ① 王润泽: 《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1916-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页。
    ①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第256页。
    ② 汤修慧:《先夫子言行纪略》,《新闻学刊》1927年第2期,第65-66页。
    ③ 黄粱梦(黄天鹏):《黄粱集》,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47页。
    ④ 任白涛、黄天鹏、翁毅夫、袁殊:《新闻学研究者向中国新闻界紧急请求》,《文艺新闻》1931年10月5日。
    ⑤ 天庐(黄天鹏):《自序》,《逍遥阁随笔集》,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4页。
    ① 天庐(黄天鹏):《逍遥阁随笔集》,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15页。
    ② 黄粱梦(黄天鹏):《黄粱集》,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4页。
    ① 张振亭、陈玮:《专业化与大众化:黄天鹏新闻思想及实践初探》,《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26页。
    ② 蔡元培:《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蔡元培文集》,北京:线装书局,2009年,第83-84页。
    ③ 黄天鹏:《我从事新闻运动的经过》,《读书月刊》1931年第2期,第108页。
    ④ 杜绍文:《新闻学之新理论的新体系》,《大众新闻》1948年6月1口。
    ① 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212-213页。
    ② 李彬:《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一点再反思》,《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276-279页。
    ③ 蔡惠福、顾黎:《关于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自主建构的几点思考》,《新闻大学》2013年第1期,第23页。
    ① 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16页。
    ② 天庐(黄天鹏):《新闻人》,《逍遥阁随笔集》,上海: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第82页。
    ① 李秀云:《黄天鹏缘何走上新闻之路》,《新闻采编》2008年第2期,第40页。
    ② 黄天鹏:《新闻运动之回顾——新闻学名论集代序》,《新闻学名论集》,上海: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第7页。
    ③ 黄梁梦(黄天鹏):《新闻讲话——在上海新闻学会欢宴席上》,《新闻学刊全集》,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271-274页。
    ① 赵叔雍:《赵序》,黄天鹏主编:《新闻学刊全集》,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第2-3页。
    ② 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16页。
    ③ 吴廷俊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16页。
    ① 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煜、裘志康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82页。
    ② 徐宝璜:《新闻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90页。
    ① 吴廷俊:《绪论》,《中国新闻史新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0页。
    ② 唐远清:《对“新闻无学论”的辨析及反思:兼论新闻学学科体系建构和学科发展》,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279页。
    ③ 唐远清:《对“新闻无学论”的辨析及反思:兼论新闻学学科体系建构和学科发展》,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278页。
    ④ 黄旦:《“耳目”与“喉舌”的历史性转换:中国百年新闻思潮主潮论》,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第149页。
    ⑤ 李新颖:《中国近代报刊“文人论政”的嬗变过程》,《学术交流》2008年第5期,第5页。
    ① 叶永烈:《拨开历史的迷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8页。
    ①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7页。
    ① 李春雷、任惠:《前言》,《媒介与学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视角》,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1页。
    ② 杨保军:《“走出”新闻学与“走入”新闻学——提升当前新闻学研究水平的两种必须路径》,《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5期,第7页。
    ③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台湾)《新闻学研究》第71期,2002年4月,第17-60页。
    ④ 胡正强编著:《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47页。
    ① 杨保军:《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3期,第84页。
    ②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4页。
    ③ 黄天鹏编:《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5页。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编:《中国新闻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94页
    ⑤ 杨保军:《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3期,第82页。
    ⑥ 关琮严、杨丽娟:《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第3期,第34页。
    ① 张开:《媒介素养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0页。
    ①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70页。
    ② 黄天鹏:《袁殊来访记:文艺新闻创刊闲话》,《文艺新闻》1931年3月30日。
    ③ 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第77页。
    1、《重庆各报联合版》(1939.5.6.—1939.8.12.),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
    2、《申报》(1928—1929),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
    3、《时事新报》(1930—1939),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
    4、《新闻学刊》(1927—1928)第1—5期;《增刊》第1、3期,晚清和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报学月刊》(1929)第1-4期,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
    6、《南风》(1945、1949),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
    7、[美]阿瑟·丹图:《叙述与认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8、蔡铭泽:《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1927-1949》,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年。
    9、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
    10、陈力菲:《传播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
    11、戴元光:《中国传播思想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邓京力:《历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13、丁淦林、商娜红:《聚焦与扫描: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
    14、董广安:《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杜绍文:《新闻政策》,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1年。
    16、杜绍文:《中国报人之路》,金华:浙江省战时新闻学会,1939年。
    17、[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18、方延明:《新闻与文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9、[美]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
    20、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
    21、郭箴一:《上海报纸改革论》,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1年。
    22、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23、黄粱梦(黄天鹏):《新闻记者外史》,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
    24、黄天鹏:《新闻文学概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
    25、黄天鹏:《新世纪函授学社新闻学科讲义》,具体出版时间不详。
    26、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27、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
    28、黄天鹏:《新闻学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
    29、黄天鹏:《新闻学名论集》,上海:联合书店,1929年。
    30、黄天鹏:《新闻学名论集》(第二版),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31、黄天鹏:《新闻学论文集》,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
    32、黄天鹏:《新闻学刊全集》,上海:上海书店,1930年。
    33、黄天鹏:《新闻学演讲集》,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
    34、黄天鹏;《天庐论丛》,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35、黄天鹏:《报学丛刊》,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
    36、黄天鹏:《黄梁集》,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
    37、[美]雷克斯·马丁:《历史解释:重演和实践推断》,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38、李春雷、任惠:《媒介与学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视角》,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39、李频:《大众期刊运作》,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
    40、李日:《大时代的旁观者——章士钊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41、李秀云:《留学生与中国新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42、李秀云:《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43、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44、李瞻:《中国新闻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
    45、李瞻:《新闻学》,台北:三民书局,1969年。
    46、刘生章:《中式新闻学——论林里的新闻作品》,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
    47、楼榕娇:《新闻文学概论》,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
    48、[德]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
    49、马艺:《中国新闻传播史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
    50、聂世琦:《新闻记者》,上海:光华书局,1933年。
    51、任白涛:《应用新闻学》,上海:亚东图书馆,1929年。
    52、任白涛:《综合新闻学》,上海:上海书店,1941年。
    53、任白涛:《抗战期间的新闻宣传》,广州:新闻研究社,1938年。
    54、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55、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北京:京报馆,1924年。
    56、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北京:京报馆,1923年。
    57、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8、陶良鹤:《最新应用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会,1930年。
    59、唐远清:《对“新闻无学论”的辨析及反思》,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60、天庐(黄天鹏):《逍遥阁随笔集》,上海:女子书店,1932年。
    61、天庐(黄天鹏):《逍遥夜谈选》,上海:广益书局,1934年。
    62、天庐(黄天鹏):《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
    63、天庐主人(黄天鹏):《天庐谈报》,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
    64、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65、吴廷俊:《中国新闻传播史(1978—2008)》,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66、王润泽:《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67、王云五:《报人·报史·报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
    68、闻学峰:《胡适办报实践与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69、谢鼎新:《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的演变——学术环境与思路的考察》,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70、徐宝璜:《新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19年。
    71、徐宝璜:《新闻学纲要》,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72、徐培汀:《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
    73、徐培汀:《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74、徐培汀:《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
    75、曾虚白:《中国新闻史》,台北:三民书局,1966年。
    76、张育仁:《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
    77、张振亭:《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78、赵万里:《科学的社会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79、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80、郑保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11年。
    81、郑保卫:《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
    82、郑保卫:《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
    83、郑保卫:《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2011年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
    84、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85、朱传誉:《中国新闻事业研究论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86、陈秉京:《新闻界知名人士黄天鹏》,《广东文史通讯》1989年第6期。
    87、陈力丹:《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现代传播》1996年第3期。
    88、黄寿年:《忆叔父黄天鹏》,普宁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晋宁文史》第1辑,1987年。
    89、黄寿年:《三十年代的新闻学者黄天鹏》,普宁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晋宁文史》第2辑,1988年。
    90、黄天鹏:《卷头语》,杉村广太郎著,王文萱译:《新闻概论》,上海: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91、黄天鹏:《黄序》,后藤武男著,俞康德译:《新闻纸研究》,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
    92、黄天鹏:《悼徐伯轩先生》,《记者周报》1930年第6期。
    93、黄天鹏:《报纸采用注音符号问题》,《记者周报》1930年第11期。
    95、黄天鹏:《新闻学乎?报学乎?》,《记者周报》1930年第18、19期。
    96、黄天鹏:《五十年来画报之变迁》,《良友》1930年第49期。
    97、黄天鹏:《我从事新闻运动的经过》,《读书月刊》1931年第2期。
    98、黄天鹏:《寒窗的回忆》,《读书月刊》1931年第3期。
    99、黄天鹏:《新闻记者生活的回顾》,《读书月刊》1931年第6期。
    100、黄天鹏:《新闻记者之教育》,《新学生》1931年第5期。
    101、黄天鹏:《袁殊来访记:文艺新闻创刊闲话》,《文艺新闻》1931年第3期。
    102、黄天鹏、袁殊、张航庐:《故新闻学大师:九江先生周年祭辞》,《文艺新闻》1931年6月1日。
    103、黄天鹏:《新时代的新闻记者》,《上海潮声》1932年第1期。
    104、黄天鹏:《五十年来之画报》,《时代》1934年第12期。
    105、黄天鹏:《新闻文作法》,光华编辑部:《文艺创作讲座》(第1卷),上海:大光书局,1935年。
    106、黄天鹏:《新闻访稿之制作》,王文彬编:《报人之路》,上海:三江书店,1938年。
    107、黄天鹏:《战时报纸管制意见》,《新闻战线》1939年第9期。
    108、黄天鹏:《记徐宝璜先生》,《新闻学报》1940年第3期。
    109、黄天鹏:《中国报纸发刊联合版的试验》,《时代精神》1940年第4期。
    110、黄天鹏:《四十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中国新闻学会年刊》1942年第1期。
    111、黄天鹏:《报业实际问题:战时报纸管制意见》,《新闻战线》1943年第9、10期。
    112、黄羡章:《黄天鹏——我国现代新闻学的勇敢拓荒人和默默耕耘者》,《潮汕民国人物评传》,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3、李春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闻学学科的建立》,《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14、李金铨:《新闻史研究:“问题”与“理论”》,《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4期。
    115、李清河、时潇锐:《不同社会形态下新闻传播理念与实践的差异——基于普利策与穆青从业经历比较研究》,《当代传播》2012年第5期。
    116、李秀云:《黄天鹏对中国新闻学术研究的贡献》,《新闻大学》2003年第77期。
    117、李秀云:《黄天鹏:中国新闻学术史观的第一阐释者》,《新闻知识》2006年第11期。
    118、李秀云:《黄天鹏缘何走上新闻之路》,《新闻采编》2008年第2期。
    119、刘百忠:《著名新闻学者黄天鹏——简介其一生为我国的新闻及宪政事业奉献》,台北广东同乡会编:《广东文献季刊》第33卷第4期,2005年。
    120、刘泱育:《新闻史人物研究的三大规律及其深层次原因》,《今传媒》2010年第2期。
    121、马星野:《黄天鹏先生的精神》,《中外杂志》1982年第2期。
    122、秦孝仪:《黄天鹏一九0八——一九八二》,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革命人物志》第23集,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年。
    123、秋尘:《记名记者黄天鹏》,《北洋画报》1931年8月5日。
    124、增扬:《中国新闻学人黄天鹏先生访问记(附照片)》,《星期文艺》1931年第4期。
    125、唐海江:《“本土”的迷思:近三十年来台湾地区新闻史学论述简析》,方晓红主编:《新闻春秋》第12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6、陶涤亚:《黄天鹏著中国新闻事业》,《图书评论》1933年第3期。
    127、新史氏(黄天鹏):《旧报新钞》,《新华日报》1945年8月19日。
    128、新史氏(黄天鹏):《读报杂掇:日报是现实的摄影》,《台湾训练》1948年第10期。
    129、杨保军:《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宏观走向》,《当代传播》2011年第2期。
    130、张振亭、陈玮:《专业化与大众化:黄天鹏新闻思想及实践初探》,《南昌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131、陈志强:《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32、关梅:《论胡道静的新闻实践和新闻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133、郭恩强:《重塑新闻共同体:新记<大公报>职业意识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134、黄旦:《“耳目”与“喉舌”的历史性转换:中国百年新闻思想主潮论》,复旦大学1998年博士学位论文。
    135、姜红:《现代中国新闻学科建构与学术思想中的科学主义(1918-1949)》,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136、刘祥平:《谢六逸新闻思想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37、刘泱育:《方汉奇60年新闻史学道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138、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139、王红军:《清末民初思想界的黄远生》,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40、向芬:《国民党新闻传播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141、许莹:《办报干政的另一种探索——汪康年报刊思想与实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42、阳海洪:《探索中国新闻史研究新范式》,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143、杨朕宇:《<新闻报>广告与近代上海休闲生活的建构(1927-1937)》,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144、张立勤:《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145、赵智敏:《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新闻学之演进(1978-2008)》,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146、周婷婷:《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曙》,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