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政府公务人员的规模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我国公务人员规模是否过大的问题上,争论的双方大都通过中外古今比较来立论,主要局限于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基本视角对中国政府的人力规模进行历史考察和国际比较,意欲构建适度的中国政府人力规模。但实际上,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在地域面积、人口数量和素质、交通通讯设施、公务人员素质、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成熟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构建的全国政府人力规模是适度的,也并不意味着各地区政府的人力规模就一定适度,而且我国的绝大多数公务人员在各级地方政府工作,因此,笔者认为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适度人力规模更具理论发展和政策指导意义。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将通过引入公共选择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结合定量分析,对我国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在对我国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时,本文采用了这样一种分析逻辑,即先对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差距进行纵向研究,主要从制度的角度揭示制度因素之于省级政府总体人力规模增长(或缩小)的作用和影响;然后在纵向研究的基础上,对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差距进行横向研究,分析我国政府人力规模的省际分布样态及其决定因素;接着对政府人力规模省际差异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印证和应用前面的理论分析;最后分别提出消解不合理省级政府人力规模纵向差距和横向差距的政策建议。总的来说,本文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
     研究的基本结论:造成省级政府人力规模总体差距过度扩大的因素很多,除了软职能约束、软机构编制和人事约束、权力失衡制度环境下的逆向软预算约束以及软权利约束等正式制度因素外,还有以官本位为典型的不良非正式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地域与行政区划因素、社会因素、长期历史的沉积扩大政府人力规模地区间差距的作用明显。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控制省级政府人力规模总体差距过度扩大的制度化途径,必须从加强正式制度建设和非正式制度建设两方面着手,只依靠其中一种,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针对上述引致省级政府人力规模总体差距过度扩大的正式制度因素和非正式制度因素,本文提出了控制省级政府人力规模总体差距过度扩大的制度化途径。具体而言,从调整公共行政权力结构、加强机构编制立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升社会自组织力等方面加强正式制度建设,并且从增加意识形态资本的投入、培育创业创富环境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而且,在此基础之上,对于造成政府人力规模地区间不合理差距的因素提出了打破“职责同构”、调整行政区划、促进省际平衡发展的消解对策。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government human size is concerned extremely by various circles of society. It is the main focus of attention that if government human size in china is too large, the both sides of dispute mostly set forth their views by making a comparison of all times through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mainly limit to history survey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human size of Chinese government from longitudinal and crosswise angles of view, aim at constructing the appropriate government human size in china. However, in actual fact, the territory of our country is vast, there is greater difference between every district in the area of reg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opulation, traffic and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government functionaries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market maturity, etc. For this reason, even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uman size is appropriate, it doesn't mean that the human size of every local area is certainly appropriate, furthermore, the most government functionaries of our country work for local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consequently, I think it is even more possessed of theory development and policy guidance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appropriate human size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In view of this understanding, I will inquire into this important issue of the cause of human size increase of local government at province-level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government human size cross-province difference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ies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New System Economics, combined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es.
     Therefore, the problem that this thesis should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cause of human size increase of local government at province-level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government human size cross-province difference in china. That is to say, at first, this thesis throws light on the function and influence of system factors on human size increase(or decrease) of local government at province-level in system terms to offer an explanation for the cause of human size increase of local government at province-level;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determinants of government human size cross-province difference in china; Finally, it carries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determinants of government human size cross-province difference to confirm and employ previous theory analyses.
引文
①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34页。
    ②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5页。
    ③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①朱立言 孙健:《政府组织适度规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6页。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3页。
    ②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26页。
    ①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第26页。
    ①柳俊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及对策研究》,载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69页。
    ①理查德·D·宾厄姆等:《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九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①(美)T.W.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中译本,载(美)R.科斯、A.阿尔钦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分析制度学派译文集》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3页。
    ②(美)V.W.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中译本,载(美)R.科斯、A.阿尔钦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分析制度学派译文集》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3页。
    ①(美)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226页。
    ②戴维斯、诺思:《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中译本,载(美)R.科斯、A.阿尔钦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分析制度学派译文集》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①(美)诺思:《论制度》中译文,《经济展望》1991年冬季号,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第6期。
    ①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①沈亚平 王骚:《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①夏海:《中央与地方关系之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载《中国机构》1996年第1期第26页。
    ①谢庆奎:《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163页。
    ①(美)威尔逊:《国会政体》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4页。
    ②(美)威尔逊:《国会政体》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7页。
    ①柯荣住 章伟坤:《政府规模及其变迁:经济实证分析》,载于《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第3-9页。
    ②张光:《财政规模、编制改革和公务员规模的变动:基于对1978—2006年的实证分析》,载于《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4期,第107页。
    ③任晓林:《政府官员膨胀的内生变量解析》,载于《中州学刊》2002年第3期,第152页。
    ④周雪光:《“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132-143页。
    ①董茂云 唐建强:《论行政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载于《复旦学报》2005年第1期。
    ①(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中译本,第49页。
    ①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7—228页。
    ②参见李丙红李和中:《我国省级政府人力规模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①张平治,杨景龙:《中国人的毛病》,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第88页。
    ①《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2页。
    ①张光:《“官民比”省际差异原因研究》,载《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93页。
    ②“正在扩大的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19日。
    ①樊纲 王小鲁 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79页。
    ②王小鲁:“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3月20日。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7页。
    ①张光:《“官民比”省际差异原因研究》,载《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 第94页。
    ②张光:《“官民比”省际差异原因研究》,载《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94-96页。
    ①弗里蒙德·卡斯特、詹姆斯·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页。
    ②范丽珠主编:《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NGO)》,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274页。
    ①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05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0页。
    ①任晓林:《政府官员贫困性膨胀的制度分析及对策》,载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第18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28页。
    ①江泽民:《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00-4-10(1)。
    ①罗峰:《和谐社会与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载于《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2期,第31页。
    ①蓝维等:《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1页。
    ②蔡爱平:《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推动我国法治文化建设》,载于《岭南学刊》(哲社版),2000年第5期,第56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第265页。
    ①(美)詹姆斯·安德森:《公共决策》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20页。
    ②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27页。
    ③(美)费景汉和B.雷诺兹:《中国经济改革合理顺序的探讨》,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6年第6期。
    ①朱光磊 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02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谢庆奎,《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4.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5.谢庆奎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
    6.吴爱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7.沈荣华编著,《中国地方政府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8.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02年
    9.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
    11.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2.钱其智主编,《机构编制管理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1990年
    13.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17.李含琳,《中国西部财政供养人口适度比例研究:经验模型及实证应用》,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朱立言、孙健等,《政府组织适度规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9.张紧跟,《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协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0.张志红,《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21.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2.寇铁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996
    23.胡书东,《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24.马力宏,《分税制与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25.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26.金太军 赵晖等,《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27.薄贵利,《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28.董辅礽等,《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建构》,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29.王绍光:《分权的底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
    30.熊文钊,《大国地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宪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1.辛向阳,《大国诸侯——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之结》,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
    32.刘智峰,《第七次革命——1998-2003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33.傅大友 袁勇志 芮国强,《行政改革&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34.吴知论主编,《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人民出版社,2004年
    35.樊纲 王小鲁 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36.安秀梅主编,《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37.傅明贤主编,《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及机构设置》,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38.彭和平等编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
    39.沈立人,《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40.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1.《公务员法一本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4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43.刘俊林,《求索与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十年回首:上、下卷》,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
    4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
    45.沈亚平 王骚:《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46.刘军宁:《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
    47.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48.财政部预算司:《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问题解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49.何振一、阂坤:《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0.曹荣庆:《中国政府职能转型的财政学透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51.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52.段文斌等:《制度经济学——制度主义与经济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53.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4.黄少安:《制度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55.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经济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
    56.贺卫伍山林:《制度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57.理查德·D·宾厄姆等:《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九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58.[英]阿特金森、[美]约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蔡江南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59.[美]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版
    60.[美]苏珊·韦尔奇、约翰·科默:《公共管理中的量化方法:技术与应用》(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61.[美]诺思,D.,《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62.[美]罗森布鲁姆、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63.[美]沙安文、[美]沈春丽主编,《地方政府与地方财政建设》,中信出版社,2005年
    64.[英]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主、官僚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65.[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
    66.[美]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1.刘光大、岳朝阳:《政府规模增长成因研究四类理论假设》,《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2.刘光大:《软制度约束:乡镇政府规模增长的一个理论解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3.潘卫杰:《对省级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1期
    4.张光:《“官民比”省际差异原因研究》,《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
    5.张光:《财政规模、编制改革和公务员规模的变动:基于对1978—2006年的实证分析》,《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4期
    6.曾明、张光:《规模经济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江汉论坛》,2007年第8期
    7.张光、曾明:《规模经济和分税制对政府雇员规模的影响:基于河北省分县数据的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8.张光:《规模经济与县政区划:以福建省为例的实证研究》,《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9.张光、江依妮:《县政区划改革与规模经济:江西省之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06年第8期。
    10.唐灿明、张光:《规模经济与县级行政区划改革: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11.张光、唐灿明:《规模经济与县行政区划改革: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2.周庆智:《论县级行政机构规模增长的制度性根源——对县级行政权力结构及其运行的实证分析》,《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3.任晓林:《政府官员贫困性膨胀的制度分析及对策》,《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14.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行政论坛》,2000年第4期
    15.何荣住、章伟坤:《政府规模及其变迁:经济实证分析》,《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16.马树才、孙长清:《经济增长与财政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统计研究》,2005年第1期。
    17.朱光磊:《中国公务员“超标”近20倍?科学探讨公务员规模》,人民网
    18.朱光磊、张东波:《中国政府官员规模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9.张雅林:《适度政府规模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3期
    20.李若建:《党政机关、群众团体行业在业人口增长的部分机制分析》,《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21.方福前:《中国政府规模增长及其原因》,《学术月刊》,2007年第10期
    22.《国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健》,《经济日报》,2005年5月26日
    23.娄胜华:《澳门政府规模的实证研究》,《学术研究》,2003年第3期
    24.周雪光:《“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25.刘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理性归位——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视角》,《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6.王玉明:《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与定位》,《行政论坛》,1998年第3期
    27.杜治洲:《中国行政体制纵向权力结构调整30年——经验、教训与趋势》,《学术界》,2008年第5期
    28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29.宋梓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划分》,《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
    30.洪小良:《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1.梅继霞:《政府错位与地方政府职能重塑》,《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32.吕达、曹琨:《制约政府规模的几个主要因素》,《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3.藏乃康:《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及其化解》,《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第8期
    34.谢媛:《政府职能的社会化与机构改革》,《探索》,2000年第4期
    35.孙亚忠:《论政府职能的社会化》,《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36.孙亚忠:《论我国政府职能界阀和结构的调整及优化》,2007年第7期
    37.王乐夫、李珍刚:《论中国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基本趋向》,《学术研究》,2002年第11期
    38.王应际、严力:《关于地方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的思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9.孟庆英:《政府机构人员膨胀与分流问题初探》,《理论探索》,2001年第1期
    40.刘贵丰:《关于构建干部“能下”动力机制的几点思考》,《理论学刊》,2006年第6期
    41.徐颂陶、王鼎、陈二伟:《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0年》,《中国人才》,2007年第12期
    42.汪玉凯:《中国公共行政权力结构调整及其特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43.刘义胜:《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第1期
    44.潘小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若干思考》,《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3期
    45.龚永程:《提出和建立党政干部队伍进出机制的基本依据和时代要求》,《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6期
    46.史记:《政府规模理念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47.王瑜、赵强:《干部人事工作法制化探析》,《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第4期
    48.张中瑞、刘巧红:《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法治化初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49.金海和、段燕平:《以公民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的机制建设构想》,《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0期
    50.许超:《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我国干部人事体制改革30年》,《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51.李保峰、王秀霞:《关于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8期
    52.金太军、施从美:《地方机构改革与编制管理的法制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7期
    53.张先宗:《试论我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创新》,《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3期
    54.刘修起:《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机构编制管理监督约束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 第2期
    55.熊英:《论地方政府职能法定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6.马国贤、丛树海、蒋洪:《现代政府预算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01年第10期
    57.侯保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考察与反思》,《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
    58.刘博逸:《政府规模适度化的评价标准》,《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
    59.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课题组:《职能整合与机构重组:关于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60.胡家勇:《“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研讨会综述》,《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61.陈健、胡家勇:《政府规模与经济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8期
    62.谭桔华:《论合理政府规模与政府行政成本》,《湖湘论坛》,2005年第2期
    63.许一鸣、李勇:《市场与政府的界限》,《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第7期
    64.庄垂生、黄大兴:《论政府规模及其增长一来自公共选择的启示》,《求实》,2001年第1期
    65.朱应皋、吴美华:《论政府规模扩张及其治理》,《江淮论坛》,2002年第4期
    66.蔡立辉:《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行为分析》,《人文杂志明》,2002年第2期
    67.赵景来:《关于治理理论若干问题讨论综述》,《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3期
    68.张光南、李军:《制度、最优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统计研究》,2008年第3期
    69.闫志刚:《公共部门规模探讨:兼评中国之官民比》,《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70.王玉明:《论政府规模及其合理尺度》,《特区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9期
    71.王志涛:《政府消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72.魏星河:《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划分》,《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3.王洪艳:《论适度政府规模》,《新学术》,2007年第2期
    74.茅为星:《政府的规模多大算正好》,《中国改革》,2005年第2期
    75.平新乔:《中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膨胀趋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1期
    76.孙群力:《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中国的经验分析》,《经济纵横》,2006年第12期
    77.孙学玉:《体制创新: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现实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4期
    78.孙亚忠:《适度政府规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
    79.金玉国、杨冬梅:《政府规模的地区差距及其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第7期
    80.金玉国、李杰、尚明月:《政府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以2004年为例》,《山东经济》, 2006年第5期
    81.苑晓杰、许秀梅:《政府规模适度性探析:一个“治理”的视角》,《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82.崔新有:《简论政府规模扩张及其治理模式》,《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83.徐沐:《用GDP衡量公务员数量的谬误》,博客网,2006年2月10日
    84.《等量GDP产出中国公务员数量比发达国家多20倍》,《北京晚报》,2006年2月9日
    85.《国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健》,《经济日报》,2005年5月26日
    86.《人均GDP3000美元“初步现代化”门槛警示》,新华网湖北频道,2006年1月4日
    87.刁蓉艳:《公务员的数量太多了!》,零点指标数据网
    88.陈志武:《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网易新闻频道
    89.《评价公务员数量GDP比例只是指标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2月24日
    1.Barro, R.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S103-S125.
    2. Landau, D.,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a Cross-Country Study,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83,49(11), p783-792.
    3. Prud'homme, R., The Dangers of Decentralization,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Vol.10(2), 1995, P201-220.
    4. Ram, R., 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a New Framework and Some Evidence from Cross-section and Time Series Dat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76(1), p191-203.
    5. Rhodes, R., 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ⅫⅤ,1996, p653
    6. Robinson, R., Dependency, Government Revenue and Economic Growth,1955-1970,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85(12), p3-28.
    7. Wildavsky, Arron., Budgeting:A Comparative Theory of Budgetary Process. New Yor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86.
    8. Niskanen, William A., 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Chicago-Aldine Atherton.1971.
    9. Migue, J., 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 Public Choice, Vol.17:27-43.1974.
    10. Blau, Peter M., A Formal Theory of Differentiation in Organiz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70.35,201-218.
    11. Blau, Peter M., Interdependency and Hierarchy in Reorganization, Social Science Resaerch,1,1-24. 1972
    12. Kasarda, John D., The Structural Implications of Social System Size:A Three Level Analysi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39,19-28.1974
    13.Noell, James J., On the Administrative Sector of Social System:An Analysis of the Size and Complexity of Government Bureaucracies in the American States, Social Force,52,549-558.1974
    14. Noran, Patrick D., Size and Administrative Intensity in Nati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4,110-125.1979
    15. Dunlevy, P., Democracy, Bureaucracy and Public Choice. New York:Prentice Hall,1991.
    16. Wilson,James Q., Bureaucracy. New York:Basic Book,1989.
    17. Coase, Ronald H., Economics and Contiguous Disciplin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1978, Vol.7:201-211.
    18. BARTLE, John R.& R. L. Korosec. Are City Managers Greedy bureaucrats?.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6,(Spring):89-102.
    19. Waterman, R. W.& Kenneth, J. M. Principal-agent Models:An Expans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998, Vol.8, No.2:173-202
    20.Barro, R.,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S103-S12
    21.Peacock and Wiseman,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Growth. Public Finance Quarterly, P15.1979
    22.Chien-hsun Ch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Collusion and Government Siz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Applied Economic Letters.2004,vol11:699-705.
    23.Jin, Jing & Heng-fu Zou. How Doe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ffect Aggregate,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Government Size?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52.2002.
    24.H. Daalder, A Crisis of Party?, 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1993.xv.
    25.P. Mair, Political Parties, Popular Legitimacy and Public Privilege, West European Politics,1995. xxiv.
    26.R. S. Katz. P. Mair, Changing Models of Party Organization and Party Democracy:The Emergence of Cartel Party, Party Politics,1995.1.
    27.Peacock, A. T. and J. Wiseman, The Growth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United Kingdom. Princeton, N. 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1
    28.Smauels, J., Fundamentals o f the Economic Role of Government. Greenwood Press, Inc.,1989.
    29.Blais, A., and Stephane, D., The Budget-maximizing Bureaucrat:Appraisals and Evidence.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91.
    30.Wood, B. Dan., Bureaucratic Dynamics:the Role of Bureaucracy in a Democracy. Boulder:Westview Press,1994.
    31.Wilson, David J., Power and Party Bureaucracy in Britain:Regional Organization in the Conservative and Labour Parties. Hants.:Saxon House:Lexington, Mass.:Lexington Books,1975.
    32.Alderfer, Harold Freed, Local Gover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McGraw-Hill,1964.
    33.Blondel. J. and Cotta. M, The Nature of Party Government:A Comparative European Perspective, London:Macmillan,1998.
    34.Elkin, S. L., and Sotan, K. E., A New Constitutionalism:Designing Political Institutions for a Good Societ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35.Saich, Tony, Governance and Politics of China, Publication: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