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央经济政策的地方执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任何带有良好愿望的法律或政策要起到实效,关键在于落实。制度再完善,得不到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考察房价调控、产业调整、节能减排、耕地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煤矿治理、环境整治等等,都可以发现诸多中央法律和政策未得到地方政府的严格执行。在一个被认为高度集权的国家里,中央的法律和政策为什么会失去约束力?中央政府为什么会容忍地方政府的违法违规行为?如何控制地方政府?与此同时,中央先后多次发文要求促进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开始强调依法行政。但政府为什么会自缚手脚?依法行政建设与政策软约束有无关联?依法行政能否解决央地关系失调?
     在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作用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地方政府功不可没。分灶吃饭、分税制改革都准许地方政府分享经济发展的收益,共容利益的存在调动了地方政府与政府官员发展地方经济的激励,加之官员政绩考核机制的改变,还促进了中国的地方竞争,这本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但要在地区竞争中获胜,就需要比其它地方有更好的吸引力,这包括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投资回报。一方面,地方政府展开了简化审批、提高社会治安、完善法院司法等方面的法治建设竞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之间又展开了牺牲环境、税收、土地资源等利益的让利竞赛。尽管实践中让利竞赛比法治竞争明显得多,但由于中央监管能力的有限性,加之要发挥地方积极性,中央—度容忍了地方政府的违法违规行为,默认甚至鼓励制度软约束之存在。随着招商引资竞争的加剧与扩展,耕地浪费、环境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愈发严重。我国目前的现实是,地方政府忙招商引资竞争、忙发展,中央政府就不得不收拾地方招商引资竞争的残局,处理环境恶化、耕地浪费、政府民众冲突、宏观经济失调等问题。但地方政府却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中央政令被悬空得不到落实。
     执政权威与执政合法性受到严重威胁,中央不得不对地方政府的越轨行为进行校正,防止基层政府的不规范行政影响政府权威与社会稳定。中央为此开始强化法律和政策的约束力,要求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税收、环境等法律和政策。但执行这些法律和政策会导致地方政府在地区招商引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地方政府就通过各种策略来削弱中央政策和法律的影响。中央不得不对政策和法律进行再细化与再完善,中央地方的这种双向互动博弈就演变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局面。中央近年来的策略是推行依法行政,要求地方政府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行政,但由于制度设计不当以及信息不对称之存在,仅有口号式的依法行政难以解决地方政府行为失控这一现实。与此同时,中央还出台了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限制、税收减免控制等配套制度,并辅以相应的人事考核制度改革,这就改变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竞争的成本收益结构。地方政府发现仅靠优惠政策无法在地区竞争中获胜,加之企业对法治水平的敏感度提高,地区竞争开始从让利竞赛转向法治竞争。不过由于地方民众缺乏约束能力,地方政府的法治竞争更容易被资本俘获,地方民众收益不大。如此,调整地方政府及政府官员的激励,强化地方民众的约束能力是必须的。
     第一章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文本入手,分析了地方政府为在地区引资竞争中获胜所采取的策略,包括低税收、低地价、“先上车后买票”等优惠政策以及政府职能转型、优化社会治安、完善法院司法等法治竞争,法治竞争与逐底竞争同时存在。进而,以招商引资竞争中的工业用地竞争为例,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在政策执行中的博弈,刻画了地方政府选择性执行与中央政策再调整双向互动下的制度演变路径。而这种中央与地方经济政策的双向互动和博奕,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力和基础之所在。
     第二章转而分析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法律和政策的7种策略,包括政策变通、象征性执行、公然违反等。我们发现法律和政策并不能完全约束地方政府,法律和政策约束能力软化的关键原因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出现中央政策软约束呢?随后的分析指出,由于法律和政策的不完备、制度统一性和地方多样性之矛盾、社会转型、中央目标函数的多元,单一制国家里中央只得容忍政策约束的软化。
     第三章则考察中央治理策略的演变。中央调整了中央地方权力的配置,并一改以往“光打雷不下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之做法,通过依法行政来对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化规束。中央之所以推进依法行政的原因与传统法学的假设显然有区别。中央策略的调整也改变了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竞争的成本收益结构,地方政府不得不改善投资软环境以吸引外来投资者。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优惠政策竞争与地方法治竞争会同时存在,并揭示了中国法治政府生成的另一条道路。
     第四章则考察中央现有治理策略存在的问题。尽管依法行政约束了地方政府行为,但在法律和政策不可能完备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在具体行政中总有剩余控制权,亦即地方政府总能脱离中央控制,中央的单向约束必然是有限的。由于地方民众对地方政府行为更为敏感且有更好的信息获知能力,与其让地方政府失去控制不如让地方选民参与到地方政府的约束中去。此外,法院的去行政化、去地方化亦不可缺,最终应建立对地方政府的中央、民众、法院的多层次约束机制。
     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提炼,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与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The implement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institution design, but lots of Law and policies did not get local governments'Strictly implementation, such as house price curb,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ti-unfair competi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treat this phenomena as soft policy—constraint which learned from Janos Kornai's soft budget—constraint. So the question is that why the central-policies don't get strictly implementation by local governments since China is highly centr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power? and wh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and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s' unlawful practice? how to control the local gover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entral-government put forward slogans of legal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and many local-governments have promised to promote legal administration. so why does the government promise to legal administration? why does the government constrain itself?
     China miracle means that a country has achieved rapidly economic growth without completed legal system and good justice system,it is a challenge to the law and development theory. the phenomenal industrial growth in China has been assigned the combination of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centralization. More and more scholars,such as Qian Yingyi,Weingast,Zhou Li'an, regard th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s the major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China miracle for it provided officials with enough incentives to develop local economies, and the local experiments have provided a way for institution innovation. especially, the centralized state power plays a key role when compared with Russia. but the decentralization also leads to inter-regional market segmentation, free-cost l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o on. and the local-governments don't implement the Law and central-government's polices.
     For these reasons, the central-government strengthen legal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which would help the central-government restrain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officials. Legal administration has changed the cost-profit structure of the competition for investment, and forced the local governments compete for investment by legal environment rather than preferential polic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entral-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composed a path of the evolution of rule-of-law and legal administration.
     This dissertation containes six parties, the first party reviewes the exsited literature. The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the functions of legal-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but neglects the reasons of governments' and officials' incentives to promote the legal administration; some thesises have noticed the local-governments' unimplementation, but did not analyse why di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and for the soft institution-constraint.
     Then chapter one is about the legal competition and race to bottom, the competition for investment are race to top and race to bottom simultaneously. then we describes the interactions of land institution between the central-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Chapter two characters seven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local-government with Matland's ambiguity-conflict model, we calles it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n we analyses why didn't the local-government implement the central policies and wh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anded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s'unlawful implementation.
     Chapter three turns to the governance strategy change of central-government, and points out it would force the local-governments compete for better legal environment. China is now following the path of rule of law and legal administration.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fault of the central-government's governance strategy, such as strong capital Vs weak citizen, strong central-government weak Vs local-government, and we should improve th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include institut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coordinating restraint.
     The last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引文
1.安德鲁·G.沃尔德:《作为工业厂商的地方政府:对中国过渡经济的组织分析》,应星译,《国外社会学》2006年5-6期。
    2.曹正汉、史晋川:《中国地方政府应对市场化改革的策略:抓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4期。
    3.程金华:《地方政府、国家法院与市场建设—美国经验与中国改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4.崔浩、孙祥生:《权力制约: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核心》,《法学评论》2009年。
    5. 崔卓兰、蔡立东:《从压制型行政模式到回应型行政模式》,《法学研究》2002年第4。
    6.戴治勇:《选择性执法》,《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7. 丁敏:《“环境违法成本低”问题之应对》,《法学评论》2009年第4期。
    8.丁煌、定明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案例分析与博弈启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9.[美]D·楚贝克:《论当代美国的法律与发展运动》,王力威译,载《比较法研究》1990年第2、3期。
    10.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管理世界》2007年第3期。
    11.樊纲、胡永泰:《“平行推进”而不是“循序渐进”》,《开放时代》2009年第7期。
    12.冯象:《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读书》2008年第9期。
    13.冯兴元:《论辖区政府间的制度竞争》,《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4.甘阳:《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读书》2008年第9期。
    15.高鹤:《财政分权、经济结构与地方政府行为:一个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论框架》,《世界经济》2006年第10期。
    16.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管理世界》2006年第5期。
    17.郭艳茹:《中央与地方财政竞争下的土地问题: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2期。
    18.巩固:《“环评风暴”的制度困境解析:以水电项目为例》,《法商研究》2009年第6期。
    19.顾培东:《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20.郝铁川:《社会变革与成文法的局限性》,《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21.郝铁川:《论良性违宪》,《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
    22.郝铁川:《中国依法治国的渐进性》,《法学研究》2003年第6期。
    23.侯一麟:《政府职能、事权事责与财权财力》,《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2期。
    24.黄冬娅:《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公共管理研究》第4辑。
    25.黄文艺:《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立法策略》,《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26.黄宗智:《改革中的国家体制:经济奇迹和社会危机的同一根源》,《开放时代》2009年第4期。
    27.鹤光太郎:《用“内生性法律理论”研究法律制度与经济体系》,《比较》2003年第8期。
    28.赫尔曼.乔尔:《转型经济中对抗政府俘获和行政腐败的策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2期。
    29.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1期。
    30. Jeffrey Sachs,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卷第4期。
    31.李万新:《中国的环境监管与治理——理念、承诺、能力和赋权》,《公共政策评论》2008年第5期。
    32.李龙、黄锫:《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河北法学》2004年第9期。
    33.李善同等:《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
    34.李亚虹:《对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思考》,《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
    35.梁若冰:《财政分权下的晋升激励、部门利益与土地违法》,《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9卷第1期。
    36.林海:《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研究》,《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
    37.林尚立:《权力与体制: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学术月刊》2001年第5期。
    38.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3期。
    39.刘海波:《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40.刘作翔:《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之批判——兼论“司法权国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41.刘玉照、田青;《新制度史如何落实的》,《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4期。
    42.刘鹏:《三十年来海外学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国家线及其争论述评》,《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5期。
    43.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44.毛寿龙、周晓丽:《杜绝“运动式”的重奖和重罚环保策略》,《中国改革》2007年8月。
    45.聂辉华、李金波:《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6卷第1期。
    46.马怀德:《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政法论坛》2003年第6期。
    47.裴文瑞:《中国法治与行政立法改革》,《法商研究》2001年第5期。
    48.邱海雄、徐建牛:《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
    49.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中国社会科学》2009 年第6期。
    50.屈茂辉、周志芳:《中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51. Sebastian Heilmann:《中国经济腾飞中的分级制政策试验》,《开放时代》2008年第5期。
    52.沈坤荣:《新一轮中国经济波动中的“黄灯效应”》,《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第9期。
    53.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经济研究》1990年第3期。
    54.沈荣华:《分权背景下的政府垂直管理:模式和思路》,《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9期。
    55.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1期;
    56.苏力:《中央与地方的分权——重读<论十大关系)第五节》,《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57.谭秋成:《农村政策为什么在执行中容易走样》,《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4期。
    58.陶然、杨大利:《财政收入需要与地方政府在中国转轨和增长中的作用》,《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5期。
    59.陶然等:《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60.陶然、袁飞、曹广忠:《区域竞争、土地出让与地方财政效应》,《世界经济》2007年第10期。
    61.唐海华;《“压力型体制”与中国的政治发展》,《宁波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62.天则课题组:《城市化背景下土地产权的实施和保护》,《管理世界》2007年第12期。
    63.童之伟:《“良性违宪”不宜肯定》,《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64.汪德华、张再金、白重恩:《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65.王国红:《公共权力失范与政策执行失序》,《学术论坛》2007年09期。
    66.王敬波:《行政法关键词三十年之流变》,《法学研究》2008年第6期。
    67.王珺、殷宁宁:《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官的趋中行为假设与解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68.王洛忠、刘金发:《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失范及其治理》,《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2期。
    69.王绍光;《分权的底线》,《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2期。
    70.王赛德、潘瑞姣:《中国式分权与政府机构垂直化管理》,《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第1期。
    71.王永钦等:《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72.王永钦、丁菊红:《公共部门内部的激励:一个文献述评》,《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第1期。
    73.魏建:《产权的选择性保护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政法论坛》2010年第1期。
    74.吴国光:《县政中国——从分权到民主化的改革》,《当代中国研究》2004年第1期。
    75.吴敬琏:《中国经济60年》,《财经》2009年9月第20期。
    76.吴旬:《土地价格、地方政府竞争与政府失灵》,《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第2期。
    77.吴一平:《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7卷第3期。
    78.夏勇:《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79.信春鹰:《向民主和法治国家继续迈进》,《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
    80.徐光东;《产权、法律与中国经济改革》,《政法论坛》2010年第1期。
    81.徐勇:《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对中国改革的政治学解读》,《开放时代》2003年第1期。
    82.杨海生:《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南方经济》2008年第6期。
    83.杨开忠、陶然、刘明兴:《解除管制、分权与中国经济转轨》,《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84.杨其静、聂辉华:《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经济研究》2008年 第3期。
    85.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86.杨瑞龙、杨其静:《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地方政府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87.杨善华、苏红:《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88.杨小君:《契约对依法行政的影响》,《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89.殷华方、潘镇、鲁明泓:《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和政策执行力:以外资产业政策为例》,《管理世界》2007年第7期。
    90.制度与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作为制度运作和制度变迁方式的变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7年冬季卷总第21期。
    91.赵树凯:《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6期。
    92.张静:《土地使用规则不确定性:一个法律社会学解释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93.张军:《分权和增长:中国的故事》,《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7卷第1期。
    94.张建伟:《“变法”模式与政治稳定性》,《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95.张闫龙:《财政分权与省以下政府间关系的演变》,《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3期。
    96.张千帆:《宪法变通与地方试验——再论良性违法(宪)的界定及其超越》,《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
    97.张清勇:《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第1期。
    98.张树义;《依法行政—行政许可—法治政府》,《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期。
    99.张守文:《经济法的政策分析初探》,《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100.张闫龙:《财政分权与省以下政府间关系的演变》,《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01.张宴、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学(季 刊)》2006年第5卷第1期。
    102.张晏:《财政分权、FDI竞争与地方政府行为》,《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第2期。
    103.章奇、刘明兴、单伟:《政府管制、法律软约束与农村基层民主》,《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104.郑永年、王旭:《论中央地方关系中的集权和民主问题》,《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3期。
    105.周安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之研究——以煤矿安全生产政策执行受阻为例》,《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3月。
    106.周飞舟:《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07.周飞舟:《锦标赛体制》,《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08.周汉化:《变法模式与中国立法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09.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110.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111.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12.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2期。
    113.周雪光:《逆向预算软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14.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
    115.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16.[美]阿夫纳.格雷夫:《大裂变:中世纪贸易制度比较和西方的兴起》,郑江淮等译,中信出版社2008年。
    117.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经济政策的制定》,刘元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页。
    118.阿斯纳什.迪克西特:《法律缺失与经济学:可供选择的经济治理方式》,郑江淮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9.[美]白苏珊:《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郎友兴、方小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0.[美]彼得.穆雷尔编:《法律的价值:转轨经济中的评价》,韩光明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
    121.[澳]布伦南、[美]布坎南:《宪政经济学》,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22.曹荣湘等编:《蒂布特模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23.[美]达龙·阿塞莫格鲁,詹姆士·A.罗宾逊:《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马春文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4.[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商务印书馆1992年。
    125.[美]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6.[美]道格拉斯.C.诺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7.封(?)霞:《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8.[美]黄亚生:《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钱勇、王润亮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
    129.黄小虎:《新时期中国土地管理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
    130.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年。
    131.季卫东:《法治秩序的重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第11页。
    132.江曙霞等著:《改革开放中的地方政府》,格致出版社2009年。
    133.[美]克里斯托夫.克拉格编:《制度与经济发展》,余劲松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
    134.[美]凯斯.R.桑斯坦:《权利革命之后:重塑规制国》,钟瑞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35.[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方颖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136.[美]罗纳德·J.奥克森著:《治理地方公共经济》,万鹏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7.李林艳:《关系、权力与市场:中国房地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38.[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沈岿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
    139.[美]罗森布鲁斯、奥利里:《公共管理与法律》,张梦中等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9页。
    140.[美]曼瑟.奥尔森:《权力与萦荣》,苏长和、稽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41.[英]迈克尔.希尔:《理解社会政策》,刘升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142.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
    143.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4.[比利时]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张帆,潘佐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5.[美]史蒂芬.粗尔姆斯、凯斯.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竞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6.[英]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左昌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7.盛洪主编:《中国的过渡经济学》,格致出版社2009年。
    148.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
    149.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150.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151.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2.孙佑海:《超越环境“风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
    153.汪伟全:《地方政府竞争秩序的治理:基于消极竞争行为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154.吴敬琏:《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三联书店2007年。
    155.吴敬琏、江平编:《洪范评论》各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005年。
    156.王绍光:《安邦之道》,三联书店2007年。
    157.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信出版社2008年。
    158.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59.熊文钊:《大国地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宪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0.徐珂:《政府执行力》,新华出版社2007年。
    161.姚建宗:《美国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述评》,法律出版社2006年。
    162.姚洋:《作为制度创新的经济改革》,格致出版社2009年。
    163.约翰.麦克米兰:《市场演进的故事》,余江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
    164.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65.张建伟:《政府环境责任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
    166.张千帆:《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7.张千帆、[美]葛维宝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程迈、牟效波,译林出版社2009年。
    168.张曙光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169.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年。
    170.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格致出版社2008年。
    171.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
    172.朱景文:《中国法律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73.Acemogl Daron; Georgy Egorov; Konstantin Sonin, "Coalition Formation in Nondemocraci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October 2008,75(4), pp. 987-1009.
    174.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Unbundling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5,113(5), pp.949-995.
    175.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James A. Robinson, " Institutions a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Long-Run Growth", NBER Working Paper No.10481, May 2004.
    176.Pranab K. Bardhan and Dilip Mookherjee, "Decentralization, 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An Overview",2006, In Ackerman-Rose, S. (Ed.), Handbook of Economic Corruption. 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177.Blanchard, Oliver., and Andrew Shleifer,2001, "Federalismwith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China vs.Russia", IMF Staff Papers48, 171-179.
    178.Bruno Deffains and Dominique Demougin, "Legal competition, political process and irreversible investment decis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24(3),2008, pp.615-627.
    179.Bruno Deffains and Dominique Demougin, "The Double Holdup Problem and Legal Competition", German Working Papers in Law and Economics: Vol.2007 (4)
    180.Cai Hongbin and Daniel Treisman, "Does Competition for Capital Discipline Governments? Decentr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Polic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 Vol.95, No.3, pp.817-830.
    181.Che, Jiahua and Yingyi Qian, "Insecure 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ment Ownership of Firm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May 1998,113(2), pp:467-496。
    182.Clarke, Murrell, and Whiting, "The Role of Law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by Loren Brandt and Thomas G. Rawski eds,2008,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375-428.
    183.Clarke, Donald C.,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ights Hypothesis:The China Problem.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51, pp.89-111, 2003.
    184.Dakolias, M. (1999), "Court performance around the world: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orld Bank Technical Paper No.430
    185.Daniel R. Fischel, "The 'Race to the Bottom' Revisited:Reflection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Delaware Corporation Law,"76 Nw. Univ. L. Rev.913 (1982).
    186.Djankov, Simeon, 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Andrei Shleifer, "The Regulation of Entr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 No.117(1),1-37.
    187.Frye, Timothy & Shleifer, Andrei,1997, "The Invisible Hand and the Grabbing Han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7(2), pages 354-58, May.
    188.Ginsburg Tom, "Does Law Matte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East Asia", Law and Society Review,2000, Vol34(3), PP::829-856.
    189.Greif, Avner,1993, "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e:The Maghribi Traders. Coali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3,3,525-548.
    190.Grossman, H. (2001) "The Creation of Effective Property Righ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1(2),347-352.
    191.Guriev, Sergei M. and Sonin, Konstantin, "Dictators and Oligarchs:A Dynamic Theory of Contested Property Right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93, No.1-2, pp.1-13, July 2008.
    192.Hanssen F. Andrew, "Is There a Politically Optimal Level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4, No.3 (Jun.,2004), pp.712-729.
    193.Hoff, Karla and Joseph E. Stiglitz, "After The Big Bang? Obstacles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Rule Of Law In Post-Communist Societ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 vol94(Jun),753-763.
    194.Jonathan Rodden and Susan Rose-Ackerman, "Does Federalism Preserve Markets?",83 Virginia Law Review 1521 (1997).
    195.Keefer, Philip and Stephen Knack,1995,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ross-Country Tests Using Alternative Institutional Measures." Economics and Politics 7,207-27.
    196.Keefer, Philip & Knack, Stephen,1997. "Why Don't Poor Countries Catch Up? A Cross-National Test of Institutional Explanation," Economic Inqui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35(3), pages 590-602, July.
    197.Koleman Strumpfs, "Does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Increase Policy Innovati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02.4:207-241.
    198.Li, David D, "A Theory of Ambiguous Property Righ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The Case of the Chinese Non-State Sector",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6, vol.23, issue 1, pages 1-19;
    199.Local Government Law. Affordable Housing. Refining Municipal Obligations under "Mount Laurel", the New Jersey Supreme Court Hints at a New Conception of Regional Responsibility. Bi-County Development of Clinton, Inc. v. High Bridge,805 A.2d 433 (N. J.2002), Harvard Law Review, Vol.116, No.5 (Mar.,2003), pp:1541-1547.
    200.La Porta, Rafael, Lopez de Silanes, Florencio and Shleifer, Andrei,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Legal Origin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8,46:2,285-332.
    201.Macaulay, S, "Non-contractual Relations in Business:A Preliminary Stud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63 (28),pp55-69.
    202.McMillan, John & Woodruff, Christopher,1999. "Dispute Prevention without Courts in Vietnam,"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15(3), pages 637-58, October.
    203.McMillan, John & Woodruff, Christopher, "Private Order under Dysfunctional Public Order", Michigan Law Review 98, Aug.2000,101-138.
    204.Nancy H. Chau andRavi Kanbur, "The Race to the Bottom, from the Bottom", Economica, May 2006,Vol.73, No.290, pp.193-228.
    205.O'Brien, Kevin J. and Li, Lianjiang,"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31, No.2, pp.167-86, January 1999.
    206.Oi, Jean, "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The China Quarterly, December,1995, No.144, pp 1132-1149.
    207.Paul G. Mahoney, "The common law and economic growth:HAYEK miget be right",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 XXX (June 2001).
    208.Petra Persson and Ekaterina Zhuravskaya, "Elite Capture in the Absence of Democracy:Evidence from Backgrounds of Chinese Provincial Leaders",
    209.Pistor, Katharina and Xu, Chenggang, "Incomplete Law-A Conceptu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Regul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Vol.35, No.4, pp.931-1013,2003.
    210.Qian, Yingyi and Roland, Gerard and Xu, Cheng-Gang, "Coordin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in M-form and U-form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pril 2006,114(2), pp.336-402.
    211.Qian, Yingyi and B. R. Weingast, "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7, VoL11 (4),83-92.
    212.Romano, Roberta, "The States as a Laboratory:Legal Innovation and State Competition for Corporate Charters",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2006, Vol. 23 (209)
    213.Ross Levine, "Law, Endowments and Property Right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5, Vol.19, No.3, pp.61-88.
    214.Randall Peerenboom, China's Long March toward Rule of Law,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15.Posner Richard A., " Creating a Legal Framework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1998, vol.13, issue 1, pages 1-11.
    216.Sonin Konstantin, "Why the rich may favor poor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31 (2003), No.4, pp. 715-731.
    217.Sonin,Konstantin, "State Capture and Corrup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http://ssrn.com/abstract=1397325,2009(April).
    218.Stephenson, Matthew. "Legislative Allocation of Delegated Power: Uncertainty, Risk, and the Choice Between Agencies and Courts," 119 Harvard Law Review 1036 (2006).
    219.Tiebout. C.1956.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4:416-424.
    220.Trubek, "Developmental States and the Legal Order:Towards a New 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 and Law", December 2008, Univ.of Wisconsin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 No.1075.
    221.Walder, Andrew G, "Local Governments as Industrial Firms: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f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5, VoL101:263-301.
    222.Weingast B. R., "The Economic Rol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995, Vol11 (1), Pp.1-31.
    223.Zhang, Xiaobo,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growth and inequalit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6, vol.34(4), pages 713-726, December.
    224.Zhuravskaya, Ekaterina V.,"Incentives to provide local public goods:fiscal federalism, Russian styl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0, vol.76(3), pages 337-368.
    225.《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近期进展情况的通报》(国土资通[2003]5号)。
    226.《关于印发<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49号)。
    227.《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第28号),2004年10月21日。
    228.《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2004 年6月24日。
    229.《国土资源部关于坚决禁止“以租代征”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紧急通知》,2005年8月30日。
    230.《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9月。
    231.《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纠正工作的若干处理意见》,2007年12月7日。
    232.《国家土地总督察公告》(第1号),2008年5月4日。
    233.《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2008年5月12日。
    234.《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1999年11月8日。
    235.《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2004年3月22日。
    23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2004年3月22日。
    237.《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2008年5月12日。
    ①郑永年、王旭:《论中央地方关系中的集权和民主问题》,《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3期。
    ②魏玮、史耀疆、J. J. Kennedy:《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例》,http://www.econ.shufe.edu.cn/ces/paper/ces_pdf/20/20-2.pdf,最后访问时间20104-13。
    ①《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监发[2007]5号),2007年7月7日。
    ②参见《收费义务教育将结束,制止乱收费成中央地方博弈》,《南方周末》2005年11月24日;《让地方政府增强法治意识,教育部捍卫中央部门权威》,《晾望东方周刊》2005年9月5日。
    ③请参见《急!大批外地猪肉雷州市遇“区域封锁”面临发臭》,《羊城晚报》2005年12月29日。
    ④请参见朱顺忠:《中央地方上演教材博弈,教育部文件在地方遭删改》,《南风窗》2009年9月6日。
    ⑤详情请参见中央电视台《新闻1+1》:《解析红头文件用烟:背后利益驱使方保护惹的祸?》,2009年5月5日。
    ①王恒涛:《环保制度体系亟待创新》,《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11月29日。
    ②数据来自《环保首先必须是刮起一场“政府风暴”》,《南方都市报》2007年7月5日。
    ③请参见:《<合肥市优化投资环境条例>受质疑,“好法规”是否违反了上位法》,《检察日报》2007年8月6日。
    ④由于氧化铝价格从几年前的1700多元/吨飙升到2005年的6000多元/吨,利润高达300%,全国各地不少政府竞相上马氧化铝项目,中央担心重复建设过度,为此进行了限制。
    ⑤参见肖华:《汝州之惑:违规亿元项目和欠发达城市发展逻辑》,《南方周末》2006年10月12号。
    ①参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国办发[2004]1号),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4]28号),2004年10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05年12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2006年12月。
    ②《国务院关于加强依法治税严格税收管理权限的通知》(国发[1998]4号),1998年3月12日;《国务院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2号),2000年1月11日。
    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2]5号),2002年1月16日。
    ④李金华:《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2006年6月27日。
    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加强依法治税工作》(财税[2009]1号),2009年1月19日。
    ①陶然、杨大利: 《财政收入需要与地方政府在中国转轨和增长中的作用》, 《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5期。
    ②参见《安徽:革故鼎新建法治政府,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安徽日报》2008年5月11日。
    ①贺安杰: 《在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载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政府法制工作》第15期,2008年6月6日。
    ② Clarke, Murrell, and Whiting, "The Role of Law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by Loren Brandt and Thomas G Rawski eds,2008,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375-428; Randall Peerenboom, China's Long March toward Rule of Law,2002,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吴敬琏、江平编:《洪范评论》第1卷第1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普沃斯基:《民主与市场》,北京大学出版社;Acemoglu等学者解释了拉丁美洲与北美洲国家在采取资本主义制度后的不同表现,他们认为因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导致殖民者在殖民地采取了不同的掠夺政策,而这种早期的制度即利益集团影响了独立后的国家制度。Daron Acemoglu & Simon Johnson & James A. Robinson,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 vol.91(5), pages 1369-1401, December.
    ① See Randall Peerenboom, China's Long March toward Rule of Law,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② Jeffrey Sachs,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卷第4期。
    ③ See Tiebout. C.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416-424.关于蒂伯特模型的相关论述可参见曹荣湘等编:《蒂布特模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④ B. R. Weingast, "The Economic Rol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995, Vol11 (1), Pp.1-31; Qian, Yingyi and B. R. Weingast, "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7, VoLll (4),83-92.
    ⑤ Zhuravskaya, Ekaterina V., "Incentives to provide local public goods:fiscal federalism, Russian style," 2000,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76(3), pages 337-368.
    ①陈抗等《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2卷第1期。对该文的问题,张军认为地方政府如何行为取决于初始条件,见张军:《分权和增长:中国的故事》,《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7卷第1期。
    ② Frye, Timothy & Shleifer, Andrei,1997,"The Invisible Hand and the Grabbing Hand,"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7(2), pages 354-58, May.
    ③ Blanchard, Oliver., and Andrew Shleifer,2001, "Federalismwith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China vs.Russia", IMF Staff Papers48,171-179.对此较详细的综述亦可见张军:《分权和增长:中国的故事》,《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7卷第1期。
    ④白苏珊详细描述了干部考核制度的各项指标,[美]白苏珊:《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郎友兴、方小平译,江苏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73-80页。
    ⑤姚洋:《作为制度创新的经济改革》,格致出版社2009年,第69-77页。
    ⑥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研究H2004年第6期: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格致出版社2008年。
    ①参见陶然等:《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陶然、杨大利:《财政收入需要与地方政府在中国转轨和增长中的作用》,《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5期。
    ②王珺、殷宁宁:《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宫的趋中行为假设与解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③可参见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年;张军:《分权和增长:中国的故事》,《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7卷第1期等。
    ④参见吴一平:《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7卷第3期。
    ⑤吴国光:《县政中国——从分权到民主化的改革》,《当代中国研究》2004年第1期。
    ⑥参见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110页。
    ①参见王永钦等:《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②陶然等:《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③吴旬:《土地价格、地方政府竞争与政府失灵》,《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第2期。
    ④汪伟全:《地方政府竞争秩序的治理:基于消极竞争行为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⑤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⑥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经济研究》1990年第3期。
    ⑦冯兴元:《论辖区政府间的制度竞争》,《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④ See Romano, Roberta, "The States as a Laboratory:Legal Innovation and State Competition for Corporate Charters,"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Vol.23,209,2006; Roberta Romano, Empowering Investors:A Market Approach to Securities Regulation, Yale Law Review, Vol.107, No.5,1998, pp.2359-2370; Daniel R. Fischel, "The Race to the Bottom' Revisited:Reflection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Delaware Corporation Law," 76 Nw. Univ. L Rev.913 (1982).
    ① William Cary, Federalism and Corporate Law:Reflections upon Delaware, Yale Law Journal, Vol.83,1974.关于该争议的中文文章可参见许家庆:《”底线竞争"抑或"上限竞争”——以美国公司法制度的竞争为视角》,《昆明理工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3期;邱永红:《竞争抑或合作?晚近美国国际证券监管大辩论述评》,《国际经济法学刊》2006年第12卷第4期。
    ② Nancy H. Chau and Ravi Kanbur, "The Race to the Bottom, from the Bottom", Economica, Vol.73, No. 290, pp.193-228, May 2006.
    ③ See Deffains, B. and D. Demougin, "Legal competition, political process and irreversible investment decis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24(3),2008, pp.615-627.Bruno Deffains and Dominique Demougin, "The Double Holdup Problem and Legal Competition", German Working Papers in Law and Economics:Vol.2007 (4)
    ④比如信春鹰:《向民主和法治国家继续迈进》,《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张树义:《依法行政—行政许可—法治政府》,《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期;王敬波:《行政法关键词三十年之流变》,《法学研究》2008年第6期;杨小君:《契约对依法行政的影响》,《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崔卓兰、蔡立东:《从压制型行政模式到回应型行政模式》,《法学研究》2002年第4期。
    ⑤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①林海:《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研究》,《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
    ② See Matland, Richard E., Synthes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literature:The ambiguity-conflict model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995, Vol.5 No.2, pp. 145-174.
    ②殷华方、潘镇、鲁明泓:《中央—地方政府关系和政策执行力:以外资产业政策为例》,《管理世界》2007年第7期。
    ④王绍光:《安邦之道》,三联书店2007年,第8-9页。
    ⑤梁若冰:《财政分权下的晋升激励、部门利益与土地违法》,《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9卷第1期。
    ⑥魏玮、史耀疆、J. J. Kennedy:《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例》,http://www.econ.shufe.edu.cn/ces/paper/ces_pdf/20/20-2.pdf,最后访问时间2010-4-13。
    ① O'Brien, Kevin J. and Li, Lianjiang, "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31, No.2, pp.167-86, January 1999.
    ②聂辉华、李金波:《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6卷第1期。
    ③谭秋成:《农村政策为什么在执行中容易走样》,《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4期。
    ④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Donald Clarke不赞同周雪光的分析,参见Donald C. Clarke:《研究中国政治秩序的新方法》,《开放时代》2009年第12期。
    ⑤参见黄宗智:《改革中的国家体制:经济奇迹和社会危机的同一根源》,《开放时代》2009年第4期。
    ⑥一个更为详细的文献综述可参见王永钦、丁菊红:《公共部门内部的激励:一个文献述评》,《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第1期;杨其静、聂辉华:《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基于文献的一个思考》,《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⑦汪伟全:《地方政府竞争秩序的治理:基于消极竞争行为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8-287页;王国红:《公共权力失范与政策执行失序》,《学术论坛》2007年第9期等。
    ①魏玮、史耀疆、J.J.Kennedy:《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例》http://www.econ.shufe.edu.cn/ces/paper/ces_pdf/20/20-2.pdf,最后访问时间2010-4-13。
    ②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经济政策的制定》,刘元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页。
    ①巩固:《“环评风暴”的制度困境解析:以水电项目为例》,《法商研究》2009年第6期。
    ②章奇、刘明兴、单伟:《政府管制、法律软约束与农村基层民主》,《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③戴治勇:《选择性执法》,《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④(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http://www.gov.cn/test/2008-12/05/content_1168997.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4月19日。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09年1月14日。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0年1月13日。
    ③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2009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年3月27日。
    ④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0年3月5日。
    ⑤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3页。
    ①杨其静、聂辉华:《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基于文献的一个思考》,《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②张守文:《经济法的政策分析初探》,《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③参见郭润生、刘东生:《论行政执法中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④参见齐恩平:《民事政策的困境与反思》,《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⑤传统理论视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是水火难容的关系,90年代以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不再被认为相互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此外社会政策是否属于公共政策同样存有争议。参见杨团:《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黄晨熹:《社会政策概念辨析》,《社会学 研究》2008年第4期。
    ①张守文:《经济法的政策分析初探》,《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②参见易友禄:《地方经济立法与经济发展》,《现代法学》2008年第6期。
    ③章奇、刘明兴、单伟:《政府管制、法律软约束与农村基层民主》,《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① See Rafael La Porta &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 Andrei Shleifer,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Legal Origin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8, vol.46(2), pages 285-332, June.等一系列论文。
    ②关于这两次法律与发展运动可参见,姚建宗:《美国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述评》,法律出版社2006年:[美]D·楚贝克:《论当代美国的法律与发展运动》,王力威译,载《比较法研究》1990年第2、3期。
    ② See Hay,J.R.and A.Shleifer, "Private Enforcement of Public Law:A Theoryof Legal Refor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1998, Vol88(2),pp.398-403; Hoff, Karla and Joseph E. Stiglitz, "After The Big Bang? Obstacles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Rule Of Law In Post-Communist Societ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 vol94(Jun),753-763相应中文介绍可参见张建伟:《俄罗斯法律改革与秩序治理:一个法律经济学的分析》,《世界经济》2002年第10期。
    ④ Greif, Avner,1993, "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e:The Maghribi Traders. Coali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3,3,525-548; S Knack, P Keefer, "Does Social Capital have an Economic Payoff? A cross-country Investig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4):1251-1288;李涛、李红:《双方关系、关系网络、法院与政府:中国非国有企业间信任的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陆铭、李爽:《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 《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王永钦、李明:《理解中国的经济奇迹:互联合约的视角》,《管理世界》2008年第10期;王永钦:《市场互联性、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李林艳:《关系、权力与市场:中国房地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等。
    ①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Unbundling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5,113(5), pp.949-995; Clarke, Donald C.,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ights Hypothesis:The China Problem.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51, pp.89-111,2003.
    ②姚洋:《作为制度创新的经济改革》,格致出版社2009年,第39-62页。
    ③魏建:《产权的选择性保护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政法论坛》2010年第1期。
    ①中共新安县委新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新发[2005)25号),2005年8月4日。
    ②《葫芦岛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葫芦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2006年7月17日。有关土地优惠的条款在2007年被停止执行。
    ③《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2005年8月9日。
    ④《沁阳市鼓励投资优惠办法》(沁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2004年5月26日。
    ⑤关于税收竞争可参见张晏:《财政分权、FDI竞争与地方政府行为》,《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第2期。
    ①资料来自《污染企业“转战”农村,危害严重怎还能站住脚?》,2007年8月,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7-08/22/content_8724058.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4-13。
    ②参见李金华:《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2006年6月27日。
    ④参见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110页。
    ⑤吴旬:《土地价格、地方政府竞争与政府失灵》,《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第2期;张建伟:《政府环境责任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6-24页。
    ⑥比如中央禁止税收减免、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所有地方政府执行会增加地方收益:但是若是进行产业规制,执行中央政策必然意味着地方税收之减少。
    ①袁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绩合法性基础探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②参见马凯:《客观全面把握政策切实做好新开工项目清理督查工作——在新开工项目清理督查动员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13日。
    ①《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2006年8月31日;国土资源部: 《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法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22号),2006年6月14日。
    ②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始于1987年,当时中央并未参与分成。1988年中央从土地使用税种获得5成收入,1989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管理的通知》规定,土地出让收入中央地方4:6分,之后中央分成又降至32%,而在这两年地方政府隐瞒土地收入的现象非常严重。1992年,财政部提出“土地出让金”一词,并将中央分成再次下调至5%。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土地出让金全额划给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预算外收入,由于中央政府不参与分成,这使地方政府更有激励扩大土地出让金规模;同时因为中央政府无法对预算外收入进行监管,这使得地方政府扩大用地规模的激励非常强,并拒绝执行中央政府“紧缩地根”的调控政策。近年来中央拟参与土地出让金分成,但相关政策尚未出台。
    ③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9月5日。
    ④《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监发[2007]5号),2007年7月7日。
    ①《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2008年4月14日。
    ②农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通过对未利用地、田坎、沟渠的整治。
    ③参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2007年12月30日。
    ①参见《国土资源部2009年度土地例行督察情况新闻通气会》,2010年2月。
    ②参见《国土资源部2009年度土地例行督察情况新闻通气会》,2010年2月。
    ①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法商研究》2009年第5期。
    ①参见赵树凯:《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6期。
    ②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紧急落实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工作方案》,2008年11月24日;《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十项措施有关问题答记者问》,2008年12月9日。
    ①刘玉照、田青;《新制度史如何落实的》,《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4期。
    ①相关报道可参见安邦咨询:《地方项目热可能倒逼中央调控加码》,2010年1月27日:周呈思:《商业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停贷”》,《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1月27日:《地方政府疯狂投资是经济疯狂的罪魁》,《南方都市报》2010年1月28日;《“4万亿”大拯救》,《财经》2008年第11期;《地方政府:融资的狂欢》,《财经》2009年第12期;易宪容:《信贷“大跃进”,地方政府“融资狂欢”》,《新财经》2009年8月。
    ②《关于坚决制止财政违规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09]388号),2009年11月6日。
    ③夏永祥、王常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及其治理》,《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3月第2期。
    ④史蒂芬·罗奇:《中国的重大矛盾:看不懂中央和地方谁说了算》,《北京青年报》2006年7月17日。
    ①宋桂芳:《地方政府屡扮房托很危险》,《南方都市报》2009年7月16日。
    ①参见姚中秋:《地方政府购买空置房是在救谁》,《新京报》2008年10月28日;《部分地方政府招商让利过度,撞击地价政策红线》,《瞭望》2006年9月11日。
    ②相关媒体评论可参见《警惕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另一种“绑架”形势》,《北京青年报》2004年8月22日;《谁把“铁本”逼到江边?当地政府官员讳莫如深》,《中国经营报》2004年8月21日等。
    ③[美]凯斯.R.桑斯坦:《权利革命之后:重塑规制国》,钟瑞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1页。
    ①平新乔、贾康、刘守英:《财政和税收政策回顾与展望》,第四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7549,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4月19日。
    ②曼瑟.奥尔森:《权力与萦荣》,苏长和、稽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史蒂芬.粗尔姆斯、凯斯.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竞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①参见杨善华、苏红:《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社会学研究》,2002第1期。
    ②姚洋:《作为制度创新的经济改革》,格致出版社2009年,第63-83页。
    ③刘金石:《中国转型期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第148-149页。
    ①参见阮占江:《惩处土地违法的利剑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7日。
    ②《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介绍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2007年9月17日。
    ③参见《环保风暴需要司法保障,污染受害者诉讼举步维艰》,《北京青年报》2006年2月16日。
    ④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8年10月27日。
    ①沈坤荣:《新一轮中国经济波动中的“黄灯效应,,》,《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第9期。
    ②参见王建:《地方政府辨》,《学习时报》2006年第352期。
    ③参见孙佑海:《超越环境“风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第92-94页。
    ④资料来自李钧德等:《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违规的深层次原因》,《半月谈》2006年10月30日。参见刘尚希:《地方政府为何“不听话”?》,《人民论坛》2007年第5期。
    ⑤郭振清:《招商引资“先上车后买票,,违法!》,《工人日报》2004年11月24日。
    ⑥郄建荣:《先上车后买票违法用地不止,国土局为项目撑腰》,《法制日报》2006年9月27日。有关招商引资中“先上车,后买票”的其它案例还可参见《“先上车后买票”环评报告问题重重,全国最大大蒜素生产企业湘江水畔污染7年》,《法制日报》2008年7月20日;《石嘴山市招商引资“先上车后买票”》,《宁夏日报》2003年8月5日; 郭传义:《岂能“先上车后买票”》,《国土资源报》7月8日等。
    ①参见温家宝:《在“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2007年4月27日。
    ①章奇、刘明兴、单伟:《政府管制、法律软约束与农村基层民主》,《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而Shleifer等学者也强调,与俄罗斯的地方分权相比,中国的成功与政治集权密不可分。Blanchard,Oliver., and Andrew Shleifer,2001, "Federalismwith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China vs.Russia", IMF Staff Papers48,171-179;张建伟:《“变法”模式与政治稳定性——中国经验及其法律经济学含义》,《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②郑在浩:《改革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洪范评论》2006年第3卷第2辑,第128页。
    ③周雪光:《逆向预算软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①《环境保护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八措施》,http://www.gov.cn/gzdt/2008-12/11/content_1175204.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4-13。
    ②资料转引自唐勇林:《投资潮中,环保安在?》,《南方周末》2009年6月20日。
    ③《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2006年5月29日。亦可参见2010年初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描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2010年1月10日。有媒体就分析了政策执行中的四种现象,包括不了了之、光说不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小打大帮忙。请参见苗凡卒:《房地产监管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深圳商报》2009年7月16日。
    ①《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2008年4月14日。
    ②参见李秀中:《土地价格仅为国有土地50%开发商热衷灾区联建项目》,《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5月8日;参见张明:《集体土地流转在都江堰邛崃双流等地”秘密实践"》, 《中国经营报》2008年6月19日。
    ③参见《统一所有权主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0月7日。
    ④[英]迈克尔.希尔:《理解社会政策》,刘升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22页。
    ⑤[美]罗森布鲁斯、奥利里:《公共管理与法律》,张梦中等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9页。
    ① Pistor, Katharina and Xu, Chenggang,"Incomplete Law-A Conceptu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Regul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Vol. 35, No.4, pp.931-1013,2003.
    ②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James A. Robinson, "Institutions a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Long-Run Growth", NBER Working Paper No.10481, May 2004
    ③[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沈岿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0、21页。
    ④裴文瑞:《中国法治与行政立法改革》,《法商研究》2001年第5期。
    ⑤戴治勇:《选择性执法》,《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⑥秋风:《地方政府形象当如何刷新》,《南方周末》2007年7月5日。
    ①参见林海:《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研究》,《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
    ②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
    ③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名义权力和实际权力同样存有错位。
    ①季卫东:《社会变革与法的作用》,《开放时代》2002年第1期。
    ② Sebastian Heilmann:《中国经济腾飞中的分级制政策试验》,《开放时代》2008年第5期。
    ③郝铁川:《中国依法治国的渐进性》,《法学研究》2003年第6期。
    ④黄文艺:《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立法策略——从信息约束角度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政策的解读》,《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⑤李亚虹:《对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思考》,《中国法学》1999年第1期。
    ⑥张千帆:《宪法变通与地方试验——再论良性违法(宪)的界定及其超越》,2008年12月19日,天则演讲时盛洪的评价。
    ⑦ La Porta, Rafael, Lopez de Silanes, Florencio and Shleifer, Andrei,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Legal Origin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8,46:2,285-332; Richard A. Posner, "Creating a Legal Framework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1998, vol.13, issue 1, pages 1-11.
    ① Sebastian Heilmann:《中国经济腾飞中的分级制政策试验》,《开放时代》2008年第5期。
    ② Yingyi Qian, Gerard Roland and Chenggang Xu, "Coordin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in M-Form and U-Form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pril 2006, vol.114, no.2. pp.366-402;[比利时]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张帆,潘佐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7-63贝。
    ③季卫东:《论法律试行的反思机制》,《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5期;吴汉东等:《“先行先试”立法模式及其实践——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立法为中心》,《法商研究》2009年弟1期。
    ④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⑤刘玉照、田青;《新制度史如何落实的》,《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4期;制度与结构李迁研究课题组:《作为制度运作和制度变迁方式的变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7年冬季卷总第21期。
    ⑥张千帆:《宪法变通与地方试验——再论良性违法(宪)的界定及其超越》,《法学研究》。
    ①早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曾对良性违法、良性违宪进行过争论,参见郝铁川:《论良性违宪》,《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郝铁川:《社会变革与成文法的局限性》,《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童之伟:《“良性违宪”不宜肯定》,《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李龙、黄锫:《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河北法学》2004年第9期。
    ②参见陈丕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1985年4月3日。
    ③王汉斌:《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1985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985年4月10日。
    ①《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日报》1996年2月9日第1版。
    ②吴邦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努力把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3月19日。
    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2004年月22日。
    ④《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国土资发[2000]1号),2000年1月1日。
    ①屈茂辉、周志芳:《中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①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关于请求对(合肥市优化投资环境条例)第34条和第37条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建议书》,2007年7月。
    ②见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年,第167页。
    ①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①《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1999年11月8日。
    ②《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2008年5月12日。
    ①周黎安称之为属地化管理与行政逐级发包制。参见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格致出版社2008年。
    ②参见周飞舟:《锦标赛体制》,《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3期:张千帆:《从“信阳事件,,看央地关系》,《领导者》2009年第29期。
    ①吴敬琏;《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三联书店2007年,特别是第333-364页。
    ② See Pranab K. Bardhan and Dilip Mookherjee, "Decentralization, 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An Overview",2006, In Ackerman-Rose, S. (Ed.), Handbook of Economic Corruption. 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杨其静、聂辉华:《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基于文献的一个思考》,《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吴一平:《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7卷第3期。
    ②《温家宝罕见言论:严斥地方政府非法剥夺农民土地》,http://bbs.tiexue.net/post2_1069004_1.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0-4-13.
    ④因地方政府不当行政引发的官民冲突在不少地方已经爆发过。关于民众与地方政府冲突的相关论述可参见赵树凯:《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6期。
    ⑤参见参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2004年3月22日;温家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6月28日。
    ①《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1999年11月8日。
    ①朱镕基:《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切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
    ②《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2008年5月12日。
    ③裴文瑞:《中国的法治与经济发展》,《洪范评论》2004年第1卷第1期,第42页。议上的讲话,1997年7月6日。
    ④参见《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1999年11月8日。
    ⑤《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2008年5月12日。
    ①《新华社评论员:夯实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2008年6月18日。
    ②温家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6月28日。
    ③裴文瑞:《中国法治与行政立法改革》,《法商研究》2001年第5期。
    ④冯象:《法学三十年:重新出发》,《读书》2008年第9期。
    ①《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国土资发[2000]1号),2000年1月1日。
    ②邹家华:《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2000年8月24日。
    ③温家宝:《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在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12月15日。
    ④《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入持续推进依法行政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8号),2008年12月6日。
    ①参见徐勇:《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对中国改革的政治学解读》,《开放时代》2003年第1期.
    ②参见李珍贵:《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产生、发展及成效》http://www.hzgtj.gov.cn:81/jpm/dynamic/portal?action=infoDetailAction&eventSubmit_doInfodetail=doInfod etail&id=1185044,最后访问时间2010-4-13。
    ③参见《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第28号),2004年10月21日。
    ④参见吴睿鸫:《谨防土地审批权“一放就乱”》,《经济参考报》2008年10月21日。
    ①《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2月28日。
    ②关于我国垂直管理机构的具体设置可参见沈荣华:《分权背景下的政府垂直管理:模式和思路》,《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9期。参见王赛德、潘瑞姣:《中国式分权与政府机构垂直化管理》,《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第1期。
    ①《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8月31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2006年11月7日。
    ②《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2006年11月7日。
    ③《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8月31日
    ④《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2006年12月17日。
    ⑤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整治相关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9]625号)。
    ①参见黄一琨:《铁本末路消失在信任危机中、制度安排需做出变革》,《经济观察报》2004年12月25日:徐寿松:《铁本调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
    ②监察部、国土资源部: 《关于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监发[2006]9号)2006年10月。
    ③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纠正工作的若干处理意见》,2007年12月7日。
    ①温家宝:《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在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12月15日。
    ②《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第28号),2004年10月21日。
    ③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纠正工作的若干处理意见》,2007年12月7日。
    ① SeeZhang, Xiaobo,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in China:Implications for growth and inequalit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6, vol.34(4), pages 713-726, December.
    ①鹤光太郎:《用“内生性法律理论”研究法律制度与经济体系》,《比较》第8期,中信出版社2003年。
    ①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②郑永年、王旭:《论中央地方关系中的集权和民主问题》,《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3期。
    ①苏力:《中央与地方的分权——重读<论十大关系)第五节》,《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②参见王建:《地方政府辨》,《学习时报》2006年第352期。
    ① See Daron Acemoglu, "Why Not a Political Coase Theorem? Social Conflict, Commitment and Politic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31,620-652.
    ②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06、117页。
    ③杨海坤、金亮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问题刍议》,载张千帆、[美]葛维宝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程迈、牟效波,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150页。
    ④王国红:《公共权力失范与政策执行失序》,《学术论坛》2007年09期
    ⑤熊文钊:《大国地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宪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9页。
    ①侯一麟:《政府职能、事权事责与财权财力》,《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2期。
    ①江曙霞等著:《改革开放中的地方政府》,格致出版杜2009年,第212页。
    ①周汉化:《变法模式与中国立法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①杨海坤、金亮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问题刍议》,载张千帆、[美]葛维宝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程迈、牟效波,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149页。
    ②谢鹏程:《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①关于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财政分成情况可参见张闫龙:《财政分权与省以下政府间关系的演变》,《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3期。
    ②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16页。
    ①葛大汇:《执行中的中央政策与地方决策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3期。
    ①康斯坦丁.绍宁:《地方保护主义》,《比较》第9期,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76页。
    ②杨海坤、金亮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问题刍议》,载张千帆、[美]葛维宝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程迈、牟效波,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157页.
    ③参见周雪光:《逆向预算软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①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②参见[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沈岿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73页。
    ③参见[英]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左昌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3、84页。
    ④而个别地方政府在集体农用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时,就利用民主投票来实现其目的。
    ① Sec Reinikka, Ritva and Svensson, Jakob, "Local Capture:Evidence from a Central Government Transfer Program in Ugand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19, No.2, May 2004; Sonin, Konstantin," State Capture and Corrup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http://ssrn.com/abstract=1397325,2009(April); Pranab K. Bardhan and Dilip Mookherjee, "Decentralization, 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An Overview",2006, In Ackerman-Rose, S. (Ed.), Handbook of Economic Corruption. 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②参见利奥尼德.波利舒克:《俄罗斯各地区的法律创新:决定性因素和效果》,载穆雷尔编《法律的价值》,韩光明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Hoff, Karla and Joseph E. Stiglitz, "After The Big Bang? Obstacles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Rule Of Law In Post-Communist Societ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 vol94(Jun),753-763.
    ①刘海波:《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②秋风:《地方政府形象当如何刷新》,《南方周末》2007年7月5日。
    ③程金华:《地方政府,国家法院与市场建设—美国经验与中国改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张千帆:《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8-70页;马怀德:《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政法论坛》2003年第6期:刘海波:《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④ Stephenson, Matthew. "Legislative Allocation of Delegated Power:Uncertainty, Risk, and the Choice Between Agencies and Courts," 119 Harvard Law Review 1036 (2006); Richard A. Posner," Creating a Legal Framework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1998, vol.13, issue 1, pages 1-11.
    ①参见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17页。
    ②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经济研究》1990年第3期。
    ③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④刘海波:《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①《环保风暴需要司法保障,污染受害者诉讼举步维艰》,《北京青年报》2006年2月16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