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中国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按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统一、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相一致的原则,综合运用系统抽象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经济学理论基本范畴的探讨,集中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论证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社会的主体是人,而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核心,它与需要、交往、意识四要素的统一构成对人的本质的规定。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也是生产的主体。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是生产的根据,它的集中发挥构成生产力的内容。但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和发挥,又受到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的制约,即受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制约。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基本点是权利,在经济上,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两个权利是劳动者经济地位的标志。而由所有权派生的民主权,又是劳动者政治地位的标志。
     经济的发展,核心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素质技能的提高。经济是以劳动有意识地在交往中满足需要的社会过程,经济发展是人本质各要素的矛盾运动进程,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劳动者素质技能,劳动者素质技能的程度和发挥又取决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与发挥是经济发展的根据与内容,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与发挥又受其社会地位的制约,因此,劳动者素质技能与其社会地位的矛盾,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是指在中国处于少数人口的55个民族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是对除了汉族以外的中国各民族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和在这些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的高度概括。少数民族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必须坚持这种一般与特殊的结合才能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劳动者素质技能相对低下是少数民族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只有确立并保证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提高素质技能才能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经济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就是在确立和保证民族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确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社会主义制度为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技能发展开辟了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skill and social status of China's ethnic laborers, and explore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e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ethnic peopl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ories be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and logic analyses, an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nalysis of and solution to problems. Practical methods are also adopted such as system abstraction, investigations, comparison and statistics.
    Human being is the subject of society, and labor, the core of human nature, constitutes the regulation of human nature together with other three factors such as need, communication and consciousness. Laborer is the subject of labor as well as production. The quality skill of laborer makes up the base of production and the foll play of quality skill forms the content of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 foll play and enhancement of quality skill of laborer is restricted by the social status of the laborer, or social system and institutions. The fundamental point of social system and institution is right, or economically the ownership of laborer and productive materials. The two kinds of rights are the symbol of laborer's economic status. Meanwhile, the right of democracy, derived from ownership, is the symbol of laborer's political statu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efinitely preced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by the enhancement of the quality skill of human being. Economy is a process in which labor meets the demand of social communications. Likew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ocedure in which various major factors of human natur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ies with the quality skill of laborer whose exercise is conversely determined by the laborer's social status. The enhancement and foll play of laborer's quality skill is subject to the restriction of his / her social status. In this sen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borer's quality skill and his / her social status is the essential contradic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引文
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刘永佶:《劳动历史观》,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刘永佶:《劳动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5.刘永佶:《中国经济矛盾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刘永佶:《现代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7.刘永佶:《经济文化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刘永佶:《辩证历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9.施正一:《施正一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施正一:《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研究》,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11.宋才发:《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论》,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12.《论语》
    13.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尊师爱生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8日
    14.(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5.吉斯塔夫·勒尤:《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16.孙尚扬:《宗教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18.郑也夫:《信任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19.(意)杰奥瓦尼.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美)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塞巴尔:《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1.(加)罗他特.韦尔.凯.尼尔森:《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比)厄内斯特.曼德尔:《权力与货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23.涂可国:《社会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连玉明:《学习型政党》,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5.韩秀云:《推开宏观之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2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27.编写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参考》,红旗出版社,2005年版
    28.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罗伯特·麦当切斯尼:《富媒体 穷民主》,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30.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大风出版社,2004年版
    31.(韩)宋丙洛:《全球化和知识化时代的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2.王东京:《中国经济观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33.李慎明、王逸舟:《2004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4.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36.陈小鸿:《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7.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38.戈尔巴乔夫·勃兰特:《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39.刘军宁、王焱:《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三联书店,1998年版
    40.李泽厚:《世纪新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41.苏力:《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2.孔祥庚:《中国西部大开发云南行动计划》,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3.石磊等:《向上海学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44.编写组:《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出版社,2005年版
    45.何建华:《经济正义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6.亚历克斯·罗森堡:《科学哲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7.汪丁丁:《国家的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8.张曙光:《繁荣的必由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49.保罗·福塞尔:《格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0.夏谦(责任编辑):《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三联书店,1997年版
    51.李强:《生命的历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2.康晓光:《权力的转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3.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4.曲格平:《我们需要一场变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5.史密斯·伊兰伯格:《现代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6.(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8.(英)布朗·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9.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版
    60.郑也夫:《代价论》,三联书店,1996年版
    61.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62.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3.龙远蔚:《中国少数民族阶级研究导论》,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64.陈庆德:《民族经济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66.李忠斌:《民族经济发展新论》,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67.王玉玲:《中国工业化:主义、主体和主题》,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8.张春敏:《中国就业结构矛盾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9.贾春增:《民族社会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0.高韦国、杨晓明主编:《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71.黄健英:《起飞——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新思维》,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72.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73.时延春:《公民政治素质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4.《中国民族统计年鉴》有关各年
    75.《中国统计年鉴》有关各年
    7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78.郭于华等:《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9.周志忍等:《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80、张守文等:《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1.林荣日:《教育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2.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8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5.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86.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7.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21世纪中国教育展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8.刘永瑞:《经济教育学论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9.陈立鹏:《我国少数民族教育50年》,《民族研究》,1999(5)
    90.高鹏:《中国进入和谐社会的五大标识——访牛文元》,《中国民族报》第10版,2006.3.14
    91.刀福东、胡发稳:《云南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分析》,《红河学院学报》第3卷,第1期,2005年2月
    92.张毅:《中国少数民族身体、文化素质分析》,见中国期刊网
    93.廖锦:《少数民族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国民族教育》1999.5
    94.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演进与思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95.杨庆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西部少数民族的跨越式发展》,《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96.乌日陶克套胡:《民族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的作用》,《中西部发展论坛》,2005年第1期
    97.刘业丽:《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与提高少数民族素质问题》,《红河学院学报》,2005.8
    98.王玉玲:《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99.金炳镐、龚志祥:《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与发展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1期
    100.俞青:《现代少数民族教育理念的探索》,《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5期101.莫国芳、骆华松:《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刍议》,《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8
    102.山之内靖:《教育公共性社会科学》,岩波书店,1998年版
    103.田原宏人:《教育改革市场原理》,岩波书店,1998年版
    104. D.M.Adnidon Rogers. The Challenge of Fifth Generationg R&D.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6
    105. Ivan Light &Steven J. Gold. Ethnic Economics. London:Academic Press,2000
    106. Mary Kritz, Charles Keely, and Silvano Tomasi. Global Trends. in Migration,Newyork: Center for Migration Studies,1981
    107. Danial Lerner. The Passing of Tradional Society. Glencoe, 1958
    108. Talcott Parsons. The Evolutions of Societies,eds,by J.Toby, 197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