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个案,运用公共治理理论和公共管理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详细地论述了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历史变迁、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力图对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概念界定,基本类型,基本特点,理论解释,主要原因,对民族地区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发展趋势,良好治理的基本措施与经验教训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合法性、公共治理的模式、公共治理的结构变化、民族地区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特殊性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本文认为,影响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基本因素是合法性、合作和共治、责任和绩效、民族地区公民社会的兴起以及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特殊性,并贯穿于民族地区的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现代化进程之中。
     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合法性,有纵向合法性和横向合法性两个层面:纵向合法性主要是指中央和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关系,这是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合法性依据;横向合法性主要是指各民族长期形成的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治理模式,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存在的依据。划分纵横向合法性的理论基础是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结构”,“一体”是纵向合法性,体现为“大一统”的中央——民族地区的治理结构,维护祖国的统一;“多元”是横向合法性,体现为各民族的治理模式,以发挥民族地区的效率和积极性。
     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合作和共治,本文以西双版纳自治州曼听村为案例,认为民族地区的合作和共治是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核心价值。曼听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成立了“傣园+村委会+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协调小组”,小组的成员由傣家园有限公司、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的干部和村民代表四方组成,共同协调公共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达成一致后实施。合作是公共治理的核心价值,其要点就是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合作,所以,曼听村的村委会具有准政府色彩和民间组织的双重身份,而傣家园有限公司则是完全的市场主体,“傣园+村委会+村民小组+村民代表的协调小组”的合作模式,正是我们期待的公民社会的模式,是研究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经典案例。公共治理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治理模式,它强调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的共同作用,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对政府部门而言,公共治理就是从统治到掌舵的变化;对公民社会而言,公共治理就是从被动排斥到主动参与的变化。这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合作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曼听模式中的公共治理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合作共治。
     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的责任性和绩效性,本文以西双版纳自治州布朗族布朗山乡为案例,对布朗山乡的责任主体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对布朗山乡的治理绩效和
This article take the Yunnan Xishuangbanna Dai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s a case, and applying the method of the utilization public governance theory and the public management study center real diagnosis analysis, in detail elaborated multi-national area public governance historical vicissitud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The multi-national area public governance validity, the public governance pattern and the public governance structural change is a core which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is research tries hard to the multi-national area public governance concept limits, the basic type, the essential feature, the theory explained, the main reason, to the multi-national area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and society's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the good governance basic measure and the experience lesson and so on a series of questions carries on the system analysis.
    This article believed that, the fundamental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multi-national area public governance is the legitimacy, the cooperation and altogether governance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efficiency, the civil society of multi-national area starts as well as the multi-national area public governance particularity, and passes through in the multi-national area globalization, the marketability, the urbanization and the modernized advancement, but further decides these factor interaction relations and the structure background factor then is China's regional autonomy for nationalities system..
    ------Looked on the multi-national area public governance legitimacy that, has longitudinal
    legitimacy and the crosswise legitimacy two stratification planes: The longitudinal legitimacy mainly is refers to the relation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multi-national area local authority, this is the multi-national area public governance legitimate basis; The crosswise legitimacy mainly is refers to various nationalities to form for a long time conforms to thi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governance pattern, this is the regional autonomy for nationalities system existence basis. The division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o the legitimate rationale is Mr. Fei Xiaotong "a Chinese nation's many Yuan and a body structure", "a body" is the longitudinal legitimacy, manifests is "universal" the central committee - multi-national area governance structure, maintains the motherland the unification; "Many Yuan" are the crosswise legitimacy, manifests for various nationalities' governance pattern, by displays the multi-national area the efficiency and the enthusiasm
    ------and altogether governs on the multi-national area public governance cooperation looked
    that, the article gracefully listens to the village of ManTing take Xishuangbanna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a case, thought the multi-national area the cooperation and altogether governs is the multi-national area public governance core value. Gracefully listened to the mold in the formula count for much link is establishes "the Dai garden + village commission + villagers group + villagers to represent the coordinated group", group's member by the Dai homeland limited company, the village commission cadre, the villagers group's cadre and the villagers was composed on behalf of the four directions, coordinated each kind of question together which in the public governance
引文
1、荣仕星:《实用行政管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3、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2
    4、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郑世明:《工业文明与中国》,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8
    6、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
    7、《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张锦华:《公共领域、多文化主义与传播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97
    9、《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论丛》编委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论文选(1951—1983)》,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年。
    10、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11、齐力、苏峰山编,《市场、国家与教育:教育社会学的分析》,嘉义县:南华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所,2003。
    12、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3、郝时远:《田野调查实录·民族调查回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14、李丁赞:《公共领域在台湾:困境与契机》,台北县: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
    15、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学术前沿》,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16、刘泽华等:《公私观念与市民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
    17、冯绍奎:《新工业文明》,北京:中信出版社1990,12
    18、彭英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
    19、方雷:《现代化战略与模式选择》,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4
    20、郑杭生:《从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1、杨堃:《民族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2、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列宁论民族问题》(上、下),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
    23、冯世新等:《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10
    24、彭英明:《民族新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
    25、彭英明、王奎正:《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6、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27、吴宗金:《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
    28、李小云等:《农村社区发展规划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29、王天玺:《民族法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30、陈桂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现时代》,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8
    31、马戎:《两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32、潘乃谷、周星主编:《多民族地区:资源、贫困与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33、高丙中主编:《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34、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5、马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和前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0
    36、吴志辉:《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抉择》,广东高教出版社1 989,12
    37、杨侯第主编:《世界民族约法总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38、孙越生:《东方现代化启动点:温州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8
    39、阿拉坦、孙青、华辛芝等:《论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40、葛公尚主编:《当代政治与民族问题》,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1、陈连开:《中国民族史纲要》,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42、陈庆德:《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开发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年。
    43、施正一:《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年。
    44、张有隽、徐杰舜:《中国民族政策通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45、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46、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下),民族出版社,1986。
    4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48、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49、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50、徐雁等:《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51、王炳煜、王力:《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
    52、罗树杰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导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4月版。
    53、华辛芝:《列宁民族问题理论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54、江应樑《傣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
    55、熊锡元:《民族理论基础》,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56、孙立平:《社会现代化》,华夏出版社1988,
    57、王伟光等:《社会生活方式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58、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9、张晓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化与现代化》,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4
    60、毛寿龙、李梅和陈幽泓等:《两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1、朱德普:《泐史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
    61、曹锡仁等:《现代化与观念的演进》,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1
    63、中国社科院民族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下),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64、何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导读》,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65、姚平:《新时期邓小平战略思想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7
    66、胡乃武等:《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7、杨挺秀等:《农业系统工程与农业现代化》,重庆出版社1991,2
    68、何新:《东方的复兴——中国现代化的命题与前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
    69、张静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现代化》,湖南出版社1991,5
    70、黄绍伦:《中国宗教伦理与现代化》,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7
    71、吴光辉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使命》,重庆出版社1991,10
    72、陆学艺等:《中国社会发展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11
    73、辜胜祖:《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2
    74、吴敏一等:《中国工业化理论和实践探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12
    75、罗荣渠:《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
    76、李路路等:《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及其变革》,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3
    77、杜海燕:《中国农村工业化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4
    78、王梦奎等:《小康目标和实现途径》,北京:红旗出版社1992,11
    79、吴奕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与广东现代化建设》,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12
    80、何一民:《转型时期的社会新群体》,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12
    81、陈淮:《工业化:中国面I临的挑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9
    82、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
    83、贺善侃等:《改革:中国现代化之路》,学林出版社1993,3
    84、谭建光:《中国现代化与人的发展引论》,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3
    85、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8
    86、沈关宝:《一场悄悄的革命——苏南农村的工业与社会》,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9
    87、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
    88、杨小苏:《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10
    89、彭聚先:《农业工业化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10
    90、郭庆:《现代化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0
    91、姚志学:《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之比较》,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2
    92、张文儒:《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12
    93、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94、陆学艺等:《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395、聂运林等:《国脉所系:现代化与稳定》,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4
    96、汪煦等:《中国现代化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5
    97、陈文辉:《农民与工业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6
    98、肖前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哲学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
    99、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12
    100、邹农俭等:《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101、石铭:《发展:中国模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02、丁晓强:《邓小平与中国文化现代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7
    103、吴永章 著《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
    104、《明史·土司传》
    105、《清史稿·土司传》
    1、赵红全,《论我国公共领域的现代生长》,《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3期
    2、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北方论丛》,2005年第2期
    3、任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现代启示》,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4、马宗军、商军,《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的发生》,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5、胡涤非,《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6、柳建文,《公共领域、合法性与沟通理性——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解读》,《科学.经济.社会》,2003年01期
    7、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6期。
    8、陈光焱,《论农村税费改革的定律约束和取向选择——兼评所谓黄宗羲定律》《《财政研究》2002年第8期。
    9、曾军:《村委会准政权化设想初探》,《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5期。
    10、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1、任东来,《自决原则在历史上的实践及其含义的演变》《太平洋学报》1997年第3期。
    12、贺军伟:《乡村债务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经济要参》2002年第45期。
    13、徐勇:《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走向——强村、精乡、简县》《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4期。
    14、华辛芝:《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著作概述》,《世界民族》1998年第2期。
    15、马晓玲:《少数民族权利是人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内容》,《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6期。16、刘正寅:《试论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民族研究》2000,(6).
    17、陈连开:《传统的民族观与中华民族一体观》,《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5).
    18、梁守德:《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自决权原则》,《民族研究》1980年第6期。
    19、江明修:《危机与重建—公共行政教育之省思》《中国行政管理》1995,(5)
    20、林万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制度外筹资:历史、现状及改革》,《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7期。
    21、庞森:《关于民族自决权的一些思考》《国际问题研究》1997年第2期。
    22、余建华:《中国西部大开发估计环境中的民族宗教因素思考》,《欧亚观察》2001年第3期。
    23、段宏:《民族自决权:历史与现状》《清华国际评论》2000年第1-2期。
    24、严峰:《主权平等是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兼评:“主权过时论”》,《阵地》1992年第3期。
    25、郑信哲:《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其关系问题》《世界民族》1999年第4期。
    26、王希恩:《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及形成》,《民族研究》1999,(1).
    27、庞中英:《地区主义与民族主义》《欧洲》1999年第2期。
    28、周伟渊:《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民族研究》1995,(6).
    29、陈玉屏:《再论华夏民族的形成》,《中华文化论坛》2000,(2).
    30、彭建英:《论我国古代民族观的演变》,《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3).
    31、徐兴祥:《先秦时期的民族思想》,《民族研究》1999,(2).
    32、江明修:《危机与重建—公共行政教育之省思》《中国行政管理,1995,(5)
    33、桑助来,张平平:《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浮出水面》,《睐望新闻周刊,2.
    34、黄丽华,徐凌:《行政价值观及中国行政改革的观念更新》《社会科学家,2001,(4).
    35、景跃进:《两票制:组织技术与选举模式——“两委关系”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6、俞德鹏:《农民负担问题的社会和法律分析》《二十一世纪》2001年2月号。
    1、何珊:《法与非政治公共领域:一种社会学分析》,博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5
    2、潘非欧著:《思与公共领域的重建: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探要》,博士论文 俞吾金指导;复旦大学;2004
    3、李佃来著:《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博士论文 何萍指导,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034、王新生著:《市民社会论》,博士论文陈晏清教授指导,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哲学,2001
    5、杨晓波著:《论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公共性的实现机制》,博士论文 谢维和指导,北京师范大学,2002
    6、田青著:《互联网能否成为公共领域?:一个批判性分析与个案研究》,硕士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2003传播学
    7、郑绍亮著:《公共领域与公共权力的模式变迁:华北农村的生活领域变化史》,硕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200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代理机构、权力主体和其他政府实体》,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事业单位改革研究课题组翻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世界银行1984年经济考察团:《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与方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等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
    卡拉姆著,高凌瀚译,《破碎的民主:试论治理的革命》,三联书店,2005。
    [德] 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
    [德] 哈贝马斯,曹卫东译,《哈贝马斯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英] 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美] 鲍大可等:《正在进行现代化的中国》,西方观点出版社1986,
    [美]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英] 戴维·赫尔德等著:《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美] D.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商务印书馆1984版
    [意大利] A.佩奇:《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一百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5
    [法] F.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9
    [美] 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3
    [美]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12
    [美] 罗伯特·海尔布罗纳等:《现代化理论研究》,华夏出版社1989,9
    [美] 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
    [美] 傅高义:《在中国先行了一步——改革中的广东省》,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5
    [美] 傅高义:《四小龙的工业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11
    [美]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1[美] 帕金斯等:《走向21世纪:中国经济的现代化问题和前景》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
    [美]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
    [美] 福山:《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1998,7
    [美] GC.洛奇:《全球化的管理——相互依存时代的全球化趋势》,1998,12
    Taylor, F.: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 & Row, 1911.
    Turner, Mark and David Hulme: Governance,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Making the State Work,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7.
    Scott, Graham C.: Government Reform in New Zealand,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6.
    T.levett, the third Sector: New Tactics For a Responsive Society. New York, AMACOM, 1973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the 1999s, Philanthropy and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a Changing Americ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9
    World Bank: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 C.: World Bank, 1992.
    Buchanan, James: Liberty, Market and State,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1980s, Brighton: Wheatsheaf, 1986.
    Alston, Lee J., Thrainn Eggertsson, Douglass C. North: Empirical Studies in Institutional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Buchanan, James: The Economics and the Ethics of Constitutional Order,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1.
    Wamsley, Gary L.and James F. Wolf(ed.): Refounding Democratic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1990.
    Carr, D. K., K. S. Dougherty, H. J. Johansson, R. A. King and D. E. Morgan: Breakpoint: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 Arlington, VA: Coopers and Lybrand, 1992
    Downs, George W. and Patrick D. Larkey: The Search for Government efficiency,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6.
    Hayek: The Road to Serfd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4.
    Osborne, D. and T. Gaeble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New York: Plume, 1992.
    Ostrom, Elinor: Governing the Comm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Ray Robinson &. Hen Judge, Public Expenditure .Privat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 Britain, King's Fond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No. 1, Sepcenrber, 1986.
    Hansmann, H, B., 1987, Economic Theor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W.W.Powell (e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