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依法治国与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1996年依法治国被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依法治国的实现,不仅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更需要人们对法律的普遍遵守,需要全体公民对法律的忠诚与信仰。领导干部作为我国发展社会各项事务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着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的重要作用,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因此树立领导干部法律信仰就成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历上与现实社会的种种原因,大部分领导干部依然没有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这也成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法律信仰的基本理论着手,阐释领导干部法律信仰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我国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现状,从历与现实两个层面分析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最终探索出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确立的方法途径。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法律信仰以及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的概念和特征,领导干部法律信仰与守法意识的对比以及领导干部法律信仰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借助调查问卷以及相关案例等方法探究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现;第三部分着重分析我国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指出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缺失既有历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方面的原因;第四部分着重提出对于培养领导干部法律信仰的对策思考,包括法律意识、法律情感、法律思维、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希望本文的相关研究可以为依法治国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借鉴。
Since1996,the rule of law was established as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ur socialist legal construction reaped rich achievements, a series of new laws and regulations marks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s basically formed. China's current rule-by-law progress not only need a comprehensive legal system,and need to all citizens obey the law,need to all of us be loyal and faith to law. As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power executives, public affairs manag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novator, market rule makers and the people's interests, leading cadres are defenders of constructing legal society. So how to cultivate leading cadres' law belief is the key element of legal society. However, the reality is that there is no proper legal belief in leading cadres, and the situation is very dangerous for the legal construction. I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indrances for out legal construction pross. On the basis of above paragraphs, Ⅰ write my paper with four chapter. In the chapter I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 analyze the legal mea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legal belief and legal belief in leading cadres, compare the different between leading cadres' law-abiding consciousness and belief of law, and interpret cultivating of legal belief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the market economy, democracy, ruling by law in society and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hapter Ⅱ will through examples, data and other methods to prove about China's leading cadres absence of legal belief. Chapter Ⅲ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reason about the absence of legal belief. The absence of the legal belief are divided into two sides:historic reasons and practical reasons. In the chapter Ⅳ, Ⅰ mainly point out several measures about cultivating of legal belief. Including legal consciousness, legal emotion, legal thinking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etc.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is to be some use for reference to the building of legal faith in out present society in our country.
引文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二卷526页。
    2 许章润主编:《法律信仰中国语境及其意义》,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编者说明第12页
    3 《现代汉语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1286页
    4 刘旺洪:《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载于《法律信仰的中国语境及其意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5 王玉裸主编:《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一卷第1页。
    7 曹世华《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载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2期,第52页。
    8 [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9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二卷526页。
    10 [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上册184页。
    16 辛向东、戴剑华:《董必武与毛泽东》,载于《党天地》2009年第5期
    18 [德]马克斯·韦伯著,黄晓京、彭强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19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368页。
    20 《荀子·富国篇》
    21 《荀子·荣辱篇》
    22 《荀子·非相篇》
    23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315页。
    24 《孝经·五刑章》。
    25 《荀子·劝学篇》
    26 《管子·枢言》
    27 《论语·为政》
    28 《大戴礼记·礼察》
    29 《后汉书·郭陈列传第三十六·陈宠传》
    30 《后汉书·循吏列传·仇览传》
    31 若父母以不孝告子女,则无论子女是否真有不孝之行,官员也不会拒绝父母之请求。这便是古代法律对父权可以对子女随意生杀予夺的体现。
    32 《宋书·孝义列传·孙棘传》。
    34 《荀子·仲尼篇》
    35 《荀子·大略篇》
    36 《新书·服疑》
    37 《荀子·荣辱篇》
    38 《后汉书》三六
    39 《宋·刑法志》
    40 《明律例》一,《名例》上,“应议者犯罪”。
    41 《隋书·刑法志》
    42 [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43 [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45 江平:《中国法治三十年》,载于《经济观察报》2008年5月26日刊。
    46 张文显:《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第102页。
    47 苏力:《批评与自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54页。
    48 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49页。
    49 张文显:《法的一般理论》,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3页。
    50 沈宗灵:《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236页。
    51 孙国华:《法学基础理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52 求是杂志政治编辑部:《社会主义理念教育学习问答》,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53 冯天策、吴瑞敏:《论人类信仰活动中的情感因素》,载于《理论学刊》2006年第12期。
    5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一卷第71、139页。
    5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十二卷第578页。
    56 [古希腊]柏拉图著,张智仁、何勒华译《法律篇》,L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页。
    57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二卷,第20页。
    58 [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59 [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60 [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61 [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62 谢晖:《法律工具主义评析》,载于《中国法学》1994年第1期。
    63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08页。
    64 邓佑文:《论领导干部的法律信仰与依法行政》,载于《领导科学》2005年第14期。
    [1][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美]伯尔曼著,贺卫方、高鸿钧等译:《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德]马克斯·韦伯著,黄晓京、彭强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希腊]柏拉图著,张智仁、何勒华译《法律篇》,_L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7][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意]马基雅维里著,潘汉典译:《君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0版
    [9][落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版
    [10][法]维克托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3版
    [11][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从到21世纪》,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
    [14]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阶级(续)》,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6]许章润:《法律信仰:中国语境及其意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张永和:《信仰与权威:诅咒(赌咒)、发誓与法律之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8]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9]陈长文、罗志强著:《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0]张文显:《法的一般理论》,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3版
    [22]孙国华:《法学基础理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3]沈宗灵:《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5]苏力:《批评与自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6]王立民《当代中国的法制新理念——依法治国方略》,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27]王玉裸主编:《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1]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2]求是杂志政治编辑部:《社会主义理念教育学习问答》,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年版
    [1]黄立清:《党政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实证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2]金波:《论培养公务员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及其途径》,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3]杜蓉:《法律信仰—法治的理念基石》,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4]黄辉:《法律意识形态轮》,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5]彭钊:《论法律意识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6]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7]赵玉来:《法律信仰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8]韩丹:《中国人法律法律信仰结构哦的张力与融合—一项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的社会学考察》,载于《江海学刊》2011年第6期
    [9]罗文锋:《论法律信仰中的悖论》,载于《求索》2012年第6期
    [10]徐娟:《法律何以能被信仰?—兼与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商榷》,载于《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
    [11]范进学:《“法律信仰”:一个呗过度误解的神话—重读伯尔曼<法律与宗教>》,载于《政法论坛》2012年3月期
    [12]魏敦友:《再评“法律信仰”—向许章润先生汉语法学的进言》,载于《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报》2006年3月第1期
    [13]谢晖:《法律信仰与法律怀疑精神》,载于《法律科学》1995年第6期
    [14]谢晖:《法律信仰概念及其意义探析》,载于《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15]刘焯:《“信仰法律”的提法有违法理》,载于《法学2006年第6期》
    [16]张中秋:《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以中国法律传统对建构中国法律学的意义为视角》,载于《法学家》2010年第2期
    [17]何勤华等:《法律信仰问题专题研究》,载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8]刘思斯:《对中国法律信仰缺失的思考》,载于《当代法学》2002年第12期
    [19]庞萌苗:《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含义与基础》。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20]高子居等:《广西司局(地厅)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能力的调查报告》,载于《桂海论丛》1999年第1期
    [21]刘丹等:《一次关于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调查》,载于《学习时报》2004年第272期
    [22]黄立清:《努力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载于《领导论丛》2006年第3期
    [23]曲修玲:《依法治国与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24]王宪福:《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几点思考》,载于《中国合作经济》2008年12期
    [25]康婧:《法律信仰的文化要素评析》,载于《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8期
    [26]曹世华《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载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2期
    [27]江平:《中国法治三十年》,载于《经济观察报》2008年5月26日刊
    [28]冯天策、吴瑞敏:《论人类信仰活动中的情感因素》,载于《理论学刊》2006年第 12期
    [29]谢晖:《法律工具主义评析》,载于《中国法学》1994年第1期
    [30]邓佑文:《论领导十部的法律信仰与依法行政》,载于《领导科学》2005年第1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