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本文在对西方一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1984年以来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在198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随着调控手段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表现出了逐步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演化过程。在以直接调控为主的阶段,货币政策的效果是较明显的;在以间接调控为主的今天货币政策的效果是弱的。而后又从外部与内在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国货币政策目前效果较弱的原因。认为当前我国主要存在着货币政策操作的外部条件不健全,如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及国有银行的产权结构及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等。同时又认为当前还存在着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居民与企业的预期因素的影响等内在原因也制约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效果。外部与内在二个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畅的因素。为了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果,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从制度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Generally, how the monetary policy functions is based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China will be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major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Since 1984, ou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with the change of macro adjustment methods which is the evolution from the direct macro adjustment to the indirect one .The effect of the monetary policy is obvious in the direct adjustment-oriented phases, but weak in the indirect phase. And then the causes of our weak monetary policy will be analyzed from the outer and the inner; the immature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monetary policy, such as financial structure vs economical structure,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ance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bank; the inner factors limiting what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unctions, such as the decreasing of money velocity, expectancy of the inhabita
    nt and the enterprise. Chapter four gives the suggestions from six parts as systematic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the coordination of fiscal policy and money policy.
引文
1、瓦什著,陈雨露等译:《货币理论与政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钱小安著:《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3、夏兴国、洪正华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4、李春琦著:《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戴根有等编:《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6、姜波克著:《国际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7、王松奇著:《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8、武剑:《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9、冉光和:《中国货币供应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10、王年咏、雷春:《混业经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与现实选择》,《金融与保险》2003(2);
    11、陆静:《金融混业的动因及模式研究》,《金融与保险》 2002(7);
    12、刘卫江、谢冰:《金融啄序、金融供给与货币传导机制中的信贷渠道效应》,《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2(9);
    13、高铁梅、王金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态分析》,《金融研究》 2001(3);
    14、高莉、樊卫东:《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新挑战》,《金融研究》2001 (12);
    15、焦瑾璞:《银行体系和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财贸经济》2002(9);
    16、蒲成毅:《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金融研究》2002(5);
    17、王迅:《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障碍的调查研究》,《金融研究》2001(5);
    
    
    18、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金融研究》 2002(5);
    19、李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1(7);
    20、许祥泰:《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产出效应》,《金融研究》2001(4);
    21、周英章、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研究》2002(9);
    22、陈华:《经济增长与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2003(1);
    23、刘斌:《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1(7);
    24、周骏:《货币政策的几个问题》,《金融研究》2001(5);
    25、汪小亚、卜永祥、徐燕:《七次降息对储蓄、贷款及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0(6);
    26、汤小青:《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制度选择》,《金融研究》2001(10);
    27、郑鸣:《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02(3);
    28、桁林:《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货币政策作用》,《财经研究》2002(6);
    29、任得荣:《当前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的表现、成因与对策》、《金融参考》,2000(6);
    30、陈学彬、杨兰:《1999年货币政策效应及2000年货币政策建议》,《金融研究》,2000(2);
    31、郭晔:《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途径的最新争论及其启示》,《经济学动态》,2000(7);
    32、易纲:《中国货币政策走向间接调控》,《资本市场》,1999(10);
    33、戴金平等:《中国货币政策障碍机制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0(2);
    34、Mishkin, F.s.,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2nded .Scoff, Foresman and company, 1989;
    35、Fama. E(1985). What's different about banks?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 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