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墨家的科学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墨家以其卓越的科学思想成就而成为中国古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一个学派,本文对墨家科学思想的分析,以“科学是一项社会活动”为理论前提,分析了墨家科学思想的目的论、主体论、对象论和方法论。总之,墨家科学思想的基本目的是“摹略万物之然”,而根本目的是进行物质生产,在富强的前提下达到理想的国家之治。墨家认为,活动主体“人”有实现科学认识的物质条件,在认识过程中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亲知”,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学习的作用。这样,整个认识活动能更加深入,认识的结果也能更好地被利用。而墨家在科学思想上最大的成就是它将自然界作为科学活动的对象,用独立于社会伦理的观点来解构自然、探索规律。墨家总结了物质的构成,提出“端”是构成物质最基本微粒的思想,并描述端构成万物时的结合方式,墨家还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特征的时空观与运动观,指出:时间、空间与运动都是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此外,墨家也有丰富的方法论的思想,在科学认识中成功地用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类推法等诸多现代科学中也依然用到的科学方法,得出高水平的认识,尤其是其三表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检验言行的标准问题。此外墨家在力学、光学、数学、逻辑学等具体学科领域的思想成就达到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先进水平。墨学一直没有成为中国科学思想的正统,但中国几千年缺乏科学思维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注意墨学,也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遗产。
Mojia was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school in the period of spring and autumn in Chinese history. Especially, they came to a head in scientific.thought. This paper is a disquisition on their scientific thought. Through thorough study, I came to a conclusion that:
    1) their scientific activity was aimed to find what the nature originally is ,which was the basic aim. But fundamentally, what they did was to enlarge material wealth and develop a perfect regime. They were Benthamite.
    2) They affirmed that it is man who develop scientific activity. Man have sense organ is the precondition of all a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man can exert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oduce.
    3) Their most achievement is they treated the nature as nature, which has its own circulate rule,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man's thought. Their standpoint about space-time ~. movement of everything on earth was progressive in that time and goes so far as to enlighten the present age. Besides, their findings in idiographic subject, such as physics
    mathematics and logic was also mighty works.
    4) They paid much attention to chose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to approach all problem. They were the first one in Chinese history who put forward criterion to check up what they talk and do. Further more ,Mojia took full advantage of observing~ experiment. induction and so on.
    All in all ,Mojia's scientific thought is simply materialism. We should value this precious heritage.
引文
1.任继愈:《墨子》,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年7月第1版;
    2.谭戒甫:《墨辩发微》,中华书局 1996年第4次印刷;
    3.孙诒让:《墨子闲诂》,中华书局 2001年版;
    4.高亨:《墨经校诠》,科学出版社 1972年;
    5.吴毓江:《墨子校注》,中华书局;
    6.水渭松:《墨子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0年;
    7.方孝博:《墨经中的数学和物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
    8.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
    9.栾调甫:《墨子研究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0.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中华书局,1985年;
    11.徐希燕:《墨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
    12.刑兆艮:《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墨子》,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3.焦国成主编:《救世奇才——墨子》,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
    14.张永义:《墨——苦行与救世》,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
    15.孙中原:《墨学通论》,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3年;
    16.孙中原:《墨家与现代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
    17.姜宝昌:《墨学与现代科技》,中国书店 1997年;
    18.秦彦士:《墨学的当代价值》,中国书店 1997年;
    18.庄春波:《墨学与思维方式的发展》,中国书店 1997年;
    19.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陈立夫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0.李亚彬:《中国墨家》,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
    21.金秋鹏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人物篇》,科学出版社;
    22.李耽:《先秦形名家辩》,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3.崔清田:《墨学重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24.张晓芒:《先秦辩学法则史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25.朱亚宗:《中国科学技术批评史》,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6.董志铁:《名辩艺术思维逻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年;
    27.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史》,
    28.梅荣照:《墨经中的逻辑学和数学》,载《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探胜》,薄树人主编,科学出版社 1992年
    29.《科技史文集》,第14辑,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年;
    30.萧疌父:《中国辩证法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0年;
    31.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文集》,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年;
    32.张立文:《中国哲学思想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
    
    
    33.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年;
    34.张岱年:《中华的智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粹》,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
    35.巴纳德·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顾昕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1991年;
    36.拉芳·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刘新民译,华夏出版社 1999年;
    37.亚里斯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 1982年;
    38.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范岱年等译,1989年;
    39.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 1997年;
    40.阿瑟·贝塞尔:《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卢景楷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年;
    41.郑详福、洪伟:《科学的精神——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
    42.[日]来本刚博:《逻辑学——知识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年;
    43.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44.燕国材:《先秦心理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45.袁运开、蔡宾牟:《物理学史讲义——中国古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
    46.关增建、马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理化卷》,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6年;
    47.周继旨:《墨翟》,载《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侯外庐主编,
    48.赵树智、宋汉阁主编:《科学的突破》,科学出版社 1998年;
    49.庞朴:《墨经中的辩证思想》,载《沉思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
    50.弗·卡约里:《物理学史》,戴念祖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年;
    51.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查汝强译,商务印书馆 1982年;
    52.钱宝琮:《中国数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年;
    53.杨向奎:《哲学和科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7年;
    54.陈雪良:《墨子答客问》,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
    55.梁启超:《墨子学案》,上海书店出版,1992年
    56.邹大海:《墨经》“次”概念与不可分量,载《自然科学史研究》 第19卷;
    57.邹大海:《对一条涉及无穷大的《墨经》条文的考释兼及与阿基米德公理的比较》,载《中国科技史料》,第16卷,
    58.刘纯、韩琦主编:《科史薪传——庆祝杜石然先生从事科学史研究40周年学术论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年5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