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域名的性质和法律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Internet在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缤纷的网络世界的同时,新兴的网络空间却向现实世界的法律秩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1995底开始,我国陆续发生了多起域名抢注事件,不少著名企业的商标或企业名称被海外机构抢先在互联网络上注册为域名。由于这些事件的发生,人们开始注意到域名,开始讨论域名的法律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目的就是要阐述笔者对域名法律性质的认识,提出域名法律保护的法律建议,企盼为此领域的法律建设作出些许贡献。
    文章首先对域名的产生、发展作了回顾,接着对域名的技术含义和工作原理作了简单介绍。这些都是为了下文对域名的法律性质进行剖析做准备。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之一。此节详细列述了目前有关域名法律性质的各种观点。包括域名权利否定说、域名名称权说、域名物权说、债权说、域名独立知识产权权利说等有代表性的观点。随后对这些观点一一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指出各自的优缺点,或是认为完全错误。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结论:域名应成立为一种新的知识产权,可称之为网络标识权。这归根结底还是由域名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文章第三部分是关于域名的法律保护问题。针对域名特有的技术因素和需要注册管理的特点,结合目前涉及域名纠纷的具体情况,分域名注册管理与争端解决机制和司法保护两方面提出法律建议。在争端解决机制方面,本文列举了NSI规则、ICANN机制和我国的CNNIC的规定;在域名的司法保护方面,本文分析了美国、德国、英国等域名法律保护比较先进的国家的做法,并跟我国的域名司法保护现状做了比较。
    本文接下来谈到了解决域名纠纷的一些技术变通手段。文章指出,域名的法律保护问题,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们除了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目前的域名纠纷外,也不应该忽视技术因素对法律的影响和冲击。
    文章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的域名法律保护体系的具体建议。
Internet has laid out a luxuriant new world for us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with its fast development, whereas the rules and laws of the realistic world have been austerely challenged by the various problems from this cyberspace. As an example, a succession of cyberpiracy cases has occurred since the end of 1995. Many famous brands or companies’ titles have been preemptively registered as domain names on the Internet by overseas organizations. All these have aroused people’s attention to domain name and its related legal problems. This i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dissertation, and the aim is to expound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in the legal character of domain name,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domain name, and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wards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this field.
    Firstly the dissertation looks back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main name, and then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s technological defin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s. This part could be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following analysis of the legal character of domain nam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emphases of this dissertation. This section has especially introduced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n the legal character of domain name. Then the author has made a detaile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se viewpoints and consequently pointed out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studies, the author arrives a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egal character of domain name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new kin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e., right of web identification.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 of domain name .
    The third part mainly deals with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domain name.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domain name, such as its technological elements and its registration, and together with the analysis of entanglements concerned with domain name, the author makes his proposals in two aspects, i.e., registration and dispute solvent mechanism as well as judicature protection. For the first aspect, NSI rule, UDRP of ICANN, and the policy of CNNIC have been enumerated. For judicature protectio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from American, German and Britain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China.
    Besides,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measures taken to resolve the domain name dispute. As a legal objective developed with net technology, 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impact caused by the technical factor.
    The dissertation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a’s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domain name.
引文
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2版。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版。
    谢怀栻:《物权立法的宏观思考》,《人大法律评论》2001年第2辑。
    文正邦:《有关权利问题的法哲学思考》,《法理学论从》(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6月版。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郑成思:《对21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第5期。
    郑成思:《“域名抢注”与商标权问题》,《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7年第7期。
    郑成思:《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卷第1期(2002年9月)。
    郑成思:《反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法学》1997 年第5期。
    吴汉东:《知识产权保护论》,《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吴汉东、胡开忠等:《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薛虹:《迷失在网络空间的商标—域名与商标保护》,《国际贸易》1999年第2期。
    薛虹:《域名纠纷的预防与处理机制全球概览》,《电子知识产权》2001年第7、8期。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薛虹:《域名抢注的法律分析》,《科学与法律季刊》1999年第1期。
    薛虹:《域名注册组织的法律责任》,《中华商标》2000年第2期。
    薛虹:《域名纠纷与合理使用》,《国际贸易》1999年第8期。
    张玉瑞:《域名侵犯商标权的法律适用》,《工商行政管理》2001年第3期。
    张玉瑞:《论域名的知识产权属性与立法、执法框架》,《工商行政管理》2001年第3期。
    邓炯:《规范域名抢注的国际立法新发展——icann<统一域名争端解决规则>牢觥?《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总第108期)。
    邓炯:《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介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www.cnnic.net.cn/html/Dir/2003/10/23/1051.htm。
    朱榄叶、邓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推出域名管理新规则》,《知识产权》2000 年第 1 期。
    陈江、邓炯译: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电子知识产权》2000年第8期。
    陈江、林旋:《国外对域名与商标纠纷的司法解决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第12期。
    汤跃:《“域名权”缺失与网络空间商标权保护》,《贵州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第19卷第6期(2001年11月)。
    蒋志培:《中国域名纠纷案件的司法实践与理论探索》,《cnnic通讯》2001年第8期。
    邱均平、马海群:《中美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比较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年第6期。
    张平:《域名的知识产权地位》,载陶鑫良等主编:《域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
    徐飞:《浅析域名的性质及其与商标权的冲突》,《网络法律评论》(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郭卫华、金朝武、王静等:《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李朝应:《域名的知识产权分析》,《电子知识产权》1998年第8期。
    谢冠斌:《从域名的法律保护看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法学评论》2001 年第 3 期。
    李玉香:《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殷和清:《试析域名抢注与商标权保护》,《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李俊杰:《对域名反向劫持的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2月号。
    李剑:《因特网上域名争端的法律分析》,《国际经济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版。
    王征荣:《美、日和欧共体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比较研究》,《中国国防科技信息》1997年第3期。
    刘双宁:《中国互联网域名领域法律规制的发展及其法律问题探析》,《社会科学辑刊》2002 年第 1 期。
    刘满达:《域名抢注侵权的认定及争端解决》,《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
    陈俊:《域名抢注的立法分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杨巧:《域名纠纷及其解决》,《当代法学》2003年第4期。
    王富强:《域名冲突的法律思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2期。
    刘志勇:《网络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情报杂志》2003 年第 6 期 。
    王莲峰:《网络域名的有关问题研究》,《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6期。
    何玉梅:《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商业研究》2002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