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战略思想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国政治建设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凸现,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现代科技发展迅猛,随之带来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加剧,江泽民同志指出,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全部实力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要素,此外还包括政治实力、外交实力等要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有利于直接增强一个国家的政治实力,而且有利于其它实力及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党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包括政治文明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使它们协调发展,我们的经济才能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在新时期,研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战略思想,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本论文选题的原因所在。
     本文在认真研读我们党的重要文献、江泽民同志文献、讲话和相关资料、国外相关文献及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战略思想的理论来源、实践背景和时代依据,从指导思想、目标、方针、原则、任务、重点等方面,论述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战略思想的基本架构,并提出其具体的实践方略。
     本文具体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方法。
Content: At the Six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Developing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establishing a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was put forward. It embodies our country's strategic theory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s the experience through our new practi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ince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Thir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r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leading group, Jiang Zhe Mi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oday, The growing trends toward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brought with them severe competition of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Comrade Jiang zhe ming put forward that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is the sum of one nation's strength, including such elements as economy capabil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national defense capabilities, cohesion of a nation and so on, besides incl
    uding politics capabilities, diplomacy capabilities and other el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not only benefit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politics capabilities but also to increase other capabilities and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of the whole nation.
    At the Six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Developing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establishing a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re established as an important goal for build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objectives set by our party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re objectives of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bjectives well geared to the efforts to speed up modernizatio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cludes not only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three parts should be inter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Only by prope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make them develop hormonally, should we further develop the economy, improve democracy, advance science and education, enrich culture, foster social harmony and upgrade the texture of l
    ife for the people and the goal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can be realized indeed.
    In the new period,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o on steadily and surely with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further improve our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strengthen and improve Party Building, propel the speed of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at is the reason why I select this topic for my paper.
    I write the paper to state the continu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PC's strategic theory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Jiang zhe min's works, speech and other data from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Additionally, I also refer to many other important research books. I also state the basic structure of strategic theory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PC to put forward the basic methods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from such aspects as objectives, principles, program, tasks and emphasis
    The concret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e paper are: the analysis of data and researching practice, the analysis of facts and valu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y and reality.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恩格斯:《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 《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 《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 《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9]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10]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11]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5] 江泽民:《华夏英才》,2001年。
    [16] 江泽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序言》(中),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7] 关海庭:《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 翁有为,席富群,赵金康:《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⑹捅尽罚嗣癯霭嫔纾?983年版。
    [22] [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4] 虞崇胜:《政治文明建设:新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优选之路》,《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25] 刘京希:《制度文明建设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1期。
    [26]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27]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八),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8]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历程和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9] 李良栋:《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与人类的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第1期。
    [30] 张永强:《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31] 王中兴:《必须实现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理论学习与研究》,1997年第1期。
    [32] 沈荣华:《抓住入世契机,加快推进我国的行政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2期。
    [33] 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4]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35] [美]文特森·奥斯特罗姆:《政治文明:东方与西方》,《公共论丛》第3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
    [36]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37] 萧超然等:《毛泽东政治发展学说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8] 金太军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与方法论思考》,《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39] 蔡定剑:《中国人大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1992年版。
    [40] 李铁映:《关于民主理论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41] 徐湘林:《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中国渐进政治改革》,《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
    [42] [美]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43] 李慎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经济日报》,2002年12月2日。
    [44] 萧超然主编:《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导论》,中国政治学会秘书处编,2003年版。
    [4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民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主问题研究中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47] 王敏,姜铁军等:《江泽民思想理论体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48] 马仲良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同心出版社,1997年版。
    [49]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50] 洋龙:《政治文明的地位与功能》,《文史哲》,2002年第6期。
    [51] [英]弗格森:《文明社会史论》,辽宁出版社,1999年版。
    [52]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3] 邹微:《制度与经济发展:理论、历史与现实》,《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54] 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55] 王惠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56] 熊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视野》,2003年第2期。
    [57] 沈宝祥:《略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兼论政治体制改革》,《新视野》,2003年第2期。
    [58] 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59] 廖盖隆:《党史探索—历史经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83年版。
    [60] 文正邦:《论人类社会三大文明》,《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