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黄胄艺术的个案研究。通过把黄胄的绘画放在中国传统人物画创作的历史长河和20世纪西学东渐下的写实主义艺术思潮影响下进行考察,本文探讨了黄胄绘画的艺术特征以及其风格的形成原因。
     黄胄的“写生”实践沟通了中国人物画传统与西方写实传统,形成了20世纪中国画人物画艺术中极富特色的创造。这种创造不仅是风格意义上的中西融合,更是艺术创作方法论意义上现代转向。
     通过黄胄艺术的个案研究,论者试图从一个侧面再现20世纪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基本面貌和创造性的成就。
The article is a study of Huang Zhou's art. By studying Huang's paintings in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igure paintings'creation and under the realism art trend of thought's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learning flowing into the East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rt feature of Huang's paintings and the cause for the formation of its style
     Huang's sketching from life has linked the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tradition with western realism tradition, and formed the extremely characteristic cre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art. This creation is not only the style fusion of China and the West, but also the modern art methodological turn.
     By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y of Huang's paintings, the writer will try to reproduce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 and the creative accomplishment of 20th century Chinese figure painting's creation from one side.
引文
1 郑起东、史建云主编:《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53页。
    2 常书鸿:《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3 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455-456页。
    4 水天中:《历史、艺术与人》,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
    5 郑闻慧主编:《黄胄谈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页。
    6 参见足立喜六著、杨炼译《长安史迹考》,第7-8页。
    7 韩乐然:《看了陆其清先生画展之后》,见《缅怀韩乐然》第226页,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8 参见《黄胄书画论》,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130页。
    9 曹汶:《坎坷其途任重道远——黄胄艺术管窥》,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
    10 李松:《中国画名家全集——黄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110页。
    11 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国画大师赵望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12 西安美专五八届毕业生陈士衡回忆赵望云老师上课情况,见《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
    13 摘自《<赵望云塞上写生集>自序》,转引自《长安中国画坛论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页。
    14 参见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编:《热血丹心铸画魂——韩乐然绘画艺术展》,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234页。
    15 《黄胄谈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336页。
    16 参见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1020页。
    17 参见《史记·殷本纪》、刘向《别录》。
    18 据《佩文斋书画谱》卷四十五“画家传一”,中国书店1984年版。
    19 据《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一“论画一”,中国书店1984年版。
    20 《韩非子·外储说》:“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21 见张怀瓘《画断》。
    22 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卷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163页。
    23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转引自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30页。
    24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参见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50页。
    25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3页。
    26 王泷《顾恺之的<传神论>》,《美术研究》1980年第3期,第81页。
    27 如王充尚骨法,谓察表候以知命。
    28 其余二者为声无哀乐、养生之说。
    29 宋郭熙《林泉高致》
    30 清龚贤《龚安节先生画诀》
    31 宋韩拙《山水纯》
    32 宋郭熙《林泉高致》
    33 王吉民:《祖国医药文化流传海外考》,《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年第1期。
    34 参见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鲁迅、吴宓、吴梅、陈师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96页。
    35 参见姜丹书:《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与学部复试毕业生案回忆录》、《浙江五十余年艺术教育史料》,选自《姜丹书艺术教育杂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6 参见史华慈著、滕复等译:《严复与西方》,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9页。
    37 阮荣春《西洋画在中国的“肇始期”汇考》,《艺苑》1989年第1期。
    38 潘天寿:《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中国绘画史》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39 潘公凯:《以笔墨为本,改造素描,强化中国画特色——谈浙派人物画的成功经验》,中国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40 王立道、黄伊:《画家黄胄》,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41 张道兴:《跟随黄胄画速写》,引自《黄胄研究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页。
    42 黄胄:《致沈培的信》参见《黄胄谈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387页。
    43 参见《国画大师赵望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2 潘天寿《谁说“中国画必然淘汰”?》,《美术研究》1957年第4期。
    3 方增先《斥右派分子的“中国画不科学论”》,《美术研究》1957年第4期。
    6 《潘天寿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30页。
    7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9页。
    44 水天中:《创造个性化的绘画形象——黄胄创作浅议》,转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45 秦宣夫:《我们需要洋画吗》,原载《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刊》,收入《中国艺术论丛》1938年7月,引自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第455-456页。
    46 《林文铮文集》版本很多,此处根据浙江省博物馆古籍部收藏之艺术刊物《亚当娜》创刊号上所载。
    47 贡布里希:《世界艺术之旅》,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48 广东美术馆编:《黄少强——走向民间》,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42页。
    49 著录于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16页。
    50 邵大箴:《写实主义和二十世纪中国画》,转引自《近百年中国画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51 庞熏琹:《中国新艺术运动过去的错误和极厚的展望》,载《艺风》1934年第2卷第8期。
    52 《毛洋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1页。
    53 水天中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年表》,转引自邵大箴、李松主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493页。
    54 《为了与时代同步——一个持画笔人的断想》,转引自《美术研究》1984年第4期。
    55 冯远:《黄胄和他的水墨人物画》,转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56 邓拓:《黄胄作品中的“三新”》,载《人民画报》1963年第9期。 57 蔡若虹:《忘忧馆小记·代序》,《黄胄画集》,朝华出版社1988年版。58 参见常书鸿:《中国新艺术运动过去的错误和今后的展望》,载1934年《艺风》杂志第2卷第8期。
    59 程征:《赵望云与黄胄》,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页。
    60 潘絜兹:《新的时代,新的花朵——试谈建国十年来的中国画》,《美术研究》1959年第2期。
    61 孙美兰:《行行重行行》,载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编:《美术通讯》,1987年。
    62 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63 《赵望云自述》,转引自程征编:《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64 《彭华士评述》,转引自程征编《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41页。彭华士,美术编辑,曾协助赵望云编辑《抗战画刊》,本文据口述整理。
    65 宫达非:《生活社会时代——评识黄胄之画》,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66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年。
    67 邵大箴:《写实主义和二十世纪中国画》,转引自《近百年中国画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68 参见胡佩衡:《中国山水画写生的问题》,载《绘学杂志》1921年11月第3期。
    69 徐悲鸿:《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引自王震编《徐悲鸿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70 参见郎绍君:《非学校教育——关于中国画教育的一点反省》附三,转引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中国画教学研究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71 倪贻德:《新的国画》,原载《艺术漫谈》,选自姚渔湘编《中国画讨论集》,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第313—314页。
    72 邵大箴:《写实主义和二十世纪中国画》,转引自《近百年中国画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73 徐悲鸿:《复兴中国艺术运动》,徐建融著《徐悲鸿》,第97页。
    74 刘龙庭:《黄胄的艺术风神》,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75 郎绍君:《卢沉访问录》,转引自《中国书画》杂志2010年5月增刊。以下相关引文皆引自本文。
    76 墨子刻著、颜世安等译:《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77 参见邹文《公共艺术中的民族性与国际性》,载《美术家通讯》2003年第1-2期,总199、200期。
    78 费正清主编,章建刚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0页。
    79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80 参见邓福星主编、陈池瑜著:《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45-53页。
    81 参见吴步乃:《试谈“黄胄模式”》,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页。
    82 中国美术馆编:《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广西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83 刘龙庭:《黄胄的艺术风神》,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84 余丁:《试论1949年以来中国美术体制的发展与管理的变迁》,《成就与开拓——新中国美术60年学术研讨会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
    85 鲁迅:《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1册,1913年2月。又见顾森、李树声编《百年中国美术经典》第3卷,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86 参见赵力、余丁编著:《中国油画文献》,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352-354页。
    87 参见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编,胡家峦等译《现代主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88 刘曦林:《黄胄与新疆》,转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页。
    89 《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页。
    90 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中译本,第257页。
    91 黄胄:《自述》,转引自郑闻慧主编《黄胄谈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219页。
    93 徐志摩:《我也“惑”》,选自《美展汇刊》,1929年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编辑组发行。
    94 徐悲鸿:《对王少陵谈话》,1935年。
    95 徐悲鸿:《益世报》,1947年11月28日。
    96 郑闻慧主编:《黄肖谈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285页。
    97 引自《当代中国的画院问题》,原文载上海中国画院官方网站(www.iiye.net)。
    98 李延声:《可贵的炎黄精神——试谈黄胄对民族美术事业的三大贡献》,转引自《黄胄研究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99 转引自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16、217页。
    100 转引自邵大箴、李松主编;《中国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贾方舟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101 张安治:《一代画师——忆吾师徐悲鸿》,引自《张安治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
    102 李延声:《可贵的炎黄精神——试谈黄胄对民族美术事业的三大贡献》,转引自《黄胄研究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
    103 梁穗:《深切怀念我的父亲黄胄》,转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页。
    104 刘晓路:《炎黄艺术馆的学术性,黄胄晚年的贡献》,转引自《黄胄研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页。
    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1-8)》,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许志浩编著:《近代美术期刊过眼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
    赵力、余丁编著:《中国油画文献》,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曹卫东:《哈贝马斯在汉语世界的历史效果——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为例》,载《现代哲学》2005年第1期。
    汪晖、许燕:《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汪晖教授访谈》,载《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许纪霖:《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载《史林》2003年第2期。
    萨空了:《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及其批评》,载燕京大学新闻系编《新闻学研究》1932年版。
    郭步陶:《今日中国报界唯一的致命伤》,载黄天鹏《新闻学论集》1931年版。
    樊仲云:《中国报纸的批评》,载管照微《新闻学论集》1933年版。
    张友渔:《新闻的性质和任务》,载《报人生涯三十年》,重庆出版社1982年版。
    邵飘萍:《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载《东方杂志》1924年3月第21卷第6号。
    朱士光:《古都西安的发展变迁及其与历史文化嬗变之关系》,载陈平原等编《西安: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艾中信:《司徒乔笔尖上的正义和激情》,载《美术研究》1980年第2期。
    令狐彪:《赵望云的艺术道路》,载《美术研究》1981年第3期。
    王泷:《顾恺之的<传神论>》,载《美术研究》1980年第3期。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汪晖、陈燕谷编《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版。
    [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墨子刻:《》
    (日)足立喜六著、杨炼译:《长安史迹考》,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日)足立喜六著、王双怀等译:《长安史迹研究》,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英]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编、胡家峦等译:《现代主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美]墨子刻著、颜世安等译:《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近百年中国画研究》,炎黄艺术馆学术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郑闻慧著:《炎黄痴子——回忆我的丈夫黄胄》,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国画大师赵望云》,《陕西文史资料》第27辑,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郑闻慧主编:《黄胄谈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
    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论坛集》(上、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黄胄研究》,炎黄艺术馆学术丛书,北京公益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怒吼的黄河——抗日战争中的美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中国美术馆编:《成就与开拓——新中国美术60年学术研讨会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朱青生、吴宁主编:《学院与艺术——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展》图录2008年版,总策划范迪安、朱青生、商玉生。
    郑闻慧主编:《黄胄谈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中国画教学研究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常书鸿:《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王中秀编:《黄宾虹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赵志钧编著:《画家黄宾虹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李松编著:《徐悲鸿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潘天寿基金会学术丛书·潘天寿研究》(第二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刘曦林:《蒋兆和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编:《热血丹心铸画魂——韩乐然绘画艺术展》,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程征:《中国名画家全集·赵望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李松:《中国名画家全集·黄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卢忻主编:《浙派人物画文献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程征编:《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朱乃正主编:《卢沉、周思聪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编:《卓有成就的美术是论家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黄胄书画论》,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版。
    郑闻慧主编:《黄胄书画论》,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版。
    杨秀坤著:《回忆黄胄》,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版
    王立道、黄伊著:《画家黄胄》,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纪念黄胄先生八十周年诞辰·黄胄研究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黄胄作品选集》,中国美术家协会、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丰乐图》单幅,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版。
    《黄胄速写》,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速写选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动物写生》,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黄胄画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百驴图》单幅,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黄胄速写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黄胄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喀什噶尔速写》,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黄胄新作选》,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载歌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百驴图》,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黄胄画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黄胄毛笔速写》,河北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西北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当代美术家·黄胄卷》,四川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荣宝斋画谱·黄胄专辑(人物部分)》,荣宝斋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现代名家画谱(人物·动物)》,朝华出版社1991年版。
    《黄胄速写集——画中行》,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胄》,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名画家全集·黄胄》,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故宫书画馆·第一编》,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
    《黄胄师生精品展作品集·几年黄胄诞辰80周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赵望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石鲁》人民美术出版社、锦绣文化企业1996年版。
    邵大箴:《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家文丛·雾里看花》,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张安治著、张晨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学术丛书·张安治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
    版社2005年版。
    费正清主编,章建刚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现代书局1932年版。
    赖光临:《七十年中国报业史》,中央日报编印1981年。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一百年》,载《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
    李公凡:《基础新闻学》第二版。上海联合书店1936年版。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罗宏才主编:《西部美术考古》,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裔萼著:《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水天中:《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家文丛·历史、艺术与人》,广西美术出版2001年版。
    张强:《中国人物画学》,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钱穆:《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华书局2010年版。
    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史》(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蒋兆和:《蒋兆和人物画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李可染:《李可染山水画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邵大箴、李松主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邵大箴主编:《万山红遍——新中国美术60年访谈录》(1949-2009),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岳天民等著:《中国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唐]张彦远著、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江苏美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版。
    [清]丁皋:《传真心领》,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陈序经:《东西文化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黄龙祥主编:《中国针灸史图鉴》(上卷),青岛出版社2003年版。
    郑起东、史建云主编:《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刘新著:《中国油画百年图史(1840-1949)》,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周林生主编:《中国名画赏析》丛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万青屴:《人民美术出版社学术丛书·万青劣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邵大箴、李松主编:《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贾方舟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美术论著丛书·寺塔记、益州名画录、元代画塑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