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罗斯法典》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多种文明,而法制文明确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凸显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制发展状况,更为重要的是描绘了其中法制变迁的轨迹,展现出一种相对直观的文明表象。在世界法制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发达还是落后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作用,俄罗斯作为一个古今国际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它的存在和表现不容忽视,如果站在俄罗斯法制史的角度上观察,其古代时期的法制则更是一个值得探究和讨论的问题。在俄罗斯古代的法制进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表现即为《罗斯法典》,它可谓是俄罗斯法制进程中一个里程碑。
     《罗斯法典》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而其政治基础就是基辅罗斯的建立。基辅罗斯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也称罗斯。罗斯国家的建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史学问题,简而言之它是在内在基础和外来入侵的双重条件下形成的,而《罗斯法典》就是在罗斯国家这个政治组织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从这部法典的内容来源上考察,其具有多元性,包括原始习惯、王公立法、会议决议、国际条约及外来法制,整部法典包括《雅罗斯拉夫法典》、《雅罗斯拉维奇法典》和《莫诺马赫法规》以及其他一些法规,其中的内容都是在这些来源的基础上逐渐出台的,同时法典中的各部分都是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制定、修改和增补,直到13世纪初才将几部分整合成一部法典。所以从实质意义上说,《罗斯法典》并不是一部真正的法典,而是一部法律汇编。从文本上分析,《罗斯法典》分为简编本法典和详编本法典,同时在俄罗斯历史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的法典抄本,这些抄本的不同出处或者是内容序列都决定了法典的版本类型。相对于近现代的成文法典而言,《罗斯法典》在体例和结构方面都显得原始而粗糙,甚至略显复杂,条文编排也略显凌乱无序,逻辑和语言风格也较为简单,但作为一个古代法典的确无可厚非。
     对于当时的俄罗斯国家和社会而言,对外征战和对内统治是并行的,但是出于政治巩固和社会稳定的考虑,需要有一套较为实用的制度来保障国家的运行,首先就要保证王(大公)权,王公的权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的变迁产生了变化,其身份性质也由以往的部族领袖转变成了君主,而且逐渐建立起一套王位的继承制度,虽然其中经历了由顺序制到世袭制的变革,并且当中弥漫着腥风血雨和激烈争论,但是这两种制度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都起到其应用的作用。罗斯初期并没有制度化的行政管理体系,然而也逐渐的在中央和地方都建立起了一套管理系统,大公依靠各地的封邑王公、波雅尔以及具有军事性质的亲兵组成核心统治机构,并且建立了谓彻、王公会议、杜马和封建主大会等机关,同时在地方建立了市镇、村社组织,赋予其职能来实现基层的统治。不仅如此,罗斯还建立起了等级制度,借此来保障特权利益和社会控制的有效性,当时社会中存在不同的阶层,包括特权阶层、自由民和奴隶,并且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还产生了贵族、依附的斯麦尔德和债农这些新阶层,他们都是社会人员的组成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法律给予他们不同的定位,实行着有差别的对待,并借此来凸显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的表现在法律规定中都可以明显体现出来,统治者也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维护上层人员的利益。
     基辅罗斯的法律制度集中表现在《罗斯法典》中,记载的法律内容较为丰富,如果用近现代的法律语言来考察,当时的法典中已经存在有关刑事、民事、司法和诉讼各方面的规定。首先,涉及较多的就是刑事法律制度,包含了犯罪和刑罚两个部分。其中关于犯罪的理论问题表述极为模糊,只能从一些具体条文的描述中分析得出犯罪构成、正当防卫和集体犯罪问题,犯罪类型集中在侵害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杀人、人身伤害、侮辱性的行为、盗窃、损坏他人财物等,此外还包括危害国家政权和宗教道德性质的犯罪行为,但后两者在法典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刑罚方面则包括了具有私力性质的血亲复仇,具有财产性的罚金、命金和赔偿金,流刑和没收财产,以及法典中未提及却实际应用的死刑。其次是民事方面的法律制度,包括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以及财产法律制度。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则,在法典中并没有提及,但是通过一些相关资料也可以大致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中缔结婚姻的方式从原始的多神教时期的抢婚、买卖婚和送婚到后来东正教教会时期的宗教婚礼,经历了一个法律与社会的变迁过程,并且在社会中存在原始方式与教会方式并存的现象。宗教结婚的缔结需要具有法定条件,须举行教会式的婚礼,解除也需要通过教会才可以实现。家庭中的成员之间需要根据一定的既定关系才可以维系,其中配偶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就很自然的建立起了家庭中的各种规则和秩序,并且已经出现了监护制度。相对婚姻家庭制度而言,继承制度在法典中有明显的规制,当时法律已经规定了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并且以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调整继承事实中的事件,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性别的差异以及法定事由的不同都会使得继承方式不同。民事法制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财产法律制度,物权对于当时来讲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占有和所有权的区别已经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物权制度并不完善;相比较而言,债法方面的制度就显得丰富一些,当时出了极少数的侵权之债外,最多的就是契约之债,并且存在多种契约形式,形成了一种契约体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契约型债法的规则。最后,在司法与诉讼方面,《罗斯法典》也具有具体体现。当时并没有专门的司法机关,而是依靠各种行政性机构来完成,审判组织包括王公法庭、谓彻、村社法庭和教会法庭,以及具有世俗和教会混合的会审法庭,诉讼主体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家庭,同时已经出现了诉讼代表,诉讼主体进行诉讼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起诉是最主要的方式,并且法律规定在起诉之前还有一个对质程序,用这种较为特殊的行为来完成诉讼中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抓捕罪犯的责任多落在村社身上,而具有利益性的执行行为则被统治阶层所垄断。在诉讼中较为重要的就是证据,这直接影响到了诉讼的胜败,所以在当时具有一整套的证据制度,即包括直接性较强的供词,证人的作证,也包括神秘而有效的神判,甚至存在为法律所回避的司法决斗。诉讼过程中所涉及的费用问题也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这些不仅是一种常规性的收费,更主要的是可以为统治阶层带来经济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俄罗斯是一个宗教性格较强的国家,这在其古代社会就已经很明显。俄罗斯的宗教经历了多神教到东正教的转变,并且形成了双重信仰,这些对于法制的发展和变革都有很大影响,而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就是东正教。东正教的传入和确立使得罗斯开始转变统治方式,利用宗教完成其政治目的的意图日趋明显,而从法制角度来看,教会及其规则对《罗斯法典》本身和法律制度的影响都凸显了出来,可以说,无论是对原有习惯法的改造还是对法典的编纂,都是俄罗斯法制中宗教因素的表现。
     总体而言,《罗斯法典》作为俄罗斯法制史上一部重要的法典,应当在客观的层面上去评价其意义。对于当时的罗斯社会而言,法典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在社会控制和法制发展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俄罗斯法制发展的进程中,《罗斯法典》无论在当时还是其后的历史阶段都依然产生着影响,发挥着法律传承的作用和功能。同时《罗斯法典》还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宏观层面上它不仅是俄罗斯法制的基石、俄罗斯法典化的开端,微观上也是俄罗斯法制史、社会史学术研究的重要史料。《罗斯法典》作为俄罗斯法制史上的最早法典,在现在已经失去了其往日的光辉,但是对它的考察和评价依然不能忽视,因为其中所包含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都是不可小视的历史财富。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it produced a variety of civilizations, ofwhich legal civilization played a relatively important part. Legal civilizationhighlighted the legal condition of a country or region, more importantly it portrayedthe track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displayed a relatively intuitional civilization. Russiais an important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in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civilization, itsancient legal system is worth further study and research. Among them theestablishment of “Ross Code” is a milestone in the process of legal system in Russia.
     The formation of the “Ross Code” experienced a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and itspolitical foundation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Kievan Rus. Kievan Rus was the firststate in the history of Russia, which also called Ross. Ross was established from dualcondition of internal condition and foreign invasion, and the “Ross Code” was justbased on the political organization of Ross. The code had diverse sources, includingthe original habits, royal legislation, conference resolution,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ndforeign legal system, and comprised the “Yaloslav Code”,“Yaroslavich Code”,“Manumach Regulations” and some other regulations. That’s to say all parts of thecode were the products of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and were amendmented andsup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 So in substantial sense,the “Ross Code” was not a real code, but statutes. Contrasted to the modern writtencode, the “Ross Code” seemed original and rough in style and structure, and theprovisions and layout was in messy disorder and the logic and language style was also relatively simple, but as a whole it was undoubtedly an ancient code.
     For the Russian state at the time, it needed to have a practice system to guaranteethe functioning of the state and ensured the king’s (maharaja) right. The power ofmaharaja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hadchanged, and its identity turned to the sovereignty from the tribal leaders. Ross had no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n early time, but gradually in the central and localhad established a set of management system. Besides it established royal meeting, theconference of authority and the state duma and at the same time built the town andrural organization. What’s more Ross also established a rating system to secureprivilege interest and social control.
     The “Ross Code” was embodiment of the Kievan Rus legal system, and itrecorded abundant content, including criminal, civil, and judicial and litigation in allaspects of the regulations. First of all, it contained the criminal law system includingcrime and punishment. For one thing, the theory of crime was fuzzy, you could onlyget the analysis of the crime, justifiable defense and collective crime from thedescription of some specific provisions. Besides, it also included the crime of harmingthe state power and religious moral nature, but both had no direct embodiment. Foranther, the private nature of the force with blood vengeance, the property of the finelife, gold and damages, exile and confiscation of property were all involved inpunishment, as well as the death penalty which was actually applied though did notmention in the code. Secondly, the “Ross Code” contained the civil legal systems,including marriage and family, inheritance system and property law system. Thoughnot mention in the code, the marriage family rules could be seed from the specificcase at the time. Relative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system, inheritance system in thecode had obvious regulations, when the law had stipulated the testamentarysuccession and statutory succession, and adjusted the events of the fact in variousforms and methods. The property law system was another aspect of the civil legalsystem. While the real right system was not perfect, the debt law was much rich,including infringement debt, debt of the contract, both of which set up a set of rules ofcontractual debt. Finally, the “Ross Code” also had specific provisions in judicial and litigation.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no special judicial organs, but rather various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such as royal court judge organization, the court and thevillage church courts. The litigation subjects were not only the individual s also thefamily, and it appeared representative lawsuits. In the course of an action evidenceswas the most essential, so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a whole set of the evidence in thesystem, including direct statement, the witness's testimony, mysterious adjudicate, andeven the judicial duel.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ceedings the expenses were alsoinvolved not only for regular fee but also it could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ruling class.
     In a sense, it was obvious that Russia has been a country with strongly religiouspersonality. Russia's religious experienc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olytheism to theOrthodox Church, and formed the double beliefs, which had a great influence in itslegal system. Especially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ternOrthodox Church made Ross change its rule way, making use of religion to completeits political purpose. In terms of legal system, the church and its rules acted upon the“Ross code” both in the reform of the common law and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ode.
     Overall, as an important code in Russian legal system, the “Ross code” played amain role in the social control and leg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had a significantimpact no matter at that time or for Russian subsequent history stages. Further more,it was the foundation of Russian law, and provided important historical data forresearch. So it make great sense to investigate and research on the “Ross Code”, theearliest legal code in Russia.
引文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页。
    1王松亭:《〈罗斯法典〉形成始末》,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3期。
    2王松亭:《〈罗斯法典〉形成始末》,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3期。
    1参见王立民:《〈罗斯法典〉的罚金制度透析》,载韩延龙主编:《法律史论文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同时此论文也刊载在王立民教授所著《古代东方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的附录四中,具体为318-327页。
    2在基辅罗斯的王位继承制这个问题上,俄国历史学家瓦·奥·克柳切夫斯基在其《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中也进行的详细论述,其中涉及到了顺序制确立之前的情形,以及顺序制的起源、具体实施、瓦解,以及世袭制的确立等相关问题,大致的描述和分析与《俄国政体与官制史》基本一致。
    3赵士国著:《俄国政体与官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1赵士国著:《俄国政体与官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2赵士国著:《俄国政体与官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15页。
    3赵振英著:《俄国政治制度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在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和马克·斯坦伯格所著的《俄罗斯史》(第七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中也涉及到了基辅罗斯的政治制度,作者认为大公在司法和行政方面处于关键地位,主要的政治机构就是杜马和谓彻大会。在赵玉霞、韩金峰所著的《外国政治制度史》中也提及了王公依靠封邑王公、亲兵、波雅尔进行统治,以及王公会议、封建主大会、谓彻会议这样的决策机构,也涉及到了行政管理中的数计制问题。
    4王松亭:《基辅罗斯政治制度考略》,载《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
    1马英昌:《基辅罗斯时期的公社》,载《人文杂志》1983年第3期。
    2马英昌:《基辅罗斯时期的公社》,载《人文杂志》1983年第3期。
    3王文娟:《俄国农村公社研究状况概述》,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4金雁、卞悟著:《农村公社、改革和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38-40页。
    5这些职能的具体内容如下:1、经济职能:平分土地,制定土地使用规则,组织生产。2、税务职能:按比例分摊和征收国家的捐税、土地税和米尔税款;完成劳役;监督农民按时交款;采取措施追缴欠税、管理财务等。3、司法职能:依据习惯法审理民事案件,审判在村社内所犯的刑事罪(纵火和杀人这样的重大犯罪除外)。4、行政、警察职能:维持治安、村社内部的纪律和习惯法规范;拘捕流浪汉、逃亡者和逃兵;监督有关农民人社、开除、转社等规则的实施;在发生火灾、水灾和其它重大事故时采取应急措施;警告不正当行为,拘捕罪犯并进行查询;以罚款、拘禁或鞭答等方式惩治轻微犯罪的农民;对欠债人处以强制劳动。5、联合职能:把农民联合在一个团结的集体,在国家、地主、其它村社与机构面前维护自己的利益。
    6、合作、慈善职能:互助合作,荒年时予以粮食救济,给穷人以物质帮助,救济孤寡老弱,开办学校、医
    1张广翔:《俄国村社制度述论》,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罗爱林:《俄国农村公社名称探析》,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
    2[俄] В.О.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徐昌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38页。
    3[俄] В.О.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徐昌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47页。有关教会社会的问题在其另一部著作《俄国史教程》(第一卷)中也涉及到了,但由于是同一个作者所著,所以内容和观点上基本一致。
    2王松亭:《古罗斯依附农民初探》,载《史学集刊》1984年第3期。
    3王松亭:《术语“斯麦尔德”探疑》,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第5期。
    4王松亭:《术语“斯麦尔德”探疑》,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第5期。
    5王松亭:《术语“斯麦尔德”探疑》,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第5期
    1白玉:《基辅罗斯债农社会地位辩证》,载《宁波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
    2白玉:《基辅罗斯债农社会地位辩证》,载《宁波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
    1王小波:《俄罗斯法律制度的源起初探》,载《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4期。与此观点相同的也包括李琳的《东正教与俄罗斯法律文化》(载《赤峰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中认为:“东正教规完全取代了婚姻家庭习惯法,教会在调整罗斯国家的民事法律生活方面,特别是家庭关系方面包括婚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等开始发挥巨大影响。”
    2杨翠红:《东正教对罗斯封建制度发展促进作用》,载《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第1期。
    3乐峰主编:《俄国宗教史》(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36页。
    1[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俄罗斯文化史》,焦东健、董茉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0页。
    2[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俄罗斯文化史》,焦东健、董茉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0页。
    3[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81-82页。
    4[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55页。
    1王松亭译注:《古史纪年》,商务出版社2010年版,序二第5-6页。
    1曹维安:《诺曼说新探与诺曼学派》,载《世界历史》1998年第1期。
    2曹维安:《诺曼说新探与诺曼学派》,载《世界历史》1998年第1期。
    3曹维安:《俄国史学界关于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争论》,载《世界历史》2008年第1期。
    1А.Н.Сахаров.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ени до конца17века.М.c.15.
    2[古罗马]塔西佗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马雍、傅元正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79页。
    3陈志强著:《巴尔干古代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8页。
    1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7页。
    2[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
    58页。
    3А.М.Панкрат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М.1954.c.34.
    4А.М.Панкрат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М.1954.c.35.
    1[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俄罗斯文化史》,焦东健、董茉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5页。
    2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9-11页。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11页。
    2А.М.Панкрат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М.1954.c.36.
    3付世明:《论俄罗斯民族的起源及其形成》,载《北方论丛》2008年第1期。
    4[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4页。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4页。
    2[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6页。
    3[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41页。
    1赵云中著:《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2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12页。
    3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
    1[英]佩里·安德森著:《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郭方、刘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9页。
    1Н.М.Дружинина,Л.В.Черепнина.Вопрос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рисской народность и начия.М-Л.1958.c.25.
    2陈志强著:《巴尔干古代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82页。
    1王钺:《〈罗斯法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2[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8页。
    4Анисимов.Е.В.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М.2007.c.39.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5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5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
    2[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6页。
    3[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1页。
    4[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7页。
    5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6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6页。
    1叶秋华:《西欧中世纪法制发展特点论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2王小波:《俄罗斯法律制度的源起初探》,载《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4期。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4参见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9页。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14页。
    2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48-61.
    1于沛、戴桂菊、李锐著:《斯拉夫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2М.В.Нечкиной,Б.А.Рыбак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Том1).М.1956.c.82.
    1Тихомиров М.Н.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67.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3王松亭:《〈罗斯法典〉形成始末》,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3期。
    4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67.
    5С.В.Юшков.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М.2002.c.303.
    1М.В.Нечкиной,Б.А.Рыбак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Том1).М.1956.c.84.
    2张寿民著:《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5页。
    2М.В.Нечкиной,Б.А.Рыбаков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Том1).М.1956.c.85.
    1张寿民著:《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2王松亭:《〈罗斯法典〉形成始末》,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3期。
    1[英]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8-39页。
    1朱寰:《略论〈罗斯法典〉产生的社会条件》,载《求是学刊》,1994年第3期。
    2С.В.Юшков.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М.2002.c.225.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页。
    1Тихомиров М.Н.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35.
    2А.А.Шахматов.Обозрение русских летописных сводов ⅩⅣ-ⅩⅥ вв.М.1938.c.161-181.
    3Тихомиров М.Н.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36.
    1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36.
    2А.А.Шахматов.Розыскания о древнейших летописных сводах.С-П.1908.c.215-216.
    3А.А.Шахматов.Розыскания о древнейших летописных сводах.С-П.1908.c.507-508.
    1Тихомиров 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79.
    2Тихомиров 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79.
    3Тихомиров 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79.
    4张寿民著:《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5Тихомиров 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35.
    1Ю.Л.Проценко.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право:лекция.В.2000.c.37.
    2Тихомиров 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35.
    3С.В.Юшков.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М.2002.c.85.
    4参见С.В.Юшков.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М.2002.c.85-86.
    1С.В.Юшков.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М.2002.c.87.
    2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191.
    1С.В.Юшков.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М.2002.c.89-90.
    1Н.А.Максимейко.Масковская редакция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ы./Проблемы источниковедения.Сборникстатей.М.1948.c.162.
    2Тихомиров 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 М-Л.1941.c103-194.
    3С.В.Юшков.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М.2002.c.91-92.
    1С.В.Юшков.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М.2002.c.9-10.
    2Н.Калачовь.Текст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ы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четырехь списковь разныхь редакции.С-П.1889.c.2-4.
    3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33.
    1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33.
    2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34.
    1封丽霞著:《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8页。
    1张爱平:《从Pycb(罗斯)到Pocсия(俄罗斯):历史和语言》,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社哲版)1994年第1期。
    2[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64页。
    1张爱平:《从Pycb(罗斯)到Pocсия(俄罗斯):历史和语言》,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社哲版)1994年第1期。
    2于沛、戴桂菊、李锐著:《斯拉夫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3赵云中著:《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1如《汉穆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摩奴法典》都是以这种体例排列的,即将有关法院审判和诉讼救济的内容置于法典之开卷,而将有关实体性权利义务的内容搁于法典之尾末。
    2封丽霞著:《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2-314页。
    1[英]梅因著:《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出版社1997年版,第9-10页。
    1王小波:《俄罗斯法律制度的源起初探》,载《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4期。
    2参见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7页。
    1参见Н.Калачовь.Текст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ы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четырехь списковь разныхьредакций.СП.1889.c.1-47.
    1М.В.Нечкиной,Б.А.Рыбак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Том1).М.1956.c.76.
    1陈志强著:《巴尔干古代》,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90页。
    2[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8页。
    3大斯基泰人包括瓦良格人、斯拉夫人、楚德人、克里维奇人、麦良人、德列夫利安人、拉基米奇人、波良人、塞维利安人、维亚吉奇人、霍尔瓦特人、杜列比人,还有担任翻译人员的吉维尔人。
    4[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1页。
    5希腊火,是一种古代发火火药,利用机械发射,内含石油等易燃物,水也不能令其熄灭,多用于海战和攻城。
    1参见王钺:《斯维雅托斯拉夫东征的历史意义》,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1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15.
    2赵士国著:《俄国政体与管制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1М.В.Нечкиной,Б.А.Рыбак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Том1).М.1956.c.86.
    1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16.
    1И.Н.Кузницо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ова России.М.2007.c.72.
    2[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6页。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39页。
    2尹曲、王松亭著:《基辅罗斯》,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1页。
    3Р.Г.Скрынников.Русская история IX-XVII ветов.С-П.2006.c.94.
    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67页。
    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77页。
    2[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83页。
    1参见[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30页。
    2М.В.Нечкиной,Б.А.Рыбак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Том1).М.1956.c.84.
    3М.В.Нечкиной,Б.А.Рыбак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Том1).М.1956.c.84.
    4[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参见[俄] Н.П.巴甫洛夫-西利万斯基著:《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98页。
    1И.Н.Кузницо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ова России.М.2007.c.73.
    1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2И.2009.c.21.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22.
    1Тихомиров.М.Н.Древнерусские города.М.1956.с.15.
    1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21.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2页。
    2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21.
    1王松亭:《基辅罗斯政治制度考略》,载《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
    2赵玉霞、韩金峰著:《外国政治制度史》,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第216页。
    3王松亭:《基辅罗斯政治制度考略》,载《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
    1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27页。
    2王松亭:《基辅罗斯政治制度考略》,载《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
    1曹维安著:《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页。
    2罗爱林:《俄国农村公社名称探析》,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
    1[俄]H.П.巴甫洛夫一西利万斯基著:《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74页。
    2索别斯季安斯基.И.М,《论文集指南》,c.115-116.转引自[俄]H.П.巴甫洛夫一西利万斯基:《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75页。
    3[俄]H.П.巴甫洛夫一西利万斯基著:《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75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47页。
    2曹维安著:《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7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6页。
    1尹绍伟、崔正领:《浅析俄国村社制度的演化》,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9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9页。
    1参见[俄]В.О.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徐昌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0页。
    1[俄] Н.П.巴甫洛夫-西利万斯基著:《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51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5页。
    2张建华:《俄国贵族阶层的起源、形成及其政治觉醒》,载《理论学刊》2008年第6期。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15页。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5.
    3[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15页。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34页。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7.
    3[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93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9.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9.
    1Ю.Л.Проценко.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право:лекция.Волгоград.2000.c.23.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0.
    2Ю.Л.Проценко.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право:лекция.Волгоград.2000.c.23.
    3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1.
    4Греков Б.Д.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М.1953.с.228.
    1И.Н.Кузнецо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М.2007.c.76.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2.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49页。
    1[俄]В.О.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徐昌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7页。
    2[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俄罗斯文化史》,焦东健、董茉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3页。
    3[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7-28页。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0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4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0页。
    4参见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0-91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6页。
    2[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8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9-70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4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2Б.Д.Греков.Киевсая Русь.М.1953.c.160.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11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0页。
    1蒋路著:《俄国文史采微》,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287页。
    2张建华:《俄国贵族阶层的起源、形成及其政治觉醒》,载《理论学刊》2008年第6期。
    1张建华:《俄国贵族阶层的起源、形成及其政治觉醒》,载《理论学刊》2008年第6期
    2[俄] Н.П.巴甫洛夫-西利万斯基著:《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38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7页。
    2参见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页。
    1Юшков С.В.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феодализма в Киевской Руси.М.1989.с.167.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3、95页。
    3[俄] Н.П.巴甫洛夫-西利万斯基著:《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86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6、97页。
    2Греков Б.Д.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М.1953.с.225.
    1[俄] Н.П.巴甫洛夫-西利万斯基著:《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87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5页。
    1白玉:《基辅罗斯债农社会地位辩正》,载《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38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367.
    2А.В.Шободоева.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87.
    3参见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1、132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8页。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372.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页。
    1这种用剑来击打对方在古代罗斯社会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侵害行为,而是定性为侮辱犯罪,所以如果没有一定条件进行以剑击打他人的行为是要处以较为严重的刑罚。《罗斯法典》中只有在正当防卫下用剑回击才不承担刑事责任。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1、37、78页。
    2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 кури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19.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据王钺对法典的分析和注释,其中罗斯人是古代罗斯南方地区、在基辅附近的居民;侍从就是罗斯王公的扈从队;审判官为王公的重要助手,战时担任军官,平时负责王公法庭的审判工作;审判执行官是王公法庭审判案件的具体执行者;游民是从自己原来村社里游离出来的破产者,以及被释放的奴隶;斯洛维涅人是生活在诺夫哥罗德城郊区农村的居民。
    2这种杀人方式在王钺的《〈罗斯法典〉译注》中也被解释为“无意杀人”,同时他也认为是“过失杀人”,但是根据现代刑法理论推断,“过失杀人”的提法似乎不妥。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47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6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7、59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8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6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102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6、65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8、108页。
    5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1参见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6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2、103、105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5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4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1941.c.56.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6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9页。
    3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378.
    4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 кури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19.
    5参见[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55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107页。
    2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 кури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19.
    3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380.
    4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380.
    1[美]罗斯科·庞德著:《法理学》(第三卷),廖德宇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1[美]霍贝尔著:《原始人的法》,严存生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56-257页。
    2Правда.А.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к уголовному праву.М.1841.c.33.
    3А.М.Панкрат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М.1954.c.47.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5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6И.Н.Кузницо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ова России.М.2007.c.90.
    1[英]爱德华·甄克斯著:《中世纪的法律与政治》,屈文生、任海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2页。
    2[美]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著:《中世纪欧洲史》(第十版),杨宁、李韵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3[古罗马]塔西佗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马雍、傅元正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38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с.25.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58页。
    2[美]霍贝尔著:《原始人的法》,严存生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页。
    3王立民著:《古代东方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8-29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6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6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页。
    2参见王立民著:《古代东方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1-322页。
    3[美]伯尔曼著:《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47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0页。
    3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c.258.
    4[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古代社会》(上册),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74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0-61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1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2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9、53页。
    1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1941.c.200.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4-25页。
    1王钺译注:《〈往年纪事〉译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228页。
    2王钺译注:《〈往年纪事〉译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229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24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5、28、59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59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6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4、35、66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的,第72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9页。
    1张寿民著:《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2[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
    232页。
    3[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11页。
    4参见[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2页。
    1乐峰主编:《俄国宗教史》(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65-366页。
    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
    117页。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81.
    3[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页。
    4[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
    118页。
    1Сергеевич В.И. Лекции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 древней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С-П.1910.c.199.
    2[芬兰]E.A.维斯特马克著:《人类婚姻史》(第二卷),李彬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88页。
    3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81.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81.
    2[芬兰]E.A.维斯特马克著:《人类婚姻史》(第二卷),李彬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810页。
    3[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83.
    2[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
    118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116页。
    4姚海著:《俄罗斯文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84.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0、121页。
    1她话语中所指对象明显是弗拉基米尔,其原因即为弗拉基米尔的母亲原来是奴隶身份。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93.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495.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06.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14.
    1[芬兰]E.A.维斯特马克著:《人类婚姻史》(第二卷),李彬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702页。
    2[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12页。
    1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Кур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18.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22-533.
    1Ригельман.А.И.Истории о Донских казаках.М.1846.c.9.
    1参见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38-539.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42.
    3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Кур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18.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页。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45.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8页。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46.
    3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Кур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17.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47.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5、121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115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5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6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5页。
    3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58.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8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2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0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0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6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6页。
    1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84.
    1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Кур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15.
    2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71.
    1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70.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4页。
    1张寿民著:《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1А.В.Шободоева.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71.
    2М.Н.齐霍米洛夫著:《俄国早期反封建运动》,王松亭、姜挂石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
    3杨翠红、张晓华:《东正教对罗斯封建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载《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第1期。
    1Ю.Л.Проценко.Древнирусск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право.Волгоград.2000.c.38.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6页。
    3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89-590.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91.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103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页。
    1[苏]尼·米·尼科利斯基著:《俄国教会史》,丁士超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6-37页。
    1乐峰主编:《俄国教会史》(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7-78、87页。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599.
    1参见周枏著:《罗马法原论》(下册),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677页。
    2俄国《一五五○年律书》,张寿民译,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编:《外国法制史汇刊》(第一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9页。
    1参见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685.
    1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кур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16.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4页。
    2张寿民著:《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3А.В. Шободоева.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76.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692.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
    1周枏著:《罗马法原论》(下册),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918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694.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2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2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0页。该条在《〈罗斯法典〉译注》中表述为“如果某人不知实情购买了别人的霍洛普。那么,当原主人索取霍洛普,而某人举行发誓,表明自己因不知道才购买的,然后取回自己的钱款……”但是据王钺教授的意见,普希金抄本在此处进行了补充,即“若某人知道却仍购买了别人的霍洛普,那么,他就丧失了那笔钱款。”所以《罗斯法典》中这条规定是经过了补充意见才形成的,但是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1参见[俄] Н.П.巴甫洛夫-西利万斯基著:《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6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2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4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2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3-84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4页。
    3[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64页。
    4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699.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版,第83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118页。
    3[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243-244页。
    1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93-94.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704.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1И.Н.Кузндцо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М.2007.c.82.
    2И.Н.Кузндцо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М.2007.c.82-83.
    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50-251页。
    2乐峰主编:《俄国宗教史》(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36-437页。
    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
    249页。
    2[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
    250页。
    1[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51页。
    2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c.44.
    3[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51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709.
    2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 кури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20.
    1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 курис лекций.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c.20.
    2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 М.2005.c.710.
    3这里的所谓的“提起诉讼”不仅包括可以向当时的审判组织进行申诉或控告,更重要的是进行私人性质的救济,即复仇。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2页。
    1Попов.А.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к уголовному праву.М.1841.c.101.
    2Попов.А.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к уголовному праву.М.1841.c.104.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6页。
    2Попов.А.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к уголовному праву.М.1841.c.105.
    1赵振英著:《俄国政治制度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10、15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60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718.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
    2参见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719.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29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3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8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3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3页。
    2[英]罗伯特·巴特莱特著:《中世纪神判》,徐昕、喻中胜、徐昀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7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3页。
    4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3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722.
    2徐昕:《司法决斗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期。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722.
    2参见[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24页。
    3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723
    4《一四九七年会典》本身就是一部确定如何进行审判的法律,其中会典一开始就明确了有关司法决斗的问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2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3页。
    3Попов.А.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к уголовному праву.М.1841.c.121.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c.708.
    1[俄]德谢利哈乔夫著:《解读俄罗斯》,吴晓都、王焕生、季志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
    2乐峰主编:《俄国宗教史》(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7页。
    3乐峰著:《东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42页。
    1[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俄罗斯文化史》,焦东健、董茉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7页。
    2李晶:《从多神教到罗斯受洗———俄罗斯宗教之路历史探源》,载《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4期。
    3当时被称为“异端”的教派有几个,较为著名的是埃及的阿里乌教派、科普特教派,叙利亚的聂斯托利教派,北非的多那图斯教派,他们所代表的主要是基督教的下层教徒,例如奴隶、城市平民的利益,同时也部分地反映了中层教徒——城市中等阶层的思想情绪。在这些“异端”教派中影响的最大的就是阿里乌教派。
    1乐峰著:《东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5页。
    2乐峰著:《东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4页。
    3这几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包括325年的“尼西亚宗教会议”、公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公元449年在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城的宗教会议、公元451年在小亚细亚查尔西顿城召开的“查尔西顿会议”、公元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公元681年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公元787年召开的“第二次尼西亚宗教会议”。《尼西亚信经》来源于“尼西亚宗教会议”制定的统一的宗教信条,该信条确定圣
    父、圣子、圣灵为三位一体,强调圣父和圣子为同一体,该宗教信条后经修订就是《尼西亚信经》,成为正统基督教会教义的基本原则。
    1[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95页。
    1姚海著:《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2[美]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著:《中世纪欧洲史》(第十版),杨宁、李韵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3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4-355页。
    1А.М.Панкрат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М.1954.c.45.
    2[美]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著:《中世纪欧洲史》(第十版),杨宁、李韵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3李晶:《从多神教到罗斯受洗———俄罗斯宗教之路历史探源》,载《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4期。
    1[俄]格奥尔基·弗洛罗夫斯基著:《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吴安迪、徐凤林、隋淑芬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2乐峰著:《东方基督教探索》,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第179页。
    3乐峰主编:《俄国宗教史》(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414页。
    4[俄]格奥尔基·弗洛罗夫斯基著:《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吴安迪、徐凤林、隋淑芬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1[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俄罗斯文化史》,焦东健、董茉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7页。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9-250页。
    2杨翠红:《东正教对罗斯封建制度发展促进作用》,载《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第1期。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7、77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47页。
    2[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2页。
    3[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2页。
    1王小波:《俄罗斯法律制度的源起初探》,载《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4期。
    2[俄]德谢利哈乔夫著:《解读俄罗斯》,吴晓都、王焕生、季志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1参见[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54页。
    2[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著:《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3王小波:《俄罗斯法律制度的源起初探》,载《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4期。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0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2页。
    3Закон и суд во времена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ы.http://www.allpravo.ru/library/doc313p/instrum2359/item2362.html.访问时间2010年12月20日。
    4[俄] В.О.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06页。
    1[意]彼得罗·彭凡德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2[俄] В.О.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徐昌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49页。
    1[俄] В.О.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徐昌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50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18页。
    3[俄] В.О.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徐昌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50页。
    1[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55页。
    1[美]埃尔曼著:《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
    1详编法典第3条规定:“如果某人抢劫杀害王公的人,而凶手为抓获。那么,被害人的头所在的维尔福,交纳命金八十格里夫纳。”第5条规定:“如若维尔福开始交纳悬案命金后,凶手在维尔福内部找到了,维尔福仍须交纳悬案命金以资助凶手。”
    2这一点的法条依据是《雅罗斯拉维奇法典》第20条,即“如果某人故意抢劫杀害总管,而维尔福没有追查捕捉凶手。那么,被害人的尸首所在的维尔福,必须交纳命金。”
    3《摩诺马赫法规》第77条规定:“如果未能当场抓获盗贼,那么,应沿足迹追寻。如果足迹通向村庄或窝棚,而没有自己寻找的足迹,或者追寻半途而废,那么,应赔偿盗窃损失并交纳罚金。”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8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4《审判法》中表述为“关于武器。如果有人损坏了他人的枪矛,或者盾牌,或者战斧,主人还想保存他们,可以得到另外的赔偿……”
    5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
    1周旺生:《法典在制度文明中的位置》,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4期。
    2周旺生:《法典在制度文明中的位置》,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4期。
    3严存生:《对法典和法典化的几点哲学思考》,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9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5页。
    1[苏] В.В.马夫罗金著:《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余大钧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45页。
    2张寿民著:《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1张寿民著:《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2[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著:《俄罗斯史》(第七版),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3页。
    4张寿民译:《一四九七年律书》,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编:《外国法制史汇刊》(第一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12页。
    1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
    2张寿民译:《一四九七年律书》,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编:《外国法制史汇刊》(第一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13-214页。
    3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9页。
    1、М.Ф.Владимирский-Буданов.Обзор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 права.М.2005(.М.Ф.弗拉基米尔斯基-布达诺夫:俄罗斯法制史概述,莫斯科,2005年版。)
    2、Попов.А.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к уголовному праву.М.1841(.波波夫.А:罗斯法典中的刑事法律,莫斯科,1841年版。)
    3、А.В.Шободоева.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курс лекций и методические материалы.И.2009.(А.В.莎波达耶娃:国家与法的历史:演讲大纲,伊尔库斯克,2009年版。)
    4、Юшков.С.В.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феодализма в Киевской Руси.М.1989.(尤什科夫.С.В:基辅罗斯时期的封建主义,莫斯科,1989年版。)
    5、И.Н.Кузндцо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М.2007.(И.Н.库兹涅佐夫:俄罗斯国家与法的历史,莫斯科,2007年版。)
    6、А.Н.Сахаров.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ени до конца17века.М.2001.(А.Н.萨哈罗夫:从古代到17世纪的俄罗斯史,莫斯科,2001年版。)
    7、А.М.Панкрат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М.1954.(А.М.潘克拉托娃:苏联史,莫斯科,1954年版。)
    8、Н.М.Дружинина,Л.В.Черепнина.Вопрос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рисской народность и начия.М-Л.1958.(Н.М.德鲁日尼娜,Л.В.切列波尼娜:俄罗斯民族与风俗的形成,莫斯科-列宁格勒,1958年版。)
    9、Анисимов.Е.В.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М.2007.(阿尼西莫夫.Е.В:俄罗斯史,莫斯科,2007年版。)
    10、Тихомиров.М.Н.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о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е.М-Л.1941.(季哈米洛夫.М.Н:俄罗斯法典研究,莫斯科-列宁格勒,1941年版。)
    11、М.В.Нечкиной,Б.А.Рыбакова.История СССР(Том1).М.1956.(М.В.涅奇金诺,Б.А.雷巴科娃,苏联史第一卷,莫斯科,1956年版。)
    12、С.В.Юшков.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М.2002.(С.В.尤什科夫:罗斯法典,莫斯科,2002年版。)
    13、А.А.Шахматов.Обозрение русских летописных сводов ⅩⅣ-ⅩⅥ вв.М.1938(.А.А.沙赫马托夫:14—16世纪俄罗斯编年史评述,莫斯科,1938年版。)
    14、Ю.Л.Проценко.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право:лекция.В.2000(.Ю.Л.普罗岑科:古代的国家与法律:讲义,伏尔加格勒,2000年版。)
    15、Н.А.Максимейко.Масковская редакция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ы./Проблемыисточниковедения.С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М.1948.(Н.А.马克西米科:罗斯法典的莫斯科抄本,《科学问题》讨论汇编,莫斯科,1948年版。)
    16、Н.Калачовь.Текст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ды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четырехь списковьразныхь редакций.С-П.1889.(Н.卡拉津夫:四个抄本基础上的罗斯法典条文,圣-彼得堡,1889年版。)
    17、Р.Г.Скрынников.Русская история IX-XVII вв.С-П.1997.(Р.Г.斯克伦尼科夫:4—17世纪俄罗斯的历史,圣-彼得堡,1997年版。)
    18、Тихомиров.М.Н.Древнерусские города.М.1956.(季哈米洛夫.М.Н:古代俄罗斯的城市,莫斯科,1956年版。)
    19、Сергеевич.В.И.Лекции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 древней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гоправа.С-П.1910.(谢尔盖耶维奇В.И:古代俄罗斯法律史研究,圣-彼得堡,1910年版。)
    20、Ригельман.А.И.Истории о Донских казаках.М.1846.(里格而曼.А.И:顿河哥萨克的历史,莫斯科,1846年版。)
    21、Греков.Б.Д.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М.1953.(格列科夫.Б.Д:基辅罗斯,莫斯科,1953年版。)
    22、Белковец.Л.П,Белковец.В.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Новосибирск.2000.(别尔科维茨.Л.П,别尔科维茨.В.В:俄罗斯国家与法的历史,新西伯利亚,2000年版。)
    23、В.В.Гуляева.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IX-XVII вв.М.2006.(В.В.古拉耶娃:4—17世纪俄罗斯国家的历史,莫斯科,2006年版。)
    24、И.А.Исаев.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 России.М.2005(.И.А.伊萨耶夫:俄罗斯国家与法的历史,莫斯科,2005年版。)
    25、С.М.Соловьев.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ен.М.2006.(С.М.萨拉维耶夫:古代俄罗斯的历史,莫斯科,2006年版。)
    26、Т.К.Красильникова.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и праваРоссии}.Волгоград.2003.(Т.К.克拉西利尼科娃:俄罗斯国家与法的历史,伏尔加格勒,2003年版。)
    27、Амелъченко.В.В.Дружины Древней Русь.М.1992.(阿梅利琴科.В.В:古代罗斯的亲兵,莫斯科,1992年版。)
    28、В.Ф.Антонов.Книга для чтения по истории СССР: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ендо конца XVIII.М.1984.(В.Ф.阿尼托诺夫:苏联史报告:从古代到18世纪末,莫斯科,1984年版。)
    29、А.Г.Кузьмин.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ен до1618г.М.2003.(А.Г.库兹明:从古代到1618年的俄罗斯历史,莫斯科,2003年版。)
    1、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王钺译注:《〈罗斯法典〉译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王钺译注:《〈往年纪事〉译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4、王松亭译注:《古史纪年》,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5、赵振英著:《俄国政治制度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乐峰主编:《俄国宗教史》(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7、陈志强著:《巴尔干古代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
    8、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赵云中著:《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王立民著:《古代东方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张寿民著:《俄罗斯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封丽霞著:《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赵士国著:《俄国政体与管制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赵玉霞、韩金峰著:《外国政治制度史》,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
    15、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曹维安著:《俄国史新论: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姚海著:《俄罗斯文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周枏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9、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编:《外国法制史汇刊》(第一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0、乐峰著:《东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乐峰著:《东方基督教探索》,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22、金雁、卞悟著:《农村公社、改革和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3、蒋路著:《俄国文史采微》,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24、于沛、戴桂菊、李锐著:《斯拉夫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美]伯尔曼著:《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26、[美]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著:《中世纪欧洲史》(第十版),杨宁、李韵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英]爱德华·甄克斯著:《中世纪的法律与政治》,屈文生、任海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8、[美]霍贝尔著:《原始人的法》,严存生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
    29、[美]罗斯科·庞德著:《法理学》(第三卷),廖德宇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0、[英]梅因著:《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出版社1997年版。
    31、[英]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32、[英]罗伯特·巴特莱特著:《中世纪神判》,徐昕、喻中胜、徐昀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3、[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历史教程》(第一卷),张草纫、浦允南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34、[古罗马]塔西佗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马雍、傅元正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35、[俄]T.C.格奥尔吉耶娃著:《俄罗斯文化史》,焦东健、董茉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6、[英]佩里·安德森著:《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郭方、刘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7、[俄] Н.П.巴甫洛夫-西利万斯基著:《俄国封建主义》,吕和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38、[芬兰]E.A.维斯特马克著:《人类婚姻史》(第二卷),李彬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9、[苏]尼·米·尼科利斯基著:《俄国教会史》,丁士超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0、[俄]德谢利哈乔夫著:《解读俄罗斯》,吴晓都、王焕生、季志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俄]格奥尔基·弗洛罗夫斯基著:《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吴安迪、徐凤林、隋淑芬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3、[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著:《俄罗斯史》(第七版),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4、[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俄国各阶层史》,徐昌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45、[意]彼得罗·彭凡德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俄]拉夫连季编:《往年纪事》,朱寰、胡敦伟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47、[苏]М.Н.齐霍米洛夫著:《俄国早期反封建运动》,王松亭、姜挂石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8、[美]摩尔根著:《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1、曹维安:《诺曼说新探与诺曼学派》,载《世界历史》1998年第1期。
    2、曹维安:《俄国史学界关于古罗斯国家起源问题的争论》,载《世界历史》2008年第1期。
    3、付世明:《论俄罗斯民族的起源及其形成》,载《北方论丛》2008年第1期。
    4、王钺:《〈罗斯法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5、叶秋华:《西欧中世纪法制发展特点论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6、王小波:《俄罗斯法律制度的源起初探》,载《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4期。
    7、王松亭:《〈罗斯法典〉形成始末》,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3期。
    8、朱寰:《略论〈罗斯法典〉产生的社会条件》,载《求是学刊》1994年第3期。
    9、张爱平:《从Pycb(罗斯)到Pocсия(俄罗斯):历史和语言》,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社哲版)1994年第1期。
    10、王钺:《斯维雅托斯拉夫东征的历史意义》,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11、王松亭:《基辅罗斯政治制度考略》,载《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
    12、罗爱林:《俄国农村公社名称探析》,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
    13、尹绍伟、崔正领:《浅析俄国村社制度的演化》,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4、杨翠红、张晓华:《东正教对罗斯封建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载《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第1期。
    15、李晶:《从多神教到罗斯受洗———俄罗斯宗教之路历史探源》,载《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4期。
    16、马英昌:《基辅罗斯时期的公社》,载《人文杂志》1983年第3期。
    17、王文娟:《俄国农村公社研究状况概述》,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8、张广翔:《俄国村社制度述论》,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9、王松亭:《古罗斯依附农民初探》,载《史学集刊》1984年第3期。
    20、王松亭:《术语“斯麦尔德”探疑》,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第5期。
    21、白玉:《基辅罗斯债农社会地位辩证》,载《宁波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
    22、张建华:《俄国贵族阶层的起源、形成及其政治觉醒》,载《理论学刊》2008年第6期。
    23、严存生:《对法典和法典化的几点哲学思考》,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
    24、周旺生:《法典在制度文明中的位置》,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4期。
    25、王起亮:《东斯拉夫人的起源初探》,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26、张爱平:《从〈往年纪事〉看古罗斯国家的起源》,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2期。
    27、王立民:《〈罗斯法典〉的罚金制度透析》,载韩延龙主编:《法律史论文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8、刘忠桂:《封建俄国缙绅会议简析》,载《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3期。
    29、戴桂菊:《俄罗斯东正教探源——罗斯接受基督教的原因与后果》载《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
    30、杨翠红:《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对外贸易(11~14世纪)》,载《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6期。
    31、乐峰:《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载《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3期。
    32、国春雷:《基辅罗斯与拜占廷赫尔松之战原因新论》,载《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
    33、杨翠红:《基辅罗斯的基督教化问题初探》,载《东疆学刊》2001年第2期。
    34、杨翠红:《试论东正教的罗斯化》,载《史学集刊》2004年第1期。
    35、张百春:《基督教在俄国的引进与传播》,载《哈尔滨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36、孙炳莹:《关于“诺曼起源论”的管见》,载《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
    37、王松亭:《古斯拉夫人源流考》,载《史学集刊》1991年第3期。
    38、顾銮斋:《试论诺夫哥罗德共和政体》,载《世界历史》1995年第1期。
    39、朱寰:《论古代罗斯国家的起源——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第五章读后》,载《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1期。
    40、王春永:《浅析东正教对俄罗斯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载《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7期。
    41、齐嘉:《古罗斯起源问题中的反诺曼理论——评述以Б.Д.格列科夫为代表的“农业罗斯”说》,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