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启示思考为“线”,以文献参证为“珠”,对社会群体沟通的平衡问
    题进行哲学层次的溯源与追问,提出并释证如下尚不成熟的命题;
     ①社会群体是客观的,划分是主观的;社会群体的优劣势由多种因素制约,
     社会群体的优劣势是相对的、暂时的。
     ②社会群体沟通的平衡是受多变量影响的、“生成”的博弈过程;通过“换
     位思考”的信息对称,确定“和而不同”的策略抉择,实现“双赢”的沟
     通效益。
     ③界定“话语影响力”概念,阐述话语影响力的“马太效应”;生活方式对
     话语方式具有压倒性的制约作用。
     ④简释理念价值、规范价值、实用价值、底线价值四层次说;主张通过提
     倡理念价值,固守底线价值,将理念价值、实用价值“通则”为规范价值。
     实现社会群体的沟通平衡,减少失范与失序现象。
     ⑤在一定的限度内,信息量、参与度、自由度与社会群体沟通效果呈正相
     关,超过限度则走向反面;不要拔高社会无力满足的期望值,不要加剧社
     会群体间的心理失衡;平衡的资源配置,可能有不平衡的心理感觉;不平
     衡的资源配置,可能有平衡的心理感觉;同样的资源配置,不同的沟通策
     略,会有不同的心理感觉,会有不同的社会效果。
     ⑤社会转型的剧烈程度,决定社会群体间沟通的难度;沟通失衡的积淀具
     有传承性、爆发性,往往出现“父债子还”现象;对潜在社会群体的沟通,
     未雨绸缪事半功倍,亡羊补牢事倍功半;“时滞”、“时差”和“断裂”
     是社会群体沟通平衡的几个难点。提出社会转型期群体素质的“假晶现象”、
     群体心态的“老虎法则”、群体关系的“与狼共舞法则”等较形象的解释
     理论。
     ⑦通过“兵种配合论”、“好房子论”、“假肢论”、“送变电论”等解释理论
     说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功能是互补的,而不是互代的;
     健全的沟通渠道不仅带来社会群体间沟通的平衡,还带来健全的公民和健
     全的社会;社会群体均衡沟通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当上——
     下沟通渠道通畅时,人们就不会听信谣言和热衷打探小道消息。当下——
     上沟通渠道通畅时,人们就不会越级上访;当一个社会群体如果能够以
     话语的和平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时,一般就不会用暴力的方式来
     证明自己的力量和尊严;一个国家的规模越大,社会群体的规模越大,社
     会群体的数量越多,需要的沟通渠道就越多、越宽。等等。
The balanc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s is very delicate system of checks and counterchecks. Without communication socity would be in a pitiable state and the necessary intercourse between its members would be interfered with by needless offences and troubles.l found many examples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draw inspiration from scriptures through document research.
    We should look at the whole picture on the topic. Social acceptability,social prediction,social integration,social policy,social instiution,social order,time lag and well-timed, accumulation, optimum and refrain from the "overs" ,safety-values for pent-up anger,and so on.
    Be in a dilemma,The endless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al technology has meant the incessant widening of the real gap.the differentials between the top and the bottom have been great and growing greater. Mor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But the alterations of communication have been slow.w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Love and tolerant and honor and pity and
    pride and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__the old universal truths lacking
    which any communication is ephemeral and doomed. The miseries of mankind are largely due to their putting a false value on things that neither feel nor understand.Diminish wants instead of increasing needs.Change attitude and whole communication will change.Have faith in something larger than profit. Don't judge what's in some_group's heart by the way they look.Only make promises we can keep. Work through problems step by step and one day at a time.
    Strong groups have their strategies while weak groups also have their own lines.We recognize our similarities,we respect our differences.the views should have been adopted by the most of groups.strive for balance and moderation.search for the middle ground in communication.Much of it still remains to be explored.
引文
[1]与脱轨解码类似的学理有:柏拉图灵魂印记的摹本,莱布尼茨式的“重叠”(folds),弗斯丁格尔(L.Feslinger)的人寻求与自己协调的信息(王忠义,1996:32),维柯的“心头词典”,麦迪逊的“偏好” (达尔,1999:138),斐迪南·滕尼斯的“脑海库存” (斐迪南·滕尼斯,1999:162),伯格的共同知识库(R·沃斯诺尔等,1990:36):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知的测绘”(弗雷德里克·詹姆逊,1998:11-14);舒茨认为,“生平情境”(biographical situation)使个体根据其特定的“现有知识储备”(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理解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性,并且采取相应行动(苏国勋等,1996:342-343);休谟的“印象的摹本”,“任何东西我们如果在以前不曾借外部感官或内部感官感觉过,那我们便不能来思想它” (休谟,1997:57):人类对遥远未知的东西,都根据已熟悉的近在手边的事物进行判断,把自己当作衡量宇宙的标准(维柯,1986:29、83、97):“个人印象”、“内省证据”(introspeclive evidences)(朱光潜,1983:13)、培根说的“洞穴假象” (培根,1984:28)和“个人量尺”,人们的知觉总是“依个人的量尺而不是依宇宙的量尺”,如同一面凹凸镜,在反映事物时掺入自己的性质而使事物的性质变形和褪色(培根,1984:19);康德在论知性纯概念图式时说,进入意识之中的经验知觉已经由人类的创造能力整理和筛选过了(马克斯·霍克海默,1989:153):海德格尔认为,人这个特殊的存在者“可以给任何存在物提供尺度”(海德格尔,1995:148);丹纳的“我们不知不觉的手里有一个尺度” (丹纳,1991:376);美国法学家罗·庞德(Roscoe Pound)说:“我们总是设法通过旧的己知的东西来理解新的未知的东西” (罗·庞德,1984:93):阿尔弗莱德·怀特海说;“人体的行为与内在经验的行为体系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阿尔弗莱德·怀特海1999:67):加缪说:“超出我自身处境的意义,对我有什么意义呢?”(萨特,1990:165):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马克思,42卷:126):特雷西的“类比想象”(an analogical imagination),谷鲁斯(Groos)、施莱尔马赫的“移情”作用的“内模仿”(特雷西,1998:34;朱光潜,1983:17);普特南的“钵中之脑” (希拉里·普特南,1997:6-26),因为,真理是某种合理的可接受性—是我们的诸信念之间、我们的信念同我们的经验之间的某种理想的融贯(希拉里·皆特南,1997:55);是克里普所说的“认知上的偶然的必然真理” (希拉里·普特南,1997:219);李普曼“头脑中的图象”;赫尔曼·施密茨的“身体知觉”更扩大和改写理解的内涵,他认为:理解往往渗透了理解者的倾向、情感观念利禀赋等,是对对所理解事物的重构;它借助于直观的理解力,依据一种在情感中确实下来的标准,在适当的瞬间达到对对象的整体性把握,而不是也不能逐个地将对象的多样性信息
    
    道说出来(赫尔曼·施密茨,1997:ⅩⅩⅠⅠⅠ);马克·约翰逊说:我们的理解是我们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马克·约翰逊,1987:102)。
    [2]同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结果表明:91.5%的青年认为“有理想”很重要或比较重要,两者反差甚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9:21),不知是调查者有问题,还是被调查者有问题?某市场调查机构根据出钱多少为产品排名次,是引导市场,还是误导消费(《市场报》,1999年5月26日)?我们需要的是《街角社会》、《存在与荒谬》那样的调查。
    [3]我用隐蔽度量访谈法调查了30多名来京求学、打工者,从他们的期望值尤其他们家人的期望值看,大都是不现实的。这让我联想起古代的科举,谁不梦想中举后让“红裙争看绿衣郎”?但更多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米时近来”(《全唐诗话》卷6)。报载:春节前盗窃案剧增,作案嫌疑人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农民。被激起了发财的欲望,却没有致富的本领,没有多少发财的机会,但总不能空着手回家呀。据胡斌关于“民工潮”调研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并不是“民工潮”的直接起因(《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2月26日)。城市的综合诱惑使安心黄土的农民越来越少,12亿张嘴吃什么?有的经济学家撰文说可以靠进口。按每人日口粮一斤计,12亿斤是个什么体积?如果发生战争呢?最需要文化的农村却越来越由最没有文化的农民来维持,背负着这样沉重的翅膀,中国的现代化能飞多高?父母都望子成“龙”,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提前宣判是“虫”,于是,中国200万吸毒者中,180万是青少年,甚至出现杀母惨案。
    [4]传媒技术发展及整合情况可参见N·维纳,1978;托玛斯·鲍德温等,2000:明安香,1999;W·E·哈拉尔,1999;约翰·奈斯比特,1996;阿尔文·托夫勒,1996b;厄尔·迈纳,1998等。传播科技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的承受力甚至想像力,所以,应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5]最近,我才品味出胡塞尔“悬搁”的意义,以及与“存在性皈依”的关系,从而带来个人的完全转变。
    
    
    阿尔弗莱德·怀特海 (1999):《思想方式》,华夏出版社。
    阿尔贝特·史怀泽 (1995):《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阿格妮丝·赫勒 (1990):《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
    阿伦·布洛克 (1997):《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
    阿维森纳 (1963):《论灵魂》,商务印书馆。
    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 (1996):《谁之正义?谁之合理性?》,当代中国出版社。
    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 (1996):《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阿尔文·托夫勒 (1983):《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
    阿尔文·托文勒 (1984):《预测与前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阿尔文·托大勒 (1996a):《未来的冲击》,新华出版社。
    阿尔文·托夫勒 (1996b):《力量的转移》,新华出版社。
    阿瑟·奥肯 (1987):《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
    阿·阿·古贝尔 (1997):《返回原始》,文化艺术出版社。
    爱因·兰德 (1993):《新个体主义伦理观》,上海三联书店。
    爱德华·萨丕尔 (1985):《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爱德华·W·萨义德 (1999):《东方学》,三联书店。
    爱因斯坦 (1976):《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艾尔曼 (1995):《从理学到朴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艾尔曼 (1998):《经学、政治和宗族》,江苏人民出版社。
    艾柯等 (1997):《诠释与过度诠释》,三联书店。
    艾恺 (1996);《最后的儒家》,江苏人民出版社。
    奥古斯丁 (1963):《忏悔录》,商务印书馆。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1963):《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
    奥修 (1996):《生存智慧》,学林出版社。
    奥斯博恩等 (1996):《改革政府》,上海译文出版社。
    奥威尔 (2000):《奥威尔经典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
    奥威尔 (1998):《一九八四》,辽宁教育出版社。
    A·J·格雷马斯 (1999):《结构语义学方法研究》,三联书店。
    A·J·赫舍尔 (1994):《人是准》,贵州人民出版社。
    安德烈 孔特-斯蓬维尔 (1997):《小爱大德》,中央编译出版社。
    安德鲁·斯特拉桑 (1999):《身体思想》,春风文艺出版社。
    安·比尔斯 (1991):《魔鬼辞典》,漓江出版社。
    安尔尼·吉登斯 (1998a):《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
    安尔尼·吉登斯 (1998b):《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
    安东尼·吉登斯 (1998c):《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
    
    
    安东尼·德·雅赛(1997):《重申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安东尼·萨摸斯(1996):《埃德加·胡佛秘史》,新华出版社。
    埃米尔·迪尔凯姆(1996):《自杀论》,商务印书馆。
    埃米尔·迪尔凯姆(1999):《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
    埃德加·莫林等(1997):《地球 祖国》,三联书店。
    埃利希·诺伊曼(1998):《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东方出版社。
    保罗·肯尼迪(1988):《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
    保罗·德曼(1998):《解构之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伯特兰·罗素(1996):《逻辑与知识》,商务印书馆。
    伯尔(1996):《伯尔文论》,三联书店。
    波德莱尔(1987):《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彼特·布劳(1991):《不平等与异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彼德·布劳(1988):《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
    彼得·圣吉(1994):《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
    B·M·索科洛夫(1988):《人的道德发展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巴特摩尔(1998):《平等还是精英》,辽宁教育出版社。
    巴赫金(1998a):《巴赫金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巴赫金(1998b):《巴赫金全集》(第二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巴赫金(1998c):《巴赫金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巴赫金(1998d):《巴赫金全集》(第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巴赫金(1998e):《巴赫金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巴赫金(1998f):《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巴格尔(1989):《历史学的范畴与方法》,华夏出版社。
    本·巴格迪坎(1986):《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
    边沁(1995):《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
    柏拉图(1986):《理想国》,商务印书馆。
    柏拉图(1998):《柏拉图“对话”七篇》,辽宁教育出版社。
    柏拉图等(1995):《论谎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柏格森(1958):《时间与自由意志》,商务印书馆。
    伯纳德·巴伯(1991):《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书店。
    布罗代尔(1997):《资本主义的动力》,三联书店。
    布罗代尔(1998):《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
    布罗代尔(1993):《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二卷,三联书店。
    本雅明(1989):《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三联书店。
    波林·罗斯诺(1998):《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别尔嘉耶夫(1999):《自由的哲学》,学林出版社。
    
    
    别尔嘉耶夫(1994):《人的奴役与自由》,贵州人民出版社。
    别尔嘉耶夫(1995):《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
    B·R·赫根汉(1988):《人格心理学》,作家出版社。
    B·巴伯(1989):《信任》,福建人民出版社。
    Brian Innes(2000):《人类酷刑史》,时代文艺出版社。
    贝尔纳·古尔内(1995):《行政学》,商务印书馆。
    贝蒂·H·齐斯克(1995):《政治学研究方法举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保罗·利科(1992):《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保罗·福塞尔(1998):《格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保罗·A·萨缪尔森等(1992):《经济学》(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
    保罗·阿尔托依兹(1998):《马丁.路德的神学》,译林出版社。
    贝奈戴特·克罗齐(1982):《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
    布龙菲尔德(1997):《语言论》,商务印书馆。
    布尔特曼等(1995):《生存神学与末世论》,上海三联书店。
    布尔加科夫(1998):《莫斯科——时空变化的万花筒》,辽宁教育出版社。
    鲍桑葵(1995):《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
    查尔斯·霍顿·库利(1999):《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华夏出版社。
    查尔斯·霍顿·库利(2000):《社会过程》,华夏出版社。
    C·P·斯诺(1995):《两种文化》,三联书店。
    池田大作(1996):《佛法·西与东》,四川人民出版社。
    D·C·菲立普(1988):《社会科学中的整体思想》,宁夏人民出版社。
    D·C·诺斯等(1994):《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
    D·C·米克(1992):《论反讽》,昆仑出版社。
    D·比瑟姆(1989):《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蒂利希(1988):《存在的勇气》,贵州人民出版社。
    达尔(1987):《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
    达尔(1999):《民主理论的前言》,三联书店。
    丹尼尔·贝尔(1989):《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丹尼尔·贝尔(1984):《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
    丹尼尔·J·布尔斯廷(1997):《创造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丹尼斯·麦奎尔等(1987):《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丹纳(1991):《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
    但丁(1990):《神曲》,上海译文出版社。
    迪特马尔·米特等(1996):《有为与无为》,三联书店。
    迪迪埃·埃里蓬(1997):《权力与反抗—米歇尔·福柯传》,北京大学出版社
    厄尔·迈纳(1998):《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
    大卫·雷·格里芬编(1998):《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
    
    
    杜威(1965):《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
    杜赞奇(1995):《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
    戴尔·W·乔根森(1997):《美国税制改革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
    戴维·赫尔德(1998):《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
    戴维·埃伦费尔德(1988):《人道主义的僭妄》,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戴维·伊斯顿(1999):《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
    E·M·温德尔(1995):《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三联书店。
    E·A·罗斯(1989):《社会控制》,华夏出版社。
    E·拉兹洛(1997):《决定命运的选择》,三联书店。
    E·云格尔(1995):《死论》,上海三联书店。
    恩格斯(1955):《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
    恩格斯(1972):《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
    恩斯特·卡西尔(1985):《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恩斯特·卡西尔(1999):《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
    F·J·戴森(1998):《全方位的无限》,三联书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斐迪南·滕尼斯(1999):《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凡伯伦(1997):《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
    富永健一(1992):《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弗兰西斯·福山(1998):《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
    弗兰茨·奥本海(1994):《论国家》,商务印书馆。
    弗·冯·维塞尔(1982):《自然价值》,商务印书馆。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1995):《和谐经济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1997):《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
    弗里德利希·席勒(1996):《秀美与尊严》,文化艺术出版社。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1998a):《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1998b):《布莱希特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弗朗索瓦丝·勒莫(1999):《黑寡妇—谣言的示意及传播》,商务印书馆。
    费尔巴哈(1979):《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商务印书馆。
    费希特(1984):《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商务印书馆。
    费希特(1998):《现时代的根本特点》,辽宁教育出版社。
    费·丘耶夫(1992):《同莫洛托大的140次谈话》,新华出版社。
    弗洛姆(1991):《人的呼唤》,上海三联书店。
    弗洛姆(1994):《健全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
    弗洛姆(1987):《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
    弗洛伊德(1987):《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商务印书馆。
    弗朗索瓦·于连(1998):《迂回与进入》,三联书店。
    房龙(1985):《宽容》,三联书店。
    
    
    房龙(1997):《房龙地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G·B·柯费尔德(1996):《智者运动》,兰州大学出版社。
    格雷厄姆·沃拉斯(1995):《政治中的人性》,商务印书馆。
    格尔哈斯·伦斯基(1988):《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古斯塔夫·勒庞(2000):《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戈尔巴乔夫(1988):《改革与新思维》,世界知识出版社。
    高概(1997):《话语符号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敬吾(1986):《民俗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遘口雄三(1995):《中国的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葛兰西(1990):《实践哲学》,重庆出版社。
    葛兰西(1983):《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
    葛罗莉亚·斯坦能(1998):《行动超越语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H·贡尼等(1999):《霍克海默传》,商务印书馆。
    H·李凯尔特(1986):《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
    H·B·丹尼什(1996):《精神心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H·奥特(1996):《不可言说的言说》,三联书店。
    H·S·康马杰(1988):《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
    H·P·里克曼(1996):《理性的探险》,商务印书馆。
    汉伯里·布朗(1998):《科学的智慧》,辽宁教育出版社。
    蒙泽尔(1987):《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
    黑格尔(1988):《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1979a):《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1979b):《美学》第3卷上册,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1981):《美学》第3卷下册,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1980):《小逻辑》,商务印书馆。
    霍扼茨纳(1984):《知识社会学》,湖北人民出版社。
    霍布毫斯(1996):《自由主义》,商务印书馆。
    霍尔巴赫(1996):《健全的思想》(1966),商务印书馆,
    霍布斯(1985):《利维坦》,商务印书馆。
    赫西俄德(1991):《工作与时日 神谱》,商务印书馆。
    赫伯特·斯宾塞(1996):《社会静力学》,商务印书馆。
    哈罗德·布鲁姆(1989):《影响的焦虑》,三联书店。
    哈罗德·D·拉斯维尔(1992):《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哈贝马斯(1989):《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
    哈贝马斯(1994a):《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重庆出版社。
    哈贝马斯(1994b):《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重庆出版社。
    哈贝马斯(1999a):《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
    
    
    哈贝马斯(1999b):《认识与兴趣》,学林出版社。
    海伦·加德纳(1998):《宗教与文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涅(1972):《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
    胡塞尔(1988):《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海德格尔(1991):《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
    海德格尔(1995):《人,诗意的安居》,上海远东出版社。
    海德格尔(1997):《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
    海德格尔(1996):《面向思的事情》,商务印书馆。
    海瑞克·史密斯(1997):《权力游戏》,中国言实出版社。
    赫尔曼·施密茨(1997):《新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1997):《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商务印书馆。
    赫尔穆特·舍克(1999):《嫉妒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华勒斯坦等(1999):《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
    华勒斯坦等(1997):《开放社会科学》,三联书店。
    汉·诺·福根(1999):《马克斯·韦伯》,河北教育出版社。
    汉默顿 (1959):《西方名著提要(历史学)》,商务印书馆。
    亨利·列菲弗尔(1988):《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重庆出版社。
    I·普利高津等(1987):《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
    J·米格代尔(1996):《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次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央编译出版社。
    J·波德里亚尔等(1999):《预测科学》,三联书店。
    J·B·伯里(1999):《思想自由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J·B·默茨(1996):《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三联书店。
    吉妮·格拉汉姆·斯克特(1999):《脱口秀》,新华出版社。
    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1995):《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
    加里宁(1979):《论共产主义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
    加里·特朗普(1995):《宗教的起源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
    简·卢文格(1998):《自我的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
    基思·托马斯(1992):《巫术的兴衰》,上海人民出版社。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96):《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K·拉纳(1994):《圣言的倾听者》,三联书店。
    康德(1960):《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
    康德(1964):《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
    康德(1990):《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
    康德(1999):《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1996):《看-听-读》,三联书店。
    
    
    克洛德·泰洛特(1992):《父贵子荣—社会地位和家庭出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克劳塞维茨(1978):《战争论》,商务印书馆。
    克鲁泡特金(1963):《互助论》,商务印书馆。
    克鲁泡特金(1982):《面包与自由》,商务印书馆。
    克尔凯郭尔(1994):《恐惧与颤栗》,贵州人民出版社。
    克劳斯·迈因策尔(1999):《复杂性中的思维》,中央编译出版社。
    克利马科斯(克尔凯郭尔) (1996):《论怀疑者/哲学片段》,三联书店。
    克特·W·巴克主编(1984):《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卡尔·波普尔(1999):《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卡林·瓦尔特编(1994):《我与他》,三联书店。
    卡普费雷(1991):《谣言》,上海人民出版社。
    卡尔·波普尔(1998):《历史主义贫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卡尔·波普尔(1986):《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出版社。
    卡尔·雅斯贝尔斯(1997):《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
    孔德(1996):《论实证精神》,商务印书馆。
    孔狄亚克(1989):《人类知识的起源》,商务印书馆。
    科塞(1989):《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
    凯瑟琳·米勒(2000):《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
    库萨的尼古拉(1988):《论有学识的无知》,商务印书馆。
    柯林武德(1997):《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
    雷蒙·阿隆(2000):《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
    雷蒙·布东(1995):《社会学的方法》,商务印书馆。
    劳伦斯·J·彼得(1988):《往上爬》,上海文化出版社。
    拉里·劳丹(1991):《进步及其问题》,上海译文出版社。
    拉美利特(1959):《人是机器》,商务印书馆。
    拉尔斐·比尔斯等(1993):《文化人类学》,河北教育出版社。
    拉卡托斯(1986):《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洛克(1959):《人类理解论》(1997),商务印书馆。
    洛克(1964):《政府论》下篇(1689),商务印书馆。
    洛克(1982):《论宗教宽容》,商务印书馆。
    路易斯·博洛尔(1999):《政治的罪恶》,改革出版社。
    路德维希·冯·米瑟斯(1995),《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罗曼·罗兰(1998):《莫斯科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92):《人生的亲证》,商务印书馆。
    罗素(1963a):《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
    罗素(1963b):《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
    
    
    罗素(1998):《自由之路》,文化艺术出版社。
    罗素(1983):《人类的知识》,商务印书馆。
    罗素(1996):《中国问题》,学林出版社。
    罗兰·巴尔特(1994):《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
    罗伯特·路威(1984):《文明与野蛮》,三联书店。
    罗伯特·艾克斯罗德(1996):《对策中的制胜之道》,上海人民出版社。
    罗伯特·贝拉(1997):《德川宗教》,三联书店。
    罗·庞德(1984):《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
    罗德里克·马丁(1992):《权力社会学》,三联书店。
    罗杰·菲德勒(2000):《媒介形态变化》,华夏出版社。
    罗纳德·哈里·科斯(1990):《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
    罗兰·巴特(1999):《批评与真实》,上海人民出版社。
    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1997):《思维与语言》,浙江教育出版社。
    列夫·舍斯托夫(1989):《在约伯的天平上》,三联书店。
    列维·布留尔(1981):《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
    列维·斯特劳斯(1987):《野性的思维》,商务印书馆。
    列维·斯特劳斯(1989):《结构人类学》,文化艺术出版社。
    列宁(1960):《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
    莱布尼茨(1982):《人类理智新论》,商务印书馆。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1998):《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
    理查德·A·斯皮内洛(1999):《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中央编译出版社。
    理查德·希克洛什(1998):《报业人兼并》,光明日报出版社。
    理查德·哈特向(1996):《地理学的性质》,商务印书馆。
    里奇拉克(1994):《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的责任》,贵州人民出版社。
    卢梭(1960):《论科学与艺术》,商务印书馆。
    卢梭(1978a):《爱弥尔》(上卷),商务印书馆。
    卢梭(1978b):《爱弥尔》(下卷),商务印书馆。
    卢梭(1980):《忏悔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卢梭(1982a):《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商务印书馆。
    卢梭(1982b):《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卢梭(1997):《卢梭自选书信集》,译林出版社。
    卢卡奇(1997):《理性的毁灭》,山东人民出版社。
    卢卡奇(1992):《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
    鲁道夫·奥托(1995):《论“神圣”》,四川人民出版社。
    勒格罗(1999):《敬畏生命》,作家出版社。
    利希滕贝格(1998):《格言集》,辽宁教育出版社。
    
    
    利贝卡·鲁宾等(2000):《传播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
    利科尔(1987):《解释学与人文科学》,河北人民出版社。
    M·E·斯皮逻(1999):《文化与人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19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1979):《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1988):《文明的历史脚步—韦伯文集》,上海三联书店。
    马克斯·韦伯(1995):《佛教与儒教》,商务印书馆。
    马克斯·韦伯(1997):《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联书店。
    马克斯·韦伯(1998a):《学术与政治》,三联书店。
    马克斯·韦伯(1998b):《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三联书店。
    马克斯·韦伯(1998c):《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马克斯·韦伯(1999):《社会科学方法论》,华夏出版社。
    马克·布洛赫(1992):《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马克斯·霍克海默(1989):《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
    马歇尔·麦克卢汉(1992):《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克斯·舍勒(1995):《爱的秩序》,三联书店。
    马克斯·舍勒(1997):《资本主义的未来》,三联书店。
    马赫(1986):《感觉的分析》,商务印书馆。
    马志尼(1995):《论人的责任》,商务印书馆。
    马尔科维奇等(1994):《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历史和理论》,重庆出版社。
    马尔库塞(1988):《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
    马尔库塞(1989):《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上海三联书店。
    马林诺夫斯基(1986):《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蒙田(1996):《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
    米涅(1977):《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
    米·弗里德曼(1986):《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
    米歇尔·沃尔德罗(1997):《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三联书店。
    米歇尔·福柯等(1997):《权力的眼睛》,上海人民出版社。
    米歇尔·福柯(1998a):《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
    米歇尔·福柯(1998b):《知识考古学》,三联书店。
    米歇尔·福柯(1999a):《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
    米歇尔·福柯(1999b):《疯癫与文明》,三联书店。
    米歇尔·福柯(1999c):《必须保卫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米歇尔·福柯(1999d):《性史》,青海人民出版社。
    米歇尔·吉拉尔(1999):《幻想与发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米瑟斯(1995):《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密尔顿(1996):《论出版自由》(1958),商务印书馆。
    
    
    默里·斯坦因(1998):《日性良知和月性良知》,东方出版社。
    摩莱里(1982):《自然法典》,商务印书馆。
    梅特林克等(1992):《沙漏—外国哲理散文选》,三联书店。
    麦克尔·J·贝希(1998):《达尔文的黑匣子》,中央编译出版社。
    麦克洛斯基(2000):《社会科学的措辞》,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
    弥尔顿(1987):《失乐园》,湖南人民出版社。
    莫罗阿(1986):《人生五大问题》,三联书店。
    莫泊桑(1996):《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花城出版社。
    曼瑟尔·奥尔森(1995):《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迈克尔·E·罗洛夫(1997):《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985):《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孟德斯鸠(1962):《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
    尼·费德林(1995):《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新华出版社。
    尼采(1991):《权力意志》,商务印书馆。
    尼采(1995):《尼采文集》,改革出版社。
    尼·谢·赫鲁晓夫(1960):《没有武器的世界—没有战争的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
    尼葛洛庞帝(1997):《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
    诺尔曼·P·巴利(1999):《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诺贝特·埃利亚斯(1998):《文明的进程》(一),三联书店。
    诺贝特·埃利亚斯(1999):《文明的进程》(二),三联书店。
    瑙曼(1997):《作品、文学史与读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欧文·佩基(1998):《进步的演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P·蒂利希(1998):《存在的勇气》,贵州人民出版社。
    皮佑(1997):《皮佑选集》(1963),商务印书馆。
    皮埃尔·布迪厄等(1998):《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
    皮埃尔·布迪厄等(1996):《自由交流》,三联书店。
    皮亚杰(1984):《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
    皮亚杰(1991):《皮亚杰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培根(1984):《新工具》,商务印书馆。
    普列汉诺夫(1962):《没有地址的信 艺术与社会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
    普罗科菲耶夫(1997):《默者如歌》,文化艺术出版社。
    潘能伯格(1997):《人是什么—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上海三联书店。
    帕森斯(1988):《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光明日报出版社。
    帕金(1987):《马克斯·韦伯》,四川人民出版社。
    帕斯卡尔(1985):《思想录》,商务印书馆。
    彭加勒(1995):《最后的沉思》,商务印书馆。
    
    
    л·с·贝尔格(1991):《气候与生命》,商务印书馆。
    乔治·H·米德(1992):《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
    乔治·吉尔德(1985):《财富与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
    乔治·E·马尔库斯等(1998):《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三联书店。
    R·E·布朗等(1992):《政府绩效审计》,中国财政经济
    R·J·斯蒂尔曼(1988a):《公共行政学》(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R·J·斯蒂尔曼(1988b):《公共行政学》(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R·A·赫德森(1990):《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R·沃斯诺尔等(1990):《文化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
    R·哈特向(1963):《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商务印书馆。
    R·J·约翰斯顿(1999):《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商务印书馆。
    让·皮亚杰(1999):《人文科学认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1996):《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湖南美术出版社。
    让·诺安(1992):《笑的历史》,三联书店。
    让-雅克·塞尔旺-施赖贝尔(1984):《世界面临挑战》,三联书店。
    让·巴蒂斯特·萨伊(1991):《政治经济概论》,商务印书馆。
    荣格(1989):《人及其象征》,河北人民出版社。
    荣格(1987):《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
    S·薇依(1994):《在期待之中》,三联书店。
    叔本华(1988):《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上海三联书店。
    叔本华(1996):《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商务印书馆。
    叔本华(1997):《自然界中的意志》,商务印书馆。
    塞缪尔·斯迈尔斯(1998):《人生的职责》,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塞缪尔·亨廷顿(1989):《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塞缪尔·亨廷顿(1998):《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
    萨特(1987):《存在与虚无》,三联书店。
    萨特(1989):《词语》,三联书店。
    萨特(1985):《萨特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萨特(1990):《生活·境遇》,上海三联书店。
    萨拉夫(1977):《印度社会》,商务印书馆。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1998):《当代欧洲政治思想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萨尔沃·马司泰罗内(2000):《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史蒂夫·莫滕森编选(1999):《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史景迁(1990):《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斯·茨威格(1998):《一个古老的梦—伊拉斯谟传》,辽宁教育出版社。
    
    
    斯·茨威格(1986):《异端的权利》,三联书店。
    斯特凡·奥多布莱扎(1997):《协调心理学与控制论》,商务印书馆。
    斯坦利·费什(1998):《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斯宾诺莎(1960):《知性改进论》,商务印书馆。
    斯宾诺莎(1999):《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斯宾诺莎(1983):《伦理学》,商务印书馆。
    斯蒂芬·杰·古尔德(1999):《熊猫的拇指》,三联书店。
    室利·阿罗频多(1996):《神圣人生论》,商务印书馆。
    索绪尔(1985):《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施密特(1993):《历史和结构》,重庆出版社。
    山上定也(1987):《惊人的信息推理术》,上海文化出版社。
    汤玛斯·麦尔(1996):《媒体帝王》,海南出版社。
    汤林森(1999):《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汤因比(1997):《汤因比论汤因比》,上海三联书店。
    塔西陀(1981):《编年史》上卷,商务印书馆。
    托马斯·莫尔(1982):《乌托邦》(1959),商务印书馆。
    托马斯·阿奎那(1963):《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
    托马斯·孟等(1982):《贸易论》,商务印书馆。
    托克维尔(1992):《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
    托克维尔(1988):《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
    托马斯·阿奎那(1963):《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
    托马斯·戴伊(1980):《谁掌管美国》,世界知识出版社。
    托玛斯·鲍德温等(2000):《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华夏出版社。
    托马斯·巴特森(1987):《戈尔巴乔夫出山前后》,新华出版社。
    泰奥多·德布尔(1995):《胡塞尔思想的发展》,三联书店。
    泰德·克罗福德(1997):《金钱传》,珠海出版社。
    特雷西(1998):《诠释学·宗教·希望》,上海三联书店。
    特伦斯·霍克斯(1987):《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特伦斯·霍克斯(1992):《论隐喻》,昆仑出版社。
    特伦斯·欧文(1998):《古典思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藤竹晓(1987):《电视社会学》,安徽文艺出版社。
    W·E·哈拉尔(1999):《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沃斯通克拉夫特(1995):《女权辩护》,商务印书馆。
    沃纳·赛佛林等(2000):《传播理论》,华夏出版社。
    维柯(1986):《新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维纳(1978):《人有人的用处》,商务印书馆。
    威尔·杜兰特(1991):《探索的思想》,文化艺术出版社。
    
    
    威廉·詹姆士(1979):《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
    威廉·詹姆士(1999):《多元的宇宙》,商务印书馆。
    威廉·魏特林(1997):《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商务印书馆。
    威廉·F·斯通(1987):《政治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威廉·巴雷特(1995):《非理性的人》,商务印书馆。
    威廉·魏施德(1998):《通向哲学的后楼梯》,辽宁教育出版社。
    威尔海姆·赖希(1990):《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重庆出版社。
    乌纳穆诺(1987):《生命的悲剧意识》,北方文艺出版社。
    韦尔伯·施拉姆(1990):《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
    威尔伯·施拉姆(1984):《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
    星野昭吉(1999):《变动中的世界政治》,新华出版社。
    休谟(1957):《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
    休谟(1980):《人性论》,商务印书馆。
    《新旧约全书》(1994),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
    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1997):《迷惘的预言家》,海南出版社。
    西耶斯(1990):《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西摩·马丁·李普塞特(1995):《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摩·马丁·李普塞特(1997):《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希拉里·普特南(1997):《理性、真理与历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肖·阿·纳奇拉什维里(1984):《宣传心理学》,新华出版社。
    熊彼特(197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
    谢弗(1995):《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1983):《政治学》,卷1,商务印书馆。
    亚当·斯密(1997):《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
    雅克·阿达利(1999):《智慧之路—论迷宫》,商务印书馆
    雅克·勒戈夫(1996):《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
    雅克·德里达(1998):《文学行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伊拉斯谟(2000):《愚人颂》,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伊曼努尔·华勒斯坦(1999):《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约翰·根室(1984):《写内幕书的乐趣》,新华出版社。
    约翰·奥尼尔(1999):《身体形态》,春风文艺出版社。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1999):《行为主义》,浙江教育出版社。
    约翰·密尔(1959):《论自由》,商务印书馆。
    约翰·霍根(1997):《科学的终结》,远方出版社。
    约翰·奈斯比特(1984):《大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约翰·奈斯比特(1996):《亚洲大趋势》,外文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约翰·罗尔斯(1988):《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约翰·基恩(1999):《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约翰·赫伊津哈(1996):《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约翰·格雷(1997):《幸福论》,商务印书馆。
    约翰·哈格尔三世(1998):《网络利益》,新华出版社。
    约翰·P·科特(1992):《权力与影响力》,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约翰·苏特兰(1988):《畅销书》,上海文化出版社。
    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编(1989):《别无选择—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和未来》,辽宁大学出版社。
    雨果(1957):《九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Ю·А·瓦西列耶夫(1981):《列宁和社会预见》,商务印书馆。
    于尔根·库钦斯基(1984):《生产力的四次革命理论和对比》,商务印书馆。
    詹姆斯·S·科尔曼(1999):《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詹姆斯·R·汤森(1996):《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
    詹姆斯·哈林顿(1981):《大洋国》(1963),商务印书馆。
    詹姆斯·M·布坎南(1989):《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1996):《领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詹姆士(1979):《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
    詹·乔·弗雷泽(1987):《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1995):《人失控与大混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兹拉特科夫斯卡雅(1984):《欧洲文化的起源》,三联书店。
    中根千枝(1982):《日本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野孝次(1997):《清贫的思想》,三联书店。
    赵永植(韩)(1995):《重建人类社会》,东方出版社。
    艾丰(1993):《中介论》,云南人民出版社。
    阿正编著(2000):《世纪对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阿城(1999):《常识与通识》,作家出版社。
    卞谦(1999):《理性与狂迷—二十世纪的国文化》,东方出版社。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编(1995):《中国经济学1994》,上海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西方政治思想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成伯清(1999):《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杭州大学出版社。
    程世寿等(1997):《新闻社会学概论》,新华出版社。
    程蔷等(1996):《唐帝国的精神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汝东(1999):《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耀南(1996):《中国人的沟通艺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陈世敏(1983):《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台湾三民书局。
    
    
    陈修斋(1986):《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民出版社。
    陈林洪(1989):《世界组织与人类》,人民邮电出版社。
    陈原(1997):《走过的路》,三联书店。
    陈其泰(1996):《梁启超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
    陈寅恪(1980):《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寅恪(1993):《陈寅恪诗集》,清华大学出版社。
    陈力丹(1993):《精神交往论》,开明出版社。
    陈力丹(1998):《新闻理论硕士课程大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
    陈力丹(1999):《舆论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陈崇山等(1989):《中国传播效果透视》,沈阳出版社。
    陈崇山等(1997):《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明(1997):《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学林出版社。
    陈洪(1996):《醒醉人生》,东方出版社。
    陈少珙(1999):《阶层》,大众文艺出版社。
    陈曦文(1995):《英国16世纪经济变革与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嘉映(1999):《<存在与时间>读本》,三联书店。
    陈子善编(1996):《董桥文录》,四川文艺出版社。
    陈金川主编(1998):《地缘中国》,中国档案出版社。
    程民生(1993):《神人同居的世界》,河南人民出版社。
    蔡元培(1996):《中国伦理学史》,东方出版社。
    蔡翔(1994):《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学林出版社。
    蔡骐等(1998):《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新华出版社。
    崔新生等(1999):《1998中国病》,吉林摄影出版社。
    曹聚仁(1986):《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书店。
    邓小平(1993):《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
    邓晓芒(1995):《灵之舞》,东方出版社。
    丁冰(1995):《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中国经济出版社。
    丁水木(1997):《社会稳定的理论与实践》,浙江人民出版社。
    丁伟志等(1995):《中西体用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段德智(1995):《死亡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
    戴文礼(1997):《公平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邓晓芒(1996):《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云南人民出版社。
    董小英(1994):《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三联书店。
    范敬宜(1998):《总编辑手记》,人民日报出版社。
    樊纲(1995):《经济文论》,三联书店。
    傅伟勋(1989):《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三联出店。
    傅乐安等(1996):《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6卷 宗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傅云龙(1988):《中国知行学说述评》,求实出版社。
    冯钢(1999):《马克斯·韦伯:文明与精神》,杭州大学出版社。
    冯友兰(1996):《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方尔加(1989):《王阳明心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方洲(1998):《中国当代名人成功素质分析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
    方厚枢(1996):《中国出版史话》,东方出版社。
    房宁(1995):《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耿占春(1993):《隐喻》,东方出版社。
    耿占春(1995):《观察者的幻象》,东方出版社。
    顾准(1994):《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顾准(1997):《顾准日记》,经济日报出版社
    葛兆光(1998):《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葛兆光(1995):《中国禅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葛剑雄(1994):《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
    高亮华(1996):《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高小康(1993a):《大众的梦》,东方出版社。
    高小康(1993b):《人与故事》,东方出版社。
    高小康(1995):《世纪晚钟》,东方出版社。
    韩强(1997):《重读王阳明》,四川人民出版社。
    韩少功(1996):《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
    贺麟(1988):《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
    贺渊(1998):《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胡奇光(1993):《中国文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适(1996):《白话文学史》,东方出版社。
    胡正荣(1997):《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胡昌平(1993):《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黄裕生(1997):《时间与永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黄苇町等(1990):《当代中国消费之谜》,中国商业出版社。
    黄平(1997):《未完成的叙说》,四川人民出版社。
    黄旦(1995):《新闻传播学》,杭州大学出版社。
    侯兵主编(1997):《<新闻战线>文萃》,人民日报出版社。
    侯外庐主编(1959):《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侯外庐主编(1956):《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人民出版社。
    贺照田等(1997):《学术思想评论》:第二辑),辽宁大学出版社。
    何光沪(1997):《有心无题》,三联书店。
    何怀宏(1994):《良心论》,上海三联书店。
    何怀宏(1996):《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三联书店。
    
    
    何新(1987a):《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学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何新(1987b):《中国文化史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何新(1996):《为中国声辩》,山东友谊出版公司。
    何清涟(1998):《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
    郝志达等(1993):《东方诗魂》,东方出版社。
    惠吉星(1996):《荀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
    姜锡东(1993):《宋代商业信用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姜广辉(1994):《理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江怡(1998):《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江峰(1994):《当代管理思想评述》,新华出版社。
    蒋原伦(1998):《传统的界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净慧(1993):《佛法在世间》,中国佛教协会出版。
    金克木(1991):《无文探隐》,上海三联书店。
    金克木(1996):《文化厄言》,学苑出版社。
    京伍编(1999):《言论中国》,中国检察出版社。
    贾俊民等(1998):《全面转型中的中国农民》,新华出版社。
    居延安(1986):《信息·沟通·传播》,上海人民出版社。
    季羡林主编(1987):《简明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康绍邦(1997):《政治名言录》,河北人民出版社。
    鲁迅(1994a):《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
    鲁迅(1994b):《鲁迅散文·诗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
    鲁路(1997):《自由与超越》,中央编译出版社。
    鲁文编(1998):《百姓话题—当代顺口溜》,中国档案出版社。
    梁启超(1996):《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
    梁启超(1994):《梁启超政论选》,新华出版社。
    梁衡(1994):《只求新去处》,作家出版社。
    蓝野编著(1993):《中国政府大裁员》,重庆大学出版社。
    零点调查公司(1998):《零点调查》,大众文艺出版社。
    李幼蒸(1996):《结构与意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幼蒸(1999):《理论符号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建中(1998):《乱世苦魂》,东方出版社。
    李庆善(1996):《中国人新论—从民谚看民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向平(1997):《死亡与超越》,上海文化出版社。
    李泽厚(1985):《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
    李泽厚(1979):《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人民出版社。
    李连科(1985):《世界的意义—价值论》,人民出版社。
    李连科(1999):《价值哲学引论》,商务印书馆。
    
    
    李春青(1995):《文学价值学引论》,云南人民出版社。
    李敖(1993):《西餐叉子吃人肉》,中国华侨出版社。
    李西建(1998):《人性的重塑》,湖北人民出版社。
    李少南等(1994):《香港传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
    李更(1998):《李更如是说》,珠海出版社。
    李军(1996):《“家”的寓言》,作家出版社。
    李鹏程(1994):《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
    廖惠和(1992):《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六大思潮初探》,国防大学出版社。
    陆学艺主编(1996):《21世纪的中国社会》,云南人民出版社。
    陆学艺主编(1996):《社会学》,知识出版社。
    陆学艺等(1997):《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陆俊(1998):《理想的界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陆群等(1997):《网络中国》,兵器工业出版社。
    陆林主编(1994):《中华家训大观》,安徽人民出版社。
    陆键东(1995):《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三联书店。
    刘世锦(1994):《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上海三联书店。
    刘梦溪(1996):《传统的误读》,河北教育出版社。
    刘建明(1998):《天理民心—当代中国的社会舆论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
    刘世锦主编(1999):《中国经济学——1997》,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守华(1995):《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
    刘长林(1990):《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敦桢主编(1981):《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国光等(1997):《199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京林(1997):《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刘泽华主编(1992):《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刘煊(1996):《王国维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刘小枫(1988):《拯救与逍遥-中西方诗人对世界的不同态度》,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小枫主编(1994):《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东方出版中心。
    刘小枫主编(1995):《道与言》,上海三联书店。
    刘小枫(1996):《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三联书店。
    刘小枫(1998):《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
    刘小枫(1999):《沉重的肉身》,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智峰主编(1999):《道德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骆爽(1998):《现代人批判》,中国民航出版社。
    骆玉明等(1999):《学说中国》,江西教育出版社。
    龙冠海(1985):《社会学》,台北三民书局。
    梁实秋(1990):《梁实秋读书札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梁思成(1997):《中国雕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梁思成(1998):《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梁晓声(1997):《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经济日报出版社。
    梁治平(1998):《书斋与社会》,法律出版社。
    林毅夫(1994):《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林剑(1996):《人的自由的哲学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1991):《毛泽东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
    孟繁华(1997):《众神狂欢》,今日中国出版社。
    马立诚等(1998):《交锋》,今日中国出版社。
    马守良(1996):《大转折时期的社会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
    马志良等编译(1998):《突发新闻—独立检查官公布X级调查报告》,中国城市出版社。
    马成立(1991):《信息选择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牧惠等(1994):《中国杂文大观》,百花文艺出版社。
    牧鱼(1998):《大智无形》,时代文艺出版社。
    明安香(1999):《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
    莫伟民(1996):《主体的命运》,上海三联书店。
    倪梁康等(1995):《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一辑),上海译文出版社。
    倪健中主编(1996):《人文中国—中国的南北情貌与人文精神》,中国社会出版社。
    纳日碧力戈(1997):《姓名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牛海鹏等(1998):《销售通路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
    聂暾(1998):《两极论与中介论》,江西人民出版社。
    农村版图书编选小组(1975):《十种反动启蒙读物选批》,农村读物出版社。
    欧力同(1990):《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重庆出版社。
    欧阳哲生(1999):《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胡适与他的论敌》,时事出版社。
    潘绥铭(1999):《存在与荒谬》,群言出版社。
    潘德冰(1992):《社会场论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庞朴(1995):《一分为三》,海天出版社。
    钱锺书(1979):《管锥编》,(全五册)中华书局。
    钱锺书(1980):《围城》,人民文艺版社。
    钱锺书(1991):《人·鬼·兽 写在人生边上》,海峡文艺出版社。
    钱锺书(1985):《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穆(1994):《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
    钱理群(1999):《拒绝遗忘》,汕头大学出版社。
    钱宁(2000):《秦相李斯》,上海文艺出版社。
    秦麟征(1986):《后工业社会理论和信息社会》,辽宁人民出版社。
    启良(1995):《新儒学批判》,三联书店。
    
    
    乔立君等(1994):《中国不能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乔岗编(1997):《网络化生存》,中国城市出版社。
    汝信主编(1998):《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精要》,吉林人民出版社。
    荣敬本等(1998):《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型体制的转变》, 中央编译出版社。
    任平(1999):《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苏州大学出版社。
    苏国勋等(1996):《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0卷 社会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苏娅等(1992):《白猫黑猫》,湖南文艺出版社。
    苏默等编(1993):《台港学者论中国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
    孙中山(1985):《孙中山全集》,卷3,中华书局。
    蔡翔《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会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
    孙旭培(1994):《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
    孙旭培主编(1997):《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
    孙隆基(198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集贤社(香港)。
    孙志文(1994):《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三联书店。
    孙津(1994):《转型的中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孙永超(1995):《最后驿站》,学林出版社。
    沙叶新(1995):《精神家园》,上海人民出版社。
    沙莲香(1987):《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舒芜(1999):《我思,谁在?》,花城出版社。
    石毓彬等(1996):《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4卷道德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佘树声(1988):《历史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沈恒炎等(1991):《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全三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盛洪(1996):《盛洪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盛洪(1999):《经济学精神》,广东经济出版社。
    邵华泽(1992):《思想方法与理论思考》,中国华侨出版社。
    宋仲福(1991):《儒学在现代中国》,中州古籍出版社。
    宋林飞(1994):《社会传播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施锡铨(2000):《博弈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单天伦主编(1993):《当代美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汤应武(1997):《1976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日报出版社。
    汤志钧(1979):《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中华文史论从》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田霍卿等(1996):《衰落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涂纪亮等(1996a):《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1卷语言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涂纪亮等(1996b):《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3卷科学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滕守尧等(1996):《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8卷艺术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滕守尧(1997):《文化的边缘》,作家出版社。
    陶立燔(1987):《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陶希圣(1998):《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
    陶东风(1995):《从超迈到随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谭启泰(1996):《谋事在人》,广州出版社。
    唐君毅(1988):《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学生书局。
    王康(1992):《社会学史》,人民出版社。
    王炜等(1996):《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9卷 人文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王颖(1999):《混沌状态的清晰思考》 中国青年出版社。
    王路(1998):《世纪转折处的哲学巨匠—弗雷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庆燔(1993):《艺术哲学思辨》,人民中国出版社。
    王绍燔(1999):《只为辜恩始报恩》,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王佐良主编(1994):《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三联书店。
    王伯荪等(1995):《植物种群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俊豪(1998):《英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王东京等(1998):《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广西人民出版社。
    王雅林(1997):《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雪梅编注(1996):《蒙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王亚南(1981):《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元化(1994):《思辨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树人等(1997):《传统智慧再发现》,作家出版社。
    王铭铭(1997a):《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三联书店。
    王铭铭(1997b):《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天津人民出版社。
    王铭铭(1998):《想象的异邦》,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治河(1993):《扑朔迷离的游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小章等(1998):《潜意识的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毅主编(1998):《不再沉默》,光明日报出版社。
    王建华等编译(1989):《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精选》,江西人民出版社。
    王小波(1997):《沉默的人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
    王忠义(1996):《记者传播模式论》,新华出版社。
    王红旗(1996):《符号之谜》,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王洪钧等(1998):《新闻理论的中国历史观》,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余光等译注(1997):《读书四观》,湖北辞书出版社。
    汪丁丁(1998):《回家的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汪丁丁(1996a):《永远的徘徊》,四川文艺出版社。
    汪丁丁(1996b):《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温纯如(1995):《康德和费希特的自我学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温世仁等(1999):《漫画媒体的未来》,三联书店。
    魏鉴勋(1994):《衰落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魏杰等(1997):《中国经济“大裂变”》,广东经济出版社。
    吴南星(1979):《三家村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吴予敏(1988):《无形的网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吴乃恭(1988):《儒家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同瑞等(1997):《中国俗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伯凡(1998):《孤独的狂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万仕同(1997):《<新闻战线>文萃》,人民日报出版社。
    奚从清(1991):《角色理论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
    夏建中(1997):《当代心理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小骥等(1991):《与大师晤谈》,科学普及出版社。
    许纪霖(1991):《智者的尊严》,学林出版社。
    许纪霖(1999):《另一种启蒙》,花城出版社。
    许倬云(1998):《历史分光镜》,上海文艺出版社。
    许明主编(1997):《公平与效率—当代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
    许涤新等(1985):《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辛向阳等(1993):《再造中国》,大众文艺出版社。
    席宣等(1996):《“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谢宏(1999):《金台试笔》,人民日报出版社。
    谢桃坊(1997):《中国市民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谢识予(1999):《纳什均衡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谢贵安(1998):《中国谶谣文化研究》,海南出版社。
    萧放等(1997):《中国文化厄史》,湖北人民出版社。
    肖东升主编(1999):《新闻内幕》,人民日报出版社。
    肖冬连(1992):《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河南人民出版社。
    徐扬杰(1995):《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中华书局。
    徐耀魁主编(1998):《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
    徐复观(1982):《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学生书局。
    徐梓(1996):《家训》,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徐友渔等(1996):《哲学与语言》,三联书店。
    徐友渔(1999):《自由的言说》,长春出版社。
    徐友渔(1997):《精神生成语言》,四川人民出版社。
    徐保耕(1997):《释古与清华学派》,清华大学出版社。
    徐之光等(1982):《日本的脑库》,时事出版社。
    袁振宇等(1995):《税收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邢俊芳(1997):《中国21世纪经济走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袁纯清主编(1993):《人民群众团体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袁方等(1998):《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出版社。
    袁亚愚等(1998):《中国社会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
    杨荣国(1998):《理性与价值》,上海三联书店。
    杨国枢(1978):《现代社会的心理适应》,台湾巨流图书出版公司。
    杨孝荣(1979):《传播社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
    杨孝荣(1980):《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台湾联经事业出版公司。
    杨孝荣(1978):《传播学研究方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
    杨大春(1998):《文本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杨金海(1995):《人的存在论》,广西人民出版社。
    杨桂华(1998):《转型社会控制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杨祖功等(1999):《国家与市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杨祖君(1997):《传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远流(香港)出版公司。
    杨联升等(1976):《中国思想与制度论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杨雪冬等(2000):《“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杨慧林(1995):《罪恶与救赎》,东方出版社。
    杨文镒(1998):《中国人的境界》,上海古籍出版社。
    尹韵公(1990):《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出版社。
    颜之推(1995):《颜氏家训》,北京燕山出版社。
    严平(1998):《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东方出版社。
    叶秀山(1988):《思·史·诗》,人民出版社。
    叶小文(1997):《多视角看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俞吾金(1995):《文化密码破译》,上海远东出版社。
    俞吾金(1993):《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俞可平(1998a):《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俞可平(1998b):《全球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余英时(1987):《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喻国明(1996):《嬗变的轨迹》,中央编译出版社。
    易丹(1997):《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兵器工业出版社。
    姚海(1992):《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
    阮新邦(1999):《批判诠释与知识重建》,社会科举文献出版
    岳剑波(1996):《信息环境论》,书目文献出版社。
    于海(1993):《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阎林(1999):《政府组织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章士嵘(?):《心理学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此书版权页漏印出版年月)。
    章士嵘(1996):《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2卷 心智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翟学伟(1994):《面子·人情·关系网》,河南人民出版社。
    
    
    张志刚(1996):《宗教文化学导论》,东方出版社。
    张志刚(1995):《走向神圣》,人民出版社。
    张岱年(1993):《张岱年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岱年等(1997):《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培基等(1980):《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张耀基(1995):《知识与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张咏华等(1998):《大众传播社会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张承志(1995):《无援的思想》,华艺出版社。
    张全之(1997:):《突围与变革—二十世纪初期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学变迁》,西北大学出版社。
    张文初(1994);《死亡默想》,海南出版社。
    张节末(1995):《狂与逸》,东方出版社。
    张文杰等(1996):《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7卷历史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张伟(1996):《弗洛姆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
    张伟(1998):《“多余人”论纲》,东方出版社。
    张雄(1994):《历史转折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张军(1999):《合作团队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张尚水等(1996):《当代西方哲学家评传》(第5卷 逻辑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张宇燕(1997):《说服自我》,三联书店。
    张世英(1995):《天人之际》,人民出版社。
    张静(1998):《法团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西平(1997):《历史哲学的重建》,三联书店。
    张隆栋等(1993):《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维迎(1999):《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涿(1998):《当代中国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巨青主编(1984):《科学逻辑》,吉林人民出版社。
    张光勤主编(1998):《隐形帝国》,河北人民出版社。
    张国清(1998):《中心与边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曙光主编(1995):《中国经济学1994》,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容(1995):《荒诞、怪异、离奇—法国荒诞派戏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静主编(1998):《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
    周晓虹(1997):《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文华主编(1997):《<新闻战线>文萃》 征文卷,人民日报出版社。
    周为民等主编(1999a):《进步的真谛》,现代出版社。
    周为民等主编(1999b):《进步的悖论》,现代出版社。
    周为民等主编(1999c):《进步的途径》,现代出版社。
    周洪(1997):《穷说》、《富说》、《杂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周鸿铎等(1997):《传媒经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郑瑞城(1987):《传播的独白》,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郑福祥(1998):《范·弗拉森与后现代科学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郑维敏(1998):《正反馈》,清华大学出版社。
    郑大华(2000):《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郑也夫(1995):《代价论》,三联书店。
    郑也夫(1998):《忘却的纪念》,中央编译出版社。
    郑晓云(1992):《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郑文光(1974):《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人民出版社。
    郑心等编(1997):《网络高手》,兵器工业出版社。
    朱光潜(1982):《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上海文艺出版社。
    朱光潜(1983):《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朱光潜(1999):《变态心理学派别》,商务印书馆。
    朱学勤(1994):《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
    朱志方(1998):《社会决策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朱大可等(1999):《十作家批判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铁志(1996):《固守家园》,四川人民出版社。
    朱庭光等(1995):《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国宏主编(1998):《经济学视野里的社会现象》,四川人民出版社。
    赵修义等(1994):《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汀阳等(1997):《学术思想评论》(第一辑),辽宁大学出版社。
    赵汀阳(1998):《非常姿态》,济南出版社。
    赵剑英等(1997):《哲学的力量—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祝马鑫主编(1994):《中国行政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祝晓虎(1997):《<新闻战线>文萃》业务卷,人民日报出版社。
    曾康霖(1993):《信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编(1990):《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文献选读》,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1998):《中国社会科举前沿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所(1981):《国外社会科学著作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9):《新状态—当代城市青年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999):《大变革中的乡土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安尔尼·吉登斯(1991):《一种社会组织理论》,《国外社会学》6期。
    伯纳德·巴伯(1991):《超越帕森斯的专业理论》,《国外社会学》3期。
    哈罗德·加芬克尔(1993):《什么是民族学方法论》,《国外社会学》5期。
    
    
    J·M·英格尔(1991):《文化与反文化》,《国外社会学》3期。
    J·德里达(1999):《话语的灵性》,《人文艺术》第一辑,贵州人民出版社。
    卡尔·波普(1989):《理性、民主与开放社会—卡尔·波普答客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期。
    L·A·科塞(1991):《异常行为的若干功能与规范的灵活性》,《国外社会学》4期。
    理查德·罗蒂(1997):《我们是准?》,《第欧根尼》总25期。
    麦克·阿尔及尔(1999):《快乐的真相》,《读者》2期。
    尼科尔·摩根(1997):《镜中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创造》,《第欧根尼》总26期。
    S·霍姆斯(1991):《卢曼的社会分化理论述略》,《国外社会学》3期。
    汤知贺礼文(1995):《价值取向与现代社会》,《国外社会学》1期。
    沃尔夫冈·施卢赫特(1991):《马克斯·韦伯的研究纲领》,《国外社会学》4期。
    沃尔科夫(1976):《社会结构和管理的职能》,《摘译》4期。
    作田启一(1993):《价值的概念》,《国外社会学》2期。
    薄一波(199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形成过程》,《求是》12期。
    包亚明(1999):《网络时代的生活》,《创意》2期。
    曹文根(1998):《新名词解决不了老问题》,《社会科学报》11月19日。
    崔之元(1997):《经济民主的两层含义》,《读书》4期。
    程启(1999):《1999政府上网年》,《亚太经济时报》8月3日。
    常山(1999):《媒体抢逼围》,《天涯》2期。
    蔡肪(1998):《教育真的是公共产品吗?》,《读书》6期。
    蔡文辉(1993):《帕森斯理论与中国社会》,《国外社会学》3-4期。
    陈力丹(1995):《对我国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现代传播》4期。
    陈力丹(199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舆论导向》,《新闻与传播研究》2期。
    陈力丹(1996):《符号学:通往巴别塔之路》,《新闻与出版研究》1期。
    陈宗伦(1999):《社会地位影响大脑》,《青年参考》11月12日。
    陈海燕(1999):《当代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亚太经济时报》7月19日。
    陈韬文(1996):《权力结构、经济发展与新闻体制:香港和新加坡的比较》未定稿。
    陈志华(1991):《请读乡土建筑这本书》,《读书》9期。
    陈原(1999):《读书起步那几年》,《读书》4期。
    陈烽(1999):《深化当前腐败问题研究的三个视角》,《社会学研究》6期。
    范敬宜(1996):《舆论引导需要宣传艺术》,《新闻心理学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傅斌(1999):《路易·康和贝聿铭》,《方法》3期。
    方文(1998):《大众时代的时尚迷狂》,《社会学研究》5期。
    
    
    冯克利(1998):《时代中的韦伯》,《读书》1期。
    冯象(1995):《法学的理想与现实》,《中国书评》3期。
    冯钢(1998):《科层制与领袖民主》,《社会学研究》4期。
    傅佑(1999):《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消极影响》,《国外理论动态》6期。
    公刘(1997):《“口吐铅字”与“口吐真言”》,《随笔》5期。
    胡斌(1999):《经济学消息报》2月26日。
    胡鞍钢等(1994):《中国政府汲取能力下降及其后果》,《二十一世纪》21期。
    侯振威(2000):《生命不可轻》,《北京晚报》1月10日。
    何新(1982):《“凝固的音乐”》,《读书》11期。
    何立婴(1999):《法轮功的练习者是怎样受骗上当的》,《社会心理研究》4期。
    何玉兴(1996):《故乡旧事》,《共产党员》9期。
    何怀宏(1997):《一种普遍主义的底线伦理学》,《读书》6期。
    何顺果(1999):《社会形态不等于生产方式》,《读书》6期。
    韩少功(1999):《感觉跟着什么走?》,《读书》6期。
    贺承军(1998):《建筑批评:谁说?怎么说?》,《读书》2期。
    贺承军(1999):《浅谈“后现代”建筑》,《天涯》3期。
    黄平(1995):《安东尼·吉登斯:结构化与现代性》,《国外社会学》1期。
    黄立弗(1998):《现代制度浪漫主义》,《读书》11期。
    郝晓明(1995):《从强制到疏导:新加坡政府对新闻业的管理》,《新闻与传播研究》2期。
    江泽民(1990):《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求是》5期。
    景天魁(1999):《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社会学研究》6期。
    旷新年(1997):《1928年的文学生产》,《读书》9期。
    雷颐(1997):《“私人叙事”与“宏大叙事”》,《读书》6期。
    厉以宁(1990):《关于社会流动》,《读书》11期。
    刘一鸣(1999):《爽,也苦》,《经济学消息报》9月24日。
    刘小枫(1998):《丹尔与妓女》,《读书》4期。
    刘创楚(1995):《中国知识社群的现代转变》,《二十一世纪》4月号。
    李天纲(1998):《摈弃暴力的民主》,《书城》10期。
    李培林(1997):《走出布迪厄主义的波尔坦斯基》,《读书》6期
    李公明(1990):《价值.艺术.社会》,《读书》11期。
    李泽厚(1999):《历史眼界与理论的“度”》,《天涯》2期。
    李绍明(1995):《“你知道得太多了!”》,《读书》6期。
    李猛(1997a):《迈向关系/事件的社会学分析》,《国外社会学》1期。
    李猛(1997b):《常人方法四十年》,《国外社会学》2期。
    李振声(1995):《敬畏历史 尊重历史》,《读书》7期。
    李亚东(1999):《人文精神》,《人文艺术》第1辑,贵州人民出版社。
    
    
    梁小民(1999):《普及经济学刻不容缓》,《读书》10期。
    林毅夫(1995):《中国60年代的农业危机》,《中国书评》总6期。
    零点调查公司(1999):《数据说话》,《南方周末》5月11日。
    孟繁华(1995):《新理想主义与精神乌托邦》,《中华读书报》5月24日。
    孟庆龄(1994):《自领的读书观》,《民意》2期。
    娜日斯(1998):《阿尔瓦·阿尔托:现代建筑中的另类》,《读书》10期。
    钱宏(1998):《读<读黑格尔>》,《方法》10期。
    时殷弘(1998):《匈牙利事件和美国的政策》,《南京大学学报》1期。
    宋要武(1966):《我给毛主席戴上了红袖章》,《人民日报》8月21日。
    孙五三(1994):《媒介行为与观念现代化》,《新闻与传播研究》3期。
    孙立平(1994):《极权主义·现代化理论·新制度主义》,《中国书评》总2期。
    孙立平(1995a):《从工厂透视社会—瓦尔德的共产主义的新传统主义理论》,《中国书评》总3期。
    孙立平(1995b):《从“市场转型理论”到关于不平等的制度主义理论》,《中国书评》总8期。
    沙河(1997):《网络办离婚 律师砸饭碗》,《特区青年报》7月5日。
    田聪明(1999):《我们共同拥有电视》,《人民日报》6月1日。
    王鹏令(1981):《中介论》,《中国社会科学》2期。
    王铭铭(1997):《皮埃尔·布迪厄:制度、实践与社会再生产理论》,《国外社会学》2期。
    王正鹏等(2000):《“看法”走过一年》,《北京晨报》1月11日。
    王晓明(1998):《在低调与高调之间》,《读书》10期。
    王欢(2000):《学学“傻帽”日本人》,《人民日报》(海外版)3月22日。
    王月清(1998):《中国佛教善恶报应论初探》,《南京大学学报》1期。
    王蒙(1998):《难得明白》,《读书》1期。
    王希(1999):《民主的非民主化》,《读书》10期。
    王安(1997):《十八年过得怎么样 百姓感觉挺不错》,《南方周末》9月12日。
    王学锋(2000):《除了学习你别无选择》,《北京晚报》1月10日。
    王学泰(2000):《从“该出手时就出手”说起——警惕暴民意识》,《社会科学论坛》2期。
    王小宁(1999):《文化对住房政策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1期。
    汪丁丁(1997):《试说现代性》,《读书》6期。
    翁季琪(1997):《对台湾传播学正当性危机的一些想法》,《新闻学研究》。
    吴祖光(1994):《掌握自己的命运—与曹禺病榻谈心》,《读书》11期。
    许纪霖(1997):《走出阁楼以后》,《读书》9期。
    潇湘(1995):《传播学本土化的选择、现状及未来发展》,《新闻与传播研究》4期。
    
    
    夏勇等(2000):《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1期。
    叶延滨(1997):《“一句话主义”》,《随笔》5期。
    叶航(1999):《经济学家的道德忧患—ESS 与人类道德的起源》,《经济学消息报》4月23日。
    杨向奎(1999):《论“礼尚往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期。
    杨文(1999):《CNN新闻进入移动电话》,《中国经营报》10月5日。
    杨振宁(1999):《对称与物理学》,《三思评论》1卷。
    俞健萌(1987):《上海青年择偶观的历史演变》,《现代家庭》11期。
    张汝伦(1998):《旅泰遐思》,《读书》1期。
    张静(1997):《信任问题》,《社会学研究》3期。
    张静(1998):《旧传统与新取向》,《自由与社群》,三联书店。
    张宛丽(2000):《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社会学研究》1期。
    张永和(1997):《文学与建筑》,《读书》9期。
    赵世瑜(1995):《从民间文学到大众文化》,《中国书评》5期。
    赵嘉鸣(1999):《郑成玉夺冠马拉松,金正日重奖奔驰车》,《环球时报》9月17日。
    赵汀阳(1997):《文化实力》,《中华读书报》4月2日。
    赵一凡(1990):《巴赫金:语言与思想的对话》,《读书》4期。
    朱学勤(1997):《从一支烟到一本书》,《读书》6期。
    朱学勤(1999):《1998年关于:陈寅恪、顾准、王小波》,《中国图书商报》1月15日。
    朱铁志(1998):《在“革命”的名义下》,《随笔》3期。
    周吾(1999):《三成市民不知“千年虫”为何物》,《中国资产新闻》9月17日。
    佐斌(1994):《回报行为分析》,《社会心理研究》2期。
    郑也夫(1995):《一部价值永存的教科书》,《中国书评》总3期。
    郑路(1999):《改革的阶段性效应与跨体制职业流动》,《社会学研究》6期。
    翟泰丰(1990):《资产阶级民主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日报》3月2日。
    曾宪斌(1988):《“蛇口风波”答问录》,《人民日报》8月6日。
    David Hoy and Thomas, 1994, Mc. Carthy, Critical Theory, Blackwell Publishers.
    Johnson, Mark. 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and Reas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am and Hill, 1993, Christopher Ham and Michael Hill, The Policy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tate, Harvester Wheatsheaf.
    Parsons, 1951, The Social System. N.Y.:Free Press.
    
    
    Smelser, N.J. 1963, Theory of Collective Behavior. New York: Free Press.
    Peter Galison and David J.Stump, 1996, The Disunity of Scienc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earald Holton, 1993, Science and Anti-Sc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A.N.Withead, 1978, Process and Realigy, corretde edition, New Rork:Macmillan.
    Gisela Konopka, 1954, Social Group Work in the Institution.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另,参阅《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54年版)、《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3年版)等诸多古籍,不详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