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兰亭序》版本流变与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内容为梳理王羲之《兰亭序》(以下省称《兰亭》)版本的历史流变,并对其传播影响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这一研究,反思宋代以来以刻帖为范本的历史阶段人们的书法学习境遇。
     第一章例举了《兰亭》研究史中的基本文献与成果,并对相关的三个问题——版本命名、描述与分类方式做了探讨。第二、三章分唐、宋、元与明、清两个时期去梳理《兰亭》版本的呈现状况,着重于各种风格派别与制作方式的版本在历史中的流传与影响问题。第四章首先研究《兰亭》版本的形态变异特征,以及在刻帖方式下的艺术信息的流失问题;其次,探讨了《兰亭》版本中“二派说”的基本认识框架和“鉴真”与“求意”的两种鉴赏方式与态度。第五章研究在以刻帖为范本的学习方式中,人们如何感受刻本,如何调整学习策略,如何进行临摹等问题。
     通过《兰亭》这一经典名义下的所有图像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发现,当刻帖方式成为书法经典传承的重要中介时,必然给书法史带来极为深刻的影响。当经典以拓本面貌出现,成为学习、理解、感受书法的常规渠道时,由经典所构成的书法传统在慢慢地消蚀,这也是为什么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帖学传统在后期书法史传承中会严重衰落的原因。
The research tries to trace back the historic evolution of various versions ofLanting and study about the influence during their spread, hence to make aspeculation on circumstances of calligraphy learning since Song Dynasty whichused the carving copy as a model.
     In the first part, lists of basic literature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icperiods of Lanting study are provided through examples, and three relatedques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rt-how to name, how to describe and how toclassify a specific version. I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parts, different ways inpresenting different versions of Lanting are sorted out based on two historicperiods, Tang,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nd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respectively,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rtistic styles anddifferent productive methods in history. Two questions are studied in the fourthpart. The first is on the variation features of Lanting versions and the depletion ofartistic information in learning from carving copy. The second question is adiscussion on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so-called "two different branches" andtwo appreciation methods and appreciation attitudes towards Lanting versions. Thefifth part studies how people feel about a carving copy, how to adjust their learningstrategy and how to imitate in learning from a carving copy.
     With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all the composing systems of Lanting, wefind that when carving becomes an important means in spreading classiccalligraphy works, it will surely cast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istory ofcalligraphy. When classic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books of rubbings, whichthen becomes a normal way for people to learn, comprehend and feel calligraphy,the calligraphy tradition of classic works is slowing diminishing. This is why thecarving copy tradition centered upon Wang Xizhi declined enormously in thelater period of calligraphy spreading.
引文
3 见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372页,齐鲁书社 1999。
    4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16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5 顺廷龙《版本学与图书馆》,见《顾廷龙文集》456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6 张富祥《宋代文献学研究》63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7 如王玉池《〈十七贴〉在王羲之书迹中的地位和重要版本述评》、尹一梅《〈墨池堂选帖〉杂识--谈故宫藏三种版本》,见《中国碑帖与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1年。
    8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4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9 见《历代书法论文选》44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第3次印刷。
    10 见四库艺术丛书《绛帖平》外七种之《兰亭考》提要,7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5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97年。
    16 见《顾廷龙文集》234页、475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17 见《书谱》创刊五周年纪念专册《海外珍藏书迹选》,香港书谱出版1979年。
    18 《苏米斋兰亭考》自序,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新一版。
    19 见沈津《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540页,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0 何绍基:“余不能效覃溪老人搜索笔画,琐琐校雠”(见《何绍基论文集》907页。岳麓书社1992年)赵之谦:“此公学浅胆大,可恶。”(《赵之谦尺牍·三九》,上海书店1992年)
    21 顾燮光《梦碧簃石言》27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22 端方《壬寅销夏录》,转引自容庚《兰亭五记》,燕京大学1940年第6期《文学年报》134页。
    24 见四库全书《兰亭考》提要,版本见前揭,74页。
    25 《曝书亭集》卷四十三“绛帖平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 《宝晋斋法帖》,见《中国法帖全集》11卷37-42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27 《正德南康府志》,见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39册。
    28 见《竹云题跋》卷一 10页。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年。
    29 启功《兰亭帖考》,《启功丛稿论文卷.》48页,中华书局1999年。文章仅列举了前三种类型的若干重要版本,对后二种类型则未涉及。
    30 关于《兰亭》的源流、文本、真伪、记载等情况,非本文的研究范围,参看祁小春《兰亭序问题--从文献学的角度重新考察》一文,《迈世之风》,台湾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31 见《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 5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2 同上,57页。
    33 据周必大(1126-1204)考苏氏官衔,此诗当为其淳化年间(990-994)所题。见《兰亭考》卷五,39页。
    34 《兰亭考》卷五,39页
    35 《铁网珊瑚》、《珊瑚木难》、《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俱有载。
    36 见赵孟頫抄本,《中国书法全集·赵孟頫》82页,荣宝斋2002年。
    37 《兰亭考》卷六,48页。
    38 《兰亭考》卷五,44页。
    39 三跋俱见《兰亭考》卷五,45页。薛跋款作“薛绍”,当是“薛绍彭”之讹。
    40 据邓襄1094年题跋,《兰亭考》卷五43页。
    41 《兰亭考》卷五,32页。
    42 同上,32-33页。
    43 《兰亭考》卷六,47页。此本又见董逌《广川书跋》之“成都兰亭”,《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篇》10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44 《山谷题跋》147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
    45 今藏北京故宫,文物出版社1965年曾出版。
    46 见《兰亭考》卷上,84页。
    47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134“宋拓兰亭帖”,文渊阁四库本书本。
    48 《兰亭考》卷五,34-35页。
    49 见孙承泽《庚子销夏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775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50 见米芾《书史》,《米芾集》129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51 转引卞永誉《式古堂书书画汇考》、《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154页。
    52 见《兰亭考》卷五,37-38页。
    53 见唐兰《“神龙兰亭”辨伪》,《兰亭论集》76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54 《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51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55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6 见唐兰《“神龙兰亭”辨伪》,《兰亭论集》76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57 徐邦达《书画伪讹考辨》71页、67页。
    58 见《历史书法论文选续篇》10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59 见《全元文》第23册30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60 同上,281页。
    61 《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6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62 前揭《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608页。又参考沈津《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21-22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63 《兰亭考》卷五,33页。
    64 见《宝晋山林集拾遗》卷六《书史》,嘉泰元年筠阳郡斋本,北京图书馆珍本丛刊89册223页。
    65 关于定武石刻此方面的整理,见何传馨《故宫藏〈定武兰亭真本〉及相关问题》,《兰亭论集》331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66 见《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77页。
    67 见曾宏父《石刻铺叙》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8 见《兰亭续考》卷一,19页。丛书集成初编本,民国25年。
    69 《兰亭考》卷六,48页。
    70 《欧阳修全集》第五册2162页,集古录跋尾卷四。中华书局2001年。
    71 《兰亭考》卷五,40页。
    72 《兰亭考》卷七,62页。
    73 周孚(信道)《蠧斋铅刀编》卷三十,《跋童寿卿所藏兰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4 董逌《广川书跋》,《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篇》101页。
    75 见李光暎《金石文考略》卷三,四库艺术丛书《来斋金石刻考略》(外七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76 《题汪逵家禊帖》,《兰亭考》卷六,51页。
    77 《兰亭考》卷七,60页。
    78 《兰亭续考》卷一,8页。
    79 杨万里《跋王顺伯所藏欧公集古录序真迹》,《诚斋集》卷二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0 王柏《鲁斋集》卷四“考兰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1 《兰亭考》卷七,66页。
    82 《兰亭考》附“群公贴跋”,111页。
    83 《兰亭考》卷七,64页。
    84 赵孟頫《独孤本兰亭》跋之一,见《涿拓快雪堂帖》295页,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
    85 《兰亭续考》卷一,郑价跋,16页。
    86 《兰亭考》卷十一,89页。
    87 《兰亭续考》卷一,7页。
    88 《兰亭续考》卷一,12页。
    89 王柏《考兰亭》,《鲁斋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0 王柏《默成定武兰亭记》,《鲁斋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1 《清乾隆内府摹刻落水兰亭并跋》(启功珍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2 翁方纲双钩本出现于天津市文物公司2002秋季文物展销会,见其图录。
    93 见《全元文》23册296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94 见陆继善模《兰亭》本后跋。
    95 《研北杂志》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七二,第866册。
    96 据孙承泽《庚子销夏录》卷八,《书画全书》七册。
    97 袁桷《秘阁续帖刘无言双钩开皇兰亭》,《全元文》第23册301页。
    98 参见王连起《元陆继善模<兰亭序>考》,《文物》2006年第五期。
    99 见《全元文》19册150页。赵此跋乃题谭崇文本,又见《清河书画舫》、《墨缘汇观》、《式古堂书画汇考》。
    100 见吴升《大观录》,《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156页。
    101 吴荣光《辛(?)消夏记》,《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三册829页。
    102 《元史》卷一百八十七,列传七十四。
    103 刘仁本《跋家刊定武兰亭帖后》,见《全元文》60册。
    104 转引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一百五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5 详见唐兰《“神龙兰亭”辨伪》,《兰亭论集》92页。
    106 《俨山集》卷八十七,《俨山外集》卷二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7 杨士奇《东里集续集》卷二十一,《兰亭十四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8 《研山斋杂记》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9 孙承泽《庚子销夏录》亦提及有关的话题,可证为陆深原话。
    110 陈继儒《论临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篇》418页。
    111 见容庚《丛帖目》卷十三,1182页,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2年。
    112 见《书学捷要》、《历代书法论文选》606页。
    113 盛时泰《苍润轩碑跋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278册60页。
    114 孙承泽《庚子销夏录》、《书画全书》第七册775页。
    115 饯谦益《牧斋有学集》,见《钱牧斋全集》第六册153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19 《书画全书》第3册,977页。
    120 顾复《平生壮观》,《书画全书》第4册,884页。
    121 吴升《大观录》、《书画全书》第八册,150页。
    122 见《兰亭论集》90页。
    123 《书画伪讹考辨》(文字卷)70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124 见《兰亭论集》430页。
    125 《容台别集》卷二,转引自黄惇《董其昌书法论注》184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126 《书画全书》第八册146页。
    127 见沈曾植《海日楼题跋》387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28 见容庚《八十一刻兰亭记》,燕京大学《文学年报》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份。
    129 见《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篇》68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130 《书画全书》第八册,147页。
    131 参见孙鑛《书画跋跋》,《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952页。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17页
    132 参考李慧闻《董其昌所见所评唐临摹本<兰亭序>及其1618年赠人的一本<兰亭>:关于鉴定学的一项个案研究》,《兰亭论集》430页。
    133 梁章鉅《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书画全书》第九册1009页。
    134 张岱《夜航船》214页,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年。
    135 参见沈津《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4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6 详见吴荣光《辛丑销夏记》,《书画全书》十三册。
    137 见《珊瑚网》、《郁氏书画题跋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记录。
    138 见《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记录。
    139 见《铁网珊瑚》、《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记录。
    140 见缪曰藻《寓意录》,《中国书画全书》本。
    141 见缪曰藻《寓意录》,《中国书画全书》本。
    142 见邵松年《澄兰室古缘萃录》,清光緒30年(1904),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
    143 《万历野获篇》卷二十六“玩具”目,656页,中华书局1997年第3次印。
    144 沈津《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3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5 分别见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二,王澍《竹云题跋》卷一,孙承泽《庚子销夏录》,朱彝尊《曝书亭集》卷48,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6 同注2。
    147 孙承泽《庚子销夏录》,《书画全书》七册775页。
    148 《竹云题跋》卷一,从书集成初编本。
    149 《快雨堂题跋》“监本兰亭”,《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789页。
    150 《大瓢偶笔》,《明清书法论文选》55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
    151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152 杨士奇《东里集续集》卷二十一“兰亭十四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3 潘希曾《竹简集》卷八《跋定武兰亭帖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4 《竹云题跋》卷一12页,丛书集成初篇,中华书局1991。
    155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
    156 杨宾《大瓢偶笔》,《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篇》467页。
    157 杨宾《铁函斋书跋》卷一5页,涉闻梓旧本。
    158 同上,卷四《棐公东阳兰亭第二本》。
    159 董其昌认为作品的流行有时间性,所谓“古人精神发露,故有时节也。”见黄惇《董其昌书法论注》322页。
    160 《东里集续集》卷二十一《兰亭十四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1 见李光暎《金石文考略》卷三引邢侗语,四库艺术丛书《来斋金石刻考略》(外七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62 安世凤《墨林快事》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18册275页,齐鲁书社2001。
    163 见黄惇《董其昌书法论注》120页。
    164 《竹云题跋》卷一,20-21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165 见《书法丛刊》2003年第1期96页。
    166 王弘撰《砥斋题跋》,石刻史料新编第3辑38册412页,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167 李光暎《金石本考略》卷三,四库艺术丛书《来斋金石刻考略》(外七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68 《竹云题跋》卷一14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169 徐用锡《圭美堂集》卷二十,《字学劄记》下,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七册。
    170 《苏米斋兰亭考》卷六,73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171 沈津《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35页。
    172 《甘泉乡人稿》卷十一,光绪11年刻本。
    173 见《新编汪中集》402页,广陵书社2005年。
    174 参见翁方纲《苏米斋兰亭考》卷六。
    175 参见周锡珪《唐碑帖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278册,齐鲁书社2001。孙鑛《书画跋跋》续卷二,《中国书画全书》本。
    176 蒋光煦《东湖丛记》37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另参考王连起《丛董其昌的题跋看他的书法鉴定》,《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2月,12页。
    177 《新编汪中集》402页,广陵书社2005年。
    178 见沈津《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63页。
    179 颍上残石今存安徽博物馆,仅存数十字。
    180 分见李光暎《金石文考略》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王士祯《居易录》卷二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1 杨宾《大瓢偶笔》,《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470页。
    182 《杨守敬评碑评帖记》126页,文物出版社1990。
    183 《金石刻考略》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4 《澄兰室古绿萃录》卷十八,《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088册。
    185 沈曾植《海日楼题跋》395页,《兰亭三种跋》,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86 黄惇《董其昌书法论注》115页。
    187 《庚子销夏录》,《书画全书》七册175页。
    188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
    189 《弇州四部稿续稿》卷16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0 同上。
    191 《书画跋跋》,《中国书画全书》第3册952页。
    192 《金石文考略》卷三,四库艺术丛书《来斋金石刻考略》(外七种)2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93 永瑆《诒晋斋集》卷八,18页,民国五年翠琅玕丛书。
    194 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五版,文明书局玻璃版部出版。
    195 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二十一,733页,西苑出版社2006年。
    196 《兰亭全编》277页,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
    197 参见张廷济《清仪阁题跋》附录姜宸英跋,《书画全书》十一册716页。
    198 转引自李光暎《金石文考略》卷三,四库艺术丛书《来斋金石刻考略》(外七种)2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99 《竹云题跋》卷一17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200 见沈津《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51页。
    201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789页。
    202 马登府《石经阁金石跋文》,台湾石刻史料新编丛书第2辑,14178页。
    203 《兰亭全编》166页。
    204 喻蘅《兰亭序帖祖本面目初探》,《兰亭论集》66页。
    205 见王壮为《书法丛谈》93页,台湾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民国五十四年印行。
    206 安岐《墨缘汇观》
    207 《开皇刻王羲之兰亭集序》,1964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董其昌跋文据后墨迹抄录。
    208 《容台别集》卷二,见黄惇《董其昌书法论注》114页。
    209 《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36页。
    210 李光暎《金石文考略》卷三,四库艺术丛书《来斋金石刻考略》(外七种)209页-21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11 吴云《二百兰亭斋考藏金石记》,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
    212 见《兰亭全编》144页。
    213 见松下清斋本后杨宾跋,《兰亭全编》160页。
    214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787页。
    215 《杨守敬评碑评帖》记119页,文物出版社1990。
    216 周密《志雅堂杂钞》2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17 参见《文待诏题跋》卷下,《题玉枕兰亭》,《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776页。
    218 汪由敦《松泉集》卷十七《跋手临兰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9 以上见《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37页,261页。
    220 《海日楼题跋》33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21 二人语俱见孙鑛《书画跋跋》,《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953页。
    222 沈津《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36页。
    223 见《兰亭论辩》72页,文物出版社1977年。
    224 陈继儒《妮古录》,《书画全书》第三册。
    225 张伯英《宝汉斋藏真帖》跋,转引自施安昌《汉华山碑题跋年表》37页,文物出版社1997。
    226 孙鑛《书画跋跋》书画录九,《书画全书》第三册。
    237 董逌《广川书跋》,《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篇》138页。
    238 何绍基《跋张荐山藏贾秋壑刻阁帖初拓本》,《何绍集诗文集》906页,岳麓书社1992。
    239 引文已见第二章。
    240 王肯堂《郁冈斋笔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07册,齐鲁书社1995。
    241 安世凤《墨林快事》卷三“颍上兰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18册275页。
    242 孙承泽《庚子销夏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
    243 陈奕禧《绿阴亭集》,《明清书法论文选》480页。
    244 梁同书《频罗庵遗集》卷十,《跋段若膺所藏旧拓兰亭》。清嘉庆27年刻本。
    245 何绍基《跋国学兰亭旧拓本》,前揭《何绍基论文集》879页。
    246 危素《书清閟阁临兰亭序后》,《全元文》第48册260页。
    247 马宗霍《书林藻鉴》164页,文物出版社1984。
    248 俱见赵宦光《寒山帚谈》,《明清书法论文选》316页、318页、325页。
    249 见朱翼盦《欧斋石墨题跋》372页,“跋太清楼帖第七卷残帙”,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250 杨宾《大瓢偶笔》,《明清书法论文选》553页。
    251 杨宾《大瓢偶笔》,《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446页。
    252 见张彦远《法书要录》,《中华书画全书》第一册。
    253 见《全元文》55册322页。
    254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161《褚临兰亭真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5 陈继儒《妮古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
    256 孙承泽《闲者轩帖考》,《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808页。
    257 杨宾《铁函斋书跋》6页,涉闻梓旧本。
    258 陈奕禧《绿阴亭集》,《明清书法论文选》479页。
    259 梁廷枬《藤花亭书画跋》,《书画全书》第十一册。
    260 《苏米斋兰亭考》27页。
    261 冯武《书法正传》31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
    262 《兰亭考》卷五,37页。
    263 李日华《竹懒书论》,《明清书法论文选》372页。此外,尚有何良俊、王澍等以这种模式说的话,内容俱有不同。
    264 项穆《书法雅言》,《历代书法论文选》533页。
    265 张丑《清河书画舫》子集“陆机”条,《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
    266 《兰亭续考》卷一,20页。
    267 转引自朱彝尊《曝书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8 陆游《渭南文集》卷29,《跋兰亭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9 王世贞《艺苑卮言》《明清书法论文选》166页。
    270 张宁《方洲集》卷二十二《兰亭定武石刻辨答陈彦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1 《容台别集》卷二,转引自黄惇《董其昌书法论注》114页。
    272 李日华《竹懒书论》,《明清书法论文选》374页。
    273 赵宦光《寒山帚谈》附录二“拾遗”,见《明清书法论文选》352页。
    274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789页。
    275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790页。
    276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789页。
    277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787页。
    278 《诒晋斋宋拓定武五种》,神州国光社宣统二年影印。
    279 赵之谦《章安杂说》页2-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280 见米芾《海岳名言》,《历代书法论文选》361页。
    281 陈槱《负暄野录》,《历代书法论文选》379页。
    282 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王逸老草书跋”,四部备要第10册,中华书局,民国9-22年。
    283 见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全元文》19册100页。
    284 见《寒山帚谈》,《明清书法论文选》322页。
    285 丰坊《童学书程》,《明清书法论文选》100页。
    286 解缙《文毅集》卷八“送写真萧上信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91 赵宦光《寒山帚谈》,《明清书法论文选》323页。
    292 赵宦光《寒山帚谈》,《明清书法论文选》303页。
    293 赵宦光《寒山帚谈》,《明清书法论文选》330页。
    294 赵宦光《金石林绪论》《明清书法论文选》347页。
    295 沈曾植《海日楼题跋》36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96 赵宦光《寒山帚谈》,《明清书法论文选》298页。
    297 启功《论书绝句》32首:“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三联书店2002年64-65页。
    298 同上。
    299 冯班《钝吟书要》,《历代书法论文选》555页。
    300 翁振翼《论书近言》,《明清书法论文选》524页。
    301 袁桷《秘阁续帖刘无言双钩开皇兰亭》,《全元文》23册,30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302 可参考彭砺志《试论黄庭坚书学对清代碑学的启蒙与影响》,《书法研究》总第133期,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303 黄庭坚《山谷题跋》卷四“题张福夷家庙堂碑”和“题蔡致君家庙堂碑”,115页-116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
    304 黄庭坚《跋淡墨碑铭》,同上157页。
    305 黄庭坚《题唐本兰亭》,同上218页。
    306 《书王右军兰亭草后》,同上181页。
    307 《跋兰亭》,同上96页。
    308 《题经本法帖》同上107页。
    309 《题杨凝式书》同上118页。
    310 《跋兰亭》同上96页。
    311 《评书》同上187页。
    312 《兰亭考》卷九,77页。
    313 《兰亭续考》卷一,19页。
    314 《兰亭续考》卷一20页。
    315 见柯九思真定武本后真迹题跋。
    316 赵宦光《寒山帚谈》,《明清书法论文选》322页。
    317 参见章祖安《模糊·虚无·无限》一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中书法艺术》225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318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跋“沈绎堂临兰亭”,《中国书画全书》笫十册805页。
    319 钟惺《隐秀轩集》577页,56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320 祝允明《怀星堂集》卷2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21 二引文俱见孙承泽《庚子销夏录》,《中国书画全书》七册774页。
    322 关于赵临《兰亭》的鉴定意见,参见王连起《赵孟頫临跋<兰亭序>考》,《故宫博物馆院刊》1985第1、2期。关于十三跋的情况见黄惇《赵孟頫与兰亭十三跋》一文,《兰亭论集》406页。
    323 见赵孟頫《独孤本后十三跋》,《全元文》19册98页。
    324 赵孟頫《曹娥碑跋》,《全元文》19册165页。
    325 如赵孟頫曾说:“有能砻片石刻以传远,仆愿供摹拓之役。”可见其对刻石的态度。参见赵孟頫《跋王右军帖》,《全元文》19册97页。
    326 赵孟頫“独孤本十三跋”,《全元文》19册101页。
    327 同上100页。
    328 《杨守敬评碑评帖记》128页,文物出版社1990年。
    329 见沈津《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248页。
    330 见《历代书法论文选》470页。
    331 见《明清书法论文选》718页。
    332 见《苏米斋兰亭考》卷二,25页。
    333 转引自《启功丛稿》艺论卷140页。
    334 刘咸炘《弄翰馀瀋》,《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911页。
    335 据民国时《翁覃溪缩临兰亭叙册》影印本,无出版年月。后有褚德彝、吴湖帆等跋识。
    336 何绍基《跋汪孟慈藏定武兰亭旧拓本》,《何绍基诗文集》878页,岳麓书社1992。
    337 何绍基《跋国学兰亭旧拓本》,同上878页。
    338 同上。
    339 何绍基《跋褚临兰亭拓本》同上879页。
    340 同上。
    341 见《书法》杂志1981年第6期,上海书画出版社。
    342 仇远《山村遗集》“题赵自昂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3 赵孟頫《临右军乐毅论帖跋》,《全元文》19册104页。
    344 转引自陈槱《负暄野录》卷下,《历代书法论文选》379页。
    345 见《兰亭续考》卷一,12页。
    346 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五册,83页,辽宁省博物馆藏,文物出版社1997。
    347 同上。
    348 白谦慎《傅山的世界》40页,三联书店2006年。
    349 同上52页。
    350 转引自孙炯《研山斋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51 钟惺《隐秀轩集》5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52 见黄惇《董其昌书法论注》页318。
    353 以上引文俱见黄惇《董其昌书法论注》,36页、37页、85页、93页、55页。
    354 朱惠良《董其昌法书特展研究图录》27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93年。
    355 见董惇《董其昌书法论注》346页。
    356 见董惇《董其昌书法论注》115页。
    357 见《兰亭论集》434页。
    358 主要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董其昌临兰亭》;嘉德05年秋拍董其昌辛酉(1621)作行书《兰亭序》册页;中贸圣佳04年秋季拍卖董其昌1618年临《兰亭》及禊诗合卷。
    359 见《兰亭论集》447页。
    360 《霜红龛集》卷二十六《杂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361 《傅山书兰亭序》,笔者所据为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年翻印民国本。
    362 《归庄集》卷四,《跋白书兰亭序》转引自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39-40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363 参见《中国书法全集》65“金农郑燮”卷178页,荣宝斋出版社1997年。
    364 见白谦慎《从八大山人临[兰亭叙]论明末清初书法中的临书观念》见《兰亭论集》462页。钟银兰《八大山人及其行书[临河序]》(《“淳化阁帖”与“二王”书法艺术研究论文稿》157页,上海博物馆2003。)关于八大山人“弁山宝物”一语,诸人理解俱不确切,弁山,又作昇山,在宋元时吴兴境内,赵子固落水护宝的故事发生于此地,“弁山宝物”应是八大暗用赵子固落水本之典故。
    365 王铎《兰亭》临本清《玉虹鑑真续帖》也有刻本。另外《壮陶阁书画录》记录一本为其仿定武本,崇祯四年(1631)所临。
    366 启功《从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启功丛稿》论文卷145页,中华书局1999。
    367 启功《论书绝句》164-165页,三联书店1999年。
    368 王世贞《艺苑卮言》,《明清书法论文选》151页。
    369 陈奕禧《绿阴亭集》“题兰亭序”,《明清书法论文选》495页。
    370 王澍《论书剩语》,《明清书法论文选》601页。
    371 王澍《论书剩语》,《明清书法论文选》605页。
    372 《竹云题跋》卷一11页,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1991。
    373 《虚舟题跋》“稻孙摹唐初四家禊序”,《中华书画全书》第八册827页。
    374 同上,827-828页。
    375 见中国嘉德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图录,编号1007。
    376 蒋衡《拙存堂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840页。
    377 见中贸圣佳2004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图录,编号1831。
    378 蒋衡《拙存堂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840页。
    379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134“宋拓兰亭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80 姜宸英《湛园书论》,《明清书法论文选》417页。
    381 姜宸英《临圣教序后跋》,《明清书法论文选》467页。
    382 姜宸英《临圣教序后跋》,《明清书法论文选》471页。
    383 俱见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中国书画全书》789页。
    384 关于楷书对人们书写观念的影响,参见邱振中《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书法的形态与阐释》57页。
    385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干禄第二十六,《历代书法论文选》862页。
    386 同上,本汉第七,796页。
    1、《丛帖目》 容庚 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0
    2、《善本碑帖录》张彦生 中华书局1984
    3、《帖学举要》 王壮弘 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
    4、《碑帖鉴别常识》 同上
    5、《张伯英碑帖论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6、《杨守敬题跋书信遗稿》 巴蜀书社1996
    7、《启功丛稿》(四卷本) 中华书局1999、2004
    8、《徐邦达集·古书画过眼要录》 紫禁城出版社2005
    9、《历代著录法书目》 紫禁城出版社1997
    10、《碑帖序录》 杨震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1、《秦说碑帖》 秦公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12、《兰亭全编》 化山文艺出版社1995
    13、《欧斋石墨题跋》 朱翼庵 紫禁城出版社2006
    14、《余绍宋书画论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5、《从杭州到大都》黄惇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16、《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邱振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7、《书学论集》 祝嘉 金陵出版社1982
    18、《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 刘九庵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
    19、《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张珩 文物出版社2000
    20、《论书绝句》启功 三联书店2002
    21、《王铎年谱》 张升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22、《赵孟頫系年》任道斌 文物出版社1984
    23、《学书迩言》 杨守敬 文物出版社1982
    24、《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
    25、《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26、《明清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27、《书法正传》冯武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
    28、《何绍基诗文集》 岳麓书社1992
    29、《帖考》 林志钧 上海书店
    30、《容庚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31、《中国古今书画家年表》 文物出版社2006
    32、《吴湖帆文稿》 中国关术学院出版社2004
    33、《王同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4、《凡将斋金石丛稿》马衡 中华书局1997
    35、《善本碑帖论集》施安昌 紫禁城出版社2002
    36、《帖学十讲》 仲威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37、《八十一刻兰亭记》 容庚 文学年报1939年5期
    38、《兰亭五记》 容庚 文学年报1940年6期
    39、《兰亭集刻》 容庚 考古学社 民国28年(1939)
    40、《兰亭论辩》 文物出版社1973
    41、《兰亭论集》 华人德、白谦慎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42、《沙孟海论书文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43、《石刻题跋索引》 杨殿珣 编 商务印书馆,1990
    44、《历代笔记书论汇编》 华人德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5、《傅山的世界》 白谦慎 三联书店2006
    46、《中国书画全书》本文献(以下为子目)
    朱存理《珊瑚木难》
    朱存理《铁网珊瑚》
    文征明《文待诏题跋》
    杨慎《书品》、《法帖神品目》
    赵宦光《寒山帚谈》
    张丑《清河书画舫》、《真迹目录》
    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
    屠隆《帖笺》
    朱之赤《朱卧庵藏书画目》
    顾复《平生壮观》
    汪珂玉《珊瑚网》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
    高士奇《江村消夏录》、《书画总考》、《江村书画目》
    姜宸英《湛园题跋》
    周亮工《赖古堂书画跋》
    孙承泽《庚子销夏录》、《闲者轩帖考》
    吴其贞《书画记》
    吴升《大观录》
    宋荦《漫堂书画跋》
    姚际恒《好古堂家藏书画记》
    杨宾《大瓢偶笔》
    王澍《虚舟题跋》、《翰墨指南》
    张照《天瓶斋书画题跋》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
    朱彝尊《曝书亭书画跋》
    安岐《墨缘汇观》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评书帖》
    蒋光煦《别下斋书画录》
    张廷济《清仪阁题跋》
    谢希曾《契兰堂所见书画》
    文嘉《钤山堂书画记》
    何良俊《四友斋书论》
    孙鑛《书画跋跋》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
    47、《契帖纵闻》胡世安 四库丛书存目本
    48、《新增格古要论》 曹昭撰 中国书店1987
    49、《苏斋题跋》 翁方纲 丛书集成初编
    50、《梦碧簃石言》顾燮光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51、《竹汀先生日记抄》钱大昕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52、《知圣道斋读书跋》彭元瑞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53、《前尘梦影录》 徐康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54、《东湖丛记》 蒋光煦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55、《江村消夏录》 高士奇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56、《过云楼书画记·续记》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57、《洞天清录 负暄野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3
    58、《来斋金石刻考略》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艺术丛书1995
    59、《江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0、《米芾集》湖北教育出版社
    61、《放翁题跋》陆游 啸园丛书本
    62、《砥斋题跋》 王宏撰 涉闻梓旧丛书本
    63、《铁函斋书跋》 杨宾 涉闻梓旧丛书本
    64、《金石录补》叶奕苞 涉闻梓旧丛书本
    65、《南村帖考》程文荣 聚学轩丛书本
    66、《东里文集》杨士奇 中华书局1998
    67、《茶香室丛钞》俞樾 中华书局1995
    68、《语石 语石异同评》叶昌炽撰 柯昌泗评 中华书局1994
    6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等原著 中华书局1997
    70、《法帖刊误》 黄伯思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四三九第681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1、《金石史》郭宗昌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四四一第683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2、《金石文字记》顾炎武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四四一第683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3、《金石文考略》李光映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四四二第684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4、《淳化秘阁法帖考正》王澍 四部丛刊三编
    75、《寓意编》 都穆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二○艺术类 第814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6、《佩文斋书画谱》王原祁纂辑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
    77、《石渠宝笈》张照等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三○-一三一 第824-825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8、《六艺之一录》倪涛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艺术丛书1991
    79、《能改斋漫录》吴曾撰 中华书局1985
    80、《考古编》程大昌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2
    81、《宾退录》赵与畴著 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1985
    82、《通雅》方以智著 中国书店据清康熙姚文燮浮山此藏轩刻本影印1990
    83、《丹铅馀录》杨慎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六一第855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84、《春渚纪闻》何薳 中华书局1983
    85、《云麓漫钞》赵彦卫 中华书局1996
    86、《困学斋杂录》鲜于枢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3
    87、《研北杂志》陆友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七二 第866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88、《六研斋笔记》李日华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3.
    89、《春明梦余录》孙承泽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3.
    90、《居易录》王士禛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笔记小说丛书《春明梦余录》外一种1993
    91、《池北偶谈》王士禛 中华书局1982,1997重印
    92、《清秘藏》张应文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3
    93、《七颂堂识小录》刘体仁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七八第872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94、《研山斋杂记》孙炯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子部一七八第872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95、《挥麈录》王明清 中华书局1961
    96、《道山清话》佚名撰 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第二编2006
    97、《独醒杂志》曾敏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丛书1986
    98、《癸辛杂志》周密撰 商务印书馆学津讨原本,民国11年
    99、《南村辍耕录》陶宗仪 中华书局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1959
    100、《水东日记》叶盛 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1980
    101、《茅亭客话》黄休复撰 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第二编,2006
    102、《文忠集》(宋)欧阳修撰;(宋)周必大编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集部四一-四二.别集类;第1102-3册
    103、《山谷集》(宋)黄庭坚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集部五二 别集类;第1113册
    104、《淮海集》(宋)秦观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五四.别集类;第1115册
    105、《石门文字禅》(宋释)惠洪撰(宋释)觉慈编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五五.别集类;第1116册
    106、《鸡肋集》(宋)晁补之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集部五七.别集类;第1118册
    107、《姑溪居士前集》(宋)李之仪撰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集部五九.别集类;第1120册
    108、《金石备考》(明)来濬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史278,齐鲁书社1996
    109、《湛圆题跋》姜宸英著 中华美术丛书.十六,黄宾虹邓实编 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
    110、《汉石经室金石跋尾》沈树镛 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38册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111、《车尘稿》罗振玉 上虞罗氏 民国23年石印本
    112、《话雨楼碑帖目录》 王楠藏 王鲲编 清道光15年刻本
    113、《墨妙亭碑目考》 张鉴 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114、《寒山金石林部目》 赵均 晨风阁丛书
    115、《碑帖跋》梁启超 民国14年版
    116、《拙存堂题跋》蒋衡撰 美术丛书:四集四十辑 上海神州国光社 民国25年
    117、《绿阴轩题识》陈奕禧 石刻史料新编第三辑38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118、《金石续录》 刘青藜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278 齐鲁书社1996
    119、《集古求真》欧阳辅 江西 开智书局,民国12年石印本
    120、《金石文字跋尾》朱彝尊 翠琅玕馆丛书 民国5年刻本
    121、《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钱大昕 江苏古籍出版社《嘉定钱大昕全集》,1997
    122、《苍润轩碑跋纪》 盛时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278 齐鲁书社1996
    123、《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 吴云 清咸丰6年刻本
    124、《石经阁金石跋文》 冯登府 吴县朱记荣槐庐 清光绪3-17年行素草堂金石丛书
    125、《石泉书屋金石题跋》李佐贤撰 江浦陈洙房山山房清宣统3年刻本
    126、《宝鸭斋题跋》 徐树钧 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127、《退庵题跋》梁章钜撰 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128、《闲者轩帖考》孙承泽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278 齐鲁书社1996
    129、《滋蕙堂法帖题跋》 曾恒德 吴江沈氏世楷堂昭代丛书丁集 清道光13年
    130、《郁冈斋笔尘》 王肯堂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64子部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1、唐兰《神龙兰亭辩伪》 《兰亭论集》华人德、白谦慎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2、穆棣《八柱本神龙兰亭墨迹考辩》 同上
    3、何传馨《故宫藏定武兰亭真本(柯九思旧藏本)及相关问题》 同上
    4、朱关田《兰亭序在唐代的影响》 同上
    5、水赉佑《宋代兰亭序之研究》 同上
    6、黄惇《赵孟頫与兰亭十三跋》 同上
    7、李慧闻《董其昌所见所评唐临本兰亭序及其1618年赠人的一本》 同上
    8、刘恒《清代书家与兰亭序》 同上
    9、白谦慎《从八大山人临兰亭序论明末清初书法中的临书观念》 同上
    10、韩文彬《关于兰亭集序与复制品的问题》 同上
    11、王连起《重谈落水兰亭的问题》 《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文物出版社2002
    12、王连起《定武兰亭吴炳本、独孤本考略》 《书法丛刊》2006、3
    13、王连起《元陆继善摹兰亭序考》 《文物》2006、5
    14、曹建《晚清兰亭序题跋与帖学观念的演变》 《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
    15、沈培方《褚模王羲之兰亭序系米芾临本考辩》 台湾《故宫文物月刊》144期
    16、刘刚《唐摹兰亭序再议》 《书法丛刊》总49辑
    17、顾廷龙《宋游相兰亭述略》 《顾廷龙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8、张彬《唐宋以来书法家临仿摹刻兰亭序纵览》《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文物出版社2002
    19、李遇春《广东藏刻兰亭禊帖述略》 同上
    20、朱万章《筠清馆摹刻六朝法书考--兼谈吴荣光与兰亭序》 同上
    21、薛永年《书画鉴藏史研究刍论》 《故宫学刊》总第二辑
    22、何学森《古代刻帖与书法时风》 《书法丛刊》2001、3
    1、《中国法帖全集》启功、王靖宪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文物出版社1994.
    3、《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涿州快雪堂帖》 紫禁城出版社1991
    5、《兰亭墨迹汇编》 北京出版社1962
    6、《余清斋法帖》 安徽美术出版社1992
    7、《契兰堂法帖》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8、《兰亭序二十二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9、《兰亭序墨迹五种》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10、《兰亭序五种》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11、《定武本兰亭序》(于石任签)武汉古籍出版社
    12、《(启功藏)清乾隆内府摹刻落水兰亭并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3、《兰亭序》(饮冰室藏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14、《宋拓赐潘贵妃兰亭序》 清末民国间影印本
    15、《宋拓定武兰亭序》(元)吴炳藏 上海有正书局,民国间影印本
    16、《开皇兰亭真本》上海艺苑真赏社 民国间
    17、《董其昌临兰亭序》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18、《兰亭独孤本并跋残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19、《定武兰亭瘦本》 柯丹丘藏 民国上海有正书局
    20、《王羲之法帖两种》崇恩旧藏颍兰亭拓本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1、《旧拓定武本摹刻兰亭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22、《傅山书兰亭序》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
    23、《兰亭序古帖八种》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24、《开皇兰亭序》天津古籍书店1988
    25、《颍上本黄庭兰亭》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26、《宋拓薛绍彭摹刻兰亭叙》 文物出版社1965
    27、《赵松雪临兰亭序》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9
    28、《定武兰亭序》 民国间影印本
    29、《宋拓开皇本兰亭叙》 北京博文堂 民国间
    30、《宋拓定武兰亭》 上海有正书局 民国间
    31、《定武兰亭》 上海艺苑真赏社 民国间
    32、《郑板桥临兰亭叙》 民国间影印本
    33、《鲜于氏临兰亭叙》鲜于枢摹 民国间影印本
    34、《定武兰亭五字未损本》书签又题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宝湘石中丞棻家藏 民国间
    35、《陆继善本兰亭序》影印本 东京清雅堂 日本昭和间 兰亭八种之一
    36、《洛阳宫本兰亭序》影印本 东京清雅堂 日本昭和间 兰亭八种之一
    37、《赵子固落水本宋拓定武本兰亭序》影印本 东京清雅堂 日本昭和间 兰亭八种之一
    38、《宋拓开皇本兰亭序》影印本 东京清雅堂 日本昭和间 兰亭八种之一
    39、《兰亭序十二种》影印本 上海文明书局民国间 1.赵子固落水兰亭 2.玉石本兰亭叙 3.宋拓兰亭瘦本 4.兰亭序唐荆川藏本 5.唐拓兰亭序 6.汪百穀兰亭序 7.兰亭序百穀藏本 8.唐模兰亭叙 9.兰亭叙 10.宋拓兰亭序 11.开皇兰亭叙 12.褚河南临兰亭序
    40、《初拓思古斋兰亭序》上海有正书局 民国间
    41、《宋拓定武兰亭序》北平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 民国32年(1943)
    42、《兰亭集刻》十种 容庚辑 考古学社民国28年(1939)
    43、《王羲之书兰亭》版权页题王羲之书兰亭开皇本 (日本)吉田博光编 日本昭和13年(1938)
    44、《怀仁集字本兰亭序》 王向甫藏 山西书局民国25年
    45、《柯丹丘藏定武兰亭瘦本》据李梅庵藏拓本影印 有正书局民国25年
    46、《兰亭五种》(日本)下中弥三郎辑 日本东京 平凡社 日本昭和9年
    47、《定武兰亭真本》据经训堂毕氏藏本影印 北平故宫博物院 民国23年
    48、《宋游丞相藏兰亭玉泉本》商务印书馆民国22年
    49、《宋拓定武本兰亭序》据宋拓本影印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民国22年
    50、《宋游丞相藏定武兰亭王沇本》商务印书馆 民国22年
    51、《王羲之汇帖大观》上海碧梧山庄 民国21年 目次:1.佛遗教经2.东方朔画赞 3.黄庭经 4.曹娥碑 5.乐毅论 6.集古梅花诗 7.开皇刻本兰亭叙 8.定武刻本兰亭叙 9.唐模真本兰亭叙 10.神龙刻本兰亭叙 11.兰亭后叙 12.翁藏第一精本圣教序 13.兴福寺半截碑 14.右军临锺繇千字文 15.周孝侯将军碑 16.淳化阁草帖
    52、《鲜于枢书禊帖周驰题跋》 神州国光社民国17年
    53、《宋游丞相藏兰亭宣城本》商务印书馆民国9年
    54、《定武兰亭肥本》商务印书馆民国6年
    55、《定武兰亭肥本》宋仲温藏 上海有正书局1916
    56、《兰亭序》王存善辑 影印本 上海文明书局 清宣统元年
    57、《定武兰亭五种》上海神州国光社1909
    58、《渤海藏真帖》 清拓本
    59、《岳雪楼鉴真法帖》 南海孔氏岳雪楼 清光绪6年拓本
    60、《诒晋斋法书》 成亲王书 清末影印本
    61、《筠清馆法帖》吴荣光书 上海文明书局 清宣统元年
    62、《抱冲斋法帖》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
    63、《戏鸿堂法帖》董其昌辑 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64、《余清斋法帖》 吴廷摹勒 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65、《戏鱼堂法帖》刘次庄编 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
    66、《经训堂法书》毕沅审定 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
    67、《初拓墨池堂法帖》章藻辑刻 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
    68、《泼墨斋法帖》 同上
    69、《宝贤堂法帖》 同上
    70、《戏鱼堂法帖》 同上
    71、《红蕉馆法帖》 同上
    72、《倦舫法帖》 同上
    73、《甲秀堂法帖》 同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